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84页PPT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课件—07生态规划
• 将一个地区和国家的资源、能源消费同自己所拥有
的生态能力进行比较,能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 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是否具有安全性。
•生态生产性土地
• 生态生产性土地 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生
态足迹分析法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 概念而定义的。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 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 ①化石能源地(fossil energy land) ②可耕地(arable land) ③牧草地(pasture) ④森林(forest) ⑤建成地(built—叩areas) ⑥海洋(sea)
区的产业布局、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大小和基础设 施密度方案。
• (3)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人类生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出
各类生态功能区内森林与绿地面积、群落结构和类型方案。
• (4)根据生态经济学及地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区域社
会、地域分工特点,进行区域空间的生态分区,并揭示各区 经济专业发展方向和生态特征。
• 土壤侵蚀敏感性;沙漠化敏感性;盐渍化敏感性; • 石漠化敏感性; 酸雨敏感性。
环境生态规划
• (2)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方法 • 生态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进行。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极敏 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 敏感。在分析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 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 术手段。具体分析方法见表7-14至表7-16 :
生态评价 规划方案分析
自然资源及环 境生态评价
区域社会经济 特征分析
生态功能区划 区域资源的适宜性分析 规划方案 方案评价 方案实施
生态经济区划
生态环境规划内容
• 确立规划目标 • 生态调查 • 区域自然环境及资源的生态评价与生态经济分析 • 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 生态适宜性分析 • 生态功能区划 • 制定区域发展与资源利用规划方案 • 规划方案评价
的生态能力进行比较,能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 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是否具有安全性。
•生态生产性土地
• 生态生产性土地 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生
态足迹分析法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 概念而定义的。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 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 ①化石能源地(fossil energy land) ②可耕地(arable land) ③牧草地(pasture) ④森林(forest) ⑤建成地(built—叩areas) ⑥海洋(sea)
区的产业布局、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大小和基础设 施密度方案。
• (3)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人类生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出
各类生态功能区内森林与绿地面积、群落结构和类型方案。
• (4)根据生态经济学及地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区域社
会、地域分工特点,进行区域空间的生态分区,并揭示各区 经济专业发展方向和生态特征。
• 土壤侵蚀敏感性;沙漠化敏感性;盐渍化敏感性; • 石漠化敏感性; 酸雨敏感性。
环境生态规划
• (2)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方法 • 生态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进行。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极敏 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 敏感。在分析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 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 术手段。具体分析方法见表7-14至表7-16 :
生态评价 规划方案分析
自然资源及环 境生态评价
区域社会经济 特征分析
生态功能区划 区域资源的适宜性分析 规划方案 方案评价 方案实施
生态经济区划
生态环境规划内容
• 确立规划目标 • 生态调查 • 区域自然环境及资源的生态评价与生态经济分析 • 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 生态适宜性分析 • 生态功能区划 • 制定区域发展与资源利用规划方案 • 规划方案评价
生态学基础理论 PPT课件
按时间
演替类型
按起始条件 按主导因素 按代谢特征
世纪演替 长期演替 快速演替 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内因性演替 外因性演替 自养性演替 异养性演替
原 生 演 替
次 生 演 替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 会发生变化,功能也随之发生变 化。 乔木植物阶段 灌木植物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苔藓植物阶段 地衣植物阶段
4.为谁生产?(产品分配问题)
第三节 系统论和热力学定律
一、系统论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起来 的具有某种或几种特定功能的有机 整体。宇宙万物,虽然本质上差别 很大,但都以系统形式存在着。
