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02 珠江三角洲(解析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2 珠江三角洲
基础知识
1、地理位置:广东省南部,珠江下游,南临南海,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韶关、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河源、珠海、中山、江门、阳江,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2、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珠江三角洲周围是丘陵、山地,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分是平原,土壤肥沃。

(2)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3)水文:径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土壤:土壤肥沃
3、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
(1)优势:①交通便利②劳动力丰富③多侨乡④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⑤国家政策的支持
(2)劣势:缺乏矿产资源和能源
4、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发展的龙头,是中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称。

5、人文特征:珠江三角洲主要以汉族广府民系为主,其中以广州作为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多层次、立体的和丰
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在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是岭南文化的主要代表。

6、香港和澳门(两地实行的是“一国两制”)
(1)位置:香港和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香港临近深圳,澳门临近珠海
(2)范围:香港由新界、九龙和香港岛三大部分和其他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3)香港是世界上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4)对外贸易一直是香港的支柱和主导产业。

(5)澳门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和博彩业。

(6)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港澳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优势与珠江三角洲低廉的地价和劳动力优势互补。

改革开放初期,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厂”,目前“粤港合作”。

(7)香港和澳门都是地狭人稠,两地通过建造高楼、填海造陆的方式缓解人地矛盾。

考向预测
(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广阔、气候温和、河流纵横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我国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缘地带。

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同时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海外华人投资。

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同时,这一地区也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中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其余两个为京津冀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该地区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贫乏,不适宜发展钢铁、煤炭能源等重工业;该地区是我国蚕桑基地,适宜发展丝绸纺织业,而羊毛则需从北方畜牧业区输入,不适宜羊毛纺织业。

如今珠江三角洲的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迅速发展,已形成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二)港珠澳大桥
1、概况: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于同年9月28日起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洋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桥隧全长55 km,其中主桥29.6 km、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 km;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 km/h;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 269亿元。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

港珠澳大桥是全球第一例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沉管隧道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长、埋深最深、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

大桥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它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2.修建中面临的困难
(1)水文状况: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虽属弱潮河口,但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2)气候:季风气候,多暴风雨,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3)地质: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稳;海底地质状况复杂,对施工影响大。

(4)其他: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

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横跨三个区域,协调困难等。

3.大桥为何要用“桥隧”构造
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此地经过珠江主航道,经过该海域的海上运输繁忙,香港机场航线起落较多,同时该水域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为了减少对海上航道、飞机起落和中华白海豚生存区域的干扰(海洋生态的保护),就在相应的区域采用了这种海底隧道+岛+桥的方式。

4、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意义:
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可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地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仅代表中国桥梁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三)基塘农业:
1、成因及特点:珠江三角洲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地形以三角洲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降水和地形特点使得当地河网密布.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当地人民发展了基塘农业.这种农业生产在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农业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基塘农业生产为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纺织业、水产品加工业驰名中外.工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使农业生产多样化和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

2、主导因素:其主导因素为地形,因为地势低洼使它只能发展基塘农业。

当然其他的区位因素如气候(季风气候)、水源(河网密布)、土壤(较肥沃)、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廉价)等。

3、优点:
(1)改善多水患的自然环境。

(2)形成土地利用精细、水陆互养、能量循环、地力历久不竭的农耕系统。

(3)桑基鱼塘型”在很多南方的农村很符合经济场长足发展和保证不污染环境。

(4)它并不排斥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所以可能取得较高的产量。

(四)粤港澳大湾区
1、概况: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2、发展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交通条件便利,拥有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广州、深圳等重要港口,以及香港、广州、深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2)经济实力雄厚。

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香港、澳门服务业高度发达,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

(3)创新要素集聚。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广东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稳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

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

(4)国际化水平领先。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拥有高度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之一。

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强化,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显。

