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1

合集下载

四川省高中历史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课件人民必修1

四川省高中历史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课件人民必修1
第三课 “一国两制”的 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2009年11月2日电 文革时期撤销发行的邮票“全国山 河一片红”,日前现身香港拍卖市场并以天价成交,其 中一枚大幅“全国山河一片红”以368万港元拍板,打 破中国单张邮票拍卖最高价的世界纪录,另外六枚小幅 也拍得290多万港元 。
台湾历史大事记
早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代,吴主孙权就派将 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 元世祖在澎湖岛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 球(台湾),台湾正式直属中央政权。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从此开始在 台湾近38年的殖民统治。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 湾。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 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于右任(1879—1964),国民 党元老,“当代草圣”,复旦大学、 上海大学的创办人。1949年,于右 任被裹挟到台湾,而妻儿却留在大 陆,从此天各一方。晚年的于右任 渴望叶落归根,但未能如愿。1962 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 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 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 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 大陆”。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 日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 大陆 》(又名《国殇》)
4、“一国两制”构想具有法律效力
二、香港、澳门回归
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 界址专条》 1860年中英 《北京条约》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 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 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 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 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 岛
1888年3月3日,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正式上 任,台湾省正式建立。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4月17 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 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国民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 日军受降仪式。 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宣布退守台湾,国 民党“政府”迁至台北,海峡两岸从此再度隔绝。

高中历史 第六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35张)课件 新人教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六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35张)课件 新人教必修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经过:(1)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 领导人宣布就职;(2)____________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 “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3)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1)国内的意义: ①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启了中 华民族发展的____________; 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进入由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___港澳台问题辨析 (1)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 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2)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 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 (3)“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 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 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4)“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但首先得到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5)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共同点:都享有自治 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 主权实体的性质。
温馨提示1:易错辨析: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 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 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 (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政体,人民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六单元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六单元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件 (共25张PPT)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B.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
A
C.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李金河说:“……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
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
伟大创造,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一论述主要是指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政策 ,故选B。
【答案】B
小结设计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C
4.某导演欲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
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①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国大典
②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发展的新阶段
④1954年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自 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满足了各少数民族人民 积极参加政治生活的愿望。它有利于保障少数民 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 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例题展示】“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 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 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一、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 1.特点:(1)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 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 .特点: 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 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选择。 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选择。各民主党派 1949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起 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起, 自1949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起,就正式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以后又写入他们各自的历次党章, 的领导,以后又写入他们各自的历次党章,成为他们共同的政治准则 。这同资本主义国家各政党之间为争夺领导权和执政地位而相互倾轧 是根本不同的。 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服务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 是根本不同的。(2)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服务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中, 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中,都有致力于社会主义事 为实现国家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共同奋斗的内容。 我国各民主 业,为实现国家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共同奋斗的内容。(3)我国各民主 党派和共产党一起参加国家政权,参加政府工作, 党派和共产党一起参加国家政权,参加政府工作,不存在轮流执政的 问题。 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 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 问题。(4)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 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第2课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第2课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人民版必修1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 [试解 ________ 试解] 试解 [解析 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一个中国,都 解析] 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一个中国, 解析 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资本主义 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 治政策。 治政策。 [答案 A 答案] 答案 )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中的“两制”是指 )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中的“两制”是指( A.两种管理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 . . C.两种军事制度 D.两种法律制度 . . 解析: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 解析:“一国两制”的含义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 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 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 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答案: 答案:B 2.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 年 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 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这一规定说明了“ 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 两制” ) 两制”( A.构想正式提出 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 . . C.有了法律依据 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 . .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将“一国两制 写入宪法,说明“一国两制”有了法律依据。 ”写入宪法,说明“一国两制”有了法律依据。 答案: 答案:C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2课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2课

