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控制技术讲解
网络安全9-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三要素:
访问控制的最基本概念
访问控制系统要素之间的行为关系参见下图:
访问控制过程
访问控制由两个重要过程组成 1、通过认证来检验主体的合法身份; 2、通过授权(Authorization)来限制用户 对资源的访问级别。 在认证和授权后,访问控制机制将根据预先设 定的规则对用户访问的资源进行控制,只有规 则允许的资源才能访问。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第9章 第2节
9.2 入网认证
入网认证即入网访问控制。它为网络访问 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 入网认证控制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 并获得网络资源,也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 时间和准许他们在哪台工作站入网 入网认证实质上就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 证
第9章 第2节
9.2 入网认证
网络安全
刘敏贤 副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9章 访问控制技术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入网访问控制、物理隔离、 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等技术的实现原 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介绍了一些新型访问 控制技术。
第9章 访问控制技术
9.1 访问控制技术概述 9.2 入网认证 9.3 物理隔离措施 9.4 自主访问控制 9.5 强制访问控制 9.6 新型访问控制技术
例:工行、建行(见备注)
身份认证技术方法
目前,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中常用的身份认证方 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4. USB Key认证
基于USB Key的身份认证方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 方便、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一 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安全性与易 用性之间的矛盾。 USB Key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可以存储用户的密 钥或数字证书,利用USB Key内置的密码算法实现对用 户身份的认证。 基于USB Key身份认证系统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一是 基于冲击/响应的认证模式,二是基于PKI体系的认证模 式。
信息系统数据安全保护技术
信息系统数据安全保护技术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是当今互联网时代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各种类型的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存储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庞大,因此对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信息系统数据安全保护技术。
一、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是信息系统数据安全保护的一项基础技术。
通过访问控制技术,可以对坏意用户的操作进行限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和修改数据。
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密码验证、身份认证、角色权限管理等。
其中,密码验证是最常见的一种访问控制技术,用户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成功访问系统。
二、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信息系统数据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对敏感的数据进行加密,可以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有效地防止非法的窃取和篡改。
常见的数据加密技术有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使用同一个密钥进行加解密,速度较快,适合大数据量的加密;非对称加密则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解密,安全性更高,适合小数据量的加密。
三、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中的重要一环。
防火墙可以监控和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量,通过一定的规则判断是否允许传输,从而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
防火墙可以设置不同的安全策略和访问权限,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防护,如包过滤、状态检测、网络地址转换等。
四、入侵检测与防范技术入侵检测与防范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防范系统中的安全威胁。
通过对系统的各类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入侵行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常见的入侵检测与防范技术包括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预防系统(IPS)等,这些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封堵措施。
五、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是信息系统数据安全保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定期备份重要的数据并妥善存储,即使在系统发生故障或者受到攻击时,也能够通过数据恢复技术将数据迅速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协议中的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技术
协议中的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技术【正文】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对于信息系统而言,协议中的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确保数据的安全与保密性,并且在法律层面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协议中的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
一、访问控制技术在协议中的应用访问控制是指对于系统资源的使用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在协议中,访问控制技术主要通过身份认证、授权和审计等手段来实现对用户权限的限制和管理。
