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学2010文字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1章)PPT课件

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1章)PPT课件
辅助选择育种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个体的遗传特 性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进而选择 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和育种。
05
动物分子遗传育种的应用
动物生产性能的改良
01
02
03
生长速度和肉质
通过分子遗传育种技术, 可以改良动物的生长速度 和肉质,提高养殖效益。
饲料转化率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 改良动物的消化系统,提 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 成本。
繁殖性能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 改良动物的繁殖性能,提 高繁殖率,加速品种改良。
动物抗病性的提高
抗病基因的筛选
通过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 学技术,可以筛选出抗病 基因,提高动物的抗病性。
免疫系统的优化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 优化动物的免疫系统,提 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抗病表型的鉴定
通过表型组学技术,可以 鉴定出抗病表型,为抗病 育种提供依据。
基因表达与调控
转录
转录是指以DNA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
翻译
翻译是指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第二步。
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 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 等,这些机制可影响基因的表达水 平。
03
动物育种学基础
动物育种的目标与方法
智能化育种
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分 子遗传育种将更加精准高效,能够实现特 定性状的快速改良。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育种过 程的智能化,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生物信息学应用
生态友好型育种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解析动物基因组结 构和功能,为育种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支 持。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环境友好型的 育种方法和技术,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动物遗传绪论PPT资料54页

动物遗传绪论PPT资料54页

1. 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
拉马克认为:生物 物种是可变的;遗 传变异遵循“用进 废退和获得性状遗 传”规律
– 拉马克的主要研究 领域是生物物种进 化。
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 遗传假说 – 用进废退:生物变异 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 件的改变 – 获得性状遗传:所有 生物变异(获得性状)都 是可遗传的,并在生 物世代间积累
这两个规律是近现代遗 传学最主要的、不可动 摇的基础
(三)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1. 初创时期(1900-1910)
(2)1901-1903年,狄·弗里斯发表“突变学说” (3)1903年,Sutton和Boveri分别提出染色体遗传理
论,认为:遗传因子位于细胞核内染色体上,从 而将孟德尔遗传规律与细胞学研究结合起来 (4)1909年,约翰生发表“纯系学说”,并提出“gene” 的概念,以代替孟德尔所谓的“遗传因子” (5)1908年,哈德和温伯格分别推导出群体遗传平衡 定律
1910 年 前 后 , 摩 尔 根 以果蝇为材料,发现 了性状的连锁和交 换,证明基因位于染 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从而发展了细胞遗传 学。证实和完善了经 典遗传学的基本定 律 。 摩 尔 根 于 1933 年 获诺贝尔科学奖。
Morgan,T.H
摩尔根研究的材料—果蝇
2. 全面发展时期(1910-1952)
——1937,布莱克斯里等:利用秋水仙素诱导 植物多倍体成功。
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3.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1953年Watson和 Crick提出DNA分子 双螺旋(double helix) 模型,是分子遗传学 及以之为核心的分子 生物学建立的标志;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分子遗传学、分子生 物学及其实验技术得 – 在生物进化方面支持达尔文的选择理论,但在遗传上 否定获得性状遗传和泛生说,魏斯曼是其首创者。

《动物分子遗传学》课件

《动物分子遗传学》课件

3
创新应用领域
跨学科融合还为动物分子遗传学的应用开辟了新 的领域,如生物医药、农业、生态保护等。
型变异的关系。
甲基化敏感代表扩增多态性
02 检测DNA甲基化水平的多态性,用于遗传分析和疾
病关联研究。
表观遗传学技术在动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03
揭示表观遗传变异对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和抗病性的
影响。
基因组学研究平台与工具
基因组测序技术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取动物基因组的精细图谱 。
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发展遗传标记,辅 助育种选择和品种改良。
基因组编辑技术
基因组编辑技术定义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精确修饰和改造 的技术。
常用基因组编辑技术
包括ZFNs、TALENs和CRISPR-Cas9等。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应用
在动物遗传改良、疾病模型制作和生物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目的基因从基因或细胞总DNA中分离出来。基因表达分析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基因在不同组织或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
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在动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通过克隆和表达分析,研究基因功能和表型变异,为动物育种提供分子基础。
表观遗传学技术
DNA甲基化
01
研究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与表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捕杀、交易 和引进外来物种等行为,保障动物遗传资 源的合法权益。
监测与评估
宣传教育
建立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对动物遗传资 源进行调查、评估和监测,及时掌握资源 动态,为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动物遗传资源 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的 生活方式。

