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12篇《出师表》
《出师表》知识点 清单
《出师表》知识点清单一、文学常识1、作者《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181 年—234 年 10 月 8 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2、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3、写作背景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 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为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决定出师北伐。
临行之前,他上此表文给刘禅,恳切劝谏刘禅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恢复汉室江山。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2)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4)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3、一词多义(1)以①以光先帝遗德(来)②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③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2)于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②欲报之于陛下也(给)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3)之①危急存亡之秋也(的)②欲报之于陛下也(代指先帝的殊遇)③恢弘志士之气(的)4、词类活用(1)亲贤臣,远小人(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2)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3)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4)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三、重点句子翻译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译文: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之人的志气。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忠臣进谏的道路。
中考总复习《出师表》知识梳理
《出师表》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本文的文体是表。
2、本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刘禅(姓名)的一篇表文。
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刘备(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去的两句诗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诸葛亮的《出师表》分《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本文出自他的《前出师表》,后来作者又一次出兵北伐,又写下了一篇《后出师表》其中有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明了自己为蜀汉效忠的诚心,成为千古名句。
4、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崩殂..:崩,古时指皇帝的死亡;殂,死亡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诚:实在秋:时3、殊遇..:优待,厚遇4、引喻..失义.: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5、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遗:遗留6、陟.罚臧否..:陟:奖。
臧:善否:恶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以: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8、悉.以咨.之:悉:都咨:询问9、性行淑均..:淑:善均:平10、臣本布衣..:平民11、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2、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指降低身份的意思。
13、遂许.先帝以驱驰..: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14、后值倾覆:....:值:遇到倾覆:兵败15、夙.夜忧叹:早16、不.毛.之地:不长草的地方指人烟稀少的地方17、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驽: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驽钝:18、攘除..奸凶:排除,铲除19、斟酌损益..:损:减少;益:增加20、以彰.其咎:表明,显扬21、咨诹.善道:询问22、察纳雅言..:正言23、涕零.:零,落下2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25、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激:感激激动三、用原文填空1、《出师表》中提出广开言路建议的句子:诚宜开张圣听。
中考语文出师表知识点
中考语文出师表知识点一代谋圣诸葛亮,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智慧的神话。
不论是在行军打仗,还是处理国政时,都是治国能臣。
惋惜最后遗憾毕生,留下一篇出师表。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出师表知识点,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语文知识点:出师表知识点一、生字词崩殂(cú) 恢弘(hóng) 妄自菲(fěi)薄(bó)陟(zhì)罚臧(zāng)否(pǐ) 昭(zhāo)平明之理以遗(wèi)陛下裨(bì补阙(quē)漏行(háng)阵攘(rǎng)除猥(wěi)自枉(wǎng)屈庶(shù)竭驽(nú)钝(dùn) 性行淑(shū)均咨诹(zōu)善道以彰(zhāng)其咎(jiù) 斟(zhēn)酌(zhuó)损益涕(tì)零二、词语说明1.先帝(指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途去世。
崩殂:古代称指帝王之死。
);今天下三分,益州(指蜀汉地区)疲弊(民力贫弱困乏),此诚(实在、果真)危急存亡之秋(时)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放松)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边疆)者。
盖(副词,推断原因)追先帝之殊遇(特别待遇),欲报之于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指刘禅。
)也。
诚宜开张(扩大)圣听(圣明的听闻),以(用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扩大、发扬)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看不起),引喻(称引、譬喻)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1.段意:向陛下论述当前的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提升)罚(惩罚)臧否(善恶,褒贬,这里指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偏义复词,指不同)。
若有作奸(奸邪的事情)犯科(科条法律),及为(做)忠善者,宜付(交付、交给)有司,论(判定)其刑(处罚)赏,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之理(治理)。
不宜偏(左袒)私(有私心),使内外异法(法令不同)也。
初三年级语文《出师表》知识点汇总
初三年级语文《出师表》知识点汇总一、文学常识1.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谥号: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发明了孔明灯、木牛流马。
