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经典案例1
经典金融案例

经典金融案例金融案例是金融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经典的金融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理论和实践,为今后的金融工作提供参考。
下面将介绍一些经典的金融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个经典金融案例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它的发生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次贷危机的爆发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违约导致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甚至有多家金融机构宣告破产。
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动荡,对实体经济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第二个经典金融案例是2001年的安然公司破产。
安然公司是美国一家能源交易和服务公司,曾经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然而,由于其存在严重的会计舞弊行为,导致公司破产。
安然公司的破产不仅对美国能源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安然公司破产案成为了金融史上最大的会计丑闻之一,也成为了监管制度改革的导火索。
第三个经典金融案例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于1997年,起源于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和金融市场,后来波及到整个亚洲地区。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包括泰国、印尼、韩国等国家的货币贬值和金融市场崩溃,对亚洲地区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对国际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次重大危机事件。
以上就是三个经典的金融案例,它们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的教训。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加强风险意识,提高金融风险管理能力,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融案例分析

金融案例分析引言:金融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金融领域中,各种各样的案例不断涌现,从成功的创新到灾难性的失败,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系列金融案例,探讨金融市场中的风险与机遇,并提供一些经验教训和启示。
案例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近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这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随后迅速蔓延到全球。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市场的风险暴露,以及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失职。
首先,次贷危机的爆发暴露了金融市场中的风险积聚。
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空前繁荣,大量的次贷被发放出去,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然而,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下滑时,很多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次贷债务的违约风险逐渐凸显。
其次,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失职也是这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金融机构没有对贷款申请者的信用风险进行充分评估,相互借贷和拆借市场的松散监管使得风险在系统中快速传播。
监管机构在披露金融市场风险和监管金融机构方面也存在缺陷,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剧了危机的扩散。
通过分析这个金融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首先,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来减少风险的暴露。
其次,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确保贷款的合理性和还款能力。
最后,监管机构应该充分履行监管职责,密切关注市场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遏制风险蔓延。
案例二:比特币的崛起与泡沫破灭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货币,自2009年诞生以来,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投资热潮。
