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全书课件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最新)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全书课件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最新)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概述
1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二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 道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节大众媒介的新传播时代 一、广播的传输方式 广播的传输方式即广播信息的传送形式。根据信息传送方式的不同,广播 可以分为两大类: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 (一)无线广播 无线广播即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广播节目信息的传输方式。由于利用了无线 发射的方式来传输音频信号,无线广播无须立杆架线,覆盖范围较广,性 能稳定,扩容性强,音质清晰,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有线广播布线困难 、安装复杂、覆盖范围有限、扩容性差、音质模糊等问题。 要实现无线广播,首先要将声音信息转变为音频信号,其频率范围为16~20 千赫。然后用音频信号去调制作为载体的载波信号,通过发射天线将调制
12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字频道,有效地提高了频道资源的利用率。 在全世界范围内,卫星数字电视革命是1994年从美国的Direct TV公司开始 的。它在全北美播出175个频道,首次使用DTH方式,将数字电视信号直接 传送到用户终端,普通家庭只要使用较小的碟形天线就可以接收。 我国的卫星电视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 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媒介融合与信息覆盖全球化 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就提出了“媒介即 讯息”的著名观点。在他的名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麦克 卢汉明确指出,从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 各个时代的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换句话说,任何新媒介
7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二)有线广播 有线广播是利用金属导线或光导纤维所组成的有线传输分配网络,将广播 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设备的区域性广播传输方式。其传播通道利 用专用的传输分配网络,也可利用电信传输网络和低压电力传输网络。 与传统的无线广播相比,有线广播使用有线光缆传输广播信号,从根本上 克服了无线信号传输受覆盖区域、信号发射、障碍物干扰等因素影响音质 不稳定的缺点,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有效控制接收范围,传输频带宽, 能构成双向传输系统等优点,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有线广播可以与无 线广播互相补充,共同组成完整的广播传播网。 二、电视的传输方式 电视传输方式即电视信息的传送形式。根据信息传送方式的不同,电视可

广播电视新闻资料总结完整版

广播电视新闻资料总结完整版

第八章电视新闻符号系统论电视新闻语言符号与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小点填空)电视新闻语言符号包括:抽象音响语言、文字语言抽象音响语言包括:播音语言、现场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的报道语言等;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包括:造型语言、具像音响语言屏幕文字及其作用:屏幕文字是指根据新闻内容的需要,后期制作时叠加在屏幕上的文字。

屏幕文字可以标明新闻题目、概括内容提要、插播动态新闻、强调口播新闻、显示主要数据等。

作用:1、提炼主题,强化记忆。

2、插入信息,丰富内容。

3、美化版面,引申含义。

画内文字的作用:画内文字指出现在画幅内的文字。

作用:(1)巧妙使用画内文字,可以使播音语言更加简明;(2)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突出报道中心的作用;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的构成和作用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造型语言和具象语言两部分(一) 造型语言的分类与作用分类:1.形体语言2.表情语言3.服饰语言4.色彩语言5.空间语言6.图表语言7.特技语言造型语言的作用:1、表情达意2、感染升华3、证实确定同期声:具象音响语言是指在制作电视新闻时,随画面拍摄同期采录的,对新闻内容不作直接说明的现场采集到的声音,以及后期制作时配置的音乐。

也可称为同期声语言。

现场音响的作用:(1)突破限制,扩充信息。

(2)渲染气氛,创作真实。

(3)联接画面,协调情感。

声画关系界说1、“主画派”:这种观点受情节性电影理论的影响,认为“声音语言”等同于“解说词”,因此,声音语言也就具备了解说词的功能。

2、“主声派”:学者们认为,声音占主导地位的原因是“关掉画面也可以得到一条完整的新闻”。

3、多元化符号系统说:这种观点主张电视新闻符号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动态符号系统,回避和模糊声画之间谁主谁从的关系.声画双主体关系1、画面的主体地位巩固画面的主体地位:如何巩固以片断性见长的电视画面?以有表现力、感染力的细节来充实画面的内涵。

