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和核心价值观。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构建情境化教学环境情境化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故事情节等方式,构建情境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
在讲解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反应现象,从而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二、强化实践性学习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现象,体验化学知识。
在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
三、注重探究性学习化学是一门需要思辨和探究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提出带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机制。
四、促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相互交流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有机化合物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命名方法。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涵盖了构建情境化教学环境、强化实践性学习、注重探究性学习、促进合作学习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侧重于教师传授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究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1. 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执行实验操作,缺乏实践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提倡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应该提倡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设置一定的开放性实验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注重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的观察,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强调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应该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也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引导,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通过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研究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学科素养。
基本素养包括科学素养、科学方法素养和科学态度素养;学科素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
科学素养指的是学生能够了解与应用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具备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素养指的是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科学实验方法,进行科学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科学态度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科学好奇心、探究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注重科学实践教学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因此注重科学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将实验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感悟化学原理,提升学生的科学方法素养和科学态度素养。
实验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强化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查询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素养。
3. 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也需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化学实践中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和环境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4. 强化跨学科整合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跨学科整合,通过组织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跨学科综合实验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促进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研究摘要: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基础性地位,需要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予以应用和实践。
可以从几个重点方面着手,首先需要通过更具逻辑性的方式呈现单元内部的诸多知识,其次需要通过深化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具主体性及真实性的学习体验,再次需要确保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的一致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综述在学科核心素养出现之前,核心素养属于较为常见的教育培养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取得更加可持续的长效成长与发展。
针对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教育部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助其养成必备品格和核心能力。
在国内,当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相关研究属于热点研究内容,研究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而在化学学科教学领域,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较为充分。
与此同时,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针对特定课时下的教学设计进行,着重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个别部分,但对于不同部分之间的关联性与整合性缺乏深入研究。
二、教学单元含义与类型教学单元是课程中由若干课时或子课题组成的相对独立的教学系统。
根据教学单元主题性质的不同,化学教学单元可分为学科主题单元与社会热议问题单元两种类型。
学科主题单元是基于学科知识的某些共性特征而组建的教学单元,如“氧化还原反应”等主题教学单元。
社会热议问题单元是将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热点问题作为单元主题,在此情景框架下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如“科学防疫…‘新能源汽车是否会取代燃油汽车”等社会热议问题类单元教学。
学科主题单元外显了学科核心知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社会议题单元将化学教学与社会生活情景密切联系,有利于知识情景化和激发学习兴趣。
这两种类型的教学单元各有优势,在实际教学中常会交叉融合。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根据化学学科的课程标准可以得知,教师需要始终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进而构建具有整体性和宏观性的化学学科课程内容体系,切实保障化学学科可以发挥更加全方位的育人作用。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化学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探讨的焦点之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核心素养的理念逐渐被引入到高中化学教学中。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基础性、综合性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也是他们在高考和未来工作生活中所需要的。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素养培养的现象。
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融入核心素养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并且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这也是本研究的背景所在。
通过对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水平,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通过分析核心素养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探讨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师角色变化的探讨,进一步深化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理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学生素养培养策略,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综合提升,为未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将为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首先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层面,通过引入核心素养理念,倡导综合能力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探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研究初中化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的核心素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化学知识与技能,主要指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能力;二是科学思维与创新,主要指学生具有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思维的习惯。
化学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以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这些都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而科学思维与创新则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能力,它包括观察、分析、实验、推理、归纳、总结等诸多方面,这些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和探究化学问题至关重要。
二、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 强化实验教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真实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课堂讨论和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4.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课程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文|李际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化。
化学实验教学充分体现了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
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实验,鼓励学生探究,在“做实验”中“学化学”。
一、开发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家庭小实验一定要紧扣教材,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内容的选择要注意时效性、可行性、安全性、绿色化。
蜡烛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了解蜡烛吗?鲁教版五四制化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蜡烛燃烧为载体,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其经历从发现问题到猜想与假设,再到设计并亲自动手实验,最后得出结论,进一步反思交流,直到改进实验不足的全过程。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还提出了更多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解决的问题。
