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评论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评论》习题与答案

《广播电视评论》习题与答案

《广播电视评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广播电视评论:广播电视评论是借助广播和电视媒体进行传播的新闻评论形式,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表现手法,对社会热点问题或重要事件发表见解和观点,引导舆论,服务公众。

2. 现场直播评论:现场直播评论是指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或评论员根据实时情况,即时进行分析评价、解读事实、阐述观点的一种评论方式,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3. 观点碰撞式评论:观点碰撞式评论是一种将不同观点、立场鲜明的人物邀请到节目中,通过对话、辩论等方式展示多元视角、深入探讨问题的评论模式,旨在促进信息的全面呈现和社会公共议题的深度挖掘。

4. 主持人点评:主持人点评是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根据报道内容或者相关背景,结合自身理解,对新闻事件进行总结、提炼和评述,以强化节目的导向性和深度。

5. 声画合一原则:声画合一原则是广播电视评论中重要的创作原则之一,要求评论的声音(解说、论述)与画面(视频、图像)内容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服务于评论主题的表达和深化。

二、填空题1. 广播电视评论应坚持______原则,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答案:正面宣传为主2. 广播电视评论具有直观性、生动性、______等特点。

答案:感染力强3. 在制作广播电视评论时,要注意合理运用______手段来增强评论的表现力。

答案:视听语言4. ______是广播电视评论的灵魂,其质量直接决定了评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答案:观点与论据5. 优秀的广播电视评论应具备______、及时性、针对性和深刻性等特征。

答案:权威性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广播电视评论的基本类型?A. 深度报道评论B. 新闻综述评论C. 现场直播评论D. 社会广告答案:D2. 广播电视评论的核心要素是什么?A. 主持人的形象B. 视听效果C. 丰富的嘉宾阵容D. 观点和论据答案:D3.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评论,通常采用哪种形式更为合适?A. 预录评论B. 现场直播评论C. 观点碰撞式评论D. 主持人个人专题评论答案:B4. 在制作广播电视评论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A. 制作技术标准B. 节目播出时段C. 评论的立意和角度D. 嘉宾的选择答案:C5. 广播电视评论区别于报纸评论的主要特点在于?A. 传播速度快B. 受众面更广C. 使用视听媒介D. 实时性强答案:C四、多项选择题1. 广播电视评论的特性包括()。

广播评论范文

广播评论范文

广播评论范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广播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学习的重要途径。

广播节目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新闻、音乐、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节目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广播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不可忽视。

广播节目具有声音的特点,可以直接渗透到人们的内心,给人以愉悦、舒适的感觉。

尤其是在汽车、公交等交通工具上,广播节目成为了人们的良好伴侣,让人们在疲劳的行程中获得放松和娱乐。

此外,广播节目还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知识,满足人们的求知欲和学习需求。

比如,一些文化、历史、科技类的广播节目,可以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增长见识。

因此,广播作为一种传统媒体,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地位。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节目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这也使得广播节目的竞争更加激烈。

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广播节目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比如,一些广播电台推出了在线直播、点播等服务,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收听自己喜欢的广播节目;一些广播节目也加大了对内容的创新和丰富度,推出了更多更好的节目内容,吸引更多的听众。

这些都使得广播节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的来看,广播节目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方式,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广播节目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适应着人们的需求和喜好。

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广播节目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新闻评论作品简介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新闻评论作品简介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是指在广播电视媒体领域中,以其出色的内容和制作质量,在观众中享有良好口碑和声誉的节目。

每年,各地的广播电视机构都会举办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选活动,以表彰和奖励那些在节目内容、制作技术、播出效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节目。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旨在推动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和生产,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高节目质量,满足广大观众对高质量节目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近年来在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中获得关注和好评的节目,以及它们的创作理念和特点。

一、《舌尖上的我国》《舌尖上的我国》是一档以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节目。

该节目通过展现我国各地丰富多样的美食和饮食习俗,向观众传达了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该节目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我国美食的风味和特色,更是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在制作上,《舌尖上的我国》以其精美细腻的影像和真实自然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声临其境》《声临其境》是一档以声音表演为主题的综艺节目。

该节目通过模仿表演、声音演绎等方式,展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魅力和表演技巧,让观众在聆听声音的同时感受到了声音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该节目在节目形式上创新大胆,注重细节和表现力,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

三、《我国诗词大会》《我国诗词大会》是一档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节目。

该节目通过竞赛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和韵味,吸引了大批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学习。