细节是指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

第八章社论评论员文章

第八章社论评论员文章

需要“最佳”精神》,称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社论从全国有17万人参加评选1980年十佳运动
员这件事生发,满腔热情地指出:成百成千万人关
注评选"十佳",主要是看中了运动员在本职岗位
上所表现的最佳精神。这就是:
总结
这篇社论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由运动员的成绩看 到运动员的精神,由运动员的精神想到整个社会需 要的精神,并将五个方面的内容聚焦为高度凝练的 一点"最佳"精神。
分析:
这篇元旦社论,全文只有一千一二百字,是前 所罕见的。它何以写得这样短呢?
第一,论题单一、集中,紧扣当前思想焦点。 第二,分析单刀直入,坚持虚实并举。 第三,打破惯用程式,不“穿靴戴帽”。
㈡、社论怎样才能写得精?
言简意明的短社论更应该写得精粹有文采。如《中国农民报》 1980年4月20日发表的社论《假如都像徐永山》。这篇社论文字不长, 连题目加上标点符号,总共才640余字,可谓短小而精粹,辞达而理举,称得 上是一篇文理并茂的评论佳作:
任务
1、直接地、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当前形势和党 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党的指示精神,部署工作, 提出任务。
案例分析
背景: 2000年春天,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工作时发表了"三个
代表"的重要讲话,为全面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媒介反应: 为统一全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提高贯彻落
㈡、社论的地位与作用
新闻文体,犹如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有,而
社论则是各种武艺中的“重型武器”,是新闻媒体
的主要言论形式,也是一种最重要的言论形式。
它是媒体的灵魂,体现媒体所代表的方向,
体现媒体的基本政治倾向和立场。
判断一家媒体的立场和观点,主要看它在重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制作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制作

审核和播
1 2
节目审核
由相关人员进行节目审核,确保节目内容无误 。
安排播出时间
根据频道播出计划,安排节目播出时间和频道 。
3
节目播出
按照审核后的内容进行播出,确保节目质量和 安全。
04
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质量
加强评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1
针对新闻事件的核心问题进行评论,切中要害 、触及根本,避免空洞无物的泛泛之谈。
媒体批评
揭示媒体报道中的偏见和不公,分析媒体产业的竞争和发展,帮助观众认识媒体 的影响力。
培养观众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思维
媒介素养
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观众获取、分析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提高对媒体信息的鉴别能力和理解力。
批判思维
鼓励观众对媒体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不盲目相信媒体 报道,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
THANK YOU.
受众所接受和认同。权Fra bibliotek性强03
广播电视作为官方媒体,新闻评论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能够影响公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主要形式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形式包括口播评论、访谈评论、专 题评论等。
主要内容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内容涉及国内外时政、民生、文化、社 会热点等各个方面,针对具体的新闻事件发表意见和分析。
,增强评论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对涉及的数据、事实和证据进行严格核实,避免出现事实性错
03
误和误差。
强调评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01
遵循逻辑推理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地展开评论,保持思路清 晰、有条理。
02
对评论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分层,使观点更加明确、层次分明,方便观众理解 。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2023-10-31CATALOGUE 目录•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概述•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与风格•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创作与表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环境与传播效果•典型案例分析01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概述定义: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电视台针对新闻报道所涉及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件发表的言论,是具有鲜明思想性和指导性的新闻评论。

特点强烈的时效性:针对新闻报道同步发表评论,及时解释、阐述、评价新闻事件。

广泛的覆盖面: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平台发表评论,影响范围广泛。

受众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评论,满足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和价值观念。

定义与特点010*******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状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多元化,如对话式、访谈式、述评式等。

互动性的增强:借助新媒体平台,受众可以更加便捷地参与评论,与广播电视媒体进行互动。

舆论引导的作用: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今天,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通过引导舆论,帮助受众辨别是非,提高认识。

发展历程与现状010*******03引导舆论方向:通过发表评论,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作用与影响01作用02解释新闻事件:针对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事件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帮助受众深入了解事件背景和内涵。

•监督社会现象:针对社会现象进行监督和批评,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作用与影响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作用与影响影响塑造媒体形象: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媒体的公信力和形象。

影响公众观念: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所传达的观点和态度直接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

影响社会发展:通过引导舆论和监督社会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02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与风格新闻述评述评特点新闻述评以事实为基础,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叙述和评价,形成对新闻事件或现象的认知和判断。

