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港澳京台长三角

合集下载

港珠澳大湾区

港珠澳大湾区

港珠澳大湾区港珠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旨在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个城市打造成为一个全球级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中心。

该区域涵盖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周边若干个城市,总面积约为5600平方公里。

港珠澳大湾区地处珠江口东岸,地理位置优越,连接香港、澳门和广东省其他城市,形成了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综合性经济区域。

该区域的建设以经济发展、创新科技、人文交流等为主要目标,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来推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港珠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是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拥有发达的金融、物流和旅游业,具备良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香港还在知识产权保护、法治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具备优势,可以为整个区域提供智力支持。

珠海作为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特区之一。

该城市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具备发展成为“国际休闲旅游城市”和“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的潜力。

作为澳门的近邻,珠海还可以借鉴澳门的国际化特色和旅游资源,推动两地的互补发展。

澳门是港珠澳大湾区中唯一的特别行政区,也是一个国际旅游综合性城市。

澳门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优势,成为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的重要窗口。

港珠澳大湾区的建设将注重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同时,还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培养人才,加强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提升整个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港珠澳大湾区建设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投资和布局。

同时,也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和治理体系建设,形成协同发展的底气和机制。

总之,港珠澳大湾区的建设是中国政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做出的重大决策,将为香港、珠海和澳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长三角会展经济带名词解释

长三角会展经济带名词解释

长三角会展经济带名词解释
长三角会展经济带是指以上海、江苏、浙江为核心的一带,以会展服务业为主要支柱的经济带。

具体名词解释如下:
1.长三角:指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三个省市。

2.会展:会展即会议展览,是会议和展览的简称,是指为了展示商品、推广品牌、交流经验、洽谈业务等目的而举办的各类展览和会议活动。

3.经济带:经济带是指一定区域内,由一些城市或地区组成的经济发展带,形成经济的联动和协作。

4.会展服务业:会展服务业是指以会议、展览、会务、宴会、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领域,其产生的企业和活动对推动整个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5.核心城市:核心城市是指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是整个经济带的重要中心和引领者。

在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中,上海市是核心城市。

6.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是指在整个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其他产业和整个经济的增长起到支撑和带动作用的产业,会展服务业是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7.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点是指在整个经济中产生经济增长的重要节点,会展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成为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环保部启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战略环评课件

环保部启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战略环评课件

京津冀区域的重点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水资源状况、保护生 态环境。
长三角区域的重点
加强水污染治理、改善土地质量、保护生态空 间。
珠三角区域的重点
加强空气污染治理、改善水资源状况、保护生态环境。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战略环评的预期效果和
影响
京津冀区域的预期效果
改善空气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恢复 部分生态环境。
战略环评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战略环评是指对政府规划、政策和重大开发、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评估和调整,以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环境保护工作。
目的
通过对规划、政策和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提出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建议,促进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环评与常规环评的区别
战略环评旨在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保障 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 重点区域的战略环评,可以更加科学地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同时,战略环评还可以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 意识和积极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02
战略环评概述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东莞和中山。
环保部启动战略环评的背景和意义
要点一
背景
要点二
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 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 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改善环境质量,环保部决定启 动战略环评,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案例二
01
案例背景
上海市某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项目是上海市政府重点建设 项目之一,包括道路建设、桥 梁建设、公共交通建设等多个 子项目。

共同绘制长三角区域发展蓝图——从“一核六带”到“三区三城”的战略构想

共同绘制长三角区域发展蓝图——从“一核六带”到“三区三城”的战略构想

不一的大小城镇 , 都是其重要 的经济腹地。尤其是紧靠上海的苏州更是 如此 , 以这么说 , 可 离开
了上海 的集 聚和辐 射 , 也就 没有 苏州 的今 天 。更 进一 步来 看 , 上海 的“ 四个 中心 ” 设 , 上升 到 建 是
《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20 (09年 6月征求意见稿) 中关于“ 以上海为发展核心” 的表述是 :
“ 优化 提升上 海核心 城市 的功能 , 充分 发 挥 国 际经 济 、 金融 、 贸易 、 运 中心 作 用 , 航 加快 发 展 现代 服务业 和先进 制造业 , 率先 形成 以服务业 为主 的产业 结 构 , 一 步增 强创 新 能力 , 进 区域 整体 进 促 优势 的发挥 和国际竞 争力 的提升 。 这 就在 总体 上 设 定 了长 三 角 大城 市 群 未来 发 展 的时 空定 位 ” 和基本框 架 , 进一 步明确 了上海 不仅在长 三角未 来发展 中具有 核心 地位 , 并 同时还肩 负着建 设成