1. 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指确定用户身份的过程。
在协议中,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有密码认证、指纹识别、智能卡认证等。
通过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系统可以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访问系统资源,从而有效地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2. 授权控制授权控制是指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进行资源操作的限制。
在协议中,授权控制通过访问权限列表或访问控制列表来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能够执行特定的操作,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3. 审计控制审计控制是指对系统进行监控和记录的过程。
在协议中,审计控制通过记录用户的登录、操作日志等信息来监督用户的行为。
这不仅可以追踪用户的操作,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还能够提供证据以支持对于违规行为的调查和追责。
二、权限管理技术在协议中的应用权限管理是指根据用户身份和角色对资源的操作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在协议中,权限管理技术主要通过角色定义和权限分配来实现对用户权限的管理。
1. 角色定义角色定义是指根据用户的职责和需求,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角色,并为每个角色分配特定的权限。
通过将用户的权限与角色相对应,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用户的权限,减少权限授权的复杂性。
2. 权限分配权限分配是指将角色与资源的访问权限进行关联的过程。
在协议中,权限分配可以通过权限矩阵、访问控制列表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合理地分配权限,可以保证用户只能访问与其职责相符的资源,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中的访问控制技术
信息安全中的访问控制技术信息安全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信息系统中,访问控制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用于保护系统中的敏感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权限管理和审计跟踪。
1. 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访问控制的第一关口,它用于确认用户的身份。
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有密码验证、生物特征验证和令牌验证。
密码验证是最常用的身份验证方式之一,用户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访问系统。
为了增加密码的安全性,还可以要求用户使用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生物特征验证则利用个体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验证,比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声纹识别等。
这些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伪造性,因此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令牌验证是通过物理或虚拟的令牌实现的,用户需要携带令牌才能进行身份验证。
令牌可以是硬件设备,如智能卡或USB密钥,也可以是手机上的软件应用。
2. 访问权限管理一旦用户通过身份验证,访问权限管理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用于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合法授权的资源。
访问权限管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是将用户分配到不同的角色,并为每个角色定义一组可访问资源的权限。
当用户身份发生变化时,只需修改其所属角色,而无需逐个更改其权限设置。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则是根据用户的属性来决定其可以访问的资源。
例如,某些资源只允许在特定地理位置上的用户访问,或者用户必须在特定时间段内才能访问某些资源。
3. 审计跟踪审计跟踪是访问控制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监控和记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行为。
通过审计跟踪,系统管理员可以追踪和分析用户的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审计跟踪可以记录各种访问事件,如用户登录、访问文件、修改配置等。
访问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访问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访问控制技术是计算机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主要目标是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或实体能够访问系统资源。
访问控制技术在各种应用中被广泛应用,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访问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分类、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一、访问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1.身份识别和认证:确定用户或实体的身份,常用的身份验证方式有密码、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2.权限授权:根据用户或实体的身份和权限进行授权,确定其能够访问的资源,常用的权限授权策略有访问控制列表(ACL)、角色基于访问控制(RBAC)等。
3.安全策略:定义系统的安全策略,包括资源的保护级别、访问控制策略、访问审计等。
二、访问控制技术的主要分类根据实现方式和策略的不同,访问控制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逻辑访问控制:基于用户或实体的身份和权限来控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常用的技术有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列表等。
2.物理访问控制:通过物理手段来限制对资源的访问,如门禁系统、安全门等。
3.操作系统级访问控制:主要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MAC)等技术,用于保护操作系统资源。
4.数据库访问控制:用于限制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访问权限,常用的技术有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行级访问控制等。