二、09年高考展示
1.(2009山东基本能力,9)60年前中国人民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 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典》再现 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 ②画家吸取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 ③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 ④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开国大典》属于油画,该画重在写实,与传统山水画的 写意画法不同,排除②;开国大典举行时,西北、西南、华南等大片 国土尚未解放,排除③。正确答案是B项。
A
1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是 A、基层民主选举 B、人民代表大会 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
A
15、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并成为中国法 制建设里程碑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在北平开幕。大会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 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等重要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2、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 北京天安门广场 3、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成为真正主权独 立的国家,即以 工人阶级 为领导、 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政权 ,是中 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 牢固的基石 。
练一练:
1、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特色。
新中国的成立
条件:军事、政治、理论、组织
标志
意义
军事条件
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基本摧 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夺取全 中国胜利指日可待。
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1949.3 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1)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2)党的工 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3)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 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4)规定了党的总任务:中国 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 会。
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
政治协 商制度
治制度。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 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最广泛的爱国
统一战线组织,其主要职能是政
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 点
1. 多党合作以中共领导为前提。坚持共产党领导是基本前提和
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团结合 作,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2. 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是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意 义 : 第一届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 国范围内的确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
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
意义: 1 . 有 利 于 人 民 行 使 当 家 作 主 的 权 利 ; 2 . 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使中 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的整体;3.它有利于 我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和团结。
目 的 :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 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意 义 : 标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 阶段。

【创新设计】201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1-6-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配套课件

【创新设计】201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1-6-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配套课件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
(
)
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在,广西正利用中国面向东南亚地区桥头堡的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开 放,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并取得了商品贸易与投资合作的双丰 收。较之广东的发展,广西发展的优势明显在于
A.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 B.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 C.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找到广西相对于广东的优势,改革开放、北部湾开发、可 持续战略都是两省相似的特点,只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广西独特的优势。 答案:D
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 多党合作 的政治协 商制度 标志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 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 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 内容 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并将这 一制度载入了宪法;5个省级 民族自治区先后成立 巨大成就,充分体现 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越性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背景 救国方案没有实现;民主党派 和中国共产党共同创建了新民 主主义的新中国
考点综合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制度
创立原因


认识
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 规模展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 社会
主义
民主、 法制 建设 取得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创立
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
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 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特别提示:民主法制、
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是
“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在政治文明建设方 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完善了法律体系, 将“依法治国”写入 《宪法》,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 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 重大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PPT

(1)
以保证人民当家作 主为根本,坚持和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以 及基层群众自治制 度,更加注重改进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 政方式,保证党领 导人民有效治理国 家。
(2)
更加注重健全 民主制度、丰 富民主形式, 保证人民依法 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 主监督。
(一)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其他制度的 产生方式。——[美]蒂莫西·耶格尔
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 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 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 的调整和完善。
政治体制改革重要性的具体表现
1、从政治维度看


政治体制改革是直接从“文革”的负面教 训中产生的。 “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 曾经评价说,这样的事件在英国、法国、 美国不可能发生。但是仍然导致了文化大 革命。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邓 小平
总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完善社 会主义制度的客观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是 全面深化改革和维护国家社会稳定的客观 需要。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 要求、基本原则与目标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1) (2) (3) (4) (5)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发展道路; 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为根本; 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 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 建设法治国家,发展 政治文明。

