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储量套改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6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现将修正后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1999年印发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国土资厅发[1999]113号)即行废止。
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对各矿区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套改的结果,仅供政府管理部门统计使用。
二OO一年三月八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一、一般要求1.利用储量表(库)、矿山调查表,参考地质勘查报告,二轮论证卡中的某些信息,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分类及编码(见表一),对储量表(库)中各级储量进行编码及分类。
2.国家标准编码第1位表示经济意义,是经可行性研究得出的。
进行了可行性、预可行性研究的矿产储量,按国家标准直接套改。
储量表(库)中过去地质报告提交的矿产储量的经济意义,一般没有进行过可行性研究。
本次套改中用矿产储量的利用情况及未利用原因等信息来确定其经济意义。
3.国家标准编码第2位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它和经济意义是相对应的。
本次套改的要求是:先确定其经济意义,然后反推可行性评价阶段。
4.国家标准编码第3位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本次套改采用储量级别和矿区(井田)的地质勘查工作阶段来确定地质可靠程度。
储量表(库)中矿产储量级别在生产勘查工作中有升有降的,按升降后的级别对待。
煤炭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确定方法与其他固体矿产相同。
5.凡划分出开采、设计范围的矿区,其套改编码的确定,分别依据开采(设计)范围内或开采(设计)范围外的信息确定。
6.利用套改信息套成的编码适用于储量表(库)中除尚难利用(表外)储量以外的其他储量类别的储量。
尚难利用(表外)储量的编码按表二中第6项确定。
7.凡属经济的基础储量,均需求可采储量或预可采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信息表(样式)
有效期限
年月日至
年月日
报告类型
查明主要矿种
勘查工作程度
矿产资源储量情况
工业指标情况
矿产资源储量
固体
矿产
主要矿产:
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推断资源量:,证实储量:,可信储量:。
共生矿产:
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推断资源量:,证实储量:,可信储量:。
伴生矿产:
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推断资源量:,证实储量:,可信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信息表(样式)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名称
申请事由
探矿权转采矿权□
采矿权变更矿种或范围□
油气矿产在探采期间探明地质储量、采矿期间累计查明资源量发生重大变化□
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
评审备案申请人
申请人
统一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
联系人
电话
报告编写单位
编写单位名称
主要编写人员
联系人
电话
发证机关
勘查或采矿许可证/发证机关证明文件文号
地热
矿泉水
地热:
允许开采量:,储存量:,热量:,热能:年月日
油气
矿产
石油/凝析油探明地质储量(新增+复/核/结算+标定,净增量)(万吨)
石油/凝析油探明技术可采储量(新增+复/核/结算+标定,净增量)(万吨)
天然气/溶解气/页岩气/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新增+复/核/结算+标定,净增量)(亿方)
天然气/溶解气/页岩气/煤层气探明技术可采储量(新增+复/核/结算+标定,净增量)亿方)
矿产储量分类表
可行性研究1
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分6 查明的资源总 种) 量 资源量(分6 种) 预测的资源量
储量(可采、预可采)分3种 采矿、设计损失的基础储量
Hale Waihona Puke 基础储量111b、121b 可行性研究 1 经济的 1 探明的(勘探)1 储量 或预可行性研 边际经济的2M 基础储量2M11、2M21 究2 次边际经济的2S 资源量2S11、2S21 控制的(详查)2 预可行性研究 2 推断的(普查)3 预测的(预查)4 经济的 1 基础储量122b 储量
经济轴(E)
1、经济的
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山建设 所需要物质、设备及一切需要都是 来自市场的情况下,经论证圈出的 矿块,在投资开采后一定时间内, 每年采出的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获 得高于国家或行业基准收益率回报 的矿产资源(内部收益率大于行 业基准收益率)。具体套改条件: 正在开采、基建及可供边探边采、 计划近期利用、推荐近期利用的矿 区内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能够 综合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及1993 年月10月以后提交的勘探报告中属 能利用的矿产储量。
地质可靠程度:
分四类: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 、探明的。主要内容包括:1、地质 特征(地质构造、火成岩分布等); 2、矿体矿石特征(矿体特征:分布 、产状、规模、数量、顶底板、夹石 等。矿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等。 矿石质量:灰分、硫分、物理化学特 征、分布规律等)。3、开采技术条 件:矿床水文地质、矿床工程地质 (构造、围岩条件等)、矿床环境地 质(地表水、地下水环境、污染情况 分析、地质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 等)。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等。
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
地质可靠程度
预可采储量122
边际经济的2M 基础储量2M22 次边际经济的2S 资源量2S22 内蕴经济 3 资源量331、332、333、334?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1.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和预可采储量(121和122)三种类型。
