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画---人物画欣赏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15幅人物画

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15幅人物画

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15幅人物画仕女画是古代人物画的一个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

战国、西汉墓葬中出土的帛画上,就有体态动人的妇女形象;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的兴旺发达,仕女画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产生了不少专门画仕女的画家,并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的画科。

明清时期人物画相对衰微,但仕女画仍然有新的发展。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特点:(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

从画法上讲都属于工笔画。

其中有工笔重彩,也有工笔淡设色。

从这些中国古代人物画可以见到,古代人物画达到的高超艺术水平。

是古代画家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这些动人的艺术形象。

1《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十国南唐顾闳中,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画,粗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

卷无作者款印,亦无历代题跋及观款。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3《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唐代画家张萱的作品,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徽宗摹的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4《捣练图》唐代张萱《捣练图》原属圆明园收藏。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5《唐人宫乐图》唐佚名绢本设色 48.7x69.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6《步辇图》唐阎立本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现藏故宫博物院7《游骑图》唐,佚名,绢本设色,纵22.7厘米,横94.8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8《文苑图》五代周文矩,绢本设色,纵37.4厘米,横58.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左上方有宋徽宗赵佶题“韩滉文苑图”。

【国画艺术】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226—230)

【国画艺术】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226—230)

【国画艺术】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226—230)《古贤诗意图》226 《古贤诗意图》明杜堇纸本墨色纵28厘米横107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无款印。

共九段,每段有金琮书诗,卷未金琮跋云:“□□索仆书古诗十二首,将往要杜柽居为图其事,柽居无讶仆书敢占其左,以渍痕在耳,他玉图成必有谓珠玉在侧,觉我形秽者,仆奚辞焉。

弘治庚申六月廿八日,金琮记事。

” 全卷画幅,杜堇细心体会诗意,作出巧妙构思,人物突出,情景交融。

人物用白描法,线条流畅,稍有轻重提按,含蓄秀雅。

山石树木安排简洁而自然,山石用侧锋斧劈皴,近马远、夏圭,但用笔却缜密透逸,具元人韵致。

此图为其白描巨构佳作。

《题竹图》227 《题竹图》明杜堇纸本墨笔纵191厘米横10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右上自题七绝一首,署款“柽居杜堇”。

从题诗悉知此图绘宋代著名诗人苏轼题竹的故事。

画面正中高帽长须、执笔题竹者即为苏轼。

人物衣纹作兰叶描,又稍见转折和顿挫,纤细而有力。

墨竹主干细加晕染,逐节分明,笔墨亦显细秀特色。

唯山石勾皴较随意,多尖峭折角和方向不定的短皴,近似“浙派”戴进的山石,其画法似乎与“院体”、“浙派”有一定关系。

杜堇的画风也反映了成化、弘治时期绘画所具的时代性。

《宫中图》228 《宫中图》明杜堇绢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杜堇(15—16世纪),本姓陆,出继杜氏,字惧南,号柽君,又号古狂,丹徒(今江苏镇江)人。

好为诗文,擅长绘画,工人物、山水、花卉、鸟兽,尤精人物,宗法李公麟白描法,线条纤细流畅,又别具秀媚之态,为当时白描高手。

他后来寓居京师,唐寅30岁进京会试时,曾与他相识,《六如居士全集》中,有诗赠杜堇诗曰:“白眼江东老杜迂,十年流落一囊书。

长安相见红尘里,只问吴王菜煮鱼。

”唐寅有路较工致人物画,就受杜堇一定影响。

此长卷似摹自南唐周文矩的《宫中图》,又汇进作者自己的创作笔法。

图中描绘了后宫之中嫔妃们的日常生活。

《伏生授经图》229 《伏生授经图》明杜堇绢本设色纵147厘米横104.5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此图布势跌宕起伏,运笔迅疾顿挫,具豪迈放逸意趣。

中国绘画--美女系列作品欣赏

中国绘画--美女系列作品欣赏

中国绘画--美女系列作品欣赏朝妆缓步图王树毂立轴绢本设色纵83.8厘米横30.1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王树毂,生于1649年,卒年不详。

清代画家。

字原串,号无我、鹿公,一作丽公,又号方外布衣,一作文外布衣,晚号栗园叟、慈竹君、一笑先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工写人物,笔法出陈洪绶,所作衣纹秀劲,设色古雅。