代表作《诸葛亮集》,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文集》《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空城计退敌、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设八阵图、三气周瑜摘录诸葛亮的名言: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说(议论性文体)、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书(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记(散文文体,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序(书序和赠序,赠序内容多勉励、称许)3.《出师表》这篇表文,从表达方式上看,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本课有关成语: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实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不知所云:原来是自谦的话,表示自己语无伦次。
现在泛指思想混乱,说的话让人摸不着头绪。
感激涕零:形容极为感激。
现在多用于讽刺。
不毛之地: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知识点总结
《出师表》知识点总结:一、作者介绍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本文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谥号武,有《诸葛亮集》。
二、解题:表,是我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年),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
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三、背景资料:《出师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并于临行前写此表文。
四、《出师表》译文贴心小提示:加点词语为需掌握的重点解词,划线句子为需掌握的重点译句。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死。
崩:皇帝死亡。
殂:死亡),今天下三分,益州(益州指蜀汉)疲弊,此诚(实在).....危急存亡之秋.(时)也。
译:先帝开创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汉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大概是,发语词)追先帝之殊遇..(优待,厚遇),欲报之于.(向)陛下也。
译:然而,在宫廷里侍奉守卫的大臣们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生忘死地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优待厚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3、诚宜开张圣听,以.(表目的,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发扬扩大)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称引、譬喻)失义.(适宜、恰当),以.(表结果,从而,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作者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谥号“忠武侯”后世称其为“武侯”被后代封建统治者推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二、“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的基本特征是“之以动情”。
三、背景: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还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出师表传世有二,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四、疏通重要句子1、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2.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3、您不应该有所偏爱,使宫中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4、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拿来询问他们,然后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获得更好的效果。
5、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去询问他的意见,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6、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亲自降低身份,屈尊就卑,接连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感奋激发,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战败的时候我接、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已经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期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到原来的都城(洛阳)。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啊,至于(处理事务)斟酌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出师表》
2019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出师表》2019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十二)九年级上册:(十二)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出师表知识点清单
出师表知识点清单一、文学常识1、作者:诸葛亮(181 年—234 年 10 月 8 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2、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二、重点字词1、先帝:指刘备。
2、崩殂(cú):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3、秋:时候。
4、殊遇:特殊的礼遇。
5、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6、光:发扬光大。
7、恢弘:发扬扩大。
8、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9、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
10、陟(zhì)罚臧否(pǐ):奖惩功过、好坏。
陟,提升。
罚,惩罚。
臧,善。
否,恶。
11、异同:这里指不同。
12、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3、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14、刑赏:罚和奖赏。
15、平明之理:公平清明的治理。
16、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17、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18、志虑忠纯: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19、简拔:选拔。
20、遗(wèi):给予。
21、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
咨,询问。
22、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裨补,弥补。
阙,通“缺”,缺点。
23、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淑,善。
均,平。
24、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25、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6、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27、所以:……的原因。
28、兴隆:兴旺昌盛。
29、倾颓:衰败。
30、痛恨:痛心遗憾。
31、贞良死节: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32、躬耕:亲自耕种。
33、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34、闻达于诸侯:在诸侯之间闻名显达。
35、不以臣卑鄙:不因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6、猥(wěi)自枉屈:屈尊下问。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出师表》中考知识点总结复习
