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理

血液生理
血液生理

实验四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

的测定

[目的] 了解血液的组成,学习和掌握测定红细胞比容的方法。

[原理]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加抗凝剂使血液成为抗凝血,静置或经过离心,可将血浆和血细胞分离。上面无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的部分为血浆,下面红色部分为红细胞,在血浆和红细胞之间有一薄层灰白色部分为白细胞和血小板。若不加抗凝剂,任其自然凝固则析出血清。血液脱去纤维蛋白后则不会凝固,称脱纤血。红细胞占全血的体积百分比叫红细胞比容(hematocril value),可用分血管,如温氏分血管(Wintrob e’s hematocrit tube)离心分离。

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抗凝血灌注于特制有刻度的毛细玻璃管中(或溫氏分血管)中,用离心沉淀的方法使血细胞与血浆分离。离心后血细胞下沉,彼此压紧而又不改变细胞的正常形态。根据分血管上刻度,可计算出红细胞在全血中的容积比值,即为红细胞比容(压积)(图6.1-1)。

[实验对象] 哺乳动物(种类不限)

[实验材料] 草酸盐抗凝剂、或10 g·L-1肝素,75%酒精,温氏分血管,酒精灯,离心机,天平,注射器,长针头,干棉球,带有开叉橡皮管的玻棒,烧杯等。[实验方法与步骤]

1.温氏分血管比容测定

1.草酸盐抗凝剂配成水溶液,取适量该溶液(根据取血量确定抗凝剂溶液用

量,如草酸钾,每1ml血需加1-2mg。配制10%水溶液,每管加0.1ml则

可使5-10ml血液不凝固),放入大试管,烘干后备用。

2.取血:可采取静脉取血或心脏取血,将血液沿大试管壁缓慢放入管内,用

涂有凡仕林的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缓慢颠倒试管2~3次,让血液与抗凝

剂充分混匀,并不使血细胞破碎,制成抗凝血。

用带有长注针头的注射器,取抗凝血2 ml将其插入分血管的底部,缓慢放入,边放边抽出注射针头,使血液至刻度10 cm处。

1.离心:将分血管以3000 r·min-1离心30 min,取出分血管,读取红细

胞柱的高度,再以同样的转速离心5 min,第二次读取红细胞柱的高度,如果读数与前次相同,表明红细胞已被压紧。该读数即为红细胞比容值。

例如,读数为4.2 cm,即表示100ml血液中红细胞容积占42ml,或者以

4.2乖以10即得到红细胞比容的数值。

2.取新鲜血20ml放在小烧杯中,用顶端带有开叉橡皮管的玻璃棒搅动数分钟后,可见开叉的橡皮管上有许多丝状物缠绕,此即为纤维蛋白。经水冲洗后,观察其颜色及韧性。脱去纤维蛋白的血液则称为脱纤维蛋白血液,简称脱纤血。

3.取新鲜血2ml,加入到无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数分钟,可发生血液凝固现象,血凝块回

缩,挤出的液体即为血清。

[注意事项]

1.选择抗凝剂必须考虑到不使红细胞变形、溶解。草酸钾使红细胞皱缩,而草酸銨使红细胞膨胀,二者配合使用可互相缓解。

2.血液与抗凝剂混合时应避免剧烈振动,引起红细胞破裂。

3.操作过程应在2小时内完成,以免溶血和水分蒸发。抗凝血加入到分血管中应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读数的准确性。

[思考题]

1.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各有什么生理作用。

2.血浆和血清有何区别,如何制备?

3.测定红细胞比容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实验六血红蛋白的测定

[目的] 掌握用直接比色法测定动物血红蛋白的含量。

[原理] 血红蛋白的颜色常与氧的结合量多少有关,因而不利于比色。但当用氧化剂,如盐酸将其氧化时,可使其转变为稳定、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而且颜色与血红蛋白(或高铁血红蛋白)的浓度成正比。与标准比色板比色,从而测得血红蛋白含量。通常以每100ml血液中含血红蛋白克数来表示。

[实验对象] 哺乳动物(种类不限)

[实验材料] 沙里血红蛋白计、抗凝血、0.1N HCl、蒸镏水、棉球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沙里血红蛋白计主要由标准褐色玻璃比色箱和1只方形刻度测定管组成。比色管两侧通常有两行刻度;一侧为血红蛋白量的绝对值,以g·dl-1(每100 ml 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表示,从2~22 g;另一侧为血红蛋白相对值,以%(即相当于正常平均值的百分数)来表示,从10%~160%。为避免所使用的平均值不一致,因此一般采用绝对值来表示。实验前应先检查血红蛋白计和测定管是否清洁,如不清洁要洗涤干净,待清洁后方可开始实验。

2.具体测定方法如下:

①用滴管加5~6滴0.1 mol/L HCl到刻度测定管内,至管下方刻度“2”或10%处。

②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血液至20 μl处,用脱脂棉仔细揩去吸管外的血液。

③将吸血管中的血液轻轻吹到测定管底部的盐酸中,反复以上清吸吹3次,使吸管壁上的血液全部进入测定管中。在吸吹时尽量避免产生气泡,以免影响比色。用细玻棒轻轻搅动,将血液与盐酸充分混合,静置10 min,使管内的盐酸和血红蛋白完全作用,形成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

④把比色管插入标准比色箱,使无刻度的两面位于空格的前后方向,便于透光和

比色。用滴管向比色管内逐滴加入蒸馏水,并不断搅匀,同时对着自然光用肉眼进行比色,直至溶液的颜色与标准比色板的颜色相同为止。

⑤读出管内液体凹面所在的刻度,可以是相对值,也可以是绝对值,可参照血红蛋白计的使用说明书。国产沙里氏血红蛋白计通常100%相当于14.5克,如液体表面在刻度70%处,要计算其绝对克数,可用下列比例求得:x:14.5=70:100, x=10.15。

[注意事项]

1.要准确用吸血管吸取和转移20 μl血液至比色测定管中,若吸入过快,有盐酸或血液被吸入采血管的乳胶头,则应将吸管洗涤干净,重新吸血。洗涤过程是:先用清水将血迹洗去,然后再依次吸取蒸馏水、95%酒精、乙醚洗涤采血管1~2次,使采血管内干净、干燥。

2.血液和稀盐酸的作用时间不能少于10分钟,不然血红蛋白不能充分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结果偏低。

3.比色应在散射自然光下进行,避免在黄色灯光下进行比色,以免影响结果。4.加蒸馏水时,开始可以多加几滴,随后逐滴加入,并用玻棒不断混匀,以防稀释过度。

[思考题]

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有哪些?

