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最后一模试题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预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预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C 、 H 、 O 、 N 、 P 是核苷酸、 ATP 、染色质、核糖体共有的化学元素B. 小球藻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为 CO 2 和水C. 乳酸菌、酵母菌和 HIV 病毒都有核糖体、 DNA 、 RNAD. 糖蛋白、抗体、限制酶、载体都是具有特异性作用的物质2. TGFβ1﹣Smads 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
研究表明,胞外蛋白 TGFβ1 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 Smads ,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 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 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 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3. 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此过程涉及到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B. 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C. 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的参与D. 此过程涉及到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4. 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会感染、破坏吞噬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免疫过程中能产生淋巴因子B. 不会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降低C. 会降低细胞免疫但不影响体液免疫D. 相应的浆细胞与病毒结合抑制其增殖5. 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如图为该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 II﹣3 无突变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III﹣8 突变基因来自于 I﹣2B. 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C. Ⅱ﹣6 和Ⅱ﹣7 的子代中出现突变型雄果蝇的概率是 1/2D. 经多代繁殖该突变基因的频率保持不变6. 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p7. 摄取量粪便量呼吸散失量能量(J/hm 2 •a )1.05×10 10 3.50×10 94.55×10 9A. 田鼠粪便量包含在其摄食量之中B. 田鼠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和呼吸散失量即为同化量C. 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 35% 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D. 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 1.40×10 9 (J/hm 2 •a )8.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教授,构建了一个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 类细胞” 模型,由膜外壳和填入物构成。
2019届高三生物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核酸和蛋白质在生物的遗传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由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所以运输氨基酸的tRNA也有20种B. 中心法则中的所有过程都是以核苷酸链为模板的C. 基因突变一定会改变DNA中的遗传信息和生物的性状D. 真核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都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与核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把握转录和翻译的场所,理解翻译过程中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中心法则的实质;知道基因突变的实质,明确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故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点睛】思路点拨:1.mRNA中的密码子种类有43=64种,但由于其中有3种密码子仅具有起始信号的作用,不决定氨基酸,故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种;翻译时mRNA中的一种密码子只能与一种tRNA中的反密码子配对,故运输氨基酸的tRNA也只有61种。
2.中心法则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其中DNA复制需要亲代DNA解旋提供模板,转录需要DNA提供模板,翻译需要mRNA作为模板,RNA复制需要亲代RNA作为模板,逆转录需要RNA作为模板,可见中心法则中的所有过程都是以核苷酸链为模板的。
3.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导致DNA结构发生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一定会改变DNA 中的遗传信息,但由于翻译时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不同的密码子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故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此外发生在真核基因内含子区段的基因突变,也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2. 下图曲线分别为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条件下(酶的最适条件)底物M生成产物N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图能体现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B. 该反应过程中有能量的释放C. 若改变酶促条件,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D. 若仅增加底物M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本题结合曲线考查酶的高效性、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等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需要与不加催化剂的反应活化能进行比较,酶的高效性需要将酶与无机催化剂进行比较,同时明确最适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最强,结合化学知识可以根据底物与产物的能量高低判断一个反应是放能反应还是吸能反应。
2019届江西省临川一中(含实验学校)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届江西省临川一中(含实验学校)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1.下列关于光合细菌和四膜虫(一种单细胞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前者能通过叶绿体产生ATP,而后者不能B. 两者酶合成的场所是完全相同的C. 前者没有神经调节方式,而后者有D. 前者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后者有【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详解】光合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A错误;两者蛋白质酶合成的场所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在核糖体上,但是RNA酶合成场所不一样,前者主要在拟核,后者主要在细胞核,B错误;两者都没有神经调节方式,C错误;前者是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后者四膜虫是真核生物,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D正确;故选D。
2.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没有ATP酶活性,包括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两大类: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与水通道蛋白有关;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且只有在特定刺激时才瞬间开放。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可能会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开启B. 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过程,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升高C. 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K+通道开放,K+顺浓度梯度流出细胞D. 通道蛋白由游离在细胞质的核糖体合成,直接运输到细胞膜上【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详解】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肾小球的对水的重吸收,其可能会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开启,A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ATP,故不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升高,B错误;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顺浓度梯度流进细胞,C错误;通道蛋白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再运输到细胞膜上,D错误;故选A。
3.下列有关实验研究过程或方法思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先用质量分数8%的盐酸处理,再用健那绿染液染色B. 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C.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研究思路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 马世骏院士通过调查法等方法,研究我国蝗灾形成的过程和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答案】D【解析】【分析】1、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19.3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满分300分。