5.网络访问控制:主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用于保护网络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三、访问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1.基于属性访问控制(ABAC):ABAC是一种新兴的访问控制模型,它通过基于属性的访问策略来控制对资源的访问,相比传统的基于身份和权限的访问控制更加灵活和精细。
2.基于机器学习的访问控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进行访问控制决策,通过分析大量的历史数据和行为模式来识别异常访问行为,提高对未知攻击的检测和预防能力。
3.云计算访问控制:由于云计算环境中的资源共享性和虚拟化特性,访问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和关键。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角色的云访问控制、多租户访问控制等技术,以应对云环境下的安全挑战。
安全访问控制技术应用
安全访问控制技术应用安全访问控制技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保护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安全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包括其定义、原理和常见的应用场景。
一、安全访问控制技术的定义及原理安全访问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对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获得相应的权限来使用系统、数据或其他资源的技术手段。
它通过验证用户身份、控制权限的分配和监控用户访问行为来保护系统和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安全访问控制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身份认证、授权和审计三个环节。
身份认证阶段通过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来确保其合法性,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密码验证、指纹识别和智能卡等。
授权阶段根据用户的身份和角色来分配相应的权限,以限制其对系统和数据的访问。
审计阶段通过监控和记录用户的访问行为,及时发现和阻止非法访问活动。
二、安全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场景1. 企业内部网络安全企业内部网络通常存储着大量的敏感信息和业务数据,因此需要对员工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
安全访问控制技术可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员工可以访问特定的数据和系统资源,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员工角色和级别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进一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2. 云计算环境安全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数据和应用程序迁移到云平台上。
在这种情况下,安全访问控制技术能够帮助企业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云服务和数据,并且可以对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监控和审计,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3. 数据库安全数据库是企业重要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安全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修改或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
通过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数据库管理员可以确保只有具备相应权限的用户可以进行相关操作,并且可以对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
4. 物理设备访问控制安全访问控制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网络和系统访问的控制,还可以应用于物理设备的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技术讲义
本章内容
• 访问控制概述 • 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 • 授权与PMI • 安全审计
访问控制概述
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访问控制目标 访问控制与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
防止对资源的未授权使用,包括防止以未授权方式使用 某一资源
非法用户的任何访问 合法用户的非法访问
主要解决面向机密性的访问控制
下读,主体安全级别高于客体时,允许读
上写,主体安全级别低于客体时,允许写
Objects
R/W W
W
W
TS(绝密级)
R R/W RR RR
Subject TS S s
W
W
R/W W
R
R/W
C
U
S(机密级 ) C(秘密级)
U(无密级)
Information Flow
3
0
强制访问控制(MAC)——BLP模型
访问控制概述
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访问控制目标 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访问控制的实现机制
访问控制的实现机制
访问控制矩阵 访问能力表 访问控制列表
访问控制矩阵AM
最初实现访问控制机制的概念模型,以二维矩阵来 体现主体、客体和访问操作
访问控制可以很自然的表示成一个矩阵的形式
行表示主体(通常为用户) 列表示客体(各种资源) 行和列的交叉点表示某个主体对某个客体的访问权限(比如
3
6
强制访问控制(MAC)——BIBA模型
传统访问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同一用户在不同的场合需要以不同的权限访问系统,按 传统的做法,变更权限必须经系统管理员授权修改,因 此很不方便。
当用户量大量增加时,按每用户一个注册账号的方式将 使得系统管理变得复杂、工作量急剧增加,也容易出错。
访问控制技术
一、访问控制技术(一)主体、客体和访问授权访问控制涉及到三个基本概念,即主体、客体和访问授权。
主体:是一个主动的实体,它包括用户、用户组、终端、主机或一个应用,主体可以访问客体。
客体:是一个被动的实体,对客体的访问要受控。
它可以是一个字节、字段、记录、程序、文件,或者是一个处理器、存贮器、网络接点等。
授权访问:指主体访问客体的允许,授权访问对每一对主体和客体来说是给定的。
例如,授权访问有读写、执行,读写客体是直接进行的,而执行是搜索文件、执行文件。
对用户的访问授权是由系统的安全策略决定的。
在—个访问控制系统中,区别主体与客体很重要。
首先由主体发起访问客体的操作,该操作根据系统的授权或被允许或被拒绝。
另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相对的,当一个主体受到另一主体的访问,成为访问目标时,该主体便成为了客体。
(二)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通常有三种策略:自主访问控制( 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强制访问控制(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o1e-Based Access Control )。