该节目在知识传播和文化普及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了现代都市中对传统文化认知和理解的一种切入点。

以上述三档节目为例,可以看出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具有如下特点:1. 突出表现我国文化传统和现代生活的结合,融合历史与现实。

2. 开拓节目形式,创新、大胆,以赏心悦目的方式展现内容。

3. 关注社会、人文、历史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底蕴。

4. 通过优秀节目的传播,增进了观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了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广播电视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广播电视评论一、电视评论节目嘉宾邀请原则1、新闻主体人物原则2、内容相关与互补原则3、电视表现力原则4、效率及成本原则二、电视新闻评论的主持人话语模式1、“播”评论报纸与广播新闻的变种,缺乏电视元素特点:书面化、官方色彩、态度相对严肃、单向意见传播、心理距离较远、具有权威性使用语境:意识形态强的新闻评论2、“叙”评论电视事实性信息与意见型信息的混融特点:自书面化向口语化传播、态度相对平易、心理距离拉近,意见性信息通过主持人“叙”的方式传达给受众3、“说”新闻评论口语化、趣味化评论对象:社会新闻、软新闻作用:新闻评论的娱乐化4、“议”评论《实话实说》“叙”成分多,导演色彩强5、“聊”评论《锵锵三人行》“说”成分多,导演色彩弱6、“辩”评论《一虎一席谈》三、午夜广播节目如何掌握听众收听的隐秘性,公开看谈性的节目对于含蓄的东方人来说,有些难为情。

广播听众却能处于个性的、隐匿的收听语境中,避免了这种阅读尴尬。

四、电视广播化的定义充分发挥电视中声音元素中的追身听的功能。

五、广播评论的几种形式1、对话式广播评论2、脱口秀式广播评论3、说稿式广播评论4、漫谈式广播评论5、联播式广播评论六、中国第一档新闻评论节目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七、广播新闻评论风格“短、浅、软”1、短:篇幅短,有些台出现“一分钟”的评论节目短而精悍,浓缩精华广播评论的抽象性、说理性、与听众专注力的有限性是矛盾的。

2、浅:深入浅出,浅显通俗语言求“浅”,新闻评论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抽象内容要“浅出”:控制内容的抽象和概括程度,稀释抽象与概括的浓度。

3、软:即讲究说理的艺术。

一是平时的角度。

二是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想,捕捉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及时为他们解惑。

三是启发引导,不要去灌输。

四是情感性五是语言的趣味、幽默等。

八、广播评论写作要求九、报纸评论的分类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评论、编者及编者按、专栏评论、短论、论坛十、《焦点访谈》选题经验三点1、选题的典型性2、事实的鲜活性3、结果的建设性十一、电视评论选题的特点1、有一定的电视表现性报纸用文字、广播用言语,电视除了言语、文字还有影像或画面。

广播电视评论的趋势

广播电视评论的趋势

广播电视评论的趋势
根据近年来广播电视评论的趋势及观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论趋势:
1. 多元化:随着媒体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评论的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文字评论外,视频评论、直播评论等形式也逐渐流行起来。

同时,观众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

2. 倾向性:观众的评论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可能是基于对主持人、演员、剧情等个人喜好或偏见的评价。

有些评论可能偏向于过度赞扬或过度批评,而缺少客观中肯的评价。

3. 网友讨论: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评论的平台也从传统的媒体扩展到了各种网络平台。

观众可以在社交媒体上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猜测。

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使观众感到更加参与其中。

4. 热点追踪:广播电视评论往往会紧跟热门节目、热门剧集或热点话题。

观众更愿意评论和讨论那些备受关注的节目或事件,这也进一步加强了观众之间的交流。

5. 群体化:广播电视评论不再限于个人的观点,而是逐渐形成了群体化的趋势。

观众可能会通过加入各种粉丝群体或评论群体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支持。

总体而言,广播电视评论趋势多元化、个性化和互动化。

观众对于节目的评价和评论已经从单纯的观看转变为参与和互动的过程。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2023-10-31CATALOGUE 目录•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概述•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与风格•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创作与表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环境与传播效果•典型案例分析01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概述定义: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电视台针对新闻报道所涉及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件发表的言论,是具有鲜明思想性和指导性的新闻评论。