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Al27 P31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Sn119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是多聚体,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多糖的差异与其单体的种类、排列顺序密切相关C.ATP能充当能量通货的原因是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D.核酸的分子结构中一定存在碱基对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中的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备结构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可体现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D.生物膜可保证真核细胞内的代谢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3.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标记蛋白质和DNA时,可用含35S和32P的合成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有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所致C.该实验的结果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D.该实验还可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细菌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4.右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
2019届安徽淮北一中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安徽淮北一中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呼吸产生的 CO 2 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出细胞B .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 .细胞代谢过程中能产生 ATP ,但不能产生酶D .提取出细胞中的脂质,在空气 - 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面积为细胞表面积的 2 倍2. 下图为有关真核细胞分裂方式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方式①无纺锤体的出现,但有染色体的出现B .方式②,染色体与核 DNA 分子在数目上始终保持一致C .通过②方式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D .③方式具有 2 个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②或③的方式增殖3. 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 R-loop 结构有关。
R-loop 结构是一种三链 RNA-DNA 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 mRNA 与 DNA 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的非模板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R-loop 结构中杂合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B . R-loop 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C . R-loop 结构中的 DNA 单链也可转录形成相同的 mRNAD . R-loop 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4. 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脆性 X 染色体,由于其染色体上的 FMR1 基因中出现过量的CGG//GCC 重复序列,导致 DNA 与蛋白质结合异常,从而出现“ 溢沟” ,这样的 X 染色体易于从“ 溢沟” 处断裂。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脆性 X 染色体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 .脆性 X 染色体的出现更容易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C .这种变异也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 .脆性 X 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的热稳定性更强5. 下列关于某同学体内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效应 T 细胞能增殖、分化并分泌淋巴因子B .浆细胞与效应 T 细胞中的基因和 mRNA 均存在差异性C .记忆细胞接受相应抗原的刺激后可以迅速增殖和分化D .吞噬细胞功能的发挥与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6. 对土地或其他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对种群和群落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人类活动只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B. 对于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 煤矿塌陷区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 一块玉米田中的玉米高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二、综合题7. 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个人护理品等商品中,但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风险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
安徽省淮北一中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理综生物+【五套理综模拟卷】

淮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核酸和蛋白质在生物的遗传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所以运输氨基酸的tRNA也有20种B.中心法则中的所有过程都是以核苷酸链为模板的C.基因突变一定会改变DNA中的遗传信息和生物的性状D.真核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都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2.下图曲线分别为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条件下(酶的最适条件)底物M生成产物N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能体现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B.该反应过程中有能量的释放C.若改变酶促条件,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D.若仅增加底物M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3.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孟德尔、摩尔根和萨顿对遗传学的研究都釆用了“假说——演绎”法B.探究DNA的复制方式、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和噬菌体侵染细菌三个实验都釆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调查某群落中蚯蚓和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都要采用样方法D.探究某种酶的最适pH时,温度可以任意设置但每组温度要相同4.“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结构可扩大生物膜面积,有利于提高光反应的速率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C.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D.有氧呼吸酶全部分布于线粒体中,有利于提高有氧呼吸的速率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菌的种群数量B.种群増长的“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λ必须大于或等于1,并且保持不变C.“J”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不一定多于“S”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D.“1 mm2的培养液中分布了 50个大场杆菌”推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6.有关酒精在相关实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二、非选择题29.(10分)将甲、乙、丙三个品系的棉花植株从30℃环境移入40℃环境中培养,测得相关数据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 含答案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年级理科综合高考模拟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Mg-24 Br-80 Pb-207第I卷(选择题共21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较大,有利于气体交换的进行B.肾小管细胞膜上分布大量的水通道蛋白,是重吸收水、无机盐的通道C.吞噬细胞膜流动性强,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和处理病原体D.根尖分生区细胞的间期染色质螺旋化程度低,有利于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2.将酵母中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转录的mRNA上对应精氨酸的密码子由AGA变为CGG(仍然决定精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不变 B.配对的反密码子变为GCCC.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热稳定性降低 D.编码蛋白质mRNA的碱基序列改变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共同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均只复制一次B.染色体和DNA数目想等时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 .细胞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 .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 分子均含一条母链4.瓶插鲜花的水分平衡值=吸水量-失水量,它与衰老有关,为负值时鲜花开始衰败。
