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微课程教案张姗姗
四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制-上册-[教学设计]第3课-第3课时-为他班喝彩
第3课时为他班喝彩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其他班级,能够为其他班级喝彩。
2.帮助学生将为他班喝彩的行动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其他班级,能够为其他班级喝彩。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为他班喝彩的行动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呈现不同场景下人们为他人喝彩的图片,提出问题,请学生说一说。
师引导:看完了这些图片,请你来说一说这些人在做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些不同的图片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预设:生1:虽然是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但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情——为他人喝彩。
生2:大家都非常真诚,是发自内心地为他人的成就感到高兴。
生3:从大家的表情和目光中,我看到了欣赏和肯定。
师过渡:在校园生活中,也有很多场景和时刻需要我们为他人喝彩。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个为他人喝彩的小故事。
二、探究学习探究:为什么要为其他班级喝彩1.读故事,谈感受(1)出示课本22页第一段内容,请学生读一读。
(2)故事读完后,请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学校会给那个班颁发“道德风尚奖”呢?预设:生1:因为这个班有不同于其他班的地方,他们能够为其他班加油、喝彩。
生2:学校给这个班颁奖,就是肯定了这个班能够为他班喝彩的精神风貌。
(3)请学生回忆并分享为他班喝彩的经历,并说一说其他班级哪些地方值得喝彩。
师:在校园生活中,你有没有为其他班喝彩的经历?当时为什么为他班喝彩?预设:生1:学校运动会中,我为四(2)班加油喝彩。
四(2)班参加接力赛的同学在交接棒时整体配合得挺好,只是到第四棒时出现失误,因为着急,接力棒掉了,但是运动员反应特别快,捡起接力棒,拼尽全力狂奔……比赛结束后,他们没有相互抱怨,而是互相安慰和鼓励……他们班的团结一致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喝彩。
师总结: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值得尊重和欣赏的地方。
能够为他班喝彩,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和赞赏。
2.听观点,辩是非师引导:元旦联欢会是四(1)班和四(2)班在一起欢度的。
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化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化教学发表时间:2019-05-09T11:43:30.93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6期作者:张珊珊[导读] 小学生的自控力差,逻辑思维不强,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往往感到吃力、乏味,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珊珊(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桂南小学广西贺州 542800)摘要:小学生的自控力差,逻辑思维不强,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往往感到吃力、乏味,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增添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为此,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时要打破传统,积极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化;课堂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6-047-01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科学,而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具象思维,因此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并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很容易对数学课产生厌学和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打造趣味化课堂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基木数学知识只是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我们的观察与思考,掌握特殊的数学思考方式,不可因循守旧,注重温故而知新,善于对比不同的数学知识,从而使自己学习数学的欲望被不断地激发出来,善于归纳演绎、联想实验,完善知识网络和知识系统的建立与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打造趣味化的小学数学课堂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得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充分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们才有可能探索出更为丰富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将会更加的积极,思维也将会变得更加的灵活,而不是按部就班,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第七课】第二单元 第四课 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
重庆市工业学校教案课题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课程名称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对象计平163等课时 2 提供者张珊一、设计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念。
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创设情境,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和体验。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应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
二、教学内容分析与处理1、本套教材共分五个单元,分别从礼仪、道德、法律三个大的层面组编教材,本课是处在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中的第四课第二节,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首要规范,通过对不同岗位的重要性认识,鼓励各专业的学生对自己价值要给予肯定和认可,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根据本课内容情况,设计教学过程中分为五个阶段,情境导入—知识讲解—合作讨论—游戏体验—总结评估。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初步懂得爱岗敬业的重要意义;并能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要求。
2、情感态度目标:学生能逐步形成崇尚“乐业、勤业、精业”的职业道德榜样与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一行”的职业理念。
3、运用目标:学生能初步学会将“乐”、“勤”、“精”的要求落实到学习生活当中,争做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优秀职业人。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专一年级的学生,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生理解能力不强;但部分学生参加过工作,有一定的的社会经验。
五、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难点分析】: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体验法、合作讨论法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学环境: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资料、教材2、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图片及视频材料八、教学过程(一)【活动一】“1+5”运行阶段(6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5+1】的1:检查学生着装、标志卡,抽查教室清洁卫生,提醒学生将手机关至静音、将课桌整理干净。
【5+1】的5:1、播放成语故事:《孟母三迁》2、提问:孟母三次搬家意图是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总结: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环境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成长非常重要。
课前三分钟德育教案
2.答案:
(1)答案略。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
(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2.拓展延伸:
建议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国家政策,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贡献。
四、德育教育的融入
1.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1.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课后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要清晰、有力,语调要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强调重点内容时,可适当提高音量,加强语气,使学生产生共鸣。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不拖堂。
2.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实践时间,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小组讨论环节
-重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小学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小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我们的价值观”中的第22课《尊重你我他》。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尊重的含义,学会尊重他人,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的含义,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尊重他人的意义,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难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提高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3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不尊重他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2. 讲解尊重的概念(5分钟)通过讲解、举例,让学生理解尊重的含义,强调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3. 互动讨论(5分钟)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一个尊重他人的经历,并进行点评。
5. 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5分钟)讲解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礼貌用语,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六、板书设计1. 尊重他人了解尊重的含义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2. 学会尊重礼貌用语文明行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尊重他人”的短文。
2. 课后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如何改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践行尊重他人,提高道德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讨论和随堂练习3. 培养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4.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一、实践情景引入1. 创设生活情境: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如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让学生观察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小学“课前德育三分钟”微型教案10(1)
小学“课前德育三分钟”微型教案10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德育》教材第四单元“社会交往”,具体章节为第10课“尊重他人”。
内容详细涵盖了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及其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2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内容涵盖尊重他人的各种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都表达了什么样的道德观念?2. 新课内容呈现(5分钟)(1)讲解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
(2)分析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一道关于尊重他人的道德判断题,引导学生分析并给出正确答案。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一份关于尊重他人的练习题。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尊重他人基本表现重要性日常生活实践2. 道德判断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尊重他人的?答案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举例说明,不少于200字。
2. 作业题目:你认为尊重他人对社会交往有哪些积极作用?答案要求:分析合理,不少于1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尊重他人的德育故事,加深对尊重他人道德观念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及答案要求。
一、教学难点解析1.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道德觉悟。
二、教学过程解析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尊重他人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3课《我们班 他们班》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课堂实录第3课《我们班他们班》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走进他们班”,旨在以调查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班的特点和长处。
第二、三板块的话题是“增进班级间的合作”和“正确对待班级间的竞争”,旨在以班级间的合作与竞争为题,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共赢的健康班级关系。
第四个板块的话题是“为他班喝彩”,目的是让学生懂得为别人喝彩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优秀品质。
四个板块有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先走进他们班,发现其他班的特点和长处,再以合作与竞争为题,引导学生懂得以正当方式对待班级间的竞争,学会为他人喝彩,形成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新型班级关系,营建健康、和谐、民主、平等的学校生活氛围或环境。
学情分析:升入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班集体有了初步的意识,在集体活动中能感受到快乐,能有意识地维护集体荣誉,这正预示着他们集体意识的形成。
但是由于他们现阶段认知水平的不足,集体意识仅仅停留于“我们班”,在校园生活中面对“他们班”的问题时,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视为“对手”,尤其是在学校集体比赛中,更多的表现为一心只希望自己班赢,而不希望“他们班”好,甚至有些同学会为了班集体的荣誉而做出“喝倒彩”、破坏别的集体的一些小动作。
因此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其它集体,帮助学生克服小团体本位思,学会群体和群体间的相处,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合作关系。
教学目标:1.学会发现他们班的特点和长处,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的集体。
2.懂得班级之间合作的意义,积极增进班级间的合作。
教学重难点:懂得班级之间合作的意义,积极增进班级间的合作。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张老师教了很多年书,遇到了很多不同的学生,其中有个同学不仅很善于观察,而且还很善于思考问题。
有一天,我在改他日记的时候就看到他有这样的发现。
(出示日记:我发现数学老师总在课堂上夸隔壁四(4)班,心里想:四(4)班同学到底做得怎么样?真的有值得我们班学习的地方吗?)师:你有过类似的想法吗?(生1:数学老师说2班的同学发言很积极,到底是不是真的?)(生2:英语老师也夸奖4班的孩子读书响亮,我也想听听有多响亮。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课《爱心伴我成长》教学设计2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课《爱心伴我成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爱心伴我成长”,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展开。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到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爱心,关爱他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但对“爱心”这一概念的理解还较为抽象。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有关心他人的行为,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化对爱心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知道关爱他人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现爱心,关爱他人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知道关爱他人的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爱心,并在生活中体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爱心。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爱心的理解和关爱他人的经验。