第八章 广播电视新闻——类别与变化

第八章  广播电视新闻——类别与变化

广播电视新闻——类别与变化广播电视新闻的概念和基本类别;全球化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的新发展;广播电视新闻的崛起及意义;一、广播电视新闻的概念和基本类型一、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1、TNT today news today 今天新闻今天报2、NNN now news now 即时新闻及时报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种类和特点按新闻发生地分:本地新闻、全国新闻、国际新闻按新闻题材分:时政、财经、社会、法制、科技、文化教育、娱乐、体育新闻按新新闻载体分:消息、深度报道、新闻专题、新闻评论、人物专访、特写、通讯按新闻采编方式:口播新闻、电视图像新闻、现场报道录音报道、现场直播按新闻播出方式:直播、录播三、栏目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发展脉络1、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发展历程(1)1958~1978 从“电视新闻”到“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2)1978~1987 从《新闻联播》的创办到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栏目开办;(3)1978~1992 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福建电视台《新闻半小时》(4)大型电视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与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2、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特点(1)社会化趋势(2)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地位专门化确立(3)由记者直接主持栏目代替了播音员客串主持额传统模式(记者型主持人)(4)一改过去单纯注重新闻报道内容而忽视栏目自身视觉、听觉形象设计的局面。

3、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原因(1)是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新闻信息需求不断增加的体现(2)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管理的专业化推动广播电视新闻的规范化、栏目化4、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传播优势(1)从广播电视媒介的地位看,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有利于广播电视在新闻传播上保持竞争优势和地位。

(2)从广播电视功能上说,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能有效地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各种文化职能。

(3)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有利于适应不同层次和爱好的受众额需要。

(4)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有助于广播电视新闻整体水平的提高。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第一章一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

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三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

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

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

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五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

起作用在于:首先,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

移动端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
手机APP
通过手机APP将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传输至移动终端,方便用 户随时随地收听收看。
移动网络广播
通过移动网络广播平台传输新闻评论,适应移动化趋势,满 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04
传播渠道的问题与挑战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传播渠道的问题与挑战
传播范围受限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主要通 过无线电波和电视信号传输, 容易受到信号覆盖范围和接收 设备的限制,难以覆盖更广泛
即时性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即时性强的特点,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新 闻事件进行及时的评论和分析,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广泛性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其传播范围广泛,受众群 体广泛,影响力大。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功能
引导舆论
监督舆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可以通过传递主流价值观 和正确思想倾向来引导舆论,帮助公众正确 理解和看待社会热点事件。