福建省2019届高三5月质检(最后一模)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2019届高三5月质检(最后一模)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丝的蛋白质,其基因主要在分裂期的前期进行转录和翻译B. 小分子物质均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C. 细胞器中不一定含有磷脂但一定含有蛋白质D. 组织液中K + 浓度明显降低可导致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增强2.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直接参与代谢过程________B. 提供活化能催化反应C. 与底物特异性结合________D. 可能在细胞核内合成3.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贯穿所有生物体生命的始终B. 随着细胞衰老导致细胞内的黑色素逐渐累积,形成“老年斑”C. 癌症的发生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D. 不同动植物体内器官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4.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 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液中的种群密度时,为保证计数准确,对处于中方格四角的细胞应只计数左上、左下、右上三个角B.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后应用蒸馏水漂洗10分钟再进行后续操作C.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模拟实验中,用塑料勺将琼脂块从NaOH溶液中取出后,应立即用塑料刀把琼脂块切开,对切面上的NaOH扩散深度进行观察和测量D. 观察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以及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操作中均用到一种试剂,而其使用浓度各不相同5.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组织液中某些物质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浆B. 人体进行异体器官移植后注射的药剂,其生理作用与HIV感染对人体的影响接近C. 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既受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 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从而减少散热量6. 如图所示为去除顶芽前后侧芽部位激素甲和乙的含量变化以及侧芽长度的变化情况。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届高三最后一考生物试卷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届高三最后一考生物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不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的是A.酶与其催化的物质(反应底物)B.抗体与其作用的抗原C.tRNA与其转运的氨基酸D.胰岛素与其作用的靶细胞2.许多动物具有再生能力,例如,壁虎被天敌追赶紧迫时,能断尾而逃,一段时间后,又重新长出一条尾巴;海参遇到敌害时,把内脏全部抛出,以转移敌害的注意力,而趁机逃之夭夭,约50天后,可再生出一副新的内脏。
下列关于再生的叙述,错误的是A.再生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B.再生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再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再生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3.植物在遭受干旱或盐碱等逆境袭击时,细胞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等物质的含量会明显提高,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能提高细胞渗透吸水的能力,是对逆境的适应性反应B.能提高细胞对无机离子的吸收能力C.是细胞内氧化酶活性增强的结果,与遗传性无关D.是淀粉和蛋白质的水解酶活性减弱的结果4.下图为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b、c分别是指细胞膜、具膜的细胞器和核膜B.图中m是指叶绿体的类囊体膜C.图中p是指线粒体的内膜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5.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①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②部分32P标志的ATP是重新合成的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6.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
根据结果判断,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B .甲物质是淀粉酶抑制剂C .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催化效率比碱性环境中的高D .由曲线Ⅱ可知试管Ⅱ中的淀粉酶在40min 左右会被消耗完7.下图表示白天叶肉细胞中A 、B 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如果图示中的气体交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长时间如此植物将不能正常生活B .细胞器A 和B 内都有少量DNA ,所以它们所需要的蛋白质都是由本身的基因表达产生C .CO 2和O 2:通过两种细胞器膜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D .两种细胞器内发生相同的能量转化8.下图为探究酵母菌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A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 B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C .装置1中液滴不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D .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9.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实现了“使人的卵细胞发育成囊胚”。
2019届江苏省高考生物最后一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9年江苏省苏北三市高考生物最后一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中含有核糖,有些酶也可能含有核糖B.活细胞内的酶完成催化反应后立即被降解C.ATP与ADP相互快速转化依赖酶的高效性D.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需要酶参与2.梭菌毒素“Tpe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进而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治疗癌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变性失活是由于破坏了肽键结构B.“Tpel”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C.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不一定是癌细胞D.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3.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通过该方式进行B.图示的物质运输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图中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膜上蛋白质分子都可以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具有复制能力的细胞器B.初级卵母细胞、胚胎干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C.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都很发达D.硝化细菌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5.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及理由,叙述错误的是()A.鸡蛋卵壳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适用于探究膜的透性B.黑藻小叶由单层细胞构成,适用于观察叶绿体C.果蝇易饲养、繁殖快,相对性状易于区分,适用于遗传学研究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代谢旺盛,适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6.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细菌提供更多的氧气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D.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7.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获得新物种B.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C.杂种细胞再生细胞壁的过程中,高尔基体比较活跃D.获得的杂种植株一定能够表现亲本的优良性状8.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腺嘌呤35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蕴含的遗传信息种类最多有2100种B.该DNA分子在第4次复制时消耗52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DNA分子每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9.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D.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10.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A.A B.B C.C D.D11.下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主要为CO2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在群落内部双向传递D.抵抗力稳定性差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1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B.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C.森林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13.下表是对不同地区家蝇种群对某杀虫剂的敏感型与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B.乙地区家蝇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C.丙地区家蝇产生了抗性基因的定向变异D.三地区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率的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4.图表示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需运用胚胎分割技术B.嵌合体幼鼠是二倍体C.代孕母鼠需进行超数排卵处理D.图中囊胚细胞的基因型都相同15.当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在人体内环境中大量增殖B.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C.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均发挥作用D.多种免疫活性物质能迅速将其清除16.有关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B.切除垂体,人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C.某同学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后,葡萄糖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D.人在紧张情况下,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压升高,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17.如图,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阴影部分引起该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若种群数量变化为曲线Ⅰ,则该种群环境容纳量是K3D.若种群数量变化为曲线Ⅱ,对该种群最有效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18.下列有关动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赤霉素处理种子,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无子番茄C.用性激素处理鱼类,可以促进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受精率D.用添加了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喂蝌蚪,可促使其快速发育成青蛙19.