1)可采储量(11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2)预可采储量(121)——指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预可采储量(122)——指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以类比利用同类型矿山的试验成果);其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2.基础储量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新版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模板
43
铼
Re(吨)
>50
5~50
V5
44
镉
Cd(吨)
>3000
500〜3000
V500
45
硒
Se(吨)
>500
100〜500
V100
46
碲
Te(吨)
>500
100〜500
V100
47
金刚石
原生矿)
矿物(万克拉)
>100
20〜100
V20
砂矿)
矿物(万克拉)
>50
10〜50
V10
48
石墨
(晶质)
矿石(亿吨)
>0.5
0.1〜0.5
V0.1
玻璃用灰岩)
制灰用灰岩)
矿石(亿吨)
>0.1
0.02〜0.1
V0.02
(水泥用灰岩,包
括白垩)
矿石(亿吨)
>0.8
0.15〜0.8
V0.15
78
泥灰岩
矿石(亿吨)
>0.5
0.1〜0.5
V0.1
79
含钾岩石(包括
含钾砂页岩)
矿石(亿吨)
>1
0.2〜1
V0.2
80
矿物(万吨)
>100
20〜100
V20
隐晶质)
矿石(万吨)
>1000
100〜1000
V100
49
磷矿
矿石(万吨)
>5000
500〜5000
V500
50
自然硫
S(万吨)
>50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的通知2001-3-9国土资发(2001)66号颁布日期:20010308实施日期:20010308颁布单位:国土资源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现将修正后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1999年印发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国土资厅发〔1999〕113号)即行废止。
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对各矿区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套改的结果,仅供政府管理部门统计使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一、一般要求1.利用储量表(库)、矿山调查表,参考地质勘查报告,二轮论证卡中的某些信息,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分类及编码(见表一),对储量表(库)中各级储量进行编码及分类。
2.国家标准编码第1位表示经济意义,是经可行性研究得出的。
进行了可行性、预可行性研究的矿产储量,按国家标准直接套改。
储量表(库)中过去地质报告提交的矿产储量的经济意义,一般没有进行过可行性研究。
本次套改中用矿产储量的利用情况及未利用原因等信息来确定其经济意义。
3.国家标准编码第2位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它和经济意义是相对应的。
本次套改的要求是:先确定其经济意义,然后反推可行性评价阶段。
4.国家标准编码第3位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本次套改采用储量级别和矿区(井田)的地质勘查工作阶段来确定地质可靠程度。
储量表(库)中矿产储量级别在生产勘查工作中有升有降的,按升降后的级别对待。
煤炭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确定方法与其他固体矿产相同。
5.凡划分出开采、设计范围的矿区,其套改编码的确定,分别依据开采(设计)范围内或开采(设计)范围外的信息确定。
6.利用套改信息套成的编码适用于储量表(库)中除尚难利用(表外)储量以外的其他储量类别的储量。
尚难利用(表外)储量的编码按表二中第6项确定。
7.凡属经济的基础储量,均需求可采储量或预可采储量。
矿产资源量储量划分表及介绍111-334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图4-7-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4-7-2)。
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4-7-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表4-7-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1资源量(resource)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
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
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资源储量套改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及管理方法源自前苏联, 主要依据地质勘探程度, 并考虑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开采利用情况, 把矿产资源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尚难利用(表外)储量和A、B、C、D、E 五个级别。
实际应用中,虽经多次修订, 但其基本内容仍是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矿业体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改革开放, 矿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行的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更不便于与国际并轨, 影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促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增强与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合作与交流, 推动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矿业体制改革, 国家颁布了《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简称新标准), 并于1999 年12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同时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 即在新旧标准并行期间, 将原《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储量数据发新标准进行全面套改、归类、实现新老储量的统一归口统计管理。
这是我国矿产资源分类与国际惯例并轨的重要变革。