然而,比特币市场也经历了几次剧烈的波动和风险暴露。
这个案例展示了金融市场中新兴市场和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和风险。
比特币的崛起与泡沫破灭是一个典型的金融市场周期。
在比特币刚被引入市场时,由于其创新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投资。
金融领域中的企业风险管理实践案例

金融领域中的企业风险管理实践案例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多。
金融领域的企业更是面临着高度复杂的市场环境和金融风险。
如何有效地管理风险,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金融领域中企业风险管理实践的案例。
一、华润信托作为中国信托行业的领军企业,华润信托一直以保障利益为主要目标,重视风险管理工作。
在风险管理方面,华润信托采取全面系统化的风险管理模式,建立了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将风险管理与业务决策紧密结合在一起。
华润信托通过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等手段,全方位把握风险状况,判断市场环境,做好企业风险控制。
此外,华润信托还积极开展风险培训工作,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中国平安中国平安是中国领先的保险公司之一,其风险管理机构建设相当成熟。
公司设立了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不断加强对市场、信用、流动性、操作等各方面风险的评估和监测。
中国平安通过运用实时、在线监测、严格审批和精细化管理等手段,全面控制风险。
比如,在投资管理过程中,中国平安建立风险控制框架,设立独立的投资委员会,规定投资限额和风险管理流程等,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的资产安全。
三、招商证券招商证券是国内知名的证券业公司。
在风险控制方面,招商证券一直秉持着“稳健经营、适度扩张”的原则,将风险控制贯穿整个运营过程。
招商证券建立了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对市场情况、公司业务、客户信用等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分析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同时,公司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意识教育,着力提高员工风险管理能力。
四、银河证券银河证券是香港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其风险管理实践备受瞩目。
银河证券对风险管理非常重视,建立了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强调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能力。
银河证券采取了多种风险管理手段,包括日常检查、筛选风险并形成风险报告、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与决策等。
银河证券还专门设立了风险管理科技智能中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更加精准地识别、分析和应对风险。
经典金融案例分析

经典金融案例分析引言金融案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经典金融案例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金融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通过对两个经典金融案例的分析,探讨金融市场中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策略。
案例一:巴林岛投资基金(Barings Bank)破产概述巴林岛投资基金破产是金融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案例之一。
巴林岛投资基金担任英国女王夫人的御用银行,但由于交易员尼克李维(Nick Leeson)进行未经授权的高风险交易,导致该行损失超过10亿英镑,最终破产。
分析1. 风险管理失控:巴林岛投资基金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尼克李维通过将损失隐藏在“错误账户”中,成功掩盖了巨额亏损。
而基金高管对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存在疏漏,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这种高风险的交易。
2. 内控制度不完善:巴林岛投资基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明显的漏洞。
交易员拥有过大的交易权限,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
同时,审计和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不足,导致交易员能够继续进行高风险交易而不受制约。
3. 投资决策失误:巴林岛投资基金没有对投资决策进行充分的审慎分析和风险评估。
对于尼克李维的高杠杆交易策略,基金高管未能提出质疑并对其进行控制。
这导致了投资风险的积累和最终的巨额亏损。
