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基础版权保护终审稿)
数字出版物的版权保护与版权使用监管考核试卷

19. ABC
20. ABCD
三、填空题
1.著作权法
2. 50
3.侵权
4.法律法规、技术手段、社会公众意识
5.公平合理
6.加密
7.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法院
8.数字水印
C.加强版权登记工作,明确版权归属
D.限制版权交易,以保护原作者权益
16.以下哪些行为可能对数字出版物的版权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A.网络上广泛传播未经授权的数字出版物
B.盗版软件和设备的泛滥
C.公众版权意识的薄弱
D.版权保护技术的过度使用
17.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导致数字出版物版权纠纷的复杂性?()
A.版权归属不明确
B.加强版权教育,从小培养版权意识
C.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曝光力度
D.限制网络下载和传播,以保护版权
20.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数字出版物版权保护的成效?()
A.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
B.技术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C.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
D.国际合作与协调的紧密程度
(注:请考生自行在答题括号内填写答案,每题1.5分,共30分。)
14.以下哪些情况可能涉及数字出版物版权的转让?()
A.作者将自己的作品版权出售给出版社
B.作者将自己的作品版权赠与他人
C.作者与他人共同拥有作品版权
D.作者在作品创作完成后自动丧失版权
15.在数字出版物版权保护中,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促进版权交易?()
A.建立完善的版权交易市场
B.提供版权交易的法律咨询服务
B.侵权行为跨越多个国家或地区
C.版权法律法规的滞后性
D.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
18.以下哪些组织或机构可以提供数字出版物版权保护的培训与咨询服务?()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
数字出版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数字出版产业不断壮大。
首先,数字阅读迅速普及。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电子设备阅读图书和杂志。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拥有超过8亿互联网用户,数字阅读用户数量达到了数以亿计。
这对于数字出版产业来说,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次,数字出版产业不断推陈出新。
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数字出版方式不断创新,内容形式也日益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电子书、电子报刊,还有配有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数字出版物。
这种创新带来了更好的阅读体验,吸引了更多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
再次,数字出版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迅猛。
数字出版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新的趋势。
例如,数字出版和教育、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领域的融合,不仅丰富了数字出版的内容,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此外,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数字出版产业的支持力度。
多个政策文件相继出台,鼓励数字出版企业技术创新、内容创作,引导数字阅读市场健康发展。
此外,加强版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数字出版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总的来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革新和市场的不断拓展,数字出版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8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大纲:《数字出版基础》

【导语】2018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时间为10⽉13⽇,在考试来临之际⽆忧考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频道特别整理了2018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纲之《数字出版基础》,仅供参考。
基本信息:《数字出版基础》(初级、中级,2015年版),电⼦⼯业出版社出版。
⽬录 第⼀章数字出版概述 第⼀节数字出版的概念 ⼀、数字出版的概念及其演变 ⼆、相关概念的关系 第⼆节数字出版产品 ⼀、数字出版产品的分类 ⼆、数字出版产品的特点 第三节数字出版发展历程 ⼀、传统出版的数字化 ⼆、封装型数字出版 三、络出版 四、移动出版 第四节数字出版的影响 ⼀、对出版流程的影响 ⼆、对出版产业价值链的影响 三、对出版产业形态的影响 四、对社会⽂化的影响 第⼆章数字出版产业 第⼀节数字出版产业概述 ⼀、数字出版产业的概念 ⼆、数字出版产业的特征 三、数字出版产业产⽣的背景与条件 四、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态势 五、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的⼏个重要关系 第⼆节数字出版产业现状 ⼀、电⼦书出版 ⼆、数字期刊出版 三、数字报纸出版 四、络游戏出版 五、数字动漫出版 六、数字⾳乐 七、络⼴告 第三节数字出版管理 ⼀、数字出版管理相关法规 ⼆、数字出版从业机构管理 三、数字出版从业⾏为管理 四、数字出版产品管理 第三章数字出版技术 第⼀节数字出版技术概述 ⼀、数字出版技术应⽤现状 ⼆、数字出版平台 三、数字出版常⽤技术 第⼆节数字出版⽂档格式技术 ⼀、⽂档格式的种类 ⼆、⽂档格式选择原则 三、数字出版常⽤⽂档格式 第三节数字出版元数据技术 ⼀、元数据及其作⽤ ⼆、元数据标准及其分类 三、常⽤元数据标准 第四章数字出版产品策划 第⼀节产品策划概述 ⼀、产品策划的意义 ⼆、产品策划的原则 三、产品策划过程中的三个关系 四、与传统选题策划的关系 五、产品策划的内容 六、典型产品策划步骤 第⼆节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的作⽤ ⼆、市场调研的⼯作内容 三、调查数据分析 第三节产品策划与⽴项 ⼀、数字出版产品规划 ⼆、项⽬需求分析 三、实施计划安排 四、撰写策划报告 五、论证与⽴项 第四节数字出版合同的签订 ⼀、数字出版合同的主要内容 ⼆、签订数字出版合同的程序 三、数字出版合同的著作权问题 第五章数字出版产品设计与内容组织 第⼀节数字出版产品设计⽅法 ⼀、基本设计流程 ⼆、电⼦书设计 第⼆节数字出版产品的内容采集 ⼀、稿件组织 ⼆、素材采集 第三节数字出版产品内容编审 ⼀、审稿 ⼆、编辑加⼯ 三、校对 第六章数字内容加⼯与产品制作 第⼀节数字内容加⼯ ⼀、纸质图书数字化加⼯ ⼆、数字内容图书的加⼯ 第⼆节数字内容标引 ⼀、标引的⽅式 ⼆、标引的策略 三、标引的要求 第三节数字出版产品制作 ⼀、制作流程 ⼆、典型数字出版产品的制作 第四节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概述 ⼆、内容加⼯的质量控制 三、产品制作的质量控制 第七章数字内容资源管理 第⼀节数字内容资源概述 ⼀、内容资源的概念 ⼆、内容资源的类型 三、内容资源的⽂件格式 四、内容资源的管理流程 第⼆节数字内容资源的获取 ⼀、内容资源的获取 ⼆、内容资源的审核 第三节数字内容资源的存储 ⼀、内容资源的存储⽅式 ⼆、内容资源的分级存储 三、内容资源的备份 四、内容资源的迁移 第四节数字内容资源的利⽤ ⼀、内容资源的检索 ⼆、内容资源的下载 三、内容资源的统计 第五节版权资产管理 ⼀、版权资产概述 ⼆、版权资产管理与评价⽅法 第⼋章数字出版产品运营 第⼀节产品发布的特点 第⼆节产品发布管理 ⼀、基础条件 ⼆、发布站的内容管理 三、产品发布流程 第三节站建设和产品运维 ⼀、站策划 ⼆、络素材采集与加⼯ 三、产品上线和维护 四、⽤户反馈信息的收集管理 第四节产品分销 ⼀、产品分销渠道 ⼆、电⼦书分销模式 三、数字学术期刊分销模式。
出版业数字化出版与版权保护平台方案