如图表示用AAbb和aaBB两个品种的某农作物培育出AABB品种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所采用的方法分别是杂交和自交B.经⑥获得的品种,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C.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图中的①②③步骤D.图中的育种原理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20.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探究实验前要用蒸馏水对干酵母进行活化处理B.台盼蓝溶液能将代谢缓慢的酵母菌休眠体染成蓝色C.在取样计数前,培养液要进行充分震荡摇匀D.该探究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但需要做重复实验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不得分.21.图中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基本单位B.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C.物质丙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D.物质乙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22.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方法及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B.温特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的规律D.达尔文通过对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向光性研究,确定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以下23.如图所示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①④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相同B.图①中向鸡血细胞液内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C.图②操作的目的是纯化DNA,去除溶于95%酒精中的杂质D.图③中2 mol/L NaCl溶液能溶解黏稠物中的DNA24.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核基因传递与表达的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过程需要的原料不同B.乙、丙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C.丙过程涉及到三种RNA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乙过程可多次发生25.种植抗旱的沙棘、沙柳等植物能有效治理沙化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沙棘、沙柳等植物主要依据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B.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C.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D.沙漠干旱环境植物种类单一,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小题,共65分.26.如图所示,图1表示银杏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丁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CO2浓度对银杏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图2所示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过程①~⑤能在夜晚为银杏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提供ATP 的有(填数字标号),物质丙为.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H]和,从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在土壤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合理施肥有利于的合成,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2)从图2可知,与28℃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原因是.当CO2浓度为300μmolmol ﹣1时,28℃条件下银杏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下的银杏净光合速率,原因主要是.(3)适宜光照条件下,若将生活在20℃的银杏突然从CO2浓度为800μmolmol﹣1移至CO2浓度为2000μmolmol﹣1的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会.27.图为“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拍摄的显微照片和绘出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染色常用的化学试剂是.(2)甲细胞处于期,若想换用高倍镜观察甲细胞,应先将装片往移动.(3)乙细胞处于曲线图的段,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曲线ab段形成的原因是.(4)某学校不同班级学生在同一天不同时间进行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实验效果有明显差异.为了探究该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28.我国食品加工企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如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污染.固定化酶技术可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科研人员对固定化蛋白酶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实验一:研究人员选择了硅胶、活性炭和大孔树脂为载体制备固定化蛋白酶,三种载体的固定化率如图1所示.实验二:为探究pH对三种载体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高浓度污水的pH值分别调至4.5、5.0、5.5、6.0、6.5、7.0,各取500ml.分别使其与等量不同载体的固定化酶混合,然后在37℃的水浴中反应6小时.测定每个反应器中氨基酸的生成速率.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知,三种载体蛋白酶固定化率最低的是.与水溶性酶相比,固定化酶处理高浓度污水的优点是.(2)实验二的自变量是,无关变量是.(至少写两点)(3)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4)结合图1和图2分析,进行高浓度污水的净化时应选择载体的固定化酶.29.如图所示,图1为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模式图,图2为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某细胞中的两对染色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果蝇体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图2细胞处于时期.(2)图2中①染色体上的基因异常,表明该细胞在期,发生了.(3)假如图2细胞在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的配子,其原因可能是或.(4)假设图2在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a的卵细胞,则该细胞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有种,分别是.30.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乙是两种遗传方式不同的遗传病,与甲病相关的基因为B、b,与乙病相关的基因为D、d.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乙病的遗传方式是.(2)Ⅱ5的基因型为,Ⅲ2为纯合子的概率为.(3)若Ⅲ4与Ⅲ5婚配,其后代患病的概率为.(4)已知某地区人群中基因d的频率为90%,Ⅲ6和该地区表现型与其相同的一女子婚配,则他们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1.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图解(部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该物质通过方式进入突触间隙.(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3)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该处膜内电位的变化为.(4)据图可知,bdnf具有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变化是.(5)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大脑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的建立有关.32.内皮素(ET)是一种含21个氨基酸的多肽,与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有着密切联系.研究发现内皮素功能异常与内皮素主要受体ET A有关,科研人员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实现了ET A基因在细胞中高效表达.其过程如下(图中SNAP基因是一种荧光蛋白基因,限制酶ApaⅠ的识别序列为CCC↓GGG,限制酶XhoⅠ的识别序列为C↓TCGAG).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ET A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的原因是.(2)过程①中需要用酶处理,过程③中,限制酶XhoⅠ切割DNA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获得不同的黏性末端,其主要目的是.(3)图中的基因表达载体至少还缺少,鉴定ET A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需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作探针.(4)已知荧光显微镜可以通过检测荧光的强度来判断SNAP基因是否表达及表达量.因此,利用SNAP基因与ET 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目的是.(5)人皮肤黑色素细胞上有内皮素的特异受体,内皮素与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刺激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分化并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使黑色素增加.美容时可以利用注射ET A达到美白祛斑效果,原因是,从而抑制了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和黑色素的形成.33.大肠杆菌有许多菌株,野生型菌株在普通培养基中就能成活,菌株A:met﹣bio﹣thr+ leu+thi+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甲硫氨酸、生物素,菌株B:met+bio+ thr﹣leu﹣thi﹣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苏氨酸、亮氨酸和硫胺.科学家Lederberg和Tatum曾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所示,菌株A 和B混合培养几小时后,把大肠杆菌洗涤后涂布在基本培养基的固体平板上,发现长出了若干野生型菌落,对此实验现象可作出如下假设:①不同大肠杆菌间遗传物质发生重组.②.(2)为了探究上述假设①,有人设计了一种U型管(如图2),中间用过滤器隔开,大肠杆菌不能通过,但培养液和营养物质可通过,实验如下.请补充相关实验内容:实验步骤:①在U型管中加入;②U型管两端各加入菌株A、菌株B,培养几小时;③将U 型管两端的大肠杆菌各自取出洗涤后涂布在上,观察有无菌落.实验结果:.实验结论:菌株A与菌株B之间遗传物质发生重组.