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研究

合集下载

工时测定(时间研究)

工时测定(时间研究)

作业测定 - 14
© RAOZHONG 2002
工作阶次的划分原则与目的
工作阶次的划分应以研究方便为原则。低阶 次的工作可以合成为高阶次的工作,高阶次 的工作亦能分解成低阶次的工作。
工作阶次的划分,使我们能利用各种技术来 衡量不同阶次的工作,并在人力资源与工作 阶次之间,形成一种密切的关系。
作业测定 - 15
第一单元开始,开动秒表,第一单元结束时, 即按停秒表,读取表上读数然后使秒表回复 到零位。次一单元开始,再开动秒表。
使用这种方法测时时,如果观测者测量技术 不熟练,使指针回零的动作或快或慢,易产 生读数误差。对于长周期作业要素测定时, 该误差影响不大;对短周期作业要素测定时, 则误差相对值过大,因而不能忽略。
© RAOZHONG 2002
1.3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与阶次
1.3.1 阶次:制定标准时间时,应首先决定研究 的阶次,工作阶次通常分成下列四种:
第一阶次:动作 人的基本动作是测定的最小工
作阶次.例如:伸手,握取等。
第二阶次:单元 由几个连续动作集合而成。例
如:伸手抓取材料,放置零件等。
作业测定 - 13
与标准化又是进行作业测定的基础。
工作研究的全过程是:利用程序和动作研究获
得最佳程序和方法,尔后再利用时间研究将所 有作业制定出标准时间。
作业测定 - 2
© RAOZHONG 2002
工作研究(Work Study)
方法研究(Method Study)
工作衡量(Work Measurement)
程序分析(Process Analysis) 流程图(Process Chart) 装配表(Assembly Chart)
动作分析(Motion Analysis) 细微动作分析(Therblig) 动作经济原则(Principles of Motion Economy)

研究工时管理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与优化

研究工时管理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与优化

研究工时管理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与优化简介:工时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优化工时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对企业的竞争力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工时管理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优化工时管理的方法。

一、工时管理对生产效率的影响1.提高工时利用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加班,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专注度和效率。

2.降低人为失误的风险:长时间工作容易导致疲劳,从而增加犯错的机会。

合理的工时管理可以减少员工疲劳状态下的错误率,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3.改善员工满意度:过度的加班和压力会导致员工不满和疲惫,进而降低工作积极性。

合理的工时安排能够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4.减少生产停滞时间:合理的工时管理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等待和停滞,确保生产线的连续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二、优化工时管理的方法1.进行工时分析:对不同岗位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哪些环节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哪些环节可以进行优化。

基于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制定更合理的工时计划。

2.引入弹性工时制度:根据生产需求和员工的个人情况,采取弹性工时制度。

这种制度可以更好地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同时保证生产线的连续运作,提高工作效率。

3.培养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员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时间浪费和工作延误。

4.合理分配工作负荷:根据员工个人能力和经验,合理分配工作负荷,避免某些员工过度工作而另一些员工闲置的情况。

均衡的工作负荷分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5.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通过建立和改进沟通和协作机制,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

有效的沟通可以避免信息传递的延误和误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果。

结论:工时管理对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提高工时利用率、减少人为失误的风险、改善员工满意度和减少生产停滞时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泰罗工时研究

泰罗工时研究
泰罗
费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泰罗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
凡是研究管理学的人,都无法绕开泰罗。在管理学的创立时期,伴随着机器化大工业的飞速发展,泰罗给世人竖起了一座丰碑。他从企业管理出发,为管理学大厦奠定了丰厚的基石。正是他搭起的平台,使众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在管理领域里做出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建树。如果说,研究经济学必须从亚当·斯密开始,那么,研究管理学就必须从泰罗开始。要掌握管理学的内核和真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国会听证对泰罗是一种折磨,突然冒出来的许多“效率专家”更是对泰罗的一种考验。从东部铁路运费案开始,泰罗制成为管理时尚,仿佛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效率专家”到处奔忙,他们多数对泰罗制只知道一点皮毛,但却大言不惭地许诺客户能快速提高效率,照猫画虎式地搬来了泰罗制的一些措施,而把泰罗本人关于推广科学管理最少要三五年时间的告诫于不顾,更听不进科学管理不是灵丹妙药的劝告。泰罗关于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思想精神,被这些效率专家抛到爪哇国里;泰罗认为不能放在首位考虑的技术方法,却被这些效率专家奉为圭臬。面对这种本末倒置的挑战,泰罗以更大的耐心,到处演讲,以求矫正偏失。最后,泰罗在一次演讲后回来的火车上受了风寒,转为肺炎而不治。他的墓地,在一座能够看到费城钢铁厂的山坡上。墓碑上的“科学管理之父”一语,代表了他一生的功绩。
泰罗离开米德维尔后,受伯利恒钢铁公司大股东沃顿的邀请,到伯利恒担任管理顾问。沃顿是美国第一所商学院(设在宾夕法尼亚)的创立者,他知道管理的价值所在。在伯利恒,泰罗开始全面进行他的管理实验。他请来了一批助手同他一道工作,包括后来名声远扬的管理顾问甘特和在数学方法上给予泰罗极大帮助的巴思,还有后来在沃特顿兵工厂给他惹出麻烦的梅里克等人。这个团队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最有名的搬运生铁实验就是在伯利恒进行的,在米德维尔未能完成的切割金属实验也在这里继续开展起来,泰罗制的主要内容,都在这里实现了。但是,泰罗在这里遇到了另一种考验。伯利恒的居民,担心像泰罗这样提高劳动生产率,会导致减少市民的就业机会。公司的管理部门,充斥着大量毫无技术的拿摩温式管理人员,他们由于泰罗引进了成本会计法而无法继续滥竽充数蒙混下去,把泰罗看作是对他们饭碗的威胁。尤其是旧式工头的反对,使泰罗在伯利恒的日子并不好过。1901年,泰罗不得不离开这个公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泰罗离开后,伯利恒停止推行泰罗制而导致生产下降,基层管理人员又悄悄地采用了泰罗的方法来恢复生产,只是向上级汇报时不承认而已。

