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健康教育学》课程标准

《健康教育学》课程标准

《健康教育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健康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身心健康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促进和维护健康的教育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健康教育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 了解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和问题,能够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3. 掌握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4. 培养良好的沟通、合作和组织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开展健康教育。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介绍健康教育的概念、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包括健康传播、健康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2. 健康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分析影响人类健康的各种因素,包括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3. 健康教育实践:介绍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包括健康教育计划制定、活动组织、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4. 特殊人群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性别、职业等特殊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和措施。

5. 健康教育评价:介绍如何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和技术,对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其实践能力。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和组织能力,使其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开展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 课堂讲授:通过系统地讲解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健康教育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看法,培养其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如健康讲座、健康宣传等,提高其实践能力;5. 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专业理论课。

也是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重要必考课程。

它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同时,注重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及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前导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后续课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游戏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设计依据: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能力为重点;融入幼儿教师资格标准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满足地方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课程基本理念:(1)突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实施模式,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体现素质教育特点。

以拓宽学生的理论根基和视野为原则,以增进学生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为宗旨,大量提供学生参与课程、开发课程、改进课程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随时把握课程实施过程中学前教育形势的新发展。

以教材为依据,联系当前教育大环境下的新情况、新动态,增强学生对学科发展趋向的敏感性,和研究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其应对复杂教育现象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3)课程实施中着力培养学生大教育的观念,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因素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身边的教育现象、社会问题,增进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积极的责任意识的教育专业人才。

逐步形成课程结构立体化、课程目标整体化、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过程建构化、实施途径多元化、课程效果最优化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课程。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学前教育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

它以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融合了先进学前教育理念,参照幼儿教师行业要求,以专业知识+现代化教育技能+职业素养构建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为实现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理论与实践基础。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欲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的成长。

因此,本课程是一门既突出理论学习又重视实践活动的一门课程。

三、课程设计本课程在内容上力求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

理论知识的选择以阐述基本问题为主,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根据托幼机构的实际需要,做到内容全面,要求明确,指导具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在结构的设置上更有利于教和学,每章开头有概括学习要点,便于学生积极思考;每章附有“思考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对教学实践分析并掌握。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幼儿心理学》课程,后续课程有《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管理课程》。

四、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主要针对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学前教育的法规与政策,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掌握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的一般原理。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实施班级管理和幼小衔接工作,使学生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正确运用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108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学前教育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功能和社会效益、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与环境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工作等问题,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学前心理学》和《学前卫生学》,后续课程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学前儿童游戏》等。

依据学前教师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及工作任务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开设该门课程。

学前教师的工作任务包括一日生活管理、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等,这些任务都属于学前教育范畴,要完成这些任务,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是必须的。

依据学生未来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从事学前教育管理的能力及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领会和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基础上,学会正确地联系运用,提高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及从事学前教育管理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学前儿童教育,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和热爱。

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职业能力目标:●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教育情境的能力;●设计实施各种活动的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的能力;●对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常规的组织与安排能力;●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行为的能力;●听课评课的能力;●与家长沟通合作的能力;●与同事沟通合作的能力;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四、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与编写教材选用与编写应体现五年一贯制专科学生的特点,既要体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又要考虑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可接受性。

考虑选用梁志燊主编的教材《学前教育学》。

另外,以下四本书可作为参考教材:1.《教育教育学》李生兰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2004年版2.《学前教育学》黄人颂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3.《学前教育学》郑健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4.《学前教育学》牟映雪主编2012年版(二)教学建议1.将教师的讲授、辅导和学生的自学、讨论、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相结合,使学生有机会把书本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前教育学 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  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编制日期:2022年11月《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学前教育学》是面向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就业所必备的关键能力——理论分析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及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即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面对教师、幼儿、师幼互动以及家园合作中出现的现象与问题,均需遵循一系列教育原则,践行现代教育理念,展开教育教学服务与研究工作以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儿童观,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幼儿园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家长指导与沟通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教育现象和解决幼儿园教育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学前教育工作能力。