(3)现有1升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转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至103倍.各取0.1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31、34、3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该数据理论上比细菌实际数目.(4)该实验中需要灭菌的是.(至少写3个)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中含有核糖,有些酶也可能含有核糖B.活细胞内的酶完成催化反应后立即被降解C.ATP与ADP相互快速转化依赖酶的高效性D.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需要酶参与【考点】酶的概念;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ATP 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 的转化过程中,①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②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③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解答】解:A、ATP的结构中A指腺苷,具有核糖;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具有催化功能的RNA中含有核糖,A正确;B、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可以被循环使用,B错误;C、酶具有高效性,因此ATP与ADP能快速转化,C正确;D、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酶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需ATP参与,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酶化学本质和性质以及ATP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梭菌毒素“Tpe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进而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治疗癌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变性失活是由于破坏了肽键结构B.“Tpel”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C.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不一定是癌细胞D.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的,因此梭菌毒素“Tpel”可能会间接改变mRNA的种类,进而导致细胞凋亡.【解答】解:A、蛋白质变性失活是由于破坏了空间结构,A错误;B、“Tpel”通过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导致细胞凋亡,B正确;C、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不一定是癌细胞,有可能是分化的细胞,C正确;D、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变性的原因,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癌变的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3.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通过该方式进行B.图示的物质运输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图中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膜上蛋白质分子都可以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物质的运输时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解答】解: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胞吐,所以不能通过该方式进行,A错误;B、图示的物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所以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错误;C、图中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所以其方式为协助扩散,C正确;D、膜上的载体蛋白质分子可以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而其他类型的蛋白质如糖蛋白等则不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具有复制能力的细胞器B.初级卵母细胞、胚胎干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C.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都很发达D.硝化细菌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1、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2、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进行减数分裂和高度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3、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4、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解答】解:A、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的小型环状DNA,不是细胞器,A错误;B、胚胎干细胞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而初级卵母细胞是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无细胞周期,B错误;C、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而内质网与蛋白质和脂质合成相关,故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都很发达,C正确;D、硝化细菌是细菌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没有内质网上,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及理由,叙述错误的是()A.鸡蛋卵壳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适用于探究膜的透性B.黑藻小叶由单层细胞构成,适用于观察叶绿体C.果蝇易饲养、繁殖快,相对性状易于区分,适用于遗传学研究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代谢旺盛,适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生物膜的功能特性;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分析】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解答】解:A、鸡蛋卵壳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适用于探究膜的透性,A正确;B、黑藻小叶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用于观察叶绿体,B正确;C、果蝇易饲养、繁殖快,适合用于遗传学研究,C正确;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代谢旺盛,适用于观察有丝分裂实验,D错误.。
2019届江苏苏北三市徐州、连云港、宿迁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江苏苏北三市徐州、连云港、宿迁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 ATP中含有核糖,有些酶也可能含有核糖B .活细胞内的酶完成催化反应后立即被降解C . ATP与ADP相互快速转化依赖酶的高效性D .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需要酶参与2. 梭菌毒素“Tpe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进而使该细胞凋亡。
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治疗癌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蛋白质变性失活是由于破坏Yk键结构B .“Tpel”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C .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不一定是癌细胞D .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3. 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通过该方式进行B .图示的物质运输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 .图中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 .膜上蛋白质分子都可以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4.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具有复制能力的细胞器B .初级卵母细胞、胚胎干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C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都很发达D .硝化细菌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5. 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及理由,叙述错误的是A .鸡蛋卵壳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适用于探究膜的透性B .黑藻小叶由单层细胞构成,适用于观察叶绿体C .果蝇易饲养、繁殖快,相对性状易于区分,适用于遗传学研究D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代谢旺盛,适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6. 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细菌提供更多的氧气C .用 32 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D .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 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7. 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获得新物种B .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C .杂种细胞再生细胞壁的过程中,高尔基体比较活跃D .获得的杂种植株一定能够表现亲本的优良性状8. 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腺嘌呤35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DNA分子蕴含的遗传信息种类最多有2100种B .该DNA分子在第4次复制时消耗52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 . DNA分子每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9.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 . F 2 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 1 的基因型D .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10. 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曲线图所示。
