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脑震荡综合征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脑震荡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脑震荡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脑震荡时,头部遭受外力冲击 ,导致神经元受到机械性损伤 。这种损伤可能是暂时的,也 可能是长期的,取决于冲击的 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轴突断裂
在脑震荡过程中,轴突(神经 元的延长部分)可能发生断裂 。轴突断裂会影响神经信号的 传导,从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
神经递质失衡
脑震荡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如 谷氨酸、GABA等)的释放失 衡,进而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 和抑制性平衡,导致一系列病 理生理变化。
02
脑震荡的病因
头部外伤
直接外伤
当头部受到直接的外力打击,如 拳击、打击乐器等,可导致脑震 荡。这种外伤常发生在暴力行为 、运动事故或战争环境中。
间接外伤
当身体其他部位受到外力撞击, 而头部因惯性或扭转力而受伤, 也能引起脑震荡。常见的例子是 摔倒时头部猛烈晃动。
摔倒和撞击
摔倒
摔倒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意外事件 ,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或平衡能力较 差的人群,摔倒时头部与地面或其他 物体碰撞可能导致脑震荡。
01
生物标志物
研究人员正在寻找脑震荡的生物标志物,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病情和预测
预后。这些生物标志物可能是血液中的蛋白质、脑脊液中的代谢物等。
02 03
神经影像学技术
新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如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和功能性MRI等, 有助于更精确地评估脑震荡后的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变化,为诊断和治疗 提供重要依据。
颅内压的变化
颅内压升高
脑震荡可能导致颅内血肿、脑水肿等病理改变,使得颅内压力升高。颅内压升高 可能导致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状。
脑灌注压下降
由于颅内压升高,脑灌注压(即脑血流量与颅内压之差)可能下降,影响脑组织 的正常供血和氧合。
脑血管和血流的改变

脑震荡后综合征影响因素的研究

脑震荡后综合征影响因素的研究

脑震荡后综合征影响因素的研究
魏善麒;刘协和;等
【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5(005)001
【摘要】对脑震荡后综合征(PCS)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PCS组有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者高于正常组,记忆组显减低,MMPI测查显示PCS患者有明显的人格偏移,与神经衰弱组相似,PCS组生活事件数量和对生活事件的反应强度均高于正常组和恢复组,一般性社会支持,以及是否涉及鉴定或赔偿与PCS的影响症状和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

【总页数】3页(P6-8)
【作者】魏善麒;刘协和;等
【作者单位】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司法精神病学教研室,610044;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司法精神病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
【相关文献】
1.轻度颅脑外伤脑震荡后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J], 宗玲;朱少毅;赵虎
2.脑震荡后综合征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牛越;姜颖;陈卓;林萍
3.结构和功能MRI预测脑震荡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J], 黄文静;樊凤仙;张鹏飞;王俊;张静
4.脑震荡后综合征伤残评定研究进展 [J], 张钦廷;李豪喆;张盛宇;陈琛
5.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宗玲;朱少毅;赵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震荡后综合征伤残评定研究进展

脑震荡后综合征伤残评定研究进展

中"司$%&2021年第1期(总第114期)A定综BForensic Review脑震荡后综合征伤残评定研究进展张钦廷,李豪&,张盛宇,陈琛(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司法部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3)摘要:由于症状表现的主观性以及当前客观检查方法所能提供证据的匮乏,加之赔偿伴生的症状伪装和夸大等问题,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的伤残评定鉴定意见一致性不高。

在人体损伤赔偿,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的伤残评定成为法医精神病鉴定的争议点和难题。

通过对脑震荡及相关术语变化、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症状表现及诊断标准、脑震荡后综合征客观评价技术以及伤残评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脑震荡、脑震荡后综合征的认识,提高鉴定意见的一致性。

关键词:法医精神病学&脑震荡后综合征&轻型创伤性脑损伤&精神伤残&评定中图分类号:DF795.3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2072.2021.01.005文章编号:1671-2072-(2021)1-0039-09Progress on the Study of Post-concussion Syndrome and Psychiatric Impairment AssessmentZHANG Qinting,LI Haozhe,ZHANG Shengyu,CHEN Chen(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Forensic Medicine,Shanghai Forensic Science Platform,Key Lab oratory of Forensic Science, Ministry of Justice,Academy of Forensic Scienc,Shanghai200063,China)Abstract:Due to the subjectivity of symptoms and the lack of evidence provided by the current objective examination methods,as well as the problems of camouflage and exaggeration resulted from the compensation psychology,the opinions to the dis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post-concussion syndrome are not consistent highly.In the dispute of compen­sation for human injury,the disability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t-concussion syndrome has become a controversial point and difficult items in forensic psychiatry assessmen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hanges of concussion and its related terms,the incidence,symptoms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post-concussion syndrome,the status quo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bjective evaluation technology and disability evalu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cussion and post-concussion syndrome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evaluation opinion to the psychiatric disability of the patient with post-concussion syndrome.Keywords:forensic psychiatry;post-concussion syndrome;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psychiatric impairment;assessment在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就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 concussion syndrome,PCS"而言,由于精神症身主,CT/MRI检查无法提供直接颅脑损伤影学,且收稿日期:2020-06-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801881);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800701);中央科研院所公益专项基金资助项目(GY2018G-8,GY2018G-7);A海市“科教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0DZ1200300);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17DZ2273200);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资助项目(19DZ2202700)作者简介:张钦廷(1975-),男,主任法医师,博士,主要从事法医精神病学鉴定和科学研究。

