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范文(三篇)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范文(三篇)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范文近年来,随着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医疗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领域,其卫生安全防护需要建立起严格的制度,以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就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相关要点进行阐述,以期提供一份范本供参考。

一、制度目的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降低工作环境对医务人员的健康危害,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中从事临床、护理、医技、后勤等各个岗位的医务人员。

三、主要内容1. 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职业病的预防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等。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确保医务人员了解和掌握职业卫生安全知识。

2. 工作环境卫生保障医疗机构应对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的卫生检查和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同时,医务人员也应积极参与卫生保洁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3. 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根据职业特点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并正确佩戴和使用。

医疗机构应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4. 事故和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事故和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明确医务人员在遇到事故和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流程和应急措施。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应急处理技巧。

5. 职业病防治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职业病的检测和诊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职业病防治方案的制定等。

医务人员应配合相关工作,定期接受职业病的体检和检测。

6. 职业卫生安全监督医疗机构应建立职业卫生安全监督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医务人员也有义务积极配合监督工作。

7. 管理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的管理和评估制度,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背景及意义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事业,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主体,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同样关系到患者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常常面临着各种职业安全的威胁,如生物、化学、物理、心理等方面的危害。

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和完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目标1. 建立完善的职业安全防护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

2. 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因素,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4.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主要内容1. 生物安全防护制度(1)加强生物安全意识,掌握生物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

(2)严格执行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生物污染和交叉感染。

(3)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严格执行废弃物分类、包装、标记和处置规定。

(4)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疫苗接种和健康体检。

2. 化学安全防护制度(1)加强化学安全意识,掌握化学危险品知识和防护技能。

(2)合理使用化学药品和消毒剂,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加强化学药品储存和管理,严格执行化学药品使用和处置规定。

(4)定期进行化学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3. 物理安全防护制度(1)加强物理安全意识,掌握物理危害因素知识和防护技能。

(2)加强医疗设备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严格执行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设备使用规定,加强放射防护。

(4)做好噪声、振动、温度等物理因素的防护工作。

4. 心理安全防护制度(1)加强心理安全意识,关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

(2)建立心理支持系统,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

(3)加强工作压力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4)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

四、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实施与监督1. 制定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明确责任和分工。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3篇)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3篇)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1.一般防护措施(1)加强对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特别是加强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教育和宣传。

(2)建立并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加强检查和督促医务人员坚持标准预防措施和足够的个人防护的执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3)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损伤应立即报告院感染管理科。

(4)改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隔离设施如手套、口罩、隔离衣、防护眼镜、围裙等。

(5)开展对医务人员针刺伤后或其他锐器伤后的流行病学调查。

2.接触时的预防(1)全面预防原则:(2)工作人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别人。

(3)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

(4)医务人员绝对不要将针套罩回针头,必须回套时采用单手回套技术或夹子夹持,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

也不要徒手毁坏注射器等坚硬器材和物品,同时防止喷溅。

(5)针头或锐器在使用后立即准确地扔进耐刺的锐器收集箱中。

(6)收集箱要有牢固的盖子和箱体锁定装置,有明显的警告标志。

(7)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得参加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接触工作。

(8)在需要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区域内应备有可代替口对口复苏的设备,并应将复苏的设备装袋备用。

3.医疗锐器刺伤时应急程序(1)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2)用安尔碘或____%碘伏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3)意外受伤后必须在____小时内报告院感室,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____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4)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5}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____周后检测HCV的RNA。

(6)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____周、____周、____个月等)。

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范文(3篇)

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范文(3篇)

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范文基层医疗单位是卫生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大,为做好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正常的医疗秩序,制定如下制度:一、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治安、安全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树立和养成防盗窃、防事故等行为规范。