《出师表》中考知识点复习一、重点字词。
⑴崩殂:古代天子死叫“崩”,又叫“殂”。
⑵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⑶妄自菲薄:随便看清自己。
菲,与“薄“同义,都是鄙薄的意思。
⑷恢弘:弘扬,扩大。
⑸引喻适义:言谈违背道义。
引,称引。
喻,比喻。
⑹陟罚臧否:升降官吏,评论善恶。
陟,升迁。
罚,处罚。
臧,善,这里指表扬。
否,恶,这里指批评。
⑺异同:不同⑻昭…..之理:显示,治理。
(9)淑均:为人和善,处事公正。
(10)倾颓:倒塌,这里指衰败。
(12)痛恨:十分遗憾。
痛,很、极。
恨,遗憾。
(13)平明:公正英明。
(14)裨补阙漏:补救缺失疏漏。
裨,补益。
阙,通“缺”,缺失。
(15)贞良死节:坚贞贤良,能为气节而死。
(16)卑鄙:身世卑微,见识浅陋。
(17)驱驰:奔走效劳。
(18)夙夜:日夜,早晚。
夙,早晨。
(19)不毛:荒凉的地方。
(20)庶竭驽钝:但愿能竭尽平庸之才。
庶,庶几,或许可以,表示希望。
驽钝,劣马钝刀,比喻才能平庸地下。
(21)尔来:从那以来。
(22)攘除:铲除。
(23)彰:表明(24)斟酌损(减少)益(增加):考虑(25)慢:怠慢(26)以彰其咎表明过失(27)以咨诹善道:询问(28)雅言:正确(29)临表涕零:面对眼泪(30)之秋:时(31)良实:善良、诚实的(32)偏私:偏爱私心(33)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二、古今异义字:卑鄙: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今:指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感动激奋。
今:指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
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
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三、翻译重点句子: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现在天下分成三国,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译:皇宫中丞相府里的人,都是一个整体,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异。
如果有作奸邪的事违反科条法律的人⑶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第12篇 出师表
第12篇出师表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而中道崩殂..崩殂:死(2)益州疲弊..疲弊:穷困疲乏(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秋:时(4)盖追.先帝之殊遇追:追念(5)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6)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7)引喻失义.义:适宜、恰当(8)陟罚臧否..臧否:善恶(9)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刑:罚(1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1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给予(12)悉以咨.之咨:询问、商议(13)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4)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15)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那时以来(16)庶竭驽.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17)攘除..奸凶攘除:排除、铲除(18)后值倾覆..倾覆:倾倒覆没,意为兵败(19)察纳..雅言察纳:明察、采纳(20)临.表涕零临:面对2.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意思缺点(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意思连接整数和零数(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意思挑选、选择3.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今指店铺开业(2)陟罚臧否.古义:恶、坏今义:是否、不是(3)晓畅..军事古义:精通,熟练今义:通顺(4)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的原因,表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5)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言语、行为恶劣(6)猥.自枉屈古义: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今义:卑鄙,下流(7)由是感激..古义:感动今义:指激动感谢(8)庶.竭驽钝古义:希望,期望今义:众多(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时今义:四季中的秋季(10)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十分憎恨4.一词多义(1)中:①而中道崩殂半②宫中府中内,里(2)道:①而中道崩殂路,途②以咨诹善道道理(3)分:①今天下三分分开②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4)遗:①以光先帝遗德遗留②以遗陛下给予(5)有:①若有作奸犯科与“无”相对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6)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②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7)明: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②以伤先帝之明英明、圣明(8)行:①然后施行做,执行②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次③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5.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躬,在文中意思为亲身②北定中原北,在文中意思为向北(2)形容词作动词庶竭驽钝竭,在文中意思为用尽(3)使动用法①以光先帝遗德光,在文中意思为使……发光、发扬光大②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在文中意思为使……发扬光大③亲贤臣,远小人亲,在文中意思为使……亲近远,在文中意思为使……疏远④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在文中意思为使……保全(4)动词作名词恐托付不效托付,在文中意思为托付的事(5)形容词作名词①此皆良实良实,在文中意思为善良诚实的人②攘除奸凶奸凶,在文中意思为奸邪凶恶的人③优劣得所优劣,在文中意思为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二、成语积累三顾茅庐猥自枉屈夙夜忧叹攘除奸凶陟罚臧否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察纳雅言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三、名句积累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中考复习要点知识清单
《出师表》中考复习要点一、基本要点: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
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文中成语: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9、思路剖析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四、理解背诵:第一段:(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3)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4)"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中考文言文备考:出师表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备考:出师表知识点原文呈现出[2]师[3]表[1]/前出师表作者诸葛亮朝代魏晋先帝[4]创[5]业[6]未半而[7]中道[10]崩殂[11],今天下三分[13],益州疲弊[12],此[14]诚[15]危急存亡之[16]秋[17]也。
然[18]侍[19]卫[20]之臣不懈[21]于[22]内,忠[23]志之士忘身[27]于外[25]者,盖[28]追[29]先帝之殊遇[30],欲[31]报[32]之[33]于[34]陛下也。