出版业数字化出版与版权保护平台方案第1章引言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3)第2章数字化出版概述 (4)2.1 数字出版发展历程 (4)2.2 数字出版技术架构 (4)2.3 数字出版产业链分析 (5)第3章版权保护基本理论 (5)3.1 版权保护内涵与外延 (5)3.2 版权保护法律体系 (5)3.3 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面临的挑战 (5)第四章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技术 (6)4.1 数字水印技术 (6)4.1.1 数字水印技术原理 (6)4.1.2 数字水印技术分类 (6)4.1.3 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 (6)4.2 数字签名技术 (7)4.2.1 数字签名技术原理 (7)4.2.2 常见数字签名算法 (7)4.2.3 数字签名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 (7)4.3 加密与解密技术 (7)4.3.1 加密与解密技术原理 (7)4.3.2 常见加密算法 (7)4.3.3 加密与解密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 (7)4.4 权限管理技术 (8)4.4.1 权限管理技术原理 (8)4.4.2 常见权限管理方法 (8)4.4.3 权限管理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 (8)第5章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平台设计 (8)5.1 平台总体架构 (8)5.1.1 数据层 (8)5.1.2 服务层 (8)5.1.3 应用层 (9)5.1.4 展示层 (9)5.2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9)5.2.1 版权登记模块 (9)5.2.2 版权审核模块 (9)5.2.3 版权交易模块 (9)5.2.4 侵权监测模块 (9)5.2.5 维权支持模块 (9)5.3 平台技术选型与实现 (9)5.3.2 中间件技术 (9)5.3.3 分布式存储技术 (10)5.3.4 云计算技术 (10)5.3.5 人工智能技术 (10)5.3.6 加密技术 (10)5.3.7 网络安全技术 (10)第6章数字内容版权管理与授权 (10)6.1 数字内容版权管理 (10)6.1.1 版权归属与认证 (10)6.1.2 版权信息管理 (10)6.1.3 版权保护技术 (10)6.1.4 版权纠纷处理 (11)6.2 数字内容授权模式 (11)6.2.1 独家授权 (11)6.2.2 非独家授权 (11)6.2.3 转授权 (11)6.2.4 集体授权 (11)6.3 授权协议与定价策略 (11)6.3.1 授权协议 (11)6.3.2 定价策略 (12)第7章版权保护平台运营与管理 (12)7.1 平台运营策略 (12)7.1.1 构建多元化的内容生态 (12)7.1.2 加强平台技术保障 (12)7.1.3 提升用户体验 (12)7.1.4 拓展合作渠道 (12)7.2 版权保护与维权机制 (13)7.2.1 版权监测 (13)7.2.2 维权支持 (13)7.2.3 协同治理 (13)7.3 平台商业模式分析 (13)7.3.1 收入来源 (13)7.3.2 成本支出 (13)7.3.3 盈利模式 (13)第8章数字出版产业链协同发展 (13)8.1 产业链协同机制 (13)8.1.1 协同理念在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应用 (13)8.1.2 协同机制构建 (14)8.2 出版企业与平台合作模式 (14)8.2.1 内容提供商与平台合作 (14)8.2.2 技术服务商与平台合作 (14)8.2.3 版权保护机构与平台合作 (14)8.3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14)8.3.2 技术创新 (14)8.3.3 营销模式创新 (14)8.3.4 版权保护模式创新 (15)第9章国际数字出版与版权保护经验借鉴 (15)9.1 国际数字出版发展现状 (15)9.1.1 概述 (15)9.1.2 发展现状 (15)9.2 国际版权保护政策与措施 (15)9.2.1 版权保护政策 (15)9.2.2 版权保护措施 (15)9.3 国际先进实践与启示 (16)9.3.1 先进实践 (16)9.3.2 启示 (16)第10章我国数字出版与版权保护政策建议 (16)10.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6)10.2 加强版权保护技术研发与应用 (16)10.3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16)10.4 提高全民版权保护意识与素质 (17)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出版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具有巨大的数字出版市场潜力。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市场规模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各类数字内容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娱乐、科研等领域。
2. 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先后推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内容制作和传播技术。
数字阅读设备、在线阅读平台等技术设施的普及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内容生产与市场供给不足:虽然数字出版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内容生产与市场供给方面仍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较为单一的内容形式难以满足多元化的用户需求。
4. 版权保护问题亟待解决:在数字出版产业中,版权保护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数字内容的易复制、易传播特点导致了作品侵权问题的普遍存在,给创作者和版权所有者造成了损失。
二、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策略1.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数字出版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升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应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究投入,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等的合作,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2. 打造优质内容供给体系:加强数字内容的创意、编辑、制作等环节,提升内容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应鼓励创作者和出版机构加强合作,培养更多有创造力和实力的数字内容生产者,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3. 加强版权保护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版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
同时,应提升公众的版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版权保护的力度和效果。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数字出版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数字出版与版权保护

数字出版与版权保护作者:何剑秋来源:《编辑之友》2011年第02期从刻字到活字印刷,从铅字排版到照相排版,从电脑排版到网络出版,数字化出版已势不可挡。
而且,数字出版的最大优势在于快速、便捷,便于复制、传播。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数字出版产业是以加速度的方式在发展;数字技术提供商在加速度地向内容提供商转型。
”方正阿帕比公司原来是帮助出版社做电子书业务,而且,多年来积累了30多万本电子书;除此之外,该公司还拥有中国报纸资源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资源全文数据库以及各种特色数据库。
“从某种意义上说,方正阿帕比公司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图书内容提供商,最大的图书项目策划者,虽然它没有…出版商‟的正式身份。
”这是角色自由转换的一个例子。