管理思想史——西方管理

管理思想史——西方管理

行政管理专业课笔记(管理思想史——西方管理)导言1.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学是以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而管理思想史则又是以管理学作为研究对象。

那么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或者说,都包括什么。

1.1 管理实践。

就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实际管理活动。

1.2 人类在其管理活动中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有关有效管理的各种观念、主张和知识。

1.3 社会历史背景与管理思想的关系,也就是环境力量对管理思想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4 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所以,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也是管理思想的研究对象之一。

2.管理思想史学科的学科位置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管理思想史则更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我们对管理思想史的看法应该分为两个层面来看:一是管理思想史虽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它在最近几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逐渐进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各种精彩的管理见解和管理实践也应运而生,管理思想史在社会坐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科位置亦是指日可待之事;二是作为一门比较新的分支学科门类,其发展里程还不足四十年的光景,有关管理思想史的著作与管理学的著作相比,甚是匮乏,所以其开垦和发展过程还尚需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3.管理思想史的分期3.1 早期的管理思想阶段此阶段起始于18世纪中叶以前,这一阶段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中世纪的管理思想,人们也习惯称之为前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3.2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此阶段位于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跨度约为170年。

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的问世宣告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创立。

3.3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此阶段跨度约为20年的。

其代表人物有梅奥和巴纳德等,其研究内容涉及人际关系学说、个体与团体行为研究、需求与激励理论等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方行政学说史,章节测试 第二章

西方行政学说史,章节测试 第二章

第二章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泰罗被称为A.行政学之父B.动态管理之父C.行政决策之父D.科学管理之父【解析】D 1911年,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的原理》,他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1911 年,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的原理》一书,在随后的年代里,以“泰罗”名义出现的席卷美国大地的是A.管理方式运动B.工业改善运动C.效率运动D.工时运动【解析】C 1911年,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的原理》一书,随后以“泰罗”名义出现的效率运动席卷美国大地。

3.泰罗认为其时代的一个基本的社会问题是A.低B.失业C.无效D.工人偷懒【解析】C 泰罗认为他所处时代的一个基本的社会问题是无效。

4.泰罗认为,补救低效能的办法在于A.任务管理B.传统管理C.过渡式管理D.系统化管理【解析】D 泰罗认为,补救低效能的办法在于系统化管理,不在于收罗某些独特的和非凡的人。

5.泰罗指出()是工人一方产生无效的原因。

A.工人素质差B.工人工资低C.产量的增加D.“增加产量就会失业”的心理【解析】D 泰罗认为,工人中普遍流行的一种“增加产量就会失业”的心理是工人一方产生无效的原因。

6.泰罗认为管理层应当对工人偷懒和磨洋工问题的A.1/5负责B.2/3负责C.1/2负责D.9/10负责【解析】D 泰罗对管理方作了更为严厉的批评,认为管理层应当对工人偷懒和磨洋工这一问题的9/10负责。

7.为了纠正无效,泰罗提出一种方法,它体现在剧烈地改变()的责任的划分上。

A.头等工人和二等工人B.管理层和规划部门C.管理层和工人D.职能工长和工人【解析】C 为了纠正这些无效,泰罗提出一种方法,即管理层承担责任的大部分,并为科学地寻找最好的组织方法承担最主要的责任,它体现在剧烈地改变管理层和工人的责任区分上。

8.泰罗认为,无效的基本原因是管理方无视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A.资金B.时间C.技术D.人才【解析】B 泰罗认为,无效的基本原因是管理方无视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这一无视导致了工人的偷懒。

时间研究之标准工时

时间研究之标准工时

时间研究之标准工时标准工时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行业特点、劳动力市场条件、劳动力供需状况等。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标准工时通常以每周工作小时数为基准,如每周40小时。

标准工时的制定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也是为了避免过度劳累和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在一些发达国家,标准工时已成为劳动法的重要内容,受到法律保护。

标准工时的制定既要兼顾企业的利益,又要尊重和保护员工的权益。

对于企业来说,合理设置标准工时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益,减少工资和福利支出,并且有利于员工健康和工作动力的提高。

