秦可卿之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可卿作为《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正钗之一,美貌自是不用多说,读过红楼的人都认识她但是却从来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人真正认识过她,她可悲的命运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神秘的身世,这一切的谜底都要从秦可卿之死说起。

通过判词和红楼曲我们知道秦可卿其实是在天香楼上吊死的,小说第五回秦可卿的判词配画是:“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这已经再清楚再明白不过的写出了秦可卿死亡的真实方式,但是在《红楼梦》第十三回却又说秦可卿是“病死”的。

以雪芹先生的水平绝对不会出现这样前言不搭后语的说法,到底这其中隐含着雪芹先生怎样不可直言的隐情,而要把秦可卿的死写的扑朔迷离,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秦可卿之死,秦可卿怎么死的,来揭开其神秘的身世。

一、秦可卿之死

说道秦可卿之死,我们首先来看看书中的原文是怎么说的,在《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中,关于秦可卿的死,雪芹先生是这样写的: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

乱睡了。

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

后日可保永全了。”

凤姐便问何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

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

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往王夫人处来。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

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闲言少叙,却说宝玉因近日林黛玉回去,剩得自己落单,也不和人顽耍,每到晚间便索然睡了.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袭人等慌慌忙忙上来д扶,问是怎么样,又要回贾母来请大夫.宝玉笑道:“不用忙,不相干,这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说着便爬起来,要衣服换了,来见贾母,即时要过去.袭人见他如此,心中虽放不下,又不敢拦,只是由他罢了。

曹雪芹的这两段文字没有一句提到秦可卿的病,也没有说秦可卿死于病。相反如果说秦可卿是病死的话,那么这段文字就显的太不合情理了。首先,一个久得重病之人,死去亦在情理之中,凤姐为什么要“出了一回神”,而大家又有什么值得

“纳罕”和“疑心”的呢?

当然,也有人认为“疑心”应为“伤心”的误写。但我认为这是不可信的,我们只要看看下文就不难看出这一点。如果是“伤心”的话,那么上文就是“有些伤心”而下文却是“莫不悲号痛哭”。这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吗?曹雪芹怎么可能写出这么拙劣文字?因此,此处是“疑心”无疑。其次贾宝玉之所以吐血是因为“急火攻心,血不归经”,一个久病之人死去,悲哀固然有,但又何至于急火攻心而吐血呢。

再者第十回写那位医术高明的张太医在穷尽秦可卿的病源后,说了这么一句话:“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今年一冬是不相

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那么也就是说,秦可卿的病虽然沉重,却还是有可能医好的,问题就在于能不能挺过次年春分。换言之我们只要能把秦

可卿死于何时弄清楚,“病死说”就可以不攻自破了。那么秦可卿到底死于何时呢。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她确实是死于春天,但我却认为这个春天应该是第三年的春天而非次年春天。《红楼梦》是在十回开始写可卿生病的,在十三回写秦可卿死去。也就是说她从病到死跨度了两回。作者在这两回中又写了“贾瑞想戏弄王熙凤却被王熙凤设计害死”一大段文字。这其中的一系列事情恐非能压缩在一月之内,此其一。

况且书中有这样的描写:(贾瑞)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膨胀,口中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于是不能支持,一头睡倒,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话,惊怖异常。百般请医疗治,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

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

我认为贾瑞一个壮年之人且在“百般请医疗治”的情况下,是不太可能在一月就病死的,况且书上说的是“不上一年都添全了”,如果这些事发生在一月之内,曹雪芹为什么不说“一月”而要用“一年”呢。

此外,稍懂中医的人都知道在一月之内贾瑞也不可能将“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下几十斤。诚然,这种反证还显单薄,好在鄙人在读《红楼梦》时又发现了另一条线索能证明这个问题。在《红楼梦》第十二回有这样的描写: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贾母听了,未免又加忧闷,只得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一应土仪盘缠,不消烦说,自然要妥贴。作速择了日期,贾琏与林黛玉辞别了贾母等,带领仆从,登舟往扬州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