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_教师心中永远的痛(转文)
教师职称评审艰辛感言范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回首过去,我已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耕耘了数载。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这份职业的神圣与责任。
然而,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我更是体会到了教师职称评审的艰辛。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抒发一下我在职称评审过程中的所思所感。
自从踏上教师这条路,我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然而,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发现职称评审成为了我前进的拦路虎。
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一、学习压力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为了通过评审,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知识,查漏补缺。
我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各种培训课程,阅读了大量的教育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然而,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尤其是面对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但每当想到自己肩负的教育使命,我便坚定了信念,勇往直前。
二、工作压力职称评审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我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深入钻研教材,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展示。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然而,这些付出并没有立即带来回报。
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我时常因为某个细节的不足而感到焦虑。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独自反思,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人际关系压力职称评审过程中,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为了在评审中获得更多的支持,我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处理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
有时候,为了争取一个机会,我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尊严,去迎合他人的喜好。
这种压力让我感到疲惫不堪。
然而,我深知,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于是,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与人为善,努力在人际关系中找到平衡。
四、心理压力职称评审的过程充满了未知和变数。
农村中学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作为农村中学一线的教师,自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参加工作。
1988年首次评定职称是中学二级。
1998年评定为中学一级语文教师,98年自现在已15年了,却还是中学一级教师。
1985级绵阳师专的同学,几年前早就是中学高级教师,还有的是四川省特级教师,工资差别太大。
不是因为工作不努力,是因为学校中级职称的名额只能是43%,高级职称2%,初级职称55%。
在基层学校,高级职称的工作量最少,他们绝大多数是校长或者领导,或就是有背景的教师或会来事的教师。
他们不退休或死,任何人都不可能晋升高级职称。
工作近三十年了,能晋升高级职称,是普通教师们最大的梦想,毕竟每月工资多200多元啊。
农村教师评职,早已成为中国广大农村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不知还要痛多久????
按理说,等到头发长了,胡子白了,好事自然也就来了。
但无情的现实,使很多“老初”(指1988年第一次评定职称就是初级的教师)。
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却“我自归然不动”。
说实话,真的令人心寒啊!!!!
建议:教师评职,也象卫生系统,实行评、聘分离。
只要到了条件都可以评,但聘任要根据学校实际岗位来聘任。
不知我们还要等多久……。
职称_教师心中永远的痛(转文)
职称,教师心中永远的痛在人民网上,其中有一个栏目是给教育部部长留言的,大多数留言反映的是教师职称评定存在很大的弊端,容易产生腐败,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职称评定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是中小学教师的噩梦,是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
它摧残着教师的心灵和人格,搞得人心惶惶、世风日下、民怒沸腾、怨声载道。
一致强烈要求取消教师的职称评定政策,后来国务院不顾广大教师的心声又出台教师职称改革政策,将中小学教师共分五个级别: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这种做法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绝大多数想评更高一级的职称简直就是白日做梦!与职称相配套的是:教育主管部门把教师的工资分为很多档,就是同一级别的教师的工资也会不一样,每个档都有一定的比例,也就是说即使每个老师都干好了,都干同样的工作,也会多与少的的区别!实在太不合理了!这与当今提倡同工同酬的社会现实是格格不入的。
我国现行的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建立于1986年。
职称建立之初,是对教师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评价、综合素质的评定,激励教师们努力工作,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不可否认,教师职称评审的初衷是好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职称评审完全变了味。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职称,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是最重要最根本性的因素;解放生产力归根结底是解放人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既是全社会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目的。