《动物遗传》课件

《动物遗传》课件

基因突变及其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突变类型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染色体结构变异 等,会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突变效应
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合成异常,引发遗传疾病或对 生物体的适应性和生存产生影响。
人类遗传研究现状
人类遗传研究在基因组学、遗传病学、个性化医疗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为健康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因功能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将DNA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从而控制生物体的形态和功 能。
基因调控
基因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 控,包括转录因子、表观遗 传修饰和非编码RNA等。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 通过复制和分配染色体,将遗传 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 的一种分裂方式,产生性细胞, 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2
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华生和克里克揭示了DNA的结构,为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3
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标志着遗传学进入了大规模测序和研究基因功能 的时代。
基因的结构及功能
基因结构
基因由DNA分子编码,包含 编码区和非编码区,控制着 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
《动物遗传》PPT课件
生物遗传学是研究物种遗传性状和遗传变异的分子、细胞和个体层面的学科。 本课件将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动物遗传的特点。
生物遗传学简介
生物遗传学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基因的传播和变异,深入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1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19世纪末,孟德尔通过大量实验,发现遗传性状遵循一定的规律,奠定了遗传学 的基础。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
探索遗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揭示DNA的重 要性。
DNA的复制和转录
解析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揭示遗传信息 的复制机制。
遗传变异
1
突变和突变类型
探索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类型的突变。
2
随机变异和环境诱导变异
了解随机变异和环境诱导变异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遗传编码
染色体构建
揭示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探 索基因组的组织方式。
遗传编码和表达
基因调控
深入研究遗传编码和表达过程, 了解基因的功能实现。
探索基因调控的机制,揭示遗 传信息的调控方式。
遗传分析
遗传分析概述
概览遗传分析的对象、方法和应用领域。
遗传变异分析
研究遗传变异对个体与群体遗传状况的影响。
遗传性状分析
深入分析遗传性状的表型表达和性和遗传疾病的关联关系。
遗传进化
1
遗传漂变和基因流
了解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对群体遗传组成的影响。
2
选择和适应性进化
探索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的驱动力。
3
物种形成和分化
研究物种形成和分化的遗传基础。
应用遗传学
动物育种遗传学
了解动物育种遗传学的原理和 方法。
转基因动物技术
探索转基因技术在动物领域的 应用。
动物疾病遗传学
深入研究动物遗传疾病的发生 和防控。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
欢迎来到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本课件将带领你探索动物遗传学的奥秘,从 遗传基础知识到遗传进化,使你深入了解动物遗传学理论及其应用。
遗传基础知识
遗传学定义和历史
从遗传学的定义和历史开始,了解遗传学的 起源与发展。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深入研究基因的构成和作用,了解遗传信息 的传递。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利用这个性质可知,只要 H>1/2,就绝对不是平衡群体。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性质2:杂合子频率是两个纯合子频 率乘积平方根的二倍。
H=2(DR)0.5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四、基因频率的计算
如前所述,计算基因频率的基本 原理是依据表现型频率估计各基因型 频率,然后依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 率,由于基因作用的方式不同,因此 就必须按不同类型来计算。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2. 等显性及有显隐性等级的复等位 基因
人的ABO血型是受三个复等位 基因IA、IB、i控制的,IA和IB为等 显性,在杂合状态下均可以得到表 现,i对IA和IB均为隐性。设A、B、 O血型的比率分别为[IA,IB,i ]=
[p,q,r],那么随机交配下一代的
基因型及频率如下。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2)家兔毛色决定于三个复等位基因:C (灰色)、ch (八黑)和c (白化) 。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5.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设有一对基因A、a,其基因频率 分别为p、q,可组成3种基因型AA、Aa、
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D、H、R,个
体总数为N,AA个体为n1 ,Aa个体数 为n2,aa个体数为n3。
则 D+H+R=1。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2. 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
基因频率是指就特定基因位点 而言,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全部等 位基因的比率。
基因频率 = 某基因个数/群体中 同一位点基因总数.
等位基因:占据同源染色体相同位 点,以不同方式影响性状表现的两 个基因。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在群体遗传学中,所指的群体一 般指孟德尔群体。所谓孟德尔群体, 是指具有共同的基因库,并由有性过 程(雌雄交配)实现繁殖的群体。这 里所说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群体中全部 个体所共有的全部基因。