特点强烈的时效性:针对新闻报道同步发表评论,及时解释、阐述、评价新闻事件。

广泛的覆盖面: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平台发表评论,影响范围广泛。

受众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评论,满足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和价值观念。

定义与特点010*******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状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多元化,如对话式、访谈式、述评式等。

互动性的增强:借助新媒体平台,受众可以更加便捷地参与评论,与广播电视媒体进行互动。

舆论引导的作用: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今天,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通过引导舆论,帮助受众辨别是非,提高认识。

发展历程与现状010*******03引导舆论方向:通过发表评论,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作用与影响01作用02解释新闻事件:针对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事件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帮助受众深入了解事件背景和内涵。

•监督社会现象:针对社会现象进行监督和批评,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作用与影响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作用与影响影响塑造媒体形象: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媒体的公信力和形象。

影响公众观念: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所传达的观点和态度直接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

影响社会发展:通过引导舆论和监督社会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02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与风格新闻述评述评特点新闻述评以事实为基础,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叙述和评价,形成对新闻事件或现象的认知和判断。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经典案例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经典案例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经典案例1. 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十九大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通过对大会胜利召开的报道和评论,展示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表达了人民对党和国家领导层的支持和拥护。

2. 报道奥运会开幕式: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个国家形象的窗口。

广播电视新闻中,对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和评论,不仅展示了举办国的文化底蕴和国家形象,还传递了友谊、和平、团结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3. 重大自然灾害报道:当国家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时,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起到了及时传递信息、组织救援和安抚民心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灾情的报道和评论,广播电视新闻向全国人民传递了关爱和援助的力量,也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高铁建设和运营报道:高铁是我国科技进步和交通发展的象征。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对高铁建设和运营的报道和评论,展示了我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传递了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发展的信号,也提醒人们关注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

5. 重大疫情报道:当国家面临重大疫情时,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起到了及时传递信息、宣传预防知识和组织抗疫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疫情的报道和评论,广播电视新闻向全国人民传递了防控疫情的重要性,也提醒人们关注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

6. 社会公益广告播出:社会公益广告是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社会公益广告的播出和评论,广播电视新闻传递了社会责任和公共意识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社会问题。

7. 战争报道:当国家面临战争时,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起到了及时传递信息、鼓舞民心和宣传战绩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战争的报道和评论,广播电视新闻向全国人民传递了团结和抗战精神,也提醒人们关注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性。

8. 政府工作报告报道: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重要指导文件。

广播电视新闻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报道和评论,展示了政府的决策和举措,传递了国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提醒人们关注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第一章一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

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三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

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

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

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五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

起作用在于:首先,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

移动端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
手机APP
通过手机APP将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传输至移动终端,方便用 户随时随地收听收看。
移动网络广播
通过移动网络广播平台传输新闻评论,适应移动化趋势,满 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04
传播渠道的问题与挑战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传播渠道的问题与挑战
传播范围受限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主要通 过无线电波和电视信号传输, 容易受到信号覆盖范围和接收 设备的限制,难以覆盖更广泛
即时性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即时性强的特点,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新 闻事件进行及时的评论和分析,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广泛性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其传播范围广泛,受众群 体广泛,影响力大。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功能
引导舆论
监督舆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可以通过传递主流价值观 和正确思想倾向来引导舆论,帮助公众正确 理解和看待社会热点事件。