给人才的职称评定松绑,改变人才的“行政级别化”的官本位色彩和岗位化资历化色彩,实现人才、资金等等社会有效资源的自由优化组合,是我们必须明确而且必须坚持的努力方向。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过程中,社会需要的是真才实学,讲究的是为社会做出了多大贡献,而不是职称高低。
正如广东商学院董福荣教授所说,目前的职称评定表面上看是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示,但实质上是教育行政部门把持着评审的全过程,或者说行政权力在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的悲哀与烦恼
教师的悲哀与烦恼都说,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作为教师,我深知这一职业真的有许多让人伤心之事,但实在又无法解决,所以,只能挥泪倾诉,希望能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也让我们自己得到一些安慰,因为,憋在心里似乎更难受,到不如一吐为快!1、职称评定教师的痛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工资,也关系到教师的名声,所以大多看的相当重,因为看的重,许多教师总是感到痛。
一是撕下脸皮之痛。
本来教师的关系是其乐融融的,可是每到职称评定季节,就人人自卫,人以群分了,为了几分之差,争论的脸红的有很多,昔日温情脉脉变成了冷嘲热讽,老师斯文的脸皮撕破了,这种痛许久也不能治愈成功。
二是折断脊梁之痛。
现在的职称评定要具备个“优”或“模范”,于是,许多教师为了这个必不可少的东西,折断了本来挺直的脊梁,求主任,找校长,跑局长,好话说尽,笑脸陪光,关系用透,金钱到位,这种折断脊梁的疼痛,让老师本来纯洁健康的心态染上了污垢。
三是划破血管之痛,我向来把教师的工资当作教师生命的血脉,但在职称评定面前,教师不得不划破血管了,花钱买文章发表;花钱请枪手参加没用的考试;参加花大钱形式主义的培训,虽然隐隐做痛,但还是把血献给了人家。
职称评定应该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举措,应该让教师心中高兴,但现在却成了教师的痛,每年有那么多教师承受职称评定之痛,是对教师队伍团结的破坏,是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阻碍,更是对教师心理的一种伤害。
2、业务培训理想的肥皂泡其实,教师喜欢培训,因为只有培训才能让自己的素质不断更新,才能让自己的方法更先进,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但是现在的培训却让教师只有悲哀。
比如这几年,国家搞了个骨干教师培训大计划,国家培训、省里培训、地县培训,多好啊。
然而,我们某些人却把培训当成旅游观光的好机会,真正激昂上进,努力能干的骨干教师受不到培训。
不该培训的培训了,只是对牛谈琴,当然,更谈不上让他们把培训的精神向基层一线教师传达了。
该培训的没有培训,独自缓慢探索。
地方教育机构为了响应上级号召,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花架子培训,诸如“某某工程”“某某计划”之类,名词不断翻新,内容只凭领导想当然,只要有轰动效应即可。
教师评职称是我心头永远
教师评职称是我心头永远痛襄阳市襄州区古驿一中徐明忠一年一度的教师职称评定都是对参评教师身心健康的一次摧残,自从国家颁布职称评定以来,我就亲眼目睹了和亲身经历了每一年的教师职称评定的明暗斗,吵闹甚至打骂的闹剧过程。
评上的自然是心中窃喜,或暂时是高枕无忧了,没有被评上的满腹委屈和牢骚。
更现实一点说,其实更多的教师并非看重职称的级别,而看重的是与职称相对的工资待遇的涨浮。
不同级别的职称教师工资的差额大,并且随着年限的延长工资差额会更大。
农村中小学教师最难定的是:一级和高级,一旦评上高级教师,就象修成正果一样。
工作可以不思进取了,专捡一些清闲的工作做,更有甚者干脆回家修养。
每年教师职称评定时各个学校所分到的名额都是按比例分到各个学校,名额数真是少之又少,就拿我所在的学校说吧,高级岗位和一级岗位都满了,可等晋高级有20余人,晋一级的也有十几人(这些老师都已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按照现在的政策,等那些高级老师退休,腾出名额,没晋上高级的教师才能晋上高级,没晋上一级的教师才能晋上一级。
我粗略算了一下,我们学校6年后才能腾出两三个高级名额,先由取得高级证书却没晋上教师晋高级,再腾出一级名额,由取得一级证书却没晋一级的教师晋一级。
就这样,如果顺利,我至少要等5.6年才能晋一级,虽然我早早取得一级资格证(这还是未知数,那么多老师等着晋一级,凭什么就是我的),再等到十几年才能晋上高级,这样的等待不免太残忍了吗。
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教师职称是目前我国教育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要识别标志,直接与每个教师所享受的待遇挂钩。
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更与教师们的切身利益相关联。
每一项与教师职称评定有关的政策、方法的出台,都会在教育领域引起关注。
一般来说,相当等级的教师职称应具备一定的任职资历、教学业绩。
教师职称应该是教师综合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等)和实际水平的凭证及物化体现。
因此教师职称评定就需要科学、稳定的评价体系。
教师,让我心痛的职业!
教师,让我心痛的职业前几日,小学同学聚会。
我学历最高,职称最高,薪酬最少,说到一学期下来,只在最后一天放假发了50元钱,同学们哈哈大笑,以为我在耸人听闻。
“教师节那天一定有大头”,同学们一致认定。
我给她们画了一个圆圆的圈,他们都睁大眼睛看着我,异口同声地问:“多少?”“零,一分没有!”话一出口,举座皆惊,同学们像看怪物一样地盯着我,“那你还干得那么欢?”“这不是穷忙活吗?”同学们同情的目光,让我想到了一个公式:教师=清贫=无能。
油区一个普通职工挣的钱都比我们多一倍有余,这还不算贫?不曾有“污的事情”,也不曾有“污的条件”,难道不清吗?而在铜锈之气笼罩下的社会,清贫自然又与无能成了好兄弟。
谁都不想成为一个无能的人,对初中学生做的有关理想的不完全调查显示,要做官、当老板、成明星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老实、内向的孩子要做教师,多么尴尬的结果!一次,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赫然听到:“教师本身就是清贫,既然你选择了当教师,你就要准备过清贫的生活,就要甘于奉献。
”我困惑:“教师为什么必需是清贫?!”我庆幸:“没有让教师再做臭老九”。
教师也是人,也有父母,也有一颗孝子之心,盼望能为自己的父母提供舒适的生活;也有子女,也有一颗父母皆有的爱心,渴求能为子女创造较好的成长条件。
可是作为教师,精打细算着每笔支出,遥望那梦想而已。
前几日,一个学生拿来他的高中录取通知书,不包括其他费用,开学先交一万二千元,不禁咋舌,照此下去,我的孩子,一个初中教师的孩子,别说大学,连个高中都要上不起了!多么无奈、心酸而又不能言的教师呀!社会上很多人,可能也包括中央高层领导都认为教师的待遇很不错了。
诚然,如果真按照中央出台的政策实施,我们教师肯定欢欣鼓舞,肯定不会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担忧,也肯定会在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
