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果路径探析

合集下载

基于教学状态数据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新路径探析

基于教学状态数据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新路径探析

基于教学状态数据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新路径探析摘要:有效发挥教学状态数据作用要按照有效的技术路线把高校自身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数据找出来并实施监控。

要积极引入数据挖掘等现代分析技术对质量控制点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在教学质量管理决策中运用教学状态数据要坚持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相结合,积极探索计算机决策,建立决策支持系统(DSS)。

关键词:教学状态数据;质量控制点;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本文从教学质量管理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状态数据的作用及其使用路径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和剖析。

一、教学状态数据的作用教学状态数据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主体,评价主体不同,需求不同,教学状态数据所起的作用就不同。

对于教育部而言,教学状态数据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大样本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同层次同类型高校的共性问题,以及所有高校的共性问题,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对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教学状态数据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掌握数据了解有关高校的基本情况,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有效调配资源。

对于高校自身而言,教学状态数据的作用主要在于为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教学状态数据在不同层次发挥作用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在高校自身层次发挥作用将是最基础、最深入、最根本的。

这是因为:一方面每所高校都是个性化的,有自身特色的,国家的大样本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产生的国家教育政策是针对高校的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案,无法照顾到每一所高校的特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激励机制也不能对每所高校都起到效果,也就是说教学状态数据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发挥作用主要是一种宏观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在高校自身层次,教学状态数据要切实发挥作用必然要与教学相结合,而教学涉及的是高校中面最广、最基层的数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与具体教学相结合的数据发挥的作用是最基础、最深入、最根本的。

要明确的是,这样的重要作用只能靠高校自身来实现。

当然,靠高校自身来实现这样的重要作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高校自身陆续地逐步深入地觉醒,并逐步探索科学管理的思路、方法,目前我国高校外部评估的促进作用初显,还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发挥教学状态数据的作用。

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

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

公关世界 \ PRWORLD培育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在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过程中,高校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尤为沉重,因而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教师团队,是培养出具备极强创造力的学生的有力保证。

因此,高等院校也应当在培养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方面倾注大量的精力,最终促成高等教育的“换代升级”,培养出敢于探索、突破常规,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一、高校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分析(一)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学生和教师对数字化工具、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现代高等教育机构需要积极适应和应用新技术,以提供更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首先,数字化转型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机会,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和远程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自由地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创造更具个性化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

其次,技术创新也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

例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学生学习行为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但与之相对的是,不同地区和学生群体之间存在资源分配的差距,有些学生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技术支持和资源。

因此,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努力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数字化学习的机会[1]。

除了技术引发的变革以外,全球化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机会,高校需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学生和教师。

具体而言,全球化意味着学生和教师流动性的增加,学生可以选择到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学习,而教师也可以选择到其他国家的机构任教或进行学术交流,这使得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更好地满足国际学生的需求,提供跨文化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在此背景下,跨国合作项目、双学位计划和学术交流活动逐渐成为提高学校国际声誉和吸引力的重要途径,高校也势必要承担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压力[2]。

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

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

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形势下,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课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法滞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资源匮乏等。

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研究背景中需要明确指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方向提供依据。

当前,五年制高职教育在我国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教育体系,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有的学校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有的学校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还有的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资源支持不足等。

研究如何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和紧迫。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探讨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建设师资队伍、加强教学资源支持等途径,以期为提升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高质量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研究如何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升教学质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学业和就业中更有竞争力。

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一个教学质量高、声誉好的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提升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地位,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通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们不断学习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评估现状评估现状是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当前的教学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

从传播效果角度探析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路径

从传播效果角度探析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路径

2021年14期┆163随笔从传播效果角度探析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路径谭 璐摘 要:立德树人一直是我国高校办学的立足之本。

长时间以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程。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高校强力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这也是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有效手段。

本文从分析了新时期下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高校课程思政现实情况,最后另辟蹊径,从传播学传播效果的角度出发探析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路径,更好的探究关键要素、关键个体在课程思政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思政教学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的气质以及三观,本文探究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路径,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以传播角度切入,对于未来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思政教育的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传播效果;学生工作;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思想文化已然呈现出多样化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但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的现代生活有着自己一套马克思主义原理下的思政理念。

基于复杂、多元的文化背景,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教育,引导其树立合理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当前我国高校迫切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

