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笔记

合集下载

(完整版)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完整版)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完整版)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第一章绪论 I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I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一、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 2、〈〈黄帝内经》二、汉代〈〈伤寒杂病论》战国记载52病,药物247种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金匮要略》讲杂病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便廉)2、〈〈小品方》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共载方7500余首2、〈〈外台秘要》王焘五、宋代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2、《小儿药证直诀》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 2、金元四大家① 刘完素:字守真 788首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金?成无己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观点--倡导“火热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六气皆从火化” “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儒门事亲》以汗、吐、下三法攻邪③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④ 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

〈〈丹溪心法》主张滋阴降火之法“病由邪生,邪去正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倡导“相火论”七、明代 1、〈〈普济方》朱棣 2、〈〈医方考》吴昆八、清代 1、〈〈医方集解》汪昂 2、〈〈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 3、温病学派① 叶天士(桂)② 吴鞠通(瑭)③ 薛雪(生白)④ 王七雄(孟英)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 I 方剂与病证I 方剂与治法一、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载方61739首如:知柏地黄丸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风寒表实证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2、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主治:风寒表虚证及营卫不和证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二、辛凉解表3、银翘散(辛凉平剂)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主治:温病初起发热。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4、桑菊饮(辛凉轻剂)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功效: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三、扶正解表6、败毒散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1、大承气汤(寒下代表方)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主治:Ⅰ、阳明腑实证Ⅱ、热结旁流证Ⅲ、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功用:峻下热结2、大黄牡丹汤组成: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仁主治:肠痈初起。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二、温下3、大黄附子汤组成:附子、大黄、细辛主治:寒积里实证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4、温脾汤(温下代表方)组成:大黄、附子、干姜、芒硝、人参、当归、炙甘草主治:阳虚寒积证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三、润下5、麻子仁丸(润下代表方)组成:麻子仁、杏仁、白芍、大黄、枳实、厚朴、蜂蜜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四、逐水6、十枣汤(逐水代表方)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悬饮、水肿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主治:Ⅰ、伤寒少阳证Ⅱ、妇人伤寒热入血室Ⅲ、疟疾/黄疸以及内科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功用:和解少阳二、调和肝脾2、四逆散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主治:1、阳郁厥逆证。

2、肝脾气郁证功用:透邪解郁,舒肝理脾3、逍遥散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三、调和肠胃4、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总论细目一:方剂与治法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方从法出”。

二、常用治法1.汗法汗法主要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2.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以祛邪愈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和法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表里双解等。

3.下法适用于胃肠有实邪阻结,大便不通,或泄泻不爽,以及瘀血、结痰、积水肿胀等证。

4.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软坚散结使体内气、血、痰、水、食、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实结缓消渐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5.吐法极易损伤胃气,所以非实邪壅塞且病势急剧者不宜使用。

体虚、新产和孕妇,即使有实邪壅塞,亦须慎用。

6.清法适用于火热或热毒在里所致的各种病证。

7.温法通过温里、祛寒、回阳等治疗各种寒证的方法。

8.补法补法一般是在气、血、阴、阳不足且无邪实的情况下使用的,以免闭门留寇,但扶正又可祛邪。

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一、方剂的基本结构方剂的一般结构,大体分为君、臣、佐、使四个部分。

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注:每一方中必须有君药。

君药的药味较少,其用量相应要大。

2.臣药有两种意义。

(1)辅助君药加强对主病或主证的治疗作用的药物。

(2)针对主要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有三种意义。

(1)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或针对某一症状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2)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3)反佐药:病重邪甚时,为防止拒药,配用的与君药性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有两种意义。

(1)引经药:用以引领方中诸药至病所或特定部位的药物。

(2)调和药:用以调和方中诸药的药物。

二、方剂的变化形式1.药味加减的变化指通过调整方剂的组成药物,以适应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的方法,习称“随证加减”。

运用前提:主证不变,君药不变。

变化方法:增加或减少方剂组成中的次要药物(只是臣、佐、使药的适当调整)。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八纲辨证(太阳伤寒证——六经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可恢复肺之宣发之功能。

—君桂枝:解肌发表,温经通阳,助麻黄发散肌表之寒。

—臣杏仁:宣肺利气,止咳平喘,与麻黄配伍则肺气可宣可降,喘止咳平。

(二药性味,麻黄属升,杏仁属降,一升一降,相得益彰)—佐炙甘草:调和诸药。

(1)缓解麻黄、桂枝悍烈之性,不致发汗太过。

(2)使气分之麻黄和血分之桂枝协调为用。

(3)协调升发之麻黄与肃降之杏仁的作用。

(4)炙甘草本身有止咳平喘之功。

—使运用1、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2、使用注意:只能用于体质强壮者,且只能暂用不宜久服。

表虚自汗、体虚外感、新产妇人禁用。

对疮家、淋家(血淋)、衄家、亡血家皆禁用。

桂枝汤《伤寒论》方歌桂芍甘草姜枣同。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八纲辨证(太阳中风证——六经辨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与恶寒有程度上的不同),鼻鸣干呕(呕:有声无物谓之呕;吐:有物无声谓之吐。

),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病因病机营卫不和一般是指表证自汗的病理而言。

主要包括:1、卫弱营强:卫气虚弱,不能固护营阴,营阴外泄,汗液自汗而出,症见身不热而时有汗出。

2、卫强营弱:卫气强而浮越于外,郁于肌表,内迫营阴而汗自出,症见时发热而自汗,不发热则无汗。

病机关键: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方解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之邪(调卫)——君白芍:敛阴和营,固在内之营阴。