1.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系统的结构性原理 系统中元素之间相对稳定的一切联 系方式的总和,叫做系统的结构。 结构对元素进行制约,使元素的性 质和功能,不同于它们在孤立存在 时的性质和功能。
第二节 经济学理论
一、资源是稀缺性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如果人类能无限量地生产出各种物品, 人类的欲望能够完全得到满足,那么 个人就不必为生计而担忧;企业就不 必为成本和利润而犯愁;政府也不必 税收和支出而斗争;也没有人会关心 不同人或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问题。
在这样的社会中,所有的物品都是 免费的,就象沙漠中的沙、海洋中 的水、大气层中的空气,价格和市 场互不相关,这样,经济学就没有 存在的必要。但是任何社会都不可 能达到物品是无限的这种情况,因 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 需求是无限的。因此经济学发展成 为一门重要的科学。
O2,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以及排泄
废物、分解等)主动地影响环境,改
造环境。
热带雨林,有“地 球的肺”之美誉, 对于调节气候、维 持空气O2和CO2的 平衡、保持水土有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态规划PPT课件
第26页/共41页
六 环境规划的方案、报批、实施 (一)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二)环境规划方案的申报与审批 (三)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27页/共41页
根据环境目标及环境预测结果的分析,
结合区域或部门的财力、物力和管理
一
拟定环境规划草案
能力的实际情况,为实现规划目标拟 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可以从各
第12页/共41页
自然生态位
社会经济生态位
生
态
位
分
类
相对生态位
绝对生态位
是在对区域各划分单位生态位 势的横向比较,定量计算后, 反映了区域内各划分单位之间 的相对生态位势。相对生态位 在区域规划中为功能区划提供 了依据
是以一定背景值为标准, 将指数因子标准化后计算 出的绝对值,它从宏观上 提供了区域环境的生态位 的度量值。
生态功能分区一般根据气候、地理及生态环境特点,要确定其 主导生态功能和辅助生态功能,依次划分生态功能的一级区(亚 区)、二级区(子区) 。
第5页/共41页
1 生态功能区划原则
重点突出
生态完整性
区
域
相
功能连续性
关
环 境 容 量
性
区划兼顾性
可持续发展
第6页/共41页
四生态区划
生态区划是对生态系统客观认识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 原理和方法,揭示各自然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规律,从而进行整 合和分异,划分生态环境的区域单元。由于自然界的复杂性,除生 态学外,生态区划还必须结合地理学,气候学、土壤学,环境科学 和资源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同时考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以及经济发展的特点,因此,生态区划是综合多个学科,充分考虑 自然规律和人类活动因素的综合生态环境研究。其目的就是为区域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即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科 学依据,从而减少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盲目性以及片面追求短期经济 效益的危害性。由此可见,生态区划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长远的发
六 环境规划的方案、报批、实施 (一)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二)环境规划方案的申报与审批 (三)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27页/共41页
根据环境目标及环境预测结果的分析,
结合区域或部门的财力、物力和管理
一
拟定环境规划草案
能力的实际情况,为实现规划目标拟 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可以从各
第12页/共41页
自然生态位
社会经济生态位
生
态
位
分
类
相对生态位
绝对生态位
是在对区域各划分单位生态位 势的横向比较,定量计算后, 反映了区域内各划分单位之间 的相对生态位势。相对生态位 在区域规划中为功能区划提供 了依据
是以一定背景值为标准, 将指数因子标准化后计算 出的绝对值,它从宏观上 提供了区域环境的生态位 的度量值。
生态功能分区一般根据气候、地理及生态环境特点,要确定其 主导生态功能和辅助生态功能,依次划分生态功能的一级区(亚 区)、二级区(子区) 。
第5页/共41页
1 生态功能区划原则
重点突出
生态完整性
区
域
相
功能连续性
关
环 境 容 量
性
区划兼顾性
可持续发展
第6页/共41页
四生态区划
生态区划是对生态系统客观认识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 原理和方法,揭示各自然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规律,从而进行整 合和分异,划分生态环境的区域单元。由于自然界的复杂性,除生 态学外,生态区划还必须结合地理学,气候学、土壤学,环境科学 和资源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同时考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以及经济发展的特点,因此,生态区划是综合多个学科,充分考虑 自然规律和人类活动因素的综合生态环境研究。其目的就是为区域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即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科 学依据,从而减少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盲目性以及片面追求短期经济 效益的危害性。由此可见,生态区划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长远的发
第14章 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ppt
2021/3/21
21
城郊一体化绿地系统建设 绿色廊道建设 绿化树种选择
2021/3/21
22
城市绿地规划既要包括规划城区,也要包括
城
城郊,结合城郊旅游业、农业的发展,建设郊
郊
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区,实现以整
一
体
个市域为载体、城郊一体化的绿地系统,实现
化 绿
生物的多样性、空间的异质性和景观的多样性,
2021/3/21
18
④改善湿地生态景观