对于员工来说,标准工时能够确保他们的工作时间合理和合法,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加班,增加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考虑行业特点和员工需求。

不同行业对标准工时的要求有所不同。

例如,制造业往往需要较长的工作时间,而服务业则更注重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平衡。

此外,标准工时也应考虑到员工的个人需求和权益,如考虑到员工的家庭状况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标准工时的制定和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参与。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确保标准工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并对违反标准工时的行为进行惩罚。

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工时制度,确保员工工作时间的合法和合理。

劳动者应该积极行使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与企业和政府进行积极沟通和协商。

在标准工时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监督和评估。

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和劳动者的监管,确保标准工时的实施和执行。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标准工时的合规性。

劳动者也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时间进行自我管理和监督,确保符合标准工时的要求。

总之,标准工时是一种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管理方法。

合理设置标准工时不仅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积极性,也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工时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参与,以确保标准工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标准工时的时间研究

标准工时的时间研究

时间研究一、时间研究的意义时间研究又称作业测定。

其根本目的是寻求在标准状况下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即一个合格工人(具有正常的体力和智力,在劳动技术方面受过良好训练,并具有一定熟练程度的工人)在标准的作业方法和条件下,以正常的作业速度完成某一工作所需的时间, 这种时间称标准时间,相当于我国企业的劳动定额时间。

它是一项作业的纯作业时间与宽放时间之和。

标准时间(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

以下几个方面都需要以准确的标准时间作为依据:(1) 制订及评价生产计划、工时计划、作业计划;(2) 工作场地布局、配置机械设备及配备设备的数量等;(3) 成本及价格的计算及经济核算;(4) 配备人工数量及级别;(5) 评价工人工作好坏,决定工资级别及奖金;(6) 改进操作方法及环境条件;(7) 训练工人。

总之,劳动定额是合理组织劳动、实行计划管理和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是实行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是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竞赛、推广先进经验的有力工具和手段。

二、劳动定额的形式劳动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的数量标准,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合格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或者规定在一定劳动时间(如分、小时、天)内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

前者称为“时间定额”,后者称为“产量定额”。

二者都是劳动计量标准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三、工时消耗分类所谓工时,就是工作班的工作时间。

工时消耗分类就是将劳动者在整个工作班中所消耗的时间,根据其性质、范围、作用、及当时的具体情况,明确地划分为若干类,以便作为进一步分析研究的依据,从而制定劳动定额或改进劳动组织等。

在制定时间定额(标准时间)时,必须对工人生产中的全部工时消耗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哪些工时消耗是必要的,应列入工时定额之内;哪些工时消耗不是必要的,不应列入工时定额,而应采取措施,减少和消除这部份工时损失。

定额时间指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的时间消耗。

员工工时与薪酬关系研究

员工工时与薪酬关系研究

员工工时与薪酬关系研究在现代职场中,员工工时与薪酬关系备受关注。

工时的安排和薪酬的分配对于员工的积极性、工作态度和公司绩效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研究员工工时与薪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合理安排工时和薪酬以达到最佳效果。

一、现有研究与理论1.1 工时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的工作时间与其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过长的工作时间可能导致员工疲劳、焦虑和不满意,从而降低工作质量和效率。

而适度的工作时间则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进而提升绩效水平。

1.2 薪酬对员工激励的作用薪酬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对于员工的绩效和积极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经济学家常常将薪酬视为一种激励机制,即通过给予合理的经济回报来激发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薪酬水平的合理设定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增强其对工作的投入和责任感。

二、员工工时与薪酬的关系2.1 工时对薪酬的影响员工工时的增加通常会导致薪酬的提升。

根据劳动合同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加班工资和绩效奖金等额外薪酬是对工时增加的经济回报。

然而,在工时过长的情况下,加班费和绩效奖金可能成为弥补员工因长时间工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手段。

因此,适度安排工时,平衡工作与生活,可以使员工更加关注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薪酬水平。

2.2 薪酬对工时的影响薪酬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

研究表明,经济利益是员工选择加班还是选择休息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薪酬水平能够满足员工的经济需求,他们可能更愿意选择休息或调整工作时间。

因此,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可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工作效率。

三、合理安排工时与薪酬策略3.1 弹性工时制度引入弹性工时制度能够让员工在合理范围内自主管理工作时间。

员工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工作要求,自由选择工作时间,从而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和工作满意度,进而提升绩效水平。

3.2 绩效薪酬激励建立绩效薪酬激励机制,将薪酬与员工的绩效直接关联起来。

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和相应的薪酬体系,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劳动法中工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劳动法中工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劳动法中工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研究主题:劳动法中工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劳动法作为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对于保护劳动者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工时制度作为劳动法中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安排、休息和休假等权益。

然而,现实中劳动法中的工时制度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劳动法中工时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对已经发生的事实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来探究劳动法中工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现实中选取存在工时制度问题的案例,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接着,针对案例分析结果,结合劳动法相关规定和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通过总结案例分析及对策,对劳动法中工时制度的问题进行结论和展望。

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公司通过加班加点的方式违反劳动法制定的工时制度,劳动者长期处于过劳状态,导致身体健康受损。

