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篇一」晏殊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①,天长不禁迢迢路。

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注]炷:燃烧1、“细草愁烟,幽花怯露”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主要动用的手法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篇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欧阳修诗文向来注重炼字,请简要赏析欧阳修词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残”与“细”二字的妙处。

(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1)“残”写出了梅花之凋零,“细”写出了柳条之初生。

“残”“细”既交代了作者出行的时间——初春时节,又浸透着浓郁的凄凉之意,饱含着离别的浓浓愁情,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2)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

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行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赏析】《虞美人》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串始终。

“春花秋月”是多么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触,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

热门-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

热门-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3分)(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4分)参考答案:1)(3分)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艺术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3分)“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2分),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1分)。

(3)(4分)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满分。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②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③去?[注]①此词大约作于1097年春三月,其时,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被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②幸自:本自,本来是。

③潇湘:潇水、湘江。

8、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9、此词末两句曾令苏轼击节赞叹,竟书于扇面。

这两句究竟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5分)答:答案:8.雾失的“楼台”、月迷的“津渡”、无寻处的“桃源”、封闭的“孤馆”、悲鸣的“杜鹃”、料峭的“春寒”、惨淡的“斜阳”等意象(答出4―5个给1分,答出6个以上给2分),表达了一个屡遭贬谪的词人失意的怅惘(惆怅)、内心的凄苦和对前途的渺茫。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篇一」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3分)(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4分)参考答案:1)(3分)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艺术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3分)“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2分),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1分)。

(3)(4分)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满分。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篇二」踏莎行①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①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

秦观因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答:(2)请从寓情于景的角度对词的上片进行简要赏析。

答6、(1)[答案] 抒发了作者因遭贬谪(2分)而产生的极度灰心失望的情绪。

(2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要深入理解表情词语和注释。

(2)[答案] 作者借描写“迷雾”“孤馆”“春寒”“杜鹃”“斜阳”这些令人感伤的景物,(2分)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氛围,(1分)而这种凄冷氛围正是秦观内心极度伤感的写照。

《踏莎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踏莎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踏莎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踏莎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题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应该都难不住学生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踏莎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踏莎行》原文: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踏莎行》阅读题:1、有人认为上阕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着力之笔,也是将咏物、拟人、托寓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工巧之笔,请就这一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2、“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两句感情内涵丰富,你认为这两句中蕴含有哪些情感?(5分)参考答案:1、(6分)①“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表明该词所吟咏的对象是荷花。

(2分)②“红衣”、“芳心”将荷花拟人化,形象地突出荷花盛衰特点。

(2分)③“幽香”形容荷花的高洁,“红衣脱尽芳心苦”显示了荷花芳华零落景象,暗合了人的处境命运。

(2分)2、(5分)①桃杏一类的花,竞相在春天开放,而荷花却独在夏日盛开,“不肯嫁春风”显示出它那不愿趋时附俗的幽洁贞静个性。

(2分)②然而秋风一起,红衣尽落,芳华消逝,故说“被秋风误”。

(2分)③这两句集恨、悲、怨、嗟等情感于一体。

既有对秋风的'怨恨,也有自怨自怜的感情,言外又隐含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为命运所播弄的嗟叹。

(1分)《踏莎行》赏析:《踏莎行·杨柳回塘》是北宋词人贺铸的词作。

这首词是咏荷花,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阕描画了一个详和而恬静的池塘。

而荷花却生长在池塘僻静处,只能寂寞地凋落。

就象一位美女,无人欣赏,无人爱慕,饱含零落的凄苦。

词人通过美人的自嗟自叹,也暗露了自己年华的虚度。

下阕仍借美人之口言志:即使凄风冷雨,我仍然不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开放,宁愿盛开在炎炎的夏日。

荷花、美人、君子,形成了完美和谐的统一。

【精编范文】秦观《踏莎行》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页)

【精编范文】秦观《踏莎行》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页)

【精编范文】秦观《踏莎行》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秦观《踏莎行》阅读答案
踏莎行①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①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