珠三角九市是内地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5)合作基础良好。

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

近年来,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基础设施、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科技教育、休闲旅游、生态环保、社会服务等领域合作成效显著,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3、重大意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4、发展目标:
(1)到2022年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2)到2035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大题精做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珠江流域示意图,珠江货运量穗居全国第二,随着上游水电站的建成,货运量将进一步提升。

材料二:在枯水率节水位较低时,南海的高盐度海水会随着潮汐沿着珠江河口主要潮汐通道向上推进,形成成潮。

珠江口河道采砂现象较为严重,近几年,珠江河口威潮上洲距离增加,危害加重。

(1)珠江口咸潮主要发生在______季,形成珠江流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_______(填大洋名称),该
流域整体的地势高低特征为_______。

(2)说明珠江咸潮近几年危害加重的人为原因。

(3)说出珠江流域水电站的建设对珠江上游航运的有利影响。

【答案】(1)冬;太平洋;西北高,东南低。

(2)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增加,河流水量减少;库区拦截泥沙,下游冲刷加剧,河床加深;河道挖沙,加深河床,降低水位;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潮汐增强。

(3)提升通航里程,延长通航时间,扩大航运容量,提升航道安全性。

【分析】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因此学习时应注意掌握好基础知识。

【详解】
(1)珠江口咸潮发生在珠江流域的枯水季节,珠江流域冬季降水少,故为冬季,珠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来自于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的水汽,从图中的河流流向可以推断,整体西北高,东南低。

(2)珠江流域枯水季节因水量较少,水位较低,而人类在这个季节的工农业,生活生产用水,使得水量更少,同时河道的采砂,导致了河床加深,水位进一步降低。

而最近几年因为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平面上升,使得潮汐的上溯距离加长了,最终加剧了咸潮。

修筑水库使河流流量和泥沙沉积量减少。

(3)珠江上游水电站的建设,使得上游河段水位升高,库区流速变缓,使上游某些河段具备了通航条件,通航里程增加,同时淹没了河道礁石和一些险滩,通航安全性提高。

水位升高之后,河道变宽,水运通过能力增加,航运容量增加。

水库调节下游枯水期水量,使得下游通航时间延长。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简述“大湾区”)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是由广东省9座城市和香港、澳门组成的城市群,港澳广深是中心城市。

俯瞰珠三角,发现珠江口的奇特之处:找不到珠江真正的入海口,出现大河小河争相入海的局面。

材料二广东大力推进打造大湾区一体化进程,大湾区内不同城市存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异(见下图一)。

大湾区高科技企业依靠多样化的融资环境,还有宽容失败的环境及强大的容错能力,快速研发产品接受市场检验,走出了中国式的创新路径,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

材料三
(1)珠江口出现大河小河争相入海的局面,请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

(2)简述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企业走出中国式创新路径的条件。

(3)杭州湾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形状的高度相似(见图二)说出这样的形状特征给区域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4)一些专家认为,我国杭州湾发展可借鉴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经验,请说明可借鉴的理由。

【答案】(1)入海口河网纵横交错;珠三角一带有不少基岩残丘,河流遇到残丘产生分流;总体地势低平,河流到此流速放缓,再加上潮水顶托.泥沙沉积成沙洲,水流遇到沙洲易分汉;海侵海退。

(2)富有雄心的创业团队,政策支持快速申办企业;最全的零部件供应厂商研发产品并迅速做出产品,接受市场检验;快速.低成本的创新环境中不断改进;深交所和港交所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3)河流入海口出现冲积平原,容易形成大的城市聚落;海岸线凹进形成海湾.海湾的两翼可以实现江海联运,发展航运,随之带动金融产业;岸线曲折,平原广阔,为城市、产业、人口的聚集创造了条件。

(4)高铁高速公路及地铁将多座城市紧紧连在一起;统一规划,实现产业错位发展,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实现地区间优势互补.有利于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头作用,疏解产业,带动省界的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为载体,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与区域经济发展。

【详解】
(1)珠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锋面系统、台风等影响,多暴雨天气,流域内易发洪水。