通过亲水堤岸的设计、植被的合理配置、水生 动植物的保护等,能给鸟类、鱼类、浮游动植物以 及其它的水生植物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迁徙走 廊,使鱼虾成群、鸟语花香,生物多样性趋向丰富, 使湿地成为意趣盎然、风光迷人之地,成为观光、 旅游、娱乐、休闲的胜地。
2021/3/21
第十四章 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一节 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内涵
2021/3/21
2
生
态
规
以人为本
划
的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主
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要
内
涵
2021/3/21
3
第二节 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内容
2021/3/21
4
(一) 生 态 现 状 调 查 与 评 价
生态现状调查是进行生态规划的基础性 工作,生态系统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细 致周详的现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步 骤。 下表为生态现状调查主要内容
生
态
保 护
自然保留地保护
与 建
水
2021/3/21
14
自然保留地保护划分为三个层次:
城区保留地
近郊保留地
生态规划 PPT
3. 景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4. 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考与建议
1、规划设计思路
• •一期规划长 5 500 m,水面宽度350一400 m。该项目将河床断面设 南侧泄洪浑水渠为深槽,也就是渭河水的自然河道,主要作用是 渭河滨水区沿渭河贯穿整个市区,其总体规划全长 15.56 km。一 置为复式河槽,主河槽宽 500 350 m,作为主要行洪断面 ; 泄洪排沙 期规划长5 500 m,水面宽度 一400 m。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以咸阳渭河滨水区为例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 笼统地说为“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
• 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 它的空间范围包括 “200一300 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 域空间”
咸阳渭河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1. ຫໍສະໝຸດ 划设计思路2. 功能及主题定位
3.2 亲水驳岸设计景观单一,失去自然风 貌
• 由于人工湖是建设在渭河河道中的,不得不考虑防洪的问题,所 以采用的是兼亲水、生态与蓄水防洪功能为一体的复式驳岸,亲 水平台高于湖面20 cm,为防洪修建的混凝土护岸,没有达到生 态驳岸的效果; • 这种驳岸设计,让人更容易接触到水,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 工化的感觉。这种做法能立竿见影,使整个河岸景观看上去整洁、 美观,但往往忽略了人在河边的感受,让人看到的是被禁锢在钢 筋水泥槽中的人工湖,亲水岸边几乎没有种植植物,不能获得良 好的亲水感,并且驳岸笔直,没有特色。
3.3 亲水空间景观层次不够丰富
• 在景观的设计和序列组织中,生态自然区没有根据其所处的不同 地段的主题特征和功能来丰富景观环境,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各斑 块间的功能连接,也就是沿湖的亲水地带作为衔接整个滨水区的 纽带,并没有很贴切的衔接起各个景区,使整个滨水区形成完整 的景观,只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连通整个滨水区,一排柳树作为 行道树,路边的绿化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让在亲水平台沿湖散步 的市民和游人感觉不到景观的变化,缺乏序列空间的转折点和高 潮,从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
1、规划设计思路
• •一期规划长 5 500 m,水面宽度350一400 m。该项目将河床断面设 南侧泄洪浑水渠为深槽,也就是渭河水的自然河道,主要作用是 渭河滨水区沿渭河贯穿整个市区,其总体规划全长 15.56 km。一 置为复式河槽,主河槽宽 500 350 m,作为主要行洪断面 ; 泄洪排沙 期规划长5 500 m,水面宽度 一400 m。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以咸阳渭河滨水区为例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 笼统地说为“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
• 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 它的空间范围包括 “200一300 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 域空间”
咸阳渭河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1. ຫໍສະໝຸດ 划设计思路2. 功能及主题定位
3.2 亲水驳岸设计景观单一,失去自然风 貌
• 由于人工湖是建设在渭河河道中的,不得不考虑防洪的问题,所 以采用的是兼亲水、生态与蓄水防洪功能为一体的复式驳岸,亲 水平台高于湖面20 cm,为防洪修建的混凝土护岸,没有达到生 态驳岸的效果; • 这种驳岸设计,让人更容易接触到水,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 工化的感觉。这种做法能立竿见影,使整个河岸景观看上去整洁、 美观,但往往忽略了人在河边的感受,让人看到的是被禁锢在钢 筋水泥槽中的人工湖,亲水岸边几乎没有种植植物,不能获得良 好的亲水感,并且驳岸笔直,没有特色。
3.3 亲水空间景观层次不够丰富
• 在景观的设计和序列组织中,生态自然区没有根据其所处的不同 地段的主题特征和功能来丰富景观环境,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各斑 块间的功能连接,也就是沿湖的亲水地带作为衔接整个滨水区的 纽带,并没有很贴切的衔接起各个景区,使整个滨水区形成完整 的景观,只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连通整个滨水区,一排柳树作为 行道树,路边的绿化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让在亲水平台沿湖散步 的市民和游人感觉不到景观的变化,缺乏序列空间的转折点和高 潮,从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
第五章--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PPT课件
.