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教师可以安排家庭小实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蜡烛继续展开探究。
探究1:如何证明蜡烛的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通过探究,学生不但得出了证明蜡烛燃烧产物的方法,而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蜡烛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并且拓展延伸,发现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酒精、纸张等也含有碳、氢元素。
探究2:让蜡烛熄灭的方法有哪些?学生的办法有很多,如用嘴吹灭、剪掉灯芯、金属勺子盖灭等。
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哪些方法不用接触蜡烛也能让它熄灭呢?通过尝试,可以用烧杯扣在燃烧的蜡烛上或者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烧杯里,烧杯中加入碳酸钠粉末,倒入适量稀盐酸,过一会蜡烛也可以熄灭。
通过探究,学生不但对灭火的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能在熟练二氧化碳性质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碳酸盐和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原理解决问题。
探究3:蜡烛熄灭后,白烟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能否隔空点蜡烛?通过探究,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揭开了隔空点蜡烛的奥秘,成就感倍增。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由于其具体操作性和可视化特点,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侧重于教授学科知识,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结合核心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挖掘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改革实验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核心素养纳入到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深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在实验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实验设计能力。
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提升。
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和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他们的教学兴趣,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教育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我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核心素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几项必备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
这些素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其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中的批判性思维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时,我们可以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我们需要明确学生核心素养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这些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等。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来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需求。
我们可以探讨如何将学生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选取具有启发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实验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课题,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总结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互相帮助、协力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改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并改进实验方案,让他们在实验中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化学教育是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化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学往往重视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缺乏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导致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比较一般。
有必要从核心素养的视角重新审视初中化学教学,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本研究将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研究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化学,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初中化学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核心素养视角来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水平。
通过对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找出对于学生发展最为关键的素养内容,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本研究旨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估,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身素养水平,进而对学习和提高素养意识有所促进。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开始关注和探究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和素养。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一系列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核心素养的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表现。
本文将结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启发性教学启发性教学是指通过情境体验、探究发现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比较适合化学这一实验性课程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导入,设计相应的实验或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体验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融合式教学融合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融合,综合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学科中,化学知识与数学、物理等学科有相互关联的部分,通过融合式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讲解酸碱性时,可以涉及到pH值的概念,结合数学中的指数运算等知识,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该知识。
三、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指将化学知识与实际情景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加以应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建立具有情境性质的实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认知化学知识,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运用化学概念。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结合现实情景中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探究式教学五、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问题解答、讨论、交流等方式开展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答辩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微信群等工具进行课堂扩展,让学生在学校外也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
以上为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能力、提高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素质,助力初中化学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如何结合
核心素养来设计实验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在化
学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可以包括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观察、实验、分析、推理、判断、
探究、总结等;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如操作仪器、观察现象、记录
数据、分析结果等;通过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析问题、找寻解决方法、评估结果等;通过设计创新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设计
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验证实验假设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不仅仅是进行操作和观察,更应该是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索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设计探究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
作方法和仪器使用技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安全意识。
学生
在进行实验活动时,应当遵循科学的道德规范,如尊重事实、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
学
生在进行实验活动时,应当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事故的
发生。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直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往往过分注重实验步骤和操作技能,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关研究成果。
一、核心素养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这些能力和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具体来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具备以下特点:1. 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
化学实验不应只是机械性的操作,而应当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原理和结果,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理解能力。
2. 强调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应当提供机会给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和设计,让学生动手动脑,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注重学生沟通和合作能力。
化学实验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并向他人解释实验结果,因此应当注重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化学实验中常常遇到实验失败、结果异常等问题,这时学生需要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基于以上特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成为了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也受到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接下来将介绍一些相关研究成果。