2019-2020年高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7题,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6分)(xx•吉林校级模拟)下列对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数量增加,染色体复制加快B.细胞分化:细胞形态改变,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功能趋向专门化C.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色素积累增多D.细胞凋亡:特定基因表达,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自动结束生命2.(6分)(xx•成都校级一模)合理密植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方法.科学家对三种作物的产量和种植密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植物在密度较高时的光合速率比较大B.从图中结果分析,萝卜种植的适宜密度为6左右C.提高氮元素供应量可不断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D.密度大于4时欧防风草根的总产量和生长不受密度影响3.(6分)(xx•成都校级一模)图中甲代表物质,乙代表膜上蛋白质分子,丙表示某种细胞或细胞结构,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若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通过受体乙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B.若甲表示K+离子,则其进入神经细胞的过程离不开线粒体的作用C.若乙表示核孔,则甲表示大分子的信使RNA和蛋白质D.若甲表示神经递质,则甲乙识别的过程体现了丙的选择透过性4.(6分)(xx•成都校级一模)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呼吸道黏膜分泌的能杀灭病菌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5.(6分)(xx•嘉定区二模)如图为种子发育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种子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错误的是()A.首先出现的是CK,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B.其次增加的是GA和IAA,参与有机物向籽粒的运输与积累C.A 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萌发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6.(6分)(xx•成都校级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果酒、果醋的发酵,需要对发酵原料进行严格的灭菌B.提取血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需用蒸馏水使细胞吸水涨破C.探究激素对生根影响的枝条可插入土壤中培养D.观察动物细胞中核酸的分布,用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7.(6分)(xx•石景山区一模)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A、B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下图所示结果.已知B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A岛,且6~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说明环境容纳量均为50只B.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种间竞争D.两岛的社鼠因为存在地理隔离,最终将导致生殖隔离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8分)8.(12分)(xx•丰台区一模)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2)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造成毒品依赖.(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多巴胺的释放量.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9.(12分)(xx•成都校级一模)表中的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要营养级的能量,下图方框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分析回答:生物Ai Bi浮游植物(A1,B1)90008100浮游动物(A2,B2)700600双翅目幼虫(A3,B3)150120摇蚊(A4,B4)1000900(注:A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总能量;B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摄取的能量;i表示生物类群.)(1)图中显示该生态系统有条食物链,如果能量传递效率=(第n营养级摄取的能量)/(第n﹣1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保留小数点后两位).(2)一年内,Bi能量的去向途径有.(3)你认为采取措施,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对人类最有益.10.(xx•成都校级一模)某兴趣小组深入到一块弃耕农田进行调查,发现连原来的田埂都淹没在杂草之中,只有零星的小麦.杂草中有大家熟悉的狗尾草、车前等,多数是叫不出名的单子叶植物.调查中同学们观察到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请回答:(1)该弃耕农田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2)假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树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所以我们可采用右图的装置来采集土壤中的小动物.但图中这一装置还不够完善,请你帮忙完善该装置 .采集到小动物后,我们要对其丰富度进行统计,通常的统计方法有①② .11.(12分)(xx•成都校级一模)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的最有效的抗癌制剂之一.目前,生产紫杉醇的主要原料是天然生长的红豆杉树皮,而大量剥取树皮会造成树木的死亡和资源的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红豆杉,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研人员取生长状况相似的野生南方红豆杉和人工栽培的南方红豆杉,分别测量其不同部位完全烘干的样品中紫杉醇的含量(占干重的百分比),测定结果见表1.表1 南方红豆杉树木各部位紫杉醇含量(%,w/w )树皮 树叶 枝条 种子野生植株 0.01777 0.00946 0.01280 0.01406人工栽培植株 0.01483 0.00102 0.00193 0.01256从实验结果看,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为保护红豆杉资源,应以其 为原料,提取、分离紫杉醇.(2)科研人员为寻找更多紫杉醇来源,尝试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红豆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杉醇.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 不同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中紫杉醇含量(%,w/w )实验 组别 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与水平 外植体树皮 树叶 顶端分生组织1 2mg/L 2,4﹣D 0.000 0.000 0.0012 2mg/L 2,4﹣D+0.5mg/L NAA 0.000 0.002 0.0023 2mg/L 2,4﹣D+0.5mg/L KT 0.004 0.027 0.0044 1.5mg/L 2,4﹣D+0.5mg/L KT 0.000 0.012 0.0095 0.5mg/L 2,4﹣D+1mg/L NAA+0.5mg/L KT 0.000 0.027 0.004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和 .②上述实验结果说明 最适合做外植体,经过 过程形成愈伤组织.(3)2,4﹣D 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还可以应用在 等方面(写出两点即可).12.(12分)(xx•成都校级一模)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请回答:(1)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蝇表现型比例及雄蝇表现型比例如下表所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雄性果蝇29530298105雌性果蝇59002100雄性亲本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理论上有种.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2)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状眼雌果蝇CIB品系X eB X 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e,且该基因与棒状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如图所示.e在纯合(X eB X eB、X eB Y)时能使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控制正常眼的基因用b表示.为检测经X射线辐射后的正常眼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实验步骤如下:①将雄果蝇A与CIB系果蝇交配,得F1,F1的性别及眼型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②在F1中选取大量棒状眼雌果蝇,与多个正常眼且细胞未发生致死突变的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得到的F2的雌雄数量比.预期结果和结论: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发生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xx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7题,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6分)(xx•吉林校级模拟)下列对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数量增加,染色体复制加快B.细胞分化:细胞形态改变,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功能趋向专门化C.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色素积累增多D.细胞凋亡:特定基因表达,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自动结束生命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解答:解:A、细胞生长:合成蛋白质增加,故核糖体速率增加,但细胞分裂减慢,染色体复制减慢,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的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B错误;C、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色素积累增多,C错误;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增殖的具体过程;识记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6分)(xx•成都校级一模)合理密植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方法.科学家对三种作物的产量和种植密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植物在密度较高时的光合速率比较大B.从图中结果分析,萝卜种植的适宜密度为6左右C.提高氮元素供应量可不断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D.