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教案

常炜

写在前面的话:

1、关于鉴赏的三个层次:

(1)、意识层面。

(2)、技术技巧手段和主题内容的结合。

(3)、潜意识层面。

2、艺术是以表达人类潜意识和情感为终极目的的,求知、教育、娱乐是艺术附带的功能。(有压抑才有艺术)

3、影视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观生动。(表现媒介决定论)

4、电影是大众传播文化。(关于文化;直播——快速;直接__传播面广,深入到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社会、自然科学各领域;直观——最全息、生动的信息,影响力感染力强;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列宁)

5、红色经典电影不应局促于17年期间的电影。(不能代表中国电影的先进性)

第一讲中国电影本土化艺术传统的梳理

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认识自己的优劣所在,才能更好的抵制文化侵略,构成东方电影的独特景观,才能中肯的分析中国电影、中国的红色电影。

一、东方文化的情感表达方式:(总结为两个词:节制与含蓄)

1、东方电影的情感表达最为真切地透露了与西方电影的区

别:崇尚中庸为度,节制、含蓄的情感抒情方式。(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发乎情,止乎礼;不得中行而思狂狷——显示合理性——先压抑再蓄势最后爆发;曲则全,枉则直——《老子》P64)

2、中国电影中隐忍节制人生情感占了主体。(《神女》、《小城

之春》;反派_巧言令色鲜矣仁——庐山恋;企者不立——《老子》P69)(节制压抑就是美,节制能产生联想,节制而后的自然爆发能使叙事张弛有度)

3、中国电影的含蓄而具有“言外之意”的表述方式。(含蓄

——妙处难与君说——诗意的诞生;注重气氛先声夺人)(1)、空镜头的大量使用。(景语既是情语;情感相通:西方以感官动情,中国移情,天人合一的表达P4——雨夜寄北;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电影插曲的频繁穿插也是中国电影的特点。(歌永言;主客观音;主题曲与主题音乐)(与印度不同——叙事)

二、东方文化的故事叙事方式:(总结为一个“戏”字)

1、东方文化下重情节的戏剧化叙事模式。(唐传奇、宋话本、稗史——说唱艺术;元曲的巨大影响;戏:重冲突和情节的曲折离奇等)

2、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戏剧化的

中国电影叙事方式。(尖锐冲突中塑造性格;与写实主义相比,典型化有人为痕迹;30年代中国电影已经形成现实主义传统)

3、中国电影叙事方式的一些体现:

(1)、重情节,强调冲突,强调情节的离奇、完整,强调结尾的设计。(现实主义或功利特点而来的“曲终奏雅”——重尾既是完整)

(2)、简单的二元对立电影叙事模式。(伦理精神;《春秋》——容易“载道”;人物,价值趋向的简单、明了;二元对立模式也是情感表达的需要)

(3)、传奇性的电影叙述手段。(夸张、突转与无巧不成书;性格第一还是情节第一?——为了离奇的情节而恶劣化个性倾向)

(4)、全知视角的电影叙事方式。(安排周到、流畅,易于主观表达——所有事都知道,随意切换话题;有上帝、有真理;一句话,作者会对故事的表达、走向、意义的确立等诸多事项都有极强的控制力)

(5)、顺序叙事。(简单情节线;戏剧的时空限制——三一律)

三、东方文化的独特风格:

1、静态、阴柔的东方文化影响中国的传统电影。(内敛——清醒冷静、温情脉脉的中庸;超越生死的冷静——鼓盆而歌;澄怀观道的追求——禅;静故了群动,不追求过程的热闹,而求

终极的追问)

2、沉静中思接四载、讲求意境。(用人世故事讲天道——八月;追求画面、场景的象外之意——得意忘象;对伊朗电影评价)

3、沉静中咀嚼苦难、哀而不伤。(少直面的抗击、倾诉;抵触式冲突;小城之春、神女、黄土地;——没有表现“伤”,“伤”才得以弥散出“难以尽述”的魅力——撒玛莉娅——讲究意境或是说讲究“言不尽意”审美特点)

4、沉静中隐忍爆发,张弛有致,是中国电影进一步的情感表现。(冷寂滞重,缓缓加压,而奔突于内;对现实的批判性——如此隐忍都不得善终;)

5、质朴纯真的表现形态和简约的线性延展。(线索清楚、因果明显、唯恐遗漏、时空关联紧密;理性国度——叙事形式不张狂,安静)

6、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不只是宇宙的本体——无,也指事物之规律法则)

(1)、道家以“自然无为”为美,以对“道”——宇宙本体和生命的体悟为审美和艺术的最高目标。超功利,高于儒家的“伦理美”。对现实通过“坐忘”而超越,追求人格、精神上的最高自由,而美就是自由的产物,美的境界就是人的自由生活的境界。(对奴隶社会的态度;对美的本质的把握来源于道家——审美的境界也是人生自由的境界;道家的审美胸怀、道家的人的自由逍遥、美在哪里——审美主体的自由状况是审美达成

的一个前提)

(2)、道家的一些诉求:(老子基本主张——批判、因性、无为、超越四意识;庄子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更为直接、显著,魏晋时期道家美学更为成熟,影响力最为巨大)

A、庄子追求超越人世的羁绊,在人的绝对自由中感知、追求道的真谛。而其方法就是“坐忘”。(超越生死、是非、善恶、功利——一句话,无我,无我执;“坐忘”是一种审美胸怀,它所对应的天人合一的人格境界和审美境界)(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为坐忘)(逍遥而后道)

B、对庄子而言,美的本质在于“道”,“道法自然”(道法朴、素——归于虚无,道的基本规律就是:无中生有,而后复归其无,如此循环周而复始;)(所谓自然:同德;朴素),道的基本特征即是“无为而无不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体验到道“自然无为”的本性,并以此为人世生活的根本原则,一任自然,不为利害得失奔波,就会达到至人的人生境界。也即以个体人格超功利的自由为美。(虚无恬淡,乃合天德;与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相通)(自然而返朴归真为最美——天地的大美;人的自由之美;社会与天地的一致性——我心即天理。即人的社会要美就是符合天地之大美《国学寻美》P227《天道》中一段话)(庄子这里:超越意识;无为意识;天人合一的齐物观——忘掉社会我;天道既是人道,观天道而知人道)(听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