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爱我中华音乐幼儿教案

爱我中华音乐幼儿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爱我中华》音乐,使幼儿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2. 培养幼儿对中华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CD或MP3音乐播放器;2. 幼儿喜爱的中华音乐曲目;3. 画板、彩色粉笔。
三、教学过程1. 温暖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悦耳动听的中华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中华音乐的美妙之处。
2. 歌曲学唱教师将CD或MP3音乐播放器连接至音响设备,播放《爱我中华》音乐,引导幼儿跟随节奏哼唱。
3. 歌曲理解通过三次播放歌曲,教师让幼儿仔细听歌词,试着理解歌曲的意义。
教师可以逐句解释歌词,并用简单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
4. 兴趣拓展展示一些中国传统乐器的图片,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教师还可以播放相关乐曲,让幼儿感受不同乐器的独特音色。
5. 创作活动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定一位队长。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编创一段小乐曲,可以利用简单的乐器,如鼓、木琴等,演奏出自己的音乐作品。
6. 小结与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幼儿一起回顾学习的成果。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体会,以及分享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延伸1. 在家长会或学校表演活动上,邀请幼儿表演他们自己编创的音乐作品;2. 继续学习其他中华传统乐曲,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音乐文化。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中华音乐,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并通过唱歌、听歌、创作等活动形式,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幼儿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本教案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使他们能够欣赏、理解并表达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音乐教案初中爱我中华

音乐教案初中爱我中华课程类型:音乐课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爱我中华》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和创作年代,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准、节奏、唱腔等。
3.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作者和创作年代。
2.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唱腔。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乐符号和技巧。
2. 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爱我中华》的乐谱和歌词。
2. 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3.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第一印象,如旋律、节奏、情感等。
二、歌曲介绍(10分钟)1. 教师介绍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作者和创作年代,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价值。
2.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唱腔,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
三、学唱歌曲(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节奏和唱腔。
2. 针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乐符号和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如顿挫、滑音等。
四、歌曲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调式和和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演唱技巧和合作能力。
2.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爱我中华》的艺术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歌曲中的爱国情感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爱我中华》,使学生了解了歌曲的背景、作者和创作年代,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爱我中华音乐教案

爱我中华音乐教案爱我中华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2. 学习演唱一首中国传统歌曲,并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3. 提高学生对中国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对中华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2. 学习演唱一首中国传统歌曲。
三、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和国内音乐合辑;2. 复印教材和歌曲歌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学生对中华音乐的兴趣。
2.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通过教材和音乐合辑,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包括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式,音乐元素以及乐曲的表达方式等等。
3. 学习演唱一首中国传统歌曲: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中国传统歌曲,向学生教授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跟着音乐教材和老师的指导学唱,先逐句学唱,再逐段学唱,最后整体演唱。
4.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练习歌曲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演唱。
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编排一段舞蹈或演出其他表演活动来伴奏这首歌曲。
5. 分享演唱成果:鼓励学生在班级或学校集会上表演他们的演唱成果。
可以邀请其他老师和同学观看,并向他们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六、教学延伸:1. 继续学唱和演奏其他中国传统歌曲;2. 学习其他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如古筝、二胡等;3. 参观音乐演出或音乐学院,深入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学习了一首中国传统歌曲,并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演唱。
通过分享演唱成果,增强了学生对中国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然而,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对中国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多地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作品和演奏技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交流和表演机会。
同时,也希望能够加强学生对中国音乐的欣赏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通过音乐来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爱我中华音乐教案

爱我中华音乐教案教案:爱我中华音乐1.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学习中华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对中华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2. 教学内容:- 中华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中华音乐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中华音乐的乐器和演奏技巧- 中华音乐的曲调和节奏特点- 中华音乐的意境和表达方式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中华音乐的精彩片段,引起学生对中华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探究(15分钟)-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任务,了解中华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并进行简要的展示和讨论。
3.3 学习(30分钟)- 学生学习中华音乐的基本知识,如乐器的名称和演奏技巧,曲调和节奏特点等,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3.4 演奏(15分钟)- 学生选取一首中华音乐作品,分组进行演奏和表演,展示所学习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3.5 欣赏(15分钟)- 教师介绍一些经典的中华音乐作品,并带领学生欣赏和分析其曲调、节奏和意境等方面的特点。
3.6 创作(15分钟)- 学生分小组进行中华音乐的创作活动,可以使用传统乐器或其他合适的音乐工具,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7 总结(10分钟)- 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和体会,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教师进行复习和总结,强调中华音乐的重要性和美好之处。
4. 教学资源:- 中华音乐的录音和视频素材- 中华音乐的乐谱和学习资料- 中华音乐的乐器和演奏工具- 中华音乐的创作材料和音乐素材5. 教学评价:- 学生的探究和展示任务评价- 学生的演奏和表演评价- 学生的欣赏和分析评价- 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评价6.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加中华音乐比赛或演出活动- 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华音乐的相关内容- 制作中华音乐的音乐剧或录音专辑7.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和体验中华音乐的美妙之处。
-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让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中华音乐的独特魅力。
初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爱我中华】