本课程是在先期课程包括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并行课程包括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礼仪、教师语言技能,后续课程包括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幼儿教育活动指导、幼儿游戏指导、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幼儿园班级管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等课程。

本门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紧密相连,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本课程学时共64课时。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幼儿园教师职业资格证考试标准,以幼儿园教师工作为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案例为载体,“课、岗、赛、证”相结合,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

基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课程开发思路:在对行业、企业、专业、市场充分调研基础上,对幼儿园保育岗位和教育岗位典型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设置有一定弹性的课程目标,构建幼儿园教育情境实施模拟教学,促进学生对学前教育知识的主动构建。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课程总学时:36周学时数: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专业:学前教育系一、教育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教育和学前教育的一般发展,理解和掌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具有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

因此,本门课程强调国内外学前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强调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新问题的探讨,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能够了解托儿所、幼儿园的实际,进行或参加一些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帮助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科学地对儿童进行教育。

因此本门课程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三、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2.理解学前教育学的含义、任务。

3.领会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内容:1.学前教育的含义2.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和意义4.本书结构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学前教育的类型。

2.理解学前教育的含义、特点和任务。

3.运用学前教育的原则。

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含义、要素、类型与发展趋势1.学前教育的含义2.学前教育的三个组成要素3.学前教育的类型4.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二节学前教育的特点、原则和任务1.学前教育的特点2.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3.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第二章学前教育与儿童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特点;儿童观的演变过程。

2.理解儿童发展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3.分析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教育和儿童关系概述1.儿童发展概述2.学前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3.学前教育要受学前儿童发展的制约第二节儿童观的演变与建构1.儿童观概述2.儿童观的演变3.科学儿童观的内涵第三章学前教育与社会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含义。

2.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分:4参考学时:总学时:68 理论学时:64 课内实践学时:4适用对象: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偏重于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并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本课程大纲要求在教学时要做到两条线并举,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观,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对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

先修课程为《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与之相关的课程还有《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指导》、《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评价》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做到两条线并举,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表。

《幼儿教育学》课程安排表二、课程目标1、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献身幼教事业的理想和精神,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学前教育学》是一门针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未来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涵盖了幼儿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方法、教学策略以及幼儿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二、课程目标1.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2.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4.培养良好的教学态度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未来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1.幼儿教育基本概念:介绍幼儿教育的定义、目的、意义和特点等基本知识;2.教育目标:讨论幼儿教育的目标体系,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3.教育内容:分析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4.教育方法:介绍多种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学、小组合作等;5.教学策略:介绍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学策略,包括一对一辅导、小组合作学习等;6.幼儿心理发展:介绍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提供参考。

四、教学方法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2.定期组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教学技能;3.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践考核: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学效果;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六、课程特色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未来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础;2.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3.团队协作: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持续改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幼儿教育学所属专业: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时:64学分:4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性质本课程是为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幼儿教育学课程从学前教育概念切入以3-6周岁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来呈现七个章节。

它主要阐明有关3-6岁阶段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如学前教育的含义、功能、性质、发展历史,学前教育理论的演进,儿童观与教师观,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与基本原则,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等。

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前提性、基础性理论课程。

任务(1)专业服务本课程以《幼儿心理学》等课程为理论基础,系统阐明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现代化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为后续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保健与护理》、《幼儿数学活动设计》等课程打下理论和观念的基础。

(2)素质培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托幼教育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岗位需要的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成为一个合格的而且具有较强的后续学习能力的幼教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编制的依据本标准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及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而制订。

三、教学整体要求1.在指导思想上:(1)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学习心理特点,结合理论学习的规律开展教学;(2)体现理论的应用价值。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3)将培养职业信念贯穿于课程教学中。

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践性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手段逐渐养成学生热爱幼教职业、恪守职业道德的职业信念;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育学》课程标准