(和营)——臣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助桂枝解除表邪。

大枣:补益脾胃,补脾生津,助白芍和营。

——佐运用1、辨证要点:发热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

2、除风寒表虚证外,还可以治疗内伤杂证、病后、产后等因营卫不和、阴阳不和而致之证。

方剂学笔记 最终版

方剂学笔记 最终版

中药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发散风热药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桑叶:甘、苦,寒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菊花:辛、甘、苦,微寒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柴胡:辛、苦,微寒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 收湿,止血知母:苦、甘,寒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凉血止血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金银花:甘,寒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苦,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甘、苦,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玄参:甘、苦、咸,微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牡丹皮:苦、辛,微寒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赤芍:苦,微寒清热凉血,消瘀止痛清虚热药青蒿:苦、辛,寒退虚热,清热解暑,截疟泻下药攻下药大黄:苦,寒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祛风湿药祛风寒湿药独活:辛、苦,微温祛风湿,止痛,解表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辛、苦,温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桑寄生:苦、甘,平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化湿药藿香:辛,微温化湿和中,解暑发表,止呕,治癣苍术:辛、苦,温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烟熏消毒厚朴:辛、苦,温行气燥湿,降逆平喘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薏苡仁:甘、淡,微寒利水渗湿,渗湿除痹,清热排脓,健脾止泻利尿通淋药车前子:甘,寒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利湿退黄药茵陈:苦、辛,微寒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温理药附子:辛、甘,大热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理气药陈皮: 辛、苦,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香附:辛、微苦、微甘,平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消食药山楂:酸、甘,微温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神曲:甘、辛,温消食和胃麦芽:甘,平消食健胃,回乳消胀驱虫药使君子:甘,温杀虫消积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小蓟:甘、苦,凉凉血止血,消瘀解毒消痈化瘀止血药三七:甘、微苦,温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蒲黄:甘,平止血,化瘀,利尿收敛止血药白及:苦、甘、涩,寒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温经止血药艾叶:辛、苦,温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药川芎:辛,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活血调经药丹参:苦,微寒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牛膝:苦、酸,平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破血消癥药莪术:辛、苦,温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半夏:辛,温,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清化热痰药瓜蒌:甘、微苦,寒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消痈散结,润肠通便川贝母:苦、甘,微寒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浙贝母:苦,寒清热化痰,散结消痈桔梗:甘、辛,平宣肺,祛痰,利咽,排脓止咳平喘药苦杏仁:苦,微温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安神药重镇安神药朱砂:甘,微寒清心镇惊,安神解毒养心安神药酸枣仁:甘、酸,平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平肝息风药息风止痉药牛黄:苦,凉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天麻:甘,平息风止痉,平抑肝阳,通络止痛开窍药麝香:辛,温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补虚药补气药人参:甘、微苦,微温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黄芪:甘、微温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白术:苦、甘,温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甘草:甘,平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补阳药鹿茸:甘、咸,温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杜仲:甘,温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补血药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止痛,润肠熟地黄:甘,微温补血养阴,填精益髓阿胶:甘,平补血,滋阴,润肺,止血补阴药麦冬:甘、微苦,微寒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收涩药敛肺涩肠药五味子:酸、甘,温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酸、涩,微温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方剂总论药物配伍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的将一味或二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一、汗●解表剂(发汗、解肌、透疹)表证1.辛温解表(风寒表证)●风寒表实证(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三拗汤:宣肺解表)●风寒湿痹证(麻黄加术汤:发汗解表,散寒祛湿)●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发汗解表,祛风除湿)●风寒袭肺证(华盖散:宣肺解表,止咳祛痰)●风寒表虚证(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宿有喘病,又感风寒(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肌发表,降气平喘)●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桂枝加葛根汤:解肌发表,升津舒筋)●心阳虚弱,寒水凌心之奔豚证(枝加桂汤:温通心阳,平冲降逆)●太阳病误下伤中,木虚土乘之腹痛(桂枝加芍药汤:温脾和中,缓急止痛)●风寒,气郁不舒证(香苏散:疏散风寒,理气和中)●风寒较重兼有气滞证(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结郁)●外寒内饮证(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痰饮郁结,气逆咳喘证(射干麻黄汤:温肺祛痰,降气止咳)●肺胀,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加石膏汤:解表蠲饮,清热除烦)●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溢饮(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兼清里热)●风邪犯肺之咳嗽证(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伤风咳嗽(金沸草散:发散风寒,降气化痰)●风寒湿邪,内有郁热证(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大羌活汤:发散风寒,祛湿清热)2.辛凉解表(风热表证)●温病初起(银翘散: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证(葱豉桔梗汤:疏风清热)●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麻杏石甘汤:辛凉疏表,清肺平喘)●风水夹热证(越婢汤:发汗行水)●风寒未解,化热入里(陶氏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热,里热亦盛证(程氏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注:程氏重在清里;陶氏重在解肌●麻疹初起(升麻葛根汤:解肌透疹)●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宣毒发表汤:解表透疹,止咳利咽)●痧疹初起,透发不出(竹叶柳蒡汤:透疹解表,清热生津)3.扶正解表(正气不足+外邪)●气虚外感风寒湿证(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疮肿初起(荆防败毒散:发汗解表,消疮止痛)●气虚外感,内有痰湿证(参苏饮:益气解表,理气化痰)●血虚外感风寒证(葱白七位饮:养血解表)●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加减葳蕤汤:滋阴解表)●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表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解表)●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表证(再造散:助阳益气,解表散寒)4.具有疏散外风、轻宣外燥、祛暑解表、祛风胜湿等作用的方剂,已分别列入治风剂、治燥剂、祛暑剂、祛湿剂二、吐●涌吐剂(涌吐痰涎、宿食、毒物)痰涎、食积及胃中毒物三、下●泻下剂(通便、泄热、攻积、逐水)里实证1.寒下(热结:里热积滞实证)●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实热证而见热厥、痉病、发狂者(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小承气汤:轻下热结)●阳明病,胃肠燥热证(调味承气汤:缓下热结)●大结胸证(大陷胸汤:泻热逐水)●结胸证(大陷胸丸:泻热逐水)2.温下(寒结:里寒积滞实证)●阳虚冷积证(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寒积里实证(大黄附子汤: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寒湿腹痛(三物备急丸:攻下寒积)3.润下(燥结:津枯肠燥大便秘结证)●脾约证(麻子仁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津枯便秘(五仁丸:润肠通便)●饮食劳倦,风结水结(润肠丸:润肠通便,活血祛风)●肾虚便秘(济川煎: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老人下元虚冷便秘,或阳虚寒湿久泄(半硫丸温肾祛寒,通阳泄热)4.逐水(水结:水饮壅盛于里之实证)●悬饮;水肿(十枣汤:攻逐水饮)●水热内壅,气机阻滞证(舟车丸:行气逐水)●多种伏痰证(控涎丹:祛痰逐饮)●留饮心下坚满(甘遂半夏汤:化痰逐饮)●阳水(禹功散:逐水通便,行水消肿)●水肿湿热证(导水丸:攻下逐水)5.