立德树人是高校培养的重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作为高校培养的教学手段之一,需要各方努力。

高校需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科学育人,从而形成一种协同合作效应。

当下,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界、学术界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和讨论焦点。

收集当前已得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整理和评价,这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也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积极探究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新时期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方面的研讨会上曾强调,要深刻意识和准确地掌握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以及我国在改革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新形势。

高度关注对年轻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健全思想政治的工作机制,逐渐对思想政治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努力引导高校学生树立起正确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化自信以及教学体制的形成和构建,将高校学生培养成中国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和新时代的开创者。

基于反馈理论的教学优化路径探析

基于反馈理论的教学优化路径探析
l 自 我反馈 f L———_ _ 评价f { 教师
图 2 教 师 的 自我 反 馈 和 学 生 的 自我 反 馈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的 反 馈 机 制
如 图 2 示 , 生的 自我反馈存 在着两条途径 : 是通 所 学 一
在控制论 中 , 反馈 是指一个组织或 机构通过 比较 自己的
第2 4卷
第 4期
天 中 学 刊
J un l f a z o g o r a Tin h n o
2 0 年 8月 09
、0 _ 4 No 4 , l2 . Au . 0 9 g 2 0
基 于反馈理论 的教学 优化路 径探析
石 社 伦
( 南大学 ,河 南 开封 4 5 0 河 7 0 4)
过学生 的 自我意识 、自我检查和 自我评价来完 成 , 二是 通过 教师对学 生的评价来进行 。 堂教学 系统中的这三条信 息反 课
馈 回路 ,构成 了教学过程 的反馈机制 。因此 ,课堂教学过程

实际演绩 和预定演 绩 ,在一定程度上 控制本身 的动作 【( P 。 】9 具体演绎到教学过程 中 , 可将反馈理解 为教学系统输 出的信 息返 回后又输入 到本系统 ,从而对教 学过程起到调控作 用 ,

要 :反馈是控制 论的重要概念之 一 ,反馈控 制规律是控制论 的基本规律 ,它具 有 自动修 正偏 差的作 用。课
堂教 学过程具有 闭环 负反 馈性 ,提 高课 堂教 学效 率的根 本途径在 于加 强教 学过程反 馈功 能。通过优化教 师的基 本 素质、优化教 学 目标 、优化教 学方法和优 化课 堂评价 以及加 强教 师在课 堂教 学行 动 中的反 思等措施将反馈控
反馈是控 制论 的重要概念之 一 , 反馈控制规律是 控制论 的基本规律 。任何 系统只有通过反馈 ,才能实现控 制。N.

关于如何提高高校《形式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思考和探索

关于如何提高高校《形式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思考和探索

关于如何提高高校《形式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思考和探索发布时间:2022-02-16T08:44:17.006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6期作者:董硕[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创新,许多学科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高校的《形式与政策》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

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影响《形式和政策》课程教育效果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如何提高《形式和政策》课程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进行阐述。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 450000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创新,许多学科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高校的《形式与政策》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

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影响《形式和政策》课程教育效果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如何提高《形式和政策》课程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校;形式与政策;教学;效果;思考一、影响《形式和政策》课程教育效果的原因(一)对课程认识不到位《形式和政策》课程本身就属于“两课”的范畴,因此导致大部分高校往往将精力、时间、经费等方面倾斜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法律课等方面。

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法律课等课程都有自己规范的教学体系,教师们都比较愿意来上课,认为这样才符合自身的专业,并且和科研内容进行紧密结合[1],所以说高校的《形式和政策》教学效果和质量有待提升。

(二)时效性强,备课难度较大《形式和政策》课程的时效性较强,因为许多客观形势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很多时候教师白天备完课,晚上就有可能发生新的事情,所以必须重新调整课程。

《形式和政策》课程每学期都会出现新的内容[2]。

大部分高校开设《形式和政策》课程的时间较短,再加上资料储备较少,所以有时候上课前教师还需要整理一些相关的形式和政策方面的材料,这样不仅会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而备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3]。

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探析

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探析

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进行整合,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以综合性、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引入现代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践性和情境化教学:将教学与实际情境相结合,通过实践、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协作式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特点,采用差异化、定制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其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将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翻转,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上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深入探究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多元评价: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评价、结果评价、自我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

