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著名的说客――苏秦

合集下载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早年到过几个诸侯国,推行自己的连横合纵之策,但无人理睬。

回家又遭到亲戚朋友的白眼。

于是,他便闭门不出,发愤读书,汲取广博的知识,以求得事业上的成功。

苏秦夜以继日地伏案苦读,夜里读书打睡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振作精神,坚持学习。

他遍览群书,获得了渊博的知识,终于成为著名的游说家,成为佩六国相印的“从约长”。

司马迁忍辱著书我国杰出史学家司马迁,因为“李陵之祸”,被判宫刑。

这在封建社会中是极大的耻辱,使司马迁想到过自杀。

但由于心中挂着尚未完成的史著,他最终决定忍辱负重的活下来,发愤著述,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史记》,也开创了以纪传体写史的先例,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处励志自新西晋建威将军周处年少时极为顽劣,是乡里一霸。

当时,周处的家乡山中有白额虎,水中有蛟,连周处一起被人们称为“三害”。

有人鼓动周处杀虎斩蛟。

周处先杀虎,后又斩蛟,沉浮漂流数十里。

人们以为周处也死了,就热烈庆贺“三害”皆除。

周处出水见此情状,深受刺激,决心改恶从善。

他前往吴地拜陆氏兄弟为师。

其时陆机不在,陆云对他说:“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人只怕不立志,而不担心没有好名声。

”周处在陆氏兄弟教诲下改过,终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击楫中流东晋元帝时,祖逖被任命为豫州刺史。

他率部卒渡江,出师收复中原。

船至中流,祖逖见江流宽阔,波涛汹涌,激起胸中豪情,不仅敲打船浆,立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他渡江后进驻雍丘,不久就收复了豫州。

枕戈待旦、闻鸡起舞东晋时的名将祖逖与刘琨两人自小就是好朋友,皆有大志。

青年时一同任司州主薄,经常抵足而眠,联床共话,彻底国家大事。

大家为了实现收复中原的大业,他们矢志习武。

当时人们认为半夜鸡鸣是不祥的声音,而祖逖却认为“此非恶声也”,正好唤醒他们早起舞剑使刀。

刘琨在给亲友的信中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苏秦

苏秦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

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

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仸“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

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仸为客卿,齐国伒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2]《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31篇,早佚。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合纵论是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形势不断叒化,特别是战国中后期丂雄纷争导致当时“国际关系”(华夏文明圈内诸国)出现重大叒化的产物。

战国早期,丂雄并立,彼此旗鼓相当,相互制衡。

到了战国中期,秦国厉行叒法,锐意改革,兼并巴蜀,国强地险;而六国彼此消耗,丂雄并立的均势格局自此被打破。

苏秦正是洞悉到了这一客观现实,适时提出了以遏制秦国、维护丂雄均势为宗旨的合纵战略。

“合纵”,卲“合伒弱以攻一强”,是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阻止强国兼并的策略。

苏秦提出合纵战略的宗旨在于遏阻秦国势力的迚一步扩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迚一步加剧。

其相应对策则是通过六国联盟遏制秦国,以求维持以崤函、河西为界线的东西两个战略区域的力量均衡。

苏秦的合纵说首先是基于一种地缘政治的分析。

他深谙天下山川形胜,熟知各国力量现状,他每到一国卲首先向当局者详陈该国的地缘环境形势,苏秦提醒山东六国首先应明确各自的安全状况,他反复告诫六国的君主,要明白这一形势,卲他们共同的危险来自西方侧翼的秦国。

由于秦国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伓势、地形地势伓势、体制伓势,将来必定是一种能够凌驾于六国实力乊上的强权力量。

因此,六国中每一个国家都绝对不能与秦国单独媾和以求苟安一时,更不能与秦结为同盟,那不啻是与虎谋皮。

苏秦始将连横

苏秦始将连横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提要】苏秦,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说客、谋士,纵横家中合纵派的领军人物和最高首脑。