[课件]动物遗传学教学PPT

[课件]动物遗传学教学PPT
狭义定义
遗传(heredity):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 和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 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广义定义 遗传:同种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同种个体之间的差异
Heredity,inheritance 遗传
The genetic transmission of characteristics from parents to offspring.
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一 、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二、近代遗传学的奠基
三、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四、分子遗传学(molecular genetics)
一、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18世纪中叶以前,遗传学基本上属于萌芽时期。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生物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对生物遗
传和变异的认识以及对遗传本质的探索和猜测。
源于法语、拉丁语“heredite”,意为“继承,遗产”。
生物性状世代传递的现象--子代与亲代相似。 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 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己,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 一种自身繁殖过程。
variation 变异
Marked difference or deviation from the normal or recognized form, function, or structure. 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差异的现象 --子代与亲代不完全相同。
Darwin理论的primary gap:
不知道变异(variation)和遗传(inheritance)的本质和基础是 什么。有利的变异是如何来的?又是如何传下去的?面对质疑和 批评,1868年他又出版了第二本书Variations in (of)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Domestication,试图对可遗传性的变异如何随时间 的流逝而形成提供更准确的解释。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8章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染色体畸变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8章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染色体畸变
第八章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 —染色体畸变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 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
一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述
1.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由于染色体
断裂后或不结合或进行差错结合而产生的 染色体某区段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基因 的数目、位置和顺序。
2.引起结构变异的因素
内因:营养、温度、生理等异常变化 外因:物理因素、化学药剂的处理
二. 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
整倍体变异 非整倍体变异
三. 整倍体变异
单倍体和一倍体 (n和x) 同源三倍体
同源多倍体
多倍体
同源四倍体
异源多倍体
依据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组(X)的数目可分为一倍体、 二倍体和多倍体。
1.整倍体的类型
整倍体(euploid)——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完 整染色体组的倍数的生物个体。用mX表示
3.倒位的遗传学效应
①改变了倒位区段内的基因和倒位区段两侧基因之间 的顺序和距离;
②由于在倒位杂合体中倒位圈内发生交换的染色单体 都带有缺失和重复,引起配子死亡,最后得到的配 子都是未发生交换的,因此导致
倒位区段内的基因表现很强的连锁 倒位杂合体上基因的重组率降低了
③倒位圈内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奇数次交换导致配子 不育
断头之间易发生错接,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 或易位; 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会形成异形二价体
倘若缺失区段很小,在形态上很难看出
2.中间缺失
中间缺失至少牵涉到两个位点的断裂; 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往往形成缺失环 比末端缺失常见
3.缺失产生的原因
染色体损伤断裂:末端缺失 染色体纽结:中间缺失(或反接重复) 不等交换(unequal crossing over):缺失