在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关注教育领域的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

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

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林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在未来的5—10年,将完成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的转变,并对顶层设计和实施途径提出了具体安排。

未来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严把毕业生质量、1+X证书制度试点等都将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新形势、新要求,立足校本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是职业院校落实人才培养质量主体责任的必然要求。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课堂教学现状五年制高职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入学年龄一般在15~16岁,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他们认为到职业学校只学技能即可。

但实际情况是: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方面,五年制高职教学要求较中职教学要求更高,学生没有思想准备,课堂参与度较低。

一是课堂纪律差。

教师大部分精力要用于课堂纪律的维持,管住学生是上好课的前提。

二是学生上课睡觉现象严重。

教师课堂管理严格,上课不准玩手机,也不允许随意讲话,那么学生首选就是睡觉。

三是课堂学习组织困难。

为提高课堂参与度,合作学习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因为“比起个体化且充满竞争的环境,学生在合作型的学习环境中会产生更强烈的动机合力”。

[1]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学生集体意识不强,边缘化现象严重。

【摘要】从学生、教师、学校层面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的原因,提出了以人为本,管理创新;抓住过程,保障结果;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时效等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同时,通过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完善常规教学制度;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教师发展长效机制;坚持全过程管理,构建立体化管理网络;借助信息技术,实施实时高效管理等具体路径来落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4-0073-04【作者简介】林宁,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商业学校办学点(江苏淮安,223003)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财经专业教学。

“两性一度,四维合一”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两性一度,四维合一”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4.06.051“两性一度,四维合一”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秦娟娟 刘君 张胜军 孟国亮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兰州 730050*项目来源:2022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两性一度,四维合一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编号:171);2023年校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LGYCXJG-23-06);2023年校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LGYCXJG-23-04);2022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2021年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显隐结合,四维合一’的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与实践——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编号:12);2021年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基于筑基、引路等功能性元素融入力学类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5)。

作者简介:秦娟娟,副教授。

1)本课程开设于大三第一学期,具备前导课程的知识,教学时间跨度为3个月,单一的教学设计、陈旧的实践内容以及空白的课外教学活动无法支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2)课程教学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整个课堂是以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灌输课堂”,且限于教师—教材—教室的封闭模式中。

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生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没有形成高阶思维,没有吸收高阶知识,未达到创新挑战的高阶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已融入思政育人元素,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实践环节的要求不明确,融入不深入。

4)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偏小,过程性考核占比低且评价方式单一,教学产出导向为“考得怎么样”,未体现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在实践中的应用,未做到以评促用。

综合分析以上问题,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特点以及课程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总结和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特点,应对本课程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

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实效的路径探析

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实效的路径探析

( )注重畅通课堂教学路径 一 课堂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环 节, 课堂教学的实际 效果如何 , 决定这 门课程的成败。为 了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 实效 , 农工商学 院党委重点抓好四个落实:一是领导力量落 实。 党委为 了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领导,分工一位党 委副书记直接抓好思政部的工作, 经常组织教师探索课程的 实效等 问题 ;组织研 讨,制 定相应 的改革措施 。二是教师队 伍落实 。 农工商学院从全院范围 内筛选出一批 教授 、 副教授 、 博士、研究生等专任政治理论课的教师 , 作为形势与政策课 的主力和骨干教师 , 在教学第一线上领衔讲课;努力使这支 教师队伍形成一个团队,共同研究制定教学内容的重点、 难 点, 规划好课程 的板块 。三是教学研究活动落实 。为了提高 教学实效,农工商学院先后组织多次研讨会,研究提高课堂 教学实效 。研讨会的 内容包括 P T 的制作、学生课堂教学 P 心理把握、一节课 的课堂 设计 、课堂讲课嗓音 的运用 、教学
提 高形势 与政策课 实效 的路径探析
符 坚
( 东农 工商 职业技 术学 院 ,广 东 广州 50 0 ) 广 157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把握社会 发展趋势 ;帮助 大学 生了解 国家 的政治方 向,明确和 自觉
执行国家政策 ,学会对社会、事物 的宏观观察和思考 的重要课程 。 东农 工商职业技术学 院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进行 了提高 广
设置了“ 教师 队伍 ” “ 、 课程建设 ” “ 、 社会实践 ”“ 、 形势政 策” 、 “ 优质课程 ”五个栏 目;“ 教育 ”网页设置 了 “ 理论学习 ” 、
径。 教学实践使农工商学院党委认识到,我们所培 养的大学
生作为未来社会事业的建设者, 作为未来代表 国家参与国际