不同传播渠道在传播效果、 受众群体和影响力方面存在 差异,需要针对不同渠道进
行差异化传播策略。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次研究仅针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进行研究,未 来可以拓展到其他类型的新闻评论。
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尝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的方法,更加深入地了解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传 播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
广播电视
以音频和视频形式同步传输新闻评论,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
卫星电视
通过卫星传输信号,覆盖面广,传输速度快。
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
网络广播
以互联网为传输介质,将新闻评论传输至电脑、手机等终端。
社交媒体
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和传播新闻评论,便于互动和分享。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要点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要点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评论 《“以徳养商”是一种基本的要求》( 02年 ) “听众朋友,如果有人在报纸上公开宣称 ‘9.18是一个开心的日子’,您会如何感受 ?如果有一巨幅美女的图像,上面打着‘等 你来包’这几个大字,您第一时间又会想到 什么呢?这是广东某些商家打出的两则广告 !”
上述形式演变,从写作方面,都还只是文稿 的形式演进。这种写作的特殊性,表面上当 是“口语化”的写作;但从传播规律来看, 实际上是要进入“模拟语境”。也有学者以 “类交流”这样一个概念来描述这种文体的 特征,就是强调由传播一方“创造类似双方 交流的语言环境”。
(原文):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1月14日我们“说礼”节 目播出节目《从微笑和祝福开始》的一个小 片断。
(改后):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1月14日我们“说礼”节目 的一个小片断。那一期节目叫做《从微笑和 祝福开始》。
(原文):
这是香山南营村68号院子里的一间小平 房,从安徽来京打工的倪国青和妻子就 租住在这间临时搭建的不足10平方米的 房间里。
1947年6月10日,新华社语言广播部在一份工作总结 中谈到“编辑的几点经验”。其中专门有一节“关于 口语化”,提到以下五点:
1.尽量用单句。 2.用容易听懂而且念出来响亮的词,避免用听起来容
易混淆的词。
3、简语只能适当地用,如“阎军”、“歼敌” 4、避免用单字作词 5一般听众易懂的成语口语可以用。
我国台湾学者林大椿在《新闻评论学》中概括 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特点:
是说话,不是文章。 是听的,不是看的。 是活的,不是死的。
他还列举了一些广播电视评论口语化的注意事项: ①照说话的惯例用字造句。 ②能浅近处,力求浅近。 ③决不能为省力少写一个必须的字。 ④少用易于引起误解的文字或成语。 ⑤多用声音响亮的字。 ⑥避免用同音字。 ⑦避免使用古怪生涩的字句。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八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八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事实的挖掘过程中,加入主持人和记者主观的评论和新闻化的论 证方式。 三、广播电视时政新闻评论评析 时政新闻有着突出的政治性特征,对于时政新闻评论而言,评论的理论深 度如何彰显政治价值显得尤为重要,从新闻现象到新闻本质的挖掘,并呈 现出新闻背后所具有的理论高度是评析时政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同时,广播电视时政新闻评论的图像和声音都是重要的表达评论观点的手 段,不同的拍摄视角,不同的画面构图,记者与新闻当事人的交谈等都在 表达评论员的观点,尤其是记者的提问,本身就是一种观点的表达方式。 (一)理论的高度与评论的价值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角》2010年9月9日播出的广播新闻评论《新农
6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思想发源地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因此新闻评论的价值在于有没有为社 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思想和观点。 我们对新闻评论价值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对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在新闻理论 研究中,新闻价值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及时性,新闻报道越及时,为 受众提供的新闻信息越新,信息量越大,新闻价值就越高;②接近性,指 新闻报道的内容与新闻传播的受众之间在地域和心理上的接近,受众往往 更加关心和愿意接受发生在自己家门口并与自己有着密切关系的新闻信息 ;③显著性,指的是新闻信息中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和新闻地点等新闻 要素的知名度;④重要性,指新闻信息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性,凡与国家发 展,民众生活密切联系的新闻都会表现出更加重要的新闻价值;⑤趣味性 ,受众对新奇、反常和极具人情味的新闻信息总是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度。
7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一般而言,新闻评论的价值要高于新闻价值,一个新闻事件,它新鲜而有 趣,但未必具有新闻评论的价值。著名报人邹韬奋曾说过:“我向来以为 评论应根据事实,倘我得到可以评论值得评论的事实我便评论;倘我得不 到可以评论值得评论的事实,我便不评论,决不因为挨骂而动摇这个标准 。”它所关注的问题,一般都是党和人民群众所关心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 实问题,评论的宗旨是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对待和处理当前的重 大问题,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 此外,“公共利益”也是衡量新闻评论价值的重要标准。为了更好地理解 “公共利益”,我们先来认识“共同的悲剧”。“共同的悲剧”是生态学 家哈定首先提出来的,这一模式是指一种对一部分都是有利的,对整体却 是有害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在世界发展的过程中不胜枚举。维护公共利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概述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概述
16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一)声音 声音是一种有声语言,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声音主要包括言语(如对白、解 说词等)、音响和音乐。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等进行的讲解、说明,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 所作出的贡献、对其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 、功用等进行说明、解释。在《电视解说词写作》一书中,徐舫州对解说 词的作用作了六点归纳。①弥补画面不足,完善电视形象报道。②整合画 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③挖掘画面内涵,丰富提升画面的表现力 。④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⑤连接画面,顺利过渡转场。⑥直接抒发感 情,阐述道理。 音响是除了言语音乐以外的所有声响,主要作用是增加真实感和表现力。
7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网络新闻评论也开始勃兴,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得 到了更充分的体现。网络评论的即时性,其时效性不是以天计,而是以小 时计,对国内外的各种新闻即时发表评论,一般在新闻事件发生后1小时左 右即可上网发表评论,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政论性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是指新闻评论要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以说理为主 要手段来明确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强调的是对所要评论的新闻事 实表明观点的时候不能仅从业务技术的角度简单地就事论事,而要从思想 、政治、理论的高度探寻普遍意义。新闻评论经常被称为媒体的旗帜和灵 魂。灵魂者,思想也,透过事件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本质,辨明是非善 恶、针砭时弊、为大众指明发展的方向,体现了新闻评论深刻的思想性。
8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关于新闻评论的政论性,有两种观点值得我们关注,一种观点认为,政论 性不等同于政治性,随着我们生活的日渐丰富,新闻评论议题也日趋多元 化,除了政治议题之外,还有很多非政治领域需要关注,因此那些针对政 治问题所进行的评论只是新闻评论中的一部分。仅用政治性来说明新闻评 论的特点,是对新闻评论狭隘化的理解。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政治性是新 闻评论的本质特点之一。 (三)说理性 新闻评论要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来明确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 ,必须以说理为手段。在确凿的事实基础上,通过一步步的论证,让受众 自愿接受评论者的观点,而不是把观点强加给受众,这体现了新闻评论思 想的力量。说理的方式有很多种,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新

