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育种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10.第九章 分子遗传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10.第九章 分子遗传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思考题
品系繁育在现代家畜育种(3)促进新品种的育成
简要品系的类别。
单系,近交系,群系,专门化系,合成系,地方品系
建立品系需要哪些条件。
(1)家畜的数量 (2)家畜的质量 (3)饲养管理条件 (4)技术与设备
什么是本品种选育?本品种选育的措施有哪些?
4.精子载体法:精子载体就是利用精子作为转移外源基因的载体,通过受 精将外源基因带入受体细胞并整合在染色体上的一种方法。 目前,人们已利用 精子载体法获得了转基因鼠和许多转基因鱼,显示出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和良好 的应用前景,但精子载体法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5.电脉冲法(electroporation):又称电穿孔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将供体DNA与受 体细胞充分混匀,在外界的高电压短脉冲下改变细胞膜结构,使细胞膜产生瞬间可 逆性电穿孔,从而使一定大小的DNA可以通过细胞膜,运送到细胞核。目前,在动 物中电脉冲法主要用来转化胚胎干细胞。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显微注射法 (2)逆转录病毒感染法 (3)胚胎干细胞法 (4)精子载体法
转基因动物育种能应用在哪些方面?
(1)生物制药 (2)建立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3)生产可用于人体器官移植的动物器官 (4)动物抗病育种和改良动物生产性能
谢谢观看!
3.胚胎干细胞法: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 Stem Cell, ES细胞)是动物早期 胚胎(桑葚胚或囊胚)的内细胞团(ICM)。该方法的原理是将基因导人胚胎干细 胞,然后将转基因的胚胎干细胞注射于动物囊胚后可参与宿主的胚胎构成,形 成嵌合体,再通过杂交繁育得到纯合目的基因的个体,即可生产出转基因动物。 1984 年Bradley 等用囊胚注射法获得首例小鼠ES细胞种系嵌合体。1992年 Magin等将小鼠干细胞注人到囊胚中获得了生殖腺嵌合的小鼠。该法的优点是 在克隆的ES细胞被转移到动物胚胎之前,可先把外源重组DNA整合到细胞的 染色体组中,然后将这些胚胎干细胞进行筛选,找到理想的ES细胞,使转基因 动物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缺点是ES建株很困难,需要预先选择和克隆基因转 移型细胞,对小鼠来说繁殖嵌合体比较容易产生,但对于家畜来说则有一定难 度。

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1章)PPT课件

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1章)PPT课件
辅助选择育种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个体的遗传特 性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进而选择 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和育种。
05
动物分子遗传育种的应用
动物生产性能的改良
01
02
03
生长速度和肉质
通过分子遗传育种技术, 可以改良动物的生长速度 和肉质,提高养殖效益。
饲料转化率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 改良动物的消化系统,提 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 成本。
繁殖性能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 改良动物的繁殖性能,提 高繁殖率,加速品种改良。
动物抗病性的提高
抗病基因的筛选
通过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 学技术,可以筛选出抗病 基因,提高动物的抗病性。
免疫系统的优化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 优化动物的免疫系统,提 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抗病表型的鉴定
通过表型组学技术,可以 鉴定出抗病表型,为抗病 育种提供依据。
基因表达与调控
转录
转录是指以DNA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
翻译
翻译是指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第二步。
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 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 等,这些机制可影响基因的表达水 平。
03
动物育种学基础
动物育种的目标与方法
智能化育种
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分 子遗传育种将更加精准高效,能够实现特 定性状的快速改良。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育种过 程的智能化,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生物信息学应用
生态友好型育种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解析动物基因组结 构和功能,为育种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支 持。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环境友好型的 育种方法和技术,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3.第二章 动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丁颖-2020.8.25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3.第二章 动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丁颖-2020.8.25