二、门诊办公桌抽屉和柜橱内不要存放现金和有价证券。

拎包、手机、手提电脑等贵重物品要存放在设备完整的柜橱中,不要随便放在办公桌上。

三、养成人离办公室随手锁门的习惯。

四、不乱拉电线、乱扔烟火和其他火种,防止发生火警。

五、遇到可疑人员,应主动询问事由,有问题及时报告。

六、建立下班时检查制度,做好“三清三关”工作,确保安全。

(三清:清垃圾、清通道、清纸屑杂物。

三关:关门、关窗、关电源)七、加强职工的交通安全教育,应当遵守交通规则。

八、重视不安定因素的排摸工作,及时发现因各种矛盾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及时向领导和保卫部门汇报。

九、遇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置,按照预案进行教育疏导,严防扩大事态。

十、各科室负责人为安全责任人,做好督促落实。

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范文(2)一、目的和背景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医疗秩序以及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制定本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二、职责和义务1.医务人员是医疗机构的主要工作力量,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制度,履行职责和义务,保证医疗秩序的正常进行。

2.医务人员应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形象,严禁散布谣言、发布不实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3.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学习和技能提升,持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4.医务人员要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擅自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5.医务人员要遵守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合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

三、安全防范措施1.医务人员出勤管理1.1 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时间上班,不得迟到早退,确保工作时间的规范性。

1.2 医务人员在加班时,必须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并且加班时间不得超过规定的工作时限。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总则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二、职业暴露的定义和分类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实验室检测、放射性工作等过程中,意外接触或暴露于患者或病原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组织器官、放射性物质等危险因素,可能引起的感染或健康损害。

2.职业暴露可分为以下几类:(1)血液暴露:接触或暴露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2)呼吸道暴露:接触或暴露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飞沫等。

(3)皮肤暴露:接触或暴露于患者的皮肤、粘膜等。

(4)消化道暴露:接触或暴露于患者的排泄物、食物等。

(5)注射器暴露:使用或接触被污染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器具。

(6)放射性暴露:接触或暴露于放射性物质,如X 光、CT等。

三、职业安全防护措施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2.建立健全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制定职业安全防护规程和应急预案。

3.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和消毒,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4.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设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面屏、安全注射装置等。

5.对高风险科室和岗位实施严格的防护措施,如手术室、产房、ICU等。

6.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暴露引起的健康问题。

7.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及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四、职业安全防护培训1.对新入职的医务人员进行岗前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确保其掌握基本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2.定期对在岗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更新其防护知识和技能。

3.对高风险科室和岗位的医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针对性的防护能力。

4.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类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其防护意识和技能。

五、职业安全防护监督管理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职业安全防护监督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安全防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是保障医务人员工作安全、保障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医务人员在繁重的工作中常常面临着各种危险和风险,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保障水平,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下面将从职业危害防控、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职业安全设备和职业安全管理四个方面来阐述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职业危害防控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职业危害,如感染性疾病、化学药品暴露、辐射等。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防控制度。

首先,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职业危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比如,对于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较多的医务人员,应加强手卫生和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手套等,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对于与化学药品接触的医务人员,应提供相应的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具,加强化学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监控。

对于受到辐射危害的医务人员,应设置辐射防护措施,如隔离设施、防护服等。

其次,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职业危害评估和监测。

通过对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工作场所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职业危害问题。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和健康咨询,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例。

另外,医疗机构应对职业危害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和调查,建立事故报告和事故调查制度,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二、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制定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

首先,医疗机构应对新入职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安全培训。

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向新入职的医务人员传授相关的职业安全知识和技能,指导他们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用具,并强调职业安全的重要性。

另外,医疗机构还应定期组织职业安全教育讲座和培训课程。

这些讲座和课程可以涵盖职业危害防控知识、事故应急处理知识、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技能等。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是指为保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身体健康和安全,预防职业性疾病和意外伤害,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常常面临各种职业风险,如感染性疾病、放射性损伤、化学药品中毒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确保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职业防护制度,并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培训。

一、职业防护制度的基本要求1. 医院应当制定完善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职责和权益。

2. 医院应当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并确保其有效使用。

3. 医院应当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

4.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职业性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性疾病。

5. 医院应当保障医务人员的休息时间和身心健康,提高其职业满意度。

二、职业防护措施1. 生物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生物样本时,应当穿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