种双 向的 经济运 动过 程 , 村腹 地在 被城 市集 聚要 素 的同时 也接 受 了经济 辐射 , 农 由此 而获得 自
身 发展 活力并 逐步 转化 为经 济腹 地 ; 济腹 地在 接受 城市 辐射 的 同时也 在提 升 自身的集 聚功 能 , 经 并 最终 与城 市汇 聚而具 备更 为强 大 的集 聚辐射 功 能 。众 所 周 知 , 三角 大 城 市群 的一 个重 要 特 长


关于上海 “ 四个中心” 建设 目标
国务 院《 关于进 一步推 进长 江三角洲 地 区改革开 放和经 济社 会 发展 的指 导意 见》中, 长 三 对 角未来 发展 的总体要 求是 :实现 科学 发 展 、 “ 和谐 发 展 、 先 发展 、 体 化发 展 , 长 江三 角 洲地 率 一 把 区建设 成 为亚太地 区重要 的 国际门户 、 球重要 的先进 制造业 基地 、 全 具有较 强 国际竞争力 的世界 级城 市群 , 为我 国全 面建设 小康社 会 和 实现 现 代化 做 出更 大 贡 献 。 与 之相 呼应 , ” 国家发 改 委在

长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

长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

长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共41个城市;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

长三角地区处于亚洲太平洋海岸的中心地带。

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长江三角洲”从一个长江入海口的地理概念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区域规划的概念。

长三角位于中国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是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的冲积平原。

从全球视野看,大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区域,决定着未来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的版图。

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世界级城市群由面积、人口、GDP总量、对外贸易、国际化程度等标准加以评定。

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是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世界级城市群,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科技、文化和教育最为昌盛、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承载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在历史上就是地理、经济和人文紧密联系的地区。

自明清以来,长三角地区逐步形成了大规模的城市群。

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以来,长三角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一体化建设启动最早、发展最为成熟的区域。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长三角的范围确定为江浙沪三省(市)。

2014年,《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安徽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把长三角培育成为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

比较中国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的发展特征

比较中国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的发展特征

比较中国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的发展特征杨俊涛摘要:近年来,我国三大经济圈发展迅速,值得我们对他们的发展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比较他们的差异之处。

本文简单介绍一下三大经济圈的基本情况,就FDI投资环境,产业结构,核心城市经济辐射力,服务业发展,人才,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对三大经济圈进行分析关键词:发展经济圈比较一.三大经济圈的简单介绍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大城市经济圈是指以经济比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其具有紧密经济联系和地域相邻的若干周边城镇覆盖的区域所组成的,经济吸引力和经济辐射力能够达到并促进相应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

一般来说,大城市经济圈内至少有一个或多个经济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①。

众所周知,中国有三大经济圈,首先简述一下三大经济圈的范围,长三角经济圈:一般指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苏州、无锡、徐州、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浙江的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金华、衢州、丽水,安徽的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淮南共30个城市。

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珠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广东境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市区,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高要县,四会县等14个市县。

京津唐地区:一般指以北京,天津为双核,以唐山,保定为双翼,包括北京,,天津以河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等两个直辖市,三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②。

二.三大经济圈的发展特征1.长三角经济圈—投资拉动型,民资主导型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由于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政策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特别是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作为长三角经济中心的上海市日益发展成为大公司、大银行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所在地,并正在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迈进。

中国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是指在中国国土范围内,由若干个相邻城市共同组成的连续的大都市集群。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和划分,目前中国主要的城市群有以下几个:
1. 京津冀城市群:由北京、天津和河北省部分城市组成,是中国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

