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 问题与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引言 (2)
一、农村义务教育概述 (3)
二、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3)
(一)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环境恶劣
(3)
(二)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3)
(三) 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吃紧,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4)
(四) 教育观念滞后 (4)
三、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 (5)
(一)增加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 (5)
㈡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5)
1. 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5)
2. 加快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更合适的课程资
源 (5)
3. 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动态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 (6)
4. 建立完备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6)
(三)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6)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法主体地位,预防辍学率上升 (7)
(五)要从思想上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7)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从相关概念出发,结合南北镇农村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投入;教育质量
引言
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教兴国”是自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确定的治国方针之一,“知识改变命运”是中国人走过又一千年之后的经验之谈。从古到今,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8.8亿人,相应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育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对农村教育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关注,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长期落后,使某些贫困地区的教育还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一、农村义务教育概述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每一个公民基本教育权利的保证。在现代社会里,人的基本教育权利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义务教育要为每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条公平的起跑线。普及义务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其实施程度、公平状况和教育质量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千秋基业,关系到基本人权的保障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二、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环境恶劣
农村义务教育环境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在这里主要是指硬件设施。在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差,缺乏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
(二)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主要问题有:
首先教师队伍不稳定。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数量虽比过去有了较大提
升,教师不足问题得到一定改善,但当前教师队伍的区域分布很不均衡,城乡之间出现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同时,农村义务教育长期的低水平运转,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社会地位得不到体现,使得一部分有能力的教师通过各种渠道离开农村教育战线,使本来就不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更加动荡。此外教师队伍老龄化和聘用代课教师现象相当普遍,这也是造成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在南北镇现有教职工中,男50岁以上、女45岁以上的占20.2%,代课老师占8%。长此以往将无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其次,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农村教师素质整体上低于城镇教师素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农村的生活实际情况,教师缺少学习时间和各种条件,久而久之使得大多数农村教师学习意识日益淡薄,满足现状,知识贫乏,这样一是导致教师专业知识,学科知识的遗忘和退化,许多教师愈教知识储量愈少,最后纯粹剩下了课本知识,只能就课本讲课本,就知识讲知识;二是导致理论贫乏,观念落后,教学水平一直在一种低层次上徘徊;三是导致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低,无法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
(三) 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吃紧,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主要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2%的比例。义务教育经费短缺是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了“普九”巩固率的提高,妨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导致我国农村中小学的办学硬件条件跟不上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对教育质量构成严重威胁。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备和教师水平,而教学设备的好坏与教师水平的高低基本取决于教育经费的水平,较高的教育经费可以购买较好的教学设备,也可以吸引较高水平的教师,从而也会带来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债务沉重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南北镇一般性转移支付除10%用于学校危房改造外,大部分用于解决人头经费,公用经费拨付较少。
(四) 教育观念滞后
在农村中小学现行教育形式中,很大程度是在追求“应试教育”。经调查发现,主要包括学校、家长、领导等方面。首先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看升学率、看分数高低仍是评价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次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文化成绩要求多、专业特长上要求相对较少。再次学校领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
着重终端管理忽视过程管理的思想,素质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建设人才的培养,而且将直接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而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又势必制约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出路在哪里?改革城乡二元教育结构,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治标,更需要治本,就其实现途径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增加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离开经济的发展而奢谈教育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落后于城市,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由农村经济落后所造成的。而反观东部地区的农村教育,它好于中西部地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东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非常好,地方财力雄厚,政府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来办教育、发展教育。所以,在现有的国情和体制条件下,要想把农村中小学教育真正抓上去,其治本之策只有一条,即着力发展地方经济,增加政府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为农村教育发展积累物质基础。
㈡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 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依法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推行城市教师、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制度,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适当根据南北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城乡一体化的教师编制管理办法:如削减编制或者逐步取消编制限制.逐步打破城乡教师的身份限制甚至身份歧视。
2. 加快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更合适的课程资源
遵循国家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真正提高教育质量为动力,以学生全面自由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进行创造性的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