传世作品有《学士校书图》《弄胡琴图》《煮茶图》《人物图》。

此图中一名仕女身裹披风,一手支颐,一手执扇,婷婷娜娜,缓步而行,一边回头观看,似被什么所吸引。

背景不置一物,却通过人物的装束和动态,体现出早晨清露未退、凉风微动之感。

用笔圆润细劲,得陈老莲之笔意。

图上方有另一名清代画家张庚所题诗跋。

李清照像崔错轴绢本设色纵56.7厘米横56.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崔错,生卒年不详,字象九,一作象州,三韩(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

曾官同知。

工人物、仕女,擅写真,宗法焦秉贞,受宫廷西法影响,描染净丽,格调婉约。

亦能画梅。

与黄鼎友善,时常合作。

此图画的是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像。

画中描写李清照淡妆素服,斜倚奇石而坐,右手托腮,左手抚膝,默默无声作沉思状。

人物神情刻画入微,衣纹体态,平缓自然,线条流畅工细;奇石勾染皴斫,用笔粗简。

背景不落一墨,大片空白烘托出一种虚空渺茫、寂寞无主的情绪,可谓简洁素净,主体鲜明突出。

作者师承焦秉贞画法,擅写真,格调婉约,在人物立意传神上有独到之处。

此画是其一幅佳作。

孝庄文皇后朝服像佚名立轴绢本设色纵155.5厘米横116.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孝庄文皇后,姓博玺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

后金天命十(1625)二月,被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聘为侧福晋。

崇德元年(1636)改元,五宫并建,被册封为永福宫庄妃。

顺治元年尊为圣母太后,在清初顺治、康熙两朝曾参与政事多年。

图中孝庄文皇后身着华丽的服装,坐在宝座上,庄重威严。

面部吸收西洋画技法,立体感较强,凤椅及地毯尚无采用焦点透视。

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

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

2021/3/27
CHENLI
24
李公麟 《维摩演教图》
2021/3/27
CHENLI
25
梁 楷 生卒年不详,南宋
画家。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工画人物、佛道、鬼神,兼擅
山水、花鸟。画分二体:一曰
“细笔”;一曰“减笔”。继
承五代石恪,寥寥数笔,概括
飘逸,对明清及现代画家有着
重要影响。传世作品有《六祖
为核心的“传神论”,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 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传世作品《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等,均是后人摹本,画论著作 有《魏晋胜流赞》、《论画》、《画云台山 记》。
2021/3/27
CHENLI
3
顾恺之 《女史箴图》
2021/3/27
CHENLI
4
阎立本 (601-673)唐代杰出
画家。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 弟。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 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 相。 擅长书画,尤其善画人物肖像。代表 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的重 要作品之一。
任伯年《苏武牧羊》
CHENLI
29
课后思考题
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形式上 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021/3/27
CHENLI
30

2021/3/27
31
2021/3/27
CHENLI
11
放大图
2021/3/27
CHENLI
12
局部1
2021/3/27
CHENLI
13
局部2
2021/3/27
CHENLI
14
2021/3/27
局部3 CHENLI
15
局部4

【精品美术】高中美术课件:中国古代人物画(共43张PPT)

【精品美术】高中美术课件:中国古代人物画(共43张PPT)
夜宴图》;本画分夜宴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五段。
三、体会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
第一段:夜宴听乐
仔细观察,主人翁韩熙载的神态有何特点?
三、体会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
第二段:观舞
韩熙载是 高兴的,还是 郁闷的?
三、体会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
从人物的穿着中,你 看出了人物有何特点?
三、体会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
油画用色丰富厚重。中国画用色轻淡。
欣赏中西方人物画名作,请比较它们的造型技法不同之处。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
意大利拉斐尔《圣母子》
油画以明暗面块造型为主。中国画以线造型为主。
欣赏中西方人物画名作,请比较它们在主客观表达方面的不同之处。
北宋梁楷 《太白行呤图》 法国安格尔 《莫瓦铁雪夫人像》
油画注重客 观的描绘。中国 画注重程式化表 现,以意趣为主
五代:顾宏中《韩熙载夜宴图》
第四段:清吹
第三段:休息
三、体会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
第五段:送客
三、体会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李后主刚即位时,猜忌心很重,鸠杀了很多从北方来的大臣,韩熙载因为是北 方人,始终没有得到重用。韩熙载为逃避南唐李后主的猜疑而故意纵情声色。李 煜对韩熙载的放荡行为很不满意,就派画家顾闳中潜入韩家,仔细观察韩的所作 所为,然后画出来给他看。这幅画今天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画名就叫《韩熙载夜 宴图》。
四、体会中国人物画“意趣、神采”。 梁楷《六。 屈子行吟图 明 陈洪绶
四、体会中国人物画“意趣、神采”。 南宋:李嵩《货郎图》
四、体会中国人物画“意趣、神采”。 清黄慎《渔翁渔父图》
步辇图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中国古代绘画名家及其作品PPT课件