《教育学》课程标准

《教育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教育实践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具备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包括:1. 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和现状。

2. 能力目标:学生应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备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情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内容包括:1. 教育基本原理:包括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课程与教学理论: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3. 学生发展理论: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

4. 教师与学生关系:包括师生关系、教师角色、教师素养等。

5. 教育改革与发展:包括教育改革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1. 理解并掌握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

4. 培养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等。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四、考核方式与评价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将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成绩将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定;期中考试将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将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价方法将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课程资源与拓展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课程将提供以下资源与拓展:1.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供学生参考学习。

教育学课程标准优选全文

教育学课程标准优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教育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主要阐述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教育领域的基本论题、及概念、原理、方法、技能,培养学生作为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观察思考教育现象的敏感性和责任心、以及对未来职业的初步情感。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教育学素养,为后续学科如学前教育学、五大领域教育、特色课程、家庭教育学等提供支撑。

本课程还是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考课程之一。

(二)课程定位不仅是学生专业学习乃至未来职业生涯的先导,而且,将成为制约学生专业水平高度和未来职业发展境界的不可缺少的根基。

前导课程:《普通心理学》。

后续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各领域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幼教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幼儿教师资格考核的基本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定位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本课程尝试改革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模式,采取体验模式,让课堂回归幼教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与体验课堂教学和幼教生活,一方面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可以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独立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熟悉、适应未来幼教生活的机会和空间,使其逐步深入地体验幼教专业必备的知识技能需求和情感信念,从而将本门课的培养目标——学生的教育科学素养切实落到实处,同时对学生后续各门课程的学习也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本课程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回答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后半部分回答怎样进行教育的问题。

具体看,还可以将上述两大部分设计为四个模块:“教育是什么”模块(阐述教育的概念及其历史演进、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为什么”模块(阐明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依据、学制类型及发展趋势)、“怎样做教育”模块(交代课程的内涵、类型、组织实施及改革趋势,教学活动本质、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教育专章”模块(专门阐述道德教育和班级管理的相关内容原则方法及策略与艺术)四个模块的排列体现了学科内容本身的科学逻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由总论到专章。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期教育专业1、前言1.1 课程标准《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偏重于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宏观问题及其一般活动规律。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

本课程以《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为理论基础,系统阐明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现代化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为后续学习《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等课程打下理论和观念的基础。

1.2 设计思路1.2.1关于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意三个方面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和各章节的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着眼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育理论;能力目标主要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高阶思维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意目标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念,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信念。

1.2.2关于学习内容(一)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容应有全面且深入的介绍,除此之外的其他内容作为学生课外的拓展学习,做到突出重点、扩大信息量。

(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料,并不是教学的所有内容。

教师在处理教材上应该以教材为主,但又不受教材的束缚,不照本宣科,大胆突破教材的限制。

(三)学习内容的来源应更为广泛,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内容应紧跟学科和行业发展的前沿,使学生所学与岗位需求紧密接轨。

2、课程目标本课程适应现代幼教发展需要,本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子啊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管理实用性人才。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指导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实践。

它强调幼儿教育的综合性和全面性,旨在培养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会从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内容要点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首先,教育部门会成立专家组,汇集国内外权威专家,对过去的教育经验进行研究和总结。

然后,专家组会分析当前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的需求和挑战,并与实际的教育工作者展开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这些专家将根据他们的研究和经验,提出适合幼儿教育的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了认知、情感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首先,在认知方面,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基础的语言和数学概念,培养观察、分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情感方面,标准强调培养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心,关注他们的情感发展和情绪管理。

此外,在社会方面,标准要求幼儿学习适应集体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法是多样化的。

一方面,教育机构可以根据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

同时,教师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游戏等方式,创造有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们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对话和互动,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和自主学习。

然而,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标准的实施需要有足够的资源和投入,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

在一些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无法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可及性。

