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教学设计
1、《放马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放马山歌》,让学生初步了解云南欢快、热情、豪放的特点,并能按照歌曲的要求去演唱。
2、通过欣赏《放马山歌》,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掌握附点音符和衬词的唱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情景教学法、视唱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观看云南民歌《猜调》视频。
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完歌曲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儿歌……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刚才同学们欣赏的歌曲和咱们平时唱的歌的风味不一样,它是一首民歌(板书),它是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它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艺术遗产,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呢?
生:五十六个民族。
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这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不同地区,也就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民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三、新课教学:
(一)听范唱,激发兴趣。
师:《放马山歌》是牧民上山放牧时唱的歌,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
(二)节奏练习。
1、学生先熟悉节奏,然后出声打节奏。
2、教师为节奏加上附点,并让学生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再次练习课件1的节奏。
3、出示课件,练习掌握歌曲的节奏。
4、学唱歌谱:
(1)复习g调的音阶,老师任意指几个音让学生说出唱名;
(2)老师唱歌谱的第一乐句,学生小声跟唱;
(3)学生唱歌谱的第一乐句;
(4)老师唱歌谱的第二乐句,学生小声跟唱;
(5)学生唱歌谱的第二乐句。
5、填唱歌词:
老师弹第一乐句的旋律,学生小声唱歌词,然后出声唱一次,学生接唱第二段的歌词,启发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老师弹第二乐句的旋律,学生小声唱第三、四段歌词,然后大声唱一次。
6、连唱歌曲:
把歌曲的四段连起来唱一次(男女分唱),启发学生欢快、热情、豪放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云南民歌《放马山歌》,了解到云南民歌具有欢快、热情、豪放的特点。
以后有机会我们也到云南去,真正体验一下云南的民俗风情,进一步地了解云南民歌。
2、《脚夫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陕西民歌《脚夫调》的欣赏与学习,激发学生喜爱民歌,感受民歌那“原生性”的质朴美;
2.通过聆听、演唱、交流、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并了解陕西信天游的风格特点,了解本曲节奏方面的基础乐理知识;
3.通过对陕西民歌《脚夫调》的欣赏与歌词的理解,揭示了万恶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启发同学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熟悉歌曲并且掌握节奏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
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劳动人民的心声。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今天我们来欣赏陕西民歌的音乐风格。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三首民歌。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回答哪一首是陕西民歌?
A《太阳出来喜洋洋》
B《小拜年》
C《脚夫调》
生:“《脚夫调》”。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陕北信天游《脚夫调》。
三、新课教学:
(一)师:(出示地图)请问有谁能找到陕西省呢?
(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古城西安。
教师介绍陕西省的地理知识和人文景观。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省会是西安,陕西大地古老而神秘,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她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这里有我国著名的古城长安(今西安)自西周起,先后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
(二)师:通过介绍,我相信大家对陕西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再一次聆听这首民歌,请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回答,陕北信天游《脚夫调》的特点?
(高亢有力、激昂奔放)
教师介绍陕北信天游风格和特点。
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
歌词基本以七字为一句,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起兴,下句起题。
既可以两句独立成歌,也可把几段或十几段歌词并列,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
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
信天游以绥德、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脚夫调》流行在绥、米一带,它以高亢有力、激昂奔放、具有鲜明的西北民歌的特点。
(三)出示歌谱,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授音符的时值及小切分,三连音,和后十六等节奏型的打法。
师:因为音乐来源生活,同学们能否在生活中需找音符的时值呢?
例:4分音符时值——走一步
8分音符时值——钟表滴答
16分音符时值——小鼓
(四)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学生倾听;
2.学生随琴哼唱;
3.学生与老师一起演唱;
4.学生独立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陕西信天游《脚夫调》,让我们感受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了解了陕西信天游的风格特点和本曲节奏方面的基础乐理知识。
3、《澧水船夫号子》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宝藏。
2、熟悉劳动号子这一汉族民歌形式及其音乐特点。
3、培养学生爱劳动知感恩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澧水船夫号子》,熟悉了解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难点是培养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音乐情感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听听看这是什么歌?
师:同学们,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生:《伏尔加船夫曲》。
师:没错,这首歌就是我们在第二单元所学习的《伏尔加船夫曲》。
大家知道这首歌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吗?
生:劳动号子。
引出劳动号子定义。
师:没错。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中国民歌三种体裁之一的“劳动号子”。
师: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师:那同学们能猜想一下劳动号子的作用吗?