正是这样一个例子,引出数字出版与版权保护的概念。
一什么是出版者的“合理注意义务”由于内容提供者(作者或者出版商)在数字化环境下获取信息资源变得十分便利与快捷,复制、粘贴替代了原有的剪刀加糨糊的手工操作,这种便捷带来的新问题是更容易获取参考内容,原段、原章进行复制粘贴就变成了抄袭侵权。
因此,近年的抄袭侵权案例数量急速增多,版权保护成为继数字化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尤其是作为出版者,如何在审稿把关中尽到“合理注意义务”,防止侵权行为发生,成为版权保护的重要课题。
出版者因其出版物侵权而当被告,并被法院判定侵权的案件越来越多。
法院判定出版者侵权的理由,相当一部分是出版者没有尽到“合理注意义务”。
那么,什么是出版者的“合理注意义务”呢?出版者的“合理注意义务”,就是出版者对其出版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状态和对方签约人的主体资格、权限以及作品内容合法性的“审查”。
“合理注意义务”归根到底是一个字“审”,或者叫做“把关”。
二出版者承担“合理注意义务”的法律依据《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四个法律层次的法律形态,构成了出版者履行“合理注意义务”的法律依据。
1《宪法》《宪法》第35条对公民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共3篇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共3篇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1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普及,数字出版产业逐渐成为我国出版产业中的一个新兴力量。
数字出版产业具有时效性好、生产成本低、传播范围广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出版机构和读者的关注和青睐。
本文就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相关的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主要涉及到数字出版物的生产、传播和销售等环节。
其中,数字图书成为数字出版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杂志、电子报纸以及数字音像产品也逐步发展壮大。
此外,数字出版技术和数字出版平台不断更新和创新,为数字出版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数字出版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
首先,数字出版产业缺少一个规范化的市场体系,市场竞争程度不够高。
其次,数字出版产业面临着版权保护、商业模式等多层面的问题,业者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仍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虽然数字出版在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读者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
二、数字出版发展趋势(一)移动化发展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数字出版产业也呈现出移动化的发展趋势。
移动设备具有更大的便携性和更广阔的传播范围,数字出版机构应该尽可能多的开发和发布移动数字出版物,以更好地进行数字出版的传播和推广。
(二)普及化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推广和普及化,也是数字出版发展趋势之一。
数字出版应该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将数字出版物普及到更广泛的市场中,进一步推广数字出版并提高其适应度。
(三)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已经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数字出版机构可以从用户的个性需求出发,推出针对性更强的数字出版物,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三、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对策(一)加强数字出版市场体系建设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缺乏一个规范化、有序的市场体系,数字出版机构应该积极协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数字出版市场体系的建设和规范化,提高数字出版市场竞争的程度和质量。
数字化出版产业版权保护问题与解决方案

数字化出版产业版权保护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出版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伴随着数字化出版产业的发展,版权保护问题也随之而来。
数字化出版产业的版权保护是数字化出版产业发展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本文将从数字化出版产业版权现状、数字化出版产业版权保护问题以及数字化出版产业版权保护的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数字化出版产业打造良好的版权保护环境提供思路和方向。
一、数字化出版产业版权现状数字化出版产业版权侵权问题是由于数字化出版技术的发展快速,版权意识相对落后且缺乏有效手段,以及监管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导致的。
数字化出版产业的版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盗版问题盗版是数字化出版产业版权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盗版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盗版即将作者的作品进行非法复制和传播;另一种是基于正版创作衍生而来的盗版,如《哈利·波特》、《魔兽世界》等知名作品衍生出大量非法作品,导致版权纠纷频繁发生。
2.侵权抄袭问题除了盗版问题外,数字化出版产业还存在大量的侵权抄袭问题,如对作者作品进行篡改、二次创作等行为,导致原版权人权益受损。
3.“黑市”问题数字化出版产业版权问题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黑市”问题。
现如今,数字化出版产业的盗版产业链已经形成规模,盗版产业通过非正常渠道销售盗版作品,进一步破坏正版市场秩序。
二、数字化出版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数字化出版产业版权保护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监管不力数字化出版产业版权保护的第一关卡是监管。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监管难度也越来越大。
监管不力导致盗版产业链的形成,数字化出版产业版权受到严重侵犯,给数字化出版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数字化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
2.法律规定不完善在数字化出版产业中,数字版权的保护缺乏法律依据。
因此,我们需要尽快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以确保数字出版产业的版权得到有效保护。
关于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构建国家级统一数字版权公共服务平台的提案

关于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构建国家级统一数字版权公共服务平台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123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关于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构建国家级统一数字版权公共服务平台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办理提案人:民进中央主题词:广电和出版,出版,司法解释提案形式:党派提案内容:解决好版权问题是发展大众数字出版的关键。
然而,新技术、新科技使得不法盗版者侵权成本大大降低、传播更加便利,而权利人的维权成本和难度却不断上升。
数字盗版已经影响了数字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严重损害了著作权人和合法内容商的合法权益,打击了作者的内容创作积极性,成为阻碍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完善数字出版法律、法规等制度的立法工作。