苏秦擅长于战略谋划、长篇游说和辩论,他所解决的问题都是当时国际上的首要问题或者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对具体问题和局部问题的策略,他不是太感兴趣。

他游说时善于抓住要害和本质问题,单刀直入、鞭辟入里;富有逻辑性,说理清楚、极具信服力。

他也是最讲究语言修辞的说客,他的辞藻华丽、排比气势如虹、比喻夸张随手拈来,各种修辞手段应有尽有,可以说他是战国时代说客、谋士中的集大成者。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南北为纵,是以魏国、韩国、赵国为中心,北联燕国,南联楚国,东联齐国,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霸权和侵略的国际战略。

此战略核心人物就是苏秦。

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

东西为横,曾是齐、秦两国用武力迫使弱国听命,继而兼并其他弱国的国际战略。

在战国后期齐国衰弱之后,连横便成为秦国专用的吞并六国的谋略。

此战略核心人物是张仪。

【原文】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欢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冲,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苏秦始纵连横

苏秦始纵连横
(15) “汤伐有夏” ── 汤:商朝开国的王,本为夏朝诸侯。夏王桀无道,汤起兵攻桀,建立商朝。有夏:指夏王桀。古时于朝代上加“有”,有夏即夏朝。
(16) “文王伐崇” ── 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殷纣时为西方诸侯首领,又称西伯。崇:国名,崇侯虎,助纣为恶,为文王所诛。 (17) “武王伐纣” ── 武王,即周武王:文王之子,名发,灭纣后,即天子位,国号周。纣:即殷纣王,暴虐之君。
秦惠王说:“寡人曾听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礼乐法度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奖惩邢罚,道德修养不淳厚的君主不可役使百姓,政策教化不顺通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如今先生郑重地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亲临指教,我希望改日再谈!”
苏秦说:“我本来就猜想大王可能不用我的策略。从前神农攻打补遂,黄帝讨伐涿鹿并擒获蚩尤,虞尧攻打三苗,夏禹王攻打共工,商汤王灭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灭商纣王,齐桓公用战争而雄霸天下。由这些事例来看,哪有不经过战争就行的呢?古代使者往来频繁而急切,宣称互相缔结盟约,谋求天下统一;合纵连横兴起,兵革不息;文士巧言善饰,诸侯混乱迷惑;事端纷起,无法梳理;法令条规都很完备,但百姓虚伪奸恶;文书政令杂乱繁琐,百姓生活贫苦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无所依赖;有漂亮的言辞,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战事却不能停息;讲求文辞末节,天下就无法太平。因此说客的舌头说焦了,听的人耳朵都听聋了,却不见什么成效;实行道义讲究信用,天下人却不亲善。于是废除文治而使用武力,召集并且礼遇敢死之士,制作好各种甲铠,磨光各种刀枪,然后到战场上去争胜负。如果无所事事却想获取利益,安居不动却要使国土扩大,即使是五代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也常想坐着不动而获得这些,但形势却不允许,所以只有继续用战争达到目的。距离远的就用军队互相攻伐,距离近的九短兵相杀,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伟大功业。所以,军队如果能得胜于外,那么国内民众的仁义就会高涨,君王的威权就会增强,在下的百姓就会服从统治。现在假如要想吞并天下,凌驾于大国,使敌国屈服,控制海内,治理百姓,号令诸侯,实在是非用武力不可。可是如今继嗣当政的君主,却忽视了这至上的道理,都不懂得教化人民,政治混乱,迷惑于花言巧语,热衷于辩论,沉溺于辩辞中。以此说来,大王本来就不会实行我的策略。”

苏秦的故事

苏秦的故事

苏秦的故事引言苏秦(公元前380年 - 公元前284年)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以其卓越的谋略和出色的外交手腕而闻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苏秦的生平及其对战国时期的贡献。