3.实践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生活中实践关爱他人的行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分组讨论的道具,如小卡片、笔等。
3.准备课后实践的任务,如关爱身边的一人一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爱心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爱心在生活中的体现,引导学生感悟爱心。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爱心的理解和关爱他人的经验。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爱心。
4.巩固(5分钟)总结讨论成果,让学生明确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爱心。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得力文库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得力文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思想品德》教材第八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第一节“德育的重要性”。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德育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德育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德育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德育的定义、作用和基本要求,掌握实践德育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德育的实践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德育的定义、作用和基本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德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德育的定义、作用、基本要求和实践方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德育的内涵。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德育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德育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方法,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德育的重要性2. 内容:德育的定义、作用德育的基本要求、实践方法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德育的定义和作用。
(2)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德育实践方法的体会。
2. 答案:(1)德育的定义:德育是对个体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作用:德育有助于培养个体的道德素养,促进个人成长;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示例:在家庭中,我学会了尊敬父母、关爱弟弟妹妹;在学校里,我学会了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社会上,我懂得了遵纪守法、关爱他人。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信与友善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诚信、友善的品质,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践行。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诚信与友善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
教学重点:诚信与友善的含义、价值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个关于诚信与友善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诚信与友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诚信与友善的含义、价值,以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1)诚信的含义与价值:诚信是指遵循道德规范,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诚信是人格的基石,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2)友善的体现和意义:友善是指以友好、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关心、帮助、尊重他人。
友善能增进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诚信与友善的例子,引导他们认识到诚信与友善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诚信与友善的选择题,让学生了解题目考查的重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诚信与友善的简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诚信与友善的认识。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践行诚信与友善的?(2)你认为诚信与友善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引导身边的人践行诚信与友善?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一次以“诚信与友善”为主题的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诚信与友善的重要性。
八、板书设计1. 诚信与友善2. 内容:诚信: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友善:友好、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启发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一、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课《爱心伴我成长》教学设计3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课《爱心伴我成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爱心伴我成长》是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课的主题。
本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使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爱心的定义、爱心的表现、如何培养爱心等方面,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但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自私、冷漠等现象。
他们对爱的理解较为肤浅,缺乏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实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心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心潜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爱心的含义,知道爱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到关爱他人的快乐,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爱心付诸实践,形成关爱他人的行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爱的力量。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爱心付诸实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故事、实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爱心卡片、道具等教学用品。
3.布置教室,营造温馨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爱的定义,让学生明白爱心是一种关怀、理解和奉献。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爱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关爱他人的经历,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爱心。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360文档中心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360文档中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和谐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能够准确描述其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提高道德素质。