一是要完善“通知”与“删除”制度。
首先,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针对通知与删除制度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权利人的举证责任。
现实中,尤其是涉及到大规模版权事件时(如“百度文库”事件),对于权利人的举证责任的要求,往往会加重权利人的负担,因此,须出台符合法律规范的、更为便捷的版权通知方式。
比如:权利人只需提出异议,则网络服务提供商有权要求上传人提供版权文件,如不能提供,就要对作品进行屏蔽处理,这样做可减轻著作权人维权负担,平衡权利人的弱势地位,从而进一步保护权利人利益。
再者,应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使用其提供服务的用户(暨可以通过其服务的进行内容上传的用户)提供基本完备的资料,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认证,如发生内容纠纷,可以授权网络服务提供商向权利人提供内容上传者的基本信息,以便权利人主张其要求。
第三,《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于权利人进行通知的形式进行了要件要求,而《侵权责任法》对于被侵权人的通知,没有规定进行通知的要件要求,这两处规定不统一,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执行层面的问题,应尽快出台相应司法解释或实施细则,实现二者的统一。
2022年出版专业资格初级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组卷29

2022年出版专业资格初级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组卷1、[多选题]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包括()等权利。
A.署名权B.复制权C.改编权D.信息网络传播权。
E,保护作品完整权【答案】BCD2、[题干]在出版工作中,工作是()等。
A.贯彻出版方针的关键B.制订和实现出版计划的核心C.提高出版物质量的主要保证D.宣传发行工作的中心。
E,提高出版效益的基础【答案】ABCE3、[单选题]报纸、期刊与图书相区别的特点是()。
A.连续出版B.以纸张为载体C.由一位作者的多篇作品组成D.内容图文并茂【答案】A4、[单选题]《出版管理条例》和《印刷业管理条例》未涉及的印制制度是()。
A.准印制度B.备案制度C.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制度D.样本备查制度【答案】C5、[题干]关于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表明持证人已具备出版专业相应岗位的初级职业资格B.表明持证人已具备担任初级出版专业职务的水平和能力C.作为持证人从事出版专业岗位工作的上岗证D.保证持证人被聘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答案】D6、[题干]把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是从()开始的。
A.日本B.中国C.美国D.法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编辑学的学科建设。
7、[多选题]下列定义,从内涵角度界定的有()。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发展文化和科学事业的方针B.“北朝辞赋”,指北魏、北齐、北周三代的辞赋C.“赋”,中国古代铺陈景物、抒情言志、不歌而诵的一种文体D.“太极拳”,以《周易》太极阴阳之理为拳理的一种拳术。
E,“射电星”,有连续谱射电的恒星或恒星状天体【答案】CDE8、[单选题]下列关于数字出版产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数字出版产业是出版企业或组织所开展的数字出版活动的集合B.数字出版产业包括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部分C.数字出版产业不包括数字游戏D.数字出版产业外延包括电子书出版产业、数字期刊出版产业、数字报纸出版产业等【答案】C9、[题干]著作权又称()。
数字出版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数字出版的问题与发展趋势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数字出版逐渐成为出版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数字出版不仅为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还可以大幅降低出版成本、提升出版效率,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然而,数字出版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和问题,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析数字出版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数字出版的问题1.版权保护问题数字出版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版权保护。
数字出版的内容可以很容易地被复制和传播,容易引发侵权问题。
尤其是数字出版物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快速传播,难以控制,因此版权保护成为数字出版面临的重要挑战。
2. 安全性问题数字出版的内容存在被病毒、恶意软件等攻击的风险。
一旦数字出版品的安全遭到侵犯,可能会导致重要信息泄露,损失不可估量。
因此数字出版的安全性问题也值得关注。
3. 出版平台多元化数字出版可以通过多种平台实现,如电子书、网站、移动应用等。
出版平台的多元化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阅读选择,也增加了出版者的分发途径和渠道。
但是,多种平台的竞争也给数字出版者带来了压力,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提升出版品的质量。
4. 付费方式不确定性数字出版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付费方式不确定性。
数字出版物有时需要收费,但是收费模式和付费途径却没有形成共识。
加之现在有许多免费的书籍和电影等数字出版物,这些都为货币的流通带来了难以处理的问题。
如何处理付费方式和版权问题,也是数字出版面临的一个难点。
二、数字出版的趋势1. 数字化的书籍生命周期数字出版成为了书籍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系统。
数字化书籍的容易存储、共享、处理等特点,使其成为保存和利用知识资料的一种主要形式。
给读者带来更方便的阅读途径,同时让出版者提高了发布效率,从而提高了数字经济的总体效益。
2. 大数据助力数字出版数字化出版能够适应当前数字化经济环境的下大数据应用,这是另一个重要的趋势。
尤其在构建数字出版平台时,要去统计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利用数据量提高运营效率、改善数字出版内容的质量。
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出版产业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为了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大对数字出版技术研发的投入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在数字内容的生产、传播和保护方面。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数字出版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相关科研机构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提高数字出版技术的水平和应用能力。
只有不断创新,数字出版产业才能在技术上保持竞争力,实现健康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数字版权保护机制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版权保护机制。
在数字化的环境下,数字内容的传播和使用存在着侵权和盗版的风险,给数字出版产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建立完善的数字版权保护机制是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版权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打击盗版行为,保护数字内容提供者的合法权益。