案例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概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自Great Depression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崩溃和经济萧条。
分析1. 金融创新引发风险: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金融创新推动了大量衍生品的出现,如次贷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
然而,这些创新产品的风险难以评估和控制,导致金融机构在危机中处于脆弱的境地。
2. 对冲基金放大风险:全球金融危机中,许多对冲基金面临巨大的亏损。
这些对冲基金利用高风险投资策略,将金融市场的震荡加剧,推动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崩溃。
3. 监管体系不完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揭示了监管体系的缺陷。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引言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和企业为了避免或控制潜在的经济损失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金融风险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案例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
许多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因为过度参与高风险债务投资而出现巨额亏损。
这个案例说明了金融风险管理在监测、评估和控制系统性风险方面的重要性。
银行应该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量化潜在的市场风险。
同时,银行还需要严格控制自身资本充足率,确保能够承受不可预见的风险冲击。
案例二:巴林银行欺诈事件巴林银行欺诈事件是指该银行高管通过伪造账目和欺骗投资者,使得银行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比实际情况要好。
这个案例突显了内部控制和道德风险管理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此外,银行还需建立一套职业道德标准,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以防止欺诈行为发生并保护投资者利益。
案例三:中国股市暴跌中国股市暴跌是指2015年上半年中国股市出现大幅下跌并引发连锁反应。
这个案例关注投资组合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重要角色。
投资者应该通过分散投资于不同类型的资产、股票、基金等,以降低系统性风险。
此外,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市场交易活动的监管和法规制定,以保护投资者免受潜在风险带来的损失。
结论以上案例说明了金融风险管理在不同情境下的重要性。
无论是全球金融危机、欺诈事件还是股市暴跌,金融机构都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监测和评估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和道德风险管理以及实行投资组合多样化和风险分散策略。
只有这样,金融机构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金融风险,并保持稳健发展。
注:以上文档内容为小助手根据题目进行编写,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并非从其他来源复制粘贴。
如需用于正式用途,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银行以案说险经典案例

银行以案说险经典案例
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变化中,银行也难免遭遇风险和损失。
为了借鉴经验和教训,银行业界经常会以案说险,分享经典案例。
以下是几个经典案例:
1.雷曼兄弟倒闭
2008年,美国的雷曼兄弟银行破产,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这个案例让银行们意识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在此之后,银行加强了对投资组合的监管和风险控制,同时也提高了对自身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2.巴林银行事件
2008年,巴林银行由于大量投资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而遭遇巨额亏损,导致其股票价格急剧下跌。
这个案例使银行们认识到了投资组合的分散化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3.瑞士银行事件
2011年,一名瑞士银行员工将机密客户资料泄露给了外部机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这个案例让银行意识到了客户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加强了内部安全管理。
4.汇丰银行洗钱事件
2012年,汇丰银行被曝出大量涉嫌洗钱的案例,导致其声誉受损。
这个案例让银行们认识到了反洗钱风险的重要性,加强了对客户身份和交易活动的监管和管理。
总的来说,银行以案说险,是为了让银行们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保障客户和自身的利益。
