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这篇课文中心思想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中心思想总结归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上学前、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
诗中描写了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视角叙述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3.《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
他明知可能会挨打也要向先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所见》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后写小牧童的静态,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我能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全诗描写的事物有:牧童、黄牛、蝉。
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山行》—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表达诗人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坚持不懈。
《夜书所见》——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6.《秋天的雨》一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7.《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展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第三单元8.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
他被称为“世界童话大王”,主要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夜莺》《海的女儿》,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罪恶。
9.《那一定会很好》中种子生根、发芽,然后发生的变化是: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花的学校这篇课文中心思想

花的学校这篇课文中心思想《花的学校》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废弃的学校被花草所占领,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美丽的花园。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充沛,表达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重建与改善环境与生态这篇文章给我们一个印象深刻的启示:重建环境和改善生态从来都不是一个难题。
只要我们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废弃的地方可以重新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生态奇迹。
只需要一点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就可以让一片荒芜的土地变成繁花似锦的景象。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与重要性。
二、培养环保意识《花的学校》这篇文章表现了人类是如何在浪费资源和污染上犯了那么多的错误,我们已经失去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义。
文中通过花卉拥有了自己虚弱的声音。
花谈论我们的环境污染,浪费和我们与失衡的生态之间的关系。
因此,它提醒着我们环境的保护重要性。
我们应该学会保护我们的环境资源,避免浪费,通过生态保护,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和有益的世界。
三、美丽与和谐在这篇文章中,花从学校废墟中生长,成为充满生机和美丽的蓬勃景象,鲜花的繁盛使得学校荒废的景象也不再变得荒凉,而是变得美丽而和谐。
美丽和和谐是生命的本质和最终目的,容易被浪费,但却非常珍贵。
我们可以通过保护环境资源和实现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和谐来获得这些财富。
当我们追求和谐和美丽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盈,我们自己也变得更加快乐。
在这篇优美的小说中,花的学校成为了一个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杰作。
它提醒了我们,在环保与和谐的理念下,人们可以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环境。
我们可以互相协作,努力改善我们周围的环境,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
愿我们都能认真对待这些启发,争取实现和谐的相处和美丽的共存。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每课中心思想汇总

三年级语文上册每课中心思想总结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上学前、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
诗中描写了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视角叙述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3.《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
他明知可能会挨打也要向先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所见》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后写小牧童的静态,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我能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全诗描写的事物有:牧童、黄牛、蝉。
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山行》—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表达诗人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坚持不懈。
《夜书所见》——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6.《秋天的雨》一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7.《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展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第三单元8.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
他被称为“世界童话大王”,主要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夜莺》《海的女儿》,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罪恶。
9.《那一定会很好》中种子生根、发芽,然后发生的变化是: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部编部三年级(上册)课文中心思想

部编部三年级(上册)课文中心思想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可爱的边疆小学,反映了同学们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表达了作者对这所边疆小学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这篇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
诗中描写了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轰鸣、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诗人展开自由的想象,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
表现了孩子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和对母亲怀抱的深深依恋。
3.《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
他明知可能会挨打也要向先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山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深秋山中枫林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赠刘景文》的作者是宋代苏轼,是作者送给友人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表达诗人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坚持不懈。
《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诗歌通过对秋风落叶、儿童捉蟋蟀、夜深时的灯火等人、景、事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情感。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通过描绘一夜秋风秋雨后铺满法国梧桐树落叶的水泥道的情景,赞美了秋天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文章也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6.《秋天的雨》本文以秋雨为线索,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气味和深秋中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三个方面写秋天的雨,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7.《听听,秋的声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展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第三单元8.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
他被称为“世界童话大王”,主要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夜莺》《海的女儿》。
三年级上册课文中心思想1-16课