26
八、生态规划的批准与实施阶段
正式规划成果完成以后,需要按照规划协议上的有关 要求向规划委托部门提交一定数量的正式规划文本、规划 图件及相关成果材料(包括电子版材料)。对于政府委托 的生态规划项目,正式规划成果还需经过政府相关机构 (如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并以法律或政策的形式批准实 施。
.
27
.
21
附:生态评价的内容
❖资源现状评价——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人口 资源、矿产资源、社会经济资源、人文资源等的现状评价
❖生态环境现状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大气环境 质量、农产品质量、人居环境等方面的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利用结构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价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GDP、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社会基础 设施建设、社会福利、政策环境等
6
1800
150.0
7
2100
175.0
8
2400
200.0
9
2700
225.0
10
3000
250.0
11
3300
275.0
பைடு நூலகம்
12
3600
300.0
13
3900
325.0
14
>3900
.
面议
5
附:广东省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体规划
区域面积 (KM2)
收费(万元)
≤5.0
20.0
10
28.0
20
50.0
30
73.0
40
95.0
城市生态规划原理与实例PPT(42张)
17.03.2020
1
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
A.保护人类的健康 B.增加自然系统的经济价值 C.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
最佳利用 D.保护人类居住环境的美学价值 E.保护自然系统的生物完整性
17.03.2020
2
案例:中山市歧山公园规划
17.03.2020
3
17.03.2020
4
17.03.2020
第二个高潮:1941年,美国区域规划协会。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1984年报告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
17.03.2020Fra bibliotek城乡最优单元,相互 作用与自然保护
12
二、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
1.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 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 的结构
2.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
即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对城市生态系统 的各项开发与建设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能动 地调控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17.03.2020
11
第二节 城市生态规划原理
一、生态规划理念的形成
奠定生态规划理 论的基础。生态 评价、生态勘察、
综合规划
田园 城市
有机疏 散理论
第一个高潮(玛希(1864)、鲍威尔(1897)、 格迪斯(1915);霍华德、沙里宁、芝加哥人 类生态学派)----景观、功能、绿地系统
17.03.2020
19
17.03.2020
1997年竣工的只 是府南河在成都市区河 段(中心段)的综合治 理工程。1997年后, 成都市开始将这一工程 向上、下游延伸。成都 市将用10年时间,对 上起都江堰、下至乐山 的府南河全段进行综合 治理。
20
生态环境规划课件
增强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 务功能,如提供食物、水 源、气候调节等。
规划指标
资源消耗
设定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限额, 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
污染物排放
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有害 物质的排放。
环境质量指数
通过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 状况和变化趋势。
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禁止开 发和保护的区域。
经过几年的实施,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居民满意度大 幅提高,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案例二:某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流域概况
某流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涉及多个 省份,水量丰富,但水质较差,流域 内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主要措施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污水排 放;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湿地、 林地等生态系统;加强跨界合作,共 同治理流域生态环境问题。
时间安排
根据实施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分阶 段推进,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实施效果评估与监测
实施效果评估
定期对生态环境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调整实施方案。
监测与预警
建立监测机制,实时监测生态环境状况,及时发现和预警潜 在问题,采取应对措施。
06
生态环境规划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实践
通过实施生态环境规划,可以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提 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应对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规划关注碳减排、节能减排等方面,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 化问题。
生态环境规划的原则
科学性
生态环境规划应以科学为依据, 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客 观分析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
整体性
生态环境规划应从整体出发, 统筹考虑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 的关系,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 功能和效益。
规划指标
资源消耗
设定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限额, 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
污染物排放
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有害 物质的排放。
环境质量指数
通过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 状况和变化趋势。
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禁止开 发和保护的区域。
经过几年的实施,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居民满意度大 幅提高,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案例二:某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流域概况