充沛的降水和多发暴雨,让珠江下游低洼区极易泛滥,分叉溢流。

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一带有不少基岩残丘,河流因此分流;珠江三角洲虽有山丘起伏,但地势总体地平,河流到此流速放缓,再加上潮水顶托等因素,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水流遇沙洲易分叉;同时由于下游地势平坦,泥沙淤积、土质疏松,珠江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易弯曲、崩岸、改道、分叉。

海侵海退也影响着珠江口的侵蚀与沉积,塑造着河口地貌,影响河
流流向。

(2)粤港澳大湾区是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

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全面的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多样化的融资渠道等。

(3)河流入海处都形成了较大的冲积平原以及三角洲地貌,地形平坦开阔,城市人口集中。

海岸线凹陷形成海湾,沟通大江大河,可以实现江海联运,内外沟通便利,便于内外贸易,带动周边城市金融产业发展。

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资源丰富,为人口、城市、产业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4)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依靠着快速且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区域内城市之间高度一体化、同城化,各城市之间分工明确,互联互通,实现产业错位发展,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能够实现区域内部的优势互补。

核心城市辐射范围广,带头作用强,能够疏解产业,带动整体的经济发展。

【点睛】城市群的发展需要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城市之间高度一体化、同城化,各城市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分工与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加强核心城市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江三角洲地区某镇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外向型经济,2006年该镇GDP约38亿元。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该镇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影响较大。

为应对经济增长放缓,该镇一方面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推行自动化生产。

下图为2006-2014年该镇外来人口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示意图。

(1)分析该镇在2006-2014年间首次出现外来人口负增长的原因。

(2)分析2011年开始GDP增长率回升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3)后期外来人口负增长加剧,试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变化角度加以说明。

(4)指出上述变化可能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

【答案】(1)该镇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放鏝导致劳动力需求放缓,外来人口出现负增长。

(2)外部因素: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对产品需求扩大,出口增加,拉动经济发展。

内部因素: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行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3)产业结构转型,对廉价劳动力需求下降:自动化生产,劳动力需求减少。

(4)房价下降(房产滑销、房地产业萧条) :房屋租金下降:住房空置率提高;住房建筑物废弃(出现烂尾楼)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该镇产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产品主要用来出口,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对外贸易所受影响较大,市场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再加上该镇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推行自动化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

(2)2011年开始GDP增长率回升的外部因素: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开始复苏,该镇的市场需求开始扩大,出口增加,拉动了整体的经济发展。

内部因素:该镇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自动化生产,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3)一方面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之后,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下降。

另一方面,自动化生产的推行,当地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开始下降。

(4)当地外来人口开始减少,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房价应该会随之下降,房屋租金也随之下降。

自动化生产的推行,部分劳动力可能会流失,已有的房屋开始闲置,住房空置率提高,大量的住房建筑物开始被废弃。

【点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必然导致产业的主导因素发生改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的推行而逐渐下降,对劳动力的素质需求开始增加。

4.下图为珠江流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试分析其原因。

(2)说出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指出珠江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等。

(2)以山地与丘陵地形为主;属于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贫瘠,呈酸性;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

(3)开发利用的方向:梯级开发。

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珠江流域防洪能力;有利于压咸补淡、保证下游供水、灌溉等;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可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区域资源短缺和河流的治理与开发问题。

【详解】
(1)水源短缺分为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属于水质性缺水,本题主要从供需两个方面分析。

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规模大,需水量大。

生产生活不注重环境保护导致水质降低,水体污染严重。

(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

珠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红色的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

水网密度大,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3)河流开发一般都会采用梯级综合开发方式。

积极影响主要从航运、洪涝、旅游、发电等方面回答。

梯级开发有利于开发珠江水力资源,调整当地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上游修建水库可以调节珠江径流季节变化,有利于发展航运,同时减少旱涝灾害、保障下游供水。

有利于改善流域内环境质量,促进珠江流域旅游业发展。

5.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