第七章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功能

第七章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功能

2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出版社
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闻舆论本身是一个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和运行,是具有一定 的目标、模式、系统的一种经常性的传播活动。所谓“舆论系统”是指个 体性、群体性、整体性的舆论结构而组成的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一个系 统。任何社会舆论总是起始于分散无序的个别人的议论,没有个别人始发 的议论就难以形成群体舆论,这一现象在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中表现得尤为 明显,评论员承担起发起评论的任务。从过程意义上看,评论员的评论属 于表层性的意见,但它能够影响深层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并具有指导社会 生活的重要影响力。当然,个别人的新闻评论还不能成为舆论,因为个人 意见总是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其中虽有对事物本质的深层性 的观点,但仍然存在对事物表象性的意见。从客观上看,事物是需要经过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出版社
第七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功能
1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出版社
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与舆论组织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舆论 大众传媒在社会转型期与网络社会语境下,如何构建一套社会成员所共有 的价值观、意义和物质实体的文化与价值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凝聚力,推 动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政治进步与科技创新,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也是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历史责任。在现有社会语境与媒体环境下,亟 需一种新的新闻报道与评论范式实现和形成科学良性的舆论合力与舆情导 向。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与评论备受网络媒体生存与发展 空间的挤压,但是其传播主流与主体影响仍在,对建设社会共识、价值共 享与和谐秩序,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的舆论意义。作为新闻媒介的重要 宣传手段,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与其他形式新闻评论一样,在组织社会舆论
7

广播电视节目评析

广播电视节目评析
主讲人:吴雅辉
.
目录
一:2013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热闹喧哗的背后 二:2013年地方电视台围攻下中央电视台的窘境 三:2014年网络自制剧出路在何方? 四:2013年国外电视节目梳理
.
热闹· 喧哗
2013年,真人秀节目有多火?
.
资源荒· 审美疲劳
2013年综艺节目收视率数据
据央视CSM48城市网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在全国8档收视率破4的电视节目中, 《爸爸去哪儿》第10期、第二季《中国好声音》第8期、《我是歌手》总决赛、《快乐大本营》“爸爸 专场”这四档节目是真人秀或与真人秀有关的综艺节目。
最佳综艺 节目
《扣伯报道》(The Colbert Report)
.
奖项
最佳真人 秀主持人
最佳竞技 类真人秀
最佳综艺 类系列节

真人秀类主要奖项 得奖者/节目
海蒂·克鲁姆(Heidi Klum)、蒂姆·古恩 (Tim Gunn)《天桥骄子》 《美国之声》(The Voice)

THANK YOU
.
网络自制剧的出路
三网融合的提速给视频网站带来了“三屏合一”的新契机,这将为网络自制剧带来多重用户市场 ——PC端用户、电视机端用户和手机端用户。如今的视频网站根据三屏各自不同的特点,策略性 地制作自制剧,比如:可以对同一部自制剧进行多重加工,例如,制作长视频来满足电视屏幕和 电脑屏幕前的观众,再将长视频进行再制作,形成较短小的视频以适合手机端移动、灵活的特点 ,这样对一部自制剧根据不同的接收终端进行多重开发和利用,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收 益。
讨论:《爸爸去哪儿》为什么会大受欢迎?

