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早读材料18无答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读材料
、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
始chèn()麦茬()涎()水 kuì()乏樱()花谷穗()倭()瓜细nì()菡萏()欹()斜荫bì()旗mǐ()窥()伺畎()亩惩()戒jīběn() kuí()父 zhì()罚zāng pǐ()不ān()世故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着(zháo)落庇(bì)护心怀叵(pō)测差( chā)强人意
B.狙( jū)击醇(chún)朴鳞次栉(zhì)比眼花缭(liáo)乱
C.伎俩(liǎng)媲(pì)美义愤填膺(yīng)吹毛求疵(cī)
D.缄(jiān)默执拗(niù)海市蜃(shèn)楼相形见拙(chù)
二、文言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译文: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译文:
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6.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
7.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译文:
8.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译文:
9.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10.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译文:
三、古诗赏析:
《相见欢》:
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凄凉、冷清的气氛。
2.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比喻,作者将“离愁”比成“丝麻”;写出了作者难以排解的悉思,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之感。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作者亡国哀思之情。
(2分)
4.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
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被“锁”者实非“清秋”,亦人也。
被锁在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清冷的秋天相对,怎不感到寂寞。
5.“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现在人们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浣溪沙》: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飘落的花)、重归的燕)以(徘徊于小园的诗),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文融的表现手法。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4.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新”与“旧”的对比。
好处:新词旧景对比,“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2)“去”与“来”对比,“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5.“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中“无可奈何”写出了计人的惋惜,“似曾相识”写出了欣慰,诗人在这惋惜和欣慰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呢?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近,但在消逝的同时人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品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思想意义及其所表达的中心。
这四句诗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决心和永不停息的壮志。
5.这首诗提出了两个观点:(1)寿命长短不全由天定,自身注意保养调节,使身心保持良好状态,也能延长寿命;(2)年老并不可怕,老了也要有所作为,也能有所作为。
年纪老但雄心壮志不能老。
6.选出对曹操《龟虽寿》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咏志的乐府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B.开头四句连用“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表达对“人寿不长”的惋惜,但其用意是积极的。
C.五至八句是全诗的核心,是从正面设喻。
不必为寿命而担忧,也不应因年暮而消沉,即使殉国成了“烈士”,也雄心不减。
D.九至十二句,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强调精神乐观可以延年益寿。
把说理与刻画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哲理性强。
四、好文阅读:
黄山绝壁松
①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
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
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
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
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
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④黄山全是石峰。
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
世人赞叹它们独特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
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
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
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
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
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
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绝不一样。
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
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
它遒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条,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
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⑦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
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
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
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⑨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
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那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
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⑩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1. 黄山绝壁松外形有什么特点?在作者眼里,它有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2. 结合语境,在第⑧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2分)
3.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4分)
(1)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
(2)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