二、相关研究成果1. 实验设计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近年来,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团队开始探讨如何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他们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和实验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推断实验原理和设计新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合理的实验设计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作用。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1.引言1.1 概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关注。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涵盖了知识、思维、实践、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引入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核心素养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核心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思考问题、分析实验数据、提出解决方案等,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核心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此外,核心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并且需要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这对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有着很大的锻炼作用。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引入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互助。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实施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化学知识和教学经验,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提供多样化的实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主题展开,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中学化学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缺乏兴趣、能力不足,影响了化学学科的教学效果。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的1. 了解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3. 探索有效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 评估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
三、课题研究内容1. 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现状分析通过对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构建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从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评价等方面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3. 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探索针对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以下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实验探究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开展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实验反思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优化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探究教学效果。
(4)加强实验资源建设:完善实验设施,丰富实验材料,为实验探究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4.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实验、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究一、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体现1. 学习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高中化学教学也应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 综合素质的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学校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引导学生去探索化学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科技能的培养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科技能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的技巧。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1. 实验教学的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教学。
可以设计一些环保类的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化学反应的过程,增强其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也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探究精神。
2. 课程内容的创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课程内容的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传统的新知识学习,还可以融入一些前沿科技和社会热点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融合的学习。
可以将化学知识与现代材料、能源环保等领域相结合,为学生打开新的知识视野,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3. 评价方法的改革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需要改革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
可以考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考察、实际操作的实验评价、课堂表现的评价等,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素质发展。
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于全面深化阶段,核心素养已被确定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而化学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与核心素养紧密结合,以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
有必要对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和探索,为化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通过对核心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揭示高效课堂的特征与构建原则,探讨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模式。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总结成功经验与启示,为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教师培训与支持机制也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培训和支持机制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水平,进一步促进高效课堂的落实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核心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素养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1.3 研究意义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能够深化对核心素养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索,为学科教学改革提供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
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还能够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提升,促进教师与学生有效互动,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研究对于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核心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单单是传统的知识灌输。
在化学这门学科中,除了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还需要培养其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引言第一部分: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涵盖了许多方面,其中包括科学思维、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等。
科学思维是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应该具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的能力。
实验能力在化学学科中尤为重要,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从实践中理解化学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初中化学教育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1. 强调科学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从事实中去发现问题,从问题中去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分析结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启发性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培养其实验分析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
2. 注重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创新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一些创新性的化学思维题目,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讨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化学教学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而核心素养作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发展,仍然是一个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当前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导致学生在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欠缺。
有必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化学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这也将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效和素养培养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如何充分发挥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高中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意义高中化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不仅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和评估研究,深入挖掘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效果。
这对于完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研究,将能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借鉴,推动我国高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2024年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研究》范文