实验八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测定

[目的] 了解红细胞沉降率的意义并掌握其测定方法。

[原理] 将加有抗凝剂的血液置于一特制的具有刻度的玻璃管(血沉管)内,置于血沉架上,由于红细胞的比重比血浆大,经过一定时间,红细胞因重力作用而逐渐下沉。通常以第1小时末红细胞下降的距离,作为红细胞沉降速率(ESR),简称为血沉。血沉的快慢取决于红细胞是否相互叠连,红细胞叠连后,表面积与容积减少,因而与血浆的磨擦力减少,沉降加快。而红细胞叠连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血浆的成分。临床上某些疾病可引起血沉加快,因此血沉具有临床诊断意义。[实验对象]

哺乳动物(种类不限)

[实验材料]

抗凝血、魏氏血沉管、血沉管架,试管,采血针,2ml移液管,消毒5ml注射器及8号针头,棉签,75%的酒精棉球,碘酒,3.8%柠檬酸钠溶液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血:静脉取血1.6 ml,加入含3.8%柠檬酸钠0.4 ml的小试管中,轻轻颠倒小试管3~4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2.吸血:用干燥的魏氏沉降管从小试管内吸血至至刻度“0”处,管内不能有气泡,试去血沉管下端外面的血液,将血沉管直立于血沉架上,并计时。

3.观察结果:1 h末,准确读出红细胞下沉后暴露出的血浆段高度,即为红细胞沉降率(mm/h)。

[注意事项]

1.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4,并充分混匀。

2.血沉管放置要垂直,不得有气泡和漏血。

3.沉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故应在室温22~27℃左右为宜,全部测定过程应在采血后2 h内完成。

4.血沉管必须清洁,如内壁不清洁可使血沉显著变慢。

[思考题]

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是什么?

实验七红细胞脆性的测定

[目的] 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方法,理解细胞外液渗透张力对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的重要性。

[原理] 红细胞在高渗溶液内会因失去水分而皱缩;反之,在低渗溶液内,则水分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膨胀。如溶液渗透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膨胀而破裂,并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其大小可用NaCl溶液浓度的高低来衡量,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大的其渗透脆性较小,抵抗力小的其渗透脆性较大。将血液滴入不同浓度的低渗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而刚出现完全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大抗力。最小抵抗力代表其最大脆性,而最大抵抗力代表其最小脆性。生理学上将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而将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如1.99%的尿素溶液)。

[实验对象] 动物种类不限。

[实验材料] 抗凝血,1%氯化钠溶液,蒸馏水,10ml小试管,试管架,滴管,1 ml 移液管,1.99%尿素。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溶液配制:取口径相同10支小试管编号排列于试管架上,按下表将1%的NaCl

2.加抗凝血:用滴管吸取抗凝血,在各试管中各加一滴,轻轻摇匀(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顺序将试管缓慢倒置二次。

3.在室温下静置1~2 h。

4.观察结果:依据各管中液体颜色和浑浊度的不同,

判断红细胞溶血程度。

①试管内液体下层为浑浊红色,上层为无色透明,表明

无红细胞破裂,未发生溶血。

②试管内液体下层为浑浊红色,上层出现透明红色,表

示部分红细胞破裂,称为不完全溶血。

③试管内液体完全变成透明红色,管底无红细胞沉淀,表明红细胞完全破裂,称为完全溶血。5.红细胞渗透脆性范围:根据前述原理判断出开始溶血及刚开始完全溶血的试管,前者的NaCl浓度为红细胞的最小抗力,后者为红细胞的最大抗力。

6.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0.85%和1.99%尿素各2ml,随后分别各加一滴抗凝血,轻轻颠倒混匀,观察比较其溶血情况并分析原因。

[注意事项]

1.小试管要干燥,加抗凝血的量要一致,滴管握持角度尽可能一致。

2.血液滴入试管后,立即轻轻混匀,避免人为溶血。

3.配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必须准确。NaCl溶液的浓度梯度可根据畜禽特

点进行调整。

[思考题]

1.为什么同一个体不同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存在差异?

2.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的区别?

3.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有何临床意义?

实验五红细胞和白细胞细胞计数

[目的] 了解红细胞、白细胞人工计数原理,并学习其测定方法。

[原理] 血液中血细胞数很多,无法直接计数,需要将血液稀释后,置于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的稀释血液中的红、白细胞数量,然后将之换算成每升血液中所含的红、白细胞数。白细胞稀释液可破坏血细胞膜,但白细胞中有核,故可通过在计数室内计数一定体积血液中所有的白细胞核数,来进行白细胞计数。

[实验材料]

抗凝血,血红蛋白吸管,试管架,小试管,移液管,洗耳球,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包括盖玻片),计数器,蒸馏水,75%酒精,95%酒精,乙醚,1%氨水,红细胞和白细胞稀释液