初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爱我中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唱出歌曲《爱我中华》,并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爱我中华》的学习。
2.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爱我中华》的学唱。
2. 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中华民族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3. 学唱歌曲:教师示范,学生跟唱,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合唱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5. 课堂小结: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爱我中华》,加强歌曲的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歌曲的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3.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其他音乐文化,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歌曲演唱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3.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爱我中华》的乐谱、图片、视频等资料。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录音。
3. 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八、教学时间1. 课堂授课时间:45分钟。
2. 课后作业时间: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音乐知识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歌曲演唱,学生跟随学习。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进行合唱。
4.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本节课以《爱我中华》为载体,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交素养。
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将能够独立演唱歌曲《爱我中华》,并理解歌曲所蕴含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学生将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此外,学生将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音乐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拓展
4.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5. 激发对音乐的热爱,培养音乐素养,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学生将通过聆听、演唱、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感官和思维,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学生将在小组合作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交素养。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唱祖国”中的《爱我中华》。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歌曲《爱我中华》的旋律和节奏。
2. 歌曲中蕴含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
3.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4篇)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4篇)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爱我中华》,感受音乐的魅力,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积极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与表现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歌曲表达的情感与演唱方式,且能够充满激情、亲切愉快地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充满激情、亲切愉快地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分析歌曲表达的情感,并熟悉歌曲的演唱方式。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大中国》,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叙述的是什么故事表达人物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以“我们”为主语,赞扬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预示着祖国人民团结、富强的情境。
表达人物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关于“祖国”的歌曲,感受这首作品的魅力。
由此,顺势导入本课。
(二)感知歌曲1.教师简单演唱歌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并思考: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举手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给人一种激动、热情高昂的感觉,非常的欢快、自然。
想象到锣鼓升天,人们欢聚一堂,尽情歌曲的场面。
2.教师播放完整音频,学生轻声哼唱。
并提问学生: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你能划分出来吗学生聆听,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分成两段,第一段为独唱,第二段开始独唱,后半部分由众人齐唱“爱我中华”,其余部分独唱。
(三)深入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演唱谱例。
思考:歌曲旋律与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演唱谱例,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节奏紧凑,除了基本的八分、四分节奏以为,还有附点与大切分节奏;整首歌曲旋律起伏较大,且旋律多高亢。
2.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谱例。
教师提问学生:歌曲中出现了哪些装饰音学生演唱,回答:有倚音。
3.教师引导学生:出现的特性节奏与装饰音我们应该怎样去的演唱请学生进行示范演唱谱例,教师纠错,并强调对特性节奏与倚音的演唱方法。
《爱我中华》教案