其次,由于孩子们天性好奇,对于知识的需求可能会超过标准的要求。

因此,教师们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总之,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是指导幼儿教育的重要参考。

它的制定过程需要专家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内容要点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实施方法可以多样化。

然而,标准的实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只有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学》课程标准

《小学教育学》课程标准

《小学教育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小学教育学》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72适用专业:五年专初等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小学教育学》是初等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覆盖面广,它是结合我国小学教育的具体实际,介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探讨教育教学规律的一门核心课程。

《小学教育学》与先修课程《小学心理学》,后续课程《小学教育心理学》、《班队管理》以及各科教学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学教育学》中的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教学规律为上述学科在提供了科学依据,它是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1)针对培养目标,凸显职业性。

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技能过硬、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性强”的基础教育工作者。

本课程以这一目标为指导,以职业能力为重点,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2)吸收先进理论,凸显开放性。

本课程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注意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3)与行业同构,凸显实践性。

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师下校研究等平台,了解小学教改实践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通过观摩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因此将《小学教育学》课程的内容定为下面五大模块:教育概论、教育要素、教育目的、教学论、课程论与课外活动等五方面。

接着再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每一模块下面选择了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以项目为载体,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都提出相应掌握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

最后根据拟定的这些内容、项目,再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选择黄济主编的《小学教育学》为本课程的教材,同时还参考了其他相关的资料,对教材进行调整、重组与补充,形成了《小学教育学》课程标准。

3、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阐述教育基本理论,使学生形成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问题研究意识,形成适应当前小学教育实践的基本能力,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责任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融会贯通,掌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养成职业素养。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属于该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旨在向学生阐述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学前教育机构的任务、教育目标、教育原则等。

本课程计划教学时数通常为80学时。

二、课程内容1. 学前教育理论: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学前教育教学原理、儿童游戏与学习理论等,以及学前教育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2. 学前教育实践:涉及儿童习惯养成与生活能力培养、儿童语言与沟通能力培养、儿童认知与创造能力培养、儿童社交与情感能力培养,以及儿童运动与协调能力培养等。

3. 学前教育管理:包括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学前教育机构组织与管理、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与提升,以及学前教育资源管理等。

三、课程目标通过《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运用学前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儿童的发展和学习。

设计并实施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学前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

了解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和管理原则,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学前教育机构。

进行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并提出改进和提升的建议。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增强教学效果。

五、课程评估课程评估应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实践操作等方面。

评估内容应涵盖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个维度,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指导,培养他们成为具备专业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教育课程标准

教育课程标准

教育课程标准教育课程标准是指根据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对各个学科或学习领域内具体内容的要求和规定。

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在本文中,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教育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教育课程标准的背景与意义教育课程标准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其背景是教育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教育课程标准是为了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具备必要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人才。

二、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教育目标导向原则、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原则、灵活性和适应性原则、科学性和实践性原则、评价和评估的一致性原则等。

三、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应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框架、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与评价指标等。

这些内容需要针对不同学科或学习领域进行具体规定,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层次性。

四、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与监测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有相关的政策、培训和资源支持。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及时评估教师和学生对标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标准。

五、国际化教育课程标准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教育课程标准逐渐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

在推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国际化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将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

六、教育课程标准的挑战与前景教育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应对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差异性需求、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学资源的优化等。

但是,教育课程标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改善和发展机遇,为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结:教育课程标准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其制定与实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与意义、制定原则、内容、实施与监测、国际化发展、挑战与前景等方面的论述,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与实践应用。

同时,也需要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推动教育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引言:学前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进行综合教育的过程,旨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

为了规范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进行探讨。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和认同:学前教育学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对象、任务和原则,培养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学前教育学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学前教育学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2. 掌握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如儿童发展理论、学前教育环境理论等,并能够正确运用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3. 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制定、实施和评估学前教育课程,能够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具,创设适宜的学前教育环境。

二、教学内容1. 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生需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如学前教育的定义、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等。