三、深化数字出版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数字出版产业与教育、文化、娱乐等行业密切相关,促进数字出版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跨行业合作,推动数字出版内容在各领域的应用,拓展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空间。
数字出版企业也应积极开展产业合作,共同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数字出版人才的总量不足,而且缺乏高素质的数字出版人才,已成为制约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瓶颈。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更多的数字出版人才。
数字出版企业也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数字出版行业的从业者,我对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产业链视角下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产业链视角下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邓佳佳【摘要】任何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都需要一个合理的分工链条.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但数字出版产业链仍处于形成和廓清阶段,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各环节都面临新的竞争与整合.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尚存在产业链分工不明、技术主导、内容劣势、利益分配不均、渠道相对单一等问题,产业的协作、融合、整合是未来数字出版产业的必由之路,只有上下游各环节紧密协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数字出版;产业链;协作;整合【作者】邓佳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9.21;F260伴随着网络、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以及各种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出版业最突出的经济增长点,数字出版不仅改变着出版业的结构和业态,以强大的力量消解着传统媒体的边界,更深刻地改变着出版产业链形态,使得现代出版产业链形态呈现跨界化、复杂化的态势。
关于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研究,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开展过一些深入探讨,主要围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发展路径、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如分析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独立性、差异性、融合性特点以及制约发展的政策、技术、版权等障碍,提出进行内容整合、技术整合、资本整合等;研究了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价值和融合途径,提出创新赢利模式;对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特征及其主体如何开展创新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数字出版产业链“资源+市场”的二元结构及其影响,提出需要重构数字出版产业链等等。
应当说,既有的相关研究各有优长,各有侧重,但对数字出版产业链进行完整阐述和系统分析的研究却不多见。
考虑到数字出版产业的长远发展需要逐步构建成熟合理的产业链,本文拟对数字出版产业链结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梳理和阐述。
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作者:雷春丽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4期摘要: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动之下,大数据这一概念逐渐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且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社会的不同领域。
在当今的时代之下,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科技手段更是一种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大数据的出现和应用,对于我国的出版行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在为出版行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让我国的出版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文章首先对大数据的内涵以及当前我国出版业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的机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背景下,出版行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今后我国出版业的飞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一、大数据内涵大数据的是IT行业一个专业的名词,这一概念最早是被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初提出的。
简单的来说,大数据就是当今时代对网络信息数据一种高速高效的应用方式。
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不仅仅能够提升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力,还能够推动行业的创新,推动时代的进步。
二、当前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一)国家对于文化产业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就非常的重视,在“十二五” 等会议召开之后,正式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了我国战略发展产业之一,这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各级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普遍都取得了显著地效果。
除了资金方面的支持,各级政府还相应的退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数字出版产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符合读者阅读习惯变化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移动设备的使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移动设备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移动设备能够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
浅析完善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版权保护体系的策略