中国古代绘画名家及其作品PPT课件

.
13
《送子天王图卷》
目前流传的被认为是吴道子的作品主要有《送子天王图 卷》、曲阳北岳庙的鬼伯、孔子像、观音子尚缺乏证明, 然而是一幅优秀的古代作品。图卷最后一段取材《瑞应本起 经》中净饭王抱了初生的释迦牟尼到神庙中,诸神为之慌忙 匍伏下拜的故事。净饭王捧着婴儿,以一种小心翼翼的动作 ,充分透露出这一抱持者的崇敬心情;同时,那一跪拜在地 的孔武有力的天神,更不是单纯的跪拜,而是张皇失措、惶 恐万状的神态,是精神上完全降服了的表情。净饭王和天神 的这两个有充分的心理根据的动作便烘托出还在襁褓中的, 在画面上看不出任何直接的迹象来的小小婴儿的不平凡和无 上威严。这样的表现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内心的联系以阐明 主题,所以在绘画艺术技巧的发展上有创新的意义。
.
11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来迎文成公主入藏时的情景。
在绘画技巧上,阎立本继承和发展了魏、隋以来的优秀传统,重视人物精神刻划。用
笔较顾恺之的“细密精致”更富于变化,有粗有细,有松有紧,富于表现力。用色上,他
吸取六朝的晕染法,能成功地把对象的质感和. 厚度表现出来。
中国古代绘画名家及其作 品
.
1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以三国时代曹植《洛神赋》为题材,用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的内容。 画中
的曹植带着随从,在洛水之滨凝神怅望,见到了思念已久的洛 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
,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
卷面。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现传世的共有4件,绢本、设色,均为宋人摹本。分别收藏在
.
14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卷》
.
15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卷》局部

唐宋元明清

唐宋元明清

主要人物
• • • • • 唐:阎立本、张萱,周昉 宋:张择端、梁楷、苏汉臣、李唐 元: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明:徐渭<墨葡萄图> 清:"野逸派"八大<河上花>、 石涛、
金农<梅花册>
朱耷<鱼石图> "扬州八怪"
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特点: • (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 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 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例如: • 从以上作品可以见到,唐代人物画达到的高度艺术水平。 • 五代人物画的杰作——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 其他如明代“写真”代表作——曾鲸的《张卿子像》,作者在传统肖 像画法强调“墨骨”和“传神”的基础上,融合西洋画法创造了更重 墨染和体积感的“凹凸法”,为中国传统肖像画开辟了新路子。画中 描写了杭州名医张卿子的肖像,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这位医学家不求名 利、和善坦荡的神态风貌。 •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 活动。除了前面介绍的《韩熙载夜宴图》属于传统的长卷式的人物画 外,场面更为繁广的应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 的多样性。 • 例如,上面谈话到的人物画,从画法上讲都属于工笔画。其中有工笔 重彩,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也有工笔淡设色,如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和曾鲸的《张卿子像》。
唐朝人物画简介
• 唐代中晚期的绘画,一方面完善唐代中期的风格, 另一方面又开拓了新的领域。五代时期(公元 907--公元960年),人物画的题材内容逐渐宽泛, 宗教神话、历史故事、文人生活等都成为描绘的 主题。画家注重人物神情和心理的描写,传神写 照的能力又有提高。在技法风格上向两大方向发 展:工笔设色用笔更加多变,色调比唐代有所丰 富;水墨画法除了变形发展以外,还出现了水墨 写意的画法。妇女都以肥胖为主,有着丰颊硕体. 臃肿高贵的身体形象。头饰都是直竖型,梳把较 高,横面较窄。 • 官吏领大多是圆翻领,对襟,窄油,锦边。