同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保持个人卫生。

2. 物理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触放射性物质、紫外线等物理因素时,应当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铅围裙、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同时,应当定期进行体检,监测放射性物质接触情况。

3. 化学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触化学药品、消毒剂等化学物质时,应当穿戴防护用品,如防化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同时,应当熟悉化学品的性质和应急处理方法。

4. 安全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锐器等危险物品时,应当遵循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使用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防刺服等。

5. 心理防护措施:医院应当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培训,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

三、职业防护培训与教育1.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

2. 医院应当对新入职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和培训,确保其掌握基本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一、引言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面临着各种职业风险和安全威胁,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等。

三、职业安全防护原则1、预防为主: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改善工作环境、规范操作流程等措施,预防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2、综合治理:整合医院内部资源,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共同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工作。

3、科学管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4、个人责任:医务人员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职业安全防护规定,履行个人防护责任。

四、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一)生物性职业暴露1、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

2、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时,应使用专用容器,并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3、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

(二)化学性职业暴露1、医务人员在接触化学消毒剂、抗肿瘤药物等化学物质时,应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2、正确储存和使用化学物质,避免发生泄漏和误接触。

3、加强通风换气,降低化学物质在工作环境中的浓度。

(三)物理性职业暴露1、医务人员在进行 X 线、CT 等放射性检查时,应穿戴铅衣、铅帽等防护用品,严格控制照射剂量。

2、操作激光、高温设备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止烫伤和眼睛损伤。

3、长期站立或弯腰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定期进行身体活动,预防肌肉骨骼疾病。

(四)职业暴露后的处理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如冲洗、消毒伤口等。

2、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3、根据暴露的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用药等。

五、医疗废物管理1、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

2023年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篇

2023年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篇

2023年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篇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要求1.建立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和相关措施,发现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务处。

一旦发生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本科室主任和医务或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进行必要免疫接种。

工作人员患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期间应暂时离开直接触病人和无菌物品的工作岗位。

进行消毒工作的相关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

(2)紫外线、微波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3)气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气体的泄露,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使用。

对环氧乙烷灭菌及低温等离子灭菌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及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害事故。

(4)液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粘膜的损伤。

(5)使用和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人体的'刺、割等伤害。

3.医院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

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做好个人防护,严禁工作时间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和外环境。

4.放射性防护要求: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放射性防护有关知识,按照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护。

一旦发生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科室主任,按照医院关于“放射事故医学相关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处置。

2024版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2024版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健康监测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职业健康问 题。
11
操作规程防护措施
遵守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 操作规范,避免不必要的 暴露和感染风险。
2024/1/26
安全注射
医务人员应使用安全注射 器具,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减少针刺伤等职业伤害的 发生。
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医务人员应按照医疗废物 处理规定,正确处理医疗 废物,避免交叉感染和环 境污染。
害。
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护措施。
9
03
CATALOGUE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2024/1/26
10
个人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应根据可能接触到的病 原体类型和风险等级,选择合适 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
离衣、护目镜等。
2024/1/26
接种疫苗
医务人员应按照国家和机构的要求, 及时接种相关疫苗,提高自身免疫 力。
2024/1/26
19
应急处置演练和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和职责的医务人员,开展பைடு நூலகம்应的应急培训, 确保他们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技能和知识。
定期开展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 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2024/1/26
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模拟演练和实战演练,提高他们应对 突发事件的自信心和熟练度。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22
总结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重要性和作用
保护医务人员健康
通过实施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职业危害, 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者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细菌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第三条各科室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感染的防护工作。

第二章预防第四条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源物质采取防护措施。

第五条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疾病感染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面罩;有可能发生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诊疗和护理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第七条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第三章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第八条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气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管理人员等。

第三条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成立医疗机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职业卫生安全防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包括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宣传教育、培训、检查、监督、考核等。