具有复制成本低、地域限制小、传播 途径 多 数字作品获取方法和版权支付标准 、服务范 元化等优势 ,给人们带来 了巨大的便 利和可 围与控制措施等 , 并根据 《 反不正当竞争法 》 观的 经济效益 ,但是 ,数字 出版产品本身的 对 网络 出版者 的不正 当竞争行 为进行调 整, 易复制性和 易传播性又使得侵权、盗版成为 以实现公共利益的适度和多元化法律保护。 附着在产业上的毒瘤 ,时刻侵蚀着数字 出版 2 . 2司 法保 护 层 面 的肌体。如何建立完善的数 字 出版产业版权 对版权的司法保护是版权保护的 中心和 保 护 体 系, 已成 为亟待 解 决的 问题 。 关键 的环节 ,是将版权法律法规付诸于实施 【 关键词 】 版权保护;问题 ; 策略 的具体活动。 因司法保护具有稳定性、 专属性 、 效力终局性 、规范性 以及对权利人的赔偿等 1 我国数字 出版产业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优点 ,受到了版权人的青睐。 1 . 1现行 立法 对数 字 出版 产业 版 权保 护 的 ( 1 )法院审理数字版权侵权案件应当坚 可操 作 性 不强 持 的原则法 院审理新技术条件下 的版权纠纷 数字技术发展迅速 ,数字出版的特征使 案件依然需 要坚持版权法中的 “ 维护作者权 得立法 落后 于技术 和产业 的发展 ,传统的版 益为核心原则”以及 “ 版权人利益 与国家利 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 了空前 的挑战 。我国 目 益、社会公众利益协调一 致原则”;判 断数 前 尚未 出台专 门的数 字版权保护法 ,原有著 字版权侵权的法律依据依然是民法通则、版 作权法 的一些 内容 已不适应现代新技术发展 权法 中 关于侵权构成、 侵权责任 的承担制度, 的需 要 。 民事诉讼 法关于举证 责任 的规定 是数 字版权 1 . 2社会 公 众 版权 保 护 的 意识 淡 薄 侵权诉讼的基本证据规定。在具 体适 用法律 信息时代 的版权保护面 临极大挑战 ,其 规范时,应该把握 数字技 术特点,把法 律与 中一个 重要原 因就是社会各方主体版权保护 数字技术特点密切结合起来 ;同时又要 防止 的意识淡薄。主要 表现在:第一 ,版权权利 过度 陷人数 字技术的原理和行业的特殊性 中, 人缺 乏应有 的 自我维权意识。第二 ,数字 出 要透过技术的外表,正确 适用法 律原 理和规 版从业 者和经营者受产业 价值利 益的驱使 , 定 ,既不能损害版权人创作的积极性 ,又不 对 网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观念淡 薄,自律性 能阻碍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损害公众利益 。 较差。第三, 相当一部分数字出版物消费者 , ( 2)明确 “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构成版 利用数字出版物易复制、易传播等特性 随意 权侵权的认 定标 准从我 国 《 著作权法 》第 4 6 下载和使用 ,不愿有偿购买正版 的数字 出版 条、4 7 条,《 刑法 》第 2 1 7 条可 以看 出复制 产品而寻求免费利用的捷 径,缺乏尊重版权 发行行为 “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是行为人构 人的劳动成果及 自 觉抵制盗版的意识 。 成著作权侵权 的前提 。然而 ,数字化时代如 2 完善我国数字 出版产 业版权保护体 系 何认定 “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是一个争议较 的 对 策 多的问题。 对于 “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的认定 , 2 . 1 立 法 保护 层 面 目前完全可 以适用著作权法第 5 2 条的规定 , ( 1 ) 修订相关法规 ,明确数字 出版法律 即复制 品 的 出版 者 、 制 作者 不 能 证 明其 出版 、 身份我 国目前还没有一部配套的数 字出版法 制作有合法授权 的,应 当承担法律责任。数 规 ,现行 的相关法律条文仅是一些管理办法 字 出版作 品若未经版权人许可被复制 、制作 或部 门规章 ,已经难 以适应数字化 发展环境 而遭受侵权 的,也可适用该条规定 ,即在判 下版权保护 的需要 ,修改相应法规 ,提升规 定数字 出版作 品是否构成侵权盗版时实行举 范的效力位 阶已迫在眉睫。应尽快修改 《 著 证责任倒置 的规则 ,数字出版作品的 内容提 作 权法 》,修订 《 互 联 网 出版管 理 暂行 办 供商 、网络服务提供者不能证 明其提供行为 法 》和 《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细化 有版权人 的合法授权 的,即可认定承担法律 “ 数字 出版”、 “ 数字发行”、 “ 数字传播” 责任 ,而不能一味要求权利人或公诉机关提 等概念 内涵 ,界定数字出版作品的合理使用 交版权人 未予授 权的证 明,最终使侵权行为 无过错”为由逃避法律制裁。 范 围、使用权限等 ,明确 手机出版中流行的 人 以 “ F l a s h 动漫 、网络游戏、动漫表情等 内容的作 ( 3 ) 重视司法 队伍建设 , 提升法官专业 品性质 ,健全关于数字 出版作品侵权认定标 素质要 加强法官专业化建设 ,定期举 办网络 准的具体规定。 环境下 的版权 司法保 护实务培训活动 ,对法 ( 2 ) 构建数字版权人与社会公众利益平 官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和测评 ,提 高法官 在 衡机 制数字版 权权利人 的权益是数字版权产 数字版权保护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 业价值链 中的核心。应在相关法律 中明确 : 方面使其能在司法 审判和执法中正确地 理 通过 数字化 方式发行销售 著作权人 的作 品, 解和运用法律 ,以公 正合理的方式解决现实 应该使 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著作权人 的权益 纠纷 ,另一方面做到执法必严 , 从 根本上杜 进行 明确的量 化和实质性 的保护;还应改变 绝以罚代刑现象的发生。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出版行业的新趋势。
数字出版的便利性、互动性和可定制性使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1. 发展历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
自2010年以来,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增长率超过10%。
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已经涵盖了电子书籍、数字音乐、数字视频等多个领域。
2. 主要发展趋势(1)个性化定制数字出版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量身定制内容,在内容的产生、呈现和传播方面更加符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碎片化阅读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阅读碎片化、短篇的内容。
因此,出版商需要将内容进行差异化,以适应阅读习惯的变化。
(3)用户参与数字出版提供了用户参与内容创作和评论的机会,用户不再只是内容的被动消费者,而是内容的共同创造者,这种参与感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4)多媒体交互数字出版结合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使得阅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未来数字出版将注重多媒体交互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三、数字出版产业的机遇和挑战1. 机遇(1)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人口数量众多,数字出版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8亿人,拥有庞大的数字出版用户基础。
(2)技术支持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出版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挑战(1)盗版和版权侵权问题数字出版的盗版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版权侵权行为屡禁不止。
这不仅损害了合法出版商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
(2)内容质量的提高随着数字出版的普及,内容的质量问题愈加凸显。
因此,出版商需要进一步加强编辑和筛选,提供更加优质的数字出版内容。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08.16•【文号】新出政发[2010]7号•【施行日期】2010.08.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出政发[201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
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
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和卫星网络等。
由于其海量存储、搜索便捷、传输快速、互动性强、成本低廉、环保低碳等特点,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出版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取得了较快进展。