【国画艺术】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496—500)

【国画艺术】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496—500)

【国画艺术】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496—500)《柳下晓妆图》496 《柳下晓妆图》清陈崇光纸本设色纵127厘米横43.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陈崇光(1838—1896),原名炤,字若木、栎生,江苏甘泉(今扬州)人。

初为雕花工人,后拜虞蟾为师。

山水、花卉、人物俱能,尤擅双钩花卉。

古人云:“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

既要把柳树的枯枝老干画得挺拔多姿,又要保持其婀娜之势,确属不易。

作为此画中起点缀和烘托环境作用的柳树,在陈崇光笔下却表现得很是从容妩媚。

柳下仕女正专心整理晨妆,其光鲜娇媚的姿容在柳枝的衬托下,显得清丽脱俗而动人。

《花容玉貌图》497 《花容玉貌图》清任颐绢本设色纵28厘米横28厘米南京博物馆藏任颐(1839/40—1895),清末画家,原名润,字伯年,后更名。

生于浙江山阴航坞山,卒于上海。

其父任云淞是民间画工,任颐幼时随父学画肖像,在传神写照和默写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后到宁波随任薰学画,同年春末与任薰离开宁波到苏州,后寓居上海近30年,以卖画为生。

此幅《花容玉貌图》体现了一种费丹旭式的半工半写法,仕女形象则清丽娇柔,风雅脱俗。

《授书图》498 《授书图》清任颐纸本设色纵128.8厘米横39厘米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任颐是“四任”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

他善于融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于一炉,画作呈多种面貌出现,很富有新意。

此幅《授书图》用工笔重彩手法描绘人物,可看出受陈洪绶的影响。

《仙姑图》499 《仙姑图》清任颐纸本设色纵148厘米横79.7厘米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任颐的人物画题材广泛,既有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也有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他善于写真术,能够捕捉人物一刹那之间的神情动态,被誉之为“曾波臣后第一手”。

《仙姑图》形象生动,构思奇妙,堪称近代绘画史上少见的佳作。

《弄璋图》500 《弄璋图》清任颐纸本设色纵107厘米横42.8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任颐兼善塑像,据说他曾用宜兴陶土塑制其父一小全身像,“状至入神”。

名家绘画:人物作品欣赏10

名家绘画:人物作品欣赏10

名家绘画:人物作品欣赏10吴青霞古典人物欣赏吴青霞仕女人物欣赏吴青霞(1910—2008),女,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

江苏常州人。

为江南收藏家、鉴赏家吴仲熙先生之女公子,自幼秉承庭训,师从其父临摹宋、元、明、清各派各家工笔画,并深得其精髓。

1927 年毕业于常州女子师范1934年起历任中国女子书画会理事,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兼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兼职名誉教授。

1956年进上海中国画院为画师.1982年受聘为上海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88年受聘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客座教授.历任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杭州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主要作品《万紫千红》、《腾飞河海入云霄》、《腾飞万里》等。

出版有《吴青霞画集》。

-------------------------------------------------------张聿光人物画作品欣赏张聿光(1886—1968), 现代画家、艺术教育家。

字鹤苍头,斋名冶欧斋,浙江绍兴人。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1904年在上海华美药房画照相布景,同年与京剧革新家夏月润合作,在“新舞台”首先设计使用布景,改变了京剧的传统舞台面貌,为我国早期的舞台美术家。

1905年到宁波盍智堂任国画教师,1907年又返上海,在中国青年会学堂任图画教员,1908年在上海新舞台任舞台布景绘画师,1909年至1911年间,在《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等报纸上发表漫画,其中包括产生过广泛影响的讽刺袁世凯的作品《袁世凯骑木马》、《饭桶》等。

是我国最早在报纸上发表政治讽刺画的漫画家之一。

他还为儿童读物作过插图。

1914—1919年,任上海美专教授并参与创办研制生产绘画颜料的上海马利工艺厂。

1920年,从法人处学西画,1926年,进明星影片公司任美术主任,新华艺专、上海美专教授,至1928年,任新华美专副校长。

【精品美术】高中美术课件:中国古代人物画(共36张PPT)

