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松原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松原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扶贫救灾救济
【发文字号】松政发[2011]18号
【发布部门】松原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07.15
【实施日期】2011.07.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松原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松政发〔2011〕1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省级开发区,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松原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O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松原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
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市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吉政发〔2010〕21号)和《吉林省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等法律法规,在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松原实际,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
第一章现状分析一、需求分析
松原市是吉林省唯一的8度高烈度区,是省政府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我市境内分布有三条断裂构造,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活动构造背景。
1119年我市曾发生过6.8级破坏性地震,在当时人烟稀少的情况下死数千人。
“十一五”期间,我市地震频繁发生,五年来,我市境内共发生地震906次,其中,破坏性地震1次,有感地震36次,特别是2006年3月31日,在前郭县查干花镇一带发生了5.0级破坏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亿元,这次地震是我市887年,吉林省40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
根据国家和省地震局专家预测,今后几年我市存在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有关专家认为,松原及附近地区不排除发生5级以上较大地震的可能。
由此可见,我市的地震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我市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广大民众对减轻地震灾害更加关注,对政府管理突发地震灾害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对生命线工程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各产业链之间的相互关联更加紧密,能源、水利、交通、通信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地震安全保障能力的需求。
因此,进一步做好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十分必要。
二、工作状况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吉林省地震局精心指导并在资金设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县(区)政府和市、县两级地震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我市连续5年被评为第一名,实现了“六连冠”。
(一)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大幅提升。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五年前,我市只有一个测震子台和四口前兆观测井。
一个子台能勉强测震但不能定位,前兆观测井使用的设备都是已经淘汰的模拟设备,效果很不理想。
严重地影响着我市的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为解决这些问题,2005年,在市政府的努力下,以政企共建、信息共享的方式,筹资450万元,建设了3000平方米松原市数字化地震监测预报台网中心,于2006年7月交付使用。
同时投资30万元新建三个测震子台,省地震局为我们配套了台网中心和测震子台的仪器设备。
2006年,为提高地震前兆观测水平,市、县两级政府投资100万元,新打了五口地震前兆观测井。
现在,我市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子台、9口前兆井”的地震监测预报网络,彻底改变了设备陈旧、网点稀疏的落后局面。
二是搞好测震和前兆观测。
切实加强对台网中心、测震子台和前兆观测点的运行管理。
松原地震台实行准军事化管理,24小时值班,经常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测震仪器和前兆观测手段正常运转,做到测震准确,报震及时。
我市境内“十一五”期间共发生地震906次,这些地震发生时松原地震台都能准确测出并及时向省地震局和市委、市政府以信息形式上报,为专家分析震情和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是注重群测群防和“三网一员”建设。
在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台网建设和管理的同时,特别注重了地震群测群防和“三网一员”体系建设。
从2004年开始,在全市所有乡镇都配备了防震减灾助理员,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地震知识宣传网、地震宏观观测网和震情速报网,并采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方式对“三网一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熟悉业务、掌握方法,便于更好开展工作。
为充分调动“三网一员”的积极性,2007年8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三网一
员”通讯平台》,为2610名“三网一员”工作人员解决了每人每月20元的通讯费用,使我市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和“三网一员”体系建设真正落到了实处。
我市的地震专业台网建设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为实现成功的短临预报和有效的应急救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抗震设防管理成效明显。
一是促进抗震设防管理规范化。
将抗震设防管理纳入我市基本建设工程审批程序。
在市行政审批中心设立了地震窗口,承办市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各县(区)地震局依法管理本辖区内抗震设防工作。
二是促进抗震设防管理法制化。
成立了松原市地震行政执法支队,并配备了得力干部和行政执法车辆。
行政执法人员经常深入有关单位和工程建设场地,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安评条例》等法律法规,督促工程建设单位搞好抗震设防,对按要求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全部做了“安评”,使全市的建设工程基本达到了抗震设防要求。
三是促进抗震设防管理地方化。
由于我市境内大型企业比较多,特别是地震发生后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泄漏的隐患比较大。
为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减少企业损失,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2006年开始,对破坏性地震发生时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了抗震性能鉴定,需要加固的指导其加固,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施后,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普遍的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适当的加固和重建措施。
四是促进防震减灾工作全民化。
想方设法搞好防震减灾宣传,力争达到全民参与、全民防震的目的。
为更好地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地震前兆和紧急避险常识,在以往阶段性宣传的基础上加大了经常性宣传的力度。
经常在报纸上刊登防震避震图解、发表署名文章,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活动,在电台、电视台播放关于地震的节目和防震避震知识,并采取创办网站、短信平台、办画廊、布设展览板和设立咨询台等多种形式搞好宣传,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地震应急措施不断完善。
面对不容乐观的地震形势,全市上下始终绷紧地震应急这根弦,认真做好地震应急各项准备工作,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