3. 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实现知行合一。
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案例资料、板书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知识讲解:(1)详细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其基本内容。
(2)通过案例分享,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的实践。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的实践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一道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练习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享实践经验。
六、板书设计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的实践2. 内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的实践案例(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与策略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点:(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明确其重要性。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
德育第二版第三册第一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17页17
课题二 面向成功职业规划
4.职 业 规 划
教学关键点
职业规划也叫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基于自己职业理想而 对自己一生职业活动做一个计划、一个安排,目标是让自己及 早确立职业活动方向、目标以及实现路径和方法。
职业规划需要遵照以下标准: 长久性标准:从自己人生志向出发,要有久远目光。 可行性标准:合理制订目标和路径,确保可实施操作。 指导性标准:是职业活动纲领和方案。 激励性标准:目标含有感召力和牵引力。 连续性标准:目标和路径既一直指向既定目标,又含有一定 调整空间,从而确保规划目标最终得到实现。
第1页
第一课 职业与成功
Add教you学r t目ext 标in here Add教you学r t要ext 点in here Add教you学r te导xt 入in here Add教you学r te过xt 程in here Add教yo学ur t评ext价in here
课题一 职业与道德
Add教yo学ur t目ext标in here Add教yo学ur t要ext点in here Add教you学r t导ext 入in here Add教yo学ur t过ext程in here Add教yo学ur t评ext价in here
第18页18
课题二 面 业 成 功
职业成功是指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所累积起来主动心理以及与 工作相关结果或成就。职业成功有以下评价标准(9条):
( 1 ) 财 富 标 准 认为经过工作必须取得更多经济回报。
(2)晋升标准
认为职业成功就是晋升到组织等级体系高层或者 在专业上抵达更高等级。
课题二 面向成功 职业规划
第2页 2
课题一 职业与职业道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张珊珊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团队合作心理教育张珊珊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团队产生团队意识,班级荣誉感,时刻意识到自己是班级成员,体会班级成员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为将来学生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法教学过程:活动一:青蛙跳水活动目的:放松,缓解孩子们课前的紧张的情绪,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方法: 1. 全体围坐成圈。
2. 由主持人开始说:「一只青蛙」,第二人:「一张嘴」,第三人:「两只眼睛」,第四人:「四条腿」,第五人:「扑通!」第六人:「跳下水」。
3. 继续下个人开始:「两只青蛙」,第二人:「两张嘴」,第三人:「四只眼睛」,第四人:「八条腿」,第五人:「扑通!扑通!」第六人:「跳下水」....。
活动在同学们彼此熟悉后停止。
活动二:心有千千结活动目的:让同学们体验当处于困境时,只有团结与合作才能度过难关。
活动规则:A. 先把班级分为两半,两组同时进行。
两组同学手拉手围成圆圈,记住并大声的说出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边分别拉的是谁。
B. 记住后,当听到老师说放手时,大家立刻放手,并在一定范围内走动,要求是走得越乱越好,再当听到老师说“停”时,大家都立住不动,迅速找到原来左、右手所牵的那两只C. 当手牵住后,再一定时间内恢复到起初的完整的圈。
D.再把整班和起来围成一个大圆,按照之前的方法结结.活动后要同学们谈谈在这个活动中的体会和想法。
从而引导学生明白团队的一样活动三:万里长城活动目的:让学生打破团队成员距离,增进团队成员感情;体会信任是团队成功关键;相互协作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取长补短,包容团队成员,融入团队,个人和团队共同成功。
1、全体学员围成一圈。
2、每位学员将双手放在前面一位学员的双肩上;3、听从老师的指令,缓缓地坐在身后学员的大腿上。
4、坐下后,老师再给予指令,让学员叫出相应的口号:“例如“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5、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看看哪个小组可以坚持最长时间不松垮。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课《爱心伴我成长》教学设计6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课《爱心伴我成长》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爱心伴我成长》是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关爱,也都能传递关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但对关爱的理解和实践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验到关爱,但未必能全面理解关爱的意义和方式。
此外,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家庭背景也会影响他们对关爱的接受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关爱,也都能传递关爱。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关心、尊重、帮助他人。
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积极传递正能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关爱,也都能传递关爱。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积极传递正能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感受。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关爱的意义。
4.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实践活动素材,如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方案等。
4.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爱心图案,引导学生关注爱心主题。
提问:“你们知道爱心是什么吗?爱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情境。
提问:“这些案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关爱?你们觉得关爱他人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分享感受和看法。
【第一课】个人礼仪修养的养成(张珊)
印象是见面后的20秒,而这20秒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你个人相貌、仪表、服饰、表情、姿态、谈吐等外在因素的感受决定的。
这也说明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
二、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1.个人礼仪修养具有完善人格、调节道德修养行为的意义,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
象,增进人际交往。
【案例镜头】午饭时间,某职业技术学校饭堂内人头攒动,大多数同学自觉排队打饭,李想打完饭经过长长的队伍时,因为空间比较窄,加上走路太急,不小心碰到了正排队打饭的张强,张强很大声地责备说:“他X的,走路没张眼睛啊”,李想一听也没好气地说:“谁叫你不排好队的”,“你跟我说对不起!”“凭什么?你也不对!”两人遂吵起来,后来看有老师走过来制止. 张强指着李想鼻子说:“你小子等着瞧!”,李想毫不示弱:“谁怕谁啊!”后来双方各约一大帮人晚上聚集在学校比较隐蔽的地方解决问题,结果几句话不合,双方动起手来,引发一起恶性校园打架事件,几个主要肇事学生者被学校开除,其他参与打架者被处以校内留校察看处分。
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事情如果换一种处理方式,可能结果会完全不同,如果你是张强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李想,你会怎么处理?