密度大于4时欧防风草根的总产量和生长不受密度影响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分析:曲线1:研究了生长密度和含氮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可以看出密度过高后产量均降低,同时适宜浓度的氮元素供应可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和产量,但可能不断增加,过高就可能起抑制作用.曲线2: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欧防风草根根产量的影响,密度大于4时欧防风草根的总产量不再增加.曲线3: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叶产量和总产量的影响,图中在密度为1~5的过程中,其叶产量和总产量均不断增加,但是密度达到6时产量不再增加.解答:解:A、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密度超过一定的值以后,光合速率反而下降,A错误;B、萝卜种植在密度为1~5的过程中,其叶产量和总产量均不断增加,但是密度达到6时产量不再增加,B正确;C、提高氮元素供应量也只能适当增大玉米种植密度,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C错误;D、密度大于4时欧防风草根的总产量不再增加,因此生长也受密度影响,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曲线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6分)(xx•成都校级一模)图中甲代表物质,乙代表膜上蛋白质分子,丙表示某种细胞或细胞结构,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若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通过受体乙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B.若甲表示K+离子,则其进入神经细胞的过程离不开线粒体的作用C.若乙表示核孔,则甲表示大分子的信使RNA和蛋白质D.若甲表示神经递质,则甲乙识别的过程体现了丙的选择透过性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据图分析,若表示物质甲通过乙进入细胞的过程,在物质跨膜运输中,乙表示载体;物质甲若为信息分子,乙是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二者结合后会调节细胞代谢.解答:解:A、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垂体细胞,不能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A错误;B、K+离子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线粒体产生的ATP,B正确;C、大分子的RNA只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而蛋白质只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错误;D、甲乙识别的过程体现了丙的信息交流功能,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及信息传递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4.(6分)(xx•成都校级一模)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呼吸道黏膜分泌的能杀灭病菌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症,其中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而免疫缺陷症是自身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如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解答:解:A、青霉素注射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性异性和记忆性,A正确;B、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B错误;C、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T细胞分泌的,C错误;D、呼吸道黏膜分泌的能杀灭病菌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5.(6分)(xx•嘉定区二模)如图为种子发育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种子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错误的是()A.首先出现的是CK,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B.其次增加的是GA和IAA,参与有机物向籽粒的运输与积累C.A 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萌发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分析:通过图可以观察到在种子的发育期,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共同起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在发育后期脱落酸起主要作用促进植物的衰老.在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期,先是赤霉素起主要作用促进种子的萌发,而后是生长素起作用,从而可以看出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体,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解答:解:A、图中首先出现的是CK,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的作用,故A正确;B、其次增加的是GA和IAA,该阶段营养物质不断积累,说明GA和IAA参与有机物向籽粒的运输与积累,故B正确;C、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休眠,而促进种子萌发的是GA,故C错误;D、由图可知,从种子的萌发到果实的成熟有多种激素在起作用,可见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6.(6分)(xx•成都校级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果酒、果醋的发酵,需要对发酵原料进行严格的灭菌B.提取血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需用蒸馏水使细胞吸水涨破C.探究激素对生根影响的枝条可插入土壤中培养D.观察动物细胞中核酸的分布,用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植物激素的作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分析:1、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2、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时,细胞会吸水胀破,反之则失水皱缩.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 结合.解答:解:A、果酒、果醋的发酵,需要对发酵原料进行消毒,对发酵设备进行严格的灭菌,A错误;B、根据渗透原理,提取血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时需用蒸馏水使细胞吸水涨破,B正确;C、土壤可以为扦插枝条生根提供必需的矿质元素和水分等营养条件,C正确;D、观察动物细胞中核酸的分布,用8%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备、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7.(6分)(xx•石景山区一模)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A、B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下图所示结果.已知B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A岛,且6~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说明环境容纳量均为50只B.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种间竞争D.两岛的社鼠因为存在地理隔离,最终将导致生殖隔离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解答:解: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不能维持在50只上下波动,可见50只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环境有限的资源,导致种群数量下降,A错误;B、两岛社鼠的数量在6月到7月期间都迅速下降,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两岛社鼠在6月到7月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可见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B正确;C、6~8月B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黄鼠狼的捕食,C错误;D、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意在通过图形考查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及对种群数量影响的因素分析能力.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8分)8.(12分)(xx•丰台区一模)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第四次模拟最后一卷试题201906260170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第四次模拟(最后一卷)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B—11 Mg—24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构成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和细胞能量“通货”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B.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氧和蛋白质C. 人体内环境中存在二氧化碳、血浆蛋白、尿素、糖原等物质D. 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2.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B.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化C.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D.实验结束时,甲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3.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C)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说明B组温度是酶的最适温度B.在t1时刻将A组温度提高10°C,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可能会加快C.在t2时刻降低C组温度,将使C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D.在t3时刻B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酶数量的限制4.下列生物学事实叙述正确的是()A.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需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2次B.蓝藻进行光合作用时,ATP都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合成C.生长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5.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子萌发过程中存在细胞的增殖、分化,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C.细胞内磷脂、DNA、蛋白质等物质受自由基攻击,可能导致细胞衰老D.同一生物体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一般不同6.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引进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C.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属于化学防治D.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29.某种植物的茎叶均为紫色,为探究叶片中是否含有叶绿素,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l)兴趣小组甲用纸层析法进行色素的分离、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生物最后一模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
