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课内文言文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本店铺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1.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间至赵矣(抄小路)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XX如不能举(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闻:闻道百(听见)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始吾弗信(开始)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而: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于此(在)2.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高中必修课《师说》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高中必修课《师说》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高中必修课《师说》文言文翻译及赏析《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师说》文言文翻译及赏析有哪些?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高中必修课《师说》文言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师说》文言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文言文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何,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何,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公从之——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莲之爱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荆轲刺秦王》1、鉴赏荆轲形象,注意所用表现手法。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语言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高中课内文言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高中阶段,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常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古今异义许多实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现代仅指男子的配偶;“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代则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不同的意义。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军事等;“假”有借、凭借、假如等意思。

3、词类活用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会临时改变词性和用法。

如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本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驻军”;形容词用作名词,“吾与汝毕力平险”中的“险”,本是形容词,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作用。

1、而“而”作为连词,用法多样,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递进、修饰等关系。

例如,“蟹六跪而二螯”中表并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表转折。

2、之“之”的用法也很丰富,有作代词、助词、动词等。

作助词时,又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等。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之”用在主谓之间;“蚓无爪牙之利”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3、以“以”作介词,可表示凭借、因为、用等;作连词,表目的、结果等。

如“以勇气闻于诸侯”中“以”表凭借;“作《师说》以贻之”中“以”表目的。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标志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陈胜者,阳城人也”。

2、被动句“于”“为”“见”等常用来表示被动。

如“不拘于时”“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见欺于王而负赵”。

3、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青,取之于蓝”是状语后置。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课下注释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课下注释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课下注释第一篇: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以,因为。

(3)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现在河南新郑北。

(5)氾( 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

(8)子犯请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子犯,晋国大夫狐偃(晋文公的舅舅)的字。

高中文言文第一课以及劝学分解

高中文言文第一课以及劝学分解

古今异义(古/今)
1、声非加疾也: 强,洪亮/疾病;快 2、假舆马者: 借助、利用/不真 3、绝江河: 横渡/断绝
特殊句式
善假于物也:介词结构状语后置, 善于借助外物
古今异义(古/今)
1、用心一也: 因为思想意识 活动/读书用功
2、蟹六跪而二螯:脚/跪下
3、爪牙之利: 爪子和牙齿/ 坏人的党羽或帮凶
假舆马者: 借助,凭借
致千里 绝江河
到达 横渡
跂而望 登高招 顺风呼
解读文章
登高博见
见者远 推
闻者彰 论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一般的自然条件)
一般人
通过学习
假舆马 假舟楫
致千里 绝江河
善假于物 达到目标
推 (在利用自然条件的

基础上改进创造)
善假学习
君子
登高 登高招 顺风呼 假舆马 假舟楫
博见 见者远 闻者彰 致千里 绝江河
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
第三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 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 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 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 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第一段 第一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提出中心论点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 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 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 知明而行无过矣。
重要字词
实词
取之于蓝: 提取/蓝草

高中文言文全解加翻译

高中文言文全解加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全解】此句出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人际交往的著名论述。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逐句解析: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指孔子。

- 曰:说,表示孔子将要发表言论。

- 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按时温习。

这里的“学”指的是学习知识、技能等,“习”是指复习、巩固。

- 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这里的“说”通“悦”,表示高兴、愉快。

这句话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之后要不断温习,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带来内心的喜悦。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有朋友。

- 自远方来:从远方来。

这里指远道而来的朋友。

- 不亦乐乎:不也是很快乐吗?这里的“乐”表示快乐、愉悦。

这句话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认为朋友之间的相聚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 而不愠:却不生气、不怨恨。

- 不亦君子乎:不也是君子吗?这里的“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的修养,认为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应该因此而生气,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整句话通过三个问题,阐述了学习的乐趣、友谊的可贵以及君子的修养。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朋友之间的相聚是人生一大乐事,而真正的君子即使面对误解和冷漠,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内文言文复习讲解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内文言文复习讲解

陈情表李密1.臣密言:“臣以( )险衅,夙( )遭闵( )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 )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既无叔伯,终鲜( )兄弟。

门衰祚( )薄,晚有儿息。

外(活用+解释: )无期( )功强近之亲,内(活用+解释: )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

而刘夙婴( )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逮( )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 )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 )臣洗马。

猥以( )微贱( 活用+解释: ),当( )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 )以表闻( ),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 )。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 )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臣之( )进退,实为狼狈。