.
资源荒· 审美疲劳
《爸爸去哪儿?》带来的启示

9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9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其实,我国几年前,已经开始有些轻度污染的雾霾天 气,只不过没有像2013年一样雾霾这么频繁,这么顽固。许 多人得不到指导,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去回避这种伤害,PM 值的逐渐恶化明显地对公共服务职责提出了质疑,同时也对 唯利是图,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思路敲响了警钟。从政府一 方讲,要逐渐摆脱对房地产产业和汽车产业的过渡依赖的畸 形发展模式,提升城市交通服务的质量,逐步改善能源结构 中对以煤为主能源的依赖路径;对于那些高能耗的污染企业, 要坚决取缔,否则会成为千古罪人。对于个体而言,能坐公 交车则坐公交车,绿色出行,全民参与,才能从总体上减少 雾霾的产生。 英国整治雾霾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付出了多死亡两倍 人的代价,经历了十几波的雾霾肆虐,才得到根治,如此说 来,人口多的中国,面临的任务更为严峻,对雾霾的治理, 不能停留在调侃嘲讽的阶段,不能有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 要拿出防治非典、防止禽流感的警戒心来应对当下的雾霾危 机,它随着雾气东升,就可杀人于无形,因而它不是某些人 的敌人,它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敌人。必须为驱除这个幽灵, 全中国人结成神圣的同盟。
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 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 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 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 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 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 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 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 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 不逆情以干誉。‛ ——《纵囚论》
第九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1、广电新闻评论的作用 2、广电新闻评论的三个层次 3、广电新闻评论叙事层面的九个技巧
4、实例训练
1、广电新闻评论的作用

广播电视评论写作要求

广播电视评论写作要求

广播电视评论写作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广播电视评论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类别,其目的是对广播电视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由于广播电视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媒体形式,其受众广泛且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广播电视评论在媒体和公众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确保广播电视评论的质量和有效性,评论写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和规范。

下面就是关于广播电视评论写作的要求:一、客观公正在写作广播电视评论时,评论作者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不要受到个人喜好或成见的影响,要客观评价作品的优缺点,给出公正的意见。

不要为了迎合某个观众群体或特定利益集团而歪曲事实或刻意夸大缺点。

二、深入分析广播电视评论不仅仅是对作品的简单描述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评论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能够对作品的题材、剧情、表现形式等进行深入剖析,从多个角度出发展开思考,给出有建设性的见解。

三、语言准确评论文字要求准确、清晰,不要使用含糊不清或歧义的词语。

要尽量避免使用俗语或口语化的表达,保持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评论作者要注意语言的确切性,不能含糊其词或使用模棱两可的措辞,以免引起误解。

四、文字流畅评论文字要求流畅自然,不要出现语句不通顺或逻辑混乱的情况。

要注意段落的过渡和连接,使整篇评论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要注意语言的优美和生动,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染力。

五、适度评价评论作者在评价广播电视作品时,要适度地进行正面和负面评价。

不能只看到作品的缺点而全盘否定,也不应只看到作品的优点而过分吹捧。

要客观全面地评价作品,给出恰到好处的评价和建议。

六、观点独特评论文章要求评论作者有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不要简单地重复他人的评价或意见。

评论作者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带给读者新鲜的感受和观点。

要注意避免过于主观或个人化的评价,要注重客观理性的分析。

七、对比分析在写作广播电视评论时,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将当前评论对象与其他类似作品进行比较。

广播电视评论写作要求

广播电视评论写作要求

广播电视评论写作要求广播电视评论的写作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观点**:在文章开头就要明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让观众或读者能够迅速了解评论的核心内容。

2. **论据充分**:为了支持观点,需要提供充分的事实、数据、案例等论据,使评论更具说服力。

3. **逻辑清晰**:文章的结构要合理,论证过程要有逻辑性,使观点的阐述更加清晰明了。

4. **简明扼要**:广播电视评论的时间通常较短,因此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和段落。

5. **针对性强**:评论应针对具体的事件、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避免泛泛而谈。

6. **客观公正**:要以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不偏袒任何一方,提供全面的观点和信息。