攻补兼施(里实正虚:里实证虚证)●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黄龙汤:攻下热结,益气养血)●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新加黄龙汤:泄热通便)●阳明热结阴亏证(增液承气汤:滋阴增液,泄热通便)四、和●和解剂(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少阳证、肝脾不和证、寒热错杂证1.和解少阳(少阳证)●伤寒少阳证;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伤寒,胸胁满微结寒饮(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温化水饮)●伤寒少阳兼痰热扰心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通阳泄热)●少阳湿热痰浊证(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湿)●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达原饮:开达膜原,辟秽化浊)2.调和肝脾(肝郁脾虚证、肝脾不和证)●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四逆散:透邪结郁,舒肝理脾)●肝郁血虚脾弱证(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内热证(加味逍遥散:养血健脾,疏肝清热)●肝脾血虚,临经腹痛(黑逍遥散:疏肝健脾,养血调经)●肝脾两虚,血淤湿滞证(当归芍药散:养肝和血,健脾祛湿)●痛泻证(痛泻要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3.调和寒热(寒热互结证、肠胃不和证)●寒热互结之痞证(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散结消痞)●水热互结痞证(生姜泻心汤:和胃消痞,宣散利水)●胃气虚弱痞证(甘草泻心汤:和胃补中,降逆消痞)●胃热肠寒(黄连汤:寒热并调,和胃降逆)五、温●温里剂(温里助阳、散寒通滞)里寒证1.温经散寒(寒凝经脉证)●血虚寒厥证(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虚寒厥,手足厥冷,兼寒邪在胃,呕吐腹痛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暖肝煎:温补肝肾,行气止痛)2.温中祛寒(中焦虚寒证)●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证;中阳不足证(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证(附子理中汤:温阳祛寒,补气健脾)●脾胃虚寒,复感风寒表证(桂枝人参汤:温阳健脾,解表散寒)●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证(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阴阳气血俱虚证(黄芪建中汤:温中补气,和里缓急)●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痛不已,或少腹拘急挛痛引腰背(当归建中汤:温补气血,缓急止痛)●胃寒呕吐证;肝寒上逆证;肾寒上逆证(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中阳虚衰,阴寒内盛之脘腹疼痛(大建中汤:温中补虚,缓急止痛)3.回阳救逆(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甚或阴盛格阳、戴阳的危重病证)●少阴病,心肾阳衰寒厥证以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者(四逆汤:回阳救逆)●少阴病,阴盛格阳证(通脉四逆散:破阴回阳,通达内外)●少阴病真阳衰微,元气亦虚之证(四逆加人参汤: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少阴病阴盛戴阳证(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阳气暴脱证(参附汤:益气回阳固脱)●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回阳救急汤:回阳固脱,益气生脉)六、清●清热剂(清热、泄火、凉血、解毒)里热证1.清气分热(热在气分证)●气分热盛证(白虎汤:清热生津)●气分热盛,气津两伤证(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温疟或风湿热痹证(白虎加桂枝汤:清热,通络,和营卫)●湿温病(白虎加苍术汤:清热祛湿)●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2.清营凉血(邪热传营证、热入血分证)●热入营分证(清营汤: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热入血分证(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3.气血两清(疫毒或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证)●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温病热入气血之证(化斑汤:清气凉血)4.清热解毒(瘟疫、温毒、火毒、疮疡疔毒)●大头瘟(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上中二焦火热证(凉膈散:泻火通便,清上泻下)●三焦火毒热盛证;外科痈疡疔毒(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泻心汤:泻火解毒,燥湿泄痞(注:泻心汤【以泄代清:热从大便出】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热从小便出】)5.清脏腑热(邪热偏盛某一脏腑)●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肝经火郁证以及小儿急惊,热盛抽搐(泻青丸:清肝泻火)●肝胆实火证(当归龙荟丸:清泻肝胆实火)●肝火犯胃证(左金丸:清泻肝火,降逆止呕)●肝火横逆犯脾胃(戊己丸:舒肝理脾,清热和胃●心经火热证或心热移于小肠(导赤散:清心利水养阴)●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证;或肾阴不足(清心莲子饮:清心火,益气阴,止淋浊)注:清心莲子饮补益心肾之力强于导赤散●胃火牙痛(清胃散:清胃凉血)●脾胃伏火证(泻黄散:泻脾胃伏火)●胃热阴虚证(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湿热痢疾(芍药汤: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湿热痢疾(香连丸:清热燥湿,行气化滞)●热泻痢疾(黄芩汤:清热止痢,和中止痛)●热毒痢疾(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妇人产后血虚热利,心烦不得眠(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养血和中)●肺热咳喘证(泻白散: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痰水壅实之咳喘证(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行水,下气平喘)●肺经有热(黄芩泻白散:清泻肺热)6.清虚热(热病后期,邪留阴分,阴液已伤证)●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清骨散:清虚热,退骨蒸)●阴亏血虚,风邪传里化热之风劳病(秦艽鳖甲汤:清热除蒸,滋阴养血)●阴虚火旺盗汗(当归六黄汤:滋阴泻热,固表止汗)●祛暑剂(祛除暑邪)暑病1.祛暑清热()2.祛暑解表(夏月外感风寒,暑湿伤中证)●阴暑(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暑温加湿,复感外寒证(新加香薷饮:祛暑解表,清热化湿)3.祛暑利湿(感暑夹湿证)●暑湿证(六一散:清暑利湿)●暑湿证(益元散:清暑利湿,镇心安神)●暑湿证兼肝胆郁热(碧玉散:清暑利湿,凉肝解毒)●暑湿证兼微恶风寒(鸡苏散:清暑利湿,疏风散热)●暑湿证(桂林甘露散:清暑解热,化气利湿)4.祛暑益气(外感暑热、津气两伤证)●暑热气津两伤证(王氏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七、消●理气剂(行气或降气)气滞或气逆病证1.行气(气机郁滞证)●六郁证(越鞠丸:行气解郁)●梅核气(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胸痹,胸阳不振,痰气互结证(瓜蒌薤白白酒汤:通阳散结,行气祛痰)●肝气郁滞证(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肝郁化火证(金铃子散:疏肝泄热,活血止痛)●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枳实消痞丸:行气消痞,健脾和胃)●气滞水停(枳术汤:行气消痞)●脾虚气滞,饮食停积(枳术丸:健脾消痞)●脾胃气滞寒湿证(厚朴温中汤:行气除满,温中燥湿)●寒凝气滞证(天台乌药散:行气疏肝,散寒止痛)●㿗疝(橘核丸:行气止痛,软坚散结)●肝郁气滞之痛经(加味乌药汤:行气活血,调经止痛)2.降气(肺气上逆或胃气上逆证)●上实下虚之咳喘证(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痰热内蕴,风寒外束之哮喘(定喘汤:宣降肺气,清热化痰)●肝气郁结证(四磨汤:行气降逆,宽胸散结)●胃虚气逆痰阻证(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胃虚有热之呃逆(橘皮竹茹汤:降逆止呕,益气清热)●胃气虚寒之呃逆(丁香柿蒂汤:降逆止呕,温中益气)●理血剂(活血化瘀或止血)瘀血证或出血证1.温经散寒(血寒)2.清热凉血(血热)3.养血扶正(血虚)4.活血祛瘀(血淤;蓄血及各种瘀血阻滞证)●气虚血瘀之中风(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胸中血瘀证(血府逐瘀汤:活血活瘀,行气止痛)●瘀阻头面(通窍活血汤:活血通窍)●会厌瘀血证(会厌逐瘀汤:活血散瘀,散结利咽)●膈下瘀血证(膈下逐瘀汤: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少腹寒凝血淤证(少腹逐瘀汤: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瘀血痹阻经络证(身痛逐瘀汤: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下焦蓄血证(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下焦蓄血证(抵当汤:破瘀下血)●下焦蓄血之少腹硬满(抵当丸)●瘀血化热,瘀热内结证(下瘀血汤:泄热逐淤)●注:桃核承气汤适用于瘀血初结;抵当汤适用于瘀结日久,蓄血较重;抵当丸适用于瘀结深但病势缓●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复元活血汤:活血祛瘀,舒肝通络)●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七厘散:散瘀消肿,定痛止血)●瘀血疼痛证(失笑散:活血祛瘀,散结止痛)●血瘀气滞证(丹参饮: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气血凝滞证(活络效灵丹: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妇人子宫虚冷(艾附暖宫丸:温经暖宫,养血活血)●产后血虚寒凝,瘀血内阻(生化汤:养血活血,温经止痛)●瘀阻胞宫证(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五劳虚极(大黄蛰虫丸:活血消癥,祛瘀生新)5.止血(出血;血溢脉外而出现的衄血、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等以及外伤出血)●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十灰散:凉血止血)●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咳血方:清肝宁肺,凉血止血)●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黄土汤:温阳健脾,养血止血)●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便血证(槐花散:清肠止血,疏风行气)●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小蓟饮子:凉血止血,利尿通淋)●祛痰剂(消除痰涎)各种痰病1.治风化痰(风痰证)●风痰上扰证(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息风,健脾祛湿)●痰热痫病(定痫丸:涤痰息风,清热定痫)2.温化寒痰(寒痰证)●寒饮咳嗽(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痰壅气逆食滞证(三子养亲汤:温肺化痰,降气消食)3.清热化痰(热痰证)●热痰咳嗽(清气化痰汤:清热化痰,理气止咳)●痰热互结之小结胸证(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湿热老痰证(滚痰丸:泻火逐痰)4.燥湿化痰(湿痰证)●湿痰证(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痰伏中脘,流注经络证(茯苓丸:燥湿行气,软坚化痰)●肝胃不和,痰热内扰证(温胆汤:理气化痰,温胆和胃)5.