研究脑震荡的症状与急救处理

研究脑震荡的症状与急救处理

02
脑震荡症状分析
轻度脑震荡症状
晕眩
短暂的晕眩或失去 平衡感。
视力问题
如模糊视觉或双重 视觉。
头痛
轻度至中度的头痛 ,可能伴随恶心或 呕吐。
混乱
短暂的思维混乱或 无法集中注意力。
耳鸣
短暂的耳鸣或听力 下降。
中度脑震荡症状
恶心和呕吐
持续的恶心,可能伴随呕吐。
情绪问题
情绪波动、易怒或异常行为。
严重的头痛
确保伤者呼吸道畅通,清 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异物和 分泌物。
维持呼吸
如伤者呼吸微弱或停止, 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 肺复苏。
控制出血
对于头部外伤导致的出血 ,应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 进行包扎止血。
转运途中注意事项及观察要点
保持伤者稳定
在转运过程中,应确保伤 者的头部和身体保持稳定 ,避免颠簸和震动。
监测生命体征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及时调整心理干预方案,确保治疗 效果最大化。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发展趋势
本次研究成果总结回顾
我们深入研究了脑震荡的生理机制,发现脑部受到冲 击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 致神经传导受阻和炎症反应,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通过对大量脑震荡患者的观察和研究,我们总结了脑 震荡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失 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这些症状的出现 和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都与脑部受到冲击有 关。
发病原因
脑震荡多由交通事故、高空摔落 、头部受到猛烈撞击等外伤所致 。此外,运动伤害、暴力事件等 也可能导致脑震荡的发生。
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发病率
脑震荡在颅脑损伤中较为常见,占所 有颅脑损伤的很大一部分。具体发病 率因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而异。

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有人对 6 ( 均年 龄 3 . ) 者做 了试 验 ,平 7例 平 32岁 患
均创伤 后遗 忘 时 问 7 8d 年 后 7 % 的患 者恢 复 . ,1 3
工作 ,但 仍 有 8 % 有 不 适 主 诉 ,最 多 的 是 头 痛 4
(2 , 易 激 惹 (4 ,健 忘 和 注 意 力 不 集 中 3 %) 3 %) (2 ,易疲 劳 (5 ,根 据 Gagw结 局评 分 恢 4 %) 4 %) l 0 s
眠、抑郁 、易激惹 、疲 乏 及 对 声 、 光 敏感 … 。然 1)
1 .%-5O 90 2 .%。③知觉 障碍 :1%的患者 出现 视力 4
模糊( 由聚光 困难 引起 ) 1 %的患者对声 光耐 受性 。 0 下降 。5 %的人 第 一 对 脑 神经 损 伤 导致 嗅 觉 、味觉 减退 。听 力 丧 失 者 达 5 .% 。2 精 神 症 状 :人 格 00 )
感淡 漠 ,原 发 者 见 于 1% 闭合 性 脑 外 伤 患者 ,继 0
发者见 于 6 % 的患 者 。 有 1 1% 的重 度 脑外 伤 0 %~ 0
客观评 定 ,给司法鉴定 带来 了较 大 困难 。为此 ,本 文对 相关问题 的近期 研究进 展作 一综 述 。
患者 有精 神分裂 症样精 神 病 。3 认 知缺损 :最 常见 ) 的认 知缺损 是言 语和非 言语 记忆 缺损 。记 忆缺损 发 生率 为 2 . %一 9 0 0 O 7 .%。4 2 %的 P S患者 伤后 1 %一5 C
易疲劳 (69 ,思 维 迟缓 (03 ,注 意力 不集 7 .%) 6 .%) 中 ( 87 , 睡 眠 障 碍 ( 04 ) 情 绪 低 落 5 .%) 5 .% , (63 。健康 人群 的 P S症状 与 脑 外伤 后 的 P S 4 .%) C C