第六条各科室设立职业卫生安全防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措施第七条医务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符合健康要求后方可上岗。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当掌握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包括传染病防治、生物安全、化学安全、放射防护等。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包括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服、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进行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可能含有病原体的物质。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降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操作放射性设备时,应当严格遵守放射防护规定,防止辐射危害。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在接触化学药品时,应当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防止化学药品对人体的危害。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在接触生物制品时,应当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定,防止生物危害。

四、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培训第十六条医务人员应当定期参加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培训,提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操作规程、防护用品的使用、事故应急处理等。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是指为保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这些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人防护装备:要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以防止感染和受伤。

2. 工作环境管理:要求医疗机构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包括通风设备、消毒措施、废物处理等,减少职业危害的风险。

3. 感染控制措施:要求医务人员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分类处理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4. 职业健康监测:要求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体检、职业病筛查等,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病。

5. 培训与教育:要求医务人员接受相关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和教育,包括职业危害认识、防护措施操作等,提高职业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6. 应急预案:要求医疗机构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人员转移安排、物资储备等,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和救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以上就是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些措施和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个人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
目镜、防护服等,以减少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同时,要定期更新个人防护
装备,并做好日常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保证其功能的完好和卫生。

二、职业暴露防护
医务人员往往需要与各种传染性病原体进行直接接触,因此需要有一
套完善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包括对接触传染病患者后的手卫生、物体清
洁消毒、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规定,以减少医务人员感染危险。

三、心理健康保护
四、人身安全保护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患者或其家属的暴力行为,对此,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务人员个人安全防护和应急
处置预案等,确保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五、物理环境安全
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包括为医务人员提供充
足的防护设备和物资,合理布局工作区域,确保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干净、卫生、安全。

六、培训与教育
七、责任追究和补偿机制
医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当发生职业伤害或事故时,医疗机构应建立起健全的责任追究和补偿机制,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全员参与,只有充分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职业权益,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也要加强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尊严感和幸福感。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医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预防职业性疾病和职业伤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等。

三、职业安全防护原则1. 预防为主:医院应当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工作,预防职业性疾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2. 分类防护:根据不同的职业风险,采取相应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3. 标准操作: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用品。

4. 持续培训:医院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四、职业安全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应当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防护鞋等。

(2)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时,应当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手术等高风险操作时,应当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

2. 环境防护措施(1)医院应当保持诊疗环境整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

(2)医院应当合理布局,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置明显的标识。

(3)医院应当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定。

3. 设备防护措施(1)医院应当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保证设备的安全性能。

(2)医务人员应当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3)医院应当加强对放射性物质、化学试剂等危险品的管理,确保其安全使用。

4. 管理防护措施(1)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医院应当加强对职业安全防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医院应当建立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五、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与教育1.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2. 医院应当对新入职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确保其掌握基本的防护技能。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5篇)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5篇)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一、职业防护原则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是指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1. 培训和教育:培训医务人员相关的职业安全知识和技能,包括如何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如何处理危险物质以及如何预防事故和伤害等。

2. 防护设备:提供医务人员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口罩、手套、防护服等,确保他们在接触患者或病原体时能保持安全。

3. 感染控制:建立和执行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包括定期消毒、手卫生和废物处理等,以防止医务人员感染病原体。

4. 紧急情况预防:制定紧急情况的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医务人员在突发事件中能正确应对,并保护他们的安全。

5. 工作时间和休息: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连续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6.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医务人员应对工作压力和疲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7. 职业健康监测:定期进行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体检、胸部 X 光检查等,及早发现并治疗职业病。

8. 纪律监督:建立有效的纪律监督制度,对违反职业安全防护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或纠正,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通过以上措施和制度,可以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和健康,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减少职业伤害和工作压力,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配备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器材,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劳动保护条件和环境。

第四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正确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器材,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第五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依法参加职业病防治和职业伤害保险。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安全的资料和信息。

二、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活动的特点和风险,制定具体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并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

第九条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守以下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一)按照医疗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医疗活动,防止交叉感染和职业病的发生;(二)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和器材,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害;(三)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防止环境污染和职业病的发生;(四)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五)在接触传染病患者、放射性物质等特殊情况下,按照规定采取防护措施;(六)参加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为医务人员提供以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器材:(一)符合卫生要求的医疗设备和器材;(二)防护用品和防护器材,如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三)职业病诊断和治疗设施;(四)职业健康检查和体检设施;(五)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设施。