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1、《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边疆队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抒发了作者的自豪之情和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赞美之情。
2、《花的学校》以孩子的视角描写了六月阵雨落下,花儿竞相开放的美丽景色,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文中“当雷云在天上轰鸣,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他还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他的《___________》.3、《不懂就要问》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先生请教的事情,告诫人们不要糊里糊涂地学。
4、《古诗三首》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描绘了深秋时节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美景。
《赠刘景文》借深秋的景色表达了时任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的情感。
《夜书所见》是诗人借深秋晚上所见,表达客游在外的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描绘了一个小孩在上学路上看见法国梧桐树叶落在道路上,就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表达了对雨后秋景的喜爱。
6、《秋天的雨》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7、《听听,秋的声音》中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体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8、《卖火柴的小女孩》叙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及其子女的深切同情。
9、《那一定会很好》讲述了故事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让我们明白了一棵树的成长过程及它的作用。
10、《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讲述了小蟋蟀意外被大黄牛吞到嘴里,后来在朋友的帮助和鼓励下,又随着一团草喷了出来的经历。
这篇科学童话还让我们知道了牛会把吃完的草重新吐到嘴里咀嚼,这种行为叫反刍。
读花的学校读后感

读花的学校读后感泰戈尔的《花的学校》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诗,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世界。
当我第一次翻开这篇文章,就被那优美的文字和奇妙的想象所吸引。
泰戈尔以孩子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可爱的花孩子在风雨中狂欢的场景。
在他的笔下,花儿们不再是静止的、没有生命的物体,而是一个个充满灵性、有着自己思想和情感的鲜活生命。
文中的花孩子们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候的我们也总是渴望着课间的休息和放学后的自由时光。
而花孩子们的学校生活,又何尝不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呢?然而,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花孩子们便放假了。
他们冲了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这是多么欢快的场景啊!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活力。
这种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蓬勃与美好。
泰戈尔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孩子们的活泼与可爱。
他们急急忙忙地跑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在这简单的动作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对母亲的依恋和对家的温暖的渴望。
花孩子们的世界是如此的纯真无邪,他们的快乐是那么的简单纯粹。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泰戈尔的想象力所折服。
他赋予了花儿们人类的情感和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生动有趣,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同时,这篇文章也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悟。
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那些看似平凡的花草树木,其实它们也有着自己的生命和故事。
就像花孩子们一样,它们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绽放、成长、欢笑、悲伤。
我们应该学会用心去倾听它们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花的学校》还让我思考了教育的意义。
花孩子们在地下的学校里接受着约束和管教,但当大自然的力量来临时,他们又能够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天性。
这让我想到,教育不应该只是束缚和规范,更应该是引导和启发,让孩子们在适当的约束中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能够茁壮成长。
花的学校的读后感想

花的学校的读后感想读了这篇文章,我的心里仿佛被打开了一扇充满奇思妙想的窗。
在泰戈尔的笔下,那些花儿仿佛都有了生命,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它们在地下的学校里关着门做功课,一有风雨,就放假了,然后穿着各色的衣裳冲出来跳舞、狂欢。
这样的想象实在是太有趣啦,让我仿佛看到了一群调皮又可爱的小孩子。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小院子里,院子里有一块小小的空地,妈妈在那里种了各种各样的花。
春天来了,花儿们都从土里探出了脑袋,慢慢地长出了叶子,开出了花朵。
其中有一株月季花,它长得特别健壮。
翠绿的叶子,粉嫩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就像一位优雅的少女。
我每天都会去看它,给它浇水,盼着它能快快长大,开出更多更美的花。
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
雨滴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我心里一下子就想到了院子里的那些花。
我着急地撑着伞跑到院子里,看到好多花都被雨水打得低下了头。
可是那株月季花,却在雨中显得更加精神了。
雨水打在它的花瓣上,像是给它洗了一个痛快的澡,它的颜色变得更加鲜艳,更加动人。
我站在雨中,静静地看着它,心里想着:“花儿啊花儿,你们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喜欢在雨中玩耍呢?”那时候的我,觉得这些花儿就像是我的小伙伴,它们会和我一起感受阳光雨露,一起经历风风雨雨。
就像里写的那样,这些花儿在风雨中仿佛也迎来了它们的假期,它们欢快地在雨中舞蹈,享受着大自然的洗礼。
后来,雨停了,太阳出来了。
花儿们经过雨水的滋润,都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那株月季花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
这件小小的事情,让我对花有了更深的感情。
它们不仅仅是美丽的装饰品,更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存在。
再回想起,我觉得泰戈尔真的是太厉害了,他用那么简单又那么美妙的文字,写出了花儿们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花儿们的欢乐和自由。
现在,每当我看到路边的花朵,我都会想起那个下雨的午后,想起我家院子里那株在雨中绽放的月季花,想起它们带给我的那些快乐和感动。
花的学校读后感