2. 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江苏省(苏州、南京等地)和浙江省(杭州、宁波等地)组成,是中国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3. 珠三角城市群:由广东省(广州、深圳等地)和香港、澳门组成,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和开放的地区之一。

4.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涵盖了珠三角城市群和澳门,旨在加强区域一体化发展。

5. 成渝城市群:由四川省成都、重庆组成,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

6. 中原城市群:由河南省主要城市组成,以郑州为中心,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城市群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城市群,如福建沿海城市群、江西赣南城市群等。

这些城市群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表现。

皖江城市带、珠三角城市、长三角城市、环渤海经济圈

皖江城市带、珠三角城市、长三角城市、环渤海经济圈

三个特大城市群即环渤海地区(包括京津冀、辽中南和胶东半岛)、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八个大城市群则包括哈长地区(黑龙江省的哈大齐和吉林省的长吉地区)、闽东南地区(福建沿海地区)、江淮地区(安徽皖江地区)、中原地区(河南中部)、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南的长株潭、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江西的昌九地区)、关中平原地区、成渝地区、北部湾地区。

一、长三角城市1.小长三角包括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泰州、台州等16个城市。

其中,浙江台州最晚加入,由2003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该市的加入,使“长三角”突破了自然地理界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区概念。

始创于1996年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自2003年吸纳台州市以后,就一直保持为“15+1”的模式,尽管期间扩容呼声不断,年年有城市列席,但7年间再未改变过“长三角俱乐部”16城市的格局。

而今年的市长内部会议却一下子打破了沉默多年的局面,通过了将协调会员城市一下子增加到22个的提案。

新增加的城市包括合肥市、盐城市、马鞍山市、金华市、淮安市、衢州市。

与1992年建立的协作办主任联系会议制度相比,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合作机制多覆盖了7个城市。

2.大长三角即通常意义上的长三角,以国务院今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为依据,正式明确了长三角区域范围为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为长三角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3.泛长三角作为一种理论提法,众多专家曾多次讨论其范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1+3”模式,即以上海为龙头,把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全部纳入泛长三角经济区;二是“3+2”模式,即在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基础上,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徽、江西也纳入泛长三角经济区。

范围虽未最后确定,但安徽应占有一席基本达成共识。

二、珠三角城市“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

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

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

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2021-7-25一、长三角城市群概况长三角城市群面积10. 0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根据国家“十一五” 规划中的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范围正式扩大为16个地级以上城市,主要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8个城市和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7个城市,人口超过756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 2021年长江三角洲城市GDP达到5. 4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7. 9$。

2021-7-25该区域形成沿高速公路展开的三条城市发展轴:第一条是沿沪宁高速和沪宁铁路展开的沪宁城市发展轴,聚集了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京等城市;第二条是沿沪杭高速和沪杭铁路展开的沪杭城市发展轴,聚集了上海、嘉兴、杭州等城市:第三条是沿杭甬高速和杭甬铁路展开的杭甬城市发展轴,聚集了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

三条轴线相互交义共同构成了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副中心的Z字形城市空问格局。

改革开放以來,“长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我国最发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2021-7-25二、长三角地区城市规划思想伴随着长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人发展以及高速公路的密集成网、城际铁路的相继开通,不同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逐渐缩短,经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使得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逐渐突破了单一城市和单个行政区域的范围,正在由城镇密集区、点轴发展和多中心城市向以城市带、网络化和都市圈的形式加速融合,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态势。

1、城市发展带思想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走的是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进而推动城市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初期,长三角地区通过口下而上的农村工业化运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为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不断扩大吸收外资的规模,积极融人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通过新建各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以产业发展带动了大城市迅速成长、中小城市较快发展。

港珠澳大湾区

港珠澳大湾区

港珠澳大湾区港珠澳大湾区,简称“大湾区”,是由中国广东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的重点开发区域。

它位于中国南部珠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

港珠澳大湾区由9个城市组成,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门和肇庆。

港珠澳大湾区的发展始于2017年,当时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将其确立为中国的重点发展区域。

这个计划旨在进一步促进香港、澳门和广东省之间的经济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港珠澳大湾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包括发达的制造业、先进的科技产业、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优质的人才资源。