【精品美术】高中美术课件:中国古代人物画(共36张PPT)
• 优秀的风俗画和历史画,标志着我国封建时 代在绘画上所表现出历史性的转折和进步。
• 历史画,借历史题材表 • 现人民对统治阶级的反 • 抗,抒发人民爱国主义 • 的情怀和愿望。
《文姬归汉图》 陈居中
• 风俗画,表现农家耕治、 • 市肆风俗的社会现实生 • 活,反映丰富的人物阶 • 层。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 南宋的画家梁楷,发明 • 减笔人物画,开拓新风 • 气,强调线的变化和线 • 与水墨的交融,成为写 • 意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
《李白行吟图》 梁楷
元、明、清及近现代的人物画
• 元代(公元1279——公元1368年)的统 一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但统治者实行 民族歧视政策,致使大部分汉族文人士 大夫在政治上难以施展抱负,只能寄情 于诗文书画,在绘画里寄情抒志。
中国画的分类 道释画
中国画的分类 仕女画
中国画的分类 肖像画
中国画的分类 风俗画
中国画的分类
历 史 故 事 画
中国人物画的分类


•道释画

•仕女画、

•肖像画、

•风俗画、

•历史故事画等。


中 国 人 物 画 的 特点
• 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 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 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 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 中。

唯美主义色彩的写意,

采用极为工细的手法,
线条细劲、流动,设色 妍丽、明快。
唐 寅
• 明代后期的人物画,陈 洪绶异军突起,他所画 的人物形象夸张甚至变 形,气势伟岸,格调高 古,线条刚柔相济,富 有装饰性。
• 元代人物画中,赵孟頫为一代大家,他善画人物、 鞍马,主张形神兼备,并提倡笔墨的书法趣味,善 用铁线描和游丝描,笔法劲健,格调古朴。

元代人物画欣赏(一)

元代人物画欣赏(一)

元代⼈物画欣赏(⼀)元代⼈物画欣赏(⼀)《归庄图》元何澄纸本⽔墨纵41厘⽶横723.8厘⽶吉林省博物馆藏 何澄(1223—?),燕(今河北省)⼈。

元世祖时被召待诏内庭。

后因献界图⽽被超擢为昭⽂馆⼤学⼠,中奉⼤夫,是⼀官职品级很⾼的宫廷画家。

善画⼈物、故实、界画、鞍马等。

⼭⽔⼈物画有南宋院体遗规,鞍马师法北宋李公麟。

《归庄图》取材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此画以⼭⽔为背景,⼈物穿插其间,在全景式构图中,主题⼈物连续出现,逐段反映陶渊明辞官归故⾥的主要情节,与传称为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同⼀⼿法。

⼈物线描多⽤⽅折笔,⼭⽯树⽊⽤枯笔焦墨,间以淡墨晕染,劲健中含秀润,苍率中蕴清逸。

画风虽有南宋院体遗规,亦开元代逸笔先路。

《消夏图》元刘贯道绢本设⾊纵30.5厘⽶横71.7厘⽶美国堪萨斯纳尔逊画廊藏 刘贯道,字仲贤,中⼭(今河北省定州市)⼈。

⽣卒不详,约活动于13世纪。

⾄元⼗六年(1279),画真⾦太⼦像,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补御⾐使,遂为宫廷画家。

刘贯道善画⼈物、道释、⼭⽔、花⽵、鸟兽,道释⼈物师法晋唐,刘贯道作画⽤笔凝练坚实,造型准确,形象⽣动传神,有宋院画遗规。

《清夏图》⼀画写⽂⼈闲适⽣活,作品以重屏为背景,蕉荫⽵影之下,⼀⼈独卧榻上,意态舒畅洒脱,笔法坚实流畅,⼈物造型准确,⾮常接近宋代院体⼈物画风貌,代表此⼀时期⼈物画的发展⽔平。

画上款⼩书“贯道”⼀字于芭蕉⽵枝空隙处,前⼈从未看出。

⾼江村《书画⽉》误称其为刘松年作。

《梦蝶图》宋刘贯道绢本⽔墨设⾊纵30厘⽶横65厘⽶刘贯道,道释⼈物师法晋唐,⼭⽔师法北宋郭熙,花⽵、鸟兽亦能集古⼈之长,为⼀时⾼⼿。

《图绘宝鉴》称其画“⼀⼀师古,集诸家长,尤⾼出时辈”。

此图取材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将此场景置于炎夏树荫。

童⼦抵树根⽽眠,庄周袒胸仰卧,鼾声醉⼈,其上⼀对蝴蝶翩然⽽乐,点明画题。

《浴马图》元赵孟頫绢本设⾊纵28.5厘⽶横154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绘画理论上, 赵孟頫提倡复古, 主张“画贵有古意”、“若⽆古意, 虽⼯⽆益”, 崇尚唐⼈, 反对南宋“院体”画中柔媚纤巧之风。