诚[35]宜[36]开张圣听[37],以[38]光[39]先帝遗德[40],恢弘[41]志士[26]之气[42],不宜妄自菲薄[43],引喻失义[44],以[45]塞[46]忠[47]谏[48]之路也。
宫中[50]府中[51],俱[49]为一体[52],陟[53]罚[54]臧否[55],不宜异同[56]。
若有作奸[58]犯科[59][57]及[60]为[61]忠善者,宜付[62]有司[63]论[64]其刑[65]赏,以[66]昭[67]陛下平[68]明[69]之理[70],不宜偏私[71],使内外[73]异法[74][72]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75]等,此皆良实[77],志[78]虑[79]忠纯[80][76],是以先帝简拔[81]以遗[82]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84][83],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86]漏[85],有所广益[89][88][87]。
将军向宠,性行[90]淑[92]均[93][91],晓畅[94]军事,试用[95]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96],是以[97]众[98]议举[99]宠为督[100]。
愚以为营[101]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102]和睦[103],优劣[104]得所[107]。
亲[105]贤臣,远小人,此先汉[108]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109]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110]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112]痛恨[114][113]于桓[111]、灵也。
《出师表》重要知识点归纳
《出师表》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篇:《出师表》重要知识点归纳一、《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三.字词解释通假字1.简通拣: 挑选2.阙通缺: 欠缺.不足.缺点古今异义词1.卑鄙: 古义: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 品质低劣.下流2.痛恨: 古义: 痛心遗憾;今义: 十分憎恨3.感激: 古义: 感动今义: 激动感谢4.开张: 古义: 扩大今义: 指商店开始营业成语归纳1.开张圣听:打开圣明的听闻,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意见2.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3.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5.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6.斟酌损益: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兴革7.感激涕零::形容感激得留下了眼泪8.不知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9.三顾茅庐:用来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10.亲贤远佞: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11.计日而待:数着日子等待.指马上就要实现12.危急存亡: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13.裨补缺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四.条件句1.分析蜀国(益州)当时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2.作者分析当时有利的主观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表达蜀国形势危机,令人担忧的语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4.形成有利主观条件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预报之于陛下也。
5.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1)开张圣听(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6.作者提出“开张圣听”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7.“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造成的结果是:以塞忠谏之路也8.体现“赏罚分明”的句子(第二段中提出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9.《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本文中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0.强调依法办事的语句(如何具体执行,”赏罚分明”):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11.作者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本段的中心句)“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14.作者提出”亲贤远佞”建议的原因是:(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5.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16.(1)写作者生活恬淡,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语句(表明作者的志趣,抱负,品格高远,生性超凡脱俗.不求功名,默默为蜀汉效力)(2)作者自述心志,表明自己志趣淡薄,无意于功名的名句(3)诸葛亮《诫子书》中有一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现了作者恬静寡欲,但又志趣过人,由此可联想到<>中的一句话(4)与”人到无求品自高”一句,表达了一种旷达高远的人生境界,意境相同的句子(5)表明作者“静以修身”“淡泊明志”的过人志趣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7.概述”三顾茅庐”的故事即”感激”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18.成语”三顾茅庐”出自于<>中的原句(唐代诗人杜甫在<>一诗中,写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其中第一句在本文中的原句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9.作者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愿为先帝奔走效劳的句子: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0.(1)写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语句(临危受命,写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2)诸葛亮深情回忆追随刘备创业时期处境艰难的句子(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3)刘备被曹操战败,诸葛亮临危请命,出使东吴,以图联吴抗曹大计,在本文中自述为(4)本文形容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句子(赞美那些力挽狂澜的传奇人物的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1.体现”白帝城托孤”的句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2.受命以来的心情是(北伐的思想基础):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3.受命以来的行动是: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24.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出师前的有利物质基础):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5.诸葛亮提到“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大事”指(写出师表的战略目标,自己的职分的句子)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6.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贯穿全文的句子(诸葛亮一切行动的情感基础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7.作者对汉室刘氏父子衷心,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为:报先帝,忠陛下2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五、问答题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中向后主刘禅陈说了什么请求和愿望?)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计划得以实现。