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l 35.5 Fe56 F19 Mn55 Ag108 Ce140
第I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都
A.由 C、H、O、N 元素组成B.有催化作用
C.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可携带遗传信息
2.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若甲中细胞为人成熟的红细胞,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会胀破
B.若乙中细胞为洋葱表皮细胞,此时细胞内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C.若丙中细胞为植物根细胞,此时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或复
原D.若某叶肉细胞正处于甲图所示状态,一段时间内细胞体
积会变大
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人染色体上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
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增殖方式
D.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才具有的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只能调节自身细胞的代谢
B.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
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D.生长素对植物细胞基因组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5.喷乳反射是指当母体乳头受到婴儿吮吸刺激时,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引起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释放催产素,催产素作用于乳腺导管平滑肌,
引起乳腺导
管的收缩并排出乳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B.喷乳反射的效应器是乳腺导管平滑肌
C.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D.催产素的分泌和释放方式与抗利尿激素相似
6.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血红蛋白β肽链第 6 位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
研究发现,携带者(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状,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 基因突变为 b 基因后,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发生了改变
B.携带者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表明 B 基因影响了 b 基因的表达
C.携带者对疟疾具较强抵抗力,表明基因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
D.若镰刀型贫血症患者的父母均表现正常,则患者患病是自身基因突变的结果
29.(9 分)在人工智能温室中对番茄进行无土栽培,可大幅度提高番茄产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细胞以_____________的方式从培养液中吸收Mg2+,该离子可用于叶绿体中________的合成。
(2)若培养液中缺氧,可通过影响根细胞的___________进而影响植物对无机盐离
子的吸收。
根细胞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存在差异,这与细胞膜上__________有关。
(3)实验发现,番茄种子在萌发的早期阶段 CO2 的释放量比 O2 的吸收量高 3.4 倍。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培养液中含18O 的水占 10%,在适宜条件下用该培养液对番茄幼苗进行暗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幼苗周围的空气中出现放射性。
空气中含18O 的物质有水蒸气和
________,后者产生于细胞的_________中。
30.(10 分)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具有升高血糖浓度和抑制免疫细胞活
性的作用,其分泌过程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糖皮质激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具有该作用的激素还有____________。
(2)在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与反馈调节过程中,作用于垂体的激素有
______________。
临床上常通过抽血化验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其原因是腺体所分泌的激素
____________。
(3)为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某学者进行了如下实验:用 LPS (抗原)刺激在体外培养的小鼠 B 细胞,B 细胞通过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若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并重复上述实验,发现 B 细胞不能进行
增殖、且对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利用受到抑制,说明糖皮质激素通过______________
而影响了 B 细胞的增殖。
因此,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用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等疾病的临床治疗。
31.(9分)图甲为 3 种动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图乙为 2 种动物种群的存活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________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_________。
(2)图甲中,不同类型的存活曲线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表现,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B 型存活曲线可描述为____________。
(3)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图乙给出的 2 个种群,最符合集群分布的是____________,符合集群分布的某鸟类种群,当种群数量______(填“大于”、“小于”)临界值时,往往会出现种群的灭绝。
(4)某群落演替成顶级群落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在一个
____________的水平,此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大。
(5)某草原生态系统经人们几十年的过度放牧等活动,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从演替的角度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
32.(11 分)自花传粉的某二倍体植物,其花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花色遗传的生化机制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蓝花植株自交,其自交子代中蓝花个体与白花个体的比例约为27∶37,该比例的出现表明该蓝花植株细胞中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多对基因位于________上。
不同基因型的蓝花植株自交,子代中出现蓝花个体的概率除 27/64 外,还可能是_________。
(2)现有甲、乙、丙 3 个纯合红花株系,它们两两杂交产生的子代均表现为紫花,则甲、乙、丙株系的花色基因型各含有_____对隐性纯合基因。
若用甲、乙、丙 3 个红花纯合品系,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某纯合白花株系的花色基因组成中存在 2 对或 3 对或 4 对隐性纯合基因,请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预测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交叉互换等情况)。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 2 对隐性纯合基因;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 3 对隐性纯合基因;
③若 3 组的杂交子代全开红花;则该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 4 对隐性纯合基因。
39.[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
请运用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果酒制作与应用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过程中,需将培养基的 pH 调至______。
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在选择培养并获得酵母菌单菌落的过程中,可采用_______法将含酵母菌的样液接种
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对获得的菌种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长期保存。
(3)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丙酮酸分解成_________,在发酵结束前,接种在果汁中的
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_____增长。
(4)醋酸菌在______充足条件下可将果酒中的乙醇变为_____,再变为醋酸。
40.[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
异种核移植是指将供体细胞移到异种的去核卵母细胞,然后移植到受体的子宫内发育的技
术,该技术已在多种生物间获得成功并被广泛应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的卵母细胞需在一定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和 pH、气体条件及_________的环境
中培养到_________时才能用于核移植。
通过核移植技术所构建的胚胎称作________。
(2)利用转基因克隆动物可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这样的动物称作______________;培
育转基因克隆器官时,应设法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_____________。
(3)异种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保护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尤其是对于__________细胞
不易获得的物种。
(4)异种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对于研究________与_______互作、细胞核基因的重新表达等
机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