轻度颅脑外伤脑震荡后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_宗玲

轻度颅脑外伤脑震荡后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_宗玲
根据 One-Way方差分析 (见表 1), 正常组 RPQ得 分平 均为 3.541, 估计 RPQ得分 正常 范围 为 3.5411.96 ×5.3442 ~ 3.541 +1.96 ×5.3442, 即 -6.93 ~ 14.02, 因量表分不可能小于 0分 , 因此正常组可信区间 为 0 ~ 14.02。 故设定 RPQ问卷得分 >14.02为有 PCS 样症状 ;轻度颅脑外伤组 RPQ得分平 均分为 22.51, 95%可信区间为 22.51-1.96 ×11.90 ~ 22.51 +1.96 × 11.90, 也即 0 ~ 45.84。
比较伤后 3个月 、6个月 RPQ得分和 PCS(DSMIV)的相关性 , 评估 RPQ作为测评 PCS的工具是否 可信 。若相关性高 , 可认为 RPQ能够 用于评定是否 患有 PCS, 反之则不能用于 PCS的评定 。
(1)对伤后 3个月 RPQ得分和 PCS(DSM-IV)相 关性分析 , 结果显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747, P< 0.001, 说明伤后 3个月用两个标准评价的 PCS发生 率的相关性非常显著 。
表 1 两组 RPQ评分 的计算
组别
nx
95%可信区间 最小 最大
s
Sx
下限
上限


正常组 98 3.541 5.3442 0.5398 2.469 4.612 .0 22 脑外伤组 73 22.507 11.9025 1.3931 19.730 25.284 .0 50
2.2 病例组和对照组 PCS样症状发生率比较 正常组 RPQ问卷得分 >14.02的有 7例 , 其 PCS
国精神障 碍诊断 与统计 手册第 四版 (Diagnosticand 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 DSM-IV)[ 5] 。

脑震荡后遗症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脑震荡后遗症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脑震荡后遗症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肖兴义;尹晓梅;等【期刊名称】《沈阳部队医药》【年(卷),期】2001(014)006【摘要】为探讨脑震荡后遗症形成的相关因素,对86例脑震荡后遗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表明,脑震荡后遗症分为5型,其中Ⅰ型(头晕型)占44.1%,Ⅱ型(耳鸣、耳聋型)占23.2%,Ⅲ型(失眠多梦型)占16.2%,Ⅳ型(记忆力减退型)占12.7%,Ⅴ型(精神症状型)占3.4%。

相关因素与分析表明:①伤因中击打伤和重物砸伤所致脑震荡的后遗症发生率较高;②后遗症发生率随着伤后意识障碍时间延长而增多;③以3D-TCD检测结果为指标,脑血管痉挛时间与后遗症发生率显著相关;④尼莫地平治疗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结论:脑震荡伤后引起脑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缺氧时间过长,是形成脑震荡后遗症主要原因,伤后是否残留后遗症,主要取决于意识障碍时间和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

及早解除脑血管痉挛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

【总页数】2页(P495-496)【作者】肖兴义;尹晓梅;等【作者单位】第205医院急诊科121001;第205医院特诊科1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相关文献】1.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J], 任慧芬2.回顾性分析手术室患者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干预措施 [J], 张觅3.男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J], 师弘;马鑫;彭书甲;刘娟;王伟4.37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延迟拔管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 骆菲菲;杨彦伟;金沐;程卫平5.基于CHPS系统主动监测对59例重症药疹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J], 杨林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震荡后综合征及其客观评定技术的发展

脑震荡后综合征及其客观评定技术的发展

脑震荡后综合征及其客观评定技术的发展
赵虎;亢明
【期刊名称】《中国法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023)003
【摘要】脑震荡后综合征诊断具有很大的争议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脑震荡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涉及神经损伤和心理社会因素.迄今,已有大量的研究对现有的检查方法或工具(包括精神检查、常规CT和核磁共振、神经心理学测试和神经生化检查)的评定和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受损部位主要分布在灰白质交界附近和大脑深部中线结构,由于大脑损伤的弥漫性,常规影像学检查无阳性发现.本文对脑震荡后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诊断现状及争议、常规诊断技术、新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震荡后综合征和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及展望进行了综述.现代大脑成像技术可无创定量评定大脑损伤,并可能成为脑震荡后综合征诊断及法医学鉴定更敏感和更有前途的评定工具.
【总页数】3页(P175-177)
【作者】赵虎;亢明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广东汕头,515041;杭州市公安局安康医院,浙江杭州,3111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相关文献】
1.田径运动技术客观化评定方法的探讨 [J], 刘永东
2.鞋面革手感的客观测试与评定技术 [J], 申志恒;霍从刚
3.纤维规范—从主观评定到客观评定的发展 [J], Whal.,KW;应赛丹
4.体育院系田径技术评定标准客观化的初步研究 [J], 刘永东;肖捷明;梁耀棠
5.脑震荡后综合征伤残评定研究进展 [J], 张钦廷;李豪喆;张盛宇;陈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震荡后综合征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脑震荡后综合征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1594 一
文 章 编 号 :1007—4287(2018)09— 1594-02
Chin J Lab Diagn,September,2018,Vol 22,No.9
脑 震荡 后 综 合 征 发病 特点 及 影 响 因素 分 析
牛 越 ,姜 颖 ,陈 卓 ,林 萍¨
(1.吉 林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神 经外 科 ICU,吉 林 长 春 130021;2.吉林 大学 第 二 医 院 妇 产 科 )
选 取 同期 在 我 院健 康体 检 自愿参加 者 56例 ,作 为对 照组 ,其 中男 30例 ,女 26例 ,年 龄 22—65岁 。 所有 患者均 无神 经 、精 神疾病 或躯 体疾病 。 1.2 方 法
对 两 组 患者 进 行 以下 调 查 问卷 :一 般情 况 调查 表 (自行设 计 )、症 状 自评 量 表 (Scl一90)、艾森 克 人格 问卷 (EPQ)。对两 组患 者资料 进行 分析 。 1.3 统 计 学 方 法
选 取 2016年 12月-2017年 12月在 吉林 大学第 一 医 院神经 外科 收治 的轻 度颅 脑 外 伤 PCS患 者 56 例 ,作 为 观 察 组 ,所 有 患 者 符 合 美 国 康 复 医 学 会 (ACRM)制定 的诊 断标 准 ,其 中男 32例 ,女 24例 , 年 龄 2O一62岁 。56例 患 者 符 合 以下 条 件 :(1)为 轻 度 创伤 性脑损 伤 ;(2)头 颅 CT 平 扫 为 阴性 ,脑 电 图 正 常 ;(3)无 高 血 压 、糖 尿病 等合 并 症 及 精 神 障碍 ; (4)调查 者 能独立 完成 问卷 。
元 线 性逐 步 回归 模 型 ,结 果 显 示 PCS与 性别 、文 化 程 度 、Scl评分 、情 绪稳 定 性 、外 向有 相 关 性 ,详 见 表

