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角 指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倾角。
2、正午太阳高度 当地正午(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也是当地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h
地平面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1) 空间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 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P
23°26´N
0°
23°26´S
P:北回归线地区
冬至日 S
二分日
夏至日 N
1
90°
P
23°26´S
23
正午太阳高 度的季节变 化规律
0°
23°26´N
P:南回归线地区
夏至日 N
二分日
冬至日 S
夏至日达最大值(H1),
冬至日达最小值(3 H3)。 从夏至日到冬2至日该地正午太阳 高度由最大1 变为最小。
23°26´N
0° 23°26´S P
90°´S
P: 赤道地区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N
S
2.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H正度化3,午的规正由太季律在午图阳节夏太高 变4可至阳以日高看前度出后变,P化地H为4各:大有于一H次1和直H射2,又此大时于 正正增春大分午午-日--太太(最阳阳大夏高高)1至--度度小日-达达-4(最最最大秋大小)分-值值日- -2--((-减HH小冬43--至-))3(日最,。小冬)春-至-分--增日日大时---
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即一年中有一个正 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B。
③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 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 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 大值。如上图C。
(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年变化规律
④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 每年夏至日(6月22)H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H
图一
图二
温馨提示 地球是一个球体,阳光是平行光线
1.等太阳高度线:太阳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
以直射点为中心的同心圆
2.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晨昏线递减
距离直射点越近,其太阳高度就越大 与直射点距离相等的点其太阳高度也相同
晨昏线上的点与直射点的距离为90*111 N
直射点是昼半球的中心,其 太阳高度为最大90度;此时昼半 球上的太阳高度就是以直射点为 中心,向周围辐射递减,到晨昏 线上时太阳高度减小为0度。
P
23°26´N
0° 23°26´S
P: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夏至日 N
二分日
冬至日 S
1
3
2
23°26´N
0° 23°26´S
P
P: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甲、乙、丙是三幅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 二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
冬至日
夏至日 夏至日 冬至日
夏至日 冬至日
S
NS
NS
N
【知识整合】等太阳高度线的概念: 把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 太阳高度线,用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 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图称为等太阳高度 线图,其实质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 视图。有时题目中给出整个昼半球分布图, 解答时也可遵循等太阳高度线的解题技巧。
达最小值。如右图A所示。 ⑤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 每年冬至日H达最大值,夏至日H达最小值。如右图B所 示。
(2) 季节变化规律(每个规律针对同一地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直射点移动关系:直射点向该纬线移来, 正午太阳高度 增大,直射点远离该纬线移去,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来增去减)
【高考回眸】 (2007·宁夏文综)我国某校地 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回答1~2题。
赤道
注: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 越大 ;离 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 越小 。
(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年变化规律
①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
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A。
② 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
1.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及方向的是 ( C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D )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与
太阳方位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1、 赤道地区:
正午由太图阳可高以看度出变,化二为分:日时3太阳直射赤道,
此二(最时至大赤日)道正----地午-(区太最小正阳)1午度---太 (-- --阳H(1最高和大度H)3(-2-)-H--达-2()最最达小小)最值--大-。---值(最90大°)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春分日
90°´N
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 大;越远则越小。(近点
远点角小)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
变化规律:由 太阳直射点 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
春、秋分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一、等太阳高度线的产生原因
等太阳高度线的产生原因在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且太阳光为平行光(如图一)。如果地球是一个平面,则 各地太阳高度是一样的; 而在地球表面为球面的情况 下, 平行的太阳光照射下,球面上只有一个点是太阳高 度为90度,以昼半球的角度来看,太阳高度相等的点连 线就形成了常见的等太阳高度等值线图
S
N A
A
等太阳高度线图就是用
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
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图,
其实质就是以直射点为中心的昼半
S
球俯视图(以直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A
·北极
夏 至
日
全
球
太
C
0
D阳 高
度
等
值
线
图
B
二、等太阳高度线图的解题技巧
1. 等太阳高度同心圆线的中心点(即太阳高度为 90o的点)即为太阳的直射点, 太阳高度等值线从该 点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在等太阳高度线的值为0o 时,则为晨昏线,在直射点所在经线西侧的晨昏线部 分为晨线,东侧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23°26´N P
0°
23°26´S
P: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冬至日 二分日 S
夏至日 N
1 4
3 2
2Fra Baidu bibliotek°26´S
P 0°
23°26´N
P: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地区
夏至日 N
二分日
冬至日 S
夏至日达最大值(H1),
冬至日达最小值(H3)。 从高190夏 度°至 由日 最到 大冬变2 至为3日最该小地。正午太阳