7. **深入分析**:不仅仅是描述现象,更要对其背后的原因、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展现评论的深度和专业性。

8. **吸引观众**:运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例子或引用权威观点等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评论更具吸引力。

9. **适应媒体形式**:根据广播或电视的特点,注意语言表达的口语化、声音的抑扬顿挫以及画面的配合等,增强评论的传播效果。

10. **时效性**:对于时事热点问题,要及时发表评论,确保评论的内容具有新鲜感和相关性。

11. **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在评论中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不发布虚假、夸大或误导性的信息。

12. **提高自身素养**:作为评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写出更优质的评论文章。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广播电视媒体可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要求,评论员在写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同时,要多关注社会热点,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评论水平。

希望这些要求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随时告诉我。

广播电视评论日历

广播电视评论日历
查阅一个电视批评实例,辨析其是否与自己产生共鸣,并阐述原因。

6周
三、电视批评的和谐统一
1.电视批评的真实美
2.电视批评形式美
3.电视批评的语言美
四、电视批评中的意境创造
1.无穷之味和不尽之意
2.优美或壮美之感
3.议论与叙述的结合
观摩《唐之韵》电视系列片,体味电视批评的意境创造

7周
第四章电视批评的特征
一、选题视点的针对性
二、方法理念的科学性
1.批评方法的科学现代化
2.内容的客观公正性
三、电视知识的综合性
1.电视的专业性
2.选题的时宜性
3.广泛的知识性
四、对创作实践的指导性
1.实践意义
2.教育意义
3.前瞻意义
五、社会参与的广泛性

8周
第五章电视批评家的基本素养
一、明确的导向意识
二、开放的美学观念
三、民族的文化观念
五、电视结构意识的分析
查阅并研读运用结构主义批评方法进行批评的论文,作出研读笔记。
周次
讲授题目及内容
作业、实验题目及内容