可是事实呢?“教师待遇不得低于或应略高于公务员待遇”只是一句空话,中央也在三令五申重视教育,提高教师待遇,口号喊得响当当,可落到实处了吗?外行们也正是受这些舆论的影响,认为教师的待遇肯定提高了不少,可事实是每一次涨工资也就那么二三十块钱,抵得上物价的上涨吗?尤其是从油区分离出来的我们这些教师,生活在油区,而收入却只是油区职工的二分之一还不到,如果我们压力不强、责任不大、工作清闲,也无话可说,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教师的工作时间哪有什么截然分明的八小时内外?由于各种压力,教师们不得不拼命工作。
职称评定咋就成了教师难以承受之痛
职称评定咋就成了教师难以承受之痛近日读了一篇题为《建议取消中学教师职称评定》的文章,作者应是一位教师,至少亲历了教师职称评定的风雨经历,坎坷辛酸,也为这样的经历深深地伤心着,也许至今还是灼灼的痛。
他甚至将这样的痛归之为“撕下脸皮之痛、折断脊梁之痛、划破血管之痛”,如此“三痛”,当是痛彻心肺,痛难以堪!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发出了要“取消中学教师职称评定”的呐喊,更是让人痛得眼泪都已流不出了。
因为,我知道,这教师的职称评定,是《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为“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教育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文化业务水平和履行职责能力,努力完成本职工作”而确定下来的,是对教师的奖励与激励。
为此,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发出了《中(小)学教师政务试行条例》,对教师职务的“职责、任职条件、考核和评审”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应该说,“条例”有了极强的政策性和操作性,应该得到教师的广泛拥护。
但殊不知,在实际生活中,在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中,这本该振奋教师、激励教师的“利好政策”,却越来越成为教师们的“伤心之痛”、“撕脸、折脊、破血之痛”,成了爱不起,恨不休的累赘和身心事。
之所以如此,我看,与现实的情况,与每年评定职称时的具体操作等,有了极大的关系。
正如一些有识之士的总结,“教师职务编制,特别是中高级教师职务被其他学校工作人员占用,而且比例越来越高;各级教师职务的技术标准和评聘程序被基层学校曲解或异化,升学人数和考试分数依然是关键或核心;教师职务评聘依然没有分开,评聘程序不公开,被基层学校主要领导‘暗箱操作’;部分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然没有真正地、充分地调动起来”。
非但如此,社会上各种不良倾向的侵蚀,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更是教师职称评定变形走样,成为教师的“难以承受之痛”。
一是权力的腐蚀。
由于符合各层级职务任职要求的教师很多,但具体职数十分有限,几个人,甚至十几人,几十人争一个职称评定指标的现象常在基层学校上演。
教师的苦恼与无奈
教师的苦恼都说,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作为教师,我深知这一职业真的有许多让人伤心之事,但实在又无法解决,所以,只能挥泪倾诉,希望能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也让我们自己得到一些安慰,因为,憋在心里似乎更难受,到不如一吐为快!1、职称评定教师的痛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工资,也关系到教师的名声,所以大多看的相当重,因为看的重,许多教师总是感到痛。
一是撕下脸皮之痛。
本来教师的关系是其乐融融的,可是每到职称评定季节,就人人自卫,人以群分了,为了几分之差,争论的脸红的有很多,昔日温情脉脉变成了冷嘲热讽,老师斯文的脸皮撕破了,这种痛许久也不能治愈成功。
二是折断脊梁之痛。
现在的职称评定要具备个“优”或“模范”,于是,许多教师为了这个必不可少的东西,折断了本来挺直的脊梁,求主任,找校长,跑局长,好话说尽,笑脸陪光,关系用透,金钱到位,这种折断脊梁的疼痛,让老师本来纯洁健康的心态染上了污垢。
三是划破血管之痛,我向来把教师的工资当作教师生命的血脉,但在职称评定面前,教师不得不划破血管了,花钱买文章发表;花钱请枪手参加没用的考试;参加花大钱形式主义的培训,虽然隐隐做痛,但还是把血献给了人家。
职称评定应该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举措,应该让教师心中高兴,但现在却成了教师的痛,每年有那么多教师承受职称评定之痛,是对教师队伍团结的破坏,是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阻碍,更是对教师心理的一种伤害。
2、业务培训理想的肥皂泡其实,教师喜欢培训,因为只有培训才能让自己的素质不断更新,才能让自己的方法更先进,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但是现在的培训却让教师只有悲哀。
比如这几年,国家搞了个骨干教师培训大计划,国家培训、省里培训、地县培训,多好啊。
然而,我们某些人却把这么好的计划变成了小行动,因为推荐的所谓骨干教师不是领导眼中的红人,就是很少上课的校内管理人员,一些人把培训当成旅游观光的好机会,当成人情送人了,真正激昂上进,努力能干的骨干教师受不到培训。
不该培训的培训了,只是对牛谈琴,当然,更谈不上让他们把培训的精神向基层一线教师传达了。
最让教师心痛的八宗事
最让教师心痛的八宗事1、职称评定教师的痛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工资,也关系到教师的名声,所以大多看得相当重,因为看得重,许多教师总是感到痛。
一是撕下脸皮之痛。
本来教师间的关系是其乐融融的,可是每到职称评定季节,就人人自危,人以群分了,为了几分之差,争论得面红耳赤,昔日温情脉脉变成了冷嘲热讽,老师斯文的脸皮撕破了,这种痛许久也不能治愈成功。
二是折断脊梁之痛。
现在的职称评定要具备个“优”或“先进”,于是,许多教师为了这个必不可少的东西,折断了本来挺直的脊梁,求主任,找校长,跑局长,好话说尽,笑脸陪光,关系用透,金钱到位,这种折断脊梁的疼痛,让老师本来纯洁健康的心态染上了污垢。
三是划破血管之痛,我向来把教师的工资当作教师生命的血脉,但在职称评定面前,教师不得不划破血管了,花钱买文章发表;花钱请枪手参加没用的考试;参加花大钱形式主义的培训,虽然隐隐做痛,但还是把血献给了人家。
职称评定应该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举措,应该让教师心中高兴,但现在却成了教师的痛,每年有那么多教师承受职称评定之痛,是对教师队伍团结的破坏,是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阻碍,更是对教师心理的一种伤害。
2、业务培训理想的肥皂泡其实,教师喜欢培训,因为只有培训才能让自己的素质不断更新,才能让自己的方法更先进,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但是现在的培训却让教师只有悲哀。
比如这几年,国家搞了个骨干教师培训大计划,国家培训、省里培训、地县培训,多好啊。
然而,我们某些人却把这么好的计划变成了小行动,因为推荐的所谓骨干教师不是领导眼中的红人,就是很少上课的校内管理人员,一些人把培训当成旅游观光的好机会,当成人情送人了,真正要求上进,努力能干的骨干教师受不到培训。