68例小儿脑震荡临床分析论文

68例小儿脑震荡临床分析论文

68例小儿脑震荡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68例脑震荡患儿临床治疗进行分析。

方法:根据作者所在医院近五年来所收集门诊收治的68例脑震荡患儿临床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40例嗜睡患儿12小时内意识几乎恢复正常,48小时内其呕吐病症全部消失。

蛛网膜下腔有微量出血的18例患儿,通过治疗20天后做复查ct,显示其出血已经完全吸收。

全部68例患儿均随诊3至5个月,均恢复正常,10例患儿有短暂的癫痫发作,应该用苯巴比妥钠规律诊治,在2个月后不再出现癫痫的发作,68例患儿全部治愈。

结论:小儿脑震荡该临床表现多数较严重,但经过充分休息、积极处理及其密切观察,多数可治愈。

【关键词】小儿脑震荡;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 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344- 01小儿脑震荡指的是患儿脑部在受到外伤后没有颅内的血肿及脑挫裂伤等有关器质性的病变,然而该迟发性的呕吐和嗜睡等症状极为明显。

因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及语言表达也较为困难,各阶段年龄的患儿各有不同的表现。

而此类表现的差异性,年龄越小越突出,年龄越大,该临床表现越相似于成人,正是因为患儿解剖、生理及病理上的特殊性诸多,直接造成临床对脑震荡患儿实行解决的困难性及复杂性。

该研究根据作者所在医院近五年门诊收治的68例脑震荡患儿临床资料的回顾,旨在于对68例脑震荡患儿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如下[1]。

1 资料及其方法1.1 一般资料作者所在医院近五年门诊收治的68例脑震荡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占35例,女33例;年龄4个月到12岁;从病发到就诊的时间为40分钟至6小时。

所有患儿都是头部外伤来院诊治,60例由坠床造成,8例由车祸造成[2]。

1.2 治疗对策所有患儿都实行保守治疗,对颅内压增高的患儿,给以脱水降颅压诊治。

对高热与癫痫的患儿,给以冬眠合剂与冰帽进行抗癫痫及降温处理。

运用止血剂预防患儿迟发性的出血,如果患儿频繁呕吐需要根据生化的检验结果实行补液作为支持治疗。

脑震荡后综合征及其客观评定技术论文

脑震荡后综合征及其客观评定技术论文

脑震荡后综合征及其客观评定技术论文(摘要)脑震荡后综合征诊断具有很大的争议性。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脑震荡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涉及神经损伤和心理社会因素。

迄今,已有大量的研究对现有的检查方法或工具包括精神检查、常规CT和核磁共振、神经心理学测试和神经生化检查的评定和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受损部位主要分布在灰白质交界附近和大脑深部中线结构,由于大脑损伤的弥漫性,常规影像学检查无阳性发现。

本文对脑震荡后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诊断现状及争议、常规诊断技术、新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震荡后综合征和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现代大脑成像技术可无创定量评定大脑损伤,并可能成为脑震荡后综合征诊断及法医学鉴定更敏感和更有前途的评定工具。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脑震荡后综合征;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频谱成像轻度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者,在司法诉讼中常以持久的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alsyndrome,PCS导致精神残疾为由,要求对方赔偿。