三、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职业卫生安全管理机构或者指定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机构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职业卫生安全管理机构或者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一)组织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二)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三)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和体检;(四)组织职业病防治和职业伤害保险工作;(五)组织处理职业病和职业伤害事故;(六)组织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和评估。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引言: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是保障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旨在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伤害和事故发生。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医务人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风险,因此制定并执行科学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对于保护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制度的目标1.1 保护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2 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1.3 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1.4 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荣誉感。

二、制度的基本内容2.1 职业安全意识培养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医务人员应全面了解医疗事故的危害和风险,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并及时参加培训和考核。

2.2 工作环境与设施管理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符合安全要求,如通风、照明、防火设施、紧急疏散通道等。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条件。

2.3 事故预防与处理医务人员应依据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演练,增强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处理事故的技能。

2.4 医疗设备和药品安全医疗机构应对使用的医疗设备和药品进行安全评估和管理,并确保其符合质量验收标准。

医务人员在使用设备和药品时应按照规定操作,做到安全有效,避免因设备故障或药品使用不当而导致的事故发生。

2.5 感染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与患者接触,容易面临感染的风险。

故应加强感染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要提供充足的防护装备和消毒设施,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

2.6 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各种危险物质和环境,如化学药品、尖锐器械、放射线等。

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安全。

2.7 心理健康管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大、责任心重,容易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滦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根据医院感染工作需要,制定制度。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

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对传染病尸体进行解剖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医院供应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点。

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和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健康显得十分重要。

一、危害因素1、生物因素医疗用品在供应室进行去污、清洗、消毒和灭菌,再返回临床使用的循环程序中,频繁地接触病毒和细菌。

污染物品的数量多、种类复杂,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

这不仅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也是危害供应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2、物理因素消毒灭菌时高压锅、排气扇等的噪声,可损伤人体的听神经,引起心血管系统等的生理变化。

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可以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它照射产生的臭氧,对呼吸道也有损害。

热力灭菌法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使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对健康造成影响。

3、化学因素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化学消毒剂在应用时散发的气体,可污染供应室的工作环境。

这些消毒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人体时可引起皮肤、黏膜、呼吸道的损伤;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长期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的损害;另外对人的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流泪、模糊、视物不清等;还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

4、锐利器械伤害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可导致工作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危险。

5、环境因素供应室工作繁琐单调,消毒灭菌工作需付出较大的体力,人体容易疲劳,使身体免疫力下降。

每日把医院各处回收来的布类、器械等物品统一在回收间再重新分类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又造成了回收间环境的污染。

二、防范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加强供应室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强化护理人员消毒、灭菌和隔离及预防感染的意识,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在回收的过程中, 要求戴口罩、帽子、手套,出供应室时换外出衣、外出鞋;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尿液、脓液以及体内各种引流液的器械时,要求戴手套,并且要及时更换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2、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供应室人员必须维护自身健康,不能患有急慢性传染病。

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查体两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加强职业健康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

3、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在操作中应戴手套,注意避免损伤,动作轻巧,避免碰撞,对金属器械应先分类,,采用持物钳持物。

锐器必须放在利器容器内进行运输,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锐利器械,以免刺伤。

一旦被利器刺伤,应立即反复挤压伤口周围并洗手,用碘酒、乙醇等消毒,必要时包扎。

如被、等污染利器刺伤,应进行相应的接种及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严重刺伤,立即到外科处理。

4、环境因素的防护安装排气扇,在制作敷料、棉球等,应戴口罩。

5、化学消毒剂的防护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质,配置时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

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配备容器盖,,避免消毒剂的挥发,既可以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又减少了对身体的危害。

定期通风,工作时应开排气扇,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强酸浸泡物品操作要小心谨慎,操作完毕用自来水充分冲洗所接触物品及区域。