1 矿产资源/ 储量套改的依据和业务1.1 矿产资源/ 储量套改工作的依据新标准实施后, 由于新标准对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数据处理上有较大的改动,与原分类标准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在统计和管理上无法对比,因此, 原有《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必须全面按照新分类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套改。
由于新的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计划规划,制定固体矿产资源政策, 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 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的评价、计算矿产资源/ 储量等。
所以, 这次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必须是国家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
谈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冶金矿产储量套改
谈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冶金矿产储量套改石绍海1,张作金1,王桂兰2(1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铝业公司,山东淄博255051)摘要:通过新旧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对比,简述了新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山东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介绍了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的任务、方法及程序。
关键词:矿产资源;矿产储量;储量分类;储量套改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620(2000)05-0001-03TalkingAboutMineralProductResources/StorageClassificationandMetallurgicalMineralStorageChangeSHIShaohai1,ZHANGZuo-jin1,WANGGui-lan2(1ShandongMetallurgicalIndustrialGeneralCorporation,Jinan250014;2ShandongAluminiumIndustryCorporation,Zib o255051,China)Abstract:Throughcomparingoldmineralproductresources/storageclassificationstandardwithnewone,brieflydescri besthemaincontentofnewsolidmineralproductresources/storageclassificationstandard,andintroducesalsothetask,meth odandprocessofmineralresourcesstoragechangeworkcombinedthechangeworkofsolidmineralproductresourcesstorage inshandongprovince.Keywords:mineralproductresources;mineralproductstorage;storageclassification;storagechange.新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已于1999年6月8日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国家标准(GB/T17766-1999),并于1999年12月1日实施。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表
(冶镁菱镁矿)
25
钳族
金属(吨)
≥10
2-10
<2
26
金
(岩金)
金属(吨)
≥20
5-20
<5
(砂金)
金属(吨)
≥8
2-8
<2
27
银
金属(吨)
≥1000
200-1000
<200
28
铝
(原生矿)
Nb2O5(吨)
≥10
1-10
<1
(砂矿)
矿物(吨)
≥2000
500-2000
<500
29
但
(原生矿)
≥1000
100-1000
<100
106
矿盐(包括地下卤水)
NaCl(亿吨)
≥10
1-10
<1
107
镁盐
MgC12∕MgSO4(万吨)
≥5000
1000-5000
<1000
108
碘
碘(万吨)
≥5000
500-5000
<500
109
澳
漠(万吨)
≥50000
5000-50000
<5000
110
伸
碑(万吨)
饰面用石材
矿石(万立方米)
≥1000
200-1000
(200
99
珍宝岩(包括黑曜岩、 松脂岩)
矿石(万吨)
22000
500-2000
<500
IOO
浮石
矿石(万吨)
≥300
50-300
<50
附表1矿产资源储量表
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附表6 规划基期百色市采矿权现状表。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管理方法源自前苏联,主要依据地质勘探程度,并考虑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开采利用情况,把矿产资源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尚难利用(表外)储量和A、B、C、D、E五个级别。
实际应用中,虽经多次修订,但其基本内容仍是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矿业体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改革开放,矿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行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便于与国际并轨,影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促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增强与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矿业体制改革,国家颁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简称新标准),并于1999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即在新旧标准并行期间,将原《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储量数据发新标准进行全面套改、归类、实现新老储量的统一归口统计管理。
这是我国矿产资源分类与国际惯例并轨的重要变革。