案例二:某快递公司存在强制加班现象,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明显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工时上限,且未得到合理补偿。

案例三:某工厂的周末休息日不得不加班,违反劳动法规定的休息制度,引发劳动者的抗议和不满情绪。

案例四:某餐饮企业涉嫌违反劳动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短,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大且容易产生安全问题。

结论:1. 工时制度落实不力是导致工时制度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对工时制度缺乏法律意识,存在违规加班、强制加班等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工时制度监管不力、执行不到位也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原因。

2. 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不健全导致工时制度问题长期存在。

劳动者在面临工时制度问题时,由于权益保护机制不健全,难以获得有效维权,导致问题得不到解决。

3.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工时制度问题产生的背景之一。

市场竞争压力使得一些用人单位迫使劳动者加班加点,而劳动者则因为生计压力而无法拒绝。

对策:1.加强工时制度宣传和培训,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规范运作能力,使其更好地落实工时制度。

标准工时的制定及应用

标准工时的制定及应用

標準時間的概念和起源
•預算控制
•成本管理;
•研究和改進工作方法;
•提高設備利用率;
•對員工進行操作訓練.
(3)進行評價
•評價作業方法(進行比較改進或選擇);
•評價生產設備和工藝裝置的設計和選擇;
•評價工作者的勞動效率;
•評價整體勞動生產效率.
(4)制定工作標準
16
標準時間的概念和起源
5.標準時間的作用
標準時間的概念和起源
了標準時間,就可計算效率. (10)績效分析的基礎,在多少時間內,完成多少產品,
有了標准時間,才可得正確合理之效率,通過計算每日的工 作績效,並反映在獎金上,易于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11)減少管理難度,可通過標準時間量化工作,並以此 為基準進行評價考核,提高管理透明度的同時,還降低了管 理的難度.
(4)生產計划的基礎,利用標準時間,生產管理部門可
以更精確地做生產計划,如在過程進度控制上有了新問題,
也可依標準時間來做人力調整.
17
標準時間的概念和起源
(5)可作為人員增減的依據.制造什麼產品?計划產量 多少?每日計划工作時間多少?
有了上面的資訊再加上有了標準時間,即可計算所需 的人力,有準備地進行增補或調整.
(2)個人需要寬放(生理寬放).它是與作業本身無關的 針對人們心理要求所給予的寬放.它受溫度濕度到飲水處 和所的距離、作業條件、人種、地域、水土等的影響,一 般每個車間都給同一比率.但對特殊作業則必須一項一項 測定.
(3)機器干擾寬放.當一人操作多部機器時,員工在調 整工具或機器時,另一部機已加工完畢,等待員工來更換加 工材料,這種性質的機床停頓時間即為“機器干擾時間”.相 反,在機器工作時員工空閑的時間,則稱為“員工干擾時間”. 這些干的發生順序資數時間如果是穩並可測時,即可編入 標準作業方法,列入正時間;如果這種干擾的發生是不穩定24

工时研究

工时研究

工时研究工时研究目的在于合理确定工作定额。

泰罗津津乐道的工时研究实例,就是在伯利恒进行的搬运生铁实验。

泰罗之所以挑选这项工作,是“因为它是工人操作中最原始、最初步形式的劳动”。

他挑选这一事例是为了表明,“在几乎所有的机械工艺上,构成每个工人动作基础的科学是这样的深广,即使是实际上最胜任这项工作的工人,也不可能(不论是由于缺乏教育或是由于智力上的低能)懂得这门科学。

”当时,伯利恒有一个75人的生铁搬运小组,每人每天装货约12.5吨。

泰罗通过工时研究,计算出每个生铁搬运工每天能够搬运的定额为47~48吨。

要达到提高定额这一目的,而且要使工人不致因任务过重而罢工,做到管理人员不同工人发生任何争吵,使工人们在以新的47吨的速度干活时比过去以12.5吨的速度干活感到更为高兴和更为满足,这就是泰罗想要达到的目的。

泰罗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他安排一位聪明的、受过大学教育的管理人员来跟踪搬运生铁的具体过程,在一个“头等工人”以最快速度进行工作时,用秒表准确记录一天的工作过程。

在准确测时的基础上,把工作分解成小的基本动作,研究这些动作的最合理、最省力的具体做法,再把各个基本动作所耗费的时间联系起来,求出正常工作的速率,进而计算出标准定额。

另外,还要估算出一天中休息时间应占的百分比,以及为意外情况或不可避免的迟延而留出相应的时间。

然后,在工时研究的基础上,对工人的操作动作进行设计,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程序、操作技巧以及进展速度,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省略多余的动作,节约工人的劳动。

再次,恰当地挑选实验对象,他挑选了一位人称“斯密特”的外籍移民工人,让他严格按照管理人员的指示进行工作,由一名拿着秒表的管理者掌握斯密特工作中的动作、程序和间隔休息时间。

这样,斯密特在一天之内完成了47.5吨生铁的搬运工作,其工资也由过去的1.15美元增加到1.85美元。

在这种实验里,秒表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因而,泰罗也就有了“秒表骑士”的雅号。

