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的有效性

1、从你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什么?

答:我觉得一堂课的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本堂课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能与我们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体会情感态度价值观。

整个教学的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让我们的孩子热爱我们的生活,珍惜生命;学生要乐于学习,学会怎样学习,懂的善学;掌握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拥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最重要的是,掌握生存的技能!

从我的教学实践来看,关注学生需求是教学有效性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权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2、有效教学应在学生身上有何体现?

答: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体现。

3、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

答:1、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新举措。思想观念更新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与大师对话,即认真研读古今中外教育家的论著。就是要从教育理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与大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改进提高。

2、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加强实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与大师的对话中,肯定有所感悟、有所启示,那么,我们就要勇敢的去实践。我认为一个有效的做法是撰写教学反思,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案例形成文字,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就是:经验﹢反思﹦成长。

3、明确教育教学的目标。一节课如果目标不明确,我们的教学就失去了方向。目标的明确,就是明确学生现在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和即将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以及将来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4、要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保证这种沟通和交流的顺畅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么样才能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顺畅更有效呢?真诚的情感投入是前提,只有情感融合的交流才能充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凝练。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口语、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三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准确生动凝练的教学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用爱心去呵护爱心,用情感去浇灌希望,用最有效的沟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

5、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对教学的具体过程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步骤。我在每讲一节新课前,就反复研究教学计划,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要格外突出。然后从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根据具体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考虑学习内容的组合、详略和编排,以尽可能的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安排不当而浪费的时间。最大可能的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激发好奇心,调动学习热情,同时注重实践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的运用。

6、课堂要真实、朴实、扎实。

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不明白,我们也就是要从学生出错的地方和不明白的地方入手,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明白到明白,

这就是课堂的真实性。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既不要认为学生什么都不知道,也不要让为学生什么都知道。你

要根据自身实际、学生实际、学校实际来设计教学活动,备课时要注意备学生,备课文,深入理解教材,认真分析学情,最后设计出合适的方案。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抓住课堂里的生成性资源,让教学更具实效。

教学的实效性非常重要,注重课堂教学中中的“真实、朴实、扎实”,就能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

7、走出误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误区一、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而定,设计的问题当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不能有效的完成时,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有待于他人讨论、交流时采用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必要。如果只注重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常常会出现教师要求还没说完,学生立刻举手的现象;或者教师一声令下,突然出现学生七嘴八舌的发表意见;稍难的问题,出现的是小组内的“单口相声”。长期以往,势必使学生从小养成“屈从”的习惯,独立思考、动手合作的机会、能力将会丢失,有悖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兼顾了全体学生。这样的小组合作才是有效的。

误区二、追求了“创新”,忽视了“继承”。在现实教学中出现了一味地为了追求“新”,而忽视了“双基”的巩固,没有真正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我听过一节教学乘法口诀的课:老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思维训练,而忽视了基本技能的训练。体现在计算练习的题量欠多,只限于口答,缺乏动手操作。造成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总之,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努力实现简洁、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主题二教学的生成性

1、你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预设与传统教学预设应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的本质认识有了新视角,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参与性、创造性和开放性,教学过程的非线性。但并不完全否定教学的预成,不过与传统教学的预设有很大的区别:

1、从知识观上看: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结论性,教师把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被固化的知识结论,能背诵就等于掌握了知识。在这种知识观的引领下,灌输成了教师最简便的完成知识传授的方法,教学预设就是教师认真准备知识点、线、面结成的知识结构就可以了,预设就成了教师提前梳理知识;新课程强调的知识观是动态生成的,特别是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增加了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这样教师的预设就需要思考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思维碰撞点、思维交会点,思考三维目标的紧密结合。

2、从过程观看:传统教学中预设是线性的,“秩序化的存在方式、教学中严密的控制与操纵、程序化的运作”,“复杂、多维的课堂教学极易被简化为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单向过程”,这样教师主宰了教学过程,学生变成了陪衬;新课程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突出地位,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碰撞、升华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样教师的预设就需要从文本的解读、学情研究出发,为具体的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学生可能的思维触角做准备,增加了不确定性。教师预设的宽度明显增加了。

3、从教学设计观看: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刚性的、静态的封闭型的,学生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是教学设计的接受者,对教学设计没发言权,学生的活动是配合教师的需要。教师预设好流程,课堂按教学流程完成;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求多维、多向、动态的,教师、学生、教学情景都是教学资源,因此教学预设是弹性的、动态的、开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