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3-08-26T14:12:08.280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刘雪莉

[导读] 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发放未严格执行信贷发放操作程序,贷款发放把关不严,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刘雪莉/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稽核局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村信用社长期积聚的信贷风险也日趋显现,不良信贷资产额和不良资产的比率居高难下。如何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效防范风险,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现状

(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发放未严格执行信贷发放操作程序,贷款发放把关不严,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当前有部分贷款操作程序采取自上而下,先取得上级贷款意向,再向下逐级办理,致使基层信用社信贷人员错误认为既然上级已经有贷款意向,我们就遵照办理。这种与商业银行自下而上实行贷款营销的逆程序操作使相当一部分信贷管理人员淡薄了风险意识,造成第一手调查材料就不深入,可能存在材料的虚报却没有被发现的事实,为以后的信贷风险埋下隐患。

(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主要反映在:一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贷前调查缺乏科学全面的调查论证,信贷人员有时凭贷款人口头陈述就草率做出决定;贷时审查,有的其实就是领导一人说的算;贷后检查则是走马观花,有的贷款放了以后,就再无人问津。二是贷款担保抵押徒有虚名,信用社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对一些贷款实行担保、抵押,但在贷款发放上,只注重对贷款方资信的审查,却疏于对担保方资格的审查,造成担保不实,对抵押贷款,有些抵押品既不评估,也不登记,且变现能力差,造成多头重复抵押,形成不应有的贷款风险。

(三)贷款管理不严、内控制度乏力。一是贷时审查与贷款审批有待加强,不相容的贷款岗位相分离,有些信用社存在未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的现象。二是疏于贷后管理。农村信用社由于贷款笔数多,金额少,信贷员未实行客户经理制,有些大额贷款发放后根本无人问津,对借款人的经营、资金使用情况不了解,一旦贷款形成风险,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预防。三是信用社各岗位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会计、稽核人员在行使监督职权上缺乏独立性、权威性。

(四)信贷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到位。一方面,信贷管理人员力量薄弱,大部分基层信用社人员缺少,业务量大,信贷管理失控,致使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从事信贷工作的人员文化业务素质偏低,主观随意性强,贷款违规问题较多。

(五)信贷资产质量反映不够真实。未及时调整贷款占用形态,即使已经形成不良贷款却仍旧在正常贷款科目反映;贷款到期转据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诸多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

(六)企业改制破产影响严重。由于企业认识和动机的偏离,加之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影响,企业改制和破产给信用社信贷资金造成了巨大风险,逃债、废债现象时有发生,大量信贷资金被吞食、流失。

(七)不良资产的处置滞后,贷款责任追究不力。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由于平时预警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待处理时比较棘手,收贷费用成本过高。由于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未进行责任划分和认定,致使对违规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未严格执行处罚处理,有的只是简单的经济处罚,未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治理,有的根本没有实行责任追究,致使责任不清,加之信贷管理人员调动频繁,责任追究形同虚设。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一)强化源头管理,科学掌控信贷流程,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信贷流程管理是信贷管理的核心,也是管理的源头。如果不能从源头上严格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将加剧信贷资金运营中的风险。所以说,要加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就必须从源头上强化信贷流程管理,比如贷前反复调查,贷中认真核实、精细化评估、科学认证、综合衡量,贷后科学监管、积极引导、政策鼓励与扶持等。

(二)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的内控力。农村信用社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农村信用社应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理念,通过内控环境、信息与沟通、监督、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控制要素的健全和完善,建立起覆盖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和岗位的内控机制,并时刻对信用社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持续性地监控,从而从源头上防范信贷风险。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制度,使每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不留“死角”,没有疏漏,一切都在科学的监控之内运作与发展。

(三)提升信贷员业务素质,强化全员风险防范意识。面对日益严峻的金融风险以及业内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管理水平不高的事实,农村信用社必须严把用人关。强化培训机制,做到未经严格培训不得上岗、岗位中时时培训;同时,还要不断推行等级管理机制度、层级负责制度、岗位问责制度。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岗位资质标准,进而对各级从业人员实行层级管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不只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的事,更关系到每位员工的自身利益,因此,还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教育机制,以促使信贷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员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信贷担保抵押制度。提高抵押、担保贷款比重,完善抵押、担保手续,并不是违背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而是为了更好履行农村信用社的职责,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抵押贷款,信用社要加强对抵押物的科学评估、管理,确保抵押物的有效性。在办理财产抵押手续中,应认真核实抵押物的所有权及变现能力,依法签定抵押合同,减少企业风险损失对其贷款债权产生的风险。此外,加强并重视对担保公司的风险研究,不仅要科学评估借贷者的抵押资产,更要科学评估担保公司的水平与实力,力争科学有效地掌控担保公司的信誉度、实力水平,从而化解各种信贷风险。

(五)依法打击企业、单位、个人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行为。对企业(含个体、私营、联营企业)、单位在破产转制、重组过程中,要本着优先受偿原则,防止贷款造成损失。对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交由公安、司法部门依法清收。对长期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赖债户”、“钉子户”也要坚决依法打击,并协调当地金融机构统一采取制裁措施,同时要将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