中考总复习《出师表》知识梳理
《出师表》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汉六朝百三名家集诸丞相集》,作者诸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本文的文体是表。
2、本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时写给后主禅()的一篇表文。
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备(),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慨叹诸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去的两句诗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诸亮的《出师表》分《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本文出自他的《前出师表》,后来作者又一次出兵北伐,又写下了一篇《后出师表》其中有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明了自己为蜀汉效忠的诚心,成为千古名句。
4、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崩殂..:崩,古时指皇帝的死亡;殂,死亡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诚:实在秋:时3、殊遇..:优待,厚遇4、引喻..失义.: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5、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遗:遗留6、陟.罚臧否..:陟:奖。
臧:善否:恶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以: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8、悉.以咨.之:悉:都咨:询问9、性行淑均..:淑:善均:平10、臣本布衣..:平民11、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2、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指降低身份的意思。
13、遂许.先帝以驱驰..: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14、后值倾覆:....:值:遇到倾覆:兵败15、夙.夜忧叹:早16、不.毛.之地:不长草的地方指人烟稀少的地方17、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驽: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驽钝:18、攘除..奸凶:排除,铲除19、斟酌损益..:损:减少;益:增加20、以彰.其咎:表明,显扬21、咨诹.善道:询问22、察纳雅言..:正言23、涕零.:零,落下2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25、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激:感激激动三、用原文填空1、《出师表》中提出广开言路建议的句子:诚宜开圣听。
《出师表》知识点 清单
《出师表》知识点清单《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篇奏章,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列举《出师表》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文献的内容和历史背景。
1. 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荀彧- 创作背景:《出师表》写作于公元227年,当时魏国丞相司马懿准备出征蜀汉,荀彧以书信的形式向司马懿表达了忠诚和劝谏。
2. 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 结构:《出师表》由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构成。
- 内容: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表臣的身份与岁数、刚正的忠言、对与蜀汉作战的反对意见,以及请司马懿将士离去的请求。
3. 文章风格与技巧- 风格:《出师表》语言简练、叙述明确,以真挚的情感和清晰的逻辑打动读者。
- 技巧:荀彧运用了递进和反问两种修辞手法,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 历史背景与意义- 历史背景:《出师表》所处的时期是三国时期,魏国丞相司马懿准备北伐蜀汉,荀彧在没有实力阻挡司马懿进军的情况下,通过《出师表》表达自己的忠诚和劝谏。
- 意义:《出师表》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忠诚的态度,成为历史文献中的佳作,被后来的人们广泛传颂和学习。
它凸显了忠诚与劝谏的重要性,表达了荀彧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5. 对其他作品的影响- 文学影响:《出师表》作为一篇古文佳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很多作品的题材和启发。
- 历史意义:《出师表》通过揭示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和思想,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6. 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文化价值:《出师表》以其真挚的感情和对国家忠诚的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 现实意义:《出师表》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劝谏精神,对于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启示作用,不仅对于政治决策者,也对于每个公民都具有警示和借鉴意义。
7. 阅读体验与个人感悟- 阅读体验:读完《出师表》,我深受文章中荀彧那份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所打动。
九年级的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九年级的出师表原文及翻译诸葛亮恳切委婉劝勉刘禅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是我们所学哪篇文章呢?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的出师表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篇出师表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而中道崩殂..崩殂:死(2)益州疲弊..疲弊:穷困疲乏(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秋:时(4)盖追.先帝之殊遇追:追念(5)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6)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7)引喻失义.义:适宜、恰当(8)陟罚臧否..臧否:善恶(9)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刑:罚(1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1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给予(12)悉以咨.之咨:询问、商议(13)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4)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15)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那时以来(16)庶竭驽.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17)攘除..奸凶攘除:排除、铲除(18)后值倾覆..倾覆:倾倒覆没,意为兵败(19)察纳..雅言察纳:明察、采纳(20)临.表涕零临:面对2.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意思缺点(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意思连接整数和零数(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意思挑选、选择3.