《爱我中华》教案《爱我中华》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7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3、学习歌词特有的写作手法,感受其艺术效果。
教学准备:“爱我中华”的歌曲。
教学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学习歌词特有的写作手法,感受其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祖国相关的资料,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
老师提问:国旗、国歌、中国地图、民族等。
并五出示课件,最后出示少数民族的图片,再导入课题。
2、简介创作背景和作者。
3、你们想唱这首歌吗?要想唱好这首歌,我们首先要理解歌词,把作者藏在歌词的情感挖掘出来,悟到自己的心中去,这样才能唱出动人的歌。
下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读一读,悟一悟。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课文中圈一圈,画一画,把自己不懂的、自己想说的话做上记号,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三、学习歌词1、自由读课文。
歌词共几段?各分几句?2、汇报。
三、再读,感知1、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2、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健儿”、“建设”、“雄姿英发”等词句来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指导感情读,体会“爱我中华”每次重复所表达的情感。
四、学唱歌曲五、交流歌曲的写作手法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第二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达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
六、总结全文这么美的歌词,配的旋律,更能表达人们的爱国情感,就让我们载歌载舞再一次听听这首催人奋进的歌吧!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找一找其它相似的爱国主义的歌曲。
板书设计亲密团结爱我中华爱国爱家《爱我中华》教案篇2《爱我中华》是一首歌词,它语言朴实,格调工整,表达了各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爱我中华要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的豪情壮志,旋律昂扬,催人奋进,欣赏歌词及歌曲,可以激发学生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从小树立长大要为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爱我中华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爱我中华》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优秀音乐作品《爱我中华》的背景、创作过程和艺术特点。
2.学习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感受“爱”的力量。
3.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欣赏《爱我中华》歌曲,理解歌曲的内涵,感受爱国情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询问学生“什么是爱国?”引导学生思考“爱国”这个词的含义,并写下学生的回答。
2. 宣布学习目标(2分钟)梳理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 欣赏歌曲(20分钟)1.老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让学生先静听,感受曲调和歌词。
2.让学生大声跟着歌曲唱,并且鼓励学生加入合唱。
3.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了解歌曲的内涵,让学生明白“爱我中华”是什么意思。
4. 分析歌曲的艺术特点(10分钟)1.与学生分享《爱我中华》歌曲背景、创作过程和艺术特点的相关信息。
2.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5. 演唱活动(20分钟)1.学生自由组合,练习歌曲的演唱。
2.老师选择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现场评价,并对表演同桌进行交流分享。
6. 总结与评价(3分钟)1.对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感受和表演进行总结。
2.给予学生高度评价,鼓励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中国优秀音乐作品《爱我中华》的背景、创作过程和艺术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爱国主题的理解和感受也有所提升,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五、课后作业1.回答问题:你对这首歌的理解,它给你带来了哪些情感上的体验?2.录制音频或视频,演唱《爱我中华》歌曲,并与同学分享观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歌曲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爱”的力量,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
同时,通过演唱活动,让学生在集体合作中锻炼个人能力,增强自信心。
音乐爱我中华教案

音乐爱我中华教案教案标题:音乐爱我中华教案目标:1.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华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一首中国传统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中国传统音乐了解多少?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分享中国传统乐器的种类和特点。
3. 听取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喜好,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音乐欣赏(20分钟)1. 播放一些经典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如《二泉映月》、《茉莉花》等,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2.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四、音乐表演(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中国传统音乐进行表演。
2.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鼓励他们在音乐表演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3. 引导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学会合作、互相帮助和尊重他人的表演。
五、总结(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表演经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如何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中国传统音乐。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音乐欣赏和表演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技巧。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中国传统音乐,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音乐书籍或网站。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音乐展览,增加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3.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成果。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华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音乐表演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了解歌词的创作背景,学习歌词的写作手法。
3、学习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4、自学生字词语,背诵课文。
二、教学准备:歌曲《爱我中华》三、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欣赏后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国家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你们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列举几个)2、这些民族虽然语言不同,风俗也不一样,但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爱国爱家,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
3、老师今天也想教你们唱这首歌,你们想学吗?当然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的意思,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歌词吧!4、板书课题:爱我中华。
(三)、教师小结补充。
(四)、自由读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用“x”或“xx”画出来。
可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五)、汇报读懂的情况: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六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2、课文有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有两句,将五十六个民族比喻成“星座”、“花朵”、“亲密的兄弟姐妹”,朴实的语言,体现了各民族的亲密团结。
他们的语言虽然存在差异,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
第二部分共有五句话。
前三句分别勾画了三幅图画,哪三幅?第一幅,各族健儿在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顽强拼搏的情景(结合刚结束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及残奥会说一说);第二幅,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忘我工作(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第三幅,讴歌了中华各族儿女昂首阔步推动伟大的祖国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5篇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5篇《爱我中华》教学设计5篇《爱我中华》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3、自学生字词词语,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歌曲《爱我中华》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点明本单元主题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2、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3、预习后对这一单元有了哪些理解?二、歌曲导入,整体感知1、放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
请同学来谈谈刚刚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
(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谈出自己的一点感受就可以。
)2、介绍创作背景和作者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理解?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
老师适时的补充介绍。
三、感情朗读,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朗读。
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四、细读感悟,美读背诵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六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1)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比作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
体会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不管是谁,不管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爱的是什么?(3)文中有几次提到这句话?(4)仔细阅读,联络上下文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小组内联络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可联络刚完毕的奥运会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爱我中华,建立我们的国家。
音乐爱我中华教案