花的学校读后感《花的学校》读后感。
《花的学校》是一本由陈忠实所著的励志小说,讲述了一位叫花的女孩在逆境中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花,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困,生活艰辛。
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未来的憧憬,她努力学习,勤奋上进,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
然而,大学生活并不如她想象的那样美好,她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和各种荣誉。
我从花的故事中学到了很多。
首先,我学会了坚持不懈。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正如花一样,她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并没有退缩,而是不断地努力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发,让我明白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其次,我学会了珍惜生活。
在读完《花的学校》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宝贵。
无论生活如何艰难,我们都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奋斗,追求自己的梦想。
正如花一样,她在逆境中并没有放弃对未来的憧憬,而是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最终获得了成功。
这让我明白了只有珍惜生活,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最后,我学会了感恩。
在《花的学校》中,花的母亲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她在花面临困难的时候,始终给予了她无私的关爱和支持。
正是母亲的爱和支持,让花在逆境中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朋友,因为正是他们的爱和支持,才让我们在逆境中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成功。
通过阅读《花的学校》,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也学会了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珍惜生活,更加感恩身边的人。
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在逆境中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感谢《花的学校》,让我受益匪浅。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各课中心思想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各课中心思想总结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上学前、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
诗中描写了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视角叙述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3.《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
他明知可能会挨打也要向先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所见》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后写小牧童的静态,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我能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全诗描写的事物有:牧童、黄牛、蝉。
4.《古诗三首》:《山行》—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表达诗人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坚持不懈。
《夜书所见》——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6.《秋天的雨》一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7.《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展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8.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
他被称为“世界童话大王”,主要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夜莺》《海的女儿》,这9.《那一定会很好》中种子生根、发芽,然后发生的变化是: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这粒种子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要有奉献精神,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10.《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它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红头不小心被大黄牛卷进了肚子里。
花的学校读后感

花的学校读后感《花的学校》这本书,就像一阵轻柔的风,吹进了我的心里,泛起了层层涟漪。
泰戈尔笔下的花的学校,充满了童真和幻想。
那些花儿,不再是静静开放在枝头的静物,而是一群活泼可爱、充满个性的孩子。
它们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在雷云的怀抱中勇敢地冲出来,它们有着自己的世界,有着自己的欢乐和悲伤。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丛月季花。
每到春天,它们就像是约好了似的,一朵接一朵地开放。
那粉嫩的花瓣,就像是小姑娘害羞的脸蛋,娇柔而美丽。
我总是会在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跑到院子里去看望它们。
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如同宝石般的光芒。
我忍不住轻轻地触摸那些花瓣,它们是那样的柔软,那样的光滑,仿佛是在跟我诉说着昨夜的美梦。
有时候,我会搬个小板凳,坐在花丛旁边,静静地观察着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忙碌。
蜜蜂嗡嗡地叫着,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身上沾满了金黄色的花粉。
蝴蝶则像是优雅的舞者,扇动着美丽的翅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我常常看得入了迷,觉得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朵月季花,和它们一起享受着春天的阳光和微风。
记得有一次,下了一场大雨。
我担心那些月季花会被雨水打坏,撑着伞跑到院子里。
只见雨水打在花瓣上,花朵们在雨中微微颤抖,但依然顽强地挺立着。
雨停后,它们更加娇艳欲滴,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变得更加坚强和美丽。
那些月季花,就像是我的小伙伴。
我开心的时候,会跑到它们身边,和它们分享我的快乐;我难过的时候,会对着它们倾诉我的烦恼,它们总是默默地倾听着,用它们的美丽和芬芳安慰着我。
读了《花的学校》,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花的世界其实和我们人的世界是一样的。
它们也有生命,有情感,有自己的故事。
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它们的存在,没有用心去感受它们的喜怒哀乐。
如今,我已经长大,离开了那个院子,但那些月季花依然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每当我想起它们,心中就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就像泰戈尔在书中所写的那样,“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花的学校》读后感400字