3.伏惟圣朝以( )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活用+解释: ),犹蒙矜( )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 )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 )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 )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 )为命。

是以( )区区不能废远。

4.臣密今年四十有( )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 )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

愿( )陛下矜愍愚诚,听( )臣微志。

庶( )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项脊轩志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课件(127张)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课件(127张)
A.以其无礼于晋 (以其于晋无礼)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C.佚之狐言于郑伯 (佚之狐于郑伯言) D.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3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3日星期一2021/9/132021/9/132021/9/1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32021/9/13September 1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32021/9/132021/9/132021/9/13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 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 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 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 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 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上 枢密韩太尉书>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通假字句子解析鼓瑟希.同“稀”,稀疏莫.春者同“暮”,“暮春”即春末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童子童子..六七人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师旅加之以师旅..古义:军队。

今义:军队的编制单位。

3.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风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端、章甫如会同,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鼓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冠冠.者五六人名词作动词,戴帽子后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小、大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相;大,大相4.一词多义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纵横、方圆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正、将要、才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名词,方形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名词,地域、边境知不吾知.也动词,了解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动词,知道孰为汝多知.乎同“智”,名词,智慧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连词,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动词,比得上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到作铿尔,舍瑟而作.动词,起身、站起来其中往来种作.动词,劳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动词,振作青春作.伴好还乡动词,当作5.重点虚词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与吾与.点也动词,赞成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遂与.外人隔绝介词,和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尔.何如代词,你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铿尔.,舍瑟而作助词,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相当于“然”乎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相当于“于”,比风乎.舞雩介词,相当于“于”,在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相当于“于”,与、和何伤乎.语气助词,呢以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毋吾以.也动词,用(一说同“已”,止)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动词,做为国以.礼介词,用以.俟君子连词,表顺承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6.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状语后置句以吾一日长乎尔“乎尔”是“长”的状语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三子者之撰”是“异”的状语浴乎沂,风乎舞雩“乎沂”“乎舞雩”分别是“浴”“风”的状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以师旅”“以饥馑”分别是“加之”“因之”的状语为国以礼“以礼”是“为国”的状语定语后置句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人”“六七人”分别是“冠者”“童子”的定语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不吾知也两个“吾”分别是动词“以”“知”的宾语,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齐桓晋文之事》1.通假字句子解析王说.,曰:……同“悦”,高兴为长者折枝.同“肢”,肢体刑.于寡妻同“型”,典范、榜样,这里作动词,做榜样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同“矣”,表示确定语气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同“网”,这里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斑”。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02 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02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专题02文言文知识梳理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研读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食:动词,吃饭②敏:勤勉③有道: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研读第二章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而:表假设,如果②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待乐制呢?研读第三章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朝、夕:名字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②闻道:知道、懂得真理释义: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研读第四章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

释义: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研读第五章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

②齐:与......看齐。

③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释义: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研读第六章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雍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质:质朴、朴实②文:华美、文采③野:粗野、鄙俗④史:虚饰,浮夸⑤为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释义:质朴(内容)胜过文采(形式),就会显得粗野简陋;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浮华虚夸。

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那才是君子。

引申:性情太过直率就显得粗鲁,太过讲究礼仪就显得虚伪,性情礼仪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生字注音:

• 汜( fán)南 • 夜缒( zhuì )而出 • 共( gōng )其乏困 • 秦伯说( yuè )
佚( yì)之狐 亡郑以陪( beì)邻 阙( quē )秦 逢( páng )孙
动用法,使…..作 为 疆界。)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 ⑦夜縋而出 (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 ⑧且贰于楚也 (数词作动词 从属二主) • ⑨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形容词作动词,使….损害) • ⑩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 盟—订立盟约,结盟) • ⑾共其乏困 (动词作名词 乏困—缺少的东西) • ⑿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作名词 高中语文必赐修一—文言恩文知惠识点,归纳好处)
(五) 掌握下列虚词:
1、 以 (1) 以其无礼于晋 (2) 敢以烦执事 (3) 越国以鄙远 (4) 焉用亡郑以陪邻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2、 而 (1) 今急而求子 (2) 夜缒而出 (3) 朝济而夕设版焉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1. 觉今是而昨非