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析高高提

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析高高提


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 政治教育 的主渠道 、 主阵地 , 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 量
的重要路径 。如何增强高职院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 的教学实效性 , 充分发 挥思想政 治理论课 的育人功能 , 是摆在所 有高 职院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文章从 当前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 的问题着 手 , 提 出了通 过培养学 生学 习的主体意识 , 加强领导与管理 , 优化教师 队伍 , 深化教 学改革等途 径 , 进一 步增强高职 院校思想 政
1 3 4
生 的课 堂参 与意识 和 自我教 育 潜 能 , 引导 他 们在 学 习过程 中树立 主体 意识 , 培 养 其学 习思想 政 治 理论 课 的兴趣 。在高 职 院校 的思想 政治 理论课教 育教学
过程中, 既要 教育 学 生 , 同 时也 要 注 意启 发 学 生 、 引 导 学生 、 激励 学 生 , 更 要 尊 重学 生 、 关 心学 生 。 只有 真正把 学 生放在 高职 院校 思想 政治 理论课 教学 的核 心 位置 , 从 学生 实际 出发 , 从 他 们关 心 的热点 、 难点 、
生进行 思想政 治 教育 的主 渠道 、 主阵 地 , 因而 , 要通 过发 挥学生 主体作 用 、 加 强 对 思想 政 治 理论 课 的领 导和 管理 、 提高教 师 队伍 素质 、 进行 思想政 治理论 课
程 中, 必须“ 充分发挥学生学 习的主体作用 , 激发学 生学 习的 积 极性 和 主动 性 ” 。 因此 , 高 职 院 校 思 想
基金项 目: 安徽 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院级课题成果( 2 0 1 1 G F Y Y 0 9 ) 作者简介: 匡宁 , 女, 安徽 宁国人 , 安徽 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教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提高路径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提高路径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提高路径探析
注重知识整合和梳理。

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和整理,将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框架。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梳理知识脉络,建立概念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教师还可以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发展过程。

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促使学生从知识的应用角度理解历史,增强知识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增加案例分析和实例引导。

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分析案例来推动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运动和历史变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中,亲自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体验。

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积极参与到历史研究和交流中,拓宽知识视野,开拓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渠道。

要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注重知识整合和梳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增加案例分析和实例引导,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等。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时代意识。

教学效果提升机制

教学效果提升机制

教学效果提升机制1. 引言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档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教学效果提升机制,旨在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内容优化2.1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合理规划课程结构,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2.2 教材选择选择高质量的教材,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可读性和科学性,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 教学方法创新3.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2 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习效果。

3.3 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 师资队伍建设4.1 选拔与培训选拔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4.2 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 学生评价体系建立全面、科学、公正的学生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7. 总结教学效果提升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出发,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优化。

通过实施本机制,我们相信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探析

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探析

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含碳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反应规律。

在高校教学中,有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现有实验室设备大多较为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实验教学的需要。

许多高端的实验仪器设备无法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导致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到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实验操作中存在安全风险,因为有机化学实验往往涉及到一些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学生在操作中容易造成事故,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一些实验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学生难以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影响了他们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有必要对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1.2 研究目的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改进路径的探析,探讨如何更新实验设备、加强安全意识培训、优化实验内容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方案,以使实验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应用、更加安全可靠、更具教育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改善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高校实验教学提升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可分为设备陈旧、实验操作安全风险和实验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三个方面:设备陈旧是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实验室的设备已经使用多年,设备老化导致实验操作不便利、精度不高,难以满足现代化实验教学的需求。

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一、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们应该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引入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提问和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此外,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教室的布置应该舒适、整洁,并且符合学习的需要。

教室内应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展示和演示。

其次,教学过程中要保持秩序和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管理,确保学生能够专心听讲和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是学习的源泉。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例如,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结合学生的喜好和实际情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

五、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评估和反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分析,并及时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所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法学专业“10+X”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以大连财经学院为例