与此同时,由于存在投入成本高,盈利模式不成熟,相关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数字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生产力尚未得以充分释放。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出版业升级,现就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1.战略目标。
数字出版物的版权保护与数字阅读产业发展考核试卷

3. ABCD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BCD
8. ABC
9. ABCD
10. ABCD
11. ABCD
12. ABCD
13. ABCD
14. ABCD
15. ABCD
16. ABC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三、填空题
1.知识产权
C.电子书市场
D.教育培训行业
()
18.以下哪些技术对数字阅读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A.云计算
B.物联网
C.大数据
D.人工智能
()
19.数字阅读产业在版权保护方面需要关注的焦点包括()
A.版权确权
B.版权维权
C.版权交易
D.版权监管
()
20.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推动数字阅读产业的健康发展?()
A.加强版权保护
C.市场推广
D.政策支持
()
4.在我国,数字出版物版权的保护期限为()
A.作者终身及其死后50年
B.作者终身及其死后30年
C.作品创作完成后50年
D.作品创作完成后30年
()
5.以下哪项技术不属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A.数字水印
B.加密技术
C.数字签名
D.网络爬虫
()
6.数字阅读产业的发展对以下哪方面影响最大?()
()
15.数字阅读产业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
A.广告模式
B.订阅模式
C.付费下载模式
D.赞助模式
()
16.以下哪些是数字阅读产业中的版权保护组织?()
关于发展中数字出版产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发展中数字出版产业的几点思考数字出版行业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作为媒介,以数字出版品为主要产品的行业。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出版行业迎来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期。
本文将对数字出版行业发展中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一、数字出版与互联网数字出版行业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作为媒介,以数字出版品为主要产品的行业。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出版产业融合了传统出版业的模式,成为数字时代的新型出版行业。
数字出版比传统出版方式更灵活,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数字化内容也能享有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渠道。
数字出版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为出版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出版行业的发展。
二、数字出版的种类数字出版的种类繁多,涵盖了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电子图书、数字报刊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数字出版行业的创新和变革也在加速推进。
数字出版模式多样性,使得出版行业可以更为灵活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同时,数字出版的传播手段更多元,信息获取更加容易,在品牌建设及在新业务的推进方面有更多自由度。
三、数字出版业的未来发展随着消费者个人化需求的增加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未来,数字出版行业应将发展目光更多地投入到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研发上。
近几年来出现的VR和AR等技术的发展也为数字出版业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性。
数字出版未来需实现从内容到媒介的全方位升级,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提供更为丰富、生动、互动的内容,通过移动设备、智能音箱、智能汽车等成为“多屏互动”同时又以大数据来支撑出版产业链,是数字出版 industry 的未来。
同时,数字出版的发展也需要有良好的法律保障,以保护数字出版公司的利益,也保障最终用户的合法权益。
总而言之,数字出版产业正在不断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也在持续推进着普及数字阅读、促进文化消费、加强知识传播和产业升级的双重目标。
加强版权保护和开发利用行动方案 (一)

加强版权保护和开发利用行动方案 (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化的信息交流形式已经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数字化信息的“易传播、难追溯”特性也带来了版权保护的难题。
因此,加强版权保护和开发利用已成为数字出版和文化传播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版权保护是保障创新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到目前为止,数字出版和文化传播领域依然存在盗版、抄袭、侵权等现象,版权保护中的法律和技术手段也存在着种种不足,导致一些创作者受到侵害或利益受损。
加强版权保护可以维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激发创新活力,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版权保护需要法律、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
在法律层面上,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版权侵权的惩罚力度,提高侵权行为成本,从源头上抑制侵权行为的发生。
在技术层面上,需要探索更为精准的数字鉴别技术、数字水印技术等,提升版权保护的效率和精度。
此外,加强版权保护也需要产业界与政府等多个方面的配合,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版权保护生态。
三、开发利用版权资源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版权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产之一,开发利用版权资源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相关部门可以支持文化企业发掘自有版权,优化版权发行体系,推进版权产业化,建立版权交易市场等,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为健康的环境。
四、开展版权保护和开发利用行动方案需要与时俱进,整合资源优势,多方合作。
加强版权保护和开发利用要求我们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数字化技术特点,在法律、技术、产业、市场等多方面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此外,还需要整合各类资源优势,从政策、技术、市场方面进行协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版权保护和开发利用行动方案的落实。
综上所述,加强版权保护和开发利用是文化传媒领域的重要课题,是维护创作者合法权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手段。
未来,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在法律、技术、产业、市场等多方面寻找发展的最佳道路,共同推进版权保护和开发利用行动方案的不断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基础
版权保护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张洪波:版权保护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基础
2011-04-08 10:44:04 来源:中新网