孤独的天才——孟德尔
格 雷 戈 尔 ·孟 德 尔 , 天 主 神 父 。 1856年开始在修道院的花园做豌豆 遗传试验。1865年发表了题为《植 物杂交实验》的划时代论文,但当 时并未引起人们注意。直到1900年 才引起遗传学家、育种家的高度重 视,被誉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时代背景
18世纪杂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杂交能否产生新种
19世纪动、植物的杂交研究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①生产的目的,即为了提高农作物的量和培养观赏植物新品种。
②理论研究的目的,即以杂交试验为手段来探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的奥秘。
虽然目的不同,但结果相似,即在杂交试验中,人们观察到杂种性状的 一致性和杂养后代性状的多态性等遗传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有规则 的遗传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当时未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所以,探讨生 物性状的遗传问题就成为19世纪生物学家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
植物杂交试验的符号表示:
豌豆一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P:亲本,杂交亲本;
♂:作为父本,提供花粉粒的杂交亲本; P
×
♀:作为母本,提供胚囊的亲本;
×:表示人工杂交过程;
F1
F1:表示杂种第一代;
: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
受精产生后代。
F2
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 成的的生物个体称为杂种二代。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 三、孟德尔定律的补充与发展—等位基因
(一)不完全显性现象 (1)镶嵌型显性 指显性现象来自两个亲本,两个亲本的基因作用,可以在 不同部位分别表示出非等量的显性。 (2)中间型 指F1的表型是两个亲本的相对性状的综合,看不到完全的 显性和完全的隐性。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

动物遗传育种 动物品种培育与利用品系培育护理课件

动物遗传育种 动物品种培育与利用品系培育护理课件

动物遗传育种的发展前景
可持续发展
动物遗传育种的发展应 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通过提高动物生产效率 和品质,降低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
智能化与数字化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和 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 动物育种的智能化和数 字化,提高育种效率和 准确性。
全球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 流,共同保护和利用动 物遗传资源,推动动物 遗传育种技术的进步和 发展。
、杂交繁殖等。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对品系进行基因改造
和优化。
胚胎移植技术
在某些动物中,可通过胚胎移植 技术实现品系的快速扩繁和种质
保存。
品系护理与管理
饲养管理
根据不同品系的生长需求和习性,提供适宜的饲 养环境和饲养方案。
疫病防控
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和免疫接种,确保品系的健康 和生长状态。
基因与表型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通过表达产生表型,即生 物体的形态、生理和行为 特征。
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学 中的基本规律,包括分离 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动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性
提高生产性能
通过遗传改良,提高动物 的生产性能,如产肉量、 产蛋量等。Fra bibliotek改善品质
优化动物的品质,如肉质 、蛋品质等,满足市场需 求。
种质资源保存
对于珍稀、濒危或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品系,应 采取种质资源保存措施,以防止遗传资源流失。
04
动物遗传育种的应用
动物生产性能的提高
提高生长速度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可以培育出生长速度更快的动物品种,从而 提高养殖效益。
增加繁殖能力
通过遗传育种,可以培育出繁殖能力更强的动物品种,从而提高繁 殖效率和生产量。

最新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1章PPT课件全篇

最新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1章PPT课件全篇
有、无(1对呈从性遗传的 等位基因控制)
有、无( 1对呈显性完全的 等位基因控制)
冠型
鸡体态遗传标记
单冠、豆形冠、玫瑰冠、 胡桃冠
羽形
丝毛、卷羽、常羽

形 态


传 标

反映了物种内不同品种的 鲜明特征。
与品种所处的生态环境有 紧密的关系。
标记数量少,多数为质量 性状,一般与生产性能无 关。 主要用于动物品种的起源、 演化和分类研究中。
表现、不表现(2对基 因控制,2对均为隐性 纯合时表现出来 )
绵羊体态遗传标记

有、无(1对呈从性遗传的等
位基因控制)
耳型
耳长
垂耳、竖耳( 1对呈不完全 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
短耳、长耳( 1对呈不完全 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
山羊体态遗传标记

有、无(1对显性完全等
位基因控制)
耳型
毛髯 肉疣
垂耳、竖耳( 1对呈不完全 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
第五节 动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概念: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指利用动物 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常规育种对 动物的数量性状位点进行选择、 保种、杂种优势分析和利用等, 以达到更有效的育种目的。
评价:目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仍在处 于发展阶段,尚有很多问题需 要研究,但在动物育种中已有 成功的例子(如猪、鸡)。
范围 分 子 标 记 辅 助 育 种
原理:酶切、转膜、探针。
优点:1.共显性。 2.无年龄、组织特异性。 3.稳定、可靠。 4.基因组普遍存在。
缺点:1.操作烦琐、周期长、 工作量大。
2.用到放射性同位素。 3.需DNA量大。 4.多态信息含量低。
原理:随机引物、PCR扩增。
优点:1.简单易行。