PCS作为轻度TBI的后遗精神症状综合征,用常规CT/MRI检查技术无法提供大脑异常的直接影像学证据。

由于PCS精神症状缺乏特异性,精神症状本身具有主观性,PCS的诊断目前仍缺乏相对客观的生物学证据,因此,PCS症状的鉴别就显得非常重要¨。

1 PCS诊断的现状随访研究显示,在颅脑损伤患者中严重颅脑损伤占8%,轻度颅脑损伤至少占75%。

至少有一半的轻度颅脑损伤伤者PCS的部分症状,多在3个月内康复。

伤后18个月,5%一15%仍有症状,部分案例的症状演变为永久性。

重度TBI伤后,常常出现严重的精神或智能障碍,鉴定结论的争议相对较小。

但在轻、中度TBI后,伤者的PCS症状,特别是无意识障碍,仅有一些以躯体性不适主诉,CT/MRI常规检查无阳性发现的轻度TBI案例,其鉴定结论最有争议H1。

脑震荡诊断标准研究

脑震荡诊断标准研究
▪ 预防与宣传教育
1.提高公众对脑震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 2.鼓励开展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体育活动时,注重安全防护,避免头部受伤。 3.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加强脑震荡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脑震荡诊断标准研究
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与问题
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与问题
▪ 神经影像学检查
1.CT和MRI等神经影像学检查可用于排除其他严重的脑部损伤。 2.部分脑震荡患者可能出现脑部微出血或水肿,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在影像学检查 中发现异常。 3.神经影像学检查对于确诊脑震荡并非必需,但对于疑似严重脑部损伤的患者非常 重要。
当前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
▪ 认知功能评估
1.脑震荡可能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包括记忆力、注意力 、信息处理速度等方面。 2.认知功能评估可通过一系列神经心理学测试来进行,以量化 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3.认知功能评估有助于预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制定针对性的康 复计划。
▪ 诊断标准
1.目前常用的脑震荡诊断标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ICD-10 和美国CDC制定的诊断标准。 2.这些标准通常包括症状识别、神经影像学检查、认知功能评 估等多个方面。 3.诊断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脑震荡研究和治疗的 最新进展。
当前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
▪ 康复与治疗
1.大部分脑震荡患者可以通过休息、避免过度用脑和体力活动等方式进行康复。 2.部分患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认知训练等专业的康复治疗。 3.康复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脑震荡诊断标准研究
诊断标准的改进与发展方向
诊断标准的改进与发展方向
▪ 诊断标准的精细化
1.需要增加更具体的诊断标准,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例如, 增加对脑震荡后遗症状的评估,如头痛、眩晕、认知障碍等。 2.引入神经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 扫描(CT),以辅助诊断。 3.标准化诊断流程,确保不同医疗机构和医生对脑震荡的诊断 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轻度颅脑外伤脑震荡后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轻度颅脑外伤脑震荡后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轻度颅脑外伤脑震荡后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宗玲;朱少毅;赵虎
【期刊名称】《中国法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0(025)002
【摘要】@@ 轻度颅脑外伤的患者,在司法诉讼中常以持久的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al syndrome,PCS)导致精神残疾而要求对方赔偿.当事人主要表现为持久的躯体、认知和行为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头痛、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眩晕、焦虑、失眠、抑郁、易激惹、易疲乏及对声光敏感~([1]).迄今,有关PCS的诊断仍有赖于当事人主观体验的真实暴露,常规CT/MRl检查技术尚无法直接提供大脑异常的影像学证据.
【总页数】3页(P118-120)
【作者】宗玲;朱少毅;赵虎
【作者单位】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中山,528451;汕头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广东,汕头,515063;汕头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广东,汕头,51506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J], 马坤
2.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J],
3.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胆红素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J], 季梅;薛玲玲;徐慧文;何兴萍;焦剑惠
4.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宗玲;朱少
毅;赵虎
5.影像学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痴呆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J], 董梅;唐丽梅;范昊龙;赵田祎;王素欢;李震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震荡后综合征MRI研究进展

脑震荡后综合征MRI研究进展

脑震荡后综合征MRI研究进展
鲁兴启;李洁;丁建平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年(卷),期】2018(034)003
【摘要】轻度脑外伤(mTBI)是临床常见病,部分患者伤后数月或数年仍存在持久的脑震荡后综合征(PCS).早期识别高PCS风险患者、评估mTBI伤情及监测预后已成为当代医学的重点难题之一.随着MR性能的不断提高和设备的普及,新技术如弥散峰度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及静息态功能MRI等可用于分析脑微观结构和功能变化,从而提高对mTBI的认识.本文对PCS的MRI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456-459)
【作者】鲁兴启;李洁;丁建平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 310015;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 310015;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 31001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2;R742;R651.15
【相关文献】
1.高分辨MRI及DCE-MRI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J], 方梦诗
2.结构和功能MRI预测脑震荡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J], 黄文静;樊凤仙;张鹏飞;王俊;张静
3.脑震荡后综合征伤残评定研究进展 [J], 张钦廷;李豪喆;张盛宇;陈琛
4.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宗玲;朱少毅;赵虎
5.针刺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fMRI研究进展 [J], 陈娅;方继良;张东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震荡对内耳的损伤及机理研究进展