工时分析简介介绍

工时分析简介介绍

将改进计划付诸实施, 并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测 和评估。
工时分析是一个持续的 过程,需要定期进行数 据收集和分析,并根据 实际情况调整改进计划 ,以实现持续改进和提 高生产效率的目标。
02
工时分析的基础知识
劳动时间与非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
员工为完成工作任务而投入的时间,包括工作日和加班时间。
非劳动时间
员工不在工作岗位上,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包括休息、假期和其他非工作时间。
工作日与工作周
工作日
员工在一个工作周内每天工作的时间 总和。
工作周
员工一周内工作的天数和每天的工作 时间总和。
工作效率与工作负荷
工作效率
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或任务数量。
工作负荷
员工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完成的工作量或任务数量。
03
工时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计时观察法
定义
计时观察法是一种通过观察 和记录员工在工作中的活动 和时间消耗,来分析工时的
案例三:某科研机构的工时分析优化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科研机构通过工时分析优化,提高了研究效率,降低了成 本。
该科研机构在研究中运用工时分析方法,对研究过程进行 精细化管理,优化了研究流程,缩短了研究周期,提高了 研究效率,并降低了人力和物资成本。
案例四:某教育机构的工时分析实施
总结词
教育机构通过工时分析实施,提高了教学质 量,降低了成本。
工时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工作量和任务分配情况,从 而更加合理地分配资源,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
通过工时分析,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特长等因素, 制定更加合理的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工时分析有助于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并采取措施 加以改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标准工时的时间研究步骤六:制定标准时间

标准工时的时间研究步骤六:制定标准时间

标准工时的时间研究步骤六:制定标准时间标准工时的时间研究最后一个步骤是制定标准时间。

(1)标准时间的形成。

由前面五个步骤综合,标准时间是由最初用秒表测得的时间,经评比率修正为正常时间,然后考虑宽放时间的加入,最后得到标准时间,其构成如下图所示。

(2)标准时间的计算方法。

标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X评比+宽放时间=正常时间+正常时间X宽放率=正常时间X(1+宽放率)
例如:某一单元观测时间为0.8min,评比为110%,宽放为5%,则标准时间计算如下:正常时间=观测时间X(评比值/正常评比)
=0.8X110%=0.88min
标准时间=0.88X(1+5%)=0.924min。

标准工时研究培训

标准工时研究培训

标准工时研究培训标准工时是指在标准工作情况下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它是通过研究和分析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工作内容、工艺流程等因素来确定的。

标准工时的制定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培训员工对标准工时的研究和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标准工时的意义标准工时是企业进行生产计划、生产管理和工资计算的基础。

通过研究和制定标准工时,可以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标准工时可以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它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工具。

二、标准工时的研究方法1.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工作环节和工作内容,记录每个环节耗时。

然后,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得出平均工时。

2. 试作法:对某一工作任务进行多次试作,然后根据试作数据计算出平均工时。

3. 研究法:通过研究工作内容、工艺流程等因素,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确定工作环节所需的标准工时。

三、标准工时的编制过程1.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范围和目的,确定研究的重点和内容。

2.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工作数据,包括工作任务、工作环节、工作流程等。

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3. 数据整理和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出平均工时和标准工时。

4. 标准工时的确定: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标准工时,并进行修正和调整。

通过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比较,进一步优化标准工时。

5. 标准工时的应用:将标准工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管理中,进行生产计划和员工考核。

四、标准工时的培训内容1. 理论知识:包括标准工时的概念、意义和研究方法等。

培训员工对标准工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了解,理解标准工时对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2. 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员工对工作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标准工时。

3. 应用能力:培养员工将标准工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包括生产计划、员工考核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4.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员工与团队成员合作的能力。

新劳动法下的员工工时监控管理案例研究

新劳动法下的员工工时监控管理案例研究

新劳动法下的员工工时监控管理案例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员工工时管理成为企业和员工之间关系紧密的议题。

新劳动法在2018年施行,对员工工时的监控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研究,探讨新劳动法下的员工工时监控管理的挑战、影响以及对企业和员工的利弊。

案例背景:某电子制造企业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拥有数千名员工。

公司一直致力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为此,公司在新劳动法下引入了工时监控管理系统,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符合法规要求,并监测并提高生产效率。

挑战与影响:1.员工隐私权保护的挑战:员工对于个人工作时间的监控可能引起对隐私权的担忧。

在新劳动法下,公司必须确保员工隐私权的保护,并明确告知员工工时监控的目的和方法。

公司可以采用匿名数据收集和统计,以减少对员工个人信息的侵犯。

2.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员工可能会感到被过度监管,产生一种“大哥在看”的心理,从而导致工作积极性的下降。

公司应该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和弹性制度,鼓励员工的自主管理和追求工作效益,从而平衡员工的正当权益与公司的工时管理需求。

3.公司效益的提高:通过工时监控,公司能够了解员工的工作习惯和生产行为,并做出相应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公司还能够更好地预测和管理人力资源,为制定更科学的人力资源策略提供支持。

利弊分析:1.员工权益的保护:工时监控管理能够保护员工的权益,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合法合规,并避免超时工作的现象。