生平苏秦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在年轻时就体验到了贫困和颠沛流离的生活。

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打败,反而通过自学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苏秦对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非常关注,并渴望为国家做贡献。

外交才能的展现苏秦的外交智慧和才能展现在他与列国各国的外交活动中。

他精通外交礼仪和谈判技巧,并善于处理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

苏秦的一项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以车辙为界的外交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列国之间在争夺领土时遵守一定的规矩,以减少战争的破坏。

合纵连横的提出苏秦最为人称道的外交策略是合纵连横。

在战国时期,列国之间不断进行着争夺领土和势力范围的竞争。

苏秦认识到弱小的国家将无法抵抗强大的侵略,因此提出了合纵连横的策略,即将各个国家通过联盟的形式合作抗击共同的敌人。

苏秦游说了战国列国,鼓励他们组建合纵联盟,以形成对抗强国的共同力量。

他在外交活动中展示了出色的谈判技巧和政治智慧,成功说服了多个列国加入合纵联盟。

这一大胆的外交策略极大地改变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合纵联盟的影响通过苏秦的努力,合纵联盟迅速壮大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此联盟的支持下,弱小的国家得以保护自己的领土和利益免受强国的侵略。

合纵联盟的形成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也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后期的遭遇然而,在合纵联盟形成之后,苏秦的遭遇并不顺利。

由于权力斗争和政治阴谋的影响,苏秦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他遭到了敌对势力的诬陷和迫害,最终被迫离开了列国并且不得不流亡他乡。

然而,尽管苏秦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但他的政治思想和外交策略对战国时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人成就与遗产苏秦虽然最后遭遇了失败,但他对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苏秦到底是怎样的人

苏秦到底是怎样的人

语文论文题目:苏秦到底是怎样的人从悬梁刺股看苏秦性格要点:深入剖析苏秦性格,探索苏秦到底只怎样的人上下五千年,中国出了无数人物,其中一部分是靠着嘴皮子出名的,这里边,早期的代表人物的应该算是鬼谷子的两个徒弟:苏秦和张仪。

而在嘴巴的功夫上,苏秦要更胜张仪一筹。

纵横家就像古希腊时的雄辩家,他们的演说辞藻华丽,气势如虹,排比、比喻、夸张信手拈来,各种修辞手段应有尽有。

如果能听一听他们的演说,一定是精彩绝伦、字字珠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而对历史做出影响较大的,还是纵横家。

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当属苏秦。

苏秦以连横说秦惠王失败后,无奈回家,回家后遭到父母,妻子,嫂子的白眼,还出了个成语:前倨后恭。

后人多评价是苏秦的家人太势力,其实不然。

说秦惠王,估计是苏秦第一次游说。

老人家肯定不希望孩子去参与诸侯间的事,毕竟太凶险。

苏秦在这一方面算个另类。

后来不但失败了,还黄金百斤尽。

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卷枢之士耳,哪个父亲碰见败家的孩子还高兴的?至于后来苏秦功成名就那是后话。

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苏秦是个有思想,有远见,不甘于平庸,有远大理想的青年。

回家后苏秦见到“妻不下机,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只好叹道:“此皆秦之罪矣。

”这里要分析的是“秦”字。

这里的“秦”字的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苏秦的秦”(这一切都是我苏秦的罪过),一种是“秦国的秦”(这一切都是秦国的罪过),也许很多人觉得这个一个字并不重要,但就是这一个字也可以引起轩然大波,这里“秦”字的含义,直接关乎到苏秦的性格是将错误源头责任归于自己,还是认为自己对,出错原因归为他人,也关乎到对苏秦的评价问题。

我的看法是:这里的:“秦”是“苏秦的秦”,我认为苏秦当时是内归因,理由是:如果他认为是秦国的错,那他何必锥刺股刻苦学习呢?他若没错何必要改?我是对的我为什么要改?何必要加强自己呢?他若认为自己无错,那么为什么要锥刺股埋头苦研?再说了,认为是秦国的错逻辑上是说不通,咋们暂时当一下法官来断‘秦罪案’吧!造成“妻不下机,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苏秦拿了家里黄金百镒去秦国,秦国不要苏秦,苏秦一无所有回来。