各种访问控制策略之间并不相互排斥,现存计算机系统中通常都是多种访问控制策略并存,系统管理员能够对安全策略进行配置使其达到安全政策的要求。
1、自主访问控制(DAC)自主访问控制,又称为随意访问控制,根据用户的身份及允许访问权限决定其访问操作,只要用户身份被确认后,即可根据访问控制表上赋予该用户的权限进行限制性用户访问。
使用这种控制方法,用户或应用可任意在系统中规定谁可以访问它们的资源,这样,用户或用户进程就可有选择地与其他用户共享资源。
它是一种对单独用户执行访问控制的过程和措施。
由于DAC对用户提供灵活和易行的数据访问方式,能够适用于许多的系统环境,所以DAC被大量采用、尤其在商业和工业环境的应用上。
然而,DAC提供的安全保护容易被非法用户绕过而获得访问。
访问控制技术
数据保护
02
03
资源管控
对云端存储的数据进行访问控制, 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对云计算 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控制,确保 资源的合规使用。
大数据隐私保护
数据匿名化处理
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隐藏敏感信息,降低数据泄露风 险。
数据去标识化
去除数据中的个人标识符,保护用户隐私,防止个人数据被非法 追踪和使用。
04
访问控制技术实现
基于密码的访问控制
总结词
通过用户名和密码验证身份,控制对资源的访问。
详细描述
基于密码的访问控制是最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之一。用户在登录系统或访问资源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 身份验证。系统通过比对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与预先存储的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具有访问权限。
基于代理的访问控制
决策表模型
总结词
决策表模型是一种基于规则的访问控制模型,它将访问控制规则以决策表的形式进行表示和实现。
详细描述
决策表模型中,访问控制规则以决策表的形式进行组织和管理。决策表由条件和动作组成,条件表示 访问请求的特征,动作表示访问控制决策的结果。决策表模型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易于理解和实现 ,但随着规则数量的增加,决策表可能会变得庞大和难以管理。
访问控制技术
目录
• 访问控制技术概述 • 访问控制策略 • 访问控制模型 • 访问控制技术实现 • 访问控制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访问控制技术应用场景
01
访问控制技术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访问控制技术是一种用于限制对资源 访问的方法,通过验证用户身份、授 权和身份验证来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 能够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应用场景
访问控制技术分类简单解释
访问控制技术分类简单解释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访问控制技术的分类。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就好像给家门配上不同的锁一样。
访问控制技术里有一种叫自主访问控制。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家里的房间,你自己能决定谁能进哪个房间,想让谁进就让谁进。
比如说,你的电脑里有一些文件,你可以自主决定让你的好朋友能查看或者修改,而其他人就不行。
这多自由啊,是不是?还有强制访问控制呢,这就像是有个特别严格的保安,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按照规定来。
比如说,某些机密文件,不管你是老板还是普通员工,只要你的级别不够,那就别想碰。
是不是有点不讲情面?但这也是为了保证安全嘛!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也很有趣。
这就好比在一个剧组里,导演、演员、摄影师都有自己特定的权限。
导演能决定整个拍摄计划,演员就只管演好戏,摄影师负责拍好镜头。
在一个系统里,不同的角色就有不同的操作权限,清晰明了,多好!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呢,就像是给你一个特定的任务,只有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你才有相应的权限。
比如说,你要完成一份报告,在这个过程中你能查看相关资料,但完成后,权限可能就收回啦。
访问控制列表也得说一说。
这就好像是一个客人名单,名单上的人能进来,不在名单上的就只能在门外等着。
比如你的网站,设置了访问控制列表,只有特定的 IP 地址能访问,其他的都不行。
那属性基访问控制又是啥?它就像是根据人的各种属性来决定权限。
比如说,年龄够不够、学历达不达标、工作经验有没有。
符合条件的就能得到相应的权限,不符合的就只能干瞪眼。
你说这些访问控制技术是不是很神奇?它们就像一道道防线,保护着我们的信息安全。
没有它们,咱们的信息就像在大街上乱跑的孩子,多危险呐!所以说,了解这些访问控制技术的分类多重要啊,能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小秘密和重要的东西。
咱们可不能让那些不怀好意的人随便就进来捣乱,对吧?总之,访问控制技术的分类就像是给我们的信息世界建了不同风格的围墙,有的宽松自由,有的严格死板,但都是为了让我们的信息更安全,生活更安心。
数据安全保护技术之访问控制技术
数据安全保护技术之访问控制技术简介访问控制技术是数据安全保护的基础之一,它是指通过对用户、程序或系统资源的访问进行授权并对未授权访问进行拒绝,从而控制对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访问。
访问控制技术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例如:数据泄漏、非法入侵、破坏等。
在数据安全保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访问控制技术的原理访问控制技术是根据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和访问者进行授权和拒绝访问其资源的技术,其优点是可以避免非法的访问,保护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安全。
访问控制技术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基于身份验证的访问控制基于身份验证的访问控制是指在控制对计算机资源的访问时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只有通过身份验证后才能访问该资源,否则将无法访问。
身份验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口令验证:需要用户输入登录口令验证身份,也叫密码验证。
•物理证明:指需要用户提供物理介质如智能卡、指纹等进行身份验证。
•数字证书:使用数字证书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数字证书是指由可信的证书颁发机构颁发的,用于证明用户身份的电子证书。
基于身份验证的访问控制虽然保障了用户身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也有其不足之处。
比如,如果口令管理不当,可能会被猜测到,信息泄露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基于访问策略的访问控制基于访问策略的访问控制是通过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访问控制方式来确保不同用户或程序对计算机资源访问的允许或拒绝。
访问策略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强制访问控制(MAC):是一种基于安全标记的访问控制方式。