13

第十章系统科学的批评方法
一、系统论方法的启示
二、控制论方法的运用
三、信息论方法的借鉴
查阅并研读运用系统科学批评方法进行批评的论文,作出研读笔记。

14周
第十一章电视批评的评析过程
分组进行自选题目的批评实践

10周
第七章比较电视批评方法
一、在文学领域的实践
二、影响比较批评方法
1.对影响者的分析研究
2.对被影响者的分析研究
三、平行比较研究方法
五、比较电视批评的原则性立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接受主体与传播环境论:受众心理、社会思潮与舆情、媒介环境变化
7.历史论:广播电视评论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历史演变轨迹。
广播评论主体地位的确立
早期对于报刊评论的依附关系
80年代的独立与成熟
今日特征:直播式热线评论占主流
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位和任务
寻找合适的生存空间
寻找合适的心理占位
寻找合适的内容成分
寻找合适的外在形象
电视评论节目策划和选题
策划的涵义:关于未来的节目面貌,做当前的决策,作为整个制作过程的参照,和资源配置的依据
新闻策划的背景:信息爆炸、观众分流、播报主体多元
1采集、编辑、加工、制作(内容的生成)
2广播信号的发射和传输(内容的输送)
3听众通过设备终端收听节目(内容的接受)
4听众的反应和回馈(内容效果的释放和反响)
广播的传播优势
1迅速及时
2覆盖面广
3受众广泛
4伴随收听
\5声情并茂
广播的传播劣势
1转瞬即逝
2选择性弱
3不易贮存
电视传播手段
(1)电视图像:记录于电视屏幕框架中的动态影像
4.平实:感情真实、内容厚实、细节详实、手法朴实
广播电视评论的一般特征:
1强烈的新闻性:信息含量和思想含量
2论述的时效性:评论相对报道来说有滞后性,但这种滞后性不能太久
3.评说的特指性:这场评论是基于什么而作的,针对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4.文体的政论性:(1)着重于阐述看法(2)以说理为主要手段(3)从思想、文化、政治、社会学或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问题
3心理卷入程度也是电视媒介里较高的
4趣味性相对较低
广播评论的基本特点
1短小精悍
2深入浅出
3稀释抽象内容
4讲究说理艺术
电视评论基本特点
1声画同步
2声画结合
3声画互补
广电媒介特点与评论符号系统
任何媒介都需要特定的符号系统来承载
任何符号系统都具有自身的特性
符号特性决定传播效果及传播活动的适用范围
广播的传播方式(四个环节)
3.社会化负面功能“自律瓦解与他律畸形”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形态
理想的结构,是评论节目进入黄金时段并成为衡量广播电视制作机构声誉和品牌价值的重要标志
人文意义、媒介意义、社会意义的多维满足
今天的媒介进入一个资源垄断的时代
报道与评论同步进行
1来自现代传媒技术条件的保证
2采访与调查的观点展示
3话语与表达的多向互动
恒定性: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质我之爱兮,迫我别离;明汝之诡词兮,泫而泪泣
受众差异(与报刊评论相比)
1数量大
2文化层次差异大
3整体阅读能力低于报刊
4心理卷入程度低,往往处于半接受状态
受众差异(与其他广播电视节目比)
1数量相对小
2文化层次和整体阅读理解能力相对高
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义:广播电视媒体就新闻事件或者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观点性广播电视文体
播电视评论:两种理解
1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特点、优劣或者对于广播电视本身功能角色价值的评论语言、评论意见和评论文章(关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评论——媒介批评)
2由广播电视媒体制作和发布的、存在于广播电视平台之上的,以提供意见、分析、讨论为主要内容的评论类节目
(2)电视声音:语言、音乐、音响
3)电视文字:直接以文字形式呈现在画面上
电视传播优势
1.形象、直观、直接,强烈的现场感
2.内容及表现手段的丰富性
3.“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性质
电视传播的负面效应
1.可视性的增加意味着可想性的减少
2.活动画面自身的局限(视觉叙事自身的局限):面对抽象性、理论性事物,面对内心世界的无力感
寻找合适的资源和优势
广播电视评论的特征
1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结合
2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的结合
3一般性评论与深入解读相结合
4广播电视自身特点的渗透和落实
广电评论的第一要义:平等交流
1.平等:没有训斥,也没有献媚;不拿腔拿调,也不卑躬屈膝
2.平静:犀利的洞察力、流畅的节奏、稳定的情绪控制
3.平视:尊重观众,也尊重你的受访对象、记录对象甚至是揭露和批评对象
同步扮演传者和受者
零门槛:注册一下就能加入
即时性:想到什么就可以发声
海量性:谁的声音都能听到
超文本:不一定要写文字,可以拍视频、传语音、用表情
电视的反击
资源垄断
意见提供
装置创新
创意反转
新媒体评论特征
更强调时效性
跳出传统写作模式
评论散滥化
撞车和雷同现象严重
网络新媒体的核心逻辑:
从视觉化到碎片化
从收视率到点击率:标题党大行其道
5论证的逻辑性:寻找内在线索和理路
广播电视评论与报刊评论的联系与区别
早期的直接依附关系
共通性:新闻性、时效性、政论性、逻辑性、批判性等价值尺度、文体风格和精神气质
差异性:评论体裁、媒介属性、媒体特征、节目要求
报刊新闻评论的类型
社论
评论员文章
特约评论员文章
短评
编者按
专栏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的几种模式
深度采访式:有事实有意见
2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3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
新媒体的“新
1原来不是媒体的东西变成了媒体的组成部分:手机
2原来就是媒体的东西找到了新的媒体生态:数字电视
“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数字化的核心:可无限度复制、可无限期保存、可无限量散播
受众的地位和职能变化:
4内容与形式的个性呈现
广播评论三大类
谈话体评论
口头评论
录音评论
电视评论四大类
现场直播评论
画外音评论
口播评论
纯画面评论
评论的对象:人物
可看性依次提升:理、事、人、情
传统: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
现在:节目事件化——事件话题化——话题争议化——争议传播化
什么是新媒体?
1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使用广播电视节目来进行评论——评论类节目)
广播电视评论学的研究对象
1.本体论: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义、特点、地位、作用等。
2.创作主体论:评论主体是谁?个人还是团体?真实的还是抽象的?3.对论:哪些领域适用于广播电视评论
4.创作论:选题、立意、结构、论证、语言
5.文体论:哪几种主要存在形态
6.媒体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报刊评论、网络评论的异同
说新闻式:用个体评述带动新闻播出
沙龙式:专业性群体讨论
家常式:随意性群体讨论
能指和所指
能指:表意符号;所指:表意符号所隐藏的涵义
能指和所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受众的解码能力和解码思维
广电媒介的能指和所指:声音、图像、语言
创新性:血拼、秒杀、萌、高冷、躺枪、逼格;弱爆了,叼炸天,路转粉,怪我咯,心好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