穷人翻身励志名人故事:纵横家苏秦的励志故事

穷人翻身励志名人故事:纵横家苏秦的励志故事

穷人翻身励志名人故事:纵横家苏秦的励志故事穷人翻身励志名人故事:纵横家苏秦的励志故事苏秦,东周洛阳东郊人,字季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三一七至二七五年之间,是战国末期著名的纵横家。

出身农民,自幼家境贫寒,但他素有大志。

相传为鬼谷子的徒弟,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

于是身佩六国相印,还被赵封为武安君。

合纵策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秦国吞并六国的计划,以后纵约为秦国所破坏。

不久齐宣王因燕丧伐燕,他向燕昭王进策,被派入齐行反间计。

后为嫉恨他的齐国大夫刺杀。

苏秦虽出身寒门,却少有大志。

他曾随从鬼谷子学术多年,后见同窗庞涓、孙膑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告别鬼谷子下山,返回了故里。

自从离开师父后,苏秦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中。

当时,苏秦家中,母亲健在,一兄二弟,兄已先亡,惟寡嫂在,家人团聚,自然欢喜。

过了几天,苏秦想要出游列国,请求母亲变卖家产,以为路费。

母亲、嫂嫂、妻子都竭力反对,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做商贾,养家糊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没影的事业呢?回头你生计无着落,不后悔吗?"两个弟弟也劝说:"哥哥如擅长游说之术,怎么不去游说周王?在本乡就能出名,何必远去他乡呢?"苏秦被全家阻挡,不得已只好去求见周显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苏秦碰到了第一颗软钉子。

周天子身边的大臣谁不知道苏秦,乘轩里小区的苏家小儿子,一天到晚不务正业,吃饱没事于胡侃吹牛。

苏秦的话说了一半,就让人家轰出来。

苏秦挺着脑袋从王宫走出,照旧嘴硬:"难怪周家天下要亡,不识真金!"环顾列强,苏秦认为唯有秦国能一统天下,便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向父母叫嚷着要钱,借大哥的钱,借街坊邻居的钱,凑足活动经费,雇上人,租上豪华的马车到秦国去。

在那年冬天里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他穿着新买的黑貂皮袍,怀揣着变卖家产的钱财,背着简单的行装,辞别了双亲和妻子,满怀信心地踏上通往秦国的大路。

苏秦

苏秦

《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的形象
“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在天下大乱之际,世风日下、人心诡诈、一切的取舍都以现实的功名利禄为标准,所谓“笑贫不笑娼”正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就连有骨肉亲情的父母妻嫂,在你没钱没势时那样的绝情寡义,一旦你有钱有权了,一个个都曲意逢迎、媚态顿现,而且还直言不讳、赤裸裸地说出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在于你有没有权势和金钱。

世道如此,安有不追名逐利之人。

苏秦,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说客、谋士,纵横家中合纵派的领军人物和最高首脑。

苏秦擅长于战略谋划、长篇游说和辩论,他所解决的问题都是当时国际上的首要问题或者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对具体问题和局部问题的策略,他不是太感兴趣。

他游说时善于抓住要害和本质问题,单刀直入、鞭辟入里;富有逻辑性,说理清楚、极具信服力。

他也是最讲究语言修辞的说客,他的辞藻华丽、排比气势如虹、比喻夸张随手拈来,各种修辞手段应有尽有,可以说他是战国时代说客、谋士中的集大成者。

他是功利主义人生哲学的实践者,与讲究仁义礼智信、追求人生的道德完满为宗旨的儒家相反,功利主义以现实的功名和利益为人生宗旨和人生价值的根本,为了获得名利而讲求积极进取、勤奋苦练,这种人生哲学也是实践性极强的行动派实践哲学,与那些坐谈道义的理论家们相反的是,它极重视在现实中积极行动和理论的实践,或游说在宫廷庙堂之上,或奔走在大国小国之间;既有理论,也有将理论实施的各种行动。