《动物遗传绪论》ppt课件

《动物遗传绪论》ppt课件

02 动物遗传多样性及其意义
CHAPTER
动物遗传多样性概念及类型
概念:动物遗传多样性是指动物种内基 因的变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或 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DNA多态性
类型
蛋白质多态性
染色体多态性
动物遗传多样性保护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
动物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组成部分,保护动物遗传多样性有助 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人类对动物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智慧生物,人类有责任和义 务关注其他生物的命运和福祉,积极采取措施促 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5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CHAPTER
动物遗传学领域前沿动态
基因组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组编辑技术 为动物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 具,可实现基因定点突变、基因 敲除等功能,有助于揭示基因功
《动物遗传绪论》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动物遗传多样性及其意义 • 动物遗传育种方法与技术 • 动物遗传与人类健康关系探讨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CHAPTER
遗传学定义及研究领域
遗传学定义
研究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规 律的科学。
研究领域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药效学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安全 性评估等,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支撑。
动物模型在人类疾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深入探究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变化等,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模型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遗传标记评价:利用分子遗传学技术 对动物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和评价。

《实验动物遗传学》课件

《实验动物遗传学》课件

06
实验动物伦理与法规
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问题
实验动物福利
关注实验动物的生理、心理和环境需求,确 保动物不受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
伦理原则
尊重生命、科学合理、人道对待,以最小化 的动物痛苦和牺牲换取最大的科学价值。
实验动物的使用原则与规范
要点一
必要性原则
要点二
3R原则
实验动物的使用需满足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排 ,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 制。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改 变,包括染色体畸变和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重组与变异的意义
在生物进化、遗传疾病 和生殖细胞形成中发挥 重要作用。
04
实验动物遗传学研究方 法
基因克隆与鉴定
基因克隆
通过复制特定基因的DNA片段,将 其插入到载体中,从而获得与原始基 因完全相同的基因拷贝的过程。

种类
犬是人类的忠实伴侣,也是实验动物之一。
特点
犬的体型、生理特征与人类较为接近,常用于药物和生理学研究。
应用领域
药物研发、生理学和药理学研究。

种类
猴是灵长类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
特点
猴的智力较高,行为与人类相似,常用于神经科学和病毒学研究。
应用领域
神经科学、病毒学和行为学研究。
03
实验动物遗传学的基本 概念
生物进化与物种起源的研究
进化生物学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和遗传特征,可 以研究物种的进化关系和演化历程。实验动 物作为模式生物,在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具有 重要价值。
物种起源研究
通过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和进化关 系,可以探究物种的起源和演化机制。实验 动物可以用于研究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 化路径。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4.第三章 动物群体的遗传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4.第三章 动物群体的遗传