《花的学校》读后感400字
《花的学校》是泰戈尔的一篇散文诗,它以孩子的视角,描绘了
花朵在雨中生长、绽放的场景。
在诗中,花朵被描绘成一群孩子,他们在雨中欢快地跳跃、奔跑,享受着雨水的滋润。
而当太阳出来时,他们又会整齐地排好队,等待
着老师的到来。
这让我感受到了花朵的生命力和活力,它们在雨中生长,在阳光下绽放,就像孩子们一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同时,这首诗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小时候,我们总是充满
了好奇心和想象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索欲。
我们会在雨中奔跑,在阳光下玩耍,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
渐渐失去了这种好奇心和想象力,变得越来越现实和世故。
这首诗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保持一颗童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和好奇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花朵一样,在雨中生长,在阳光下
绽放,才能不断地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花的学校》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散文诗,它让我感受到了花朵的生命力和活力,也让我明白了保持童心的重要性。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像诗中的花朵一样,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不断地探索和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三年级语文上册各课中心思想

三年级语文上册各课中心思想、主旨大意归纳总结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上学前、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
诗中描写了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视角叙述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3、《不懂就要问》-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
他明知可能会挨打也要向先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所见》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后写小牧童的静态,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我能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全诗描写的事物有:牧童、黄牛、蝉。
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山行》一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一表达诗人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坚持不懈。
《夜书所见》一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6、《秋天的雨》--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7、《听听, 秋的声音》-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展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第三单元8、《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篇童话故事,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
他被称为世界童话大王",主要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夜莺》《海的女儿》,这篇课文讲了--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罪恶。
9、《那--定会很好》中种子生根、发芽,然后发生的变化是: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花的学校课文讲解

花的学校课文讲解一、文章简介《花的学校》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儿童课文。
通过描述花儿生长的过程,让孩子们了解到花儿的生命力、坚韧和美丽。
本篇文章以简单清晰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在学校里学习、成长的过程。
二、课文内容概述文章以一朵花儿的视角,讲述了它来到学校的第一天。
花儿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清香的气息,充满了生命力。
花儿通过吸收水分和养分,不断地生长茁壮。
同时,它也学习着太阳、雨、风等自然现象的知识,了解了它们对自己的影响。
在学校的过程中,花儿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
花儿还通过观察身边的昆虫、鸟儿等自然生物的行为来学习。
花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变美。
最后,花儿终于开花了,散发出绚丽多彩的花朵,为大家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三、课文详解1. 花儿的生命力文章一开始就描述了花儿充满生命力的场景。
阳光照耀下,花儿散发出清香的气息,这种描述表达了花儿的健康和活力。
2. 花儿的成长过程花儿通过吸收水分和养分,不断生长茁壮。
这里强调了花儿的成长过程,体现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3. 花儿的学习花儿在学校中学习自然现象的知识,如太阳、雨、风等。
通过观察和体验,花儿不断积累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
4. 花儿的互助和合作花儿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
这里传递了合作和友爱的精神,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花儿的美丽绽放经过学习和成长,花儿最终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绚丽多彩的花朵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也体现了花儿的美丽和魅力。
四、文章意义《花的学校》这篇课文通过花儿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它告诉孩子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变得更加美丽、自信和有魅力。
同时,它还教育孩子们要懂得互相帮助、合作,通过集体的力量实现个人的价值。
《花的学校》这篇课文在儿童文学中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文章以花儿为主角,通过描绘花儿的形象和生活经历,使读者能够产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
部编人教版三上语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部编人教版三上语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1,《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边疆队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抒发了作者的自豪之情和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赞美之情。
2,《花的学校》以孩子的视角描写了六月阵雨落下,花儿竞相开放的美丽景色,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不懂就要问》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先生请教的事情,告诫人们不要糊里糊涂地学。
4,《古诗三首》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描绘了深秋时节山里的美景。
《赠刘景文》借深秋的景色表达了时任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的情感。
《夜书所见》是诗人借深秋晚上所见,表达客游在外的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描绘了一个小孩在上学路上看见法国梧桐树叶落在道路上,就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表达了对雨后秋景的喜爱。
6,《秋天的雨》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7,《听听,秋的声音》中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体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8,《卖火柴的小女孩》叙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及其子女的深切同情。
9,《那一定会很好》讲述了故事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让我们明白了一棵树的成长过程及它的作用。
10,《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讲述了小蟋蟀意外被大黄牛吞到嘴里,后来在朋友的帮助和鼓励下,又随着一团草喷了出来的经历。
让我们不仅了解了牛有四个胃,还感动于蟋蟀们的友谊。
11,《一块奶酪》讲述了蚂蚁们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掉了一点儿奶酪渣,队长克服私欲,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的故事。
让我们感受到蚂蚁们既有毅力,又有纪律性。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讲述了一座百年老屋准备倒下,却收到了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求助,于是一直站下去的故事,表现了老屋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花的学校这篇课文中心思想