某流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涉及多个 省份,水量丰富,但水质较差,流域 内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主要措施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污水排 放;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湿地、 林地等生态系统;加强跨界合作,共 同治理流域生态环境问题。
时间安排
根据实施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分阶 段推进,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实施效果评估与监测
实施效果评估
定期对生态环境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调整实施方案。
监测与预警
建立监测机制,实时监测生态环境状况,及时发现和预警潜 在问题,采取应对措施。
06
生态环境规划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实践
通过实施生态环境规划,可以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提 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应对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规划关注碳减排、节能减排等方面,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 化问题。
生态环境规划的原则
科学性
生态环境规划应以科学为依据, 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客 观分析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
整体性
生态环境规划应从整体出发, 统筹考虑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 的关系,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 功能和效益。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PPT课件
1
城市水环境容量
定义:水环境容量的定义来源于环境容量, 是指在特定条件以及水体功能目标约束下水 体的最大允许纳污量。
计算方法:水环境容量的计算需要根据不同 的城市水系特征选用不同的模型,并确定不 同的参数
城市水环境规划
第19页/共32页
2.4 城市水环境规划
统筹考虑 专业用水 标准要求
的原则
现状使用 功能保持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是依 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 容量来确定的,其中有容 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 制两种。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是首先达到污染物总量控 制指标,进而达到环境质 量指标的支持性和保证性 指标。
第13页/共32页
其余相关指标
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 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大 都包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中。
第9页/共32页
2.1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涵
1
2
3
4
5
研究对象
是城市“社会-经济-环境” 这一大的城市复合生态 系统。
规划任务
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 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 求系统最佳发展。
理论依据
永续发展理论、生态原理、 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循 环经济原理,充分体现交 叉性、边缘性。
主要内容
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 和环境,其中既包括对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 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 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 的保护和建设作出安排 和部署。
城市规划区的环境质量评价
城市规划区的环境质量评价是环 境预测的基础工作和依据,通过 环境评价探索出经济社会发展与 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从而为建立规划预测或决策模型 提供信息、数据和资料打下基础
生态规划的理论
2. 推广生态友好的绿化方式,如乡土植物种植、雨水收集利用等。
案例一: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 加强绿地管理与维护,确保绿地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
成果效益: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居民生活品质提高。
案例二:某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项目背景
某流域面临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如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 减少等。
提高生活质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生态规划有助于 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生态规划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阶段
早期的生态规划实践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的风水学说,强调建筑与自然环 境的和谐。
现代趋势
现代生态规划强调跨学科合作,综合运 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等技术手 段,实现精准规划和科学管理。
政策与法规的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引导社会各界积 极参与生态规划。
完善法律法规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生态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破坏生态 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
政策执行与监管
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确保生态规划目 标的实现。
公众参与与教育普及
规划目标
恢复流域水生态系统,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流域生 态经济协调发展。
案例二:某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2. 恢复水生生物种群,提高生物 多样性。
1. 强化水资源保护,减少污染源 排放。
实施策略
01
03 02
案例二:某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3. 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生态用水需 求。
VS
成果效益:水体质量明显改善,水生 生物种群数量增加,流域生态经济协 调发展。
案例一: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 加强绿地管理与维护,确保绿地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