q= R+H/2=0. 2964+0.4816/2=0.5372
基因型LN LN频率表示为R。
R= 530/1788=0.2964
第一节 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举例:鸡的翻毛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F,f控制。 F对f为不完全显性。FF表现为翻毛,Ff为轻度 翻毛,ff为正常羽。假定在一鸡群中翻毛鸡: 30只;轻度翻毛鸡:50只;正常羽:20只。
第一节 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型频率: 举例:牛角性状有无决定于一对等位基因P和p,它
们组成的基因型有三种:PP,Pp和pp,前两种表 现为无角,后一种表现为有角。
某牛群中PP占0.01%,Pp占1.98%,pp占98.01%, 也就是说,PP的频率为0.0001,Pp的频率为0.0198, pp的频率为0.9801,三者之和等于1,即100%.
(2)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亲本的基因型黑羽无头冠为aaBB,红羽有头冠为AAbb。
(3)F1 X F1交配,预期子裔的类型和比例如何?
aaBB×AAbb AaBb
A_B_ A_bb aaB_ aabb 9 : 3 :3 : 1
2个正常的双亲有4个儿子,其中2人为血友病患者。以后,这对夫妇离了婚并各自与一表型正常的人结婚。母方 再婚后生6个孩子,4个女儿表型正常,2个儿子中有1人患血友病。父方二婚后生了8个孩子,4男4女都正常。问: (1)血友病是由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决定? 血友病在儿子中的表现为1/2,且只与母亲有关。设血友病基因为a,位于x染色体上,即:
7.遗传标记是指可追踪染色体、染色体某一节段或某个基因座在家系中传递的任何
一种遗传特性,是表示遗传多样性的手段。
8.动物的各种毛色是由于色素的性质、颗粒形状、酶作用方式以及在皮毛中的分布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六章-性别决定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六章-性别决定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
育的现象
原因:
雄性胎儿分泌的雄性激素抑制雌性胎儿 的性腺分化,使其成为中间性,失去生 殖能力;
XY组成的雄性细胞干扰了双生雌犊的性 分化。
性反转(sex reversal)
由雌性变成雄性,或由雄性变成雌性的现象。
原来生蛋的母鸡因患病或创伤而使卵巢退化 或消失,促使精巢发育并分泌出雄性激素, 母鸡性反转公鸡,母鸡变公鸡,能产生精子, 和母鸡交配,能繁殖后代。从而表现出 “母鸡叫鸣”现象。但性染色体仍为ZW。
2、X染色体失活的分子机制
(1)XIST座位控制失活起点;
(2)甲基化酶通过碱基的甲基化 而使约80%的X染色体基因关闭而失去表 达活性
二、剂量补偿效应 1、概念:使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基因
量的个体与只具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 现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
2、莱昂假说: (1)雌性个体的两条X染色体必有一条是 随机失活的 (2)X染色体的失活发生在胚胎早期
因此症的异常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女性若带一 个不正常的X染色体,另一个正常的X染色体即会弥补 此缺陷,故不易发病,或症状较轻微。至于男性,因 只有一个X染色体,因此只要获得一个异常的X染色体 即会得病。
葡萄糖-六-磷酸盐脱氢酶 (即G-6-PD)是一种酵素,它在 人体内协助葡萄糖进行新陈代谢,而在此过程中产生 一种保护红血球的物质,以对抗某些特别的氧化物; 患此症的小孩,因缺乏这种酵素,使红血球容易受到 某些特定物质的破坏而发生溶血,如程度严重即发生 急性溶血性贫血。
蛙和某些爬行类的性别 蝌蚪:20℃,雌雄各半;30℃,全雄; 蜥蜴:26~27℃,雌性;29℃,雄性; 鳄鱼:33℃,雄性;31℃,雌性;两种温度之间,雌 性各半。 需要指出的是,环境条件只改变性别发育的方向,并 不改变性染色体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一圈,染色体的着丝点和纺锤丝连接起来。这
时染色体缩短到比较固定的状态,适宜进行形态 和数目的观察。
极面观
侧面观
3、后期:
每个染色体上的着丝点分裂为二,于是每
个染色单体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子染色体,被纺锤 丝分别拉向两极。
4、末期:
分裂后的两套染色体各在一极聚集,变细
变长,纺锤丝逐渐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最后形成了两个 子细胞。
细胞是构成生物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
本单位,即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细胞膜
由三层结构组成,主要成分是类脂和蛋白
质,细胞膜是保持细胞形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支架,有保护细胞
免受外界环境损害的能力。细胞膜还是细胞与细
胞外环境之间联系的唯一途径,也是进行许多化 学反应的表面。细胞膜表面具有抗原,且不同物 种间的抗原有差别。
变异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器官的用进废退、获得
性状遗传。 1859 年 , 达 尔 文 ( 英 ) 发 表 了 《 物 种 起 源》,提出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 1892 年,魏斯曼(德)提出环境只能影响
体质,不能影响种质,获得性状不能遗传。
2.孟德尔遗传学建立 1866年,孟德尔(奥) 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 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 性状遗传是受细胞内遗传 因子控制的。 1900 年,孟