2. 门虽设而常关 3.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
---知识点复习检查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 一、通假字 ❖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yuè) ❖ 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 ❖ 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 ❖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 ❖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 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 12.卒起不意(通“猝”)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摘自《晋书·王羲之传》)
【翻译】 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叫买。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 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 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了。”老妇人照此一说,许多人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一天,老妇 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而不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赤壁赋》课后文言文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 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 亦不能知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廉蔺列传》课后文言文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 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 谓兼之矣。
(白居易《与元九书》) 【翻译】 人间的文,以六经为首。就六经来说,《诗》又是为首的。为什么呢?因为圣人就是用诗感化 人心,而使天下和平的。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 的,没有比义深的。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的。上自圣贤, 下至愚人,微小如豚鱼,幽隐如鬼神,种类有别而气质相同,形体各异而感情一致。接受声 音的刺激而不产生反响,接触到情感的影响而内心不感应,这样的事是没有的。圣人懂得这 个道理,就根据言语的状况,把它纳入六义,按照声音的形态,把它鎔入五音,使之合于规 范。五音有规律,六义有类分。韵律协调言语就顺畅,语言顺畅声音就容易动人。类分明确 情感就得以表现,情感得以表现就容易感人。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贯 串着隐密细微的事物。 天子和平民就以上下沟通,天地之气就能彼此相交,人们的忧乐相 同,人人的心意也就达到和乐。 《师说》课后文言文 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 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题哀辞后》) 【翻译】 我提倡古文,难道仅是因为古文的读法与今文不同吗?心里思念古人而不能见到古人,想要

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训练

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训练

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训练摘要:一、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通假字2.古今异义3.词类活用二、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实例1.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2.必修一《荆轲刺秦王》3.必修一《鸿门宴》三、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课堂训练及答案1.秦攻取之外2.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正文:一、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知识点主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

通假字是指在古文中,一个字可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有所不同,这也是学习文言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词类活用是指在文言文中,某些词语会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的需要,灵活地改变其词性和用法。

二、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实例1.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典型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例如,“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中的“已”通“矣”,表示强调;“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的“共”通“供”,表示供给。

另外,文中的“夫人”在古代意为“那个人”,而现代汉语中则表示妻子;“行李”在古代意为“出使的人”,现代汉语中则表示出门时所带的包裹。

2.必修一《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也很典型。

例如,“荆轲曰:‘太子何不遣荆轲?’”中的“何”通“荷”,表示为什么;“太子丹者,燕之太子也”中的“者”通“之”,表示...的身份。

在词类活用方面,例如,“荆轲刺秦王,秦王惊,拔剑击之”中的“惊”用作动词,表示惊慌;“拔剑击之”中的“之”用作代词,指代荆轲。

3.必修一《鸿门宴》《鸿门宴》中的知识点同样丰富。

例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的“意”用作名词,表示意图;“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用作动词,表示承受。

另外,文中的“项伯”在古代意为“项羽的伯父”,现代汉语中则表示人名;“杯杓”在古代意为“酒杯和杓子”,现代汉语中则表示餐具。

语文必修二公开课文言文阅读与解析的方法与技巧

语文必修二公开课文言文阅读与解析的方法与技巧

语文必修二公开课文言文阅读与解析的方法与技巧文言文作为语文必修二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一大难题。

很多学生在面对古文阅读时感到头疼,不知道从何入手,也不清楚如何理解和分析句子。

因此,本文将探讨一些解读古文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阅读。

一、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包括主谓宾、主谓补、主谓双宾、主谓宾宾补等。

掌握这些基本句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先判断句子的主干部分,然后再细读修饰部分,这样有助于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句子中的状语和插入语。

状语可以加强句子的修辞效果,而插入语则可以揭示句子的背景信息或者表达情感色彩。

对于这些修饰语,我们需要留意其所处的位置和语境,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二、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翻译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陌生的词语。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暗示来推测其意义。

同时,我们也可以查词典或者询问老师,增加词汇的掌握。

在注重理解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准确地翻译出句子的含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整篇文言文的内容。

三、注意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往往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夸张等,这些手法常常会给句子增加一定的修饰和渲染效果。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留意这些修辞手法,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另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文言文中的典故和典型句式,这些常常是句子的亮点和难点。