音乐爱我中华教案教案主题:音乐爱我中华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魅力;2. 学习中华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培养学生对中华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 中华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料;2. 乐器,如二胡、笛子、古筝等;3. 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中华音乐1. 引入:播放一段中华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韵。
2. 课堂讨论:请学生谈谈他们对中华音乐的印象,分享对中华音乐的喜爱之处。
3. 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华音乐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解释中华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4. 观摩:播放一些中华音乐演奏视频,让学生欣赏并观察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
第二课:学习中华音乐的器乐1. 知识传授:介绍一些中华音乐的主要器乐,如二胡、琵琶、笛子等,向学生介绍其基本结构和演奏方法。
2. 示范演奏:教师演奏其中一种中华乐器,向学生展示其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学生练习:让学生选择一种中华乐器进行学习,指导学生练习基本的音阶和曲目。
第三课:学习中华音乐的声乐1. 知识传授:介绍中华音乐的声乐特点和技巧,如发声方法、音调变化等。
2. 练习歌曲:选择一首具有中华音乐特色的歌曲,教授歌曲的发音和演唱技巧。
3. 学生表演:安排学生小组,让他们准备和表演中华音乐的歌曲。
第四课:展示和评价1. 学生展示:安排学生进行中华音乐的小型演出,学生可自由选择乐器演奏或合唱歌曲。
2. 评价:为学生的表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才艺和努力。
课后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喜欢的中华音乐歌曲,并进行个人演唱或演奏;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中华乐器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演奏技巧。
板书设计:音乐爱我中华评价:学生积极参与,表演出色;学生对中华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华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中华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学生通过学习中华音乐的器乐和声乐,提高了自己的音乐技巧和表演能力。
音乐课爱我中华教案

音乐课爱我中华教案篇一:《爱我中华》教学设计《爱我中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来看几幅少数民族服饰图片,请同学说一说都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播放傣族、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图片)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过家,我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老师放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字。
(课件播放几个民族的简单介绍)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第一遍欣赏歌曲(二)”知识抢答——“动动我们的脑”多媒体出示问题:1、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2、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热情” “ 奔放”“ 激昂”“欢快”“ 奋进”等等)(三)作品分析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四)学生学唱歌曲1、难点解决跟着琴解决学生认为最难唱的部分,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跟琴一起来演唱歌曲。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变换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让学生巩固旋律。
三、歌曲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班要参加学校的歌咏比赛,以《爱我中华》为例,请你把歌曲做一下演唱形式的处理,试一下看哪演种唱形式更能表现歌曲。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我中华》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我中华》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我中华》这首歌曲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五声音阶创作,旋律优美,歌词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是,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歌曲《爱我中华》,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情感演唱。
3.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音调,如滑音、颤音等。
2.重点:学会歌曲《爱我中华》,并能进行合唱。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不同版本的《爱我中华》,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爱我中华》的曲谱、歌词。
2.教学音频:不同版本的《爱我中华》。
3.教学视频:关于民族音乐的纪录片或歌曲表演。
4.乐器: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特色音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爱我中华》的曲谱,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民族特色音调,如滑音、颤音等。
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加强合唱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检验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唱歌《爱我中华》|人教版

(1)民族音乐欣赏:播放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为学习《爱我中华》做好铺垫。
(2)歌曲学唱:引导学生跟唱《爱我中华》,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民族舞蹈创编:分组让学生根据歌曲旋律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我推荐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1)《中国民族音乐教程》: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特点和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对学生深入学习民族音乐具有指导意义。
(2)《民族音乐鉴赏》:该书收录了大量民族音乐作品,并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 唱歌 《爱我中华》|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六单元的唱歌部分,主要内容是学唱歌曲《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歌词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曲调欢快,节奏感强。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作业反馈:针对学生的作业,我将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反馈中,我将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作业展示:定期组织作业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通过作业展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交流,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综合评价:
(1)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找出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5.爱我中华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2)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5. 爱我中华
课题:
科目:
班级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爱我中华》,具体内容包括欣赏《爱我中华》这首歌曲,以及学习歌曲中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阶、节奏、旋律等,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时,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爱我中华》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和视频,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2)教学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旋律和节奏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3)实物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教具,如吉他、钢琴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乐器在歌曲中的作用和效果。
人教版音乐六下第四单元《爱我中华》教案

