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课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
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中的几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学习化学的乐趣。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3.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4.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科学探究】教师规范演示滴管的使用,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1-8,观察现象填写表格。
学生阅读教材并熟悉各种实验器材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实验探究:用10毫升量筒量取5毫升稀盐酸,并验证俯视、仰视对读数影响情况。
阅读教材20页,了解滴管使用方法。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演示
完成【实验1-8】观察现象填写20页表格
阅读教材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4min
创设问题情境,完成实验探究
30min
【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
【播放】违规实验造成的实验事故的课件,使学生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
教学设计
题目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总课时
2
学校
星火一中
教者
刘占国
年级
九
学科
化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教
材
分
析
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
试管、镊子、药匙、量筒、滴管、烧杯、锌粒、碳酸钠、稀盐酸、试管架等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5.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做实验中认仪器、学规则、讲规范,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6.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7.通过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
点
药品的取用。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难
点
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
【提出问题】
1.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
学生总结固体药品取用方法时教师【规范演示】取用固体药品
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稀盐酸
【提出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和教材19页图1-26说说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而不滴洒?
思考交流,完成讨论问题。
总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
△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任何事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及规范,树立安全规范操作的意识。
△由实物引出实际问题,便于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将问题解决。学生自己能看懂学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强化知识
8min
课堂小结
3min
2.量筒量取液体时,采用仰视、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科学探究】指导学生结合上边的两个问题设计实验完成科学探究。
四、滴管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取少量的液体应用什么仪器?
2.使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教师演示,学生再实际操作,能使学生规范操作。
△培养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回忆已有知识,并对问题分析讨论。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讨论与总结】教材19页4个讨论问题,学生组织语言回答。
三、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观看、思考
观看、思考、交流
思考交流,结合教材18页内容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总结固体药品取用方法。
学生认真观察
亲自操作
观察
联系生活中倾倒液体的操作结合教材19页内容得出正确的倾倒方法并实际操作。
学生总结
△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阅读教材20页,了解滴管使用方法。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中的几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学习化学的乐趣。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3.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4.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科学探究】教师规范演示滴管的使用,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1-8,观察现象填写表格。
学生阅读教材并熟悉各种实验器材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实验探究:用10毫升量筒量取5毫升稀盐酸,并验证俯视、仰视对读数影响情况。
阅读教材20页,了解滴管使用方法。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演示
完成【实验1-8】观察现象填写20页表格
阅读教材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4min
创设问题情境,完成实验探究
30min
【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
【播放】违规实验造成的实验事故的课件,使学生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
教学设计
题目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总课时
2
学校
星火一中
教者
刘占国
年级
九
学科
化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教
材
分
析
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
试管、镊子、药匙、量筒、滴管、烧杯、锌粒、碳酸钠、稀盐酸、试管架等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5.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做实验中认仪器、学规则、讲规范,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6.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7.通过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
点
药品的取用。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难
点
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
【提出问题】
1.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
学生总结固体药品取用方法时教师【规范演示】取用固体药品
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稀盐酸
【提出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和教材19页图1-26说说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而不滴洒?
思考交流,完成讨论问题。
总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
△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任何事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及规范,树立安全规范操作的意识。
△由实物引出实际问题,便于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将问题解决。学生自己能看懂学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强化知识
8min
课堂小结
3min
2.量筒量取液体时,采用仰视、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科学探究】指导学生结合上边的两个问题设计实验完成科学探究。
四、滴管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取少量的液体应用什么仪器?
2.使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教师演示,学生再实际操作,能使学生规范操作。
△培养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回忆已有知识,并对问题分析讨论。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讨论与总结】教材19页4个讨论问题,学生组织语言回答。
三、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观看、思考
观看、思考、交流
思考交流,结合教材18页内容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总结固体药品取用方法。
学生认真观察
亲自操作
观察
联系生活中倾倒液体的操作结合教材19页内容得出正确的倾倒方法并实际操作。
学生总结
△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阅读教材20页,了解滴管使用方法。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