动物遗传育种 动物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保种与引种护理课件

动物遗传育种 动物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保种与引种护理课件
育种
指通过选择、繁殖、杂交等方式 ,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改造 ,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遗传育种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生产性能
通过遗传育种可以培育出 生产性能更高的动物品种 ,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改良品种品质
遗传育种可以改良动物品 种的品质,包括生长速度 、肉质、产奶量等。
增强抗逆性
通过遗传育种可以培育出 具有更强抗逆性的动物品 种,从而提高动物的适应 性和生存能力。
未来动物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发展趋势 基因编辑技术的广泛应用
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未来动物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跨界合作与国际交流的加强
未来动物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展望
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更加协调发展
动物品种品质和抗逆性得到显著提升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物育种企业
如何应对动物遗传育种的挑战与机遇
遗传育种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选择育种
在古代,人们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 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渐形成了各种家 畜品种。
近现代遗传育种理论
基因编辑技术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动物 遗传育种提供了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手 段,可以定向改造动物的遗传物质, 实现快速育种。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形成了 更加科学的遗传育种理论和方法,包 括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
动物遗传育种、动物品种资 源保护与利用保种与引种护 理课件
目录
• 动物遗传育种概述 • 动物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 • 保种与引种护理技术 • 动物遗传育种的应用与实践 •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动物遗传育种概述
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
遗传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4.第三章 动物群体的遗传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4.第三章 动物群体的遗传

q= R+H/2=0. 2964+0.4816/2=0.5372
基因型LN LN频率表示为R。
R= 530/1788=0.2964
第一节 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举例:鸡的翻毛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F,f控制。 F对f为不完全显性。FF表现为翻毛,Ff为轻度 翻毛,ff为正常羽。假定在一鸡群中翻毛鸡: 30只;轻度翻毛鸡:50只;正常羽:20只。
第一节 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型频率: 举例:牛角性状有无决定于一对等位基因P和p,它
们组成的基因型有三种:PP,Pp和pp,前两种表 现为无角,后一种表现为有角。
某牛群中PP占0.01%,Pp占1.98%,pp占98.01%, 也就是说,PP的频率为0.0001,Pp的频率为0.0198, pp的频率为0.9801,三者之和等于1,即100%.
(2)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亲本的基因型黑羽无头冠为aaBB,红羽有头冠为AAbb。
(3)F1 X F1交配,预期子裔的类型和比例如何?
aaBB×AAbb AaBb
A_B_ A_bb aaB_ aabb 9 : 3 :3 : 1
2个正常的双亲有4个儿子,其中2人为血友病患者。以后,这对夫妇离了婚并各自与一表型正常的人结婚。母方 再婚后生6个孩子,4个女儿表型正常,2个儿子中有1人患血友病。父方二婚后生了8个孩子,4男4女都正常。问: (1)血友病是由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决定? 血友病在儿子中的表现为1/2,且只与母亲有关。设血友病基因为a,位于x染色体上,即:
7.遗传标记是指可追踪染色体、染色体某一节段或某个基因座在家系中传递的任何
一种遗传特性,是表示遗传多样性的手段。
8.动物的各种毛色是由于色素的性质、颗粒形状、酶作用方式以及在皮毛中的分布

最新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4章PPT课件

最新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4章PPT课件
(3)在乳腺中表达的目的基因可以遗 传(可扩繁)
利用动物生物反应器生产产品时,不 同动物其开发利用价值差异极大。故 在选择转基因动物时,需考虑如下因 素:
(1)世代间隔 (2)产仔数 (3)抗病力 (4)饲养成本 (5)目的基因产
物的多少
不同转基因动物开发利用价值比较及评价
物 优点 种
牛 产奶量高,易饲养
外源基因的存在方式: (1)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2)外源基因以附加体的形式存在
(易丢失,但通过设计增加自主复制 序列可以稳定存在,并正确表达而 得到转基因动物)。
精子载体法
优点:(1)方法简单实用,只通过人工受精 就可生产转基因动物。
(2)以附加体形式得到的转基因动物 在理论上可以不受受体基因组的 影响,以达到特异性表达
第三节 转基因动物育种现状
转基因动物育种包括两个方面: (1)常规性转基因动物育种:直接转入高产 基因(低产 高产)。 (2)动物生物反应器(乳腺、血液等)。
常规性转基因动物育种: 在国内外均开展了相关技术的研究。
例如:转入人GH基因的猪在生长速度、饲 料利用率、胴体瘦肉率方面有了明显的改 善。
缺点 世代间隔长,成本高
评价 理想动物
山 泌乳性能良好 羊
猪 世代间隔短,产仔数多
产奶量比牛低
理想动物
转基因猪生活、繁殖力差 开发价值不大
兔 乳蛋白含量高,繁殖率高 产奶量低
有开发价值
鼠 乳腺表达许多蛋白,可作 产奶量极低 为生物反应器的模型
昆 蚕、蝇等昆虫繁殖率特高, 蝇类使人心理不舒服 虫 饲养成本低,外源基因易
例如:
荷兰的Genpharm公司(1990) 培育的带有人LF的转基因奶牛,制造婴儿奶粉的