《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
二、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维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包括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实验技能是化学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是化学学习的目标,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化学学习的应用目标,要求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实现化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三、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 科学思维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验事实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科学推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3. 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
通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化学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注重将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科学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上述的培养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作者:蔡清孙晓春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19期[摘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而化学学科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创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方面。
经实习调研发现,基于新课改,化学不再是高中阶段理科必学科目,如何在有限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教育实践提出的相关教学问题,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新课标提出探究式教改策略。
[关键词] 中学化学;兴趣;核心素养[作者简介] 蔡清(1994—),女,四川南充人,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孙晓春(1974—),女,四川宜宾人,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G632.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9-0328-02; ; [收稿日期] 2019-09-16一、问题的提出2018—2019学年,笔者在云南省昆明市某中学实习调研一年,承担高一3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该学校属于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
经笔者实践发现,高中生特别是刚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最常见出现的问题即沿用初中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同时只关注常量变化,而忽略变量控制。
基于该学校化学学业考试时间,学生在高一一学年需完成人教版必修一和必修二全部内容的学习。
知识繁杂且教学时间紧迫,学生会对化学学科产生排斥感,渐渐失去兴趣。
二、教学策略(一)基于建构主义的探究式教学传统课堂,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育,尤其是化学学科知识点冗杂,高中化学如果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生将会非常痛苦。
建构主义提出,建构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特别是对于规律性知识,教师应具体解释其来源,同时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发现规律,而不是直接给出规律死记硬背。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离子检验的问题上:1.SO42-的检验方法。
对于SO42-的检验教材是以实验探究形式给出的,即先向未知盐溶液中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老师归纳出检验步骤后会进一步解释稀盐酸酸化的目的,致使很多学生答题时只记得步骤和所用试剂,但一旦换成其他离子的检验便束手无策。
基于建构主义的探究式教学可有如下教学步骤:第一步:根据已有知识基础,分析确定SO42-的检验采用沉淀法,且常见的为硫酸钡沉淀[1]。
进一步确定干扰离子为CO32-、SO32-、PO43-,因为碳酸钡、亚硫酸钡、磷酸钡也为白色沉淀,但是区别于硫酸钡的特点是它们都溶于强酸中。
第二步:设计实验探究有干扰项的为SO42-离子的检验:(1)思考在Na2CO3、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如何检验Na2SO4?方案:先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2)思考在含Ag+、NO3-的溶液中如何检验有无SO42-?方案:先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沉淀完全,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3)思考SO32-、SO42-溶液中如何检验SO42-的存在?(已知3SO32-+2NO3-+2H+=3SO42-+2NO+H2O)方案:先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沉淀完全,再滴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4)思考未知溶液中如何检验SO42-?方案:先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再滴加可溶性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存在SO42-。
学生经过以上探究过程,能体验有干扰项离子的检验过程并总结出方法,理解性记忆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并基于此可以用其他离子检验进行巩固。
2.Cl-的检验方法。
对于Cl-的检验教材也是以实验探究形式给出的,即先向未知溶液中加几滴稀硝酸酸化,再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该实验中加稀硝酸可以排除CO32-的干扰,但是硫酸银也为微溶物,故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并不能排除SO32-、SO42-的干扰。
基于建构主义的探究式教学可提出以下教学步骤。
第一步:根据已有知识基础,分析确定Cl-的检验采用沉淀法,且常见的为氯化银沉淀。
进一步确定干扰离子为CO32-、SO32-、SO42-,因为碳酸银为白色沉淀,而硫酸银为微溶物,而SO3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SO42-,但是区别于Cl-的特点是它们都能与Ba2+产生沉淀。
同时应注意为避免引入Cl-,检验过程中不能使用盐酸酸化。
第二步:设计实验探究有干扰项的Cl-离子的检验:(1)思考在Na2CO3、NaCl的混合溶液中如何检验NaCl?方案:先向溶液中滴加稀硝酸,至无气泡产生,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2)思考在含CO32-、SO32-、Cl-的溶液中如何检验有无Cl-?(已知3SO32-+2NO3-+2H+=3SO42-+2NO+H2O)方案:先向溶液中滴加稀硝酸,至无气泡产生,再加入可溶性钡盐(硝酸钡)至沉淀完全,上层清液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3)思考Cl-、SO42-溶液中如何检验Cl-的存在?方案:先向溶液中滴加可溶性钡盐(硝酸钡)至沉淀完全,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現象[2]。
(4)思考未知溶液中如何检验Cl-的存在?方案:先向未知溶液中加几滴稀硝酸酸化,再加入可溶性钡盐(硝酸钡),若有沉淀产生至沉淀完全后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式教学新课标指出化学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应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教学也应如此,以实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教师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设计教学目标,促使学生会用化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化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化学的语言解释现实世界。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
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同学们了解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热爱化学。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3]。
高中学生存在强烈的求知欲,除了课堂上的实验教学以外,可以通过创设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每个班自愿报名组成兴趣小组,定期对各小组的成品展览评奖。
第二课堂的形式和时间不受限,学生也可以利用周末自制化学知识问卷,对身边的亲人朋友进行化学常识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化学的认识。
三、结语综上所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
我们需知道,有听众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有倾听者的时候,教育才会发生;当倾听者愿意去思考时,教育才会有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教学应结合真实情境进行设计,教师要有全局观,针对重难点设计学生活动,而不是满堂都动,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教学设计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思考。
同时化学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是应付考试,应从生活、学习多方面渗透化学知识,培养公民终身素养。
参考文献[1]张英锋,马子川.对高中化学教材中氯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商榷[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8,18(06):10.[2]吴建林.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2(2):188.[3]杨海青,刘世贵.兴趣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23):68-69.Research on Chemistr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s Based on Core LiteracyCAI Qing, SUN Xiao-chun*(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China)Abstract:The general high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standard (2017 edition)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subject is the correct value concepts, the necessary character and the key abilities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gradually form through the subject learning. The literacy of chemistry includes five aspects: "macro identification and micro-analysis", "ever-changing concept and balanced thought", "evidence reasoning and model cognition", "scientific inquiry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Through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hemistry is no longer a necessary subject of science in senior high school. How to complete the teaching task in the limited teaching time and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re questions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now. The article first proposes relevant teaching questions based on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n proposes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constructivist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Key words: high school chemistry; interest; core lite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