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今指店铺开业(2)陟罚臧否.古义:恶、坏今义:是否、不是(3)晓畅..军事古义:精通,熟练今义:通顺(4)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的原因,表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5)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言语、行为恶劣(6)猥.自枉屈古义: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今义:卑鄙,下流(7)由是感激..古义:感动今义:指激动感谢(8)庶.竭驽钝古义:希望,期望今义:众多(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时今义:四季中的秋季(10)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十分憎恨4.一词多义(1)中:①而中道崩殂半②宫中府中内,里(2)道:①而中道崩殂路,途②以咨诹善道道理(3)分:①今天下三分分开②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4)遗:①以光先帝遗德遗留②以遗陛下给予(5)有:①若有作奸犯科与“无”相对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6)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②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7)明: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②以伤先帝之明英明、圣明(8)行:①然后施行做,执行②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次③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5.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躬,在文中意思为亲身②北定中原北,在文中意思为向北(2)形容词作动词庶竭驽钝竭,在文中意思为用尽(3)使动用法①以光先帝遗德光,在文中意思为使……发光、发扬光大②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在文中意思为使……发扬光大③亲贤臣,远小人亲,在文中意思为使……亲近远,在文中意思为使……疏远④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在文中意思为使……保全(4)动词作名词恐托付不效托付,在文中意思为托付的事(5)形容词作名词①此皆良实良实,在文中意思为善良诚实的人②攘除奸凶奸凶,在文中意思为奸邪凶恶的人③优劣得所优劣,在文中意思为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二、成语积累三顾茅庐猥自枉屈夙夜忧叹攘除奸凶陟罚臧否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察纳雅言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三、名句积累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四、关键句子翻译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宫里的近臣和府内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其间我受到了委任。
4.(2014·云南)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5.(2014·云南)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陛下也应当自己认真考虑,来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识别、采纳正确的意见。
五、文意理解1.《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邹忌进谏齐王,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诸葛亮采用了直言劝谏的方法,邹忌采用了以事设喻、委婉规劝的方法。
__启示:①说话时要看对象;②要讲究说话的方式。
2.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的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些事?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学习这种忠心耿耿的精神和处处为人着想的风范。
六、文章中心概括本文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中考真题与名师预测一、(2013·黄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
②约:省减,简约。
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指人,百姓。
⑥亚匹:同一流人物。
亚,同类。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之.为相国也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终于.邦域之内C.悉以.咨之徒以.有先生也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点拨:A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代“他”,第二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项第一个“于”作“对”讲,第二个“于”作“在”讲;C项第一个“以”作“把”讲,第二个“以”作“因为”讲;D项都是“……的人”,所以应选D项。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彰显(显示))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③抚.百姓(安抚,抚慰)④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亲人(亲近的人))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安排。
②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
5.【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点拨:此题要紧扣“识治之良才”,对【甲】文进行分析,提取、组合主要信息答题。
“识治之良才”的意思是懂得治世之道的杰出人才,所以联系【甲】文找出表现诸葛亮这一品质的相关句子,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等,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即可。
]二、(2015·河北名师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高祖①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帐②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④,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⑤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帷帐:古代军中帐幕。
指拟定作战策略。
引申为筹划、指挥。
③子房:指张良。
④馈饷:指粮饷。
⑤连:统帅。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了委任。
②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在军营的帐篷里谋划决策,就决定了千里之外战争的胜负。
2.【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建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还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和主张?请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亲贤臣、远小人;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诸葛亮给刘禅的建议是让他善于纳谏,法律制度严明,赏罚分明,可以借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回答。
]3.【乙】文中刘邦和项羽成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刘邦胜利的原因是因人而异,知人善用,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而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不能充分利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