《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参考课件-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

《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参考课件-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

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 高等生物的遗传性状错综复杂,信息量 极其庞大。存在于46条染色体中的核酸 分子怎么能包容如此之大的信息量,这 曾是困惑人类的千古之谜。1953年科学 家发现了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一 种核酸分子)的结构后,此奥秘的谜底 才水落石出,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不仅赢 得了诺贝尔奖,更重要的是给生命科学 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动物遗传育种繁育学
祝同学们:
掌握技能 学有所成 人生壮丽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
绪 论
一、基本概念 二、学科发展概况 三、对畜牧业的意义和作用 四、我国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工作的成就 五、内容与任务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
一、基本概念 1、动物(禽) 2、遗传学 3、育种学 4、繁育学
一、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
1、动物:动物是由野生动物训化而来,是 人类长期辛勤劳动的产物。它上随着人 工选择的加强而不断改进提高。 2、遗传与变异: 子代通过繁殖过程获得的与亲代完全相 同的性状称遗传;子代与亲代性状在繁 殖过程中因发生变化而出现不相同的现 象称为变异。
一、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
动物繁殖学
公畜的繁殖生理
繁殖原理
母畜的生殖生理 生殖与性发育 人工授精(AI)
发情鉴定
繁殖技术
发情控制 胚胎移植 妊娠诊断
动物繁殖
遗 传学
性 状 遗 传 参 数
育种学
选 择 优 良 性 状
繁殖学
扩 大 优 良 性 状
动物优良性状
动物繁殖
生殖生理
发 情 与 受 精 妊 娠 与 分 娩
现代繁殖技术
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 通常说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当细胞分 裂时,核内的染色体或准确无误地复制 出一套新的染色体,其脱氧核苷酸排列 顺序和结构及母细胞的完全相同,所以 父母代的遗传信息全盘且正确地传递至 子代。

动物育种学课件PPT

动物育种学课件PPT

02
动物遗传学基础
遗传物质与基因
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是决定生物遗传特征的物质基础,主要指核酸和蛋白质。
基因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分子组成,具有编码特定蛋白质或RNA分 子的功能。
遗传规律与遗传变异
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本规律, 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决定 了基因在亲本和子代之间的传递关系。
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 的突变或重组,导致基因型的变化, 从而影响生物体的表型。
染色体畸变与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异常变化,可能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或缺失, 影响生物体的正常发育。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从 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选择育种历史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意识地选择养殖 动物,如挑选健壮、产仔率高的母猪 进行繁殖。
选择育种方法
包括个体选择、系谱选择、混合选择 和多性状选择等。
选择育种优缺点
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周期较长, 受环境影响较大。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定义
杂交育种类型
通过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动物之间的杂交, 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以期获得具有优良性 状的子代。
野生动物育种实践
大熊猫的育种实践
大熊猫的育种实践通常在动物园和保护区进行,需要特 别关注繁殖、饲养和疾病控制等方面。
大熊猫的育种目标是保护和恢复野生种群,提高其遗传 多样性。
大熊猫的育种实践需要与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深入研究, 以推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水生动物育种实践
鱼的育种实践 鱼的育种目标是提高生长速度、肉质、抗病能力等。