润燥化痰(燥痰证)●燥痰咳嗽(贝母瓜篓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祛湿剂(化湿利水,通淋化浊)水湿病证1.发汗祛湿(外湿;湿邪在外在上)2.祛风胜湿(风湿在表所致的头痛身重,或湿阻经络所致的肢节不利、腰膝顽麻痹痛等证)●风湿犯表之痹证(羌活胜湿汤:祛风胜湿止痛)●痹症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3.化湿和胃(湿邪在内在下;湿阻中焦,脾胃失和证)●湿滞脾胃证(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4.利水渗湿(湿邪在内在下;水湿壅盛所致的水肿、泄泻等)●蓄水证;痰饮;水湿内停证(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水热互结伤阴证(猪苓汤:利水渗湿,养阴清热)●表虚之风水或风湿(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水停气滞之皮水证(五皮散:利水消肿,理气健脾)5.温化寒湿(湿从寒化;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所致的痰饮、水肿、痹证、脚气等)●中阳不足之痰饮(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水)●肾著病(肾著汤:祛寒除湿)●阳虚水泛证;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真武汤:温阳利水)●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实脾散:温阳健脾,行气利水)6.清热祛湿(湿从热化;外感湿热,或湿热内蕴所致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萎痹等病证)●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当归拈痛汤:利湿清热,疏风止痛)●黄疸阳黄(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湿温时疫之湿热并重证(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湿热霍乱(连朴饮:清热化湿,理气和中)●热淋(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湿热下注证(二妙散:清热燥湿)7.祛湿化浊(湿浊下注,淋浊带下;湿浊下注所致的白浊、带下等)●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证(完带汤: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萆薢分清饮:温肾利湿,分清化浊)8.峻下逐水(水湿壅盛,形气俱实)●消导化积剂(消食运脾、化积导滞)各种食积证1.消食化滞(食积内停证)●食积证(保和丸:消食化滞,理气和胃)●湿热食积证(枳实导滞丸:消食导滞,清热祛湿)●痢疾,食积(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攻积泄热)2.健脾消食(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证)●脾虚食积证(健脾丸:健脾和胃,消食止泻)●酒积伤脾证(葛花解酲汤:分消酒湿,理气健脾●治痈疡剂(散结消痈、解毒排脓、敛疮生肌)疮疡痈疽证1.散结消痈(疮疡痈疽)●痈疡肿毒初起(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风火热毒上攻之痈疮(牛蒡解肌汤:疏风清热,凉血消肿)●寒湿痰瘀所致之疮疡肿痛(小金丹:化痰除湿,祛瘀通络)●火毒结聚之疔疮(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消散疔疮)●热毒炽盛之脱疽(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阴疽(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火郁痰凝、气滞血瘀所致之乳岩、瘰疬、横痃、痰核、流注、肿痛小肠痈等(犀黄丸:活血行瘀,解毒消痈)●气滞痰凝之瘿瘤初起(海藻玉壶汤:化痰软坚,散结消痈)●瘰疬,痰核,瘿瘤初起(消瘰丸: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痰瘀互结,热毒壅滞之肺痈证(苇茎汤:清肺化痰,逐瘀排脓)●湿热瘀滞之肠痈初起(大黄牡丹汤:泻热破瘀,散结消肿)2.托里透脓(疮痈邪盛毒深而气血亏虚,虽脓已成,但正气不足,无力托毒外透,正虚邪陷,脓成难溃)●气血两虚,疮痈脓成难溃(透脓散:补气养血,托毒溃痈)3.补虚敛疮(痈疡溃后,毒邪虽去,但气血不足、阴阳亏虚,久不生肌收口)●痈疽溃后,气血两虚证(内补黄芪汤:温补气血,生肌敛疮)●驱虫剂(驱虫、杀虫或安蛔)人体寄生虫病1.蛔厥证亦治久泻、久痢(乌梅丸:温脏安蛔)2.肠中诸虫(化虫丸:杀肠中诸虫)3.小儿虫疳(肥儿丸:杀虫消积,健脾清热)八、补●补益剂(补养人体气血阴阳)各种虚损病症1.补气(肺脾气虚证)●脾胃气虚证(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脾胃气虚兼气滞证(异功散:益气健脾,行气化滞)●脾胃气虚兼痰湿证(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香砂六君子汤:益气化痰,行气温中)●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证(保元汤:益气温阳)●脾虚湿盛证;亦可用治肺脾气虚,痰湿咳嗽(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七味白术散:健脾止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举元煎:益气举陷)●大气下陷证(升陷汤:益气升陷)●脾胃气虚,湿热内停证(升阳益胃汤:益气升阳,清热除湿)●表虚自汗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生脉饮:益气生津,敛阴止汗)●肺肾气虚,痰热咳喘证(人参蛤蚧散:补肺益肾,止咳定喘)2.补血(血虚证)●营血虚滞证(四物汤:补血调血)●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胶艾汤:养血止血,调经安胎)●妇女月经先期而至+虚(圣愈汤:益气,补血,摄血)●血虚兼血瘀证(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肝血不足(补肝汤:养血柔肝,活血调经)●血虚发热证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3.气血双补(气血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八珍汤:益气补血)●气血不足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十全大补汤:温补气血)注:十全大补汤为八珍汤加黄芪、肉桂,增强补气温阳之力,使阳生阴长,治疗气血俱虚而偏寒●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虚劳肺痿(炙甘草汤: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证(加减复脉汤:滋阴养血,生津润燥)●堕胎、滑胎(泰山磐石散:益气健脾,养血安胎)4.补阴(阴精不足证)●肾阴精不足证(六味地黄丸:填精滋阴补肾)●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知柏地黄汤:滋阴降火)●肝肾阴虚证(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明目)●肺肾两虚证(都气丸:滋肾纳气)●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滋补肺肾)●胃阴不足证(益胃汤:养阴益胃)●真阴不足证(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真阴不足证(左归饮:补益肾精)注:肾阴亏损较重者用左归丸●阴虚火旺证(大补阴丸:滋阴降火)●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一贯煎:滋阴疏肝)5.补阳(阳虚证)●肾阳气不足证;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肾气丸:补肾助阳,化生肾气)●肾阳虚水肿(加味肾气丸:温助肾阳,利水消肿)●肾阳虚损,精血不足证(十补丸:补肾阳,益精血)●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益髓)●肾阳不足证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右归饮:温补肾阳,填精补血)注: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之功更著6.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喑痱(地黄饮子: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真元虚损,精血不足证(龟鹿二仙胶:滋阴填精,益气壮阳)●肝肾不足证(七宝美髯丹:补益肝肾,乌发壮骨)●虚劳(补天大造丸:补五脏虚损)●固涩剂(收敛固涩)气、血、精、津耗散滑脱证1.固表止汗(表虚卫外不固,或阴液不能内守的自汗、盗汗证)●自汗、盗汗证(牡蛎散:敛阴止汗,益气固表)2.敛肺止咳(久咳肺虚,气阴耗伤证)●久咳伤肺,气阴两伤证(九仙散:敛肺止咳,益气养阴)3.涩肠固脱(泻痢日久不止,脾肾虚寒,大便滑脱不禁证)●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真人养脏汤:涩肠固脱,温补脾肾)●脾肾阳虚之五更泻(四神丸:温肾暖脾,固肠止泻)●虚寒痢(桃花汤:涩肠止痢,温中散寒)●泻痢日久,滑脱不禁(赤石脂禹余粮汤:涩肠止泻)●久泻赤白,休息痢(驻车丸:清热燥湿,养阴止痢)4.涩精止遗(肾虚封藏失职,精关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或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所致的尿频遗尿等证)肾虚封藏失职,精关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或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所致的尿频遗尿等证●心肾两虚之尿频或遗尿、遗精证(桑螵蛸散:调补心肾,固精止遗)●膀胱虚寒证(缩泉丸:温肾祛寒,缩尿止遗)●肾虚不固之遗精(金锁固金丸:补肾涩精)●男子遗精白浊,小便频数,女子带下,纯属肾虚不摄(水陆二仙丹:补肾涩精)5.固崩止带(崩中漏下,或带下日久不止证)●脾肾虚弱,冲脉不固证(固冲汤:益气健脾,固冲摄血)●脾肾虚弱,湿热带下(易黄汤:补益脾肾,清热祛湿,收涩止带)●阴虚血热之崩漏(固经汤:滋阴清热,固经止血)九、其他●治风剂(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风病1.疏散外风(外风所致诸证)●外感风邪头痛(川穹茶调散:疏风止痛)●风寒湿痹(小活络丹: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口眼歪斜(牵正散:祛风化痰,痛络止痉)●风邪初中经络证(大秦艽汤:祛风清热,养血活血)●风疹、湿疹(消风散:疏风养血,清热除湿)●破伤风(玉真散:祛风化痰,定搐止痉)2.平熄内风(内风证)●肝热生风证(羚角钩藤饮: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类中风(镇肝熄风汤:镇肝息风,滋阴潜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天麻钩藤饮: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阴虚风动证(大定风珠:滋阴息风)●邪热久羁,阴血不足,虚风内动证(阿胶鸡子黄汤:滋阴养血,柔肝息风)●治燥剂(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燥证1.轻宣外燥(外感凉燥或温燥证)●外感凉燥证(杏苏散:清宣凉燥,理肺化痰)●外感温燥证(桑杏汤:清宣温燥,润肺止咳)●温燥伤肺证(清燥救肺汤:清燥润肺,益气养阴)●燥伤肺胃阴分证(沙参麦冬汤:清养肺胃,生津润燥)2.滋润内燥(脏腑津液不足之内燥证)●阴虚肺燥之白喉(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解毒利咽)●虚热肺痿;胃阴不足(麦门冬汤:滋养肺胃,降逆下气)●阳明温病,津亏肠燥便秘证(增液汤:增液润燥)●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百合固金汤:滋润肺肾,止咳化痰)●肺肾阴亏之肺痨(琼玉膏:滋阴润肺,益气补脾)●气阴两虚之消渴(玉液汤:益气养阴,固肾生津)●表里双解剂(表里同治、内外分解)表里同病1.解表清里(表邪未解,里热已炽证)●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2.解表温里(外有表证,内有里寒证)●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五积散:发表温里,顺其化痰,活血消积)3.解表攻里(外有表邪,里有实积证)●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结热)。