二、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线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政治理论的变迁常常引发政治体制大规模的变革。 以政治理论变迁为线索反思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 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1949年到1956年,这是中国式的民主政治 体制的初步形成阶段。 谈谈您所了解的新政协和人大一次会议 (二)1957年到1977年,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政治理论指导下,中国政治陷入了曲折发展和 体制衰退时期。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效果
保障了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平等地位,使各民族能够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 决策。
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各民族地区获得了更多的 自主权和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文 化和社会发展。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依法治国战略取得的成果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了有法可依;加强了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促进了公正廉洁执法; 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法治国战略的意义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确保国家 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改革开放后政治体制变革
政治体制改革启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 期,也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的启动。
民主法制建设加强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得到加强,如制定和完善法律法 规、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人
权保障等。
政治参与渠道拓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 政治参与渠道不断拓宽,如实行 基层民主选举、推进网络问政等 ,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更加广泛和
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中国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 础。
1982年宪法及其修订历程
1982年宪法的制定背景与内容
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宪法进行全面修改。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出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 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3课“一国两制”统一祖国课件北师大版必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3课“一国两制”统一祖国课件北师大版必修1
答案
易混易错
(1)“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是最早实践是在香港回归问题上。 (2)“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例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外交和国防由中央政府管理。
2.澳门回归 (1)条件:①香港问题的解决。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2)过程:①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签署。②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③ 1999 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历史认识
海峡两岸的统一尽管面临着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和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破坏等不 利因素,但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史料实证
探究点 两岸关系的发展及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思考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表明海峡两岸关系变化趋势是什么? 答案 趋势:海峡两岸由战争对峙到和平统一。 (2)材料二中的“九二共识”指什么? 答案 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海峡两岸关系取得哪些新的发展成就?原因是什么? 答案 成就: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两岸民间往来、经济贸易合作、 文化交流、旅游不断加强,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原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 港澳顺利回归、平稳发展的影响。
解析 题干材料中“特别行政区”“高度的自治权”反映出“一国两制”的思想内 容,故A正确。
123456
解析 答案
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哪一问题提出来的
A.香港
√C.台湾
B.澳门 D.钓鱼岛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 的,故C项正确。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ppt课件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ppt课件
②共同目标: 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 ③关系: 共同参加国家政权和政府工作
④地位:受宪法的承认和保护
(5)意义: ①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 ②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有利于党风的廉政建设 ③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
——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
临立时法大权总,统以从、参专国议务院制员行到、使法之民院主,…行…,使其从统资治权……中华民国之 产—阶— 级191民2年主《中到华人民国民临民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主民的共和过国程是工,人民阶级主领的导的范,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人的民人行民使民权主力国的家机围。关在中是华全扩人国大民人共民。和代国表的大一会切和权地力方属各于级人人民民。代
8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根本政治制度
(1)法律依据:《共同纲领》 (2)组织基础:1953年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3)标志: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4)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原则:民主集中制)
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问题:三则材料体现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10
(6) 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基本 权利和义务。 B、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意义: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走向依法治国)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④ 新发展: 1982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PPT课件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PPT课件

工作中心: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恢复和发展生产。 基本政策: 政治、经济、外交
总任务:
农业国 新民主主义社会
工业国
社会主义社会
一、新中国的成立(政治建设的基础) 1、历史条件
(1)军事上: 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2)理论基础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全面 展开筹建新中国政权工作。
1、初步确立: 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正式确立: 1954年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政协章程 职能变化: 代行人大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 织(性质) 3、新的阶段: 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地位变化: 最高权力机构 目的: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特点: 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与意义;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
知识结构
1.历史条件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政 治 建 设 一、新中国的成立
(奠定基石、前提) 2.成立及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a.法律基础:1953年1月中国人民政府委员会 1、条件:
通过….决议。 b.组织基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与会代表:

2024版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与政策ppt课件

2024版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与政策ppt课件
统一战线在协调和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 聚力量,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
新时代统一战线新使命
01 02
凝聚共识,服务大局
新时代统一战线要更加注重凝聚共识,引导广大成员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完善统战工作制度机制,制定完善统一战线各领域政策制 度,推动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加强统战工作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 息技术手段,提高统战工作效能和水平。
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能力素质
选优配强统战干部,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 强、热爱统战事业的干部选拔到统战工作岗位 上来。
统一战线在党的事业中地位
党的三大法宝之一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统一战线,可以广泛团结和联合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阶层、不同 群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
定义
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 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历史发展
统一战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时代等不同阶段,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 理论与政策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统一战线基本概念与内涵 • 统一战线基本原则与方针 • 统一战线工作重点与领域 • 统一战线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学习方法
1、思辨学习法: 以“身边的民主——我所了解的基层民主制度”为话
题,引导学生讨论:民主建设还需要哪些条件?从现 实的角度理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性和艰巨性。
2、实践学习法: 建议学生去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
他们参政的方式与途径;了解我们身边村民民主自 治制度的实施情况。
3、材料学习法: 学生阅读课文或教师提供的文字材料,提高材料的
பைடு நூலகம்