动物遗传育种学 ppt课件

动物遗传育种学 ppt课件
25
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时期 (1941—1960)
• 1941 Beadle和 Totum 提出一基因一酶学说 • 1944 Avery 确定遗传物质为DNA • 1951 McClintock B. 发现跳跃基因或称转座 • 1953 Watson和 Crick建立双螺旋模型 • 1958 Kornberg 发现 DNA合成酶 • 在此期遗传的基本单位是顺反子(Cis—trons)
• 2, 第一章 绪论(2) • 2,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2) • 3, 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其发展(4) • 4, 第四章 连锁遗传规律(4) • 5, 第五章 非孟德尔遗传 (4) • 6, 第六章 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4) • 7, 第七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 (4) • 8, 第八章 遗传信息的改变 (4) • 9, 第九章 群体遗传学基础 (4) • 10, 第十章 数量遗传学基础 (4) • 11, 串讲
• 是研究各种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及 遗传信息如何决定各种生物学性状 发育的科学。
9
遗传、变异与进化
• 遗传(Heredity):
• 生物亲代繁殖与其相似的后代的现象。 • 普遍性 稳定性
• 变异(Variation)
• 后代个体发生了变化,与其亲代不相同的方面。 • 普遍性 绝对性
• 可遗传的变异 • 不可遗传的变异
• 杂合子后代体细胞内具有成双的 遗传因子(Aa)
• 等位的遗传因子独立分离
• 非等位遗传因子间自由组合地分配到配子中
20
否定了 奠定了 提出了
Hypothesis of the Pangenesis Theory of particulate inheritance Law of segregation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9年丹麦科学家约翰逊(Johannsen)创用了 基因 (gene) 基因型(genotype) 表型 (phenotype)
.
遗传学的发展
• 细胞遗传学时期
–确立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910年摩尔根(Morgan ,T.H)带领着他的三
大弟子斯特蒂文特(Sturtevant)、布里吉斯 (Bridges)和缪勒(Muller)发现了连锁互 换规律,并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以线状排列; –基因是一个抽象的遗传因子,既是功能单位, 又是重组单位和突变单位。(“三位一体”的 基因概念)
缺乏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行为的有力证据
等着瞧吧, 我的时代总有一天会来临.
Mendel临终前说;
Gregor Mendel 1822-1884
1900年,孟德尔规律的重新发现
Hugo de vires (1848-1935) 荷兰 阿姆斯特丹大学 Erich von Tchermark (1871-1962 )德国土宾根大学 Carl Correns (1864-1933) 奥地利 维也纳农业大学 同时发现并证实 Mendel 的两大规律
• 是研究各种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及 遗传信息如何决定各种生物学性状 发育的科学。
.
遗传、变异与进化
• 遗传(Heredity):
• 生物亲代繁殖与其相似的后代的现象。 • 普遍性 稳定性
• 变异(Variation)
• 后代个体发生了变化,与其亲代不相同的方面。 • 普遍性 绝对性
• 可遗传的变异 • 不可遗传的变异
.
1883年,魏斯曼
种质连续论(Theo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 )
Germeplasm → Germplasm → Germplasm
Somatoplasm
Somatoplasm
Root, Stem, Leaf……
.
种质连续论(Theo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 )
Law of segregation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 牛津大学动物学教授韦尔登(Weldon) PK
• 剑桥大学的遗传学教.授贝特森(Bateson)
遗传学相关概念的创立
• 贝特森先后创用: • 遗传学 (Genetics) • 等位基因(allele) • 纯合体 (homozygous) • 杂合体 (heterozygous) • 上位基因(epistatic genes)
……
.
三、遗传学的研究范畴
1. 研究内容
(1).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学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有关。
(2).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和表达规律的科学:
解决问题:物种 → 代代相传
性状 → 遗传
(3).是研究和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 遗传物质是什么?
遗传物质 → 性状?
.
2. 研究对象
• 以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植物和动物以及人类为对象。
•特殊领域:辐射遗传学、太空遗传学、发育遗传学
.
免疫遗传学、进化遗传学、生化遗传学
四、学习遗传学的意义
• 遗传学是其它生物类学科的基础 • 为动植物的育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人类及动
物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遗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 遗传学与社会、法律和世界观
2)生活在任何阶段的细胞都可放出胚芽,胚芽随血液或 体液循环而汇聚到生殖细胞中。而生殖细胞经过受精、 分裂、增殖并发育成同样的细胞,期间胚芽进入各细 胞或组织器官发挥作用,表现出遗传现象。
3)杂种内的镶嵌特征是亲本胚芽混合所致。
4)另外,胚芽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影响或应激下发生变异, 而这种变异有时又表现为获得性遗传。
.