秦观因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答:
(2)请从寓情于景的角度对词的上片进行简要赏析。


6、(1)[答案] 抒发了作者因遭贬谪(2分)而产生的极度灰心失望的情绪。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要深入理解表情词语和注释。

(2)[答案] 作者借描写“迷雾”“孤馆”“春寒”“杜鹃”“斜阳”这些令人
感伤的景物,(2分)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氛围,(1分)而这种凄冷氛围正是秦观内心极度伤感的写照。

(1分)
[解析] 寓情于景,注意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景与情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题范围是上片。

《踏莎行》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踏莎行》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踏莎行》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踏莎行①张孝祥万里扁舟,五年三至。

故人相见忧堪喜。

山阴乘兴②不须回,毗耶问疾难为对③。

不药身轻,高谈心会。

匆匆我又成归计。

它时江海肯相寻,绿蓑青蒻④。

看清贵。

【注】①乾道五年(1169)春,张孝祥在荆州思怀长沙敌人,作此词。

②山阴乘兴:这里指访友。

③《维摩经》记载:维摩诘居士住毗耶城,释迦牟尼于该地说法时,维摩诘称病不去。

释迦派文殊前往问疾。

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对。

文殊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古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

④青蒻:青色的箬笠。

1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篇“万里扁舟”一句属于实写,通过写空间距离的遥远,说明了词人与友人天各一方,相见不易。

B.词中的“五年”和“三至”形成对比,“喜”“忧”看似矛盾,却真实地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相逢后内心的感受。

C.“不药身轻”照应上片“问疾”,是说词人此时虽然重病在身,但由于故人相会,身心顿觉轻松,精气神十足。

D.该词结尾“绿蓑”一句与张志和《渔歌子》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有异曲同工之妙。

E.下片开首三句写词人与友人短暂相会之后就匆匆离别,原因是世间还有许多重要事情等着他去做。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B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解析】A项,“实写”错,应为“虚写”。

C项,“词人此时虽然重病在身”理解有误,词中是一种假设说法。

E项,“原因是世间还有许多重要事情等着他去做”分析有误,“归计”表面指返回家乡,实有归隐之意。

15.①与友人相聚时的喜悦之情。

访问友人乘兴而去,流连忘返。

故人相会一处,虽生病但不用服药也身心轻松,愉快地进行者高深而高尚的文流。

②对友人深切的眷恋之情。

美好的相聚时光对词人来说总是那么短暂,不禁感叹每次匆匆聚首又匆匆告别。

踏莎行阅读答案-秦观

踏莎行阅读答案-秦观

踏莎行阅读答案-秦观(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踏莎行阅读答案-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古诗《踏莎行》阅读理解附答案

古诗《踏莎行》阅读理解附答案

古诗《踏莎行》阅读理解附答案
古诗《踏莎行》阅读理解附答案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答: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

(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

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

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3分)
答: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

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和孤馆、杜鹃、斜阳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赏析这首词题为“郴州旅舍”。

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

前此,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

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

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

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

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

“桃源望断无寻处”。

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桃源,其地在武陵,离郴州不远。

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

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踏莎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踏莎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寇俊杰暮春,阴雨。

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了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毛驴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了泥坑。

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以及后面车上的两个随从一起推车。

无奈还是车重人少,力量不够,使足了劲儿也没能把车子推出泥坑。

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

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

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此是必经之地,故有此一问。

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然后大家一起重新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

寇准再三相谢。

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的时候,已是满身的泥水。

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遭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

我的所作所为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

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檩条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踏莎行》的阅读答案

《踏莎行》的阅读答案

《踏莎行》的阅读答案
《踏莎行》的阅读答案
踏莎行
周之琦①
劝客清尊,催诗画鼓,酒痕不管衣襟污。

玉笙谁与唱消魂?醉中只想瞢腾去。

绮席频邀,高轩惯驻,闷来却觅栖鸦语②。

城头一角晋阳山,怪他青到无人处。

【注】①嘉庆十八年,周之琦曾奉差赴山西。

这首词写于此番山西之行。

②栖鸦语:谦辞,比喻稚嫩拙劣的文字。

(1) 上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其作用是什么?
(2) 结合全词,谈谈“闷来却觅栖鸦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第一问:主客觥筹交错,击鼓赋诗,酒沾衣襟却毫不在意的.狂放不羁场面。