员工可以享有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权利,确保劳动者身心健康。

然而,过度监控可能引起员工的压力和不满,对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

2.公司效益的提升:通过工时监控管理,公司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员工的工作状况,及时调整生产进度和人力安排,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此外,对于需要按小时计费的项目,工时监控还可以准确计算项目成本,确保公司的经济效益。

结论:新劳动法下的员工工时监控管理在保护员工权益和提升公司效益之间存在平衡。

工时管理案例研究:新劳动法对打卡、弹性工作时间的要求

工时管理案例研究:新劳动法对打卡、弹性工作时间的要求

工时管理案例研究:新劳动法对打卡、弹性工作时间的要求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者权益意识的提高,劳动法也逐渐得到完善和更新。

最近出台的新劳动法对打卡和弹性工作时间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提升工作效率。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劳动法对打卡和弹性工作时间的要求,并分析其优势和影响。

一、新劳动法对打卡的要求新劳动法明确规定了打卡的要求,要求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正常上下班时间的考勤制度,并使用相应的打卡设备。

这一要求的出台,主要源于旧劳动法对打卡制度的模糊规定以及一些用人单位存在的打卡问题。

新劳动法要求打卡设备应可靠、准确、合理,并提供备案。

同时,打卡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准确,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篡改或伪造打卡记录。

这一要求的出台,有利于确保打卡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一方面,以往出现的打卡记录被篡改和伪造的现象将会得到有效遏制,避免了用人单位无端扣减工资或强制加班,保障了劳动者的薪酬权益。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打卡制度也将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促使用人单位更好地管理劳动者的出勤情况,避免出现员工迟到早退甚至旷工的情况,增强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然而,新劳动法对打卡的要求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用人单位可能对新劳动法的具体执行细则存在理解上的难题,导致打卡制度的建立和运行缓慢。

其次,打卡设备的购买和维护费用可能对一些中小型企业造成负担。

最后,一些劳动者虽然享有正常打卡的权益,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打卡制度并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新劳动法的解读和培训,同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给中小型企业,确保其能够便捷地落实打卡制度,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二、新劳动法对弹性工作时间的要求新劳动法对弹性工作时间的要求是新劳动法的一大特点。

传统的劳动法规定了固定的工作时间,力求保障劳动者休息和休假的权益。

然而,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工作方式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工作时间设置已难以适应工作需求的多样性。

工时研究方法

工时研究方法

A 熟悉与该施工过程有关的现行技术规范和技术 标准等文件和资料。 B 了解新采用的工作方法的先进程度,了解已经 得到推广的先进施工技术和操作,还应该了解 施工过程存在的技术组织方面的缺点和由于某 些原因造成的混乱现象。 C 注意系统地收集完成定额的统计资料和经验资 料,以便与计时观察所得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 数示法与连续法的区别:连续法测时只对循环 过程进行观察,用的时间很短,精确度更高; 数示法用来对整个工作班或半个工作班进行长 时间观察,因此能反映工人或机器工作日全部 情况。 (2)图示法:在规定格式的图表上用时间进度 线条表示工时消耗的一种记录方式,适用于3 个以内的工人共同完成某一产品的施工过程。 与数示法相比,主要是记录简单,时间记录一 目了然,便于记录整理。实际中较普遍使用。 (3)混合法:吸取了图示法和数示法的优点。 以时间进度线条表示工序的延续时间,在进度 线上部加写数字表示各时间区段的工人数。这 种方法适用于同时观察3个以上工人工作时的 集体写实记录。
的循环工作的工时消耗,是精确度比较高的一 种计时观察法。 • 1、记录时间的方法 (1)选择测时法:又称间隔记时法或重点记时 法,是不连续地测定施工过程的全部循环组成 部分,是有选择地进行测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采用选择测时,当被观察的某一循环工作的 组成部分开始,观察者立即开动秒表,到预定 的定时点,就停止秒表。这时显示的时间,就 是所测组成部门的延续时间。当下一组成部分 开始时,再开动秒表,如此循环测定。 B 选择测时法的优点: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掌握, 使用比较广泛。 C 选择测时法的缺点:测定起始和结束点的时 刻容易发生读数误差。 (2)连续测时法:也称接续法测时,是对施工 过程循环的组成部分进行不间断的连续测定。 A 连续测时法的特点,在工作进行中和非循环 组成部分出现之前一直不停止秒表。秒针走动 过程中,观察者根据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时点, 记录它的终止时间。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是由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

他认为,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包括了分工、工时研究、工作标准化等多个方面。

泰勒强调了分工的重要性。

他认为,将工作分解为一系列简单而明确的任务,每个人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分工不仅可以减少工人的学习成本,还可以使工作过程更加规范和顺畅。

泰勒提出了工时研究的概念。

他通过观察和分析工人的工作过程,确定了完成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

通过科学的工时研究,可以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和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泰勒还强调了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性。

他认为,制定统一的工作标准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工作质量的影响,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通过工作标准化,可以明确工作流程和要求,使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和可控。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分工、工时研究和工作标准化,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管理方法在当时的工业革命中被广泛应用,并对后来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过于强调了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忽视了员工的需求和人性化管理。