1、太阳高度角 指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倾角。
2、正午太阳高度 当地正午(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也是当地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h
地平面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1) 空间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 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P
23°26´N
0°
23°26´S
P:北回归线地区
冬至日 S
二分日
夏至日 N
1
90°
P
23°26´S
23
正午太阳高 度的季节变 化规律
0°
23°26´N
P:南回归线地区
夏至日 N
二分日
冬至日 S
夏至日达最大值(H1),
冬至日达最小值(3 H3)。 从夏至日到冬2至日该地正午太阳 高度由最大1 变为最小。
23°26´N
0° 23°26´S P
90°´S
P: 赤道地区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N
S
2.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H正度化3,午的规正由太季律在午图阳节夏太高 变4可至阳以日高看前度出后变,P化地H为4各:大有于一H次1和直H射2,又此大时于 正正增春大分午午-日--太太(最阳阳大夏高高)1至--度度小日-达达-4(最最最大秋大小)分-值值日- -2--((-减HH小冬43--至-))3(日最,。小冬)春-至-分--增日日大时---
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即一年中有一个正 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B。
③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 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 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 大值。如上图C。
(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年变化规律
④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 每年夏至日(6月22)H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H
图一
图二
温馨提示 地球是一个球体,阳光是平行光线
1.等太阳高度线:太阳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
以直射点为中心的同心圆
2.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晨昏线递减
距离直射点越近,其太阳高度就越大 与直射点距离相等的点其太阳高度也相同
晨昏线上的点与直射点的距离为90*111 N
直射点是昼半球的中心,其 太阳高度为最大90度;此时昼半 球上的太阳高度就是以直射点为 中心,向周围辐射递减,到晨昏 线上时太阳高度减小为0度。
P
23°26´N
0° 23°26´S
P: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夏至日 N
二分日
冬至日 S
1
3
2
23°26´N
0° 23°26´S
P
P: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甲、乙、丙是三幅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 二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
冬至日
夏至日 夏至日 冬至日
夏至日 冬至日
S
NS
NS
N
【知识整合】等太阳高度线的概念: 把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 太阳高度线,用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 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图称为等太阳高度 线图,其实质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 视图。有时题目中给出整个昼半球分布图, 解答时也可遵循等太阳高度线的解题技巧。
达最小值。如右图A所示。 ⑤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 每年冬至日H达最大值,夏至日H达最小值。如右图B所 示。
(2) 季节变化规律(每个规律针对同一地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直射点移动关系:直射点向该纬线移来, 正午太阳高度 增大,直射点远离该纬线移去,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来增去减)
【高考回眸】 (2007·宁夏文综)我国某校地 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回答1~2题。
赤道
注: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 越大 ;离 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 越小 。
(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年变化规律
①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
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A。
② 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
1.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及方向的是 ( C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D )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与
太阳方位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1、 赤道地区:
正午由太图阳可高以看度出变,化二为分:日时3太阳直射赤道,
此二(最时至大赤日)道正----地午-(区太最小正阳)1午度---太 (-- --阳H(1最高和大度H)3(-2-)-H--达-2()最最达小小)最值--大-。---值(最90大°)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春分日
90°´N
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 大;越远则越小。(近点
远点角小)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
变化规律:由 太阳直射点 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
春、秋分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一、等太阳高度线的产生原因
等太阳高度线的产生原因在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且太阳光为平行光(如图一)。如果地球是一个平面,则 各地太阳高度是一样的; 而在地球表面为球面的情况 下, 平行的太阳光照射下,球面上只有一个点是太阳高 度为90度,以昼半球的角度来看,太阳高度相等的点连 线就形成了常见的等太阳高度等值线图
S
N A
A
等太阳高度线图就是用
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
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图,
其实质就是以直射点为中心的昼半
S
球俯视图(以直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A
·北极
夏 至
日
全
球
太
C
0
D阳 高
度
等
值
线
图
B
二、等太阳高度线图的解题技巧
1. 等太阳高度同心圆线的中心点(即太阳高度为 90o的点)即为太阳的直射点, 太阳高度等值线从该 点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在等太阳高度线的值为0o 时,则为晨昏线,在直射点所在经线西侧的晨昏线部 分为晨线,东侧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23°26´N P
0°
23°26´S
P: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冬至日 二分日 S
夏至日 N
1 4
3 2
2Fra Baidu bibliotek°26´S
P 0°
23°26´N
P: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地区
夏至日 N
二分日
冬至日 S
夏至日达最大值(H1),
冬至日达最小值(H3)。 从高190夏 度°至 由日 最到 大冬变2 至为3日最该小地。正午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