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传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阳初传》读书报告
这学期的史纲课,老师别出心裁地给我们列了一份长长的文学/影视作品清单,让我们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学习。由于这学期比较忙,而且还要兼顾其他课程的学习,在这份充满历史文学气息的书单中,文学作品我只看了汪荣祖的《晏阳初传》、张庭智的《张静江传》和周海婴的《鲁迅与我七十年》(可能因为个人比较喜欢阅读个人传记),影视作品我只看了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经过再三斟酌,我选择了为感受比较深刻的《晏阳初传》撰写读书报告。
正如这本书扉页上所说,二十世纪中国乃至全球的识字运动、平民教育、村治、乡村改造、农村复兴等,晏阳初先生是倡导较、工作始终不断、认识最真切,方法最适当的领袖人物。“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晏先生遵循的古圣铭言。本书以严谨的治史手笔,直接采用档案文献和口述资料,真实记录录了晏阳安装先生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不平凡的一生,内容翔实可读。
请允许我引用百度百科上的内容对晏阳初做一个人物简介:
“晏阳初,1890年10月出生,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
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而我认为这样的人物介绍还是太过简单,要真正地了解晏阳初,我们就应该用心阅读这一本《晏阳初传》,跟随作者的笔触,回到那个时代中去,对晏阳初的人生有完整真切的认识。你会发现,他的教育经历、从业经历、教育运动、贡献影响、教育思想、思想特点、所获荣誉等各个方面都值得深入地研究和学习。这是丰富、精彩又伟大的一生。
在这里还是要感谢一下史纲课老师,多亏她推荐的书单我才有机会知道晏阳初这个人,确切地说,我是在大学学习了史纲课以后才知道晏阳初的事迹。
可悲可叹,一堂堂名校大学生竟然未曾听闻晏阳初先生的大名,读过本书之后,才晓得不仅是晏先生,整个民国时代以及民国时代那些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精彩生活都被我们的历史课本有意无意的抹杀掉了,只留下些许的赤色色彩。晏阳初,不,应该说是晏阳初先生和他那个人才济济的平教总会团队,在这个愚、贫、弱、私的社会中决心要干一番建设性的事业来改变中国农村乃至全球乡村的面貌。这些皆起于他在一战中于法国服侍华工,为他们写家信时才惊觉这些劳苦大众被人遗忘的族群身上竟然蕴藏着无穷的潜力。从此以后以此为一生所致力奋斗的事业。有次晏阳初先生和夫人一起读圣经时,读到约翰福音一章十四节: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
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他们大为感动。耶稣道成肉身来到我们中间,来到穷人中间,来到那些愚昧小民中间,开始了上帝的拯救之旅。而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虽感叹哀民生之多艰,却从没有去到他们中间,与他们一起生活,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缺所获,一条鸿沟阻隔了农民与知识、科技的接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些当时中国最一流的人才来到了定县并且住了下来,开始了令全球瞩目的乡村改造。读完了此书,学习了此人,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作为北航莘莘学子中的一员具有了应有的思考层次和思想境界。
这个人是一个写不尽的话题,是个教育的宝库,也是个民族精神的宝库。
解放后,毛主席曾经搞过运动,要让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这些运动,一些经历过的人至今余怒未消,为自己在农村失去的青春感到愤怒。可是就如李浔阳所言,那些终身无法脱离田地的人,他们难道就没有青春?
说远了,为什么知识分子想起毛主席发动的上山下乡,会一肚子怨愤呢?说到底,正如毛主席所料到的那样,知识分子是不服你这么“改造”的。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傲骨,说得不那么中听一点,就是臭老九脾气,毛主席对此十分了解,他借着自己的强权,想硬是将其改造过来。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看到这种改造只留下了伤痕,和反弹后更大的对立。如今的知识分子,更自得于自己的精英身份,不屑于一般人为伍。一波又一波的社会潮流,从当年的小资到如今的
中产,无不是鼓吹人们成为“人上人”,而不是南晏北陶所倡导的“人中人”。
晏阳初的可贵,在于他是一个精英中的精英,却不愿学而优则仕,立定主意不求升官发财,只想造福大众。他也没有在书斋里著书立说,成就功名。更宝贵的是,他如一块巨大的磁铁,把一大批人吸引过来,和他一起开展他的事业,这是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大规模主动走向乡村的罕见案例。《魔鬼字典》里说外交官能够劝得人愿意下地狱,而且恨不得马上就去。我不是说农村就是地狱,可是相对于很多知识分子养尊处优的处境而言,那里和地狱也差不了多少。晏阳初把人说得愿意下乡村,而且恨不得马上就去。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系的陈志潜当年辞去了民国卫生部官员职位,跟随晏阳初来到定县。熊希龄、梁启超、胡适、蒋梦麟、梁启超等都做了平民读书处处长。胡适不仅自己参加,把儿子胡祖望也捎上,一起做教员。国立北京法政专科学校校长陈筑山被晏阳初说得怦然心动,辞去了校长职务,到平教会任职。“平教总会视听教育部主任郑锦(耿裳),是梁启超亲近的友好。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即由他创办。晏阳初曾当面问他:你的画作何以只供豪贵赞扬,不用你的生花妙笔表达平民的可怜困苦生活?郑大受感动,半年后即辞去艺专校长参加平教工作。”如此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家可看晏阳初与平民教育详细介绍。
连毛主席就是当初平民教育运动的义务教员,我不知道后来他搞的上山下乡和这有无渊源,这只有他自己知道。可是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毛发起的上山下乡引发了这么多的“伤痕”,而晏阳初手
无缚鸡之力,却能带动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呢,而且恨不得马上就去呢?我想可能是晏阳初唤醒了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一种报效本能,使得他们产生了内在激励,产生了使命感,愿意走向大众和平民。而毛主席的上山下乡却只能和其他强迫行为一样,更多会激发逆反。从古至今,我们知道由上而下的倡导,如果不是符合某种人性深处的需要,就很难产生持久收效。相反,你激发出人内心本已存在的东西,或者你将其牵引,使其达向一个更高使命,则更有可能激励人心。比如毛主席搞土改就不费多少功夫,因为他唤醒了农民分田地的愿望。但需要注意的是,人有的内在愿望有时候是邪恶的,可不能将这魔鬼放出那深海囚禁他的瓶子。
作为北航的学生,国家未来的栋梁,我们内在的激励栖居何方?大家夜深人静的时候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还希望有机会和晏阳初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社会更好一点?我们这个做“人中人”的思想死了没有?我相信没有死。可是如果知识分子双脚脱离大地,就可能和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子泰坦一样完蛋。
此文并非以古非今。对我们这个顽强的民族而言,一些精神没有那么容易就死掉。它可以遭到打击,可是它不会被打死,我们的老朋友时间一定会证明这一点。事实上当年晏阳初搞改革的试点地定县,温铁军和邱建生又跑了过去,闹了一些书生意气的笑话,且饱受挫折,但这都是方法上的问题,切莫冷眼旁观,或幸灾乐祸。风雨必然会过去,我们会再见艳阳天。
还是忍不住要特别强调地说一下他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