①哺乳动物红细胞稀释液:NaCl 0.5g,Na2SO4·10H2O 2.5g,HgCl 0.25g,蒸馏水加至100 ml。也可用生理盐水做稀释液

②哺乳动物白细胞稀释液:冰醋酸1.5 ml,1%结晶紫1 ml加蒸馏水至100 ml。

③鱼用血细胞稀释液:NaCl 0.7g(在遇到病鱼或红细胞脆性较大的鱼易出现溶血现象时,NaCl可调整到0.7~0.8 g), 中性红 3 mg,结晶紫1.5 mg,甲醛0.4 ml,加蒸馏水至100 ml。白细胞核被染成兰色,红细胞核呈非常淡的浅灰色或基本不染色,红细胞形态基本不变。在显微镜下容易区分。此液有效期较长。[实验方法和步骤]

1.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计数板为一块长方形厚玻璃板。每块计数板由“H”型凹槽分为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平台6.5-1)。平台比整个玻璃板的平面低0.1 mm,所以当盖上一块盖玻片时,平台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即高度)为0.1mm。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两平台的中心部位各有一计数室,为边长是正方形的3.00 mm 的方格,,平均分成边长为1 mm 的9个大格。每个大格容积为0.1mm3。在9

个大格中,位于四角的四个大方格是计数白细胞的区域,每个大方格又用单线分为16个中方格;位于中央的大方格用双线分成25个中方格,其中位于正中及四角的5个中方格是计数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区域,每个中方格又用单线分为16个小方格(图6.5-2)。实验前检查血细胞计数室是否清洁。计数室只能用自来水和蒸馏水相继冲洗,然后用丝绢轻轻试净,切不可用酒精和乙醚洗涤。

2.血液的稀释

采血与血液的稀释:

(1)加稀释液:用5 ml移液管取红细胞稀释液(或生理盐水)4 ml加入一小试

管中,备用。用1 ml移液管取白细胞稀释液0.38 ml于另一小试管中,

备用。

(2) 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混匀的抗凝血20μl,用脱脂棉擦去吸管外壁

多余血液后,分别加至有红细胞稀释液和白细胞稀释液试管的底部,并

抽吸数次,以洗去血红蛋白吸管内粘附的血液。然后分别颠倒小试管数次,使稀释液与血液混匀。这样使红细胞稀释了200倍,白细胞稀释了20倍。

(3)将计数室上的盖玻片放妥并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吸管吸取稀释血液,弃去1~2滴,然后沿盖玻片边缘滴入,让其自然流入计数室内,静置3分钟即可计数。

3.计数:

(1)计数红细胞:把计数室中央的大方格置于视野内,在高倍镜下计数中间大方格内四角及中央的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总数。计数视野的移动路线如图8.5-3所示。如果细胞压边线,则按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原则进行。如果各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相差20个以上,则说明血细胞分布不均匀,需振荡稀释液,重新布血。

(2)白细胞计数:在低倍镜下,计数计数室四角4个大方格中所有的白细胞总数,四角各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相差8个以上,亦需重新布血。

4.计算:血细胞数/mm3=血细胞计数值÷计数体积(mm3)×稀释倍数

(1)红细胞:

红细胞数·L-1=N·200·10·106·25·5-1= N·1010

N:表示5个中方格内数得的红细胞数;

25·5-1:将五个中方格红细胞数换算为一个大方格内红细胞数;

10:将一个大方格内红细胞数换算为1μl血液内红细胞数。

106:1L=106μl。

200:为血液稀释倍数。

(2)白细胞:

白细胞数·L-1=N·4-1·20·10·106= N·5·107

N:表示4个大方格内数得的白细胞数;

N·4-1: 换算成每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

10:将一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换算为1μl血液内白细胞数。

106:1L=106μl。

20:为血液稀释倍数。

[注意事项]

1.吸取血样前应轻摇混匀,避免溶血。

2.吸取血液时,采血管中不得有气泡,吸血和稀释液的体积一定要准确。

3.显微镜载物台需保持水平,不得倾斜。

[思考题]

1.操作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血细胞计数的准确性?

2.红细胞和白细胞稀释液对血细胞的作用有何不同?

实验九血液凝固

[目的] 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加速和延缓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原理] 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这一过程称血液凝固。是由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化学连锁反应,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即: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催化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最后形成血凝块。这三个步骤都需要Ca2+的参与。根据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的不同,血液凝固又有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之分,前者参与血液凝固的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而后者则有来源于组织的组织因子参与。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可以了解温度、接触面光滑程度等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实验对象] 家免

[实验材料] 采血器具(动脉夹、兔动脉插管)、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肝素(8 U/ml)、2%草酸钾溶液、生理盐水,液状石蜡、试管架、试管8支、冰块、秒表、小烧杯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静脉注射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5 ml/kg的量,将兔麻醉,仰卧固定于兔手台上。正中切开颈部,分离一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用线结扎阻断血流,近心端夹上动脉夹。在动脉上斜向剪一小切口,插入动脉插管(或细塑料导管),结扎固定,以备取血,需要放血时开启动脉夹即可。

2.制备肺组织浸液取新鲜兔肺脏,洗净血液,剪成小碎块置于烧杯中。在烧杯中加入3-4倍生理盐水混匀,放冰箱中备用。

3.取8支试管,按下列要求准备各种不同的实验用品。

4.每管加入血液2 ml。

5.记录凝血时间每个试管加血2 ml后,即刻开始计时,每隔30 s 倾斜一次,观察血液

是否发生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再流动为止,记录所经历的时间,并填入上表。[注意事项]

1.采血和加血样的过程尽量要快,以减少操作计时误差。

2.记时、加血样、倾斜试管等可以多个同学参与,各负其责,分工合作。[思考题]