人教版音乐六下第四单元《爱我中华》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我中华》是人教版音乐六下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激昂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自豪。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雄壮的旋律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第二部分以抒情的旋律表达了对民族团结和繁荣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音准、节奏、唱腔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歌词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音乐和文化的角度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结构和歌词含义,提高音乐素养。
2.学会歌曲,并能流畅地演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
2.理解歌曲歌词的含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和歌词含义。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习。
3.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体验法: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舞蹈等。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爱我中华》的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谱:提供歌曲的简谱和五线谱,方便学生学习。
3.教学器材:音响、投影仪、钢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乐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逐句教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在学生掌握歌曲基本旋律后,合唱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教案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变化和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价方式不够全面: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成果。
(三)改进措施
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发布《爱我中华》的音频和简谱,要求学生学会唱这首歌。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例如,让学生思考歌曲中的和声是如何衬托主旋律的。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视频资源:《爱我中华》的不同版本演唱视频,以及歌曲背后的故事。
2. 拓展要求:
- 自主学习和拓展: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加深对《爱我中华》的理解和感受。
- 推荐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的文化内涵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 解答疑问:教师可以解答学生在学习和拓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爱我中华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爱我中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唱出《爱我中华》歌曲,并理解其中的歌词含义,认识到祖国的伟大和美丽。
–认识拍子,了解三拍子和四拍子的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听音辨音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水平。
–发扬团队协作和合作意识,加强集体荣誉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祖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共同的唱歌活动,增强对于集体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的和谐相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爱我中华》的唱法和歌词含义。
2.教学难点–三拍子和四拍子的区别,以及歌曲中的节奏感。
三、教学过程1. 理论授课首先,老师向学生概括介绍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和意义,讲解其歌词含义,向学生传递爱国情感。
然后,老师讲解拍子,介绍三拍子和四拍子的区别,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节奏感和拍子。
2. 歌曲学习1.演唱示范老师先对着音乐唱一遍或多遍歌曲,让学生听一下,感受一下歌曲的氛围和旋律。
2.分段学习老师展示歌词画面,带领学生分段学习,模拟听音练习。
同时,老师指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节奏感和拍子。
3.全曲学唱学生学会了分段唱后,老师带领学生全曲学唱。
3. 教师评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唱法、节奏感和歌曲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选择1.模拟听音法2.师生互动法3.评估法五、教学资源1.歌曲《爱我中华》伴奏和歌词。
2.音响设备。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新歌曲《爱我中华》的唱法,还懂得了拍子和歌曲中的节奏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感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本节课注重了师生间的互动和集体合作,加强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来看几幅少数民族服饰图片,请同学说一说都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播放傣族、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图片)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过家,我国(课件播放几个民族的简单介绍)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老师放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字。
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第一遍欣赏歌曲(二)”知识抢答——“动动我们的脑”多媒体出示问题:1、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2、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热情”“奔放”“激昂”“欢快”“奋进”等等)(三)作品分析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四)学生学唱歌曲1、难点解决跟着琴解决学生认为最难唱的部分,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跟琴一起来演唱歌曲。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变换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让学生巩固旋律。
三、歌曲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班要参加学校的歌咏比赛,以《爱我中华》为例,请你把歌曲做一下演唱形式的处理,试一下看哪演种唱形式更能表现歌曲。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由小组长陈述讨论结果。
在活动中过程中,老师给予指导。
)四、歌曲的拓展师:同学们,下面的时间我们休息一下嗓子,老师要问大家一个有点严肃的问题,你爱自己的祖国吗?为什么?(老师出示以下主题的图片“嫦娥一号”“2008年奥运会”“四川抗震救灾”等)师:我们的祖国有美丽的河山,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嫦娥一号”的发射“2008年奥运会”都让我们为祖国而自豪。
“四川抗震救灾”的活动中,中华民族所表现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也让祖国以她的儿女而骄傲。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同学们让我们以热情、奔放、奋进的声音把这首歌曲再来演唱一遍。
(在热情的氛围中,利用学生自己创编的演唱形式完成作品,教师进行小结。
)篇二:《爱我中华》教学设计与反思《爱我中华》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体会课文表达的强烈的名族情、爱国情。
3. 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中华”。
