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上册科学教案详案反思《我们身边的科学》

合集下载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手册》中班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光的反射、声音的传播、水的流动等;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幼儿的环保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声音的传播等科学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小镜子、水、杯子、尺子、铃铛、小纸船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放大镜、小镜子、水、杯子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它们与科学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的反射:教师通过小镜子反射阳光,让幼儿观察光线的传播,讲解光的反射原理。

(2)声音的传播:教师摇铃铛,让幼儿听到声音,讲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原理。

(3)水的流动:教师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杯子中,让幼儿观察水的流动,讲解重力和水压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和讨论,如光的反射、声音的传播等,然后向全班分享观察结果。

4. 小组讨论与展示(5分钟)每组幼儿用画纸、画笔、彩泥等学具,将观察到的科学现象以图画或模型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进行讲解。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幼儿在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等方面的优点,并对不足之处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平面镜发生反射,形成物体的像。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振动,从声源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3. 水的流动:水受到重力作用,从高处流向低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光的反射、水的浮力、声音的产生等,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科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3. 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表达和沟通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科学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镜子、气球、小船、杯子、硬币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放大镜,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放大镜的作用。

教师通过镜子反射光,引导幼儿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光的反射现象,让幼儿了解镜子是如何让光线改变方向的。

教师演示水的浮力,让幼儿观察小船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

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让幼儿了解声音是如何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浮力现象,并用彩笔记录下来。

幼儿分组讨论,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用画纸制作成小册子。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践操作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点评幼儿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现象:镜子、光线、反射2. 水的浮力现象:小船、浮力、沉浮3. 声音的产生:振动、声音、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答案示例:太阳光通过镜子反射到墙上,形成光斑。

2.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示例:将硬币放在杯子里,倒入水,观察硬币的位置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探索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名称:我们身边的科学——水的三态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并能够区分。

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及其特点。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水、冰块、热水、杯子、温度计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实验室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和展示,引入水的三态概念。

2. 实验操作:a. 教师演示实验:将冰块放入杯子,观察冰块逐渐融化成水的过程。

b.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将热水倒入杯子,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c. 实验:将水放入冰箱冷冻,观察水变成冰的过程。

3. 观察与讨论:让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幼儿说出水的三态特点。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幼儿总结实验结果,让幼儿理解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

5. 拓展活动:让幼儿思考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如雨、雪等。

6. 结束活动:通过歌曲或游戏,让幼儿放松身心,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水的三态及其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在讨论环节,幼儿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了认知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热水和冰块的温度变化不够敏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在拓展环节,幼儿对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有限,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次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个别环节仍需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六、教案名称:我们身边的科学——力的作用七、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提高观察、思考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表达的社交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自然界中简单的科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磁铁、气球、纸张、小石子等。

学具:彩笔、画纸、小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植物能生长得这么好?”引导幼儿思考植物生长与光、水、土壤等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磁铁能吸引铁、镍等物质;(2)吹气球可以使气球变大,放开气球,气球会飞走;(3)纸张可以折成不同形状,增加其稳定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用磁铁吸引小铁钉,观察磁铁的吸力;(2)吹气球,感受气球变大和飞走的现象;(3)用纸张折成不同形状,比较稳定性。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简单科学现象:磁铁吸铁、吹气球、纸张折叠2. 自然界规律:植物生长与光、水、土壤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生长的情况;(2)用磁铁找一找家里的铁制品;(3)用纸张折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1)植物生长情况记录表;(2)找到的铁制品;(3)折纸作品及心得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在随堂练习环节,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幼儿的实践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 科学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2. 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重点: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如种子、发芽的豆苗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植物能生长?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结合实物,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2)教师示范如何进行观察,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观察植物,记录观察结果;(2)幼儿分享观察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1)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植物的生长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的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观察方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如天气变化、动物行为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发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板书设计的清晰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精彩教案带教学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精彩教案带教学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精彩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手册》第五单元“我们身边的科学”,主要围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展开。

具体章节为:第1节“认识影子”,第2节“有趣的磁铁”,第3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磁铁和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知道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影子、磁铁和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讨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磁铁、塑料尺、气球、纸屑、彩笔等。