同时也为银行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十大经典风险管理案例

十大经典风险管理案例1. 福岛核事故福岛核事故发生在2011年,由于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冷却系统完全失效,导致核燃料棒过热,最终导致核电站的多个反应堆发生核泄漏,造成了严重的辐射污染。
2. 马拉松爆炸案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比赛期间,两名恐怖分子在终点线附近引爆了两个炸弹,造成3人死亡,超过260人受伤。
这个案件揭示了安全漏洞以及恐怖分子利用大型活动进行袭击的风险。
3. 汇丰银行洗钱丑闻汇丰银行曾被指控涉嫌洗钱,违反了反洗钱法规。
这个案例揭示了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洗钱风险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威胁。
4. 空中客车A380引擎爆炸2010年,一架空中客车A380飞机在飞行中出现引擎爆炸,导致飞机失去控制并紧急迫降。
这个案例暴露了飞机制造商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以及航空公司在飞机维护和安全方面的责任。
5. 干旱引发的食品危机长时间的干旱会导致农作物歉收,进而引发食品危机。
例如,2011年东非干旱导致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地出现饥荒,数百万人面临严重的食品短缺和饥饿的风险。
6. 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市场中的风险管理不足。
由于次贷危机、衍生品交易和金融机构的高风险投资等问题,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陷入了破产和严重损失的境地。
7. 网络安全漏洞网络安全漏洞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攻击和数据损失。
例如,2017年的“想象力”漏洞使得全球各地数十亿台计算机和移动设备面临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8. 油轮泄漏事故油轮泄漏事故可能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受到污染,对海洋生物和沿海社区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2002年的“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故在阿拉斯加海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破坏。
9. 产品质量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可能导致用户健康风险、法律纠纷和声誉损失。
例如,2019年,美国食品公司塔尔吉特面粉因沙门氏菌污染而被迫召回大量产品,引发了广泛的健康警报和消费者不满。
银行信用风险典型案例

银行信用风险典型案例一、雷曼兄弟破产与银行信用风险。
1. 事件回顾。
你知道雷曼兄弟不?那可是金融界的一个超级大事件。
雷曼兄弟原本是华尔街的一个巨头,好多银行都和它有各种业务往来呢。
就像大家都觉得它是个超级靠谱的伙伴,一起做各种投资、贷款之类的事儿。
可是突然有一天,雷曼兄弟破产了。
这就好比一艘超级大的船,本来大家都觉得它稳稳当当的,结果一下子就沉了。
2. 银行的信用风险体现。
那些和雷曼兄弟有业务联系的银行可就惨喽。
比如说,有些银行给雷曼兄弟贷了好多钱出去,本以为能连本带利收回来呢。
结果雷曼兄弟倒了,这些钱就像打水漂一样。
这就是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啊。
银行把钱借给别人的时候,都觉得对方会还钱,可谁能想到雷曼兄弟这么大的公司说不行就不行了呢。
那些银行的资产一下子就大幅缩水了,就像一个人本来以为自己有很多财宝,结果发现好多都是假的,一夜之间就变穷了。
3. 后续影响。
这件事的影响可不止是那些和雷曼兄弟直接有业务的银行。
整个金融市场都像被投了一颗炸弹一样。
其他银行也开始害怕了,不敢轻易把钱借给别人了,大家都变得小心翼翼的。
就像一群本来很友好的小伙伴,突然有一个小伙伴出了事,其他人都不敢像以前那样一起玩耍了。
整个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一下子就被放大了,很多企业也很难再从银行借到钱,经济就开始变得不景气了。
二、希腊债务危机中的银行信用风险。
1. 事件背景。
希腊这个国家啊,它在加入欧元区之后呢,过得有点大手大脚的。
政府不断地借债,就像一个人没有节制地花钱一样。
它借了好多钱来搞各种建设、福利之类的东西。
但是呢,它的经济增长却没有跟上,就像只花钱不赚钱,那肯定是不行的。
2. 银行卷入的情况。
欧洲的好多银行都买了希腊的债券。
银行嘛,觉得希腊是欧元区的国家,肯定不会赖账的。
可是希腊的债务越来越多,最后都还不起了。
这时候银行就着急了。
那些银行手里拿着的希腊债券就像一张张废纸一样,价值暴跌。