1.分析上述各项处理影响血液凝固时间的机理。

2.为什么正常动物体内的血液不会凝固。

实验十红细胞凝集现象

[目的] 了解红细胞凝集现象。学习ABO血型鉴定和

交叉配血的方法。

[原理] 红细胞膜上含有凝集原,血浆内含有凝集素。

当相应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相互作用时,就产生红细胞

凝集。不同种动物的血液相互混合时,有时会产生红

细胞凝集,称异族血细胞凝集作用;同种不同个体间

的红细胞凝集,称同族血细胞凝集作用。ABO血型系

统是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A或(和)B抗原,而将其分为A、B、AB和O四种基本血型。当不同血型的红细胞与血清在玻片上混合,会发生凝集反应,同时伴有溶血。一般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因此可以用标准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被测者红细胞反应,来进行血型鉴定。临床上血型鉴定后需做交叉配血试验,即将受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分别与供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无凝集现象才可以输血。

[实验对象] 正常人或动物

[实验材料] A型、B型标准血清。双凹玻片,采血针,竹签,75%酒精棉球,干棉球,玻璃蜡笔(记号笔),尖头滴管,显微镜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同族血细胞凝集现象

将某种动物的血清分两处滴于载玻片上,然后将别种动物的血液各一滴分别加入上述血清内,轻轻摇动载玻片,或用牙签搅拌混匀,使血液与血清充分混合。静置5-10分种,在显微镜下(或肉眼)观察是否发生凝集。

2.异族血细胞凝集现象

将某一动物的血清滴于载玻片上,然后用同种不同个体的血液加入,并使其混合均匀。同上法观察是否发生凝集现象。

3.ABO血型的鉴定:

(1)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A和B,中央标记受试者的号码。

(2)在A端和B端的凹面中分别滴上相应标准血清少许。

(3)75%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端,用采血针刺破指端,用消毒后的尖头滴管吸取少量血(也可用红细胞悬浮液,见下述),分别与A端和B端凹面中的标准血清混合,放置10~15 min后,能肉眼观察有无凝血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

(4)根据凝集现象的有无判断血型(图6.9-1)。

4.交叉配血实验

图6.9-1 ABO血型鉴定示意图

(1)以碘酒和酒精消毒皮肤后,以消毒的注射器分别抽取供血动物

和受血动物静脉血2ml,取一滴加入盛有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

制成2%红细胞悬浮液,其余血液注入另一小试管中,待血液凝固后

离心析出血清。

(2)在双凹玻片两端分别标上供血动物和受血动物的名称或代号,分别滴上它们的血清少许。

(3)将供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到受血者的血清中(称为主侧配血,图6.9-2);将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入供血者的血清中(称为次侧配血),混合。放置10~30 min后,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如果两侧交叉配血均无凝集反应,说明配血相合,能够输血。如果主侧发生凝集反应,说明配血不合,不论次侧配血如何都不能输血。如果仅次侧配血发生凝集反应,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有可能考虑是否输血。

[注意事项]

1.吸A、B型标准血清及红细胞悬液时,应使用不同的专用滴管。

2.肉眼不能做出判断是否发生凝集现象时,应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3.用牙签将血液与标准血清混匀时,谨防两种血清接触。

[思考题]

1.除了ABO血型外还有有什么血型系统?分类标准是什么?

2.同型血型相输时,是否需做交叉配血试验?为什么?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循环生理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心肌自动节律性 2.窦性心律 3.异位心律 4.房室延搁 5.期前收缩 6.代偿间歇 7.心率 8.心动周期 9.每搏输出量 10.心输出量 11.射血分数 12.心指数13.心力储备 14.动脉血压 15.收缩压 16.舒张压 17.平均动脉压 18.脉搏压 19.中心静脉压 20.微循环 二、填空题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1期复极是因_______外流产生的。 2.心室肌细胞的阈电位相当于_______通道的激活电位。 3.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_______自律性最高。其原因是由于_______期自动_______速度快,被称为正常心脏。 5.主要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_______期去极机制的不同,把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及慢反应细胞。 6.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 7._______和_______是慢反应心肌细胞。 8.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_______内流所致,2期是由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和_______携带外向离子流所形成。 9.窦房结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所致,3期是由_______外流所致。 10.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 11.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 12.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3.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心肌发生兴奋后,有一段时间,无论给它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它再兴奋,此期称为_______。 15.成人正常心率为_______~_______次/min。 16.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保持相对不变的时期是_______和_______。 17.用心音图描记心脏有四个心音。第一个心发生于_______;第二心音发生于_______;第三心音发生于_______;第四心音发生于_______。 18.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输出量为_______。 19.正常成人安静时每搏输出量为_______,心指数约为_______。 20.心脏的射血与充盈过程主要动力来源于_______的舒缩活动。 21.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其中主要缩短的是_______。 22.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心脏后负荷,会同时增加_______,使心室收缩张力_______。 23.剧烈运动可使心舒末期容积从140 ml增加到160 ml,此称_______储备。 24.典型心电图包括五个基本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QRS波群出现在_______开始收缩之前,其波幅与T波相比通常较_______。 26.心电图上的_______间期是冲动从窦房结传到房室束所需要的时间。 27.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在_______期末;最低在_______期末。 28.每搏输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百分比称_______。 29.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0.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_______。 31.血流动力学中,血流阻力与_______ 和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4次方成反比。 32.在体循环中,平均血流速度在_______最快,在_______最慢。血压以_______最高,_______最低。 33.平均动脉压等于_______。 34.正常成人安静时的收缩压值为_______,舒张压为_______,脉压为_______。 3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6.增加每搏输出量将导致收缩压_______,脉搏压_______。 37.每搏输出量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其动脉顺应性减小,脉压则_______。