引导学生读后进行交流,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我中华”这句歌词表达的感情。
2. 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教学准备]歌曲《爱我中华》,搜集各民族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题。
1.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会唱的可以跟唱。
2. 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称吗?简介作者、演唱者和写作背景。
我们今天学习这首歌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可以同桌对读,可以齐读。
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 对于读文时不懂的地方标划出来,同桌交流。
三、研读文本,深入理解。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多处点到“五十六”,“爱我中华”)2、研读课文。
(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
(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
”结合生活中的灾难发生时我国人民团结的表现,让学生感受各族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
可以播放奥运会上健儿们拼搏的图片,让他们理解健儿奋起步伐。
播放各民族大团结的图片,体会民族的和谐相处。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师生合作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引导学生结合齐读时的感受说说“爱我中华”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
四、跟唱歌曲,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爱我中华团结爱国[教学反思]因为本课是大家很熟悉的歌词,有的学生都会唱了,学习起来相对容易。
通过播放歌曲,图片学生能对各族的团结有较清楚的认识,通过学生观看抗震救灾时人们的英勇表现理解我们的民族在灾难面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文章进行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不恰当的地方,需要加强练习。
篇三:《爱我中华》教案课题:《爱我中华》教学目标: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
教材分析: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歌曲的准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钢琴乐谱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师:2007年的10月24日,在我国的航空史有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大事吗?生:“嫦娥一号”升空!师:2007年的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搭载了三十一首优秀的中国歌曲,其中就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我中华》。
(二)歌曲的节奏训练——“动动我们的手”节奏练习利用节奏小游戏的形式进行,对歌曲中的节奏进行练习。
注意:前16和后16节奏型的准确掌握。
(三)知识抢答——“动动我们的脑”多媒体出示问题1、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2、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3、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你知道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那个民族吗?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吗?(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只有3000人左右)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热情”“奔放”“激昂”“欢快”“奋进”等等2、第二遍欣赏歌曲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现场演唱版的《爱我中华》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等等)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
(二)读歌词(轻声高位置,再次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读歌词时可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老师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声的方法和读歌词的情绪,学生读第二部分,师生共同读第三部分。
问题: 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2、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三)作品分析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四)老师范唱(用情绪感染学生,用情感带动学生)问题: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五)学生学唱歌曲1、难点解决跟着钢琴解决学生认为最难唱的部分,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跟钢琴一起来演唱歌曲。
注意:装饰音、休止符的运用。
控制整体音量。
高音时不要喊叫,用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注意声音强弱对比。
3、变换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让学生巩固旋律。
三、歌曲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班要参加学校的歌咏比赛,以《爱我中华》为例,请你把歌曲做一下演唱形式的处理,试一下看哪种演唱形式更能表现歌曲。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由小组长陈述讨论结果。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给予指导。
每一组讨论的演唱形式都让小组长陈述并由本小组的同学来表演。
选出大家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案。
四、歌曲的拓展师:同学们,下面的时间我们休息一下嗓子,老师要问大家一个有点严肃的问题,你爱自己的祖国吗?为什么?无论学生的回答是侧重那个方面,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与表扬。
老师出示以下主题的图片:“美丽河山”“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嫦娥一号”“2008年奥运会”“四川抗震救灾”等师:我们的祖国有美丽的河山,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我们中间的很多学生都受到国家政策受益者,“嫦娥一号”的发射“2008年奥运会”都让我们为祖国而自豪。
“四川抗震救灾”的活动中,中华民族所表现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也让祖国以她的儿女而骄傲。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同学们让我们以热情、奔放、奋进的声音用同学们自己创作的演唱形式,把这首歌曲再来演唱一遍。
在热情的氛围中,利用学生自己创编的演唱形式完成作品。
进行总结(我们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我们更应该团结起来。
大到我们的国家,小到我们的班级体,我们都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五、作业布置:1、搜集一些有关爱国主义的歌曲。
2、搜集一下关于徐沛东,乔羽的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一下两位词曲作家。
六、课堂在音乐中结束教学反思: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是通过聆听、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
本节课我就是以此理念为指导,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用歌曲本身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教师自身的情绪感染和指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与创作过程感染自己,从而完成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歌曲的正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学生的聆听、感受、表现和创作为主线,让“热情”、“欢快”、“奔放”、“奋进”的情绪充满了课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学习音乐,感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