学具:每组一套手电筒、磁铁、塑料尺、气球、纸屑、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手电筒、磁铁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品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影子: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物品,让幼儿观察影子的产生,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磁铁:教师演示磁铁吸铁、磁铁的同极相斥和异极相吸现象,讲解磁铁的原理。

(3)静电:教师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纸屑,讲解静电现象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磁铁的原理与应用3. 静电现象的原理与应用七、作业设计1.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影子现象,与家长分享你的发现。

2. 收集磁铁制品,了解它们的作用。

3. 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静电实验,与家长分享你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作业答案:1. 影子现象:太阳下的影子、灯光下的影子等。

2. 磁铁制品:冰箱贴、磁性玩具等。

3. 静电实验: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纸屑。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教学过程】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

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2. 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1.出示表格。

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相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里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一下吧。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探索周围环境中的科学奥秘,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重点: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磁铁、气球、纸杯、回形针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气球、磁铁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简单的科学现象为例,如磁铁吸引铁钉、放大镜观察物体等,讲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利用教具进行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并讨论所观察到的现象。

5.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引导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画下来,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科学现象:磁铁吸铁、放大镜观察等科学原理:简单介绍幼儿作品展示:贴在黑板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画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中寻找科学现象,与家人分享,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可组织相关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幼儿的理解程度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吸引力、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科学现象。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了解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作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并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影子、静电、浮力等。

2.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并描述身边的科学现象。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实验器材(影子、静电、浮力实验材料等)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幻灯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如太阳下的影子、摩擦产生的静电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影子为例,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影子与光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光源下影子的变化,记录在记录表上,并用画笔、彩泥进行创作。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科学》2. 板书内容:科学现象:影子、静电、浮力等科学原理:光的传播、电荷、密度等实践活动:观察、实验、记录、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身边的科学现象,记录并分享。

答案示例:我发现晚上灯光下的影子比白天太阳下的影子更长。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学校中是否能够主动发现并探索科学现象,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024年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身边的物品和现象,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了解科学技术的应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认识到科学的普遍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科学精神。

3. 提高幼儿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磁铁、电池、灯泡、电线等。

2. 学具:纸张、铅笔、尺子、绳子、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放大镜,引导幼儿观察放大镜下的物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放大镜下的物体看起来更大?”引导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1)教师以磁铁为例,讲解磁铁的性质,如吸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

(2)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磁铁的神奇。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教具进行探究,观察并记录现象。

(2)分享探究结果,讨论交流。

4. 知识拓展(1)介绍电池、灯泡、电线等物品的用途,让幼儿了解科学技术的应用。

(2)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科学现象,引导幼儿关注生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科学2. 板书内容:科学现象:放大镜、磁铁、电池、灯泡等科学原理:光的折射、磁性、电路等科学技术应用:照相机、电视、手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示例:观察现象: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科学原理:地球自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身边的科学现象,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素养。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太阳的升起与落下、植物的生长等;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并描述这些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描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教学PPT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科学现象,如冰融化成水,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PPT形式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太阳的升起与落下等,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描述这些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观察、绘画,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4. 实验环节(1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简易火山爆发模型,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科学2. 板书内容: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观察、描述、探究培养科学素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一个科学现象,如植物的生长。

2. 答案示例:我观察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它从一个小种子慢慢发芽,长出了叶子,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分享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幼儿对实验器材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我们身边的科学》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简单物理原理以及自然界中的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和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物理原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简单的物理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科学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科普图片、实验器材(磁铁、小汽车、气球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彩泥、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物理原理,如磁铁的吸引与排斥、小汽车的运动原理等。

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物理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科学现象,让幼儿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课堂小结(5分钟)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并与家人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程我们身边的科学2. 主要内容:科学现象:磁性、光的折射、水的浮力等物理原理:磁铁的吸引与排斥、小汽车的运动原理等自然界中的科学:风力、地球引力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一个科学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作业示例:题目:为什么我们在水中感觉身体变轻?答案:因为水的浮力作用,使我们在水中受到的地球引力减小,从而感觉身体变轻。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描述清楚,不少于100字。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科学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简单科学现象,如光反射、声音传播、水表面张力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科学现象;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科学现象兴趣;3. 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光反射、声音传播等科学原理;重点: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科学现象,培养科学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镜子、小鼓、小锤、气球、硬币、水、卡片等;2.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有趣科学现象?”引导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和发现。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光反射:用镜子演示光反射现象,让幼儿观察、体验;(2)声音传播:敲击小鼓,让幼儿听到声音,引导幼儿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3)水表面张力:将硬币放在水面上,让幼儿观察硬币浮在水面上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光反射:镜子、反光物体;2. 声音传播:小鼓、空气;3. 水表面张力:硬币、水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科学现象;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科学现象,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个别辅导,关注每个幼儿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2)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和发现科学现象,与家长分享,培养幼儿科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我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科学现象,如光反射、声音传播和水表面张力,这些内容既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又具有一定探索性和趣味性。