最新生理学题库-血液

第三章血液 姓名:学号:客观题得分:试卷总分: 一、填空题(31分) 1.血浆蛋白中主要参与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是_____;主要担负免疫功能的是_____。 参考答案是:白蛋白球蛋白 2.血浆中无机盐的生理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是:2.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缓冲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 3.当红细胞的表面积/容积之比增大时,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将 ____________、其可塑性将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增加下降 4.将血沉增快病人的红细胞置于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此时血沉的速度将__________。这说明影响血沉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正常血浆成分 5.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约为________,其中中性粒细胞约占_________、淋巴细胞约占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4.0~10.0)×109/L 50~70%20~30% 6.外周血液中出现大量分叶少的中性粒细胞称__________,常提示 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核左移有严重感染 7.血小板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是: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促进生理止血参与血液凝固 8.维生素K可促进肝脏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凝血因子,故可加速机体凝血过程,而柠檬酸钠可_________________,故具有抗凝作用________。 参考答案是:Ⅱ、Ⅶ、Ⅸ、Ⅹ与血浆中Ca2+形成可溶性络合物降低Ca2+浓度 9.Rh血型阳性者其血红细胞上有___________抗原,Rh血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D Rh阳性或阴性者体内均无天然抗Rh抗体 10.交叉配血试验,主侧是指________________,次侧是指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10.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 11.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_____________。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__________的比值。 参考答案是:7.35~7.45 NaHCO3/H2CO3 12.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红细胞成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调节两个不同阶段红系祖细胞的生长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12.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爆式促进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 二、判断题(10分) 1.将红细胞置于某一溶液中,若红细胞出现皱缩,则表明该溶液为低渗溶液。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

血液的生理功能

1 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①运输物质,营养物质、氧、代谢产物、激素等都要通过血液运送;②缓冲作用,血液中有5对缓冲系统,可对进入血液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行缓冲,使血液pH 值不发生较大波动;③防御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各种免疫物质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④生理止血功能,血液中有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当毛细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出白行凝固而起止血作用;⑤体液调节功能,通过运输激素,实现体液性调节;⑥血浆构成机体内环境的一部分,借此进行物质交换。 2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为:①心前区绞痛;②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③胃肠道症状失常,如恶心、呕吐、腹涨④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或阵发性心动过速⑤低血压或休克;⑥心力衰竭 3全身麻醉时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有反流误吸、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及肺部并发症。 4预防早产的要点有:①孕期增加营养,禁止性交,防止感染;②注意身心健康,避免精神创伤;③高危孕妇应多卧床休息,特别是多向左侧卧;④子宫颈内口松弛者,应于妊娠14 一16周做子宫颈内口环扎术⑤积极治疗合并症。 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症状和体征如下: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 ℃,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少许湿哆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6 .确诊艾滋病的方法如下:凡属高危人群、伴严重机会感染或机会性肿瘤以及CD4/CD8比例倒置等,应考虑本病可能,并进一步做HIV 抗体检查。主要检查P24 抗体和P120 抗体。一般ELIsA连续2 次阳性,再做蛋白质印迹法(WB )和固相放射免疫深沉试验(SRIP 7 .诊断疾病的步骤如下: (l )搜集资料:包括详尽、完整、真实可靠的病史,全面系统而又重点深人的体格检查,以及含三大常规在内的各项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2 )分析综合资料,形成印象:对上述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总结患者的主要问题,将可能性较大的问题罗列出来,形成假设、印象,也就是初步诊断。( 3 )验证或修正诊断:初步诊断经过临床实践的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分析病情,对初步诊断进行验证或修正,以明确诊断。一时难于确诊的病例,进行实验性治疗也是一项公认可行的准则,但需十分慎重。 8 .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如下: (l )病历书写必须具备三性:①真实性,如实反映病情。询问病史时,不能有暗示性及想当然的看法;②系统性,主要症状必须按正规要求收集并注意描述有意义的阴性病史及体征;③完整性,各项资料均需按序收集。( 2 )必须按时按质完成各项病历书写:住院病历和完全病历应在人院后24 小时内完成:危重及抢救患者应及时记录首次病志,并随时记录抢救治疗情况。( 3 )符合统一规格。(4 )文笔精练,术语准确,字迹整洁;简化字及外文缩写字母一律按国家规定或国际惯例格式书写,不得自行滥造。( 5 )病历需经上级医师用红笔审阅修改并签名,以明确责任。修改过多,应重新沙写,切忌剪贴或涂擦。 9 .阴虚证与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如下: (l )阴虚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2)阳虚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面白,舌质淡胖,脉沉迟无力。 10.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症状常比中枢性面神经麻痹重,前者面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完全丧失(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额部皱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变大、口角偏向健侧,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音 3、搏出量 4、射血分数 5、心输出量 6、心指数 7、心力储备 8、自律性 9、窦性心律 10、有效不应期 11、期前收缩/期前兴奋 12、代偿间歇 13、房室延搁 14、血压 15、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特性及功能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2、根据去极化速度的快慢和机制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两者去极相主要开放的离子通道分别为: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3、心肌细胞有4种生理特性,分别为: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五期,分别称为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5、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6、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_________ ,除此之外的各个部位统称为____________ 。由窦房结细胞 所控制的心律称为__________ ,若为窦房结以外各个点控制的心律称为___________ 。 7、心电图的P波代表________________ 过程,QRS综合波代表______________ 过程,T波代