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内容的版权授权运营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无论是传统出版社、文化公司、作者,还是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数字出版运营商和数字出版集成商,如果不解决着作权人的授权问题,就不能数字化复制、通过网络使用、传播版权作品,否则,数字出版产业链就会有较大的侵权风险,并且要承担相应侵权责任。
离开数字出版内容,数字出版产业就无从谈起,数字出版就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就是“无米之炊”。
另外,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的数字出版产业,任何模式都是不定论,无限更新的技术和阅读方式需求总在激荡着人们的思想。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些新的数字版权也受到一些人的反对。
但我们相信随着数字阅读的受众日渐广泛,社会思想水平的不断进步,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和版权保护技术都会得到综合提升。
版权保护: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
数字出版产业的版权保护现状
在我国,以手机出版、电子书(或称电纸书)、数字图书馆、卫星传输以及其他多媒体业态为主的数字出版产业表象如火如荼,但是热中有比较大的隐忧,版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大体情况如下:
1、数字出版商业模式不成熟,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衡,权利人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
数字出版被宣传得很热,但是很多作家因为没有从数字版权中得到收益或者收益很少,而不愿意授权数字版权。
很多出版社面对数字出版束手无策,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介入数字出版,如何从数字出版要效益,如何摆清楚数字出版于传统出版的利益关系。
可能没有一位作家敢站出来说,或者没有哪个大的出版社站出来说,一年从数字出版中拿到多么可观的经济回报。
主要原因在于数字版权的利润分配不平衡,产业链间分工模糊,包括作者和出版社这些权利人,都不能从电子书当中获得合理的回报,侵权盗版现象严重。
2、数字版权概念不统一,数字版权归属理不清,传统出版业面临考验。
数字出版主要涉及着作权人的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和获得报酬权。
“数字版权”、“电子版权”、“多媒体权”概念不统一。
据文着协的不完全统计,在580多家出版社中,真正做数字出版的很多,但是出版社拥有数字版权的比例平均在20%左右,有的出版集团才10%。
所以,出版社与数字出版商合作授权,蕴含着很大的侵权风险。
因此,传统出版业在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有为、有位,需要仔细思量,需要战略考量。
3、授权通道不畅,作家和出版社与数字出版商作为市场的双方对接难,缺少数字版权交易平台,海量授权授权难以解决。
4、数字侵权纠纷不断。
很多数字出版企业利欲熏心,利字当头,从成立之初就以高科技为幌子,以攫取权利人利益为代价,有的以取得授权成本太大或者无法获得授权为由,大肆侵权盗版,外国翻译作品、教材教辅和儿童文学作品的网络侵权很严重。
5、网络侵权纠纷赔偿难以计算,对网络侵权盗版的打击力度不够。
国家对于网络授权没有统一的使用费指导标准,各地法院对于此类案件判决赔偿的数额不一致,权利人维权成本高,而获赔很少,甚至是赔本打官司。
对解决数字出版产业版权授权的建议
1、对于着作权人而言,我的数字版权我做主。
数字版权需要作者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因为前景光明,收益也会很高,对纸质图书会有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不要轻信数字出版企业的忽悠和承诺。
2、数字出版企业要遵循“先授权,后使用”的基本原则。
授权合同要约定清楚,数字版权的概念和授权条款约定要具体准确,要符合法律规定,必须明确权利种类、使用方式、传播载体和传播媒介,尤其要约定分成比
例,保证日后收益。
任何出版社与作家签订图书出版合同时,数字版权要约定清楚,出版社可能会成为这本书数字版权的着作权人,也可能成为数字版权的代理人。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出版社应该定位于数字版权的代理人,明确与作者的关系,并保障作者的数字版权收益。
不建议数字出版商取得专有或独家的数字版权,容易造成资源垄断和权利人利益受损。
3、政府主管部门或相关行业协会、着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要有所作为,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分工协作。
制定行业可遵循的图书出版合同范本和数字出版的许可付酬指导标准,包括各产业链间利润分配办法、权利人的使用费标准以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赔偿标准。
需要主管部门与有关强势运营商协调。
4、政府、社会要支持授权通道的建设,支持广大作者、出版社和文化公司积极加入像文着协的集体管理组织,支持各环节的健康发展,整治数字出版发展中的不规范和违法行为,支持正版企业和合法机构。
由于数字出版在国内属于新兴业态,盈利情况个人无法掌握和控制,因此,依靠中国文字着作权协会这样的组织是比较可行的,由组织统一出面洽谈和维权,会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作品传播效率,结果往往也会比个人出面更好。
文着协将于“426世界知识产权宣传月”期间向社会免费发布《图书出版合同范本》和《数字出版授权合同主要条款范本》。
5、加大网络侵权盗版的行政、民事和刑事打击力度。
严厉打击侵权盗版企业,尤其是对于大规模大范围侵犯着作权,严重影响产业发展格局的资源分享网站,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追究帮助侵权的资源分享网站的行政、民事乃至刑事责任,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嚣张气焰,为数字出版产业创造一个比较公平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竞争环境。
6、尽快启动着作权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
比如提高法定赔偿额,提高法官自由裁量的赔偿标准。
借鉴北欧“延伸集体管理”经验,加强对集体管理组织非会员权利的保护,从而极大地支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7、警惕产业界和部分专家关于数字版权保护过度的论调。
有人断言,如果依照“先授权,后使用”原则,数字出版业就无法发展甚至会产生倒退。
这不但说明了很多企业和专家的版权法律意识淡薄,而且说明了企业的“唯企业发展论”还是占有一定市场,必须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和内容产业的注意。
8、呼吁网民和公众通过网络使用正版作品,坚决拒绝侵权盗版,不为侵权盗版的免费服务所动,不要为侵权盗版企业所左右,成为侵权盗版企业的代言人。
要充分认识百度文库这样的资源分享网站的实质是以提供分享平台之名,通过向网民免费提供知识资源,博得网民的怜悯和同情,而行内容侵权盗版之实。
9、海外市场成熟,值得关注和积极参与。
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很好地解决数字版权授权问题,所以国内的数字出版市场发展极不平衡,版权纠纷不断。
而海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数字出版发展方兴未艾,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比较成熟,比如美国的亚马逊模式已经得到作家、出版社和网民的认可。
所以,要关注海外市场。
文着协去年与台湾中华语文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签订了相互代表协议,文着协今年就能够帮助我们大陆的出版社和作者收取台湾复制图书,包括按需印刷。
文着协也在与海外的数字图书销售平台洽谈合作,向海外销售中国的电子书。
这将是中国电子书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10、诚信为本。
在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版权解决过程中,诚信非常关键。
无论是出版社还是文化公司,或者数字出版企业,都应该将诚信放在第一位,要认真履行合同。
实践证明,版权保护和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离开了数字版权内容和版权保护,数字出版产业无法健康发展;离开数字出版产业,数字版权内容将缺乏传播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