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方剂学笔记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功效以及配伍禁忌等内容。

本文将从概念、分类、方剂的组成与功效等方面进行介绍。

概念方剂,简称方,是中药治病的基本单位,是中药组成的药物配方。

它是中药治疗的核心,是中医经验的,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基础。

分类方剂按照其应用领域可分为四大类:•外治方,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肌肉、关节等外部疾病;•内治方,主要用于治疗内脏器官、组织和病理状态;•伤科方,主要用于治疗创伤、损伤、骨折等外科疾病;•妇科方,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疾病。

方剂也可按照其功效分类:•理气活血类方剂,主要用于调节气血运行,活化经络;•清热解毒类方剂,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降火平喘;•补益安神类方剂,主要用于滋养调节、安神助眠。

组成及功效方剂由多种药物组合而成,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功效。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方剂及其组成药物及功效:葛根汤组成:葛根草、麻黄、桂枝、生姜、大枣。

功效:解表发汗,利水消肿。

四物汤组成: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功效:益气补血,调经止痛。

白虎汤组成:桂枝、知母、石膏、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解表降温。

方剂的禁忌方剂中的药物均有其服用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下面举几例:•黄连解毒片、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有肝病、急性肝炎、儿童、孕妇慎用;•羚角胶囊、蛇胆川贝液等寒凉药物有清热解毒作用,虚寒体质、孕妇、老年人禁用。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方剂作为中药治疗的基本单位,也是中医经验的体现。

在使用方剂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并注意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从而发挥中药的最大疗效。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第一单元概述细目一方剂与治法要点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法;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适宜的药物组成方剂。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方剂的功用、主治必须与治法相一致。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方即是法”要点二常用治法: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1.汗法:【解表剂】通过发汗解表、开泄腠理、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麻疹初起疹出不透,水肿腰以上肿甚,以及疮疡、痢疾、咳嗽、疟疾而有寒热表证者。

2.吐法:通过催吐的方法,使体内有形之邪随吐而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急需去除的病证。

3.下法:【泻下剂】-骏下通过荡涤肠胃、通泻二便,以祛除体内有形实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实邪阻结、大便不通、或泄泻不爽,以及淤血、结痰、积水肿胀等证。

4.和法:【和解剂】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

5.温法:【温里剂】通过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中焦虚寒,寒饮内停、阳气衰微,以及寒凝经脉等里寒证。

6.清法:【清热剂】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

适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营血、热在脏腑,以及虚热证等里热证。

7.消法:-缓消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

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8.补法:【补益剂】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恢复人体正气,治疗各类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各种虚证,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损等。

*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一方剂配伍的目的:配伍的总体目的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面。

一是增强原有药物的作用,调和偏性。

方剂学笔记总结(精心整理)

方剂学笔记总结(精心整理)

方剂学笔记第一单元概述常用治法——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方剂的组方原则1.君药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药力居方中之首2.臣药①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②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①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症;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③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4.使药①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的变化形式1.药味加减的变化药味的增减使方中药物间的配伍关系发生变化。

2.药量加减的变化组成药物相同,用量不相同时,药物在方中的药力和地位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方剂的功用和主治。

3.剂型更变的变化同一方剂其剂型不同,功效亦有所差异。

第二单元解表剂适用范围:适用于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

风寒外感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而有表证者。

注意事项:1.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2.若表邪未尽,又出现里证,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如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使用解表剂。

3.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宜。

汗出不彻,病邪不解;汗出过多,易耗伤气津,甚或亡阴亡阳。

4.药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既助出汗,又防复感。

一、辛温解表①桂枝汤(5味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②九味羌活汤(9味药)——发汗祛湿,兼清里热【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各一两半,细辛五分,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一两【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方剂学笔记_完美

方剂学笔记_完美

《五十二病方》战国记载52病,药物247种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黄帝内经》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载方788首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金元四大家①刘完素倡导“火热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②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邪去正安”以汗、吐、下三法攻邪③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④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

倡导“相火论”…………1、《普济方》朱棣明载方61739首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八、清代1、《医方集解》汪昂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3、温病学派①叶天士(桂)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②吴鞠通(瑭)著有《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③薛雪(生白)④王七雄(孟英)▍药物配伍■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的将一味或二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

常见形式:同类相须、异类相使、相反相成、制毒纠偏、引经报使。

配伍目的:(增效与减毒)▍方剂的组成(“君臣佐使”概念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特点:药味少、药量大。

■臣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辅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涵义有三①佐助药:用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②佐制药:消除或缓解君、臣药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依病情需要选择与君药性味相反又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涵义有二引经药:能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

方剂学 笔记(含歌诀)

方剂学 笔记(含歌诀)

一、解表剂(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干吗贵姓?――甘草麻黄桂枝杏仁)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风寒表虚证或营卫不和证。

(桂芝要炒姜枣。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正宜用。

3、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白兄驻防草地喜秦腔――白芷川芎苍术防风甘草生地黄细辛黄岑羌活)发汗祛风力量雄。

4、香苏散:疏风散寒,理气和中。

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

(香草书城——香附甘草紫苏叶陈皮)外感风寒气不舒,胃肠感冒服之成。

5、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蠲饮。

风寒客表,水饮内停征。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二)辛凉解表1、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外感风寒之轻证。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薄荷菊花芦根,连翘桔梗杏仁桑叶甘草)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2、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银翘借老耕牛和竹豆根――金银花连翘荆芥穗甘草桔梗牛蒡子薄荷竹叶淡豆豉芦根)银翘散主上焦疴,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肺热壅盛证。

4、柴葛解肌汤:辛凉解肌,清泄里热。

感冒风寒,邪郁化热,太阳阳明合病。

5、升麻葛根汤:辛凉解肌,解毒透疹。

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

(三)扶正解表11、败毒散: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证。

2、再造散:助阳益气,散寒解表。

阳气虚弱,感冒风寒证。

3、加减葳蕤汤:滋阴清热,发汗解表。

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二、泄下剂(一)寒下1、大承气汤:峻下热结。

阳明热结证。

2、大陷胸汤:泄热逐水破结。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二)温下1、大黄附子汤: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寒积实证。