第二问:以乐景衬哀景(反衬、对比),热闹狂放的场面反衬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或对官场的厌倦)。

(2) 表达了词人对喧闹官场的厌倦,内心倍感孤独冷清,唯有借赋诗来驱遣,嗔怪青翠的苍山,增添了无人作伴的寂寞和惆怅。

二:
1.上片“劝客清尊,催诗画鼓,酒痕不管衣襟污”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其作用是什么?(3分)
2.结合下片,谈谈“闷来却觅栖鸦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主客觥筹交错,击鼓赋诗,(饮酒赋诗1分)酒沾衣襟却毫不在意的狂放不羁场面。

(1分)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1分)
2.词人频繁地应邀出席盛美的酒宴,习惯于门前停驻显贵的高大
车辆,却心生愁闷,唯有借赋诗来排遣,登临晋阳城头,怨怪群山叠翠平添羁留他乡无人作伴的惆怅。

“闷来却觅栖鸦语”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内心的孤独寂寞。

(厌倦、寂寞2分,解析2分)。

高二语文《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参考答案

踏莎行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1.上片写景,描写登高怅望所见和谪居环境,景中有情。

下片抒情,写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情中带景。

2.前两句写的是意想之景。

“楼台”、“津渡”喻指词人心中的理想与希望。

“桃源”是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

(作者苦苦追寻,多方探寻,却“望断无寻处”)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3.①对仗:“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②用典:“桃源望断无寻处。

”③虚实结合:楼台、津渡、桃源为虚景,孤馆、斜阳、杜鹃为实景。

④情景交融:由于屡遭贬谪、理想破灭,心中凄苦幽怨,想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又由心中之景转向现实之景,情景交融。

二、疑难探究1. 这两句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

“馆”字,暗示羁旅之愁。

“孤馆”更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

而“孤馆”又紧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心情之凄苦可想而知。

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无穷的愁绪。

杜鹃鸣声,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游子归思的意象。

以少游一个羁旅之身,所居是寂寞孤馆,所感是料峭春寒,所听是杜鹃啼血,所见是日暮斜阳,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道之。

诗人运用“孤馆”“春寒”“杜鹃声”“斜阳暮”等多种感情色彩强烈的意向,从视觉、听觉、心理感觉等多个角度渲染,营造出孤苦凄迷的意境氛围,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2.“砌”字在这里是“堆叠”之意。

(第一步,释义)因为离别,那一封封书信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

(第二步,描述景象)这种写法,不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沉重坚实而又无法消解。

(第三步,表达作用以及表现感情)3. 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4. ①“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胡云翼《宋词选》)②“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唐宋词鉴赏辞典》)③“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词】: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④流下潇湘去。

【注释】:①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这首词正是他寓居郴州旅舍时所写的。

②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③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④为谁:为什么。

【翻译】:夜雾如厚重的帷帘把楼台掩蔽,月亮迷失方向我找不到渡口的痕迹。

我极目远望,桃源仙境你在哪里?怎忍受,孤寂的客馆在春日寒风中紧闭,还有杜鹃的哀啼,斜阳无声地落去……驿站转给我友人馈赠的梅花,驿使捎来的是亲人的信息――如今却堆砌成无法数得清的离愁别绪。

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为什么――竟向潇湘水流去?【赏析】:《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

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

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上片写人生的悲伤。

起三句写向往的美好地方渺不可寻,“可堪”两句写自己所处之地:驿馆孤单,周围是春寒日暮,杜鹃哀鸣,以自己凄凉的处境与所向往的美好地方相对比,更加深了处境的可伤,人生的可悲。