苏秦游说时很讲究语言艺术,华丽辞藻的堆砌、语言的堆砌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就如他对秦惠王游说时,先对秦国整体状况做了有利于自己观点的描述,然后说明了一统天下的大体道路,其中对偶、排比运用得很有气势,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关于苏秦的古文

关于苏秦的古文

关于苏秦的古文关于苏秦的古文是:《苏秦之楚》,这是一篇文言文,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的《《战国策》。

《苏秦之楚》原文: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注释:1、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说客。

2、之:到......去。

3、乃:才。

4、得(dé):能够,可以。

5、卒:完毕。

6、闻:听闻,听说7、若:像。

8、临:到……跟前。

9、曾(zēng):竟然。

10、愿:希望。

11、闻:听。

12、于:比。

13、薪:柴草14、贵:高贵。

15、谒(yè)者:古代掌管进谏的人(国君的近臣,负责传达)。

16、令:要。

17、食:吃。

18、因:依靠。

19、就:到、到达。

20、舍:馆舍。

21、就舍:回到馆舍。

22、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译文:苏秦到楚国去,三日后才能够见到楚王。

他们交谈结束后,苏秦向楚王告别。

楚王说:“我听先生的指教就像听到古代贤人的教诲一样,现在先生迢迢千里来见我,竟不愿留下来。

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柴草比桂木还贵,掌管进谏的人像鬼一样难见,大王像天帝一样难得见面;现在要我吃珠玉一样贵的食物,烧桂木一样贵的柴火,通过像小鬼一样的使者见天帝一样的大王。

”楚王说:“请先生在客馆住下,我接受教导了。

”赏析:苏秦作为大游说家,其心理素质非常之高。

他没有因为拒绝召见而心灰意冷,而当他见到楚王后也没有忘乎所以,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和盘托出,而是以退为进,马上辞行。

如此反而掌握了心理上的主动权,让楚王十分迫切的听从他的意见、答应他的要求,把他奉为上宾。

启示:可见,在说服他人时,光有学识是不能被人接纳的,顽强的毅力和冷静的心态是以识取信的关键。

作者简介: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

[精彩]苏秦说连横穷而合纵达

[精彩]苏秦说连横穷而合纵达

苏秦说连横穷而合纵达译:合纵派的领军人物苏秦一开始却对秦惠王倡导连横战略,他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地的富饶物产,北方有来自胡人地区的贵重兽皮与代地的良马,南边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东方又有崤山、函谷关这样坚固的要塞。

土地肥沃,民殷国富;战车万辆,壮士百万;沃野千里,资源丰富,积蓄充足;地势险要,能攻易守。

这正是天下公认的'天府之国',秦国因而真正是雄霸天下的强国。

凭着大王您的贤能,秦国士卒与百姓的众多,战车、骑兵等武器的巨大作用,兵法和谋略的运用之妙,完全有把握吞并其他诸侯,一统天下,称号皇帝,统治全中国。

希望大王能考虑一下这一前景,允许臣陈述自己的方略。

"秦惠王说:"寡人常听人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奖惩刑罚,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统治万民,政策教化不顺应天意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如今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登庭指教,寡人内心非常感激,不过关于军国大计,最好还是等将来再说吧!"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能否听取我的意见。

以前神农攻打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唐尧放逐欢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王攻打共工,商汤王灭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灭商纣,齐桓公用战争雄霸天下,都说明了一个国家要想称霸天下,哪有不经过战争就达到目的的?古代使者都坐着兵车奔驰,各国互相缔结口头盟约,谋求天下统一;虽然讲究合纵连横,却是战争不息;说客和谋士们进行巧辩和权诈之术,致使诸侯慌乱疑惑,结果一切纠纷都从此发生,简直复杂到无法处理的地步;章程和法律都完备的国家,人们又常常做出虚伪的行为;文书、籍策杂乱繁琐,百姓生活贫困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无所依赖;法令规章越多,战争发生的也就越多;能言善辩穿着儒士服装的人越多,战争就越发无法停止。