2、温脾汤: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证。

(三)润下1、麻子仁丸:运脾泄热,运气通便。

方剂学复习笔记

方剂学复习笔记

方剂学复习笔记解表剂1.辛温解表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证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香苏散—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小青龙汤—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止嗽散—风寒犯肺证2.辛凉解表银翘散—温病初起桑菊饮—风温初起麻杏石甘汤—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柴葛解肌汤—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3.扶正解表败毒散—气虚外感风寒湿表征参苏饮—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麻辛附子汤—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加减葳蕤汤—阴虚外感证泻下剂1.寒下大承气汤—阳明腑实证大黄牡丹汤—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大陷胸汤--水热互结致结胸证2.温下大黄附子汤—阳虚寒积里实证温脾汤—阳虚寒积证3.润下麻子仁丸—脾约证(肠胃燥热,脾津不足)济川煎—肾阳虚弱,精血不足证4.逐水十枣汤—攻逐水饮5.攻补兼施黄龙汤—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和解剂1.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少阳证,少阳病症大柴胡汤—少阳病兼阳明腑实蒿芩清胆汤—少阳湿热证达原饮—瘟疫活疟疾,邪伏膜原证2.和解肝脾四逆散—胆郁厥症、肝脾气郁证逍遥散—肝郁血虚脾弱证痛泻要方—脾虚肝旺之腹痛泄泻3.和解肠胃半夏泻心汤—寒热错杂之痞证清热剂1.清气分热白虎汤—气分热盛证竹叶石膏汤—伤寒、温热、暑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2.清营凉血清营汤—热入营分证犀角地黄汤—热入血分证3.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清瘟败毒饮—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证凉膈散—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普济消毒饮—大头瘟防风通圣散—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仙方活命饮—痈疡肿毒初起4.清脏腑热导赤散—心经火热证龙胆泻肝汤—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左金丸—肝火犯胃证苇茎汤—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泻白散(泻肺散)--肺热喘咳证清胃散—胃有积热证玉女煎—胃热阴虚证葛根芩连汤—协热下利芍药汤—湿热痢白头翁汤—热毒痢5.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清骨散—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当归六黄汤—阴虚火旺之盗汗温里证1.温中祛寒理中丸—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证小建中汤—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大建中汤—中阳衰弱,阴寒内盛证吴茱萸汤—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2.回阳救逆四逆汤—心肾阳衰寒厥证回阳救急汤—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阴寒极盛证3.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血虚寒厥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阳和汤—阴疽补益剂1.补气四君子汤—脾胃气虚证参苓白术散—脾虚湿盛证补中益气汤—气虚发热、气虚下陷生脉散—气阴两虚证玉屏风散—表虚自汗完带汤—脾虚肝郁,湿浊带下2.补血四物汤—营血虚滞证当归补血汤—血虚阳浮发热证归脾汤—心脾两虚证、脾不统血证3.气血双补八珍汤--气血两虚证炙甘草汤(复脉汤)--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虚劳肺痨4.补阴六味地黄丸—肝肾阴虚证左归丸—真阴不足证大补阴丸—阴虚火旺证一贯煎—阴虚肝郁证5.补阳肾气丸—肾阳不足证右归丸—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6.阴阳双补地黄饮子—下元虚衰,痰浊上犯之喑痱证龟鹿二仙胶—真元虚损,精血不足证七宝美髯丹—肝肾不足证固涩剂1.固表止汗牡蛎散—体虚自汗、盗汗症2.敛肺止咳九仙散--久咳肺虚证3.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四神丸—脾肾阳虚之肾泄证4.涩精止遗金锁固金丸—肾虚不固之遗精桑螵蛸散—心肾两虚组5.固崩止带固冲汤—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易黄汤—肾虚湿热带下证安神剂1.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心火偏亢,阴血不足证2.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阴亏血少,神志不安证酸枣仁汤—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甘麦大枣汤—脏躁开窍剂1.凉开安宫牛黄丸—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证紫雪—温热病,邪热内闭,热盛动风证至宝丹—痰热内闭心包证2.温开苏合香丸—寒闭证祛暑剂清络饮—暑热伤肺证香薷饮—阴暑新加香薷饮—暑温夹湿,复感于寒症六一散—暑湿证桂苓甘露饮—暑湿证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两伤证理气剂1.行气越鞠丸—气血痰火湿食六郁枳实薤白桂枝汤—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半夏厚朴汤—梅核气金铃子散—肝郁化火证厚朴温中汤—脾胃寒湿气滞证天台乌药散—肝经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暖肝煎—肝肾不足,寒凝肝脉证2.降气苏子降气汤—上实下虚之喘咳证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小半夏汤--痰饮呕吐旋复代赭汤—胃虚痰阻气逆证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逆不降证丁香柿蒂汤—胃气虚寒证理血剂1.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下焦蓄血证血府逐瘀汤—胸中血瘀证补阳还五汤—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复元活血汤—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七厘散—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淤血肿痛,刀伤出血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妇人宫冷久不受孕生化汤—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失笑散—瘀血停滞证桂枝茯苓丸—瘀阻胞宫证鳖甲煎丸—虐母、瘕2.止血十灰散—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咳血方—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小蓟饮子—热结下焦之血淋活尿血槐花散—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黄土汤—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治风剂1.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外感风邪头痛大秦艽汤—风邪初中经络证小活络丹—风寒湿痹牵正散—风中头面经络玉真散—破伤风消风散—风疹、湿疹2.平息内风羚角钩藤汤—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镇肝熄风汤—类中风天麻钩藤饮—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大定风珠—阴虚风动证治燥剂1.轻宣润燥杏苏散—外感凉燥证桑杏汤—外感温燥证清燥救肺汤—温燥伤肺,气阴两伤2.滋阴润燥增液汤—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麦门冬汤—肺胃阴虚证益胃汤—胃阴损伤证养阴清肺汤—白喉之阴虚燥热证百合固金汤—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祛湿剂1.燥湿和胃平胃散—湿滞脾胃证藿香正气散—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2.清热祛湿茵陈蒿汤—湿热黄疸八正散—湿热淋证三仁汤—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甘露消毒丹—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连朴饮—湿热霍乱,上吐下泻当归拈痛汤—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二妙散—湿热下注证3.利水渗湿五苓散—下焦蓄水证猪苓汤—水热互结证,郁热伤津证防己黄芪汤—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4.温化寒湿苓桂术甘汤—中阳不足之痰饮病真武汤—阳虚水泛证实脾散—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萆薢分清汤—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5.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风湿在表之痹症独活寄生汤—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证祛痰剂1.燥湿化痰二陈汤—湿痰咳嗽温胆汤—胆郁痰扰证茯苓丸—痰伏中脘,流注经络证2.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热痰咳嗽小陷胸汤—痰热互结证滚痰丸—实热老痰证3.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燥痰咳嗽4.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探因咳嗽5.化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风痰上扰证定痫丸—风痰蕴热之痫病消食剂1.消食化滞保和丸—食滞胃脘证枳实导滞丸—积滞内停,湿蕴生热证2.健脾消食健脾丸—脾虚食滞证枳实消痞丸—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葛花解酲汤—酒积伤脾证驱虫剂乌梅丸—脏寒蛔厥证、久泻久痢涌吐剂瓜蒂散—痰涎宿食,壅滞胸脘证。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第一章解表剂概说一、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二、立法依据:解表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

三、功用:解表剂总的功效是:发汗、解肌透疹、消痈。

四、适应范围: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1、小儿麻疹:麻疹以透为顺,本法具有辛散发表作用,可使疹毒由肌表向外透达。