不同传播渠道在传播效果、 受众群体和影响力方面存在 差异,需要针对不同渠道进
行差异化传播策略。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次研究仅针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进行研究,未 来可以拓展到其他类型的新闻评论。
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尝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的方法,更加深入地了解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传 播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
广播电视
以音频和视频形式同步传输新闻评论,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
卫星电视
通过卫星传输信号,覆盖面广,传输速度快。
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
网络广播
以互联网为传输介质,将新闻评论传输至电脑、手机等终端。
社交媒体
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和传播新闻评论,便于互动和分享。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八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八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事实的挖掘过程中,加入主持人和记者主观的评论和新闻化的论 证方式。 三、广播电视时政新闻评论评析 时政新闻有着突出的政治性特征,对于时政新闻评论而言,评论的理论深 度如何彰显政治价值显得尤为重要,从新闻现象到新闻本质的挖掘,并呈 现出新闻背后所具有的理论高度是评析时政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同时,广播电视时政新闻评论的图像和声音都是重要的表达评论观点的手 段,不同的拍摄视角,不同的画面构图,记者与新闻当事人的交谈等都在 表达评论员的观点,尤其是记者的提问,本身就是一种观点的表达方式。 (一)理论的高度与评论的价值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角》2010年9月9日播出的广播新闻评论《新农
6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思想发源地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因此新闻评论的价值在于有没有为社 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思想和观点。 我们对新闻评论价值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对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在新闻理论 研究中,新闻价值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及时性,新闻报道越及时,为 受众提供的新闻信息越新,信息量越大,新闻价值就越高;②接近性,指 新闻报道的内容与新闻传播的受众之间在地域和心理上的接近,受众往往 更加关心和愿意接受发生在自己家门口并与自己有着密切关系的新闻信息 ;③显著性,指的是新闻信息中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和新闻地点等新闻 要素的知名度;④重要性,指新闻信息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性,凡与国家发 展,民众生活密切联系的新闻都会表现出更加重要的新闻价值;⑤趣味性 ,受众对新奇、反常和极具人情味的新闻信息总是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度。
7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一般而言,新闻评论的价值要高于新闻价值,一个新闻事件,它新鲜而有 趣,但未必具有新闻评论的价值。著名报人邹韬奋曾说过:“我向来以为 评论应根据事实,倘我得到可以评论值得评论的事实我便评论;倘我得不 到可以评论值得评论的事实,我便不评论,决不因为挨骂而动摇这个标准 。”它所关注的问题,一般都是党和人民群众所关心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 实问题,评论的宗旨是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对待和处理当前的重 大问题,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 此外,“公共利益”也是衡量新闻评论价值的重要标准。为了更好地理解 “公共利益”,我们先来认识“共同的悲剧”。“共同的悲剧”是生态学 家哈定首先提出来的,这一模式是指一种对一部分都是有利的,对整体却 是有害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在世界发展的过程中不胜枚举。维护公共利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事实核对
在撰写评论前,应该对所引用的数据进行核 对和验证,确保事实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05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环境 与传播效果
媒介环境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影响
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使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 也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 播渠道,而是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提高传播效 果。
详细描述
该评论针对某一重要政策,充分运用媒体的专业优势和 人才资源,对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评论中对政策 的背景、目的、意义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政策实施 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 议。同时,评论也引发了公众的积极关注和讨论,进一 步推动了政策的落实和社会进步。
THANK YOU
特点
具有及时性、广泛性、群众性和针对性等特点,能够迅速反映社会热点,引领 社会舆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重要性
引导舆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强烈的舆 论引导作用,通过对新闻事件的 解读和分析,帮助公众了解事实 真相,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认识
和态度。
监督社会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监督社会 的作用,对不良现象和问题进行 批评和揭露,推动社会进步和发
展。
提高素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可以帮助公众 提高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道德 素养,增强公众的思辨能力和审
美水平。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发展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的兴起和发展,逐渐成为 一种重要的新闻评论形式。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也与国家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新闻评论学:研究新闻评论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包括的研究范畴⚫ 本体论:研究新闻评论的概念、特点、地位和作用等;⚫ 创作主体论:研究新闻评论的创作主体,即创作者,特殊性及对其的要求;⚫ 对象论:研究新闻评论的评论对象问题;⚫ 创作论:研究新闻评论的创作过程及要素;⚫ 文体论:研究新闻评论的各种不同样式;⚫ 媒体论:研究新闻媒体对新闻评论的规划,及不同的媒体对新闻评论的影响;⚫ 接受主体与传播环境论:研究不同的接受主体和接受环境对新闻评论的影响;⚫ 新闻评论史:研究研究新闻评论产生和发展 的条件及历史演变的轨迹;辨析题:新闻评论是媒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际传播——文字——大众传播媒介——机构化的新闻传播(话语霸权)__新媒体时代报纸——线性思维、独白式表达广播电视——立体化思维、口语式和对话式新闻评论:看法、新闻、传闻、谣言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就是一种以媒介的特殊性为标准的新闻评论的分支科学新闻评论的概念:对新闻事件的评论。

辨析新闻评论与媒介评论:电视评论是电视机构或者评论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达意见和态度的节目体裁。

• 新闻与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与历史评论(时效性)• 新闻要包含新信息,才能有评论的价值• 新闻评论要针对新闻事件本身,而不是新闻事件本身所依附的实体;• 要善于从新闻事件中发现问题;论述题:新闻评论的特点1、以新闻事件对象• 新闻事件是对象,问题是选题,看法是观点• 新闻评论与专业论文2、时效性• 不等于新闻性(包括: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新闻报道的一般特点:新闻性)• 《大公报》张季鸾坚持“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的立场 。