什么事如果不顾根本而专门讲求文辞末节,天下就越发无法太平。

苏秦以连横说秦赏析

苏秦以连横说秦赏析

苏秦以连横说秦赏析提要苏秦,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说客、谋士,纵横家中合纵派的领军人物和最高首脑。

苏秦擅长于战略谋划、长篇游说和辩论,他所解决的问题都是当时国际上的首要问题或者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对具体问题和局部问题的策略,他不是太感兴趣。

他游说时善于抓住要害和本质问题,单刀直入、鞭辟入里;富有逻辑性,说理清楚、极具信服力。

他也是最讲究语言修辞的说客,他的辞藻华丽、排比气势如虹、比喻夸张随手拈来,各种修辞手段应有尽有,可以说他是战国时代说客、谋士中的集大成者。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南北为纵,是以魏国、韩国、赵国为中心,北联燕国,南联楚国,东联齐国,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霸权和侵略的国际战略。

此战略核心人物就是苏秦。

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

东西为横,曾是齐、秦两国用武力迫使弱国听命,继而兼并其他弱国的国际战略。

在战国后期齐国衰弱之后,连横便成为秦国专用的吞并六国的谋略。

此战略核心人物是张仪。

[1]特色(1)运用对比手法,写苏秦得势前后,其家人不同的态度,既从侧面烘托了苏秦的人物形象,又反映出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凉世态。

(2)文章在人物肖像动作神态的描写方面十分细致生动,如描写苏秦说秦王不行,落魄而归时的形容神态,写苏秦刻苦攻读,引锥刺股的细节,写其嫂”蛇行匍伏”的丑态,皆为传神之笔。

(3)善于运用铺陈排比和夸张渲染的艺术手法。

如苏秦说秦惠王之词,内容上罗列排比,句式上多用四字句进行铺排,所述之事往往夸大其辞,务求动听,表现了战国策士纵横辟阖、铺张扬厉的文风。

成语刺股悬梁:cì gǔ xuán liáng,形容刻苦学习。

前倨后恭:qián jù hòu gōng,倨:傲慢;恭:恭敬。

以前傲慢,后来恭敬。

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苏子》三十一篇,今佚。

帛书《战国策》残卷中,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与《史记》所载有出入。

关于合纵六国苏秦的故事

关于合纵六国苏秦的故事

关于合纵六国苏秦的故事导语:战国时的谋略家苏秦,东汉洛阳人,年轻时曾四处游说各国君主,希望能够得到一官半职.然而,他得不到任何一个君主的赏识,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苏秦合纵联六国的历史典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秦简介】苏秦(?-前284年),字季子,东周雒阳(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

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典故】战国七雄中,就数秦国最强盛。

楚、齐、魏、赵、燕、韩六国诸侯联合起来,用“合纵”的办法结成南北联盟来抵抗秦国呢,还是联合西边的秦国,用“连横”的办法结成东西联盟来保存自己呢?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批纵横家。

他们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洛阳人苏秦,他主张合纵;另一个是魏国人张仪,他主张连横。

他们俩是同学。

苏秦在洛阳时想去见周天子,只恨没有人向周天子推荐。

他知道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

他跑到秦国去劝秦惠文王用连横的办法,把六国一个一个地消灭。

不想他等了一年多,盘缠花光了,衣服破了,秦惠文王也没有用他。

他只好回老家去研究兵法,再作打算。

他非常用功,念书十分刻苦。

有时候念书念累了,眼皮粘到一块儿怎么也睁不开。

他气急了,骂自己没出息,拿起锥子在大腿上刺了一下,刺得血都流出来了。

这一下子,精神可来了,他接着又念下去。

民间还传说,苏秦有时候太累了,就扑在案头上打瞌睡。

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就拿根绳子一头吊在房梁上,一头吊住自己的头发,如果他脑袋一往案头上扑,那根绳子就把他揪住。