法学专业“10+X”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以大连财经学院为例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9年9月20日Sep.20 2019第39卷第9期Vo1.39 No.9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9.09.070法学专业“10+X”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以大连财经学院为例曲 妍(大连财经学院 法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摘 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标准是高校教学的指南。

本文以大连财经学院为例,结合当前法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该标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路径,以期为法学专业的教学发展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法学;课程设置;10+X;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9-0165-02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

据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介绍,《国标》是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①。

法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较以往传统法学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对于核心课程采取“10+X”分类设置是一种全新模式。

本文将以大连财经学院为例提出对法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以及对照《国标》法学专业教学发展的路径。

一、对《国标》关于法学专业“10+X”核心课程设置的总体认识(一)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发展我国普通高校法学专业保持了近20年的核心课程有14门,即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2007年,将14门核心课改为16门,增加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2018年的《国标》将核心课由16门变为“10+X”。

(二)最新标准之特色首先,最新标准中,10门必选核心课相对原来的16门课,增加了“法律职业伦理”,将“中国法制史”改为“中国法律史”(一般认为,“法律史”应至少包含“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是一个总称)。

课程思政理念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以资产评估原理课程为例

课程思政理念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以资产评估原理课程为例

第30卷第2期2021年4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Vol. 30 No. 2Apr. 2021课程思政理念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以资产评估原理课程为例肖碧云(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管学院,福州350202)摘要:课程思政的构建对于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突出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意 义重大。

基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资产评估原理课程通过教学内容实行“四融合”,教学环节构建“五 步学”,评价方式采用“四结合”三个实践路径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充分体现专业课程的 育人价值,课程还需全过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和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素养。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资产评估基金项目: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X S2020007)收稿日期=2020-07-21 文章编号:1674-7852(2021) 02-0116-05作者简介:肖碧云,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资产评估教学研究。

On the Practice Path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under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Taking the Course of“Principles of Asset Appraisal”as an ExampleXIAO Biyun{School of Econom ics and Management,Fuzhou U 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 tudies and T rade y Fuzhou 350202)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highligh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and forming the whole curriculum education pattern.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principles of asset evaluation”course implements“four combinations”in teaching content,constructs“five steps learning”in teaching links,and adopts three practical paths of“four combinations”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and has achieved phased results.In order to fully reflect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the whol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hould be constructed and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improved.Key words:professional course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asset evaluation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和战略举措[1]。