放酸位置需固定,切忌与其他溶液混放,容器表面要有明确标志。

锐器伤的防范措施及处理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对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1、常见的锐器在医疗活动中,常见的锐器包括:手术刀片、注射针头、医用缝合针、安瓿碎片、玻璃及剪刀等一些锋利的医疗器械。

2 、防范措施①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他人,以防不慎刺伤。

操作完毕,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防止刺伤自己的手;禁止用手去折弯或弄直针头;在为不合作患者做治疗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

②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将用过的针头、刀片、缝针等及时处理,丢入合适的锐器盒内,不要将针头、刀片、缝针等丢在一般的垃圾桶内,以免刺伤保洁员。

③严格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项操作规程,手术科室医护人员与锐器接触机会多,操作者要严格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做到忙而不乱,从而避免锐器刺伤自己或他人。

当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物品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特别是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必须戴手套操作,虽然戴手套不能防止锐器伤,但可以减少血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感染的机会。

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处理血液污染的器械时均应戴手套进行,脱手套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

④完善防护措施,接种乙肝疫苗,定期体检,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

3、锐器伤后处理医务人员工作中不慎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流水冲洗伤口,再用碘酒、酒精消毒,遇特殊感染手术中医务人员不慎刺伤,应立即进行临床处理和消毒。

并在手伤后48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填写报表,在伤后72h内作、等基础水平检查。

可疑暴露于感染血液、体液时,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最迟不超过7天),1个月后再注射1次;可疑暴露于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作抗体检查;可疑暴露于感染血液、体液时,即刻抽血检测,3、6个月后复查,72小时(越早越好)内采用二联或三联药物治疗28天,并随访6个月。

X光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一)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加强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增强专科理论知识,深入了解职业暴露的危害性,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掌握防护原则和具体防护措施。

(二)职业安全防护措施1、工作时尽量缩短接触X 线的时间以减少危害,定期脱离放射环境以减少射线的照射及积蓄。

2、改善工作环境,减少与X射线管焦点或散射体的距离来减少其受照剂量。

3、对病人进行X光透视、照片操作时,应穿戴铅橡胶防护衣,佩戴防护用品铅围裙、专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在不影响正常操作的条件下,使身体尽量远离X 射线管和患者,避开有用线束的直射线。

对患者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照射时间,并用铅胶板屏蔽非检查部位。

4、加强通风换气,消除X射线机房内有害物质:除安装迷宫式百叶窗保持良好通风外,设机械通风,保持每天换气4~6次。

实验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实验室医务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临床标本,而标本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因此实验室医务人员每天都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之中。

为保护实验室医务人员的健康,防止污染向实验室外扩散。

特制定实验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1、实验室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1)实验室检测的标本大多是病人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粪、尿等)。

其内可能含有多种病原体,为了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选送的标本往往都是含菌数量和活菌数最多的部分。

另外,带菌者、亚临床感染者、潜伏期病人,这些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人有时送检标本做例行检查时,标本中也可能含有病原体。

(2)实验室锐利器械实验室人员在采血工作中被针头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可导致医务人员血液暴露,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的危险。

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播一些其他疾病,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

(3)检验操作时形成的微生物气溶胶检验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危害性的微生物气溶胶。

①直接涂片或制作湿片时;②吸取和稀释体液标本或排除注射器内的气泡时;③倾倒微生物悬液时;④使用组织搅拌器后立即打开搅拌器盖或当培养管振摇后打开管塞时。

2、防范措施(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控制实验室医源性感染的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实验室微生物学监控制度、保洁工作制度、消毒工作程序和感染性垃圾分类、收集、运送及登记制度。

(2)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锐器伤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要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保证在任何时候进行操作时都能采用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和预防措施,要增强医务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认识,要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职业培训的一项内容,以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3)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在实验操作中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高危操作环境要求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

正确配制消毒液,定期对工作环境消毒,经常保持实验室内空气流通。

(4)加强锐器损伤的防护和处理医务人员被锐器意外刺伤后,应先脱去手套,再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使部分血液排出,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伤部位,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