下片写客地思乡。

起三句写远方亲朋寄来的礼物与书信,本来极可宝贵,却又给自己带来无限的离恨,“砌”字化抽象为具体,表现离恨的积累与坚固。

最后词人发出苦闷的呼喊:郴江本来绕着郴山,为谁又流下湘江去,而不陪伴我解除这寂寞的离愁呢?无理的发问,深刻地表现了离愁的深重【阅读训练】:(1).“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砌”字使用精妙,请你谈谈“砌”字的表达效果。

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篇一」这是北宋婉约派词人、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所创作的一首词,整首词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离愁与感叹,充满了悲凉的感情色彩。

原文:踏莎行·细草愁烟晏殊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消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

垂扬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踏莎行·细草愁烟字词解释:⑴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

⑵缓:缓带,古代一种衣服。

⑶蕙:香草。

⑶炷:燃烧。

⑹解:古同“懈”,松弛,懈怠。

踏莎行·细草愁烟翻译:纤细的小草在风中飘动好像一缕缕轻烟惹人发愁,独自开放的花朵害怕露珠的打扰,倚在栏杆上总会想起一些让人难忘的往事。

太阳高高的照在院子里,院子却静静地没有一个人居住,只看到时不时的有一些海燕双双飞来飞去。

轻轻缓一下罗衣上的锦带,香气还残留在用蕙点燃的火炷上,那条路是不是跟天一样的长。

垂下的杨柳只能够惹得住春风眷顾罢了,什么时候才能留得下一些行人在这里稍停片刻呢!踏莎行·细草愁烟阅读答案:试题:1、“细草愁烟,幽花怯露”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主要动用的手法。

答案:1.①最生动传神的字是“愁”和“怯”。

(1分)②用“愁”来表达草在烟霭中的感受,那细草在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用“怯”来描写花在晨露中的感受,那幽花在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

(2分)③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面上说的是草和花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与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

“愁”与“怯”表现出作者非常细腻的情思。

(2分)2.借景抒情。

(1分)上阕写室外之景,草愁花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海燕双飞去”暗示了思念游子的情绪。

下阕写室内之景,香蕙残败,衣带渐宽,暗示身体消瘦,进一步渲染离愁。

结尾借埋怨垂杨点明思念游子。

(3分)通过写景抒发了主人公因离别、思念而凄凉悲伤的情怀。

《踏莎行晓树啼莺》阅读题及答案

《踏莎行晓树啼莺》阅读题及答案

《踏莎行晓树啼莺》阅读题及答案《踏莎行晓树啼莺》阅读题及答案踏莎行宋秦观晓树啼莺,晴洲落雁。

酒旗风飐注村烟淡。

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

风流旧事嗟云散。

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注:飐,风吹使颤动。

1.在高中阶段,我们学过秦观的《踏莎行· 》(1分)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三句,以晓莺、晴雁、酒旗、村烟描绘出一派田园春景,令人迷醉。

B.“山田”二句写雨后土润、泉流活活,“漫”字更令春之气息溶漾而出。

C.词人踏青拾翠之际忆及旧事,见美景依旧,而自身孑然,不由感伤嗟叹。

D.全诗写景平实,用语自然,氛围恬淡,表现了词人闲适悠然的避世情怀。

3.周汝昌说:“秦郎这词,通篇精彩全在结尾一句,真好一个‘夕阳回首青无限’!”认为它足可媲美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一诗结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堪称千古名句。

那么对“夕阳回首青无限”一句,你如何评价?请与钱起诗句对比赏析,说明理由。

(4分)参考答案:1. (1分)郴州旅舍2.(3分)D3.(4分)(表明观点,2分;结合诗句对比分析,2分)答案示例:此句的'确精彩,精彩在于以景结情、余味悠长,与钱起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青无限”句写出夕阳映照下青碧无边的山色闯入诗人眼中,原本伤感的心境变得悠远明净,景为情增添了无穷余味。