2、痈疮肿毒: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使用本法可促进痈肿消散。

3、水肿:初起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多为风湿之邪束于肌表,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

本法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

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别,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异,故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六、注意事项:1、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解表作用减弱。

2、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可饮适量热水,并宜加衣盖被以助取汗,但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可耗伤津液,甚至造成亡阳危候。

3、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南方地带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疏松,易出汗,故使用解表剂,用量不宜过重,亦不宜用较峻烈的发汗剂;北方或冬季较寒冷,使用本类方剂,用量宜重,并选用发汗力较强的方剂,以免汗出不彻。

4、若表邪未解,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应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5、本类方剂,一般宜饭后服用,服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剂学习笔记-整理

方剂学习笔记-整理

方剂学习笔记-整理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涉及到中药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研究方剂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配伍规律,并提高临床运用中药方剂的能力。

方剂的定义和分类方剂是中医药学中指代由中药组方而成的药物组合。

根据不同的配伍原则和治疗目的,方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经典方剂、医家方剂、方剂变法等等。

其中经典方剂是指历史上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并被广泛应用的方剂。

方剂的组成和配伍规律方剂的组成主要由各种中药组合而成,每种中药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和功效。

在方剂的组方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病症和治疗目的,合理选择中药,并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等特点进行配伍。

方剂的配伍规律是方剂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药物配伍的禁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对病症的疗效增强或减弱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研究和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方剂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方剂的功效和应用方剂的功效是指方剂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不同方剂具有不同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方剂的应用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调理等方面。

在使用方剂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并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调整。

方剂学的重要性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对于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水平、发展中医药产业以及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方剂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药方剂,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

总之,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研究方剂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药方剂,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水平。

方剂学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资料:- 张恩溥,黄国熙,李振洲.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李冀平. 中医药学方剂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丁志勇. 中医药学方剂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中医方剂学知识点归纳,课堂笔记

中医方剂学知识点归纳,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总论(一)方剂与治法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从法出,法随证立2.常用治法(1)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汗法不以汗出为目的,主要是通过出汗,使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正气调和。

汗法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凡是腠理闭塞,营卫郁滞的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有汗但寒热不解的病证,皆可使用汗法治疗。

由于病情有寒热,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故汗法又可分为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或与补法、下法、消法等配合使用。

使用汗法要注意:辨清病邪的性质;中病即止,慎勿过量;兼顾兼夹病证;不宜久煎。

(2)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位居上,病势急暴,内蓄实邪,体质壮实之证。

使用吐法要注意:因吐法易伤胃气,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吐后应调养脾胃。

(3)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凡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均可使用。

由于病情有寒热,正气有虚实,病邪有兼夹,所以下法又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并可与其他治法结合运用。

使用下法要注意:辨清病情之属性;中病即止,顾护正气。

(4)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

和法既能祛除病邪,又能调整脏腑功能,且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全面兼顾,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