中国画之人物画的概述及欣赏

中国画之人物画的概述及欣赏

工笔人物和写意人物的区别
写意人物画的欣赏
• 范曾,中国当代 著名学者、书 画家、诗人.
作品欣赏
• 《秋风纨扇图》为唐寅水墨人物 画代表作,画一立有湖石的庭院, 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 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 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 勾丛竹。此图用白描画法,笔墨 流动爽利,转折方劲,线条起伏 顿挫,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描和 颜辉的折芦描结合起来,用笔富 韵律感。全画虽纯用水墨,却能 在粗细,浓淡变化中显示丰富的 色调。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 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 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借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 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 运,抨击了世态的炎凉。显然, 这是与唐寅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 有关的。画中女子一脸衰怨,或 许正是唐寅自身的写照。
古代人物画的表现形式
• 古代人物画技法多样,因画法样式上的区别分为若干类别: 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名工笔人物; 画法洗练纵逸者名简 笔人物或写意人物; 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泼墨人物; 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 以线描为主但略施 淡彩于头面手足者名吴装人物。
• 又因描写历史故事与现实人物者称人物; 描写仙佛僧道 者称道释; 描写社会风俗者称风俗; 描写妇女者称仕女; 肖像画称写真。
• 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神“君形”,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 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 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
• 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境氛围 烘托人物情态,叙事性的作品在采取横幅或长卷构图中,尤善于以环 境景物或室内陈设划分空间,采用主体人物重复出现的方法,把发生 在时间过程中的事件一一铺叙,突破了统一时空的局限。

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画家之八大山人简介及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画家之八大山人简介及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画家之八大山人简介及作品赏析八大山人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位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其独树一帜、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启迪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

有西方艺术评论家谓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感,是传统与现代意味的完美整合,正合乎所谓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物我两忘的境界。

八大山人的作品可分为书法、山水、花鸟三大类,存世大约有两千多件。

一个书画家一辈子能有如此多数量的作品,而且又如此完美精湛、神全气整、情趣无限,令人感佩不已。

八大山人,名朱耷,谱名统*(*为上林下金),江西南昌人,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大高僧”之一。

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又入青云谱为道。

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

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他的山水画初师董其昌,后又上窥黄公望、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

亦长于书法,擅行、草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秀健。

桃实千秋图水墨纸本立轴 1699年作按风格和署款不同,八大山人的绘画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659--1684年为僧号期,1684--1694为八大前期,1695--1705为八大后期,不同时期有明显可辨别的署款。

古画集锦 中国古代仕女图

古画集锦 中国古代仕女图

古画集锦中国古代仕女图古画是指古代的绘画作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的瑰宝。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1840年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

清出浴图康涛立轴绢本设色纵120厘米横66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此图以杨贵妃出浴为题。

图中杨贵妃的云鬓松挽,身披罗纱。

两个小宫女端着香露,跟随其后。

人物用笔工整细致,有院体之风。

线条多用铁线描,流畅圆润,飘逸不凡。

敷色十分讲究,体现出不同衣料的质感。

人物造型准确,虽用笔细致,却无媚俗之感。

仕女图焦秉贞册页绢本设色纵30.2厘米横21.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为梧桐树下,芙蕖出水,绿叶如盖,湖山春色中,美女乘船悠游,良辰美景,其乐融融豳风图吴求册页绢本设色纵26.5厘米横23.6厘米南京博物院藏“豳风”是指今陕西及邻近地区的民风民俗,作者据此画出了很多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八月剥枣》是其中之一,此图写几位农妇正在打枣的情景,人物有老有少,姿势有动有静,情趣盎然。