“共匪” 。

在主持《大公报》笔政后,先声夺人,提出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办报方针。

• 评论员担任的双重角色:报道者和评论者3、思想性(不等同于政治性)4、论理性 (情感服从于理性,不等同于严格的科学性 《株洲大桥垮塌事件》)5、大众性(1)新闻评论是就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的评论(2)新闻评论的目的是影响社会大众的看法,或者说他的目的是介入舆论,作用于舆论(3)新闻评论的评论者具有大众性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制作、传播手段做出的新闻评论,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深入调查采访,认真分析论证,把新闻事实及其过程完整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制作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制作
在论证过程中,要明确概念的 定义和使用范围,避免歧义和
误解。
推理严谨
在论证过程中,要遵循逻辑规律和 规则,做到推理严谨、逻辑自洽。
排除谬误
在论证过程中,要识别和排除各种 谬误和错误,如偷换概念、以偏概 全等。
锤炼评论语言
言简意赅
评论语言应该简练、准确、明了 ,避免冗长和繁琐的表述。
用词得当
评论语言应该使用得当的词汇和 短语,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过于
学科背景
评论队伍应具备多元化的学科背景,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新闻事件 进行解读和评论。
职业道德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确保评论队伍遵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提高 评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高质量的评论内容
深度分析
加强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分析,挖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供有价 值的见解和建议。
客观公正
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报道和评价, 不受任何利益干扰。
04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针对社会热点的新闻评论
总结词
深入剖析,引导舆论,传递正能量。
详细描述
针对社会热点事件,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通过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 趋势,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现象,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 展。
案例二:针对政治事件的新闻评论
总结词
客观公正,把握尺度,维护国家利益。
定义与特点
特点
1. 强烈的时效性: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要求反应敏捷,出手及时。特别是对于正在发 生的新闻事实,更要抢占先机,及时报道、评说。
2. 广泛的公众性: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受众广泛。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评 论需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听众,语言通俗易懂,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新闻评论发展历程
B、1978年之后:兴起、发展、成熟
进入90 年代,1993年,湖北台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广播评论性节目《焦点时刻》。 其采用“深入报道,公正评说”的节目形式,对诸多重大新闻事件给予报道、分析, “坚持正义,激浊扬清”是其宗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自己走路”的过程中,也对广播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进 行了创新,在制作内容上从“为说而写”发展到“以说为主”、播出形式上从口 播式评论发展到音响评论,这种转变不但突破了从前广播评论的局限,更使广播 新闻评论逐步兴旺起来。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
节目编排 “中国之声”除了保留原有的《新闻 纵横》以外,又重点推出了《新闻观 潮》、《观点》等一系列新闻评论节 目,由此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广播 新闻评论体系,构建了相对统一的新 闻评论格局。 评论节目的总播出时间达到3 个小时 以上,早、中、晚的黄金时段,都设 置有新闻评论。这一方面是为了便于 听众收听,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新闻 评论节目的重要性。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新闻评论发展历程
A、1978年以前:起步阶段
1946年, 新华社语言广播组扩大为语言广播部, 在增办的新闻节目中开设了“广 播评论”节目,这标志我国广播新闻评论节目正式进入起步阶段。这时的节目开始 播报改写报纸评论的文章。 1950 年, 4 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增设了15分钟的“评论”播发自己写作的文章 。
2000 年3 月29 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原有的评论部与《新闻纵横》栏目合并, 成立了新闻评论部,打造了《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新闻背景》 等全新品牌栏目,不但增强了新闻背景的分析,更提升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这种合并,实际是将一直处于“二线”位置的评论员及评论编辑同处于“一线” 的评论类节目记者及编辑进行重新的整合,以增强新闻信息的开发深度和力度。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形式
主持人评论
主持人作为节目嘉宾或主持人,在节 目中发表个人或专业见解,引导观众 理解新闻事件。
特约评论员评论
邀请特约评论员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 话题进行专业分析和评论。
专家访谈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就某一新闻事件或 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提供专业 见解。
观众来信
选取观众来信,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 话题进行评述和讨论,反映公众意见 和观点。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供观点和分析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通过发 表观点和分析问题,为公 众提供了解和认识新闻事 件的不同视角。
引导社会舆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作为舆 论引导的重要手段,有助 于正确引导公众的价值观 和社会认知。
监督社会行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通过对 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评 价和监督,促进社会公正 和良好秩序的形成。
特点
03
04
05
声音与图像的结合:广 播电视新闻评论结合了 声音和图像两种符号, 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 染力。
评论的及时性:广播电 视新闻评论针对当前发 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及时 的评论和分析,具有很 强的时效性。
评论的专业性:广播电 视新闻评论通常由专业 评论员或主持人进行, 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 威性。
发展策略与建议
加强深度和客观性
01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应该注重深度和客观性,提供全面、深入的
新闻分析和评论,避免片面或偏激的言论。
利用新媒体平台
02
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拓展
传播渠道,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
提高媒体公信力
03
通过提高新闻报道和评论的质量,加强媒体监督和管理,提高