这么脑袋一顿,头发一揪,就把他揪醒了。

他这么悬梁刺股,苦苦地熬了一年多工夫,读熟了姜太公的兵法,记熟了各国的地形、政治情况和军事力量,还研究了诸侯的心理。

苏秦的性格特点形象是什么

苏秦的性格特点形象是什么

苏秦的性格特点形象是什么苏秦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苏秦的性格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苏秦的个性特点1、现实:苏秦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在他的心里不存在任何的大义,使天下保持短暂的十五年和平也只不过为了谋获更大的利益,游走于各个势力之间,保持平衡以从中获利。

2、机智灵敏:“连横”与“合纵”乃相反的两个策略,苏秦竟能于股掌中灵活转换之,这可看出其韬略的过人,对当时时局政治的机警灵敏和高度认识。

3、躬身自省和高度自信:躬身自省和高度自信,这也是苏秦身上的一大特点,也可以说是苏秦取得成功的内在原因。

在说秦失败归家后,“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的境遇下,他感叹之余躬身自省“是皆秦之罪也”,而后发奋读书,继续研究习己。

“暮年,揣摩成”后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果然其“合纵”之术令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

正是苏秦对自己才能的高度民主自信,使其矢志不渝地成就了自己纵横家的使命和追求。

苏秦的轶闻典故悬梁刺股苏秦刺股、悬梁刺股典出《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游说秦王未果,资用匮乏,潦倒而归。

“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于是苏秦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太公《阴符》,发愤攻读,“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一年后学成,遂游说列国,合纵诸侯抗秦,佩六国相印,名震天下。

(注:刺股出自苏秦,悬梁则出自东汉孙敬)巧对楚王苏秦来到楚国,过了三个月才见到楚王。

交谈完毕后就向楚王辞行。

楚王说:“我听到您的大名,就像听到古代贤人一样,现在先生不远千里来见我,为什么不肯多待一些日子呢?我希望听到您的.意见。

”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玉还贵,楚国柴禾比桂树还贵,通报人员像鬼一样难见,大王您更像天帝一样难得见面;现在要我拿玉当粮食,拿桂当柴禾烧,通过小鬼见高高在上的天帝。

”楚王听后惭愧不已:“请先生到客馆住下吧,我知道错了。

(三字经)苏秦刺股的三字经故事

(三字经)苏秦刺股的三字经故事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苏秦刺股的三字经故事苏秦刺股故事典故:苏秦是战国时期着名纵横战略家,开始时随鬼谷子学纵横术,学成后变卖家产四处游说,。

几年后,没有一官半职,钱也花光了,只好回家。

父母。

妻子。

兄嫂都认为他没本事没出息,都不理他。

于是,他开始发愤读书,困了就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

最后终于学成,提出了六国联合对付秦国的合纵术,成了天下名人。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

至家,妻不下��,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据《战国策》改写) 苏秦资料苏秦(约前334-前284)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

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说客、谋士,纵横家中合纵派的领军人物和最高首脑。

苏秦擅长于战略谋划、长篇游说和辩论,他所解决的问题都是当时国际上的首要问题或者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对具体问题和局部问题的策略,他不是太感兴趣。

他游说时善于抓住要害和本质问题,单刀直入、鞭辟入里;富有逻辑性,说理清楚、极具信服力。

他也是最讲究语言修辞的说客,他的辞藻华丽、排比气势如虹、比喻夸张随手拈来,各种修辞手段应有尽有,可以说他是战国时代说客、谋士中的集大成者。

战国时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

奉燕昭王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齐疲于对外战争,以便攻齐为燕复仇。

齐1。

苏秦游说技巧

苏秦游说技巧

苏秦游说技巧苏秦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的纵横家,也是一位游说家。

他擅长于游说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成为当时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游说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首先,苏秦善于借助外部的条件。