脑震荡对内耳的损伤及机理研究进展

脑震荡对内耳的损伤及机理研究进展
邢英姿;张燕卓;路虹
【期刊名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9(17)6
【摘要】@@ 脑震荡(brain concussion)系常见的轻度脑损伤,占颅脑外伤的80%[1].近年的研究表明,脑震荡不仅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性机能障碍,可能还与暴力引起的脑干网状结构受损、脑血液循环障碍、脑室内脑脊液冲击波、脑细胞代谢紊乱、神经传导阻滞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将有头部外伤史、短暂意识丧失和近事遗忘作为诊断脑震荡的三大指征,此外.
【总页数】3页(P609-611)
【作者】邢英姿;张燕卓;路虹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石家庄0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2;R764.3
【相关文献】
1.放疗致内耳损伤及其细胞分子学的研究进展 [J], 谢利红;唐安洲
2.332免疫介导的内耳疾病及内耳免疫研究进展 [J], 朱云翔;龚树生
3.哺乳动物内耳毛细胞损伤再生性修复的研究进展 [J], 娄向新;袁崇刚
4.放疗致内耳损伤的研究进展 [J], 李荧;苏纪平
5.高脂血症对内耳损伤机理的研究 [J], 张秋航;赵雪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脑震荡后综合征的新见解

对脑震荡后综合征的新见解

对脑震荡后综合征的新见解
柳邦亮
【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
【年(卷),期】1995(000)007
【摘要】1882年,伦敦一位名叫约翰·艾利克森的外科医生提出了脊髓震荡的概念。

认为脊柱在急性拉伤和扭伤后(铁路事故性脊柱),脊索的分子排列发生了紊乱和/或
贫血,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工作能力丧失致该病发生。

而利格勒则认为该病是对
外伤的一种情绪作用的结果,或简单地认为患者是为了获取钱财的赔偿而装病,还有
一些临床医生则认为该病是由于脑损害和精神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

从那时起,一
些医师认为脑震荡后综合征如果不是患者装病的话,则纯粹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另一
些医师则
【总页数】1页(P58-58)
【作者】柳邦亮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
【相关文献】
1.结构和功能MRI预测脑震荡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J], 黄文静;樊凤仙;张鹏飞;王俊;张静
2.物理康复联合心理护理对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的影响研究 [J], 鹿义红
3.脑震荡后综合征伤残评定研究进展 [J], 张钦廷;李豪喆;张盛宇;陈琛
4.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J], 贺建勋;孟庆龙;孙伟伟;段光辉;顾淑莉;孙红军;魏洪涛
5.轻型颅脑损伤并脑震荡后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J], 贺建勋;孟庆龙;段光辉;顾淑莉;莫延红;何蕊芳;魏洪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震荡症状研究的理论进展

脑震荡症状研究的理论进展

脑震荡症状研究的理论进展王亚;陈楚侨【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6(010)014【摘要】目的:脑震荡症状是脑损伤后常出现的症状,但别的人群也经常出现相似的症状,对脑震荡症状的原因及不同人群的症状进行总结,以期更深入了解脑震荡症状.资料来源:中文文章在中国期刊网搜索,检索年限:1994/2005,检索词:"脑损伤","脑震荡症状",英文文章在Sciencedirect和MedLine数据库搜索,检索年限:1993/2005,检索词:"postconcussion symptom","concussion","traumatic brain injury","head injury".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研究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研究的是脑震荡症状的情况,不论对象是脑损伤患者,非脑损伤患者,还是正常人.排除标准:①综述.②没有脑震荡症状相关的数据.资料提炼:按照上述标准纳入文章30篇.资料综合:在脑损伤患者中,引起脑震荡症状的原因比较多,一般是由生理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以及持续的;脑震荡症状在脑损伤患者,非脑损伤患者及正常人中都有较高的比率,在各个组内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可能原因有被试的选择标准不一致,问卷的选择不一致以及其他的混淆因素;说明在诊断脑损伤患者时,需要考虑到正常人的情况,要拿正常人的数据进行对比,所以弄清其在正常人中的基线是很重要的.结论:脑震荡症状不仅仅存在于脑损伤患者中,要了解脑震荡症状在诊断和鉴别中的作用,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总页数】3页(P150-152)【作者】王亚;陈楚侨【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心理系,广东省,广州市,510275;中山大学心理系,广东省,广州市,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1【相关文献】1.早期药物治疗对脑震荡患者伤后症状群的影响前瞻性研究 [J], 吴海霞;张维;郝锋丽2.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早期药物治疗临床研究 [J], 游恒星;邱建东;杨维;练晓文;陈氡;方向红;朱立亚3.我国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研究进展(一):理论研究 [J], 金卫东;王高华;等4.尼莫地平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外伤后脑震荡样早期症状的效果分析 [J], 程安林5.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早期药物治疗临床研究 [J], 周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因交通事故所致的脑震荡常见,其症状特征及发生率没有确切依据,导致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缺乏可靠性。