同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而且个
体中的每一个细胞染色体数目也相同。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这两个成 对的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着丝点位置都相同 (性染色体可能例外),称为同源染色体。
因性别不同而有一对大小、形态、作用不 同且与性别发育有关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这两个性染色体在雌性哺乳动物中形态是
度的必然趋势。分裂后的细胞又开始自己的生长,
然后又进入下一个分裂期。有丝分裂期根据细胞
核内染色体的变化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 期。
1、前期:
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每个染色体已纵裂
分为两个染色单体,但着丝点还未纵裂。中心 一分为二,向 粒 核的两极移动, 周围开始出现
纺锤丝。核仁、
核膜逐渐消失。
2、中期:染色体向赤道板移动,最后排
DNA 转移到玉米中,
开创了遗传工程时代。
遗传学是探索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的重要手段。
根据进化理论,所有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
物都有血统关系,即所谓生命同源,它们在短期的相 似性构成遗传,长期的遗传与变异构成了进化。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
除了病毒和立克次体外,一切生物都由细 胞所构成。组成生物的各种物质本身并没有生命, 当它们组织起细胞时,才显示出生命活动。因此,
二、减数分裂
性细胞的形成过程为减数分裂,分裂后子
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动物到了一定年龄, 精原细胞(卵原细胞)首先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 增殖,产生许多的精原细胞(卵原细胞)。然后 进入生长期,生长后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
卵细胞),然后开始减数分裂过程。
浅的物质为核液。
当细胞进行分裂时,本来形态不固定的染
色质逐渐变化成具有一定形态和一定数目的染色
体。
第二节 染色体
一、染色体的形态
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显现出清晰的形态 结构,呈圆柱形,外有表膜,内有基质,两根染 色线缠绕着贯穿整个染色体的长度。
在染色体上的一定位置,有一个不易着色
的区域,叫做着丝点。每一个染色体有一个着丝 点。着丝点所在的地方,染色体直径较小,也叫 主缢痕。
减数分裂。原核细胞属于无丝分裂;真核细胞包
括细胞核、染色体和细胞质分裂的一系列过程。
这个过程发生在产生体细胞过程中就是 有丝
分裂,发生在产生性细胞过程中就是减数分裂。
一、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至下一次有丝分裂之 间的期限,叫做细胞周期。一个周期又分为分裂
间期和分裂期。细胞的分裂是细胞生长到一定程
有的染色体还有
另一直径较小的地方,
叫做次缢痕。次缢痕
不能弯曲 , 而在主缢痕
处是能弯曲的;有的 染色体的末端还有一 个圆形或略伸长的突 出物,称为随体。
着丝点把染色体分成两个臂,着丝点的位置决定 着两臂长度的比例与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形态,有V形、 L形、棒形。着丝点的位置可用于鉴别特定的染色体。
二、染色体的数目与构成
二、 细胞质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物质,统称为
细胞质。经过固定和染色处理后,细胞质内可观
察到某些折光率较强,高度专门化的细胞成分, 叫做细胞器。如核糖体、中心粒、内质网等。
三、细胞核
细胞核外面是核膜,内为核质。核质由染
色质和核液组成。在分裂间期的细胞中,核质是 均匀一致的,但一经杀死固定染色处理后,核质 则显示出不同的反应,其中极易吸收碱性染料, 着色深的物质叫做染色质;其它不着色或着色极
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
该年被公认为遗传学建立 和开始的年份。 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1910 年摩尔根发现性状连锁现象,证
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1944 年,埃弗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DNA 分子
结构模式理论。
1987 年, Grimsley 和 Hohn 首 次 将 病 毒
1、染色体数目
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染色体数目,最
少的只有2个,最多的超过500个。染色体的数目 与物种的进化程度无关,大多数物种的染色体数 在8~100之间。
部分动物的染色体数目
动物 染色体对数 动物 染色体对数
猪 牛 水牛 马 驴
19 30 24 32 31
狗 鸡 鸭 山羊 果蝇
39 39 40 30 4
动物遗传学 2010文字版
前言
一、什么是遗传学?
遗传就是有血统关系的生物个体间相似的 地方。变异是有血统关系的生物个体间不相似的
地方。
遗传学就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是在孟德尔定律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二、遗传学发展简史
1.启蒙遗传阶段(18世纪~19世纪)
拉马克(法)认为环境条件的改变是生物
相同的,称为 X 染色体;而在雄性中形态大小则 不一样,其中一个跟 X染色体相同,另一个则比 较小,称为 Y 染色体,其余称为常染色体。
2、染色体构成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DNA 和蛋白质, 蛋白质约占48.5% ,DNA占48% ,RNA占1.2% ,其 它占2.3% 。
第三节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