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浙江专用】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及散文阅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五传统文化
真题精选
1.[2017·滨州]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陈涉世家》节选自这部通史。

B.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

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和孙犁的《芦花荡》便是这样的文章。

D.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

“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2.[2017·长沙]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3.[2017·绥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规”指布谷鸟,“鸿鹄”指天鹅;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B.《孔乙己》选自《呐喊》,《海燕》是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C.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字“乐天”,“刘二十八使君”是刘禹锡。

D.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分别是:葛朗台、阿巴贡、夏洛克和严监生。

4.[2017·咸宁]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繁星》《春水》是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的诗集,其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个方面。

5.[2017·岳阳]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

B.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

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作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C.《五柳先生传》《出师表》《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传”“表”“记”“说”“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

D.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6.[2017·湘西州]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

有一座高山,山顶尖尖,像一支倒上去的笔在天上写字;高山脚下有一片梯田,像横着推过去的一片片树叶,铺满大地庄园,煞是壮观。

上联:尖山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7·嘉兴]传统文化知识。

八年级学生小芳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国学问题。

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她选哪个最适合?( )
A B C D
模拟训练
1.[2017·徐州模拟]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呼,如“加冠”指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而立”指人三十岁;“不惑”指人四十岁。

B.“社稷”中“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代称国家;“庙堂”是指朝廷;“桑梓”代指家乡。

C.四马一车为“乘”,一人一马为“骑”,“三军”是军队的统称,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

D.“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2.[2017·北京房山区模拟]在“走近清明”主题班会上,小明同学为大家展示了一则趣味对联故事。

请你帮他分析这副对联巧在何处。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

一年清明节,两人路过一湖畔,姓陈的才子吟道:“日临________,清明水底见重阳。

”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________。

”两人不禁相视一笑。

分析:上联巧嵌“__①__”“清明”“重阳”三个节日,下联巧嵌“大寒”“霜降”“__②__”三个节气。

上联是__③__,下联是风霜,景观不同,对比鲜明,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你认为①②③三处填写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端午②小雪③丽日
B.①中秋②大雪③丽日
C.①端午②大雪③水清
D.①中秋②小雪③水清
3.[2017·邵阳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表示人进入成年。

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

古时称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B.《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一句中,“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C.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

如“觥筹交错”中“觥筹”,“罍而歌者”中“罍”,“衔觞赋诗”
中“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D.在古诗文中常有用某一词来指代某一现象或某一形象、某一场景的情况。

如“三尺”指代“法律”,“寸管”指代“笔”,“杏坛”指代“教坛”,“簪缨”指代“官位”。

4.[2017·邵阳模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两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原创预测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

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B.《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C.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D.加冠,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

2.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有“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之效。

以下古代常用借代匹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婵娟——月亮 B.折柳——思乡
C.汗青——史册 D.庙堂——朝廷
3.古代女孩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美称,读下面四联诗及对应的四个美称,在括号里写出具体的年龄。

(1)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 )
(2)碧玉年华足怨思,珠喉解唱净琉璃——碧玉年华——( )
(3)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桃李年华——( )
(4)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花信年华——( )
4.古时书信用毛笔书写,其本身就是一幅作品。

欣赏下面两幅尺牍(部分),选择合适的选项填空。

《丧乱帖》《王英去后帖》
《丧乱帖》为唐摹王羲之尺牍,________(体),用笔挺劲,笔法________,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

明文徵明《王英去后帖》,________(体)尺牍,笔画婉转,节奏缓和,在尽心的书写中,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A.楷书 B.行草
C.精巧纤细 D.率意天然
参考答案
真题精选
1.B [解析] A项,《陈涉世家》选自《史记》;C项,孙犁的《芦花荡》是小说;D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C [解析] “小明应该属‘羊’”的说法错误,依据十二生肖的顺序可知,小明应该属“鸡”,属“羊”的话就比小华大一岁了。

3.D [解析] 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D项中的“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吝啬人物。

4.B [解析]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5.A [解析] “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分别出自《出师表》和《陋室铭》。

“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但“布衣”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白丁”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

6.梯田如叶,铺满大地一庄园
7.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主要涉及古代年龄称谓。

不惑:指人四十岁,所以“不惑岁月”的微信群当以四十多岁的人为主。

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而立:指人三十岁,“而立之家”的微信群以三十多岁的人为主。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弱冠一族”应该多是二十多岁的男子。

根据题干提示,八年级学生“小芳”“她”,可知小芳选择“豆蔻年华”微信群最适合,故选B。

模拟突破
1.A 2.A 3.C 4.B
原创预测
1.D 2.B
3.(1)十三四岁(2)十六岁(3)二十岁
(4)二十四岁
4.B D A
专题复习六散文阅读作业
散文阅读(一)
一、[2017·丽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杨慧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

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

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

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

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

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

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

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

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

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

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

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

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

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

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嗒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

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

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

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

”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

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⑪母亲这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

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贴补家用。

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

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

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⑫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⑬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

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⑭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

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

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

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⑮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删改)
1.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4分)
(1)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

(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

(这句话表现了“我”此时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第⑪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雪”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易碎
李磊
①母亲进城来,怀里抱着一只瓷罐子。