广播电视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一、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功能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

新闻评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方法是比较概括和抽象的,主要通过分析说理的方法,从理论、政治、政策和思想上去启发和引导读者。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评论已经成为包括通讯社、广播、电视在内各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体裁,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作为新闻宣传的两种重要手段之一,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

两者相互配合,不可或缺。

但它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是传播内容不同。

新闻报道是对于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是其传播的主要内容。

新闻评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是其传播的主要内容;其次是传播目的不同。

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满足受众知晓与了解客观事物的需要,即以满足受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为目的;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议论,提供或阐发某种意见和观点,满足受众思考与认识客观事物的需求,即以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为目的;再次是传播方式不同。

新闻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等方式进行报道,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议论;新闻评论讲求“直抒胸臆”,以判断、评价、分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表明态度和看法。

新闻评论对新闻报道的重要事件或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议论,可以明确地指出新闻报道的思想政治意义,深化报道的主题,进而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有的评论还可以根据新闻报道中提供的事实,从某个侧面或角度,借题发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启发读者。

所以,和新闻报道比较,新闻评论的宣传应该更全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教学内容】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2.能力目标:通过对文稿的具体分析,让学生熟悉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掌握广播新闻评论的要求和电视新闻评论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视新闻评论和广播新闻评论的兴趣,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自身的写作修养。

【教学重点】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教学难点】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三者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试听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这次我们将要探讨新闻评论尤其是广播评论和电视评论的写作技巧。

●新授知识一、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才能称作新闻评论。

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指导性,是新闻评论的四个基本要求。

(一)新闻性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议论文的一个根本属性。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说的是评论与新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它依托新闻论理,直接评述新闻、点明新闻价值、补充新闻不足、阐明新闻意义、深化新闻主题、加重新闻分量、扩大新闻作用等几个方面。

新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趁热打铁,具有强烈的时效性。

新闻评论所关心的是“直接的当前的现实”,它以迅速及时地评述最新事件、阐明真理、指导舆论见长,以提出和解决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取胜,致力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趁热打铁。

另一方面,必须有的放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它要求针对当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和问题来发表意见和主张,评论对象都是客观的、具体的,所揭示与促使解决的问题,都应是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得到解释的问题。