生:自由回答。
师:作用是鼓舞干劲,保证行动一致。
师:由于从事的劳动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劳动号子,如《搬运号子》、《打麦号子》、《拉纤号子》等等,今天,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澧水船夫号子》。
二、新课教学
《澧水船夫号子》
(一)、初听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歌曲。
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你联想到了怎样
的画面?
领唱与齐唱。
船夫在平静的河面上悠闲地划着船、船夫们在波涛汹涌的河里划船。
(二)、分段复听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其实这首歌曲描绘了船夫们划船的四个场景,下面我们分段来细细品味。
1、第一部分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聆听第一部分,体会旋律的起伏、歌曲的速度、力度怎么样?他们在怎样的河面上划船?
歌曲旋律优美,起伏平缓;歌曲速度缓慢,力度适中。
表现在太阳下悠闲摇橹时的场景。
师:你们从歌词中能找出一些特别的词语吗?
衬词是在民歌的歌词中,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句。
衬词的应用,不但可以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时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加强歌唱语气,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第二部分
师:下面我们来听听第二部分,听听跟之前听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速度变快、力度变强、曲调简洁有力。
)
《数板》是准备迎战的场景》。
师:那你们觉得这样的音乐特点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3、第三部分
师:接下来听听他们遇到了哪些艰难?(除了从歌词了解到有狂风暴雨、激流之外,你们能从音乐特点听出来吗?)速度渐快、力度渐强、节奏明快、曲调紧张急促…他们面对艰险是怎么做的?
4、《平板》
师:第三段描写的闯险滩的场景,那最后到底闯过没有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生:闯过了。
师:你是怎样听出来的?
《平板》是胜利后的场景。
(速度变慢、力度变弱、节奏恢复平缓、曲调悠扬动听。
)
5、全曲通过节奏平缓、曲调悠扬动听到节奏明快、曲调紧张急促再到最后恢复平缓的写作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船夫们战胜险滩的过程,展现了船夫们勇敢坚强的性格。
三、复听歌曲
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歌曲,闭上眼睛,感受你所听到的、看到的、联想到的。
听完后问学生:你们看到了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景了吗?你们有体会到船夫们坚韧的性格吗?
四、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什么叫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人们在进行体力劳作时创作并演唱的歌曲。
我们为有这样优美的音乐而骄傲,为有如此勤劳的祖辈而自豪,我们将会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4、《槐花几时开》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
2.掌握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
3.欣赏,初步感知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
教具
多媒体、视频、音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一)民歌是什么?
民歌是人民的歌、民族的歌,是真实反映劳动人民情感、生活的歌曲作品。
民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
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
它们是音乐文化的基础和源泉。
(二)民歌的分类:山歌、号子、小调。
三、新课教学:
在中国的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有三种:一是以花喻人,借花表法情爱;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三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而花本身没有特定含义。
我们今天这堂课从“花”出发,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介绍“晨歌”,聆听歌曲,体验歌曲中富有地方特色的“啥子”的唱。
“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手把栏杆(舍)望郎来(哟),娘问女儿呀,你望啥子(哟喂)?(哎)我望槐花(舍)几时开(哟喂)。
”
2010年11月28日,时隔60年后,87岁的老人喻祖荣在宜宾市青年川剧团又唱起了由他本人改编的民歌《槐花几时开》。
60年前,正是喻祖荣将一曲名叫《神歌》的宜宾民歌,改编为了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槐花几时开》,并最终传唱全国。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民歌《槐花几时开》,感受了民歌的绚丽风采,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民歌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因为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的最丰富的源泉,让中国的花朵,香飘四方。
5、《民歌(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各个民族的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
2、通过服饰头饰和乐器等判断该属于哪一民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学习的民歌你们都还记得吗?今天,我们音乐课的主题就是--民歌之旅。
播放音乐课件,导入本课课题。
2、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学生欣赏,感受歌曲中传达的意境。
3、提问。
(1)听到歌曲,你想到了哪些画面?
(2)看到这些民族的服饰和乐器,你能唱出相对应的民歌吗?
学生讨论
自由发言
4、音乐活动(可留作课后思考)。
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本课欣赏所涉及的省(区),结合你所了解的这些省区的风土人情,谈谈你聆听中国少数民族民歌后的感受。
5、师生小结,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