不该培训的培训了,只是对牛谈琴,当然,更谈不上让他们把培训的精神向基层一线教师传达了。
地方教育机构为了响应上级号召,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花架子培训,诸如“某某工程”“某某计划”之类,名词不断翻新,内容只凭领导想当然,只要有轰动效应即可。
中级教师心酸历程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作为一名中级教师,我在这条教育之路上已经走过了数个春秋。
回首过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心酸与感慨。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自从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我便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在追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心酸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
首先,初入职场时,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然而,现实却给了我沉重的一击。
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我深感力不从心。
课余时间,我拼命地备课、批改作业,甚至放弃休息时间,只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然而,成效却并不显著,学生的成绩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那一刻,我深感自己的无能和挫败,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在迷茫和困惑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我开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着因材施教。
我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从未放弃。
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总会迎来曙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教师这个角色。
我开始享受与学生相处的时光,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鼓励,学会了宽容。
我发现,当我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时,他们也愿意敞开心扉,与我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种心灵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然而,在教育事业的征途中,心酸的经历依旧不断。
面对学生的叛逆、家长的误解、同事的竞争,我学会了坚持和忍耐。
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在心酸的历程中,我逐渐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心灵的沟通,是人格的塑造。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成长,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如今,我已是一名中级教师。
回首过去,那些心酸的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总结来说,心酸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
[你是我心中永久的痛]讲台你是我永久的依托(一)
[你是我心中永久的痛]讲台你是我永久的依托(一)“你是我心中永久的痛,讲台你是我永久的依托”这句话,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深的感激和敬意。
正是由于老师的教导与引领,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走进未来。
首先,老师是学生心中永久的痛。
作为学生,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例如学习上的困难、人际交往的问题、家庭关系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会让学生感到痛苦和无助。
而老师则是我们的精神支柱,能够承受我们的痛苦与无助,给予我们理解和支持。
老师的话语与关怀,温暖了我们冷漠的心灵,给我们带来了勇气和力量。
其次,老师是学生永久的依托。
学习和成长是一项漫长的过程,而老师则是我们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老师不仅能为我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引领我们走进人生的路程。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能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信心,开阔思维,并且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
最后,老师不仅是学生心中的痛,也是学生心中的归宿。
在学生毕业离校后,大多数的人都离开了校园,但是那份对老师的感激之心,却会一直留在我们心中。
即使是在遥远的时光里,当我们回忆起曾经的老师和他们的教导,我们依然会感到无限的感激之情,因为正是因为他们的教导,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长。
总之,“你是我心中永久的痛,讲台你是我永久的依托”这句话是对老师深深的感谢和崇敬之情的表达。
老师无私的奉献,用心的教学,引领我们走进人生的路程,直到我们毕业离校,对于我们来说,老师永远是心中的痛,也是心中的依托。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对老师的感激之心,传承优良师德,为我们的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职高教师痛苦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沉重的心情,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职高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痛苦。
在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职业背后,隐藏着多少心酸与无奈,我希望能借此演讲,唤起大家对职高教师群体的关注与理解。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职高教师的收入。
众所周知,职高教师这个职业在很多人眼中并不具有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收入不高。
相较于其他行业,职高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甚至在一些地区,职高教师的工资还不及一些私营企业员工。