通过了解和记忆典故和典型句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内容。

四、积累阅读经验与多练习最后,阅读文言文需要积累经验与不断练习。

通过多读一些古文,我们可以熟悉古文的语言风格和特点,提高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做一些文言文阅读的练习题,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古文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要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与解析能力,我们需要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关注词语的理解与翻译,注意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同时加强阅读经验与多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必修课内文言文高中必修课内文言文复习材料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知足,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一词多义1、贰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②不迁怒,不贰过再,重复2、鄙①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越国以鄙远,君知也把……作为边邑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庸俗,鄙陋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轻视,看不起3、许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答应,听从②杂然相许赞同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地方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卑贱③微言大义幽微,精妙④见微知著隐蔽,不显露⑤国势衰微衰败5、敝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③使史更敝衣草屦坏,破旧6、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何,为什么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③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如“啊”④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7、以①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来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顺承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顺承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⑥以乱易整介词,用⑦阙秦以利晋连词,用来8、而①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才②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9、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②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④吾其还也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10、之①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②因人之力而敝之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三、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6.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减少7.阙秦以利晋利:使动用法,使……获利 8.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9.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变弱10.且贰于楚也贰: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

2.邻之厚,君之薄也。

判断句: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句: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

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状语后置句: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伯说。

5.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省略句:“军”后省略“于”。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7.敢以烦执事。

省略句:“以”后省略“之”。

胆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省略句:“以(之)为”的省略。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

9.失其所与,不知。

判断句(所字结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

《荆轲刺秦王》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惊 4.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环绕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二、一词多义1、兵①不得持尺兵名词,兵器,武器②不及召下兵名词,士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军队2、使①使使以闻大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后一个“使”:名词,使者②使毕使于前前一个“使”:动词,让后一个“使”:名词,使命3、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连词,果真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实在4、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连词,不过,只是②荆轲顾笑武阳动词,回头看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拜访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难道5、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形容词,走投无路②图穷而匕首见动词,完全展开③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穷尽,走到……尽头6、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身子向上起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③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拉、牵引④引而不发拉弓7、见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②图穷而匕首见显露③秦王必喜而说见臣接见8、乃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连词,于是②乃今得闻教副词,才③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9、以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②丹不忍以己之私介词,为了③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介词,用来④使工以药淬之介词,用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来⑥以次进介词,按照三、古今异义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5.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对自己的谦称6.左右既前,斩荆轲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7.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能够、许可9.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购——古义:重金收买,悬赏;今义:购买10.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2.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3.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4.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5.发尽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厚: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7.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使: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8.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9.丹不忍以己之私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10.其人居远未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1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12.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判断句。

这是让我日夜咬牙切齿非常痛心的事。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现在如果去了秦国而不能回来(向太子)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省略句,“之”后省“以”。

秦王(用)一千斤的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省略句,“为”后省“之”。

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荆轲就一直在等(他)。

5.见燕使者咸阳宫。

省略句,“者”后省“于”。

(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动句,“为”表被动。

父母宗族,都被杀戮和没收。

7.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动句,“见”表被动。

如果这样,那么。

如果这样,那么可以报将军的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

8.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定语后置句,省略句,“侍”后省“于”。

在殿上侍俸站着的群臣,不能带任何兵器。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定语后置句。

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送别。

10.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状语后置句。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我才能够有办法来报答太子。

《鸿门宴》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二、一词多义1、如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②沛公起如厕往,到……去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2、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②哙拜谢感谢③乃令张良留谢告辞3、军①沛公军霸上动词,驻军②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③为击破沛公军名词,军队4、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③故听之所以,连词5、辞①卮酒安足辞推辞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别,辞别③大礼不辞小让顾及6、为: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wéi,做,担任,动词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wéi,认为,动词③为击破沛公军 wèi,替、给,介词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个“为”:wèi,替,介词;后一个“为”:wéi,做,动词⑤我为鱼肉 wéi,是,动词⑥吾属今为之虏矣 wèi,被,介词⑦何辞为 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⑧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wéi,成为,动词⑨军中无以为乐 wéi,动词,作为⑩且为之奈何 wèi,对,动词7、以①具告以事介词,把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④还军霸上,以待大王表目的连词,来8、且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③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9、于①长于臣介词,比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10、然①然不自意然而,连词②不然这样,代词③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三、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仔细说来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7.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去:古义:离开;今义: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造户籍册或登记3.吾得兄事之兄: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事:名词用作动词,侍奉 4.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用作状语,抄小路5.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7.项伯乃夜驰之夜:名词用作状语,连夜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用作状语,每日每夜9.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10.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步,使……进来1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14.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15.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16.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交情17.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用作名词,后续者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