表__________ 过程。 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射血是由于__________ 的作用,心室充盈主要依靠___________ 的作用,心房起着_________ 的作用。 9、第一心音标志着__________ 的开始,第二心音标志着___________ 的开始。 10、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1、心室肌的前负荷是________________ ,后负荷是 _____________ 。 12、心力储存由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两部分构成。 13、分配血管一般是指_______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14、正常成年人安静状况下,收缩压一般为mmHg ,舒张压一般为mmHg 。 1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之间的相互关系。 16、在微循环中,迂回通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直捷通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 17、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取决于四种力量的对比,其中动力是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阻力是______________ 禾口 _____________ 。 18、在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于_________ ,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____________ 。 三、选择题 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3、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 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那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5、在心室等容收缩期时: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期 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 E、心率对舒张期的影响更明显 A、心房收缩朗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末 E、心室充盈期末 A、等容收缩期未 B、等容收缩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减慢充盈期末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 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凝血因子(clotting factor) 2.(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 4.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 5.生理性止血(physiology hemostasis) 6.血浆(plasma) 7.血清(serum) 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9.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10.血量(blood volume) 11.血型(blood group) 12.ABO 血型系统(ABO bood group system) 13.红细胞渗透脆性(RBC osmotic fragility) 二、填空题 14.正常人血浆的pH 值为,它取决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的比值。 15.根据血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特征,一般把造血过程分为、和等三个阶段。 16.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当血小板数减少到以下时,可出现紫癜。17.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凝血的物质称为,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统一命名。18.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都需要的参与。按始动因子的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包括性凝血和性凝血两条途径。19.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和。 20.ABO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四种血型;Rh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和两种血型。 21.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和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它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 22.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这种形状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

生理学血液循环选择题

一、选择题: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A、推动和运送血液保证血液功能的实现 B、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和防御功能 C、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D、以上都是 2、不属于特殊传导系统的是() A、窦房结和结间束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和蒲肯野氏纤维 D、心室肌 3、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Ca2+内流 B、K+外流 C、Na+内流 D、CL-内流 4、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相比较,其显著的特点是() A、有峰电位 B、去极化速度快 C、去极化幅度大 D、复极化时间长 5、心肌细胞在生理情况下所受到的刺激是() A、交感神经的兴奋 B、副交感神经的兴奋 C、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 D、窦房结传来的扩布性兴奋 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1期形成的原理是() A、K+外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 7、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形成的原理是() A、Na+内流和Ca2+内流 B、Cl-内流和K+外流 C、Ca2+内流和K+外流 D、Na+内流和K+外流 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形成的原理是() A、K+外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 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3期形成的原理是() A、K+外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 10、快通道是指() A、Na+通道 B、K+通道 C、Ca2+通道 D、C l-通道 11、慢通道是指() A、Na+通道 B、K+通道 C、Ca2+通道 D、C l-通道 1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 A、0、1、2、3、4五个时期 B、0、1、2三个时期 C、0、2、4三个时期 D、4、0、3三个时期 13、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形成的原理是() A 、K+外流B、Na+内流C、Cl-内流 D、Ca2+内流 14、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有平台期 B、有峰电位 C、0期去极化速度快 D、具有4期自动除极化 15、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生物电活动的主要区别是() A、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B、4期自动去极化 C、复极化时间的长短 D、0期去极化的离子转运

生理学-血液练习题

生理学-血液练习题 一、A1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参与过敏反应 B、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C、生理性止血作用 D、吞噬细菌和异物 E、使血液成为红色 2、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占50%~70% B、中性粒细胞占20%~40% C、嗜碱性粒细胞占3%~8% D、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E、单核细胞细胞0%~1% 3、在0.85%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 A、红细胞叠连 B、开始出现溶血 C、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 D、完全溶血 E、无明显变化 4、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是 A、叶酸 B、叶酸和铁 C、维生素B12 D、蛋白质和铁 E、维生素B12和铁 5、人体主要的造血原料是 A、维生素B12 B、叶酸 C、蛋白质和铁 D、维生素B12和铁 E、叶酸和铁 6、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产生抗体 B、产生细胞因子 C、参与过敏反应 D、吞噬外来微生物 E、产生慢反应物质 7、白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成年人血液中总数为(3.5~5.0)×109/L

B、总数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C、总数中,淋巴细胞占20%~40% D、总数中,单核细胞占3%~8% E、总数中,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8、不属于红细胞特性的是 A、通透性 B、可塑性 C、趋化性 D、渗透脆性 E、悬浮稳定性 9、在0.4%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是 A、红细胞叠连 B、红细胞皱缩 C、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 D、出现溶血 E、无明显变化 10、与红细胞沉降率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渗透脆性 B、叠连现象 C、氧合作用 D、黏滞性 E、温度 11、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红细胞的正常值是 A、5.0×1013/L B、5.0×1010/L C、5.0×1012/L D、5.0×1011/L E、5.0×109/L 12、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正常成年男性数量(4.5~5.5)×1012/L B、我国正常成年女性数量(3.5~5.0)×1012/L C、叶酸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质 D、含多种缓冲对,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E、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 13、血小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成人血液中数量为(100~300)×109/L B、由成熟的单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而生成 C、生成受EPO的调节 D、进入血液的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4小时 E、衰老的血小板在骨髓中被破坏

生理学生理学试题库(第四章血液循环)练习题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2012生理学试题库(第四章血液 循环)练习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相 C.快速射血相 D.减慢射血相 E.快速充盈相 2、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动脉血压升高 C.心率减慢 D.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快速射血相缩短 3、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4、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6、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为机能合胞体 B.肌浆网不发达,储 Ca2+ 少 C.有自律性 D.呈'全或无'收缩 E.有效不应期长 7、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肌小节初长 B.肌钙蛋白活性 C.肌浆游离Ca2+浓度 D.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 酶活性 8、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心室收缩期延长 B.等容收缩相延长 C.心室射血期延长 D.心室舒张期延长 E.心房收缩期延长 9、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 A.粗细肌丝重叠状态 B.横桥ATP 酶活性 C.胞浆游离Ca2+浓度 D.肌钙蛋白对Ca2+亲合力 E.肌动蛋白活性 10、正常人心率超过 180 次/min 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 A.快速充盈相 B.减慢充盈相 C.等容收缩相 D.减慢射血相 E.心房收缩期