和法的分类较多,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

(5)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表剂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白芍半夏炙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止嗽散(紫菀百部桔梗白前荆芥陈皮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香苏散(香附紫苏叶甘草陈皮)疏散风寒理气和中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辛凉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卜荷牛蒡子芥穗淡豆豉芦根竹叶桔梗生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桑菊饮(桑叶菊花卜荷杏仁桔梗连翘生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石膏杏仁炙草)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葛根柴胡羌活白芷黄芩石膏桔梗白芍大枣草)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扶正解表败毒散(羌活独活川芎柴胡桔梗枳壳前胡茯苓人参生姜卜荷甘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暴哑加减葳蕤汤(生葳蕤生葱白桔梗东白微淡豆豉苏卜荷炙草红枣)滋阴解表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泻下剂寒下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发狂等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芒硝桃仁冬瓜仁)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肠痈初起温热瘀滞证温下温脾汤(附子大黄芒硝干姜人参当归草)攻下冷积温补脾阳阳虚寒积证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寒积里实证泻下麻子仁丸(麻子仁杏仁芍药大黄枳实厚朴蜂蜜)润肠泄热行气通便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济川煎(肉从蓉当归牛膝枳壳泽泻升麻)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逐水十枣汤(甘遂大戟芫花大枣)攻逐水饮悬饮;水肿攻补兼施黄龙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人参当归桔梗姜枣草)攻下通便补气养血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枣炙草)和解少阳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大黄芍药半夏生姜大枣)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少阳阳明合病蒿芩清胆汤(青蒿黄芩竹茹枳壳半夏陈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赤茯苓)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少阳湿热证调和肝脾四逆散(炙草枳实柴胡芍药)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草卜荷烧生姜)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脾虚肝旺之痛泻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炙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寒热错杂之痞证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炙草)清热生津气分热盛证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粳米)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清营凉血清营汤(犀角生地麦冬玄参银花连翘竹叶黄连丹参)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热入营分证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丹皮白芍)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热入血分证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泻火解毒三焦火毒证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牛蒡子连翘卜荷僵蚕玄参马勃板蓝根生草桔梗玄参陈皮升麻柴胡)泻热解毒疏风散邪大头瘟凉膈散(连翘黄芩山栀大黄芒硝竹叶卜荷甘草白蜜)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仙方活命饮(金很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白芷防风贝母天花粉穿山甲皂角刺草酒)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阳证痈疡肿毒初起清脏腑热导赤散(生地木通生草)清心利水养阴心经火热证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炙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肺热喘咳证龙胆泻肝汤(龙胆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柴胡生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泻火清肝降逆止呕肝火犯胃证清胃散(黄连升麻生地当归)清胃凉血胃火牙痛玉女煎(石膏熟地知母麦冬牛膝)清胃热滋肾阴胃热阴虚证芍药汤(黄连黄芩芍药当归木香槟榔大黄肉桂炒甘草)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湿热痢疾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痢疾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连黄芩甘草)解表清里协热下利苇茎汤(苇茎薏苡仁冬瓜仁桃仁)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清虚热青蒿别甲汤(别甲青蒿生地知母丹皮)养阴透热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当归六黄汤(当归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黄芪)滋阴泻火固表止汗阴虚火旺盗汗祛暑剂香薷散(香薷厚朴白扁豆)祛暑解表化湿和中阴暑六一散(滑石甘草<6:1>)清暑利湿暑湿证清暑益气汤(西瓜翠衣西洋参荷梗石斛麦冬黄连知母竹叶甘草粳米)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暑热气津两伤证温里剂温中祛寒理中丸(干姜人参白术炙草)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证;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温中补虚降逆止呕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小建中汤(饴糖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草)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回阳救逆四逆汤(附子干姜炙草)回阳救逆心肾阳衰寒厥证回阳救急汤(四逆汤合六君子汤肉桂五味麝香生姜)回阳固脱益气生脉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细辛白芍通草大枣甘草炙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虚寒厥证阳和汤(熟地鹿角胶肉桂姜炭白芥子麻黄生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阴疽补益剂补气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草)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炒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脾虚湿盛证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炙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止汗表虚自汗完带汤(白术山药人参苍术白芍车前子陈皮柴胡芥穗炙草)补脾疏肝化湿止带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补血四物汤(熟地当归白术川芎) 补血调血营血虚滞证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5:1>)补气生血血虚阳浮发热证归脾汤(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气血双补八珍汤(人参熟地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炙草姜枣) 益气补血气血两虚证炙甘草汤(复脉汤)(生地炙草人参大枣阿脱贫麦冬麻仁桂枝生姜清酒)益气滋阴通阳复脉阴血阳气虚弱;虚劳肺痿补阴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滋补肝肾肝肾阴虚证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牛膝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真阴不足证大补阴丸(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蜂蜜)滋阴降火阴虚火旺证一贯煎(生地当归枸杞北沙参麦冬川楝子)滋阴疏肝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补阳肾气丸(附子桂枝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补肾助阳肾阳不足证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制附子)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阴阳双补地黄饮子(熟地山茱萸肉从蓉巴戟天附子肉桂石斛麦冬五味石菖蒲远志茯苓姜枣)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固涩剂固表止汗牡蛎散(牡蛎黄芪麻黄根小麦)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体虚自汗盗汗证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罂粟壳肉豆蔻诃子肉桂人参白术当归白芍木香炙草) 涩肠固脱温补脾胃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 温肾健脾固肠止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沙苑蒺藜芡实莲须龙骨牡蛎) 涩精补肾肾虚不固之遗精桑螵蛸散(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 调补心肾涩精止遗心肾两虚证固崩止带固冲汤(山萸肉龙骨牡蛎白术黄芪白芍棕榈炭五倍海螵蛸茜草) 固冲摄血益气健脾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固经丸(黄芩白芍龟板黄柏椿树根皮香附) 滋阴清热固经止血阴虚血热之崩漏安神剂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朱砂黄连炙草生地当归)镇心安神清热养血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生地天冬麦冬当归酸枣仁柏子仁玄参茯苓远志人参五味丹参桔梗)滋阴清热养血安神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酸枣仁汤(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开窍剂凉开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开窍醒神邪热内陷心包证紫雪清热开窍熄风止痉温热病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证至宝丹化浊开窍清热解毒痰热内闭心包证温开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寒闭证理气剂行气越鞠丸(香附川芎栀子苍术神曲)行气解郁六郁证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枳实厚朴桂枝)通阳散结祛痰下气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梅核气厚朴温中汤(厚朴陈皮炙草茯苓草豆蔻木香干姜) 行气除满温中燥湿脾胃寒湿气滞证暖肝煎(肉桂小茴香当归枸杞乌药沉香茯苓生姜) 温补肝肾行气止痛寒滞肝脉证降气苏子降气汤(紫苏子半夏厚朴前胡肉桂当归生姜苏叶甘草大枣)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上实下虚喘咳证定喘汤(麻黄白果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桑白皮黄芩甘草)宣降肺气清热化痰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代赭石生姜半夏人参炙草大枣)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胃虚痰阻气逆证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人参生姜甘草大枣)降逆止呃益气清热胃虚有热之呃逆理血剂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芒硝桂枝炙草) 逐瘀泻热下焦蓄血证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生地当归枳壳柴胡桔梗甘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胸中血瘀证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 补气活血通络复元活血汤(大黄柴胡桃仁红花穿山甲当归瓜蒌根甘草)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七厘散散瘀消肿定痛止血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温经汤(吴茱萸桂枝当归川芎丹皮阿胶白芍麦冬人参半夏生姜甘草)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草) 养血祛瘀温经止痛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失笑散(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瘀血停滞证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活血化瘀缓消征块瘀阻胞宫证止血十灰散凉血止血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咳血方(青黛山栀瓜蒌仁海粉诃子)清肝宁肺凉血止血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小蓟饮子(小蓟生地蒲黄藕节滑石竹叶木通栀子当归甘草)凉血止血利水通淋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槐花散(槐花侧柏叶荆芥穗枳壳 ) 清肠止血疏风行气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黄土汤(灶心黄土白术附子生地阿胶黄芩甘草)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治风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川芎羌活白芷卜荷荆芥防风细辛甘草茶)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大秦艽汤(秦艽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白茯苓生地熟地细辛) 疏风清热养血活血风邪初中经络证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牵正散(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祛风化痰通络止痉风中头面经络小活络丹(川乌草乌天南星地龙乳香没药)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风寒湿痹消风散(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木通石膏知母当归生地胡麻生草) 疏风除湿清热养血风疹湿疹平熄内风羚角钩藤汤(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生地白芍川贝竹茹茯神生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热盛动风证镇肝熄风汤(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龟板玄参天冬白芍茵陈川楝麦芽甘草)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类中风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平肝熄风清热凉血补益肝肾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大定风珠(白芍阿胶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牡蛎麦冬炙草鸡子黄别甲)滋阴熄风阴虚风动证治燥剂轻宣外燥杏苏散(苏叶杏仁桔梗枳壳前胡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外感凉燥证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皮梨皮)清宣温燥润肺止咳外感温燥证清燥救肺汤(桑叶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清燥润肺养阴益气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滋阴润燥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 增液润燥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麦门冬汤(麦门冬人参粳米大枣半夏甘草)清养肺胃降逆下气虚热肺痿;胃阴不足益胃汤(沙参麦冬冰糖生地玉竹)养阴益胃胃阴损伤证百合固金汤(生地熟地百合麦冬贝母玄参当归白芍桔梗甘草) 滋养肺肾止咳化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养阴清肺汤(生地麦冬玄参丹皮贝母白芍卜荷甘草)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白喉之阴虚燥热证祛湿剂燥湿和胃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炙草)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湿滞脾胃证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半夏曲陈皮存朴大腹皮白术茯苓桔梗炙草生姜大枣)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清热祛湿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 清热利湿退黄湿热黄疸八正散(木通滑石车前子瞿麦扁蓄山栀大黄炙草)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湿热淋证三仁汤(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滑石通草竹叶半夏厚朴)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甘露消毒丹(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卜荷射干)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连朴饮(黄连厚朴石菖蒲半夏山栀豆豉芦根) 清热化湿理气和中湿热霍乱当归拈痛汤(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身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 利湿清热疏风止痛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二妙散(黄柏苍术) 清热燥湿湿热下注证利水渗湿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利水养阴清热水热互结证防已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生姜大枣甘草)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五皮散(茯苓皮陈橘皮大腹皮桑白皮生姜皮) 利水消肿理气健脾脾虚湿盛气滞不泛之皮水证温化寒湿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炙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中阳不足之痰饮真武汤(附子茯苓白术生姜白芍) 温阳利水阳虚水泛证实脾散(附子干姜白术茯苓厚朴木香大腹子=槟榔草果仁木瓜炙草生姜大枣)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萆解分清散(益智萆解石菖蒲乌药) 温肾利湿分清化浊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防风藁本川芎蔓荆子炙草) 祛风胜湿止痛风湿在表之痹证独活寄生汤(独活防风秦艽细辛桂心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川芎干地黄芍药人参茯苓甘草)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祛痰剂燥湿化痰二陈汤(半夏橘红生姜乌梅炙草)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证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大枣甘草)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胆郁痰扰证茯苓丸(茯苓枳壳半夏朴硝) 燥湿行气软坚化痰痰伏中脘流注经络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胆南星黄芩瓜蒌仁枳实陈皮茯苓杏仁半夏姜汁)清热化痰理气止咳痰热咳嗽小陷胸汤(瓜蒌黄连半夏)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痰热互结之结胸证滚痰丸(礞石大黄黄芩沉香) 泻火逐痰实热老痰证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天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燥痰咳嗽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 温肺化饮寒饮咳嗽三子养亲汤(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 温肺化饮降气消食痰壅气逆食滞证化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橘红生姜甘草) 化痰熄风健脾祛湿风痰上扰证定痫丸涤痰熄风开窍安神风痰蕴热之痫病消食剂消食化滞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消食和胃食滞胃脘证枳实导滞丸(大黄枳实黄连黄芩茯苓泽泻白术神曲) 消导化积清热利湿湿热食积证健脾消食健脾丸(茯苓白术山楂神曲麦芽人参山药木香砂仁陈皮肉豆蔻黄连甘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脾虚食积证枳实消痞丸(失笑丸)(枳实厚朴黄连半夏干姜麦芽人参茯苓白术炙草)消痞除满健脾和胃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驱虫剂乌梅丸(乌梅蜀椒细辛黄连黄柏桂枝干姜附子细辛当归人参蜜) 温脏安蛔脏寒蛔厥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