这种收入差距,让许多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望而却步,也让在职的职高教师们倍感压力。
作为一名职高教师,我深知这个职业的艰辛。
每天,我们不仅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应对各种考核、评比,甚至还要处理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务。
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的收入却始终难以提高。
有时候,我们不禁要问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坚持在这个行业?其次,让我们来看看职高教师的职业发展。
在很多人眼中,职高教师这个职业似乎没有太多发展空间。
由于种种原因,职高教师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往往受到限制。
这使得许多有能力的教师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甚至在一些地区,一些优秀的职高教师因为晋升无望而选择离开这个岗位。
对于在职的职高教师来说,这种职业发展困境无疑是一种痛苦。
我们付出辛勤的努力,却看不到希望。
这种痛苦,不仅仅体现在个人层面,更体现在整个职高教育行业的发展上。
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我们的职高教育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者,让我们关注一下职高教师的心理健康。
由于工作压力大、收入低、职业发展受限等原因,许多职高教师面临着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有时会导致教师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职高教师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关爱。
在这种情况下,职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这不仅影响教师的个人生活,也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因此,关注职高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缓解职高教师的痛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提高职高教师的待遇。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之痛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之痛“想来想去,我还是放弃了。
”长年任教于桂东山区农村教学点的李进老师,与记者谈起评职称的事时,一边叹气一边摇头地说道。
李进在农村小学任教已有20多年,但至今职称仍是“小一”。
“我也申报过几次了啊,但都没得,不放弃还能怎样?”他一脸无奈。
近日,本刊记者就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问题在区内多地进行采访(部分为电话采访),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向记者倾诉,“真是太难评了”“评不上,心理受打击,教学受影响”“评审体系不合理”“名额这么少,我们争不到”……职称评聘,这一与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似乎已经成为中小学老师心里“永远的痛”。
“评个职称就像一场斗争”“我从三四年前就开始准备了。
”梧州市某中学的王明老师说,“因为早就听说评职称很难,又是论文,又是加分,又是各类证书,还得参与课题研究,这些东西都十分累人。
”对照我区中小学教师系列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王明逐项准备,去年顺利评上了“中高”。
相比王明,同为该市初中教师的钟红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钟红在该市一所农村初中任教十多年,今年打算参评“中高”,但仔细对照评审条件后,她一下就紧张起来,因为评审条件中有一项是要求参与校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
“我们这里是农村学校,哪里有什么课题研究啊?”钟红说。
后来她也申报上去了,但没有评上。
许多老师反映,论文、外语、计算机、课题研究,这几项是农村教师评职称的“拦路虎”。
上文提到的李进老师说:“这简直是忽视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
”李进今年好不容易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两篇论文,但仍有“参与课题研究或论文至少获得县级以上二等奖”这一项未达要求,于是今年只好又放弃了。
事实上,评审条件不够合理,还只是中小学教师职称难评的其中一个原因。
岗位名额少、行政操控太多、评审过程不够公开透明,以及由此带来的系列问题,才是中小学教师心里“永远的痛”。
“岗位名额这么少,哪怕评上了也没用。
”区内某市一所初中的校长有些愤愤不平地告诉记者。
精选范文之职称之痛日记
职称之痛日记
今天,铅色的天空如同我灰色的心情。
该死的经已职称已经让我这个与世无争的人不快了十年!
好不容易下来一个晋级资格,分依此类推最高的老师因为哪儿没
打点好,过不了。
这个老师就似堵车一般,左边的以为教师不知要苦等煎熬多少年。
为有高分,为得荣誉,大家拼命争夺。
我不屑,却又不甘心。
毕竟,
我已经认认真真地在教学一线任教二十年!干着不少于别人的活
却拿着低于远低于别人的几万元。
不喜欢争名夺利,我只想好好地在教育上认真负责地教书!
可再认干有什么用?!真不明白为什么不按教龄发工资,却逼着
女孩子争名夺利?!
昨晚聚会,静静地别人春风得意,谈笑自如。
我在一轮轮的敬酒中不知不觉喝多了,面如红霞飞。
头昏昏,胸闷闷,只想早早离去。
耐着心等待程序的就此结束,实在等不了,起身离开。
走进飘着细雨的夜,体温着清新的空气。
我感觉,这才是我喜欢的生活。
长长的街灯水晶灯散发着柔和的暧光,把黑暗点亮。
无边的黑暗尚未笼罩我太久,我喜欢这灯光,更期盼黎明曙光。
进家,脱下混着各种污气衣服的鞋子丢进洗衣机,消毒、去浊。
沐浴更衣,躺上为柔软温暖的床,任心放空,去做一个远离名利的梦。
教 师 之 痛
教师之痛(转载)——向沉醉在教师节的教师们敲敲警钟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网校教师们一片歌舞升平,自娱自乐,真有点阿Q精神。
但是我看到的依然是教师的痛!第一、职称评定教师的痛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工资,也关系到教师的名声,所以大多看的相当重,因为看的重,许多教师总是感到痛。
一是撕下脸皮之痛。
本来教师的关系是其乐融融的,可是每到职称评定季节,就人人自卫,人以群分了,为了几分之差,争论的脸红的有很多,昔日温情脉脉变成了冷嘲热讽,老师斯文的脸皮撕破了,这种痛许久也不能治愈成功。
二是折断脊梁之痛。
现在的职称评定要具备个“优”或“模范”,于是,许多教师为了这个必不可少的东西,折断了本来挺直的脊梁,求主任,找校长,跑局长,好话说尽,笑脸陪光,关系用透,这种折断脊梁的疼痛,让老师本来纯洁健康的心态染上了污垢。
三是划破血管之痛,教师向来把工资当作生命的血脉,但在职称评定面前,教师不得不划破血管了,花钱买文章发表;花钱请枪手参加没用的考试;参加花大钱形式主义的培训,虽然隐隐作痛,但还是把血献给了人家。