生理学 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试题精选 一、填空题 1.体液约占体重的①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③ %,血浆约体重的④ %。 2血装的渗透压大约与① %葡萄糖或② %氯化钠溶被相等,当血浆渗之 压明显降低时,进人红细胞内的水分③,致使红细胞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⑤。 3.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①、②和③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④它是构成血浆⑤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⑥是防御功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则参与血液凝固。 4.正常人血家的PH值为①,成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②的比值,正常值为③。 5.造血过程可分为①阶段、②阶段和③阶段等三个阶段。 6.红细胞的功能是①和②。生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 ④、⑤和⑥。 7. 白细胞可分为①、②、③、④和⑤等五类。 8.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 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统一命名。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④和⑤。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⑥性凝血和⑦性凝血两条途径。 10. 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抗凝系统和②抗凝系统两类。 11. 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②、③和④。 12. 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型、②型、③型和④ 型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和⑥两种血型。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 [Na+] B. [K+] C. [Ca2+]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2.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其结果是() A.血[K+ ]偏高 B.血[Na+ ]偏高 C.血[Ca2+ ]偏高 D.血[Cl- ]偏高 E.各种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3.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的() A.膜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脆性减小

生理学血液循环考试题目及答案

1 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A 心房收缩期 B 等容收缩相 C快速射血相 D 减慢射血相- E快速充盈相 2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血液的重力作用 B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胸膜腔内负压 D 心室舒张的抽吸 E骨骼肌的挤压 3 心动周期是指 A 心脏机械活动周期 B 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 C心音活动周期 D 心率变化周期 E 室内压变化周期 4 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 A 单位体重 B 单位身高

C 单位体表面积 D 单位年龄 E 单位能量消耗率 5 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 动脉血压升高 C心率减慢 D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 快速射血相缩短 6 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7 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8 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9 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 为机能合胞体 B 肌浆网不发达,储Ca2+少 C有自律性 D 呈"全或无"收缩 E有效不应期长 10 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酶活性 11 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酶活性 12 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 心室收缩期延长 B 等容收缩相延长 C 心室射血期延长 D 心室舒张期延长 E心房收缩期延长 13 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 A 粗细肌丝重叠状态 B 横桥ATP 酶活性 C 胞浆游离Ca2+浓度 D 肌钙蛋白对Ca2+亲合力 E肌动蛋白活性 14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 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 A 快速充盈相 B 减慢充盈相 C等容收缩相 D 减慢射血相 E心房收缩期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二、填空题1.运输功能、缓冲功能、调节体温、防御和免疫功能、生理性止血功能 2.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3.晶体物质、NaCl、蛋白质、白蛋白 4.300mmol/L、不变、正常 5.降低 1.血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2.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3.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形成的,特别是;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由形成,特别是。 4.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静脉输入0.85% 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血细胞形态_______。 5.若血浆中的白蛋白数量减少,即使保持血浆蛋白总量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A 2.B 3.A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白蛋白 B.α1-球蛋白 C.α2-球蛋白 D.γ-球蛋白 E.纤维蛋白原 2.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氯化钾 B.氯化钠 C.碳酸氢钾 D.钙离子 E.碳酸氢钠 3.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浆血蛋白增多 C.血浆球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减少 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4.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B.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C.与血浆容积的百分比 D.与白细胞容积的百分比 E.与血管容积之比 5.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 A.8% B.10% C.12% D.14% E.16% 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1.ABC 2.ABCDE 3.ABCE 4.ABDE 5.BDE 18.ABC 19.AD 1.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 A.缺乏纤维蛋白原 B.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C.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D.增加了白蛋白 E.增高了血浆晶体渗透压 2.血液的生理功能有( ) A.运输功能 B.缓冲功能 C.防御保护功能 D.调节体温 E.参与生理 止血和血液凝固 3.下列关于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 B.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C.血液的颜色是由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所决定的 D.血浆蛋白均由肝脏产生 E. 血液的比重在1.050~1.060之间,红细胞数越多,血液比重越大

生理学第4章血液循环习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同步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13. 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 2. 每搏量(stroke volume)14. 血压(blood pressure) 3.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15.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4. 心指数(cardiac index)16 . 舒压(diastolic pressure) 5.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17. 脉压(pulse pressure) 6. 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18 .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7. 心音(heart sound)19.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8. 心肌收缩能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20.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9. 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regulation)21 . 减压反射() 10.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premature22. 迂回通路() systole&compensatory pause)23. 低压感受器() 11.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24. 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12.窦性心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所构成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量。每搏量=舒末期容积一收缩末期容积。 3. 每分钟心脏搏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X心率。 4. 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心指数=心输出量(L/min )*体表面积(m)o 5.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末期容积x 100% 6.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7. 将听诊器放在胸壁特定部位,听到声音称为心音。 8. 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在功能状态和特征。 9. 心肌初长度对心肌细胞收缩强度的调节,又称Frank-Starling 机制,即心肌收缩产生的能量是心肌纤维初长度的函数。 10.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室受到人工的或额外病理性刺激,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称期前收缩,在期前收缩之后,通常出现 一次较长的心室舒期称代偿间歇。 11. 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发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12.在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控制下的心律。 13.兴奋在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缓慢、延搁一段时间称为房室延搁。 14. 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称为血压 15. 收缩期主动脉压最高值称为收缩压或高压 16. 舒期主动脉压最低值称为舒压或低压 17. 脉压差=收缩压—舒压; 18. 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称中心静脉压。 19. 平均动脉压=舒压+ 1/3脉压差。 20.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循环称为微循环。 21. 当血压突然增加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果是心率J、外周阻力J、血压回降。 22. 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微循环途径称迂回通路。 23. 心房、心室、肺血管压力感受器又称心肺感受器。 24. 心房肌嗜锇颗粒分泌的具有利尿利钠、舒血管降低血压、拮抗抗利尿激素和肾素-血管紧素- 醛固酮作用的肽类称心房钠 尿肽。 三、填空题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A)、(B)、(C)、(D) 2?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A),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时期是(B)。 3.心室收缩与射血的三个时期是(A)、(8)和(C)。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 参考答案在后面!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音 3、搏出量 4、射血分数 5、心输出量 6、心指数 7、心力储备 8、自律性 9、窦性心律 10、有效不应期 11、期前收缩/期前兴奋 12、代偿间歇 13、房室延搁 14、血压 15、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特性及功能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和。 2、根据去极化速度的快慢和机制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