特别是香港和澳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旅游胜地,拥有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的氛围,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在港珠澳大湾区的发展过程中,各城市之间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和互联互通,加强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例如,推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使得这个区域的交通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各城市也加大了在科技创新、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等领域的投资和合作,推动大湾区的整体发展。

港珠澳大湾区的发展不仅对中国有着重要意义,也对世界具有积极影响。

它有望成为连接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门户,为国际企业提供更多商机。

同时,港珠澳大湾区的发展也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加强区域合作,助力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然而,港珠澳大湾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各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香港、澳门等发达地区与广东省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需要加大调节力度。

同时,尽管港珠澳大湾区已经建立起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框架,但实际的政策落地和合作推进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

此外,由于港珠澳大湾区涉及到不同地区、不同体制的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法律法规的协调、贸易和金融壁垒的消除等。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位比较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位比较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位比较内容摘要:环渤海,长三角,朱三角是我国重要的三大经济发展区域。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三大经济圈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引言:经济圈的发展是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量,依托中心城市对各地区的优势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极的发展重心。

三大经济圈发展历程和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极大地影响和作用。

三大经济圈的区位优势:环渤海经济圈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其陆地面积51.4万平方公里,渤海海域面积7.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亿,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和人口的20%。

目前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占到全国的1/4,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踞龙盘,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等中国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环渤海经济圈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地区,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1996年,国家提出加快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以来,其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总量约占全中国的1/5,所以它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正在形成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区域经济支柱,在充分利用地域、信息、人才和政策优势的条件下将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二)长三角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及作用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省一市,包括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地级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包含哪些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包含哪些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包含哪些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
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

(其实就是:香港、澳门+珠三角)
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

珠三角包括(9个):
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

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

长三角(26个城市)
上海,
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
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
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

总面积约21.17万平方公里。

环渤海(157个)
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和内蒙古五省+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共包含157个城市,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

也有观点认为,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
市的“3+2”经济区域。

区域内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大连、烟台、威海、青岛、东营、沧州、保定、石家庄、济南、沈阳、葫芦岛等多座城市,面积51.8万平方公里。

(所以,拿环渤海与长三角、珠三角对比其实是耍流氓)。

2020宁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0宁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0宁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19年12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明确,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2019年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

《方案》坚持生态筑底、绿色发展,改革创新、共建共享,追求品质、融合发展,远近结合、联动发展的基本原则。

根据《方案》,一体化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是: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2019年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会议强调,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编制本规划纲要。

专题31 港澳珠长三角-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31 港澳珠长三角-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1 地理概况
考点2 澳门特别行政区
1.说一说,澳门陆地面积的变化趋势。 陆地面积在不断扩大 2.推测澳门陆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填海造陆和珠江口西侧泥沙大量淤积
2 海上花园
考点2 澳门特别行政区
气候类型
月份
1
2
3
4
5
6
7
澳门气温年/℃平均气温14.约8 20C15°.2,气候18.宜2 人,22环.1 境幽25雅.5 ,终2年7.7绿树2繁8.6花
2 自然地理特征
考点3 珠江三角洲
1.据图说出珠三角的气候类型。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据图概括珠三角的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2 自然地理特征
考点3 珠江三角洲
商品粮基地: 历来以产粮为主,粮 食商品率较高,能稳定 地提供大量余粮的农业 生产地区。
2 自然地理特征
考点3 珠江三角洲
香港 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前 店
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 庞大的
内地
后厂
消费市场
1.香港地处 南海 之滨,珠江口的 东侧 ,北与广东省深圳市 相连,由 九龙 、 香港岛 和 新界 三部分组成。
2.香港地形以 低山丘陵 为主,平原狭窄。 3.香港地狭人稠,解决措施:上天— 建设高层建筑;下海— 填海造地 。 4.香港属于 亚热带季风 气候,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5.香港虽然降水很多,但是严重缺水,原因:人口稠密,需水量大 (主要原
5 发达的交通运输
考点1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主城区
境内和对外有高速公 路、铁路、跨海大桥和 海底隧道,有京九、广 深铁路和高速公路与内 地相连,陆上交通非常 便捷。