职称评定应该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举措,应该让教师心中高兴,但现在却成了教师的痛,每年有那么多教师承受职称评定之痛,是对教师队伍团结的破坏,是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阻碍,更是对教师心理的一种伤害。
第二、业务培训理想的肥皂泡其实,教师喜欢培训,因为只有培训才能让自己的素质不断更新,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先进,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但是现在的培训却让教师只有悲哀。
地方教育机构为了响应上级号召,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花架子培训,诸如“某某工程”“某某计划”之类,名词不断翻新,内容只凭领导想当然,只要有轰动效应即可。
至于是否符合实际,产生效果,鬼才知道。
反正档案要有,材料要送,新闻要上,电视要播,费用要收。
于是,老师在忙碌完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外,还要练够多少页钢楷字,听够多少节课,作好多少节听课记录,发够多少篇教研论文,记够多少页学习笔记等等。
班主任论坛发言稿留在心底永远的痛
班主任论坛发言稿留在心底永远的痛数学老师论坛发言稿:留在心中永远的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样的论坛活动,不仅能分享大家的充实与快乐,感受班主任组织工作的幸福,还能学到大伙儿的成功经验,感受一下班主任的爱心与智慧。
本想中其也和大家分享下十多年班主任工作中的收获与喜悦,但深埋心底不堪提及心的往事却总是浮现在心头——那是我心里永远的痛,今天就借此机会说出来,疼痛希望诉说能减轻心中的疼痛,得到些许慰藉。
大耳无尾也希望能给在座的各位大信一个提醒。
那年的冬天特别的冷。
一天晚上查完宿舍,刚回到办公室,一个关系特好的同事就急匆匆的接了,她的话语中带着更多的心疼与自责:“我的羽绒服找寻不到了!”从她的话语中,我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不会昨天晚上不小心把羽绒服弄脏了,爱干净的她就用湿布摸了摸,今天早上把羽绒服挂在了宿舍楼前在的今晚晾衣绳上,专程中午吃饭的时候还特意看了看,本想下午把衣服收了,可是由于准备当天的课,把这件事给忘了,刚才想起来,跑出去一看,衣服不翼而飞!她的心情我完全能够理解,那时我们工资水平的实际工资还比较低,一个月二三百块钱。
一件衣服,将近两个月的房租,衣服丢了,谁不心疼,谁不着急呢?会是谁拿了呢?我们猜测着。
同事吗?不可能!学校年轻女教师也就那么九位一二十位,相互间都比较熟悉;校外人员吗?也不可能!大门看得那么严。
那最大的显然就是学生了!第二天利用早读的等待时间,我俩又去女生宿舍看了看,遗憾的是,没有寻获任何线索!为了找衣服,我俩可是想了不少做法,但最终衣服还是毫无四处奔走。
怎么办?无奈中,我们报给了政教处!没想到,时隔一周,事情竟然有了转机。
早读时候,我正沉醉于学生的学习热情之中,突然辨认出小倩穿了一件漂亮的羽绒服,款式、颜色和同事丢失的衣服特别接近。
小倩,竟穿了一件羽绒服?不会吧,拿衣服的竟然牛栓杜门近在眼前?可能是注意到我的可能著力了吧,小倩低下了头。
下课后我把自己察觉到的发现告诉了同事。
回望人生路,最痛苦的是职称
回望人生路,最痛苦的是职称【争鸣反思】回望人生路,最痛苦的是职称作者:傅一河职称对于教师,不啻于命根子。
过去“一根毛”要依附在某个阶级上,今天则要定位在“职称”上。
职称低人一等,做人彻底失败。
丢不起面子。
凡评职称,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总会见出人与人关系的微妙,觉察到人性的阴暗。
为何?职称与工资、待遇挂钩。
参评者怎样把自己成就讲足,是学问;怎样掌握评委,是学问;手握权柄者怎样利用评职称,是更大的学问。
不管是评审一方,还是参评一方,都有很多学问。
有个朋友,第一次评职称,自持有“硬通货”,便十分大套:“成绩摆在那儿,爱投不投,标准是客观的,看他们凭学术良心办。
”因此有一说,这小子太狂,结果零票告终。
第二年,他学乖了,一票一票地落实,一人一人地做工作,一家一家地走到,做儿孙状,说完全依赖你老人家多多提携。
我非求你帮这个忙不可,说病得不轻,很需要高级那张纸;说奋斗了几十年,青丝变白发,最后把安眠药瓶张扬地拿在手里……果然成功。
有人事后吐露,张某交上两种报告,一种是自己的成绩,另一种是对手的“劣迹”,凭这一手把竞争对手挤下去了。
李某,靠的是送礼打通,王某是找人说情搞定,赵某是通过蜘蛛一样的网才最终落实。
它们像一篇篇惊心动魄的探案小说。
他的总结是:1.规则一样,你上不去,说明你无能;2.无能,活该;3.都“活该了”还上吊跳楼摸电门,那就是“人间喜剧”。
现在谁还同情知识分子?学校乱收费、吃学生吃家长天怒人怨。
教师没有职称,但有工资,总比下岗工人强吧。
内行整内行,整死活该。
我听得毛骨悚然。
职称需要论文。
论文从哪里来?天下文章一大抄,还要花钱买。
即使“德、绩、勤、劳”再突出,如果没有伺候好评委,就一定不能获得通过。
评委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人。
如果某个关键人物,与你是同行,且年龄接近,这是个凶兆。
每群蜂只该有一个蜂王。
蜂王吃最好的食物,当然理应产大量的卵。
如果幼蜂有可能长成新蜂王怎么办?在他刚刚孵出时咬死它。
武大郎开店,排挤他,压制他,绝不手软。
不要让职称伤了教师的心
不要让职称伤了教师的心2015-11-13一提到职称评审,有的老师信心满怀;有的老师垂头丧气。
甚至不少老师说教得再好,学生再喜欢,也不一定能评上职称。
不评不甘心“最糟心的是工作11年,还是拿最低档工资,自己的工作越来越缺乏动力。
"也许描述过于夸张,但确实是老师亲口所说。
在物价飞涨的现在,教师也需要养家糊口的。
好多年评不上职称,相应的职称工资多年未涨,老师工作积极性受挫,不仅对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没有激励作用,反而会引起教师的负面情绪。
参评特累心“学校多年来根本就没有高级职称的晋级名额,七八年只给了一个指标,比上个世纪70年代买自行车还难,无论你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有机会。
”这就是部分学校的真实写照。
确实,按照核岗定编的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会根据每个学校的教师人数,结合高级、中级职称的比例下达评审指标,虽然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无需学校去争取额外的名额,但是由于有的学校高级和中级职称已经满岗,所以很自然的就没有晋升的名额,按照目前的岗位状况,只能等到退休一名高级或中级职称的教师后才能递补。
而且,职称评聘具体过程也有不少问题。
每次晋级标准都在变,正是由于这样的变化让老师疲于应对,试想面对激烈的竞争,老师们都把心思花费在职评的每一个环节上,那么哪还有心教学啊!落评更灰心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仅需要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而且更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精力,执着于教育。
若只因名额原因使得教师落评,这是对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打击。
不仅如此,职称评审中,论文和课题成为老师比较敏感的话题。