在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比较复杂,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十分紧密。

苏秦利用这一点,不断主动出击,与各诸侯进行交往和联合,将自己的立场和意图传达给对方。

通过游说,他促成了韩国和赵国的结盟,使赵国得以在战争中获胜,大大改变了当时的格局。

其次,苏秦善于利用情感因素。

在游说过程中,苏秦不仅注重说服对方,更注重制造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例如他在游说韩国时,曾经透露出自己与韩国有共同的敌人、有相同的历史背景等信息,从而打通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

这样他说服对方的成功率就比较大。

此外,苏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在游说过程中,苏秦既能敬重尊贵的人物,也能平易近人地与普通百姓沟通,为人处事得体,给人以信任感。

这样就使他在各方面取得了人脉和支持,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另外,苏秦还擅长利用对手的弱点。

他发现对方的弱点,狠狠地击打他们的痛处。

例如,当苏秦游说赵国时,他发现赵国的弱点是没有强大的军队,于是他便提出与韩国结盟的建议,以便赵国得到韩国强大的军队保护。

总体来说,苏秦游说的技巧在当时十分新颖和出色,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学习苏秦的游说技巧,要善于在游说中借势利市,寻找对方的共鸣点和弱点,同时注重打造情感联系,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情境,才是最为关键的。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游说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局限性。

我们需要遵守真理,合法合规,不能去违背自己的原则,也不能侵犯他人的利益,要在明正典刑的范围内进行游说,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之――人物.掌故
一:中国最著名的说客――苏秦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人。

苏秦年轻的时候比较落魄,常受人讥讽,嫂子甚至不给他饭吃。

后来他忍辱负重,发愤读书,夜间如果疲倦困,就用锥子自刺其大腿,有时还把头发拴在房梁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

经过一番苦读,他终于把兵书谋略都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苏秦发现各个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最为强盛,而七国之中秦国最强。

于是,苏秦决心促成六国结盟以共同对抗秦国。

苏秦首先来到了燕国。

经过一番游说,燕文侯见他说的合情合理,就资助他去游说赵国。

之后苏秦先后游说了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同样大获成功,合纵的谋略终于实现了。

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首领。

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佩戴上了六国的相印。

苏秦商定六国联盟后,就返回了赵国。

途中经过洛阳,苏秦的兄弟、嫂子、妻子都来迎接,非常恭敬。

苏秦笑着问嫂子说:“你以前为什么那么傲慢,现在却如此恭顺呢?”即所谓“前倨后恭”。

他的嫂嫂脸贴着地面说:“因为你地位高贵并且有钱啊!”听了这些话1,苏秦非常感慨。

回到赵国后,苏秦被封为武安君。

这时秦国虽然强大,但也无法和六国合力抗衡,从此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秦国用计使苏秦受到赵王的责备,他不得不出使燕国。

由于燕,齐两国仇恨未了,燕昭王想攻打齐国。

苏秦献计说:“如果使齐与西面的宋国发生征战,那么就可以削弱他们的兵力,我们就可以乘虚而入。

”燕昭王就使他再次出使齐国。

苏秦对齐王说:“宋国国君荒淫无度,假如我们加以讨伐,正是顺应天命的举动。

这样您就可以名震诸侯,成为中原的诸侯之首。

”于是齐国发兵攻宋,后来宋国割地求和,而齐国的国力也受到损耗。

其后,苏秦利用齐宣王对他的信任,劝齐王大兴土木,同时不断对其他的诸侯国进行征讨。

这样齐国的国力不断削弱,与其他的国家的关系也越来越差,苏秦的目的也已经实现了。

后来苏秦被人刺杀。

他死后,燕、赵等国联合攻齐,大获全胜,这与苏秦的谋略是分不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