表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数字代号

表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数字代号

表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数字代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数不胜数;长江三角洲众多的城市群,各有特色,令人惊叹。

今天,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里的城市群,以及它们各自的数字代号。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上海-南京-杭州三城市群。

上海是一座繁华的沿海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被誉为“百万大城”。

南京也是一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江苏革命根据地和中华民国首都。

杭州则是一座传统而神秘的城市,以它的西湖风景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三城常被称为“沿江城市群”,以“ SHN”作为数字代号。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武汉-湖北-鄂西三城市群。

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文化充满活力的江淮之都,是湖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历史文化名胜辈出,始终是观光旅游的热门城市。

湖北,中国的“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早在3万年前就已兴起;古城邋遢,古迹纵横,像洪江、宜昌、金陵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鄂西,是湖北省的西部,有“西部江南”之称,以它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会到鄂西游览古寺,感受传统文化的记忆。

它们以“WHW”作为数字代号。

紧接着,让我们来看看山东-青岛-威海三城市群。

山东是中国古代的“军事神州”,源远流长,素有“金秋山东”之美誉;历史文化无处不在,山东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在此,青岛是山东省的核心城市,它被称为“鲁北汇集地”,拥有高水准的海洋文化;青岛的经济发展速度可以跟上世界一流城市。

威海则以其古老的海洋文化而闻名,它曾被称为“海上明珠”,被誉为“鱼米之乡”;威海的历史文化是沿海地区的一面旗帜,它有着致力于加强海上活动的良好传统。

它们以“SHW”作为数字代号。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江西-南昌-赣州三城市群。

江西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多样,养老政策全面;南昌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官文文学的发源地。

四特区最新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四特区最新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四特区最新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四特区最新规划方案
1. 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和经济持续增长,城市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
四个特别行政区中。

政府需要制定一个新的规划方案来适应不断改变的需求。

2. 背景
四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南都是重要的经济、行政和文化中心。

这四个地区都面临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新的规划方案来适应变化。

3. 方案
3.1 香港
香港规划将专注于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提高住房准备。

政府将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以及扩展望远镜研究。

此外,香港还计划加强公共交通系统,并提高住房质量和可访问性。

3.2 澳门
澳门将注重旅游业的发展,改善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并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

政府将加强对旅游业的投资,扩大旅游行业的经济规模,同时优化机场、港口等交通条件。

3.3 台湾
台湾将专注于发展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数位经济、医疗旅游、区域区块链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等五大产业。

此外,政府还计划优化城市规划,加强公共交通和改善居住品质。

3.4 海南
海南将专注于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际旅游中心。

政府将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海南经济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4. 结论
四个特别行政区最新规划方案围绕经济、科技和环境等方面制定。

这些规划方
案将有助于四特区适应变化和发展经济。

最终,我们相信,这些规划将有助于四特区的可持续发展。

1 / 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澳京台长三角【考点一】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考点二】“珠三角”和“长三角”1.“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对比:2.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1)区位因素: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靠近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交通便利。

(2)人文因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很多地方为侨乡,便于吸引外资。

(3)政策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考点三】北京的资源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问题有哪些?应分别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 1.自然环境问题(1)沙尘暴天气加剧,大气污染(如雾霾等)措施:植树种草、绿化环境;使用洁净能源。

(2)水资源匮乏措施:南水北调;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2.人文环境问题: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住房紧张等一系列城市病。

措施:计划生育;控制流动人口数量;使用洁净能源;建设立交桥;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控制城市建设规模等。

【中考链接】香港与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

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国区联系。

结合珠江三角洲图,回答1~3题。

1.香港和澳门与我国哪个省相邻()A.福建省B.云南省C.广东省D.台湾省2.下列关于我国内地、香港、澳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B.澳门博彩旅游业发达C.香港和澳门间的“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成,更加强了两地的联系D.内地有丰富的资源,港澳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应将香港和澳门建成大型的重工业基地3.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合作主要是利用了祖国内地的()①厂房②能源③技术④资金⑤劳动力⑥日常生活消费品⑦管理经验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2020·云南学业考)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4~6题。