第2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严州中学新校区 谢余泉
新闻调查
主 题:身边的民主—我所了解的城乡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方 式:展开调查,可采访身边的人,或设计调查问卷 目 的:了解现任村主任或社区主任的产生方式、任职年限、 民众印象,了解城乡基层自治制度在实施现状、优点和存在 的不足。
对话
结合课文谈课前“城乡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的新闻调查,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最大收获或 者对该制度的评价。
二、单元特点:
本单元贯穿两条线,两个中心: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的统一大业;线 索清晰,现实性强,具有较高的政治学习意义。 如何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对现代中国政 治建设等现实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是学习本单 元的关键所在。
三、课程标准: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单元解析
严州中学新校区 谢余泉
一、单元地位:
知识结构上:本单元内容也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讲述了在经历了近代屈辱历史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大业方面艰难探索的历程,为中华民族的再度崛 起奠定了政治基础。为中国今后的政治文明建设留下许多 思索和借鉴。
学习价值上:本单元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教育 意义。现代中国民主建设中的得与失是启迪学生智慧、 理解中国政治现状、升华爱国情感和人生观的重要资源。
并最终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 和交流的能力。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新中国成立和港澳回归的喜悦,唤起民族自豪感, 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 物,培养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 求真精神。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 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 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 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阐述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和意义 了解“文革”的发动及在“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 破坏的典型事件 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阐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含义、意义及其实践,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对应 环节 课前准备 导入 基础整理 重点突破 重点升华 小结评价
课堂练习
新兴常题开心对可题记和实师探织扬一百概的与焦的趣辞识进闻 心以,发和生形课括最环家事 存话索形点点典、行调 辞是也展线在式堂,后。讲( 疑·(发式访和的概调查 典由可线索情下民对总坛基 ”导现深谈疑形念查((学以索为景展主学结(础。入(入(难式,课.课这生由。主中开,生评小整重新探重点组进堂前是对教对,体交又表价结理点课讨点,织行巩准体所师此而验流要现,评)突)和升借课课固备现调依教非、讨适作也价破::解华助堂前))学查 据 师 照 强 论 时 总 可))按将决)工 知预:生的 实 一 本 化 等 启 体 以::课:源一具 识习:老主问 际 般 宣 应 活 发 的 是让对标全于个书 巩;根动师题 情 应 科 有 动 引 发 学在学要该班学问、 固据学设发 况 以 。 的 , 导 展 生老生求专或生题初 。课习计表 设 精 同 情 共 , 性 对师在掌题分生。中堂的一一 疑 讲 时 感 同 把 评 自指上握或组活这教重前些句 导 史 , 态 学 握 价 己导新一每围现是材难提选话 入 实 教 度 会 节 。 的下课些一绕实课、点环择感 。 、 师 并 研 奏 这 表对前课基主的堂上和节或想 这 指 要 升 究 。 一 现与大本的题相教网时。判, 是 导 充 华 和 这 环 进教致的教或关学等政断或 课 学 分 为 解 步 节 行学了历学分问的方热题由堂生设一决是教反中解目史解题高式点,学教学置定问整师思心该标概的作潮自设生学会历的题个可。让相课、念问为。行计提的掌史价。模以比学关内教、题切掌并出激握情值教式在如生的容学具在入握通相发概景观师的每“根某,内体一点一过关环念,念要关节收据个挖容史定,些一问节史使。发键课获开问掘作实组这定。 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处理能力。
4、图表归纳法:
对于一些琐碎的知识点,用图表归纳的方法,清晰 思路,落实基础
5、观察学习法:
通过各种资料、图片、影象、实物的观察提取和 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八、课时安排
共四课时 第一课为两课时,第二、第三课各为一课时
九、教学流程
教学 流程
新闻调查
对话
记事
探索·发现 焦点访谈 百家讲坛 开心辞典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阅读教材、访谈、调查,并结合课 堂的合作探究、参与讨论等活动,不仅对建国以来国家政治建 设曲折过程和国家统一有关史实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 提升:能准确把握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曲折历程中的重要事件; 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和一国两制在祖国完全 统一进行中的意义;
记事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民主法制,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 自身权益的意识,促进公民意识的养成与提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三大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民主法制的 全面发展、一国两制
难点: 三大制度的中国特色、民主法制建设曲折的 原因、国家统一对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六、教学理念与策略
突出三个结合: 问题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课本知识与课外体验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