“数峰青”两句描写曲终人散后,只余一川江水、几峰青山,以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二者都以景结情,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同样精彩。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踏莎行》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踏莎行》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踏莎行》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踏莎行寇俊杰春风萧瑟,乍暖还寒,阴雨蒙蒙,芳草萋萋。

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来。

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及两个随从一起推车。

无奈车重人少,力量不够。

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

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一筹莫展,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

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故有此一问。

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大家一起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

寇准再三相谢。

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已是满身泥水。

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

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

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

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椽子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和孤馆、杜鹃、斜阳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赏析这首词题为“郴州旅舍”。

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

前此,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

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

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

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

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

“桃源望断无寻处”。

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桃源,其地在武陵,离郴州不远。

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

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踏莎行》阅读答案

《踏莎行》阅读答案

《踏莎行》阅读答案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小题1:上片写的是什么内容?请结合所用的典型意象简要分析。

(4分)
小题2:“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以此作结有何妙处?(4分)
小题1:上片写的是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情景(2分)。

“游
丝”“飞絮”一以喻情,一以喻人,含蓄地点出离别季节,交代了宋留之情事。

“一溪”“烟柳”“兰舟”等意象巧妙地点出送别地点与行人所用的工具。

这样,一对恋人在绿柳垂丝,烟絮飞舞的春光中,在水边依依惜别的情境生动地凸现在读者面前。

(2分) 小题2:这两句表达了离别之后恋人相思之苦,孤独、苦闷、难以排遣的愁绪绵长无尽(下片主要写别后的相思,2分),以疑问作结,推向别后的一时一刻都备受煎熬,将相思之苦写到极致,启人思考,给人印象深刻,久久难以忘怀。

(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节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先概括出情景,然后结合诗歌任溶解释,上片写的是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情景。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情感的考核的题目,主要表达别后的相思,疑问作结的总用应该从反问的修辞的角度作答,主要是强调这种相思的情感。

踏莎行秦观阅读答案

踏莎行秦观阅读答案

踏莎行秦观阅读答案踏莎行秦观阅读答案《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江幸自②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①绍圣三年,词人被贬徙州。

本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作者当时寓居州旅舍。

②幸自:本自,本来是。

8.这首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9.“此恨无重数”是作者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恨”有哪几重。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踏莎行》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福清教育网整理8. ⑴运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把被贬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⑵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凄迷悲凉的意境。

⑶运用典故,“桃源“是指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作者因找不到这样的清静安乐之地而感到迷惘、孤独,前途渺茫。

(评分标准:答“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并分,给3分;答“虚实结合”或“用典”并分,给2分。

意合即可)9.“恨” 可括为如下三重:孤苦飘零之“恨”;被贬谪居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词上片写景,恰切地写出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和孤身飘零之恨;难觅“桃源”,又住在远离京师的州旅舍,易产生思乡怀人之情;作者身闭“孤馆”,极端愁苦,亲友的寄赠没能使他得到安慰,反倒更勾起被贬谪的怨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1
踏莎行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
(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3分)
(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4分)
参考答案:
1)(3分)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艺术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3分)“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2分),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1分)。

(3)(4分)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满分。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2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②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③去?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1097年春三月,其时,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被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②幸自:本自,本来是。

③潇湘:潇水、湘江。

8、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9、此词末两句曾令苏轼击节赞叹,竟书于扇面。

这两句究竟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答案:
8.雾失的“楼台”、月迷的“津渡”、无寻处的“桃源”、封闭的“孤馆”、悲鸣的“杜鹃”、料峭的“春寒”、惨淡的“斜阳”等意象(答出4—5个给1分,答出6个以上给2分),表达了一个屡遭贬谪的词人失意的怅惘(惆怅)、内心的凄苦和对前途的渺茫。

(答出任两点即可给2分)(共4分)
9、①采用了拟人手法,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使山水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②采用了象征手法,本应环绕郴山,而却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的郴江之水,象征了作者本想为国效力,如今却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

如答“比喻”、“反问”(或“反诘”“诘问”)也可。

(5分;①②各2分,其中“手法”1分,“简析”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