2. 儿童发展理论:学生需学习儿童发展理论,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包括身体、智力、情感、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3. 学前教育的环境:学生需了解学前教育环境的概念、特点和设计原则,明白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4. 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各种适用于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游戏教学等,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儿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5. 学前教育机构与管理:学生需了解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了解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以及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评估标准。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学前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提供学生必要的背景知识。

2. 研究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实际的学前教育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并掌握其应用。

3. 教学实践: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提供学生机会运用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定位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0—6岁儿童的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

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是在《学前卫生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并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游戏指导》、《幼儿家庭教育学》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

主要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及趋势、学前教育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生态发展观、课程观,并能用这些观念指导学前教育的实践。

加强同家庭、小学及社区的联系,利用保教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形式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教育。

具有历史性、动态性、前瞻性和实践性。

五年制高职学生开设此课程的时间在第五个学期和第六个学期,共两学期。

第二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学前教育学具有动态性、前瞻性和实践性。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吸收学前教育理论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发展动态。

具体体现在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框架构建学前教育学的教学内容体系,以《标准》的标准构建学前教育学的学习目标;关注实践领域出现的最新问题,用理论引领实践,突出理论的应用性及前瞻性。

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程度。

尽量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导、督促学生开展自修、自研,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锻炼创新思维、问题求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职后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以养成学生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为重点。

通过言传身教,案例分析,情景表演、讨论等方式养成学生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体现理论的引领价值。

教育实践是在专业理念引领下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在正确的理念指引下,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的发生。

换句话说,正确的理念产生正确的行为。

第三部分课程的设计思路一、关于目标从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三方面确立总目标和各章节具体目标。

总目标主要强调科学观念的形成和专业认同感的确立;知识目标着眼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育理论;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运用相关的知识、理念分析学前教育现象并指导学前教育实践,具有创新、问题求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

二、关于内容内容的选择依据历史性、动态性、前瞻性和实践性,让学生知过去,展未来,用实践。

应全面、深入、丰富、新颖。

涵括学生应该掌握的教育历史知识,政策知识,课程知识,家园、家校合作知识,幼儿与教师的知识,开展幼儿园教育的内容、目标及途径、方法知识等。

内容来源广泛,不局限于教材,可以是相关的出版物,也可以是相关的网络、报纸等媒体。

三、关于实施建议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创新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专业价值观。

四、关于评价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偏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对理论实际运用能力的评价,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形成学习、评价的能力。

第四部分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目标树立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观、实践性的学前教育发展观和法制化的学前教育观;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课程资源观;认同幼儿园教师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爱幼儿、尊重幼儿及家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二、知识目标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政策法规知识、学前教育发展历史史及趋势、课程知识、幼儿特点、幼儿教师角色定位及专业发展知识、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及原则的知识。

三、能力目标运用教育理论解释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批判性思维,形成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

第五部分内容标准与实施建议(后面附学时)课程内容以幼儿教师科学的、生态的儿童教育理念为主线,围绕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大模块八章共三十节。

第一模块为学前教育课程及教学观。

主要内容有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幼儿园课程设计与生态环境利用;第二模块为师幼观。

包括幼儿、教师、师幼互动;第三模块为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

包括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第四模块为幼儿园与社会、家庭的生态教育链。

包括幼儿园与家庭、小学、社区和媒体的合作。

一、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学时)(一)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学前教育的演进历程及其子各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特征;理会经济、政治、人口、文化、家庭及妇女等社会因素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掌握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2•情感态度目标: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从整体视角看待学前教育问题的能力。

3.能运用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因素对学前教育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

(二)教学建议1•问题导入法通过设置跟学习内容相关的关键问题,导入新课,并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

2.案例分析法对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现象的敏感度和归纳分析能力。

3•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学前教育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对比分析,以及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归纳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几种因素。

4.讲授法教师在学生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对几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和阐述。