银行的资产质量就变得特别差,信用风险蹭蹭地往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政府对储贷协会在80年代早期所遇到的财政困难采取了三方面 美国政府对储贷协会在 年代早期所遇到的财政困难采取了三方面 的对策。 的对策。 1、放松管制 。 由于储贷协会在 年代初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创在本质上 、 放松管制。由于储贷协会在80年代初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创在本质上 是由于政府政策从一开始就禁锢储贷协会,而且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通 是由于政府政策从一开始就禁锢储贷协会,而且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通 货膨胀的加剧这种禁锢逐步升级,所以, 货膨胀的加剧这种禁锢逐步升级,所以,产生了强烈要求立法允许储贷 协会公平竞争的情绪。 协会公平竞争的情绪。在1982年,国会通过了《存款机构法案》,该法 年 国会通过了《存款机构法案》 案通过授权储贷协会发行没有利率上限的贷币市场存款证来同货币市场 互助基金竞争,从而加速了对储贷协会管制的放松。 互助基金竞争,从而加速了对储贷协会管制的放松。此法案还授权储贷 协会向个人、企业和不动产部门提供贷款,从而扩大了它的业务领域。 协会向个人、企业和不动产部门提供贷款,从而扩大了它的业务领域。 有几个州的立法机关为了确保本州的储贷机构相对于联邦注册的 储贷协会不会处于不利地位,还极端地放松了本州注册储蓄协会的管制。 储贷协会不会处于不利地位,还极端地放松了本州注册储蓄协会的管制。 例如,在储贷协会亏损最严重的德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 例如, 在储贷协会亏损最严重的德克萨斯州, 对储贷协会的管制几乎完全放开, 州,对储贷协会的管制几乎完全放开,这些机构被允许投资于垃圾债券 农场和处于萧条期的不动产业。长期以来, 农场和处于萧条期的不动产业。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都呼吁政府放松 金融管制, 存款机构法案》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 金融管制,《存款机构法案》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而这一法案颁布 执行时,正值美国的绝大部分储贷协会从技术上说已经破产, 执行时,正值美国的绝大部分储贷协会从技术上说已经破产,因而储贷 协会都乐意借机冒险一搏。 协会都乐意借机冒险一搏。
2、忍耐政策。立法机构不但没有关闭或兼并破产的储贷协会,反而 、忍耐政策。立法机构不但没有关闭或兼并破产的储贷协会, 决定维持这些机构的经营, 决定维持这些机构的经营,期盼通过放松管制使他们交上好运而 起死回生。这一政策被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忍耐” 起死回生。这一政策被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忍耐”。关闭或兼 并所有在1982年或 年或1983年从技术上讲已经破产的储贷协会会耗尽 并所有在 年或 年从技术上讲已经破产的储贷协会会耗尽 联邦储贷保险公司( 联邦储贷保险公司(FSLIC)的全部保险基金,这就需要纳税人 )的全部保险基金, 的大力支持, 的大力支持,同时引起关于立法机构和国会检查人进行竞争的尴 尬问题,所以政府倾向于让大部分破产的储贷协会继续经营。 尬问题,所以政府倾向于让大部分破产的储贷协会继续经营。在 1983年到 年到1989年这一关键时期中的每一年, 都有超过 年这一关键时期中的每一年, 年到 年这一关键时期中的每一年 都有超过400家破产 家破产 的储贷协会继续营业。 的储贷协会继续营业。 为了执行这一“忍耐”政策, 为了执行这一“忍耐”政策,立法机构首先解除了对储贷协 会行业会计准则的控制。尽管已经有了相当宽厚的会计准则, 会行业会计准则的控制。尽管已经有了相当宽厚的会计准则,由 于该行业境况在70年代末的恶化 当局把资本标准——资本与总 年代末的恶化, 于该行业境况在 年代末的恶化,当局把资本标准 资本与总 资产比率的最低要求——从5%降低到 降低到1980年的 年的4%,随后降低到 资产比率的最低要求 从 降低到 年的 , 1983年3%。资本标准的降低 , 增加了道德风险问题 。 自有资本 年 。 资本标准的降低,增加了道德风险问题。 已经低到相当危险的境地,储贷协会有了冒更大风险的愿望, 已经低到相当危险的境地,储贷协会有了冒更大风险的愿望,因 为即使投资失败它也不会有多大损失的。 为即使投资失败它也不会有多大损失的。
存款保险金的增加更加剧了这一道德风险。 存款保险金的增加更加剧了这一道德风险 。 如果潜在的亏损全部由 保险公司承担,被保险者就没有任何意愿避免各种可能造成损失的事件, 保险公司承担,被保险者就没有任何意愿避免各种可能造成损失的事件, 从而加大这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一个人买了家庭财产被盗保险, 从而加大这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一个人买了家庭财产被盗保险, 那么他就没有在家里安装昂贵报警系统的意愿,因此被盗保险反而增加了 那么他就没有在家里安装昂贵报警系统的意愿, 盗窃案发生的可能性。 盗窃案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储户所在商业银行或储贷协会的破产被上了保 那么,储户也就没有监视这一机构是否稳建经营的动力。而且在1980 险,那么,储户也就没有监视这一机构是否稳建经营的动力。而且在 国会又提高了存款保险水平,每一储户的联邦存款保险金从4万美元 年 , 国会又提高了存款保险水平 , 每一储户的联邦存款保险金从 万美元 提高到10万美元 这等于为成千上万的储户提供了这样一个信号: 万美元, 提高到 万美元,这等于为成千上万的储户提供了这样一个信号:他们根 本不需要监视储贷协会的行为。 本不需要监视储贷协会的行为。而且存款保险金提高还触发了一个社会成 本很大、名为“代理存款”的金融创新的产生(所谓“代理存款” 本很大、名为“代理存款”的金融创新的产生(所谓“代理存款”是假设 美林公司充当存款代理公司,它接受A公司的 公司的100万美元代理存款,并且将 万美元代理存款, 美林公司充当存款代理公司,它接受 公司的 万美元代理存款 万美元分成十分10万美元出售给 这 100万美元分成十分 万美元出售给 ( 存到 ) 为实现高速增长而乐于以 万美元分成十分 万美元出售给(存到) 较高利率吸收资金的存款机构,如储贷协会或银行。 较高利率吸收资金的存款机构,如储贷协会或银行。 假若一家资不抵债的储贷协会B,在以前,它可能难以吸引资金, 假若一家资不抵债的储贷协会 ,在以前,它可能难以吸引资金,现 在它却可以通过高利率主动投标代理存款来吸纳美林公司出售的存款, 在它却可以通过高利率主动投标代理存款来吸纳美林公司出售的存款,从 而为它的高风险项目筹集到资金。