该策略是根据一个标记来确定某个主体是否有权访问一个对象或资源。
•自主访问控制(DAC):是一种基于主体或所有者的访问控制方式。
该策略是根据所有者定义的策略来确定某个主体是否有权访问一个对象或资源。
•角色访问控制(RBAC):是一种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式。
该策略是根据主体所配置的角色来控制访问该资源的权限。
•操作访问控制(OAC):是一种基于操作的访问控制方式。
该策略是根据主体被授权执行的操作来控制访问该资源的权限。
访问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访问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访问控制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获取特定的系统资源或信息。
本文将介绍访问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访问控制技术的原理访问控制技术的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 认证认证是访问控制技术中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验证用户的身份或权限。
常用的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密码认证、数字证书认证、生物特征认证等。
认证成功后,系统将会为用户分配一个特定的身份。
2.2 授权授权是访问控制技术中的第二步,它用于授予用户对特定资源或信息的访问权限。
授权的方式可以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也可以是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设置相应的访问策略。
2.3 审计审计是访问控制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对系统中的活动进行监控和记录。
通过审计,系统管理员可以追踪用户的操作行为,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漏洞,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
2.4 加密加密是访问控制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者获取敏感信息。
常见的加密方式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加密技术可以和认证、授权等访问控制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更加安全的系统。
3. 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3.1 企业内部网络在企业内部网络中,访问控制技术可以确保只有员工能够访问公司的内部资源,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
通过认证和授权,系统管理员可以灵活地对员工的访问权限进行管理,并随时对系统进行审计,确保安全性。
3.2 云计算平台在云计算平台中,访问控制技术可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云上的资源。
通过认证和授权,云服务提供商可以对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细粒度的控制。
同时,对云上的活动进行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3.3 物理门禁系统访问控制技术在物理门禁系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访问控制卡与用户身份进行绑定,系统管理员可以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门禁权限。
访问控制技术
防火墙技术原理1、访问控制及访问控制列表一、访问控制定义1、访问控制:安全保障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的主要手段。
访问控制是为了限制访问主体(或成为发起者,是一个主动的实体:如用户、进程、服务等),对访问客体(需要保护的资源的)访问权限。
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在合法范围内合用访问控制机制决定用户及代表一定用户利益的程序能干什么、及做到什么程度。
2、访问控制重要过程:-通过鉴别(authentication)来检验主体的合法身份-通过授权(authorization)来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级别二、与其它安全服务关系模型三、访问控制原理四、访问控制分类1、传统访问控制-自主访问控制DAC(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强制访问控制MAC(Mandatory Access Control)2、新型访问控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TBAC(Task-Based Access Control)…….五、自主访问控制技术(DAC)1、控制思想:自主访问控制机制允许对象的属主针对该对象的保护策略。
2、实现方式:通常DAC通过授权列表(或访问控制列表)来限定那些主体针对那些客体可以执行什么操作3、适用范围:通常用于商用,主流的操作系统Windows,防火墙。
六、强制访问控制MAC1、控制思想:每个主体都有既定的安全属性,每个客体也都有既定安全属性,主体对客体是否能执行特定的操作取决于两者安全属性之间的关系2、实现方式:所有主体(用户、进程)和客体(文件、数据)都被分配了安全标签,安全标签标识一个安全等级-主体被分配一个安全等,客体也被分配一个安全等级-访问控制执行时对主体和客体的安全级别进行比较3、适用范围:强制访问控制进行了很强的等级划分,经常用于军事用途。
七、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1、控制思想:在用户(user)和访问许可权(permission)之间引入角色(Role)的概念,用户与特定一个或多个角色相联系,角色与一个或多个访问许可权限相联系;角色是一个或多个用户可执行的操作的集合,他体现了RBAC的基本思想,即授权给用户的访问权限,由用在一个组织中担当的角色来决定八、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九、访问控制模型BLP十、访问控制模型Biba十一、访问控制应用类型1、网络访问控制2、主机、操作访问控制3、应用程序访问控制十二、网络访问控制十三、主机操作系统访问控制十四、应用程序访问控制十五、访问控制的实现(1)十六、访问控制的实现(2)十七、结束。
《访问控制技术》课件
通过安全标签、安全上下文等方式,对信 息进行强制性的访问控制,确保信息的安 全性。
基于内容对信息进行感知和判断,从而决 定是否允许访问,适用于智能信息处理系 统。
访问控制策略
基于规则的策略
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则来决定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规则可以基于用 户、角色、资源、时间等多种因素。
基于角色的策略
将角色与权限相关联,通过为用户分配角色来实现对资源的访问控制 。
04 安全审计与监控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定义
安全审计是对系统安全性进行检测、 评估和改善的过程,目的是发现系统 中的漏洞和弱点,预防潜在的威胁和 攻击。
安全审计方法
安全审计结果
安全审计的结果应该包括漏洞评估报 告、安全建议和改进措施等,这些结 果可以为系统管理员和安全人员提供 参考和指导。
安全审计的方法包括渗透测试、漏洞 扫描、代码审查等,通过这些方法可 以全面了解系统的安全性状况。
02 访问控制技术分类
自主访问控制
总结词
用户自主决定访问权限
详细描述
自主访问控制是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判断,自主地设置和调整访问权限。这种控制方式灵活度高,但安 全性较低,因为用户可以随意更改权限,容易引发安全风险。