现就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病理、客观指标、影响因素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脑震荡后综合征;发生率;发病机制;客观指标;影响因素交通事故所致的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al syndrome,PCS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实践中,由于当事人常以持久的PCS导致精神残疾为由,要求对方赔偿,增加调解难度。

当事人主要表现为持久的躯体、认知和行为症状(头痛、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眩晕、焦虑、失眠、抑郁、易激惹、疲乏及对声、光敏感[1]。

然而,因为认识上的分歧以及PCS缺乏稳定的检查指标、当事人的个体价值取向、获益心理、个体生活史、伤前人格及性别、年龄、文化背景、防御机制、社会支持和诚实性等影响,致其症状特点、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难以确定,妨碍了对PCS的客观评定,给司法鉴定带来了较大困难。

为此,本文对相关问题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PCS发生率应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及调查方法,PCS发生率相差较大。

有人对178例外伤性脑损伤和104例颅脑外伤试验得出结论,用DSM_IV和ICD_10做标准测试PCS发生率分别为11.0%和64.0%[2]。

有人对1912个轻度脑外伤病人进行研究,最终1425人参与分析,平均年龄24岁,44%是女性。

3个月后有53%的人患有PCS,平均里蒙得PCS问卷(RPQ得4分[3]。

约35%的脑损伤患者出现PCS,所造成的影响可为慢性甚至持续[4]。

WANG等[4]研究发现,健康大学生发生PCS的症状概率较高,而且和神经心理功能无关。

其中症状发生率分别为易疲劳(76.9%,思维迟缓(60.3%,注意力不集中(58.7%,睡眠障碍(50.4%,情绪低落(46.3%。

健康人群的PCS症状与脑外伤后的PCS症状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症状大致为1躯体症状①头痛:30%~90%的PCS患者有头痛,1年后仍存在(8%~32%。

急性头痛, 2个月内恢复,而慢性者可开始于伤后2周,持续时间长于2周。

②头晕:发生率50.0%(75%的患者,1年患病率19.0%~25.0%。

③知觉障碍:14%的患者出现视力模糊(由聚光困难引起。

10%的患者对声光耐受性下降。

5%的人第一对脑神经损伤导致嗅觉、味觉减退。

听力丧失者达50.0%。

2精神症状:人格改变、易激惹、焦虑、抑郁。

大多数有这些症状的病人伤后3个月内CT无明显改变。

联合性焦虑障碍包括广泛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在创伤后脑外伤病人中发生率为11.0%~70.0%,焦虑症可见于左右半球损伤。

情感淡漠,原发者见于10%闭合性脑外伤患者,继发者见于60%的患者。

有1%~10%的重度脑外伤患者有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

3认知缺损:最常见的认知缺损是言语和非言语记忆缺损。

记忆缺损发生率为20.0%~79.0%。

4%~25%的PCS患者伤后1年仍存在记忆缺损和分配性注意缺损。

研究发现,50%的轻度头颅外伤患者出现PCS,且发现伤后3个月有62%的患者至少存在一项症状,40%达到PCS诊断标准,且RPQ得分与PCS严重性成正比。

有人对67例(平均年龄33.2岁患者做了试验,平均创伤后遗忘时间7.8d,1年后73%的患者恢复工作,但仍有84%有不适主诉,最多的是头痛(32%,易激惹(34%,健忘和注意力不集中(42%,易疲劳(45%,根据Glasgow结局评分恢复良好82%,中等残废18%;用另外一个更详细的量表(DOS显示更多认知(40%异常和行为问题(48%异常妨碍恢复工作。

2 PCS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脑震荡是由于大脑皮质、基底节、丘脑下部及脑干的轻微病损,使大脑皮层功能弱化,皮层下功能失调,而出现的各种临床神经精神症状[5]。

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轴索旋转和拉伸变形。

轴索损伤的范围决定了意识丧失和外伤后遗忘的时间长短。

由于神经元损伤会导致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_氨基丁酸,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谷氨酸、天冬氨酸的释放,这将导致更进一步神经元损害。

还有一些改变导致弥漫性神经损伤如过度钙内流向损伤的神经元,细胞活素类的释放,氧化自由基的损害,细胞壁受体的损害,炎症以及乙酰胆碱、儿茶酚胺、5_HT神经递质系统的改变[6]。

对死后的创伤后头痛病人和脑震荡的灵长类动物的研究发现弥漫性轴索损伤、小胶质细胞聚集以及小范围的瘀血未引起局部神经受损[6]。

动物试验表明神经元和轴索损伤在伤后数月均复原[6]。

3 PCS检测的客观指标研究3.1 听性脑干反映(ABR杨崇玲等[7]用ABR检测颅脑外伤后的PCS患者,在38例(38/56,67.8%诊断为PCS的患者中有22例ABR异常(57.8%,证明ABR异常为PCS患者提供了一个电生理指标。

3.2 颅脑CT研究发现,轻、中度头部外伤后平均11个月全脑萎缩很明显[8]。

为以后病情迁延和神经缺损的病因学提供了依据,还指出创伤诱发的细胞凋亡是脑萎缩的根源,也导致PCS的持续存在。

尽管他们表现似乎正常,但是人格,社会功能和工作能力都会受损。

3.3 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扩散张量成像(DTIMRI能检测到挫伤、局部水肿以及细微损伤,尤其是伤后几天。