这等于储贷协会B拿 公司的存款资金用 而为它的高风险项目筹集到资金。这等于储贷协会 拿A公司的存款资金用 于高风险投资,希望获得高收益,以摆脱资不抵债的境地。但从A公司的 于高风险投资, 希望获得高收益, 以摆脱资不抵债的境地。 但从 公司的 利益角度看,储贷协会B所承担的风险与自己无关 因为存在储贷协会B的 所承担的风险与自己无关, 利益角度看,储贷协会 所承担的风险与自己无关,因为存在储贷协会 的 存款都已经全额保险,相反, 公司可以获得较高利率 公司可以获得较高利率) 存款都已经全额保险 , 相反, A公司可以获得较高利率) 随着大量储贷协 会的财务状况在80年代初期的恶化 年代初期的恶化, 会的财务状况在 年代初期的恶化,它们产生了为获取高收益而承受高风 险的动力。而且亏损最严重的储贷协会冒险的动力也最大, 险的动力。而且亏损最严重的储贷协会冒险的动力也最大,因为这种储贷 协会抱着“赢了算我的,输了算政府的”心态从事经营,显然, 协会抱着“赢了算我的,输了算政府的”心态从事经营,显然,储贷协会 破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了。 破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了。
一、案例介绍
美国储贷协会建立于20世纪 年代 美国储贷协会建立于 世纪30年代,当时成立这个协会的目的是为 世纪 年代, 了鼓励美国的中产阶级进行自顾,所以全称是“扶助储贷协会” 了鼓励美国的中产阶级进行自顾,所以全称是“扶助储贷协会”。为了 规范储贷协会的运作,国会创建了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委员会( 规范储贷协会的运作,国会创建了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委员会(FHLBB), ) 而且建立了它的附属机构联邦储贷保险公司( 而且建立了它的附属机构联邦储贷保险公司(FSLIC),为储贷协会的 ) 存款保险。储贷协会吸收公众的短期储蓄存款、 存款保险。储贷协会吸收公众的短期储蓄存款、并且用这些所得存款向 当地的购房者提供20年和 年的抵押贷款,利率在抵押期内保持不变。 年和30年的抵押贷款 当地的购房者提供 年和 年的抵押贷款,利率在抵押期内保持不变。 显然, 显然 , 如果储贷协会向储户支付的利率低于储贷协会发放的抵押 贷款的平均收益率,则储贷协会就有盈利,可以正常经营,反之, 贷款的平均收益率,则储贷协会就有盈利,可以正常经营,反之,如果 储贷协会向储户支付的利率高于储货协会发放的抵押贷款的平均收益率, 储贷协会向储户支付的利率高于储货协会发放的抵押贷款的平均收益率, 则该机构就会亏损。 年代到60年代中期利率很低 则该机构就会亏损。从30年代到 年代中期利率很低,而且稳定,长期 年代到 年代中期利率很低,而且稳定, 抵押贷款利率高于短期存款利率, 抵押贷款利率高于短期存款利率,即储贷协会的收益曲线总是向上倾斜 在稳定且低通货膨胀率的时期,储贷协会的经营是很简单的。 的。在稳定且低通货膨胀率的时期,储贷协会的经营是很简单的。局外 人嫉妒地拿储贷协会经理的“ 的经营方式( 人嫉妒地拿储贷协会经理的“3——6——3”的经营方式(以3%的利率借 的经营方式 的利率借 的利率贷款, 点打高尔夫球) 款,以6%的利率贷款,每天下午 点打高尔夫球)开玩笑。不幸的是, 的利率贷款 每天下午3点打高尔夫球 开玩笑。不幸的是, 年代中期, 在70年代中期,利率开始上升。最初,这一上升是温和的递进的,所以 年代中期 利率开始上升。最初,这一上升是温和的递进的, 储货协会遇到的麻烦不大。但在70年代后期 年代后期, 储货协会遇到的麻烦不大。但在 年代后期,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对利 率施加了向上的压力, 率施加了向上的压力,并将利率提高到了储蓄机构可以向储户提供的利 率上限水平。为了防止严重的非中介化, 率上限水平。为了防止严重的非中介化,立法机构授权储贷协会发行货 币市场单据,这一新工具面值1万美元 并允许银行和储蓄机构参照6个 万美元, 币市场单据,这一新工具面值 万美元,并允许银行和储蓄机构参照 个 月国库券的标准来确定利率。1981年期间逐步上升而引起的短期 除了由于利率在 年到 年期间逐步上升而引起的短期 问题以外, 问题以外,储贷协会行业还面临由金融创新所引起的长期结构问 年代末期, 题。在70年代末期,来自新生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的竞争的日益 年代末期 加剧意味着储贷协会不得不向存款支付更多的利息,而别无选择。 加剧意味着储贷协会不得不向存款支付更多的利息,而别无选择。 金融创新还减少了储贷协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 金融创新还减少了储贷协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抵押贷款的证 券化引起养老基金和人寿保险公司大量增加了对这些抵押贷款工 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抵押贷款利率。这些因素使顾客受益匪浅, 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抵押贷款利率。这些因素使顾客受益匪浅, 却降低了储贷协会的“利差” 却降低了储贷协会的“利差”。这一现象标志着储贷协会行业的 萎缩,这不同于由利率上升而引起的短期危机。 年底, 萎缩,这不同于由利率上升而引起的短期危机。到1982年底,大 年底 约有1/4或 家在70年代还在经营的储贷协会消失 约有 或800家在 年代还在经营的储贷协会消失,其中一些已 家在 年代还在经营的储贷协会消失, 经倒闭,而另外一些则并入了更强大的机构。估计数字表明, 经倒闭,而另外一些则并入了更强大的机构。估计数字表明,储 贷协会行业的净值从1979年的大约 年的大约320亿美元, 降低到 亿美元, 贷协会行业的净值从 年的大约 亿美元 降低到1982年底 年底 亿美元。 的40亿美元。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