(三)评价建议把学生课前准备工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思维活跃程度的评价。

(四)课程资源建议系部应提供更多的与课程相关的配套资料,建立系部课程资源库如专业教育杂志,专业教学视频等。

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具体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形成实践性的学前教育发展观;2.知识目标:了解中外学前教育理论思想的萌芽、形成与现代学前教育理论发展与变革,掌握对20世纪产生重大影响的几大理论流派的基本内容及学前教育方案;3.能力目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前教育理论形成发展及变革的脉络,分析中学前教育实践中如何有选择性地应用有价值的经验;通过对现代典型学前教育方案的学习,结合中国学前教育实际,总结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学前教育方案,或者某一知识领域的方案。

(二)教学建议1•问题导入法通过设置跟学习内容相关的关键问题,导入新课,并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

2.案例分析法对经典教育方案的分析,掌握经典案例的教育精髓。

3•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几种不同理论流派、经典教育方案的分析,发现教育方案设计的要领。

4.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阐释。

(三)评价建议把学生课前准备工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思维活跃程度以及归纳分析能力的评价。

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课程资源建议系部应提供更多的与课程相关的配套资料,建立系部课程资源库如专业教育杂志,专业教学视频等。

三、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一)具体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确立法制化的学前教育观,有依法治教的意识;2.知识目标:了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演变历程,掌握各国政策制定和法规建设的特点;3.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初步具备分析判断能力。

(二)教学建议1•问题导入法通过设置跟学习内容相关的关键问题,导入新课,并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

2•比较归纳法通过对不同国家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制定及演进历程的分析,得出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主要特点。

3.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阐释。

(三)评价建议把学生课前准备工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思维活跃程度以及归纳分析能力的评价。

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课程资源建议系部应提供更多的与课程相关的配套资料,建立系部课程资源库如专业教育杂志,专业教学视频等。

四、幼儿与教师(一)具体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形成从事幼儿教育必备的职业信念;2.知识目标:了解幼儿特性及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成长的内涵、理解师幼互动的内涵及特征模式;3.能力目标:能正确处理师幼矛盾与冲突,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分析学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建议1•问题导入法通过设置跟学习内容相关的关键问题,导入新课,并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

2.案例分析法呈现学前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儿童观、幼儿特点、教师角色及师德进行分析。

3•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几种不同儿童观、师幼互动模式、结构以及教师角色的分析,领会它们的精髓。

4.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阐释。

(三)评价建议把学生课前准备工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思维活跃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能力的评价。

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课程资源建议系部应提供更多的与课程相关的配套资料,建立系部课程资源库如专业教育杂志室,专业教学视频库等。

五、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一)具体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整体教育观,注重新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的有效整合;2.知识目标:理解我国幼儿教育目标的内涵、特点及和谐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及特点;3.能力目标:能运用全面和谐的教育理念开展教育活动,进行模拟教学并进行分析评价。

(二)教学建议1•问题导入法通过设置跟学习内容相关的关键问题,导入新课,并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

2.案例分析法运用所学知识对呈现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

3•情境模拟法选择一个教育内容,如体育,进行模拟教学并结合其特点及实施途径、原则进行评价。

4.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阐释。

(三)评价建议把学生课前准备工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注重对情景教学模拟能力及评价能力的评价。

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课程资源建议系部应提供更多的与课程相关的配套资料,建立系部课程资源库如专业教育杂志室,专业教学视频库等。

六、幼儿园课程设计及生态环境利用(一)具体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树立生态化的幼儿园课程观;2.知识目标:领会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特点及两种模式,了解幼儿园课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幼儿园课程实施与评价中的基本问题;3.能力目标:形成从事幼儿园课程设计和组织的能力和素养,尝试提出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策略和思路,能运用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原理分析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建议1•问题导入法通过设置跟学习内容相关的关键问题,导入新课,并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

2.比较分析法比较两种课程模式,说出他们的特点。

3•情境模拟法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说一说”比赛。

4.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阐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