SPECT发现不对称血流量下降甚至持续到伤后3年,特别是脑创伤后头痛的患者,这说明脑震荡后长时间的生理学改变,77%的患者MRI和SPECT都有异常表现,而且这些区域的缺血会导致脑萎缩。

GOWDAB等[9]对92例轻度脑外伤(mTBI患者进行SPECT检查,发现CT不正常患者31例(34.0%,而SPECT不正常64例(63.0%。

不正常表现在成人额叶和儿童血灌流不足,其中存在伤后遗忘(PTA、意识丧失(LOS、PCS患者最明显。

得出结论:Tc_99m_ECDSPECT在初次诊断mTBI方面比CT有绝对优势,特别是对有PTA、LOS、PCS患者更能有效诊断。

研究发现,在儿科有持续性PCS(PPCS者存在明显的中层颞叶血灌流不足[10],说明颞叶损伤可以继发于mTBI,并参与形成PPCS。

脑SPECT可帮助早期诊断易患PPCS的儿童,并且可以帮助判断神经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CECILIA等[11]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早期感受器电位,磁源成像(MSI等来评价脑震荡,发现MSI比单独的EEG或MRI检测到更多的PCS病人。

DTI比传统MRI对检测脑外伤更敏感。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显示PCS患者葡萄糖利用率下降,这对诊断诈病很有效,但是对诊断无特异性和敏感性。

3.4 EEG有学者对年龄在3~13岁之间mTBI(诊断标准是昏迷时间短于10min或没有昏迷;没有神经症状或不需要重症监护的98例儿童分别做伤后24h和4~6周的EEG和神经心理学测试[12]。

伤后24h几乎所有儿童都有脑震荡症状,其中64例EEG异常。

4~6周后23例有创伤后不适(头痛,睡眠障碍,易疲劳,焦虑及情绪不稳定。

这些症状与伤后及4~6周后躯体、神经或EEG改变(不同步慢波无关。

所以认为EEG对PCS的诊断意义不大。

因为大部分脑外伤后EEG都不正常,这会增加病人和家属的焦虑,从而增加病人躯体不适的危险性。

3.5 血S_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WILL等[13]研究发现脑外伤后患者初期评估血S_100B>25mg/L者容易留下残疾后遗症,NSE明显升高。

3.6 诱发电位EPs轻度脑震荡表现与癫小发作表现非常相似,而且脑震荡后急查感觉诱发电位EPs和EEG的结果和癫全身发作前述检查相似或一样[14]。

3.7 Glasgow昏迷等级扩展量表(GCS_E用GCS_E评价创伤后遗忘,发现mTBI后PTA时间越长,伤后几个星期越容易产生头晕、抑郁和认知缺损。

说明GCS_E对评价mTBI后症状很有用[15]。

3.8 临床变量或神经行为测试(NBTs临床变量或NBTs和性别能预测轻度头部外伤后的PCS。

3.9 RPQTOR等[16]收集了100例mTBI但CT正常的患者。

伤后3个月62%的患者仍有1项或更多症状(头痛、易激惹、焦虑、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其中40%满足PCS 诊断标准。

给他们做RPQ,发现有症状的平均分(10.3分比无症状的(5.5分高。

4 PCS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PCS是由器质性因素和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7],PCS发生率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①脑外伤时头部运动的速度。

即使LOS时间相同,迅速的比缓慢的头外伤的脑震荡后症状持续时间要长。

②脑外伤严重程度。

PCS常继发于脑外伤后遗忘1h内,Glasgow评分13~15分,LOS时间小于15min的mTBI 和脑外伤后遗忘1~24h,Glasgow评分9~12分,LOS时间15min~6h的中度脑外伤患者[17]。

③人格特征。

OMAR等[18]对mTBI患者97例(实验组和94例(对照组进行试验,发现病前没有人格改变的两组间PCS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而病前有人格改变的实验组外伤后6个月PCS发生概率比对照组高。

④疾病预期发生率。

不同国家出现预期脑外伤后症状不同,在立陶宛、希腊mTBI很常见,他们预期慢性后遗症发生率低,而在加拿大预期慢性PCS发生率较高。

这种预期发生率高、低可能是导致发生慢性PCS的因素之一。

⑤PTA时间。

李利中[19]对脑损伤脑震荡患者165例进行了研究,使用galveston定向遗忘实验(10个题目,满分100分,达到75分为脱离PTA判断患者PTA时间长短。

结果显示:脑震荡患者PTA 时间与PCS出现症状类型和症状出现时间有着密切关系,PTA时间越短者在出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