她把瓷罐子装在布袋子里,把布袋子吊在胸前,一路搂着、抱着进了城。

瓷罐子里装满了豆子,豆子里埋着鸡蛋。

当母亲把鸡蛋从豆子里翻出来时不小心打碎了一个。

母亲心疼的表情,让我对那个碎蛋有了肝脑涂地的想法。

②母亲进城前,在李庄种庄稼。

这几年,她喜欢上了种豆子,红的、黄的、绿的,胖的、瘦的、扁的,是豆子她都要高看一眼。

母亲在李庄种了七八亩豆地,她在豆地里劳作时,常常望着远方的城市说:“豆豆,我心疼的豆豆。

”豆豆是她孙子的乳名。

③城里的豆豆无人照顾,母亲便离开了她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一头扎进了城市。

她和孙子豆豆的沟通,就是通过她带来的那些豆子。

城里的豆豆刚开始识人辨物,对颜色敏感。

母亲常常
从老家装一罐豆子进城,然后让豆豆猜罐子里豆子的颜色。

挺有意思也挺没有意思的游戏,祖孙
俩玩了多年。

有一年,母亲带豆豆回农村看她收获的豆子。

她打开一只口袋,将满满一袋子绿豆倒在了地上,接着又将满满一袋子红豆倒了出来……最终,几种颜色的豆子混合成了色彩斑斓的河流。

豆豆回城之后,她又将那些豆子按照颜色一一归类,重新回流到了袋子里。

那是多大的工作量呀。

④这些年,母亲一直在豆豆和豆子们的家之间往返奔波。

陪着她的就是那件旧瓷罐子。

来的时候是一只盛满豆子、充满营养、富有生命力的瓷罐子;而回城时,却变得毫无生机、死气沉沉。

母亲的心情也是一样,她将储备的心力带到城里,在豆豆那个孩子身上消耗干净,然后,再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豆子的家。

她已习惯了离不开豆豆的生活。

⑤在豆豆的家,豆豆和母亲一屋,瓷罐子也和母亲一屋。

豆豆在母亲的床上,瓷罐子在母亲的床底下。

母亲喜欢把她的心爱之物放在身边,伸手就能摸到,想看
就能看到。

母亲的心腔不大,自己心爱的东西受了委屈,心里就会五味杂陈。

母亲不许我们训孩子,否则她要难过几天。

而关于瓷罐子,母亲常常交代我们两件事:一是不要让瓷罐子闲着,二是不要在瓷罐子跟前大声说话。

我想:也许瓷罐子跟人一样吧,腹中空空便会心浮气躁,心浮气躁注定存世不远;而不要在瓷罐子面前大声说话,那是因为瓷罐子单薄、易碎,性别偏女,受不了别人粗言粗语这样的委屈。

⑥我们一直按照母亲的要求,善待身边每一件易碎的物品。

可是这几年,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器物离开了我们。

有的是借故离开,而越来越多的是不辞而别。

这一天,我只不过是埋怨了母亲一句:“怎么还是用豆子包馒头,能不能换点花样?”母亲习惯保持沉默,可那个瓷罐子却坐不住了,它开口说了话,“轰”的一声,厨房里发生了小小的“核爆”。

我跑过去,看那个瓷罐子已花开遍地,一些挣脱束缚的红色豆子正努力朝远处翻滚。

⑦这个受母亲器重多年的瓷罐子,为什么碎得毅然决然、不可挽留呢?我一直在寻找答案。

有一天,母亲从李庄返回城市时忘了带钥匙,她竟趴在冰冷的楼梯上睡了一上午。

我突然从母亲身上得到了答案:她们都太疲倦了,她们已承受不了这种两地奔波的生活,只不过瓷罐子的性子急了一些而已。

1.对豆子和豆豆,母亲有怎样的付出?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加点部分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挺有意思也挺没有意思
..........的游戏,祖孙俩玩了多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习惯保持沉默,可那个瓷罐子却坐不住了,它开口说了话,“轰”的一声,厨房里发
生了小小的“核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关于瓷罐子的两件事?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文章标题“母亲易碎”?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阅读(二)
一、[2017·南通]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魔季
张晓风
①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

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

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②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
..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
..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
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

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

我慢慢走着,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③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飘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④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

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篷。

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是容膝的茅屋。

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

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疾驰得那么厉害的!
⑤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

如果不是我曾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

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⑥“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⑦“老师说,今天不上学。

”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⑧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

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

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

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⑨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⑩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

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⑪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

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

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

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⑫“凯凯。


⑬“嗯?”
⑭“你在干什么?”
⑮“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⑯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

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

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⑰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
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

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

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⑱啊,春天多叫人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

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

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文中实写的两幅主要画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第②段中加点词写一段赏析性批注。

(4分)
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
..了。

..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理解第⑧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3分)
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标题为“魔季”,为什么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小女孩?(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⑰段用了十个问号,可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显得单调,反而别有韵味。

仔细阅读这段文字,说说这样表达的作用,并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济南历城区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香菜开花
①香菜开花,居然也那么好看——我是很有些惊奇的了。

②照理说,我应该见过香菜开花的。

乡下人叫它,芫荽。

③花在乡野最容易被埋没,那是因为多。

乡下几乎没有一种植物不开花。

野蔷薇、紫云英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