漫清游图陈枚绢本设色纵37厘米横3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月曼清游图》册描绘的是宫廷嫔妃们一年12个月的深宫生活:正月“寒夜探梅”、二月“杨柳荡千”、三月“闲亭对弈”、四月“庭院观花”、五月“水阁梳妆”、六月“碧池采莲”、七月“桐荫乞巧”、八月“琼台玩月”、九月“重阳赏菊”、十月“文窗刺绣”、十一月“围炉博古”、十二月“踏雪寻诗”。

此幅图为“寒夜探梅”。

描绘了宫女们随其女主人在庭院内外的游赏活动。

千秋绝艳图(部分)佚名长卷绢本设色纵29.5厘米横667.5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所以称作“千秋绝艳”图。

画中女子采用工笔重彩写出,多用铁线描钩勒衣纹。

服饰敷彩妍丽鲜明。

每个人物都手持或配有最能代表和体现她们身份的配物,或琵琶,或花蓝,或笔硕纸墨,或书卷,或铜镜等,并在右上方,各题有七言绝句一首。

中国传世人物画:宋代(1)

中国传世人物画:宋代(1)

中国传世人物画:宋代(1)《采薇图》宋李唐绢本墨笔纵27厘米横9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采薇图》描绘殷商贵族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愿投降周朝,以吃周朝土地长出的粮食为耻,而隐居首阳山靠采集野菜充饥,最后双双饿死。

画面上伯夷、叔齐对坐石壁下,四周老树环绕,采野菜用的小锄、竹筐置于地上。

正中的伯夷双手抱膝而坐,面带忧愤,静听左侧叔齐谈话。

二人须发蓬松,面容清瘦,目光坚定,神情、姿态准确生动。

尤其是伯夷清癯的面容上露出坚定不屈的表情,双眉紧皱,表现出人物在特定的艰苦生活环境中所显示出的坚强、刚韧的性格特征。

人物衣纹用笔粗重劲健,有助于表达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

《采薇图》宋李唐绢本墨笔纵27厘米横9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村医图》李唐绢本设色纵68.8厘米横58.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唐(约1050—1130),南宋画家。

字希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

北宋徽宗朝入画院,后南渡流亡至临安,任画院待诏。

擅绘山水,兼工人物,并以画牛著称。

《村医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比较纤巧清秀,人物描绘用笔细劲精致,毛发晕染一丝不苟,造型特征准确,各有特点,显示出作者有着对生活深入的观察和丰富的体验。

《杨贵妃上马图》宋佚名团扇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6.3厘米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8220;环肥燕瘦&#8221;,以丰腴柔媚著称的杨贵妃,在宋人的笔下,表现得娇柔而不胜风力,这与宋代的审美特征有着直接的渊源。

画中唐玄宗骑在马上,英姿勃勃而兴趣昂然地回首招呼杨贵妃,颇为生动传神。

画面细腻的线条和浓艳的设色,又体现了宋代院画的风格。

《秋庭戏婴图》宋苏汉臣绢本设色纵197.5厘米横108.7厘米苏汉臣,生卒年月不详,约在北宋、南宋之间,河南开封人,宣和画院待诏,南渡后于绍兴间复官,画师于刘宗古,长于道释像、人物,尤善画婴儿。

此轴画风活泼清丽,表现庭院中,两孩在湖石花丛下嬉戏,用笔极为细致,精到而刚劲。

设色艳丽,与画面气氛浑然一体,信息传达恰到好处。

中国绘画欣赏ppt课件

中国绘画欣赏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鸿门宴图》
• 西汉 壁画 纵23厘米 横顶140厘米 底边193厘米 洛阳古墓博物馆藏
• 公元206年,刘邦军既定关中,使兵 守函谷关,及项羽定河北,率诸侯 兵西至关,不可入,攻破之。羽进 至鸿门将击刘邦,刘邦谢项羽于鸿 门,羽留宴,范增默使项庄舞剑, 意在杀刘邦,项伯亦起舞,以身掩 护刘邦。继而樊哙带剑拥盾入军门, 刘邦得以脱身。此画描绘这个紧张 而激烈的场面时,却将腾腾杀机预 示在一种平和宁静中。此图据郭沫 若考证为《鸿门宴》图。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中国古代人物画
大家对中国画有什么了解? 形容一下你看到过的中国画 有什么特点?什么印象? 和你现在所接触所画的画有什么区别?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高峰原妙禅师像》
• 元 赵雍 绢本设色 纵 114.7厘米 横46.7厘米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 馆藏
• 王蒙称赵雍为“得赵 将军法为多”。当时 有“吴兴公子(赵孟頫) 冠当代,雍也继之早擅 长”的诗句来赞誉他 们父子俩。赵雍在中 年就已名噪南北,绘画 技艺已炉火纯青。高 峰原妙是元代禅宗的 领袖,赵孟頫、管道 昇夫妇与之过从甚密, 曾拜他为师。此像是 在高峰圆寂后所绘。 其面部结构以令人惊 绝的墨线描绘而出。 黑发既长且厚,间杂 灰发,非常吻合五十 八岁去世的高峰的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书画---人物画欣赏
教学目标
1.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教学方法:
欣赏、多媒体辅助,讲解提问,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中国画的特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2.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Δ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