花的学校这篇课文中心思想
花的学校中心思想: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对美好童心的呵护和关爱。
全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花儿当作孩子来写,用孩子对妈妈倾诉的口气,向我们展示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
《花的学校》主要内容花的学校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
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
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同时也从心灵深处体验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花的学校中文译文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的学校这篇课文中心思想
花的学校中心思想
走近泰戈尔,就像走进一个绚丽斑斓的世界,我们不仅被他卓越的才华,深邃的思想,浓烈的爱国情怀折服,更被他用智慧和爱凝成的奉献给全人类的许多诗集深深吸引。
《新月集》便是他送给大地一份特殊的礼物。
诗人用成人的心理揣摩着孩童的志趣,以朴素的笔调,明快的语言,清新的意境,刻画出一幅幅孩提时代欢乐的生活图景。
品读《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花的学校》,我们心中不由自主会升华起对稚嫩童心的呵护和妈妈温柔静谧臂弯的怀念。
《花的学校》这首散文诗一共四节,诗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大自然的怀抱,在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六月,许许多多的花儿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跳着欢快的舞蹈。
读到这里,我们的脑海便会展现这样一副流动的画面: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草丛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上手舞足蹈。
这不就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天使吗?我们也不禁会问:他们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并不“美好”的天气里如此快乐,如此尽兴。
继续读下去,我们豁然开朗,原来,是花儿们放假了,他们不用做功课了,他们可以嬉戏玩耍了,他们自由了。
第三、四小节中,树枝、绿叶和雷云在风雨里叫得更欢了,穿着各色衣裳的花孩子们不顾一切冲出桎梏他们心灵的地方,投向温暖的妈妈的怀抱。
诗不长,但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孩子们挣脱“地下的学校”,“关了门做功课”,“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壁角的”等禁锢的欢乐
情绪。
特别是最后一小节中“你可知道,妈妈,它们的家是在天上。
在星星所住的地方”,“它们也有自己的妈妈,就像我有自己的妈妈一样。
”等天真的语言分明述说的是对温暖、美丽、快乐的家的眷念以及对善良、宽容、慈祥的母亲深深的依恋。
我们在为他们重回自然,重归妈妈温暖怀抱高兴之余,也无限感慨:孩子们到底怎么了?
一遍遍品读《花的学校》,你不得不佩服诗人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诗的语言朴素清新,简洁之中又蕴涵着对孩子浓浓的爱意。
整首诗作者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把诗人自己对美好童心的呵护和关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三小节中,雷云、阵雨、东风、竹林、草地上冒出来的花等景物是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所得,作者让雷云拍起手来,让东风吹起口笛,让树枝互相碰触,把我们带到人与自然狂欢的时刻,是作者心与物的融汇,营造出了一个欢乐的氛围。
二、四小节中,诗人又借助一个稚嫩的童音,表达对“地下学校”的厌倦以及家的眷恋。
一、三小节的情境的创设使二、四小节的情感表达更加震撼人心,直达心灵深处,我们也禁不住与作者一起呐喊:还儿童一个自由的空间,给儿童一个快乐的童年。
细细想来,诗人其实是以喜写悲,作者从喜处落笔,让我们看到了花儿与风雨同乐的场面,诗人再用这种喜抨击了当时印度社会对儿童心灵受到的桎梏和摧残。
喜愈大,悲愈浓,我们的心理逐渐失去平衡,陷入无限的沉思……
诗人用朴素的语言让我们经历了一场“暴风雨”的洗礼,当我们