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和业务1.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的依据新标准实施后,由于新标准对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数据处理上有较大的改动,与原分类标准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在统计和管理上无法对比,因此,原有《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必须全面按照新分类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套改。
由于新的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计划规划,制定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的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等。
所以,这次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必须是国家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
1.1.1 新标准对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新标准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将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查明矿产资源又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共16种。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表
50-300
<50
5
铀
(地浸砂岩型)
金属(吨)
≥10000
3000-10000
<3000
(其它类型)
金属(吨)
≥3000
1000-3000
<1000
6
地热
电(热)能(兆瓦)
≥50
10+50
<10
铁
7
(贫矿)
矿石(亿吨)
≥1
0.1-1
0.1
(富矿)
矿石(亿吨)
≥0.5
0.05-0.5
<0.05
8
锰
矿石(万吨)
≥2000
200-2000
<200
9
铬铁矿
矿石(万吨)
≥500
100-500
<100
10
钒
V2O5(万吨)
≥10000
10-100
<10
钛
(金红石原生矿)
TiO2(万吨)
≥20
5-20
<5
11
(金红石砂矿)
矿物(万吨)
≥10
2-10
<2
(钛铁矿原生矿)
TiO2(万吨)
≥500
50-500
矿石(亿吨)
≥1
0.1-1
<0.1
93
蛇纹岩
(化肥用)
矿石(亿吨)
≥1
0.1-1
<0.1
(熔剂用)
矿石(亿吨)
≥0.5
0.1-0.5
<0.1
94
玄武岩(铸石用)
矿石(万吨)
≥1000
(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储量平衡表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截至
年底矿产资源储量平衡表
矿种:
储量单位:
编 号
(1)矿区名称 (2)地理位置 (3)交通条件
(1)矿床类型 (2)矿石工业类型、品 级或牌号 (3)矿石的主要有益 及有害组分的平均含 量(%)
储量 级别
截至
年底
能利用(表内)储
量
保有 储量
累计 探明 储量
年度
(1)开采量
(2)损失量
尚难 (3)因普查勘探增(+) 利用 减(-)的储量 (表外) (4)因重算或其他原因 储量 增(+)减(-)的储量
(1)地质工作单位、提交 报告时间和名称 (2)报告审批情况和结 论 (3)目前地质工作情况
(1)矿体(层)数、规 (1)开采单位、利用情 模、倾角和埋藏深度 况设计能力和建成时间 (2)水文地质条件及对 (2)保有储量审批情况 开采的影响 (3)保有可采储量 (3)开采方法及其他有
利、不利条件
(1)共生、伴生矿产储 量 (2)综合利用情况 (3)矿区选矿性能 (4)矿区远景评价
资源储量套改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管理方法源自前苏联,主要依据地质勘探程度,并考虑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开采利用情况,把矿产资源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尚难利用(表外)储量和A、B、C、D、E五个级别。
实际应用中,虽经多次修订,但其基本内容仍是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矿业体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改革开放,矿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行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便于与国际并轨,影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促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增强与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矿业体制改革,国家颁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简称新标准),并于1999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即在新旧标准并行期间,将原《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储量数据发新标准进行全面套改、归类、实现新老储量的统一归口统计管理。
这是我国矿产资源分类与国际惯例并轨的重要变革。
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和业务1.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的依据新标准实施后,由于新标准对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数据处理上有较大的改动,与原分类标准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在统计和管理上无法对比,因此,原有《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必须全面按照新分类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套改。
由于新的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计划规划,制定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的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等。
所以,这次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必须是国家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
1.1.1 新标准对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新标准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将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查明矿产资源又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共16种。