3.欣赏讲解
《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

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

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

(1)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

(2)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
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

韩熙载虽击鼓助兴,但脸上没有笑意,流露出闷闷不乐。

提问学生为什么。

另外画面放大映示,后排穿黄色袈裟的和尚,处在观舞宾客中,并不正视舞女,而是眼看击鼓的韩熙载,人物表情内心活动,画得很出色。

(3)第三段,歇息
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

4.第四段:清吹
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欣赏管乐。

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

五个乐伎虽并排一起吹奏,但表情姿态不同,有合有分,丝毫没有呆板之感,使人仿佛听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

画家用的线描,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充分显示了衣衫的质感。

五个乐伎服装主色调是浅色,由红绿两色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统一,画的极其工细。

5.第五段,散宴
这段收尾用一对男女隔着屏风对话的情节,自然过渡到最后一段送别(映示对话图)韩熙载的其它宾客都在与歌舞伎调笑言欢(映示画面并放大)
唯独韩熙载一人在独立深思,挥手与客人道别,为什么?(提问)
提示:联系前四段的形象,反映了他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下,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和内心苦闷。

6.最后再次用录像配乐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长卷图,加深体会《韩熙载夜宴图》在刻划人物心理状态,用笔没色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四.作品欣赏
1.《虢国夫人游春图》
2.《捣练图》
3.《簮花仕女图》
4.观后交流,讨论,请学生根据《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动态、表情服饰等因素判断谁是虢国夫人?
五.全课总结,学生回答问题
1.中国古代绘画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古代绘画的分类和表现技法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人物画这一讲内容多,年代跨度大,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面展开介绍有一定难度,应在内容的侧重点进行调整,把人物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缩短,略讲一下,避免学生厌烦,另外在课程内容顺序上也进行调整,把古代人物画的分类,技法放到前面上,而把人物画的特点放后讲,讲绘画技法时选了两张有代表性的工笔画和写意画,一张是明代曾鲸画的《张卿子像》,另一张是宋代画家梁楷画的写意画《李白行吟图》,讲到写意时可在课堂上边介绍边演示技法,也请有兴趣的学生上来画,一下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体会在宣纸上作画的感觉,充分感受和领悟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和艺术震撼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

学生进入角色后,为下面的作品欣赏打下了较好的课堂基础,在进入讲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特点时,我选用了一张学生较熟悉作品,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让学生感到即亲切又陌生,很想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这张画的内容,我首先把课件的长卷缓慢的放映一遍,同时介绍画的时代背景、作者,画中的主人公,给学生一个初步印象,再把长卷分为五段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分别详细介绍,为加强效果,每段都选用了不同的中国古典音乐配置,做课件时,把重要人物都用图像软件进行局部处理,拉近,放大,比原画更清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五段分别欣赏完后,再以录像的形式配上音乐慢慢的放映一遍,把学生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带进充满遐想的绘画艺术境界中。

最后教师点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传神,形神兼备,而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这张画把握得是很好的,最后结束这张作品的分析。

为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还选取了几张盛唐时期的人物画进行欣赏。

张萱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周肪画的《簮花仕女图》,让学生先说说喜欢这些作品的哪些方面,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再每幅作品详细讲解,为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结束时布置同学们课后通过找资料查出《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虢国夫人,下一次上课时告诉大家,给学生增加一点悬念,期待下次上美术课时知道结果。

我认为美术欣赏课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有效途径是打破常规,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别出心裁而有创意的课程设计,结合学科特点,营造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适时寻找教学契机和切入点,这些都是上好每节美术欣赏课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