涵咏咀嚼,品味不尽的时候,我们期待的是一场更猛烈“暴风雨”的来临,解放儿童,放飞儿童纯洁的心灵,就是托起祖国的未来。
花的学校中心思想
六月,当雷云在天空轰响,阵雨降落,润湿的东风走过荒原,在竹林中吹响口哨,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在雨中奔跑着、欢叫着、跳跃着。
大地,是他们狂欢的舞台;雷声、雨声和着风声,为他们激情伴奏。
天地间,一个个自由的精灵在舞蹈。
泰戈尔《花的学校》,诗人依照儿童的思维,以灵动的语言、明快的格调和瑰丽的联想,描绘出儿童种种动人情态和奇思妙想,令人叹为观止。
诗歌围绕“花的学校”,通过孩子和妈妈的对话,赞美了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两样东西:童真和母爱,整首诗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细细读来,有这样的感觉,在这首诗中“花-孩子-诗人”三者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
诗歌的魅力来源于诗人和孩子一样的童心,和孩子一样的丰富的想象力。
反复读着,总觉得诗中的孩子有些捉摸不定。
他究竟是妈妈眼前可爱的天使,还是泥土间吐露笑脸、散发芳香的花儿?那些花儿会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会“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冲了出来”;那些孩子猜想着,花儿会被“罚站壁角”,会急着要去看妈妈……与其说这是孩子心中花的世界,不如说这就是孩子花一样的
生活。
他们仿佛生活在云端,如此神秘而快乐,和花儿游戏,与云雷对话,在孩子的眼睛里已然分不清自己与事物。
物人合一,读者何尝不是这样的感觉,我更相信此时诗人也已化身为天真的孩子,化身为烂漫的小花!他们都有着天使一般的笑脸,有着天使一般纯洁的心灵,他们的嬉戏、玩耍、幻想,整首诗也因此而更富有童真和情趣。
诗中有助于表现孩子童真的,还有感人的母爱。
“你可知道,妈妈,它们的家是在天上。
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我自然能够猜得出它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它们也有它们的妈妈,就像我有自己的妈妈一样。
”天真烂漫的孩子借花儿吐露着自己的心声,这种心声是那么真诚,那么“脱口而出”。
当他说着“就像我有自己的妈妈一样”时,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到他们绽放的笑脸,骄傲的姿态。
是呀,如果没有母爱的温润,你很难看到真正幸福的孩子,母爱是童真赖以存在的感情基础。
几乎可以断言,没有母爱的孩子,是不大可能幸福的;而没有幸福的童年,则是黯淡无光的,他的天真烂漫,他的无忧无虑,他的活泼可爱,都会随之失去。
因为“母爱”的温润,“童真之花”才越开越灿烂。
那么诗人又是如何妙笔生花,使孩子形象如此迷人,使母爱如此动人呢?这与诗人的丰富联想和灵动的文笔是分不开的。
好奇、富于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在他们的好奇和幻想的翅膀上,还附丽着孩子的
思想、性格、爱憎,以及向往和追求。
孩子喜欢联想的特点和诗人的善于联想的艺术手段就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你看,在诗人笔下,花儿是“跑出来的”;在孩子眼里,花儿是和他们一样上学读书的。
在诗人笔下,这些花孩子们“穿着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在孩子眼里,花儿和他们一样会想着亲爱的妈妈,妈妈会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臂……一个个奇思妙想,把童真表现得淋漓尽致,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美丽而又稚气的联想,诗歌的感染力量怎会不大大减弱?使诗歌如此生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诗人灵动的语言,就看第一节吧,“走、吹、跑、跳”,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大自然的画卷,读到“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时,我的鼻尖仿佛还闻到了花儿连带出来的泥土芳香、绿草的气息!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有人说,《新月集》是天使带给人间的浪漫,是天堂送给大地的诗篇,那么就让我们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走近泰戈尔,走进《新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