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数学23题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8-2013 年河南省中考数学第23 题汇总
(2008 年) 23.( 12 分)如图,直线 y=4
4 和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B,C。x
3
点 A 的坐标是(-2,0 )
(1)试说明△ ABC是等腰三角形;
(2)动点 M从点 A 出发沿 x 轴向点 B 运动,同时动点 N 从点 B 出发沿线段 BC向点 C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 1 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运动,设点运动 t 秒时,△ MON的面积为 s。
①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点M在线段OB上运动时,是否存在s=4 的情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 值;若不存
在,说明理由;
③在运动过程中,当△MON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
(2009年)23.(11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
ABCD的三个顶点B(4,0)、C(8,0)、 D(8,8).抛物线 y=ax2+bx 过 A、 C两点.
(1)直接写出点 A 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线段 AB向终点 B运动,同时点 Q从点 C出发,沿线段 CD
向终点 D运动.速度均为每秒 1 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 秒.过点 P 作 PE⊥ AB交 AC于点E
①过点 E 作 EF⊥ AD于点 F,交抛物线于点G.当 t 为何值时,线段EG最长?
②连接 EQ.在点 P、Q运动的过程中,判断有几个时刻使得△CEQ是等腰三角形?
请直接写出相应的t 值.
.
( 2010 年) 23.(11 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经过A( 4,0), B(0,4) ,C(2,0)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M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点M的横坐标为m,△ AMB的面积为 S.求 S 关于 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
(3)若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点Q是直线y x 上的动点,判断有几个位置能够使得点P、Q、B、O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相应的点Q的坐标.
y
A O C x
M B
( 2011年) 23. ( 11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33
yx与抛物线
1 x242
y bx c 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的横坐标为-8.
4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是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x轴的垂线,
..
垂足为 C,交直线 AB于点 D,作 PE⊥ AB于点 E.
①设△ PDE的周长为l ,点 P 的横坐标为x,求 l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l 的最
大值;
②连接 PA,以 PA为边作图示一侧的正方形 APFG.随着点 P 的运动,正方形的大小、位置
也随之改变 . 当顶点F或G恰好落在y轴上时,直接写出对应的点P的坐标 .
. 2012
.
(2013 年) 23.( 11 分)如图,抛物线 y
x 2 bx c 与直线 y
1 x
2 交于 C 、 D 两点,
2
其中点 C 在 y 轴上,点 D 的坐标为( 3, 7
),点 P 是 y 轴右侧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点
P
2
作 PE ⊥ x 轴于点 E ,交 CD 于点 F 。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 2)若点 P 的横坐标为 m ,当 m 为何值时,以 O 、 C 、 P 、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形四边形?
请说明理由.
( 3)若存在点 P ,使∠ PCF=45°,请直接写
...
出相应的点 P 的坐标. .
答案
2008 年
解:( 1)将 y=0 代入 y=
4
x 4 , 得到 x=3, ∴点 B 的坐标为( 3,0 );
4
x 4 3
将 x=0, 代入 y=
, 得到 y=4, ∴点 C 的坐标为( 0,4 )
⋯⋯⋯⋯ 2 分
3
在 Rt △ OBC 中,∵ OC = 4, OB = 3,∴ BC = 5。
又 A (- 2,0 ),∴ AB = 5,∴ AB = BC ,∴△ ABC 是等腰三角形。⋯⋯⋯⋯⋯⋯ 4 分
( 2)∵ AB=BC=5,故点 M 、 N 同时开始运动,同时停止运动。过点 N 作 ND ⊥ x 轴于 D ,
4 则 ND = NB ● sin ∠ OBC = t ,
5
① 当 0< t < 2 时(如图甲)
OM = 2- t,
∴s= 1 OM ND = 1
( 2
t ) 4
t
2
2
5
= 2 t 2 4 t ⋯⋯⋯⋯⋯⋯⋯⋯ 7 分
5 5
当 2< t ≤ 5 时(如图乙), OM = t - 2, ∴s= 1
OM ND = 1
(t
2) 4
t
2
2
5
= 2
t 2
4 t ⋯⋯⋯⋯⋯⋯⋯⋯⋯⋯ 8 分 5
5
(注:若将 t 的取值范围分别写为 0≤ t ≤ 2 和 2≤t ≤ 5, 不扣分)
② 存在 s = 4 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