其次,泰勒的管理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工人的机械化和重复劳动,缺乏创造性和个性化。

尽管如此,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它强调了科学分析和量化研究的重要性,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科学决策的方法。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管理过程中要兼顾员工的需求和发展,实现人性化管理。

总结而言,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化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工、工时研究和工作标准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管理不仅仅是追求效率和效益,更要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发展,实现人性化管理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4 页
河南理工大学
PTS的局限性
• 1、由于每一项劳动作业包括的动作要素相 当可观,因而分解动作要素,查找时间标 准值的工作量大。 • 2、这种标准只适用于操作时间短和重复程 度高的作业。 • 3、各种预定动作时间标准都有比较复杂的 使用规则,在具体应用之前,都要经过较 长时间的培训,影响其普及推广。
第 34 页
河南理工大学
模特排时法
• 模特排时法(MODAPTS法) 预定动作时间 标准的一种。它是由澳大利亚G.C.哈依 德(Heyde)博士在原有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 基础上,运用人类工程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于1966年创造的一种将动作和时间融为一 体的新方法。
第 35 页
河南理工大学
模特排时法
第 15 页
河南理工大学
测时观察中异常数据的删除
第 16 页
河南理工大学
作业评定
• 在工作日写实、瞬时观察、测试的基础上, 根据一定的标准,按照科学的方法,将实 测时间调整为正常劳动条件下具备普通劳 动熟练程度的工人在正常劳动速度下进行 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第 17 页
河南理工大学
作业评定的原因
•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方法和其它工时测定方法相比,具有以 下优点: • (1)由于各种操作时间是根据标准表推算出来的,因此,有 可能在生产开始前,为特定的作业和操作规定标准时问; • (2)利用预定动作时间标准可以使管理部门在生产开始之前 就能推算生产成本; • (3)标准中的各种动作要素时间消耗经过精确测定,使用时 不再需要进行工时评定; • (4)按动作要素制定的时间标准通用性最强,它不受操作内 容限制,一般说来,各行业手工劳动都可以采用。
第 29 页
河南理工大学
WFS
• WF法与MTM法相比,在动作单元划分及影 响因素的选择是不相同的,两种标准的时 间单位不同,WF法为wf,1wf=0.0001 (分); MTM法为了TMU,1TMU=0.0006(分);两 种标准衡量水平不相同,如果用MTM法作 为100%,用WF法得到的标准时间,是它 的78.7%,MTM法包含了奖励宽放困难; WF法有男性和女性之别,MTM法则不考虑 男性和女性在操作速度上的差别
第 26 页
河南理工大学
工作因素法
• work Factor System,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 一种,由美国无线电公司J.H.奎克(Quick) 领导的研究小组,从研究动作距离及身体 部位与动作时间的关系,整理出动作时间 表,其目的在于创造一种客观的工时衡量 方法,以减少秒表测定和工作评定时可能 发生的误差。
• 多数预定动作标准在使用时都需要经过分 解动作要素和确定标准时间两个步骤。模 特排时法则是把两个步骤结合起来进行。 经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人体不同部位的 动作所用的时间存在一种持定的比例关系。 • 因此,动作所用的时间值可以根据动作时 使用身体的部位来确定,同时再考虑其它 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 32 页
河南理工大学
MTM
• MTM法的时间值的确定是:将各种动作用 每秒16格的速度拍摄,然后根据每一动作 所占胶片的格数,取其平均值,为该动作 的作业时间。每一格胶片所占的时间为 1.7TMU。TMU为MTM法的时间单位, 1TMU=0.00001h=0.0006(分)=0.0365
第 33 页
第 28 页
河南理工大学
WFS
• 使用WF标准时,首先需细致观察和分析操作活动, 记录每一个动作单元(要素)使用身体的部位、移 动距离以及包括多少个动作困难度,并用简单的 符号加以表示,然后查找各有关的动作时间标准 表,得到每一个动作单元的标准操作时间,汇总 之后再加上宽放时间,便得到作业的标准时间。 • 进行动作分析时,有关符号使用举例说明。例如, 一男性用单手推动4.5公斤的箱子移动50厘米,可 写成:A50ww。A代表移动动作,50代表移动距 离,ww代表重量困难度因素
• MTM法将操作活动划分为13种动作要素, 包括:伸手、搬运、身体的辅助动作、旋 转、加压、旋摆、抓取、放手、对准、拆 卸、目视动作、全身动作、联合动作等。 • 这些动作又可分为3类:合并动作,即两种 或两种以上动作在身体同一部位同时发生, 同时动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作,同时 在身体不同部位发生;复合动作,即合并 动作和同时动作的复合。
第4页
河南理工大学
劳动定额时间的构成
• • • • 1、作业时间 2、作业宽放时间 3、个人需要与休息时间 4、准备结束时间