论文,是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学得与失,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
有的教师为了得到高分,甚至找人代写。
这对于职称评审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效应。
别的国家是什么样的?★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虽然老师的职务也分不同级别,包括普通教师、教师主任、助理校长、校长等,不过在职称方面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在学校里面要获得更高职位的话,越长的教学经验机会也就越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称,教师心中永远的痛在人民网上,其中有一个栏目是给教育部部长留言的,大多数留言反映的是教师职称评定存在很大的弊端,容易产生腐败,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职称评定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是中小学教师的噩梦,是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
它摧残着教师的心灵和人格,搞得人心惶惶、世风日下、民怒沸腾、怨声载道。
一致强烈要求取消教师的职称评定政策,后来国务院不顾广大教师的心声又出台教师职称改革政策,将中小学教师共分五个级别: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这种做法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绝大多数想评更高一级的职称简直就是白日做梦!与职称相配套的是:教育主管部门把教师的工资分为很多档,就是同一级别的教师的工资也会不一样,每个档都有一定的比例,也就是说即使每个老师都干好了,都干同样的工作,也会多与少的的区别!实在太不合理了!这与当今提倡同工同酬的社会现实是格格不入的。
我国现行的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建立于1986年。
职称建立之初,是对教师和工作业绩评价、综合素质的评定,激励教师们努力工作,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不可否认,教师职称评审的初衷是好的一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职称评审完全变了味。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职称,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了ES。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是最重要最根本性的因素;解放生产力归根结底是解放團人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既是全社会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目的亶]。
给亶]人才的职称评定松绑,改变国人才的“行政级别化”的官本位色彩和岗位化资历化色彩,实现團人才、资金等等社会有效资源的自由优化组合,是我们必须明确而且必须坚持的努力方向團。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过程中, 社会需要的是真才实学,讲究的是为社会做出了多大贡献,而不是职称高低互團。
正如广东董福荣教授所说,目前的职称评定表面上看是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示,但实质上是教育行政部门把持着评审的全过程,或者说行政权力在起着主导作用。
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也越来越变得弊大于利了。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职称评审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一比例偏差大教师的中、高级职称有限额且大都向城市的重点中小学校倾斜。
刚开始评定职称时,有的农村中学连一个高级教师名额都没有,有的学校有也仅一、二个而已,所占比例不过百分之二、三罢了,这使农村教师大失所望。
在给教师评定职称以前,原本教师还不那么刻意追求进城,进重点学校。
城里的学校和重点中小学教师大量超编,偏远地方,乡镇学校严重缺编,只好请代课教师上课。
结果荒废了农村教育,人为地造成了城乡教育严重不公。
当然现在这种现象已有所改观,比例有所提高。
根据国务院的有关精神,要重点解决农村尤其是边缘地区教师的职称问题,但这一想法在制度上和条件上制约着教师们的评审,职称向农村和边缘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倾斜,至今还停留在白纸上。
二评价制度的严重缺陷我们现行的人才职称评定制度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总体框架未变,那就是人才的职称评聘受学历、资历(岗位年限或曰任职年限)、岗位甚至单位职数的限制,一个人只能根据所在单位从事的工作评定职称,而不是根据其才能来评定;更不能根据其才能同时拥有多种职称;是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需要”来“规范”限制人才的发展,而不是根据人才的自由发展让他自由去寻找社会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种职称评聘的结果,一是人才部门和单位所有化,一旦进入某个部门某个单位,你就变成部门人单位人了,要想跳出这个圈子,这个圈子的职称就没用了,而其他更适合该人才的相应职称却没有,这样,人才的自由流动尤其是跨行业流动就往往必须付出极大代价,甚至有可能意味着那人的职称必须在另一个行业“从零开始”。
外国可能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随时更换自已的工作,人的一生可以更换多个工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是一个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中国,是万万做不到的。
二是职称评聘的“官本位”化。
同样是清华大学本科生,一个分到部级科研单位,一个分到县级事业部门,分到部级单位的可能成绩平平五年八年就能拿到高级职称,但是分到县级事业单位的可能一辈子都只能拿个中级职称,不管你工作多么努力,业务多么精湛,贡献多么突出。
原因何在?因为部级单位高级职称多!同样读书出身的学生,几年或十几年后,在政府部门可能已经是科长甚至局长了,在医院可能是主任医师,但你在学校,可能只能是中级教师,从福利,地位,收入,你远远地抛在那阶层的后面。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职称,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了。
一个科技人员在企业里的地位收入,主要看他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贡献的大小。
工程师没有干工程师的活,或者在工程师的位置上没出该出的力,就可能只拿普通员工的工资。
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尽管还有关于职称的条件,但已经主要看个人能力了。
当体制与实际不相适的时候,人们就会绕着走、去变通,这是许多地方经常使用的办法。