成果效益: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居民生活品质提高。
案例二:某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项目背景
某流域面临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如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 减少等。
提高生活质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生态规划有助于 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生态规划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阶段
早期的生态规划实践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的风水学说,强调建筑与自然环 境的和谐。
现代趋势
现代生态规划强调跨学科合作,综合运 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等技术手 段,实现精准规划和科学管理。
政策与法规的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引导社会各界积 极参与生态规划。
完善法律法规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生态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破坏生态 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
政策执行与监管
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确保生态规划目 标的实现。
公众参与与教育普及
规划目标
恢复流域水生态系统,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流域生 态经济协调发展。
案例二:某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2. 恢复水生生物种群,提高生物 多样性。
1. 强化水资源保护,减少污染源 排放。
实施策略
01
03 02
案例二:某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3. 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生态用水需 求。
VS
成果效益:水体质量明显改善,水生 生物种群数量增加,流域生态经济协 调发展。
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ppt课件
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二、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 三、生态规划的步骤 四、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指出 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条件下, 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进行的规划。 日本一些学者则将生态规划定义为生态学的土地 利用规划。 李博等人提出,生态规划应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 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 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 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 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 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②在区域规划或城市规划中,实地调查往往是弥补历 史资料的不足与不完善,或对遥感资料的校正; ③社会调查可以了解区域各阶层对发展的要求以及所 关心的焦点问题,以便在规划过程中体现公众的愿 望;
④遥感技术为迅速准确的获取空间资料提供了十分有 效的手段。
在生态资料收集过程中多采用网格法,即在筛选生 态因子的基础上,按网格逐个进行生态状况的调查 与登记,通过数据库和图形显示的方式将规划区域 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种要素空间分布直观地 表示出来。 其具体工作方法为,采用1:10000(较大区域为 1:50000)地形图为底图,依据一定原则将规划区域 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网格一般为1 km×1 km,有的也采用0.5 km×0.5 km(网格大小视具体 情况而定),每个网格即为生态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单 元。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1. 因素叠加法 又称地图重叠法。其基本步骤为: ①根据规划目标,列出各种发展方案和措施,确定规 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建立关系矩阵; ②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评价准则进行各因 子对规划目标的适宜性评价和分级; ③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因素对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绘 制在地图上,形成单因素生态适宜评价图; ④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⑤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案的 适宜性等级,并由此制定规划方案。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二、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 三、生态规划的步骤 四、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指出 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条件下, 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进行的规划。 日本一些学者则将生态规划定义为生态学的土地 利用规划。 李博等人提出,生态规划应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 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 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 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 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 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②在区域规划或城市规划中,实地调查往往是弥补历 史资料的不足与不完善,或对遥感资料的校正; ③社会调查可以了解区域各阶层对发展的要求以及所 关心的焦点问题,以便在规划过程中体现公众的愿 望;
④遥感技术为迅速准确的获取空间资料提供了十分有 效的手段。
在生态资料收集过程中多采用网格法,即在筛选生 态因子的基础上,按网格逐个进行生态状况的调查 与登记,通过数据库和图形显示的方式将规划区域 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种要素空间分布直观地 表示出来。 其具体工作方法为,采用1:10000(较大区域为 1:50000)地形图为底图,依据一定原则将规划区域 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网格一般为1 km×1 km,有的也采用0.5 km×0.5 km(网格大小视具体 情况而定),每个网格即为生态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单 元。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1. 因素叠加法 又称地图重叠法。其基本步骤为: ①根据规划目标,列出各种发展方案和措施,确定规 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建立关系矩阵; ②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评价准则进行各因 子对规划目标的适宜性评价和分级; ③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因素对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绘 制在地图上,形成单因素生态适宜评价图; ④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⑤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案的 适宜性等级,并由此制定规划方案。