第5页
河南理工大学
大量生产条件下的单件工时定额
Td Tz (1 K zk K gxk ) Td 单件工时定额 Tz 作业时间 K zk 作业宽放与作业时间比 K gxk 个人休息宽放与作业时间比
第 30 页
河南理工大学
方法时间测量法
• MTM法,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一种, 由美国 西屋电气公司工业工程师H.B· 梅纳特等研 究成功。 • MTM法的原理和其它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 是一致的,但是在时间单位选择、动作要 素的划分和影响因素的考虑方面是不同的。
第 31 页
河南理工大学
方法时间测量法
• • • • 1、对重点工序和操作进行详细研究 2、总结和推广先进操作方法和经验 3、帮助员工超额完成现行劳动定额 4、合理确定各个工位合理的劳动量
第 14 页
河南理工大学
测时的方法和步骤
• • • • • • • • • • • • • • • • 1、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2、分好操作单元,详细记录 (1)不影响精确观察的条件下,操作单元越短越好 (2)手动和机动分开 (3)单元起止时间点易于辨认 (4)操作单元可以分为不变单元和可变单元 (5)物料搬运和其它操作单元分开 3、实地观察 (1)连续测时法 (2)归零法 4、测时现场的收尾工作 (1)删除异常值 (2)确定观察次数 (3)进行作业评比 (4)赋予时间宽放 (5)核算定额时间
河南理工大学
MTM
• MTM法使用时,根据作业的具体要求以及 作业条件,详细分解动作要素,同时纪录 每一动作要素的影响因素。每一动作要素 均需标明动作代号、动作距离或重量和型 态等。例如。用单手从货车上搬下2kg的货 物,移动距离为30cm,则可写成:M30B— 2,M代表搬运动作,30为搬运距离,B搬运 条件,2代表目的物重量
第 27 页
河南理工大学
WFS
• WF法将操作活动划分8个标准动作单元, 即运送(TRP)、抓取(GR)、预对(PP)、装配 (ASY)、使用(USE)、拆卸(DSY)、放手(RL)、 智力过程(MP)。各项动作单元的影响因素 包括:使用身体的部位、运动的距离、人 力控制以及重量和阻力四个方面。 • WF法的时间标准是由各个动作的标准时间 值构成。其时间值主要决定于身体运动的 部位、运动距离及动作困难度因素。
工时消耗分类的意义
• 对工时消耗进行分类,其目的是为了研究员工 在工作班内工时消耗的实际情况,掌握工时消 耗的构成,找出工时损失的原因,以便采取措 施,减少不必要的工时损失。 • 通过工时消耗的分类和工时研究,还可以发现 和总结先进生产者在工时利用方面的先进经验, 从而为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提供充分的 科学依据。
• • • • • 1、劳动者的体力差异 2、劳动者的技能差异 3、劳动条件存在差异 4、劳动环境存在差异 5、劳动努力存在差异
第 18 页
河南理工大学
作业评定的目的
• 剔除测定对象的个性,经过全面的分析, 使得实测时间经过调整后具有一般意义, 也即能够作为标准来要求大多数员工。
第 19 页
河南理工大学
河间标准的基本原理大致相 同,只是在划分动作要素的标准上,以及 选择的影响时间消耗的因素上各不相同。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发展的趋势是,从细微 地分解动作,作高精度动作单元时间研究, 转向研究归并动作要素,简化时间标准, 以便于推广使用。
第 23 页
河南理工大学
PTS的优点
作业评定方法
• • • • 1、速度评定法:速度系数 2、系数评定法:技巧性、努力程度、均匀性和工作环境 3、点数法:分项按等级标准打分,汇总后除以基准分 4、客观评定法:首次速度评比,二次难度评比(考虑影
响动作时间消耗的因素)
第 20 页
河南理工大学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
• (Predetermined Motion—Time Standard)简称 PTS法,即预先制定出操作活动中各种动作 要素的时间消耗标准,然后根据完成作业的 实际需要,从标准中查得必需的时间值,最 后相加得到整个作业标准时间的方法。
第 25 页
河南理工大学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应用步骤
• (1)分解操作内容,划分动作要素。可以通过现场观察,记 录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要素,也可以在实验室里模拟现 场操作方法,再由工时研究人员完成作业分解和动作设计。 在分解动作要素的同时,明确各项动作要素的作业条件和 影响因素。 • (2)选择适合作业条件的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熟悉其使用规 则,从时间标准中得到动作要素的时间值。 • (3)将各动作要素的时间值相加得到完成作业的净作业时间。 • (4)根据作业条件确定完成作业的各种宽放率和相应的宽放 时间,最后得到一项作业完整的标准时间。
Td Tz (1 Kzk Kgxk ) Tzj
第8页
河南理工大学
工作日写实
• 意义:对员工工作日的工时利用情况,按照时间消耗顺 序,如实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 同时写实,可以: 1、了解工时利用情况 2、找出工时损失原因 3、制定消除工时浪费的措施 4、提高工时利用效率 5、为作业宽放、休息宽放、准备结束时间确定提供依据
第 21 页
河南理工大学
PTS的原理
• 人们日常的操作活动,随操作内容的改变 而千变万化,但这些活动是由若干最基本 的动作要素组成。 • 经过大量观察和测定,人与人之间虽然存 在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差异,但是完成动作 要素的时间消耗又都非常接近。因此,制 定和使用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