讲究“对号入座”、一针见血,切忌隔靴搔痒、无病呻吟。

(二)社会性1.新闻是社会变动的产物,新闻评论自然也是社会变动的衍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参与(交流)式评论
这种类型的电视评论,除了主持人之外, 还有嘉宾、观众等一起就新闻事件进行评 论的参与者。与主持人评论“自己说”不 同,参与式评论是“让人说”。在更多的 情况下,主要靠主持人以外的参与者进行 评论,主持人代表媒体只是提供评论对象 (新闻事实)、背景,并通过提问进行引 导。
在凤凰卫视开创的“时事开讲”这个参与式 的电视评论节目中,主持人的其中一个身份 是换位为观众的身份,在倾听中思考与发问 ,主持人绝对不能参与评论。主持人的功能 其实就是一个发球员,要发好让评论员去评 论,以评论员的说法为准。
参与(交流)式电视评论的优势
主要在演播室制作完成,能够做到一次录 制完成,具备直播或“准直播”的条件, 时效性特别强,其内容往往更具有新闻性 。许多节目都是针对当日的新闻当晚直播 的,就能够培养观众稳定的收视期待。
参与(交流)式电视评论的劣势
1、电视评论的参与者都是“快思手”,想 得快,也说得快。即使事先有策划与准备, 也不能完全避免评论的轻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栏目的记者刘天 思
【案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央广新闻▪第一评论》点评周杰伦歌
曲入语文课本 ( 2014.06.16 )
三、广播评论的音响要素
在广播评论中接入现场录制的音响材料, 不仅使广播评论的节奏由于表达主体的更 换而显得生动,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出报刊 评论的论据用文字所难以达到的真实感和 贴近性感。
修改例句:
(原文):
童谣是孩子成长期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具备任何动画、玩具所不替代的滋养心灵的 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改后):童谣是孩子成长期的一种重要的 教育形式,有着任何动画、玩具代替不了的 滋养心灵的作用。
(原文):
咱们北京本身就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市 区水面很少,就显得尤为宝贵。人们喜欢亲 近水,喜欢在水边、水里嬉戏。
法国著名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认为:“电 视并不太有利于思维的表达”。他怀疑“人 是否可以在快速中思维?电视在赋予那些认 为可以进行快速思维的思想者以话语权的同 时,是不是已经命定只配有一帮子快思手一 些比他们的影子思维还要快速的思想者?电 视只赋予一部分快思手以特权”。
2、随着参与者的增加,评论的不确定因素 也会增加,比如评论的走向、节奏、结构和 结论都会出现不确定性。
(原文):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1月14日我们“说礼”节 目播出节目《从微笑和祝福开始》的一个小 片断。
(改后):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1月14日我们“说礼”节目 的一个小片断。那一期节目叫做《从微笑和 祝福开始》。
(原文):
这是香山南营村68号院子里的一间小平 房,从安徽来京打工的倪国青和妻子就 租住在这间临时搭建的不足10平方米的 房间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涂光晋
吉林梨树县广播站新闻节目《致富路上说 养猪》( 1984年8月7日)
“农民朋友!今年上半年,咱县生猪存栏数比头年 下降不少。原因是一些农民觉得眼下来钱道有的是 ,养猪是零钱凑整钱,没帐算。说起来,这话也不 是一点道理也没有。大凡出手一头猪,总得个一年 半截的工夫,少说也得用四五百斤苞米,确实是零 钱凑整钱。可话又说回来,零钱也是不能小看的, 零钱能堆金山。这个理儿过去咱都经着过,不少人 家不就是靠养猪的零钱凑成的整钱娶了媳妇、渡过 了难关吗?今天,咱们走上了致富路,也有养猪的 一份功劳。……”
20世纪80年代初,才重新提出“建设广播体”—— 一种与报刊新闻文体不同的广播语体的概念。
在这种背景下,广播评论自身的特性,也是在这种 摸索之中不断演进的。
“1982年3月1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市长换 锅的启示》是最早把报纸上的小言论与广播中 的谈话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广播评论之一,此后 ,‘广播谈话’逐渐成长发育为广播评论的一 种特殊样式。1985年8月9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播出的《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是最早用两 人对话方式写作和播出的广播评论之一。”
止)
第二节 电视评论的类型
我国电视评论节目形态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 下几种模式:
第一代模式:文字稿件的口播评论形式 (从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电视出现到“文革
”结束) 第二代模式:以口播文本为主加上电视画面
等其他电视元素。
第三代模式:报道与评论交替的电视述评( 1988年创设的“观察与思考”、1993年“焦 点访谈”)
比如,2010年11月27日凤凰卫视“时事开讲 ”节目主持人一开头就说:
“朝鲜半岛的局势现在可以说是一触即发, 我们拭目以待,目前台湾一场没有硝烟的战 争也是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也就是五都选 举,现在五都选情是相当激烈。杜先生,首 先就想听一听您对于明天五都选举关键时刻 选情的研判。”
这种参与(交流)式电视评论一方面反映 了电视评论媒体向社会开发言论空间、吸 引社会思想资源的大趋势;另一方面,恰 好体现了电视节目在动态过程接受的规律 。多主体,丰富了内容;交流性,增加了 动感。特别是其中一些论辩性色彩比较强 烈的节目,更有观赏性。
1947年6月10日,新华社语言广播部在一份工作总结 中谈到“编辑的几点经验”。其中专门有一节“关于 口语化”,提到以下五点:
1.尽量用单句。 2.用容易听懂而且念出来响亮的词,避免用听起来容
易混淆的词。
3、简语只能适当地用,如“阎军”、“歼敌” 4、避免用单字作词 5一般听众易懂的成语口语可以用。
我国台湾学者林大椿在《新闻评论学》中概括 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特点:
是说话,不是文章。 是听的,不是看的。 是活的,不是死的。
他还列举了一些广播电视评论口语化的注意事项: ①照说话的惯例用字造句。 ②能浅近处,力求浅近。 ③决不能为省力少写一个必须的字。 ④少用易于引起误解的文字或成语。 ⑤多用声音响亮的字。 ⑥避免用同音字。 ⑦避免使用古怪生涩的字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评论 《贫困县里的办公楼》 (2005年)
“不久前,记者来到山西省柳林县,进入县城,打听 县委、县政府的办公地点,当地老百姓热情地给记者 指点方向:
(出录音) 记者:县委、县政府在哪儿? 群众:就在那边,下去就看见了,数那个楼大。16层
,数那个楼高,下面就没那么高的楼了。(录音止) (出录音)群众:省委大楼我也见过。柳林的这个县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评论 《“以徳养商”是一种基本的要求》( 02年 ) “听众朋友,如果有人在报纸上公开宣称 ‘9.18是一个开心的日子’,您会如何感受 ?如果有一巨幅美女的图像,上面打着‘等 你来包’这几个大字,您第一时间又会想到 什么呢?这是广东某些商家打出的两则广告 !”
上述形式演变,从写作方面,都还只是文稿 的形式演进。这种写作的特殊性,表面上当 是“口语化”的写作;但从传播规律来看, 实际上是要进入“模拟语境”。也有学者以 “类交流”这样一个概念来描述这种文体的 特征,就是强调由传播一方“创造类似双方 交流的语言环境”。
第四代模式:演播室现场直播的交流参与性 评论形态。(1999年香港凤凰台开创,2003 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的“国际观察”、“今日 关注”、“央视论坛”)
以学术的视角作“静态”的分类,电视评论区分:
从评论主体(谁在说)上区分:
主持人评论
参与式评论
从结构、节奏等表现形态上(怎么说)来区分:
报道型评论
“做广播评论。就是尽量避免长句子,尽量避免书面 化的语言,用最通俗的方法来表达你想表现的内容。 因为广播是一次过的艺术,你必须让他一次就能听明 白你在说什么。熟能生巧,你必须经过实践的锻炼。 你用几种不同表达方式的语言来遍同一篇稿子,自己 播,自己听,就会有不同的感觉,就会明白哪种方式 更易于听众的接收,更适合于广播。”
另一方面,单个主持人的“类交流评论” (口播评论),比起多个评论主体的交流 型评论,成本较低
此外,“类交流评论”还有线索清晰、叙 事完整、适合中国人“听评书”的传统等 优点,肯定还会有生命力。特别是“类交 流评论”的文本写作,在较长的时间里仍 然会是广播评论写作的基础。
二、口语化的文稿写作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所具有的动态、不可逆 的“一次性”传播的特征,使得受众不可 能像报纸评论那样对一段文字、一个句子 乃至一个词反复琢磨。它要求接受与理解 在瞬间完成,因此对评论语言提出了特殊 的要求。
广播的“正在收听”的情境,决定了广播评 论语言的“类交流”特征。这是广播评论区 别于早期口播报刊评论文本而获得的第一个 属于自己的特性。
从观念与形态演进的角度来看,“类交流 ”是在当代越来越多的“交流型评论”之 前产生的,是在观念和技术上不能实现真 正交流条件下的“交流意识”。因此,它 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被后起的“交流型评 论”所替代;
委大楼,我觉得比省委大楼还要有气魄。(录音止)
(出录音) 记者:这一层大楼有多少间办公室? 工作人员答:36间。 记者:每间办公室都一样大是吗? 答:有大的,有小的。 记者:这个房间能有多大的面积? 答:没量过。看1、2、3.。。。(数地砖声
音)
记者:您估计这个房间能有多大? 答:能有40、50平方米吧。 记者:主要领导的办公室还是套间是不是? 答:是的。就是套间。 记者:套间就是相当于这个面积的2倍。 答:3倍。这边一个,这边还有一个。(录音
(改后):
在香山南营村68号院子里,有一间临时搭 建的小平房,不足10平方米。从安徽来京 打工的倪国青和妻子就租住在这里。
写作广播电视评论文稿的人,要“念着写 ”,只有念出声来的过程,才能发现评论 文本与口语实践的距离。有一些很好的评 论句子,是只适合“看”而不适合“说” 的,一说就会觉得别扭。在上个世纪50年 代,这种方法被叶圣陶称为“读改法”, 至今它仍是修改广播稿件的主要方法之一 。
主持人评论的优势
无论是在电视新闻、电视述评中穿插的主 持人评论,还是单独的主持人评论节目, 都能够准确、清晰、有效地传达媒体的观 点,形成媒体的观点的强势。
主持人评论的劣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