和。两者去极相主要开放的离子通道分别为:和。 3、心肌细胞有4种生理特性,分别为:、、和。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五期,分别称 为、、、和。 5、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为:、和。 6、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除此之外的各个部位统称为。由窦房结细胞所控制的心律称为,若为窦房结以外各个点控制的心律称为。 7、心电图的P波代表过程,QRS综合波代表过程,T波代表过程。 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射血是由于的作用,心室充盈主要依靠的作用,心房起着的作用。 9、第一心音标志着的开始,第二心音标志着的开始。 10、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11、心室肌的前负荷是,后负荷是。 12、心力储存由和两部分构成。 13、分配血管一般是指,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

和。 14、正常成年人安静状况下,收缩压一般为 mmHg,舒张压一般为 mmHg。 1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 16、在微循环中,迂回通路的作用是,直捷通路的作用是,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 17、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取决于四种力量的对比,其中动力是和,阻力是和。 18、在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于,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 三、选择题 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期 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 E、心率对舒张期的影响更明显 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A、心房收缩朗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 3、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末 E、心室充盈期末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血液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 2.血细胞比容 3.可塑变形性 4.渗透脆性 5.红细胞沉降率 6.趋化性 7.血浆 8.血清 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10.血型 11.体液 12.血液凝固 二、填空题 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___和_______。血浆是_______最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___。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___。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在脱水时,其值_______;贫血时,其值_______。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___。 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___。 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______,主要是由_______所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 mOsm/L。静脉输入% 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CD,血细胞形态_______。 9.正常人血液pH值为_______。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___。 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______;女子平均约为_______,这种差异主要与_______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___;女子的Hb含量是_______。 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______,越不易_______。 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___;女子为_______。 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和_______。 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 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___,下段是_______。 1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___吸收障碍,可引起_______。 1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___增多所致。 1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_______。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_______;淋巴细胞占总数的_______。 20.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_______增多;肠虫病患者血中_______增多。 21.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能力、_______和很强的_______。 22.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数量为_______。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的脆性_______。 23.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小板_______,可以堵塞小血管伤口,利于_______。 24.外源性凝血过程是由_______所启动,这种因子存在于_______。 25.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 26.血液凝固是一种______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______。 27.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 28.人体体外抗凝血,最常用的抗凝剂是_______和_______。 29.大面积烧伤病人以补充_______为最好;严重贫血的病人宜输入_______。 30.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_______不被受血者_______所凝集。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音 3、搏出量 4、射血分数 5、心输出量 6、心指数 7、心力储备 8、自律性 9、窦性心律 10、有效不应期 11、期前收缩/期前兴奋 12、代偿间歇 13、房室延搁 14、血压 15、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特性及功能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和。 2、根据去极化速度的快慢和机制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和。两者去极相主要开放的离子通道分别为:和。 3、心肌细胞有4种生理特性,分别为:、、和。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五期,分别称为、、、 和。 5、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为:、和。 6、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除此之外的各个部位统称为。由窦房结细胞所控制的心律称为,若为窦房结以外各个点控制的心律称为。 7、心电图的P波代表过程,QRS综合波代表过程,T波代

表过程。 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射血是由于的作用,心室充盈主要依靠的作用,心房起着的作用。 9、第一心音标志着的开始,第二心音标志着的开始。 10、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11、心室肌的前负荷是,后负荷是。 12、心力储存由和两部分构成。 13、分配血管一般是指,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和。 14、正常成年人安静状况下,收缩压一般为mmHg,舒张压一般为mmHg。 1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 16、在微循环中,迂回通路的作用是,直捷通路的作用是,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 17、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取决于四种力量的对比,其中动力是和,阻力是和。 18、在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于,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 三、选择题 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期 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 E、心率对舒张期的影响更明显 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A、心房收缩朗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 3、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末 E、心室充盈期末 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那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A、等容收缩期未 B、等容收缩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减慢充盈期末

生理学各章练习题《第三章血液》

第三章血液 【习题】 (一)单项选择 1. 下列哪种缓冲对决定着血浆的pH ( ) A.KHCO3/H2CO3 B.Na2HPO4/NaH2PO4 C.NaHCO3/H2CO3 D.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 2. 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 ) A.氯化钾 B.氯化钠 C.碳酸氢钾 D.钙离子 3.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项形成 ( ) A.球蛋白 B.白蛋白 C.氯化钠 D.纤维蛋白原 4. 蛋白质的浓度在体液中的分布是 ( )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B.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5. 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的成分是 (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肾素 6. 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 ) 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浆血蛋白增多 C.血浆球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减少 7.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 ) A.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B.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C.与血浆容积的百分比 D.与白细胞容积的百分比 8. 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 A.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细胞比容改变 9. 0.9%NaCl溶液与血浆相同的是 ( ) A.胶体渗透压 B.K+浓度 C.Na+浓度 D.总渗透压 10.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与红细胞发生哪些现象有关 ( ) A.凝集的快慢 B.叠连的快慢 C.运动的快慢 D.溶血的多少 11. 把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增快人的血浆中去,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 ( ) A.不变 B.减慢 C.增快 D.先不变,后增快 12. 如将血沉增快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人的血浆中去,血沉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 ( ) A.不变 B.减慢 C.加快 D.先不变,后加快 13. 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 A.中心静脉压 B.细胞外晶体渗透压 C.血浆和组织间的胶体渗透压 D.脉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