强制访问控制
总结词
系统强制实施访问权限
详细描述
强制访问控制是指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和策略,强制性地为用户分配访问权限。用户无法自主更 改权限,安全性较高,但灵活性较低。
动态决策能力
系统应能够根据用户行为、 资源状态、环境变化等因素 动态调整访问控制策略,以 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需求。
智能决策能力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系统能 够自动学习和优化访问控制 策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 效率。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原理解析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原理解析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中的两个关键技术,用于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能够访问网络资源和系统。
身份认证验证用户的身份,访问控制决定用户能够访问的资源和操作的权限。
本文将对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原理进行解析。
身份认证的原理:1.用户名和密码认证:最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系统验证用户提供的密码是否与存储在服务器上的密码一致。
2.双因素身份认证:结合用户名和密码与其他身份验证因素,如指纹、智能卡、硬件令牌等,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3.单点登录(Single Sign-On, SSO):用户只需要进行一次身份验证,即可访问多个不同的系统。
SSO使用令牌或凭据共享等机制,允许用户无需重复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访问多个系统。
4.生物特征识别:如指纹、虹膜、面部识别等,通过扫描识别用户的生物特征,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
5.多因素身份认证:结合多个不同的身份验证因素进行验证,如知识因素(密码、PIN码)、物理因素(智能卡、硬件令牌)、生物特征因素(指纹、虹膜识别)等。
访问控制的原理:1.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MAC):基于安全级别和标签的访问控制模型,系统管理员通过设置标签和安全级别来限制资源的访问,用户只能访问被授权的资源。
2.自愿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DAC):用户拥有资源的所有权,并有权决定其他用户能否访问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用户可以授权其他用户访问自己的资源。
3.角色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将用户分配到不同的角色中,每个角色拥有一组权限,用户通过分配给自己的角色来获得相应的权限。
4.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 ABAC):用户访问资源的控制基于用户的属性和资源的属性,访问决策基于用户的属性、资源的属性和上下文信息。
访问控制技术
1.1访问控制的要素
1.1.1主体 提出请求或要求的实体,是动作的发起者。
但不一定是动作的执行者。主体可以对 其他实体施加动作的主动实体,简记为 S。
1.1.2客体
主体试图访问的一些资源,是接受其他实 体访问的被动实体,简记为O。
1.1.3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是主体对客体的操作行为集和纸 约束条件集,简记为Ks。控制策略是主 体对客体的访问规则集。这个规则集直 接定义了主体可以的作用行为和客体的 条件约束。访问策略体现了一种授权行 为,也就是客体对主体的权限允许,这 种允许不得超越规则集。
(3)采用非对称密码体制
当系统中某一主体A想发起和另一主体B 的秘密通信时,选 进行会话密钥的分 配。A首先从认证中心获得B的公钥,用 该公钥对会话密钥进行加密,然后发送 给B,B收到该消息后,用自己所拥有的 私钥对该信息解密,就可以得到这次通 信的会话密钥。
3.3密钥分配协议 3.3.1Wide-Mouth Frog协议 3.3.2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
(2)加密密钥由本地和远端密钥管理实 体一起合作产生密钥。这种技术称为密 钥交换
3.2密钥分配的方法 (1)只使用会话密钥
适用于较小的网络,直接使用会话密钥对 信息进行加密
(2)采用会话密钥和基本密钥
主体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产生会话密钥, 用基本密钥对其加密后,通过网络发送 到客体;客体收到后用基本密钥对其解 密,双方就可以开始通话了;会话结束, 会话密钥自动消失。
I1 主体S
控制策略
信息系统入口 监控器
客体信息
访问控制关系示意图
敏感区域
访问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访问主体对访 问客体的访问权限,从而使计算机系统 在合法范围内使用:它决定用户能做什 么,也决定代表一定用户身份的进程能 做什么。访问控制需要完成以下两个任 务:
局域网的网络访问控制技术
局域网的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局域网来实现内部网络资源共享和通信。
然而,为了保护局域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网络访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局域网的网络访问控制技术,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1. 访问控制列表(ACL)访问控制列表(ACL)是一种基于规则的访问控制技术,允许或禁止特定的IP地址、端口号或者协议类型访问网络资源。
通过配置适当的ACL,管理员可以限制特定用户或设备的访问权限,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ACL可以通过路由器或者交换机上的接口进行配置,根据规则的顺序进行匹配和处理。
2. VLAN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逻辑上的网络隔离技术,将一个局域网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
每个VLAN可以有自己的访问控制策略和安全配置,实现不同级别用户之间的隔离和资源保护。
通过配置交换机上的端口,可以将不同的设备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从而实现网络访问的控制。
3. 网络隔离技术除了VLAN,还有其他的网络隔离技术可以用于限制网络访问,如端口隔离、子网隔离和物理隔离等。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部署环境的需要选择使用,以达到控制网络访问的目的。
4. 802.1X认证802.1X认证是一种基于端口的网络访问控制技术,通过认证服务器对接入设备进行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的设备才能访问网络资源。
该技术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接入网络,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认证服务器通常与交换机或者无线接入点配合使用,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5.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安全设备,可以通过访问控制规则和安全策略来控制网络访问。