教师成为大学教学有效教师的路径探析

教师成为大学教学有效教师的路径探析
科技信息
○科 教 前 沿○
SCIE NCE & TE CHNO LO GY INFORM ATION
2008 年 第 24 期
教师成为大学教学有效教师的路径探析
胡 凡俊 白 洪斌 姜 丙坤 ( 空 军第一 航空 学院 导弹 教研 室 河南 信 阳 464000)
【摘 要】进行大学有效教育是大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本文从大学教师的自我学习、教学培训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教师 成为大学有效教师的必经途径, 以期对大学教师的成长提供一点意见建议, 力求成为合格的大学教师。
【关键词】有效教育; 自我学习; 教学培训; 教学反思
大学有效教学是指以最少的教学投入, 成功地促进 大学生的学习 与 进 步 、实 现 预期 教 学 目 标 、满 足 教 学 需 求 的 教 学 。有 效 教 学 是 不 断 发 展的, 有效教学的 大学教师并不是 天生的, 而是 经过教学实践中 的锻 炼逐步形成的。大学教师通过什么途 径成为教学有效的教师呢?下面 我 谈 一 点 自 己 的看 法 。
一 、自 我 学 习 是 大 学 教师 成 为 有 效 教 师 的 基 础 大学教师要成为有效教学的教师, 首先必须不断地 自我学习。科 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终身学习理 念的出现都促 使 大 学 教 师 不断 地 进 行 自 我 学 习 。大 学 教 师 自 我 学 习 的 内 容 主 要 包 括 两 方 面 。其 一 是教 什 么 的 知 识 。这 是 有 关 教 学 内 容 的 问 题 。对 于 大 学 教学来说, 教师仅 仅传授和学习教 学大纲、教科 书规定的教学内 容是 不够的, 他们还应 该不断地吸收学 科发展的新成 果, 了解学科发 展的 新动向。因此, 大学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 不断更新、充实、深化自己的 学科专业知识。要特别强调的是, 学术研究是大学教学的生命线。大学 教师只有进行学术研究, 才能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入的理 解和精当的咀 嚼、消化, 才能把研 究成果引入教学 内容, 才能与 学生交流研究心 得,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研究能力,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此外, 科学发 展呈现出的既分化又综合、整体上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 要求大学教师 学 习 相 关 学 科的 知 识 。其 二 是 怎 样 教 的 知 识 。这 是 关 于 遵 循 教 学 规 律 、 运用教学原则、选 择教学方法、采取教学策略与 教学行为等方面 的问 题。它涉及到人们常说的教学法知识。对于大学教师而言 , 主要应学 习、掌握与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高等教育 科学, 了解和 把握大学教育教学 的规律、大学教 学的性质与特 点、大学生及其 学习 的特点, 等等。此外, 大学教师除了学习一般教学法知识 外, 还要学习 本 学 科 的 教 学 法知 识 及 他 人 的 先 进 教 学 经 验 。教 师 学 习 怎 样 教 的 知 识 必须阅读、参考相关的文献, 如著作、论文、经验总结等。 然而, 很多大 学教师很少关注教学方面的文献 , 他 们宁愿在教学中学习改进 教学, 只 在 其 教 学 实 践完 全 成 熟 时 才 去 寻 求 支 持 自 己 实 践 的 文 献 或 理 论 。大 学教师应改变这种做法, 主动从文献中 寻求有关教学理论的支持 , 以 少走弯路, 更快、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教学。当然, 大学教 师在学习有关 教学的理论或文献时, 要注意运用它们主动思考自己的 教学实践, 强 调的是“悟”, 而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这样的学习, 才是 真正的学习, 才能最终促进自己的教学。总之, 大学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 不断地丰 富自己的学科专业 知识、相关学科 知识和教学法 知识, 提高自己 的知 识水平, 奠定有效教学的基础, 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成效。 二 、教 学 培 训 是 大 学 教师 成 为 有 效 教 师 的 外 在 条 件 教学培训是提高大学教师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与 方法, 从有效 教学的角度而言, 高校教师培训在 注重学术性培 训的同时, 也 要加强 大学教师尤其是青 年教师的教学培 训; 要树立新 的教学培训观, 培训 效果不仅要看大学教师获得了多少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 看是否提高了 他 们 的 教 学 有效 性 。 三 、教 学 反 思 是 大 学 教师 成 为 有 效 教 师 的 关 键 在反思中, 大 学教师以自己的 教学活动或过 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 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采用的教学策略以及由此所产生 的结果进行审 视和分析, 促进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学能力的发展。大学教的、教学工具、教学行为和自身方面 的问题, 不 断提升教学实 践的合理性和教 学的有效性, 才能成为有效 教学的教师。可以说, 教学反思是大学教师成为有效教师的一座重要 桥 梁 。 大 学 教 师 进 行 教 学 反 思 的 途径 与 方 法 主 要 有 :

提高学校教学效果的方案

提高学校教学效果的方案

提高学校教学效果的方案一、教育目标的明确学校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建立明确的教育目标。

每个学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理念,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

目标应当包括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

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为教师提供方向,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

二、合理的课程设计合理的课程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课程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水平,设计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课程内容。

同时,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也很重要,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优秀教师的培养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力量,培养优秀教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

教师培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

同时,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进取,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四、创新教育模式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创新教育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引入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现实性也需要得到重视。

五、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学校应该合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技术设施和教学环境等。

学校应该定期更新教材,确保其与时俱进。

同时,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环境,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此外,学校还应该积极与社会资源对接,开展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六、个性化辅导和关怀学校应该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关怀。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还需要学校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设置辅导员岗位,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学业辅导等服务。

此外,学校还可以借助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七、评价体系的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提高学校教学效果的关键。

学校应该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新时期高校新生教育创新实践路径探析

新时期高校新生教育创新实践路径探析

新时期高校新生教育创新实践路径探析【摘要】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后探讨了新时期高校新生教育创新实践路径,重点讨论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创新以及校企合作实践教育模式探索。

总结了新时期高校新生教育创新实践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为高校提供有效的教育创新实践路径,进一步提升新生教育质量,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新生、教育、创新实践、路径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校企合作、启示、发展方向、现状分析、教育模式、教学手段、合作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新生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新时期高校新生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新生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新生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研究背景部分旨在探讨当前高校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现有文献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高校新生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需要对高校新生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水平。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背景和意义所在。