4.下列叙述与长江三角洲特征相符的是()A.河网密布,鱼米之乡B.黄土广布,沟壑纵横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D.地形崎岖,多山间盆地5.两区域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突出的优势条件是()A.海陆空交通便利B.毗邻港澳,是著名的侨乡C.科技发达,人才众多D.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6.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狭人稠,矿产资源丰富B.博彩旅游业是香港主要的经济支柱C.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澳门位于珠江口东侧D.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7.(2021·眉山学业考)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等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

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

读粤港澳大湾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粤港澳大湾区位于我国东南部,南临___海,海运便利。

(2)该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凭借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________型经济,使得本地区由商品粮和______带水果生产基地,转变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3)进入21世纪以来,该地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____________产业。

(4)推进建设大湾区,将使香港和澳门的世界著名________贸易港地位进一步提升。

(2021·邵阳学业考)“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有关台湾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B.中央山脉由板块碰撞而成C.地势西高东低D.多长河和湖泊9.下列有关台湾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B.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小麦C.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D.以外向型经济为主(2021·菏泽学业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读图,完成10-13题。

10.下列关于台湾岛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祖国东南沿海B.以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C.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D.河流短促,水能丰富11.台湾与祖国大陆渊源深厚,在文化方面的体现是()A.汉堡、披萨受年轻人偏爱B.正式场合的着装多是西装C.台湾和福建等省的许多居民都尊奉妈祖D.部分人喜欢欣赏交响乐12.与台湾岛隔海相望的省区简称为()A.粤B.福C.苏D.闽13.台湾岛被誉为“东方甜岛”,是因为盛产()A.甜菜B.甘蔗C.甜瓜D.菠萝(2021·潍坊学业考)经过持续不断的生态治理,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开始披上绿装。

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

随着黄土高原变绿,人们开始富裕起来,并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发生好转,人地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当地人真正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如图示意黄土高原治理后的景观。

完成14、15题。

14.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梯田的好处是()A.涵养水源B.美化环境C.保持水土D.防风固沙15.读右侧因果关系图,方框中的数字代号①②③④与下列内容字母代号abcd对应正确的是()a-农业产业结构调整b-城市绿化面积增加c-农村人口不断减少d-减少滥砍乱伐,保护森林A.bcadB.abcdC.cadbD.dcab16.(2020·银川学业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探究过程】兴趣小组设计了四组对比实验,具体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烧杯中阴影部分表示泥沙)【探究结果】【拓展延伸】(1)人类的哪些活动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至少答出2点)(2)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状况,人们都采取了哪些综合治理措施?(至少答出2点)17.(2020·永州学业考)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珠江三角洲的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这里将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叙述错误的() A.香港商业发达,被誉为“购物天堂” B.澳门环境幽雅,素有“海上花园”之称C.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新技术产业以珠海为中心D.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地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联系和发展(2021·凉山学业考)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水而灵动,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叙述,错误的是()A.地处江海交汇之地B.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C.水乡风貌别具特色D.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19.下列省区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湖北省B.上海市C.江苏省D.浙江省20.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B.海陆空交通便利,是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基地C.河流水量巨大,是全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D.城市密集,是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21.(2021·泰安学业考)东方巨龙蓄势飞《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绿水青山“逼”出高质量发展。

如今,“龙头”长三角已然腾飞,带动长江经济带巨龙起舞。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长江经济带示意图中,城市A_______(城市名)对整个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都具有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2)丙图属于地图类型中的_______地图,所示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其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长江中游面临的主要生态和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是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________灌溉工程,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作用重大。

(5)甲图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标志,三江源地区是指澜沧江、长江、_______上游源头地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

保护好“中华水塔”直接关系到长江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2021·泰安学业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提出北京的战略定位是4个“中心”,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错误的是()A.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B.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关村位于某城区C.拥有全国所有著名高等院校,部分医疗机构向周边疏解D.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和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的驻地,区域性批发市场向周边疏解23.有关台湾的描述,正确的是()A.台湾山脉的走向为南北走向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常受台风侵袭C.城市、铁路线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原区D.河流短小流急,水能资源丰富24.海峡两岸的联系密不可分,其基础是()①陆地相连②民族同根③文化同脉④语言相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