防火墙可以过滤和监控网络流量,根据规则限制特定用户或设备的访问权限,并检测和抵御潜在的攻击。
通过配置防火墙的规则和策略,可以实现对局域网的网络访问控制。
6. 安全策略与审计除了上述的访问控制技术,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和进行安全审计也是局域网网络访问控制的关键。
管理员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清晰的安全策略,并定期审计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具备了在互联网环境中有效保护网络资源和用户信息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的定义、分类以及应用场景,并探讨其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
一、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的定义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简称NAC(Network Access Control),是指通过对网络用户身份、设备类型、访问需求等进行合理的识别和验证,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授权和限制,从而对网络资源的访问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二、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的分类1. 基于身份认证的访问控制技术基于身份认证的访问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验证并进行相应的授权或限制,来保证网络系统只允许合法用户进行访问。
常见的基于身份认证的技术包括密码认证、双因素认证和生物特征认证等。
2. 基于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技术基于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对接入设备的端口、MAC地址等进行识别、验证和授权或限制,来确保网络系统只允许合法设备进行接入和访问。
常见的基于网络设备的技术包括MAC地址过滤、虚拟专用网(VPN)和无线局域网(WLAN)安全等。
3. 基于访问行为的访问控制技术基于访问行为的访问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对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对异常行为进行检测和阻止,从而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常见的基于访问行为的技术包括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和流量分析等。
三、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场景1. 企事业单位内部网络安全保护企事业单位内部网络往往承载着包含核心业务信息的重要资源,严格的网络访问控制技术能够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保护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
2. 公共场所的网络安全管理如学校、图书馆或咖啡厅等公共场所的无线网络,需要通过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对接入设备和用户进行认证和授权,确保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教学目标●理解身份认证的概念及常用认证方式方法●了解数字签名的概念、功能、原理和过程●掌握访问控制的概念、原理、类型、机制和策略●理解安全审计的概念、类型、跟踪与实施●了解访问列表与Telnet访问控制实验5.1 身份认证技术概述5.1.1 身份认证的概念身份认证基本方法有三种:用户物件认证;有关信息确认或体貌特征识别。
1. 身份认证的概念认证(Authentication)是指对主客体身份进行确认的过程。
身份认证(Identity Authentication)是指网络用户在进入系统或访问受限系统资源时,系统对用户身份的鉴别过程。
2. 认证技术的类型认证技术是用户身份认证与鉴别的重要手段,也是计算机系统安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鉴别对象上,分为消息认证和用户身份认证两种。
(1)消息认证:用于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2)身份认证:鉴别用户身份。
包括识别和验证两部分。
识别是鉴别访问者的身份,验证是对访问者身份的合法性进行确认。
从认证关系上,身份认证也可分为用户与主机间的认证和主机之间的认证,5.1.2 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1. 静态密码方式静态密码方式是指以用户名及密码认证的方式,是最简单最常用的身份认证方法。
2. 动态口令认证动态口令是应用最广的一种身份识别方式,基于动态口令认证的方式主要有动态短信密码和动态口令牌(卡)两种方式,口令一次一密。
图5-1动态口令牌3. USB Key认证采用软硬件相结合、一次一密的强双因素(两种认证方法)认证模式。
其身份认证系统主要有两种认证模式:基于冲击/响应模式和基于PKI体系的认证模式。
常用的网银USB Key如图5-2所示。
图5-2 网银USB Key4. 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通过可测量的生物信息和行为等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
认证系统测量的生物特征一般是用户唯一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生物特征分为身体特征和行为特征两类。
5. CA认证国际认证机构通称为CA,是对数字证书的申请者发放、管理、取消的机构。
用于检查证书持有者身份的合法性,并签发证书,以防证书被伪造或篡改。
发放、管理和认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CA认证过程,如表5-1所示。
表5-1 证书的类型与作用证书名称证书类型主要功能描述个人证书个人证书个人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电子邮件等相关网络作业单位证书单位身份证书用于企事业单位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等Email证书用于企事业单位内安全电子邮件通信部门证书用于企事业单位内某个部门的身份认证服务器证书企业证书用于服务器、安全站点认证等代码签名证书个人证书用于个人软件开发者对其软件的签名企业证书用于软件开发企业对其软件的签名注:数字证书标准有:X.509证书、简单PKI证书、PGP证书和属性证书。
CA主要职能是管理和维护所签发的证书,并提供各种证书服务,包括证书的签发、更新、回收、归档等。
CA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其辖域内的用户证书。
CA的主要职能体现在3个方面:(1)管理和维护客户的证书和证书作废表(CRL)。
(2)维护整个认证过程的安全。
(3)提供安全审计的依据。
5.1.3 身份认证系统概述1. 身份认证系统的构成身份认证系统的组成包括:认证服务器、认证系统客户端和认证设备。
系统主要通过身份认证协议和认证系统软硬件进行实现。
其中,身份认证协议又分为:单向认证协议和双向认证协议。
若通信双方只需一方鉴别另一方的身份,则称单项认证协议;如果双方都需要验证身份,则称双向认证协议。
如图5-3所示。
图5-3 认证系统网络结构图【案例5-1】AAA认证系统现阶段应用最广。
认证(Authentication)是验证用户身份与可使用网络服务的过程;授权(Authorization)是依据认证结果开放网络服务给用户的过程;审计(Accounting)是记录用户对各种网络服务的用量,并计费的过程。