无能者靠熬和混获取名利的神兵利器,改革开放搞了20 多年,我们一直没有触动计划体制下的职称评审体系。
这一评审体系,年龄、年限、论资排辈或假证假业绩,为一些资质浅、等级水平低的单位和个人开了方便之门。
“教授、高级帽子”漫天飞,假冒伪劣教授、高级技师人员以合法的身份充斥社会,有些教授甚至不能给专科生上课,更不要说是本科生了。
严重损害知识分子整体形象,严重的败坏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风尚的形成。
目前的职称评定存在重本本、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
如某中学的一位教师,从未教过一节课,居然也评上了中教高级职称。
这滑天下之大稽的事,在中国却比比皆是。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效果并不与职称成正比,能力低资历浅业绩差而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评上高级职称的并不是个别现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能力资历深业绩突出而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也不在少数。
教师职称评定的初衷在于激发教师竞争,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十多年来,教师职评已逐步走上邪途末路,尤其是近两三年来,简直就是黑白颠倒,所有定级过关的如果再重新认真审查一次,80% 以上的都不能过关呀!可那些有能力的教师们却只能在后面干着急,已经占用的指标迟迟没有空缺。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真的是难以服众呀!职称评定已经很不适应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需要了,严重地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滋养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的腐败风气。
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它已很不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极不和谐的因素,应当坚决予以取消。
三职称评定给教师和政府带来的病垢职称评定既扭曲了教师的心灵和人格,也成了有关政府部门敛财和部分基层领导腐败的手段。
教师要评上职称,就必须参加各种考试,这些考试的考试报名费加买相关的资料和培训辅导的费用,是教师不小的支出,当然就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可观收入了,职称考试也就成了有关政府部门创收敛财的渠道。
由于教师中、高级职称名额有限,每年到了评定职称的时候,各位有条件上的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采取目前我们这个社会能采用的种种手段(这些手段说来也简单,无非吃、喝、送、玩以致献身),争取把职称捞到手。
这些一心想得到职称的教师的竞争手段成就了一些基层领导不大不小的腐败。
获得相应职称的教师因被迫不正当付出,也内心不得安宁。
因此而扭曲了心灵,玷污了人格。
那还堪为人师表,又怎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呢?①腐败评审之风盛行:评审前给可能参加评审的评委打电话,打招呼,请客吃饭。
全国各地都一样,每年评审中高级教师,选出高级教师组成部分的评委团,由组长带队,但抽出去的人中,有些是几年都抽中的,许多教师就拼命地打电话查问哪些人会去评委,哪一个队今年由谁带,很早就打招呼,所以就出现有的老师认识人,一次通过。
不认识的,四五次都不通过,于是死心不评了。
更有甚者组长指定哪几个人一定要评上,少数评委也从中指出哪些人条件很好,暗示一些人一定要评上,大家都是当评委,不便说出不愿得罪人,也就只好同意了,无形中让少数人一路绿灯直行,剩下的人选就是硬件的较量了。
于是不少人通过各种关系找人,送礼,请人吃饭,使评审高级的活动成为比拼社会关系的竞赛,有一个教师直言,让我花几千元钱去参加函授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还不如花这些钱去拉关系,疏通评委,早一点评上高级更来得实惠的多。
多么世故的现身说法!②可恶的论文评选等级:在中学高级教师的评选中,最为苛刻的条件是一定要市级论文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多数人还是想到更为现实的市级一等奖,但那也是一道难过的关,首先,每次评选奖时,只有20%一等奖,40%二等奖,其余的就是三等奖,但由于只有一等奖评选高级时才有用,而且几个评委还有内定的人数,其余的指标就成为评委们捞取金钱的资本了。
某校的一位女教师跟市教育局的比较熟,她的同学要求其帮忙,只打了一个招呼,评了一个三等奖,后来同学过问此事,她再打电话问评委,评委说是忘记了些事,同事无法,只好给同学买了200 元的东西,找到评委时,再给评委200 元,过了10 分钟就给她办好了一等奖,据悉,有些学校几年都没有一个一等奖的证书,有位教师交了4 年的论文,全是三等奖,更为可笑的是,某师从网上下载了一篇获一等奖的优秀论文,交到教育局去评选时,只评了一个三等奖,这种做法就是先任人为亲再任人为贤,那么他的高级只能打一个死结了。
我的一个同事从网上下载了一篇论文,只修改了作者的名字,其余的什么也没有动,就连字行距还有的密有的疏,就因为跟教育局的人打了一个招呼,只花了几元钱复印,就得了一等奖,让人啼笑皆非,看来这样的论文属于保送之类了。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一直对论文提出了较高要求,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地表露出来。
一是对教师发展的误导: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水平和能力并不重要,自己的专业发展就是发表论文,只有发表论文,才是发展的最重要的和最显著的标志。
于是,不少教师把精力用在写论文上,挖空心思发表论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一塌糊涂,结果,评职称竟然比那些教学实绩好的教师早。
这种误导必然导致教师发展的畸形,不会上课没事,却一定要去搞所谓的教育科研;教学质量差没事,却一定要去写文章发表。
教师越来越不重视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不重视教育教学的质量,不重视班主任工作,最终受到损害的是学生的发展和国家的教育事业。
③网上下载论文:记得还是80 年代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实践写出一篇论文,获了区三等奖,教师们都羡慕得不得了,后来在学校还得了资金,那时还对论文不怎么重视,到后来发现要评职称了,交论文还要交钱,说是要评审费。
不交不行,职称评不了,人家都去抄,去网上下载,好一点的自己写一点,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论文内容不够,网上下载来凑。
我们中有些教师就是去网上下载,再改一改,添加一些就行。
大家你抄我的我抄他的,谁还有心事去搞那些东西,作业改不完,课也备不来,有的教师评职称评了两年,总是评不上,才听说没有到市教育局的杂志上发表论文,只要你写了,实在不行编辑会给你修改,但一定要去发表一篇,评审费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