1.2 研究意义新时期高校新生教育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生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生教育直接关系到新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着整个高校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水平。

新时期高校新生教育创新实践的研究可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创新实践的探索,可以为教育管理者和从事新生教育工作的教师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新时期高校新生教育创新实践的研究还可以为新生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果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13-03-22T10:09:27.18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刘东宝张国富
[导读]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

刘东宝张国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163319
摘要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效果
教学过程是以课堂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过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又是中心环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中最直接、最明显、最经常的活动,既是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集中反映,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个性的主要形式。

因此,我们必须以大学课堂教学为抓手,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协调统一,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方面——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管理缺失。

目前少数教师存在着“教学精力投入不足、敬业精神不够、责任心不强”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教学脱离课程教学大纲,随意更改或不完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不作梳理、筛选、设计,重点不突出,同时前沿知识不能及时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上不作深入探讨与精心准备,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而无吸引力;缺乏与学生交流,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只重视书本知识讲授,不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课堂纪律不管不问。

2.学生方面——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不强。

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知识的更新及教学方法的改善,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目前少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不高,不愿意到课堂听课,迟到早退缺课,甚至沉迷于网络;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讲话,睡觉,发短信;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做作业,不与老师交流,不找老师答疑;部分学生不买教材,不记笔记;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

3.管理方面——制度不全,措施不力,落实不够。

在管理方面还存在“制度不全,措施不力,落实不够”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待加强与充实;教学组织形式有待健全;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文件的构建有待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奖、罚制度有待完善;学生班级开展以学生学业为主的各种措施和办法有待探索;现有的规章制度执行有待于更加严格。

二、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果路径
学生应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应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主导作用,管理者应发挥其服务、协调的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下面重点从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协调统一来分析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1.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解决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它需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出调整和更新。

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内容,能使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创新性得到高度统一。

只有教师备课充分,熟悉教学内容,尽可能融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尽可能联系一些前沿知识,抓住新旧知识的链接点,才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胸有成竹、运用自如、深入浅出,也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让学生感到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和提高。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打破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局面;应通过推行情景式、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打造充满青春气息和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

2.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一个重要而有效的举措是改革教学方法。

但这个改革是对传统方法的“扬弃”,不是全盘抛弃。

有的教师一讲教学方法改革,以为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代替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就算完事。

这是一种误解。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增大了知识信息量,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学习更加便捷。

但教学方法改革绝非简单地被看作是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教学的过程是思想碰撞、感情交流的过程,尤其是那些知识渊博、激情洋溢、技艺精湛、人格高尚的教师更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和教益作用。

而多媒体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我们的改革要处理好与传统方法的关系。

3.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由师生以学习内容为中介,在特定的场景中情感互动而产生的学习氛围。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教学环境必然直接影响授课者与听课者的情绪,而两者的情绪又直接影响讲课和听课的效果。

从教师步入教室的那一刻起,就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自信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用自己的亲和力去感染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信赖的教学氛围。

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就能在教学中以亲切的教态、生动的语言、精确的讲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博得学生的好感与尊重,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不良行为教师要敢抓敢管,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但就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也不失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的有效方法。

学生长时间听课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特别是连续上课的时候。

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幽默的教学艺术,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疲劳。

课堂教学的幽默,如能和深刻的见解、学科前沿的知识结伴而行,那么幽默就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目前,很多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究其根源,是因为大学课堂教学只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本是师生之间双方的互动教学,变成了单向的老师“教”和学生“听”,学生在被动地追随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上进心和学习的动力。

4. 培养教师自我的人格魅力。

教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些老师花的时间并不多,平时也不怎么找学生,为什么他教的学生成绩就那么好呢!一句话:他们的要求,学生执行的比较到位。

这源于他们的魅力。

而要想有这样的魅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一要重视知识的积累,既要具备本学科扎实的基本知识,更要有一定的深度;对其他学科也要有所了解,掌握学科之间的联系,旁征博引。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理想信念。

由于
高校的扩招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教师、学生和管理者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才是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华,池静.面向二十一世纪,如何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 【2】纪新华,张丽红,洪瑾,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调查报告带给我们的一些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高艳红.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 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120104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