生态环境规划PPT课件PPT课件
第17页/共63页
阅读材料之秦岭生态功能区环境规划
一.秦岭概况
• 秦岭山系横亘于我国中部,其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是大陆南 北自然环境的天然分界,是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与北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这里物种丰 富,自然生态系统典型、完整、相对良好,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因素生态适宜评价图; (4)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5)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等级,并由此
制定规划方案。
第9页/共63页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2. 线性组合与非线性组合法
• 线性组合法是用一定的度量值来表示适宜性等级,并给每一因 素视其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将每一因素的适宜性等级值 乘以权重值,得到该因素的适宜性值。最后综合各因子的适宜 性空间分布特征,即可得到综合适宜性值及其空间分布
(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社会结构 情况和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等。
(3)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声环境 质量现状的监测和调查。
第6页/共63页
(一)生态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2. 生态调查的方法
• 生态调查的手段通常包括历史资料的收集、实地调查、社会调查与遥感技 术的应用四类。
第20页/共63页
二.秦岭生态功能区划
•(2)秦岭生态功能区三级区划
• 秦岭功能保护区的三级区划,是把不同县(区)按照生态功 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现状完好程度的相似性与差 异性,归并划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中心 的保护区、重要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以及水土保持中心防 治区、重要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突出重点,有利于规划 措施的针对性。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
阅读材料之秦岭生态功能区环境规划
一.秦岭概况
• 秦岭山系横亘于我国中部,其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是大陆南 北自然环境的天然分界,是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与北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这里物种丰 富,自然生态系统典型、完整、相对良好,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因素生态适宜评价图; (4)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5)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等级,并由此
制定规划方案。
第9页/共63页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2. 线性组合与非线性组合法
• 线性组合法是用一定的度量值来表示适宜性等级,并给每一因 素视其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将每一因素的适宜性等级值 乘以权重值,得到该因素的适宜性值。最后综合各因子的适宜 性空间分布特征,即可得到综合适宜性值及其空间分布
(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社会结构 情况和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等。
(3)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声环境 质量现状的监测和调查。
第6页/共63页
(一)生态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2. 生态调查的方法
• 生态调查的手段通常包括历史资料的收集、实地调查、社会调查与遥感技 术的应用四类。
第20页/共63页
二.秦岭生态功能区划
•(2)秦岭生态功能区三级区划
• 秦岭功能保护区的三级区划,是把不同县(区)按照生态功 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现状完好程度的相似性与差 异性,归并划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中心 的保护区、重要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以及水土保持中心防 治区、重要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突出重点,有利于规划 措施的针对性。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2019
来
经济生态学
生态经济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源
资源过程理论、资源替代理论、资源环境价值理论、资源生
资源生态学
态经济平衡理论、资源配置理论
产业生态学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工业新陈代谢理论、清洁生产理论、循 环经济理论
系统学
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自组织理论、 灰色理论
地理学
地域分异规律、人地关系理论
杜能圈层
(1)鲜活农作圈:紧 靠城市,生产蔬菜、牛 奶、鲜花等
(2)林业圈:生产 林木,用于薪柴、建筑、 家具,用量大
(3)轮作农业圈: 黑麦-黑麦-马铃薯-大麦苜蓿-豌豆
(4)谷物农作圈: 谷物、畜产品,经营比 较粗放
(5)三圃式农作圈: 谷物-牧草-休闲
(6) 畜牧圈:以牲 畜及乳制品供应市场
规
生态系统生态学 与物质循环理论、生产力理论、系统承载力理论、生态平衡
划
理论
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整体性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景观等级理论、景观格
的
局与过程理论、景观尺度理论、景观配置理论
理
环境生态学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理论、环境自净理论、生物修复理论
论
生 态 经 济 平 衡 理 论 、经 济 外 部 性 理 论 、价 值 流 与 信 息 流 规 律 、
生物种的耐受性限度图解(仿Smith,1980)
耐受性下限 不能耐受区 生理受抑制
种 群 种群消失 数 量
数量很低
最适区
耐受性上限 生理受抑制 不能耐受区
数量最高
数量很低 种群消失
低
环境梯度
生态适宜性理论内涵拓展
• 自然生态适宜性(Ecological suitability or natural 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指特定自然环境条件对某一生物或发展项目的适宜程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