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论文——论近代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失败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近代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救亡图存社会性质认清国情

概论:中国近代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最终都归于失败,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都是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弄清中国的国情,没有从实际出发的结果。

历史背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愈发严重,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陷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西方列强逐渐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大肆向中国倾销商品,阻断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阻碍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开始一步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列强船坚炮利的生生侵略下,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睡梦中醒来,开始“开眼看世界”,研究西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各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均以失败告终。

各阶级对救亡图存道路探索的失败证明“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必须要以认清社会性质,从国情出发,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一味的照搬西方模式只会适得其反。事实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下面我具体说说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

一、不重视西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由于各阶级在探索救亡道路的过程中不重视对西方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研究,因而忽视了中西方国情的差别。历史和文化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历史中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而文字和语言是文化的缩影,要研究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向西方学习,必须首先从西方的文字和语言下手,在这方面林则徐做得比较好。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博学多才,办事干练又远见。鲁迅曾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新思潮迈出了探索救亡道路的第一步,而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林则徐兴办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并编纂成书,译出了《澳门月报》、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的《四洲志》,还选译了《各国律例》、《对话鸦片贸易罪过论》和《华事夷言》等书。但是他的思想却得不到清政府的重视,况且他一个人的研究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中国人的重视,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能悟出研究西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他的努力却被清政府当局者认为是危言耸听,于是他被发配到新疆伊犁。临终前他曾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李元度:《林文忠公事略》,《国朝先正事略》第25卷)这种远见卓识正是他在伊利实地考察研究了俄罗斯和我国新疆地理的结果。可见正是西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石多么重要。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未曾重视对西方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研究,这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中体西用,没有从根本上学习西方的制度。

对救亡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新思潮、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犯了中体西用的错误,

只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而不改变封建制度,企图单纯依靠西方的军事科技史中国走上

富强以抵御外族。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军事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筹

办夷务始末》第25卷,第9页)他认为只要拥有西方的大炮‘轮船,那么“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李鸿章《上曾相》,《李文忠公全书》第3卷)不光李鸿章,曾国藩也

是这样认为的,他曾说:“仿制轮船洋炮,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

购买外洋船炮折》,《曾文正公全集》第14卷,第11页)他们的思想显然是错误的,洋

务派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创立了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

津机器磨坊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以及上海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开平煤

矿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还训练新式海军,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等三支水师,派遣

了大批的留学生出国,这些努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但其中体西用

的指导思想必然会使其走向失败,洋务运动既没有是中国走上富强,也没有改变半殖半

封的社会性质,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也许有人会说戊戌变法触及了封建制度,采用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但这只是表面的。实际上戊戌变法并没有从根本上采用西方制度,它既没有开议会也没有设宪法,甚至对光绪皇帝提都没提。戊戌变法在短短的一百天里颁布了上百道政令,由于缺乏配套的具体实施办法,根本无法实施,名义上采用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实际上根本不能有效实行,致使一副空架子而已。梁启超曾说:“泰西各国何以强?曰议院哉,议院哉!”(《古议院考》,《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他认为西方因为议会制度而强大。康有为也建议:“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戊戌变法》第2册,第236、237页。)而事实上这只是他们开的一个空头支票而已,没有从根本上学习西方的政体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三、西方列强阻挠

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只想把中国变为其商品输出市场和原料产地,变为其经济的附庸。因此,西方列强千方百计地阻挠中国的仁人志士探索救国道路。这也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的。追求资本,追求利润,追求利益才是列强的目的,他们不会也不可能帮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新思潮萌发时,列强就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相勾结,排挤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将其发配到伊利。在他们眼中,林则徐不仅破坏了他们贩卖鸦片的大生意,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列强惧惮他的军事才能,怕他给他们找事,所以干脆把他除掉。

洋务运动时,列强表面不说什么,还卖给洋务派军事物资,但在技术上他们却挟技居奇,不肯让中国掌握真正的技术。一些被重金聘用的洋人,大多是滥竽充数,并没有实际的本事。总理衙门在1880年对福州船政局提出批评:“当初雇募洋人日意格等本非精于造

船之人,所募洋匠帮办艺亦平平,所造之船多系旧式。”(《洋务运动》第5册,第247页。)而从外国进口的武器,大多是一些过时的和破旧的。实质上列强卖给中国武器却是为了帮清政府镇压中国的农民起义以便维护其利益。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甚至还寄希望于西方列强身上,对帝国主义抱幻想。康有为说:“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上清帝第五书》,《戊戌变法》第2册,第190页。)这只能是认贼作父,认狼为亲。辛亥革命中列强就更明显了,直接出动军舰集结上海、九江。这正是探索救国道路失败的原因。

四、实力弱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中国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逐渐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倾销商品,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使得中国的资本主义始终处于萌芽阶段。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使得资本主义力量极为弱小,无法战胜强大的封建专制制度。何况还有西方列强与其勾结。

新思潮萌发时,抵抗派力量弱小,被守旧派阻挠和排挤,无法施展。洋务运动时,洋务派虽实力强大,但也受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有人认为李鸿章是“竭中国之国帑、民财而尽输之洋人.”(《光绪元年大理寺少卿王家璧奏折》135页。)加上其仅有几个热心洋务的中央和地方官员去搞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积极性。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力量弱小,只能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更谈不上自己的兵力和武器。辛亥革命也是由于力量弱小才依靠军阀的力量进行讨袁,却不料“南北竟一丘之貉”。所以说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五、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看清中国的国情

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国情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极为弱小。在这种情况下,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根本行不通,资本主义不适合在这样的国情下发展。

新思潮和洋务运动就是在没有认清国情,没有弄清当时的社会性质的前提下盲目进行的。然而他们学习西方的目的却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地主统治阶级服务,从这一方面来说,他们的思想还是带有一定的保守性的。虽然他们学习西方的行为是积极的,但地主阶级的本质使得其仍落后于历史的发展潮流。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前期虽然已开始注意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国情,但却研究的不够透彻,不够深入,没有从中得到启示,没有依据国情判断中国应该走什么路,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封建制度,也没有触动封建经济基础。毛泽东曾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选集》四卷本,第16页。)可见对国情和社会性质的认识不够是探索道路失败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其没有认清国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