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时期 (1941—1960)
• 1941 Beadle和 Totum 提出一基因一酶学说 • 1944 Avery 确定遗传物质为DNA • 1951 McClintock B. 发现跳跃基因或称转座 • 1953 Watson和 Crick建立双螺旋模型 • 1958 Kornberg 发现 DNA合成酶 • 在此期遗传的基本单位是顺反子(Cis—trons)
.
3.研究任务
(1).阐明:动物遗传学基本原理、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表现规律、物质基础和内在规律; (2).探索:生命基本现象的遗传基础和传递方式; (3).指导:动植物育种、预防和治疗疾病和生物“创造”。
.
4、学科分类
•传递遗传学(transmission genetics) •经典遗传学(classical genetics)
• 进化(Evolution)
• 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发展过程。
• 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
.
性状、表现型与基因型
• 性状(trait)
–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 单位性状、相对性状。
• 表现型(phenotype)
– 生物体所有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表现。 – 可变的。
–蓝图,生物的遗传不是通过身体各部分样本的传递, 而是个体胚胎发育所需的信息传递。
• 1809年拉马克(Lamarck, J.B)
–“用进废退”进化论观点。 –获得性状(acquired characteristics)是可以遗传
的。
.
拉马克认为,环境变化是物种 变化的原因,并把动物进化的 原因总结为“用进废退”和“ 获得性遗传”两个原则。
• 基因型 (genotype)
– 个体能够遗传的所有基因。 – 基本固定不变,稳定。
• Genotype+Environment=Phenotype
.
二、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 公元前五世纪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元素说(element)
• 100年后,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用进废退 :环境变化 器 官用而发达,不用而退化
获得性遗传:环境变化 性 状变异 遗传
1866年,泛生论假说
(Hypothesis of the Pangenesis)
Panger
C. Darwin 1868
.
泛生论假说
1)动植物的每一个器官或组织或细胞中,均具有代表其 自身的胚芽(gemule)(泛生粒)单位。
.
第一章 绪 论
1、基本概念, 2、发展简史 3、研究范畴, 4、学习意义
Father and Son
.
Brothers
.
Twins
Sisters
.
.
一、基本概 念
• 遗传学(Genetics) :是研究生物遗 传变异规律的科学。
• 20世纪40年代以后Muller 提出遗传学是研究基 因的科学。
• 1865年 遗传因子假说 (Hypothesis of the inherited factor) • 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
• 亲代传给子代的是遗传因子(A,a….) •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双(AA,aa)
格里高·孟德尔 (Gregor Johann Mendel)
• 在生殖细胞内为单(A,a)
第一部分 动物遗传学
40 课时 讲 授:徐学文
第二部分 家畜育种学
. 40课时 讲 授:樊 斌
第一部分:动物遗传学
教材
• 主要教材:动物遗传学(第二版),李宁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 参考教材:
– 遗传学,王亚馥,戴灼华主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
– 普通遗传学,杨业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章节内容
• 生物体是由体质( somatoplasm)和种质 (germplasm)两部分组成。
• 体质是由种质产生的,种质是世代连绵 不绝的。
• 环境只能影响体质,不能影响种质,故 获得性状不能遗传。
.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遗传学的诞生
• 1797年英国的奈特(Knight,T) 豌豆杂交实验: P 灰色×白色
F1
灰色
F2 灰色 白色
但未统计分析,只发现了这一现象。
.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遗传学的诞生
• 1863年,法国的诺丹(Nauding)
–植物杂交的正交和反交结果是相同的; –在杂种植物的生殖细胞形成时“ 负责遗传性
状的要素互相分开,进入不同的性细胞中, 否则就无法解释杂种二代所得到的结果”。
.
遗传学的诞生
.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 掌握基本概念,熟悉经典实验 • 了解广泛背景,领悟科研方法
.
本章结束!
.
.
分子遗传学时期
• 基因表达调控 • DNA、RNA的催化作用 • 遗传密码 • 内切酶的发现 • DNA的体外合成 • 首例基因治疗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最大基因的克隆 • 多莉的诞生
.
遗传学发展大事年表
1859年 C. Darwin 发表物种起源一书 1965年 G. Mendel 宣读植物杂交试验论文 1969年 F.Miescher发现了DNA 1900年 H.de Vries, C.Correns ,E.von tschermak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 规律 1902年 W.Sutton,T.Boveri提出染色体理论 1905年 G.H.Hardy,W.Weinberg 遗传平衡定律 1909年 W.L.Johannson将孟德尔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1910年 T.H.Morgan(1933年获诺贝尔奖)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927年 H.J.Muller(1946 年获诺贝尔奖)证明X射线可诱发基因突变
• 杂合子后代体细胞内具有成双的 遗传因子(A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