2、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
以小组为单位找找生活中(公交车学生竞赛:以小组为单位,
写出大家知道的文明用语。
将文明用语进行分类,并在全班展开竞赛,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多。
德育三分钟优质教案传统文化
德育三分钟优质教案传统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传统文化》教材第四章“传统礼仪与道德”,详细内容为第一节的“德育的内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德育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德育的内涵,认识到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循传统美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教学重点:德育的内涵,以及如何将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德育故事,引发学生对德育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德育的内涵,阐述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德育问题,讨论如何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来解决。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六、板书设计1. 德育的内涵2. 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3. 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传统美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认识。
德育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
从古至今,我国历代圣贤都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如《弟子规》中提到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就是德育的具体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长辈,关爱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将这些传统美德融入言行举止中,成为具有道德修养的人。
2. 课后实践:开展“寻找身边的德育榜样”活动,鼓励学生发现并学习身边人的优秀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互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德育的内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德育的重要性。
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卖报歌》张珊珊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试讲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教学内容:《卖报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了解聂耳的作品。
2、指导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掌握歌曲旋律、节奏。
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
2、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聂耳的作品。
教学用具:多媒体资料、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学生齐唱国歌。
2、认识了解聂耳,PPT展示聂耳图片,师讲解资料。
3、介绍卖报歌的创作背景,教师以故事形式介绍。
4、板书《卖报歌》二、教学过程:《卖报歌》歌曲的学习1、录音播放或者教师范唱2、一起朗诵歌词,拍节奏谱。
3、师:小毛头生活是怎么样的(苦难)找一找,哪些歌词表现了生活苦难的),过着苦难生活的小毛头渴望着什么?(幸福、光明)4、分段学习歌曲,分析处理歌曲的情绪①学习第一段:师:从第一句可以看出小毛头是个活泼、乐观的孩子,他虽然过着苦日子,但是还是很快乐,如果你是小毛头,你会用什么样声音来叫卖报纸?(高声、的、卖力的)到了晚上小毛头的报纸还没卖完,她的心情怎么样的?(焦急的)要求学生带有感情,速度稍快。
②学习第二段师:小毛头卖报时怎么了?她的心情怎么样?(情绪低落,难过)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速度来演唱?学生演唱第二段,最后一句速度稍慢,音量稍弱,表达报童内心的凄苦形象。
③学习第三段:根据前两段学习,学生试唱第三段师:面对苦难生活的小毛头渴望着什么?(幸福,光明)她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速度演唱?(先慢,弱,后快,激动,最后充满希望的心情。
5、教师伴奏,完整演唱歌曲三、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演歌曲,男生女生分组演唱四、创编动作表演歌曲师:小毛头是怎么样卖报的?谁来学学她的样子?她和别人不一样,用什么方式吸引别人来买她的报纸?(边唱边跳)五、欣赏聂耳作品《金蛇狂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学校:五常市万宝小学授课教师:张姗姗日期:5月14日
课题
学会感恩
主题范畴
感恩教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所用时间
10分钟
地点
四年一班
教育背景
00后在家被父母娇生惯养,也形成了他们不懂得感恩的性格,对待父母的态度也不尽人意。
德育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能够体会父母的爱,培养感恩意识。
2、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合作交流,认识到做人应有一颗感恩的心。
生:老师、爷爷奶奶、环卫工人、警察叔叔
朋友、同学等
四、践行感恩
1、教师总结
2、感恩不仅仅是挂在嘴边,还应该付诸行动,从明天起,希望大家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你们感恩的双手,把你的感恩落实到行动中。
通过广告的设计让孩子初步感受父母的不容易。并能通过交流懂得感恩。
通过身边小事,唤醒感恩意识。
由父母扩散到身边人。
三、结合生活实际畅谈感恩
1、母亲节刚过,有的同学给家里打电话了,有的同学没打,你是怎么想的?
打电话的同学:母亲节了应该给妈妈送一份祝福,妈妈很辛苦。
没打电话的同学:回家给妈妈一份惊喜,不知道怎么表达……
2、看来同学们都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感恩不仅仅是感恩父母,更要感恩身边的人,说一说你还应该对谁感恩?
3、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升华,用爱和责任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教学方法
自主讨论,合作交流,自主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公益广告视频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及
设
计
意
图
一、激趣导入
你平时看电视都看什么节目?你喜欢看广告吗?
二、观看视频引发思考
1、播放视频,
2、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想?
3、学生发表感想,教师适当点拨。
感恩不仅仅是挂在嘴上,让孩子们付诸行动。
课
后
评
价
与
反
思
本次课程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基本被唤醒,能够跟随老师的思路,把感恩由父母扩散到身边人。但由于寄宿制学校孩子接触事物方面较狭窄,不能把思维完全放宽。另外,在今后的行动中去践行感恩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之,希望孩子能够更加懂得感恩,并把感恩践行到行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