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一、一般要求1.利用储量表(库),矿山调查表;参考地质勘查报告,二轮论证卡中的某些信息,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分类及编码(见表一)对储量表(库)中各级储量进行编码及分类。
2.国家标准编码第1位表示经济意义,是经可行性研究得出的。
进行了可行性、预可行性研究的矿产储量,按国家标准直接套改。
储量表(库)中过去地质报告提交的矿产储量的经济意义,一般没有进行过可行性研究。
本次套改中用矿产储量的利用情况及未利用原因等信息来确定其经济意义。
3.国家标准编码第2位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它和经济意义是相对应的。
本次套改的要求是:先确定其经济意义,然后反推可行性评价阶段。
4.国家标准编码第3位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本次套改采用储量级别和矿区(井田)的地质勘查工作阶段来确定地质可靠程度。
储量表(库)中矿产储量级别在生产勘查工作中有升有降的,按升降后的级别对待。
煤炭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确定方法与其它固体矿产相同。
5.凡划分出开采、设计范围的矿区,其套改编码的确定,分别依据开采(设计)范围内或开采(设计)范围外的信息确定。
6.利用套改信息套成的编码适用于储量表(库)中除尚难利用(表外)储量以外的其它储量类别的储量。
尚难利用(表外)储量的编码按表二中第6项确定。
7.凡属经济的基础储量,均需求可采储量或预可采储量。
二、确定编码的具体要求确定编码各位数数值的具体方案(表二),分下列七种情况。
1.正在开采、基建矿区、因国家宏观的经济政策调整而停采的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已(能)综合回收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A+B级储量套改为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111b,可采储量编码为111;地质勘查程度达勘探的矿区的C级储量套改为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111b,可采储量编码为111;地质勘查程度未达到勘探的矿区的C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122b,预可采储量编码为122;D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122b,预可采储量编码为1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编码类类型编码含义
储量可采储量111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预可采储量121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预可采储量122 控制的经与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基础储量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
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
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控制的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资源量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控制的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探明的经概率(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控制的经概率(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推断的经概率(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预测的资源量334? 潜在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表
储量种类地质工程程度套改编码归类编码
储量级别勘查阶段
正在开采、基建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已(能)综合回收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以及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而停采
的矿产储量A+B 勘探111 111
111b 111b C 勘探(112) 111
(112b) 111b
详查(112) 122
(112b) 122b D 勘探、详查、
普查
(113) 122
(113b) 122b
计划近期利用、推荐近期利用、可供边探边采矿区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可综合回收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及1993年10月1日以后提交的勘探报告中属能利用(表内)
a亚类矿产储量A+B 勘探
详查
121 121
121b 121b C 122 122
122b 122b D (123)122
普查(123b)122b
(123) 333
因经济效益差、矿产品无销路、污染环境等而停建、停采,将来技术、经济及污染等条A+B 勘探
详查
2M11 2M11 C (2M12) 2M22
件改善后可能再建再采的矿区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已(能)综合回收的共、伴生矿
产储量D (2M13) 2M22
普查(2M13) 333
因交通或供水或供电等矿山建设的外部经济条件差确定为近期难以利用、近期不宜进一步工作,但改善经济后即能利用的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可综合回收的共、
伴生矿产储量A+B 勘探
详查
2M21 2M21
C 2M22 2M22
D (2M23) 2M22
普查(2M23) 333
由于有用组分含量低、或有害组分含量高、或矿层(煤层)薄、或矿体埋藏深、或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而停建、停采的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已(能)综合回收的共、伴生矿产储量,以及闭坑矿区储量A+B 勘探
详查
普查
2S11 2S11 C
D
(2S12) 2S22
(2S13) 2S22
由于有用组分含量低、或有害组分含量高、或矿层(煤层)薄、或矿体埋藏深、或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确定为近期难以利用和近期不宜工作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可综合回收的共、伴生矿产储量,及不能综合回收共、伴生矿产的储量,及表外矿A+B 勘探
详查
勘查
2S21 2S21
C 2S22 2S22
D (2S23) 2S22
未能按上述要求确定编码的矿产储量A+B 勘探
详查
勘查331 331
C 332 332
D 333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