2.常用认证系统及认证方法1)固定口令认证固定口令认证方式简单,易受攻击:(1)网络数据流窃听(Sniffer)。
(2)认证信息截取/重放。
(3)字典攻击。
(4)穷举尝试(Brute Force)。
(5)窥探密码。
(6)社会工程攻击。
(7)垃圾搜索。
2)一次性口令密码体制一次性口令认证系统组成:(1)生成不确定因子。
(2)生成一次性口令。
3)双因素安全令牌及认证系统(1)E-Securer的组成图5-4 E-Securer安全认证系统(2)E-Securer的安全性。
(3)双因素身份认证系统的技术特点与优势。
4)单点登入系统单点登入(Single Sign On,SSO)也称单次登入,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入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
单点登入优势体现在5个方面:(1)管理简单。
(2)管理控制便捷。
(3)用户使用简捷。
(4)网络更安全。
(5)合并异构网络。
5)Infogo身份认证盈高科技INFOGO推出的安全身份认证准入控制系统。
其终端安全管理平台由MSAC 安全准入套件、ITAM资产管理套件、MSEP桌面套件(包括应用管理、补丁管理、终端运维管理、安全评估及加固、违规外联、网络流量安全管理、行为管理)和MSM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套件组成。
课堂讨论1.什么是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技术有哪几种类型?2.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2.常用认证系统和认证方法有哪些?5.2数字签名概述5.2.1 数字签名的概念及功能1. 数字签名的概念及种类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又称公钥数字签名或电子签章,是以电子形式存储于信息中或以附件或逻辑上与之有联系的数据,用于辨识数据签署人的身份,并表明签署人对数据中所包信息的认可。
基于公钥密码体制和私钥密码体制都可获得数字签名,目前主要是基于公钥密码体制的数字签名。
包括普通数字签名和特殊数字签名两种。
2. 数字签名的功能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发送者的身份认证、防止交易中的抵赖行为发生。
数字签名技术是将摘要信息用发送者的私钥加密,与原文一起传送给接收者。
最终目的是实现6种安全保障功能:(1)必须可信。
(2)无法抵赖。
(3)不可伪造。
(4)不能重用。
(5)不许变更。
(6)处理快、应用广。
5.2.2 数字签名的原理及过程1.数字签名算法的组成数字签名算法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签名算法和验证算法。
签名者可使用一个秘密的签名算法签署一个数据文件,所得的签名可通过一个公开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常用数字签名主要是公钥加密(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典型应用。
2.数字签名基本原理及过程在网络环境中,数字签名可以代替现实中的“亲笔签字”。
整个数字签名的基本原理采用的是双加密方式,先将原文件用对称密钥加密后传输,并将其密钥用接收方公钥加密发给对方。
一套完整的数字签名通常定义签名和验证两种互补的运算。
单独的数字签名只是一加密过程,签名验证则是一个解密的过程。
基本原理及过程,如图5-5所示。
图5-5 数字签名原理及过程课堂讨论1.数字签名和现实中的签名有哪些区别和联系?2.数字签名的基本原理及过程怎样?5.3 访问控制技术概述5.3.1 访问控制的概念及原理1.访问控制的概念及要素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指系统对用户身份及其所属的预先定义的策略组限制其使用数据资源能力的手段。
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
访问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访问主体对客体的访问,从而保障数据资源在合法范围内得以有效使用和管理。
访问控制包括三个要素:(1)主体S(Subject)。
是指提出访问资源具体请求。
(2)客体O(Object)。
是指被访问资源的实体。
(3)控制策略A(Attribution)。
2.访问控制的功能及原理访问控制的主要功能包括:保证合法用户访问受权保护的网络资源,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或防止合法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
访问控制的内容包括认证、控制策略实现和安全审计,如图5-6所示。
图5-6 访问控制功能及原理5.3.2 访问控制的类型及机制访问控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物理访问控制和逻辑访问控制。
1. 访问控制的类型访问控制类型有3种模式:1)自主访问控制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DAC)是一种接入控制服务,通过执行基于系统实体身份及其到系统资源的接入授权。
包括在文件,文件夹和共享资源中设置许可。
图5-7 Linux系统中的自主访问控制2)强制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MAC)是系统强制主体服从访问控制策略。
是由系统对用户所创建的对象,按照规则控制用户权限及操作对象的访问。
主要特征是对所有主体及其所控制的进程、文件、段、设备等客体实施强制访问控制。
MAC的安全级别常用的为4级:绝密级、秘密级、机密级和无级别级,其中T>S>C>U。
系统中的主体(用户,进程)和客体(文件,数据)都分配安全标签,以标识安全等级。
3)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角色(Role)是一定数量的权限的集合。
指完成一项任务必须访问的资源及相应操作权限的集合。
角色作为一个用户与权限的代理层,表示为权限和用户的关系,所有的授权应该给予角色而不是直接给用户或用户组。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通过对角色的访问所进行的控制。
使权限与角色相关联,用户通过成为适当角色的成员而得到其角色的权限。
可极大地简化权限管理。
RBAC模型的授权管理方法,主要有3种:①根据任务需要定义具体不同的角色。
②为不同角色分配资源和操作权限。
③给一个用户组(Group,权限分配的单位与载体)指定一个角色。
RBAC支持三个著名的安全原则:最小权限原则、责任分离原则和数据抽象原则。
2.访问控制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是检测和防止系统未授权访问,并对保护资源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是在文件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安全防护方法,一般是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按照事先确定的规则决定是否允许主体访问客体,贯穿于系统全过程。
访问控制矩阵(Access Contro1 Matrix)是最初实现访问控制机制的概念模型,以二维矩阵规定主体和客体间的访问权限。
主要采用以下2种方法。
1)访问控制列表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是应用在路由器接口的指令列表,用于路由器利用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的特定指示条件对数据包的抉择。
2)能力关系表能力关系表(Capabilities List )是以用户为中心建立访问权限表。
与ACL 相反,表中规定了该用户可访问的文件名及权限,利用此表可方便地查询一个主体的所有授权。
相反,检索具有授权访问特定客体的所有主体,则需查遍所有主体的能力关系表。
3. 单点登入的访问管理根据登入的应用类型不同,可将SSO 分为3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