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精品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精品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精品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水的表面张力、光的反射、声音的传播等,并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现象、声音的传播。

教学重点:水的表面张力、观察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玻璃杯、硬币、光源、镜子等)、教学课件、挂图。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镜子、小纸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科学现象,如硬币浮在水面上,引发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其他科学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水的表面张力为例,详细讲解其原理,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教师点评,强调本节课的科学原理。

5. 课堂小结(5分钟)鼓励幼儿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保持好奇心。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水的表面张力光的反射声音的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答案示例:洗澡时,水蒸气遇到镜子会发生什么现象?2. 作业要求:用画笔或彩泥表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并简单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分享和交流,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科学角,提供丰富的科学探索材料,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成长。

2024年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内容包括:身边的科学现象、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简单实验操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

教学重点:身边的科学现象、简单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卡片等。

学生准备: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的盒子,引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猜测盒子里有什么。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身边的科学现象,如静电、杠杆原理等。

教师结合教材,讲解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如洗发水为什么能起泡、吸管为什么能吸饮料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制作小风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科学原理。

教师讲解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两人一组,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个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学生将观察和分析结果用画笔、画纸表现出来,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5.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身边的科学现象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简单实验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日常用品,找出至少三个你认为是科学原理应用的例子,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马克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使杯子与杯盖紧密贴合。

洗衣机:利用旋转离心力,将衣物脱水。

电风扇: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产生风力。

2. 作业要求:字迹清晰,描述准确,不少于1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现象和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探索自然界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动植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2. 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初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动植物图片,引导孩子观察、讨论,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为什么树叶会变色?”为例,讲解科学道理,引导孩子观察树叶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孩子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分享观察和发现。

4. 实践活动(10分钟)组织孩子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光和影的关系等。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常见动植物的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界规律的认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2. 答案:孩子们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身边的科学。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和思考。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让他们在实际环境中感受科学的存在。

同时,鼓励孩子在家中开展科学小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操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和难点解析:1. 常见动植物的认识: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孩子观察、描述、分类,掌握不同动植物的特点和习性。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影子、静电、浮力等,并通过实践探索,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科学原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原理,如影子、静电、浮力等现象的产生原因。

教学重点: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动手实践,探索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气球、硬币、塑料杯、水、盐、小船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手电筒,让幼儿观察影子的产生,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的。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到的其他影子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气球和硬币为例,讲解静电现象,让幼儿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

讲解浮力原理,通过塑料杯、水、盐和小船实验,让幼儿观察并理解浮力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记录表,让幼儿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引导幼儿讨论影子、静电、浮力等现象的产生原因。

4. 动手实践(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这些科学原理应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阻挡光线,产生影子。

2. 静电:摩擦使物体带电,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3.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答案:如观察树叶的影子、水中的浮萍等,记录现象并分析原因。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科学小实验,并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实验,如制作浮力小船等。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反思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我们身边的科学”。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敏捷性。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及其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磁铁、电池、小灯泡、气球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放大镜、磁铁等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用途。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磁铁吸铁钉、气球摩擦头发起电等实验,引导幼儿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2)教师讲解实验原理,让幼儿了解磁铁、静电等科学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科学现象:磁铁吸铁钉、气球摩擦头发起电等科学原理:磁力、静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幼儿园里的物体,记录下你发现的科学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2. 答案:(示例)我发现家里的电视遥控器可以控制电视,原因是遥控器里的电池产生了电流,电流通过空气传递到电视,实现了控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1)开展科学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组织亲子科学小实验,增进家庭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科学》

《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帮助幼儿认识并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并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气球、水、冰块、磁铁、铁钉、塑料尺、纸张等。

2.环境布置:科学实验室(模拟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放大镜,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探索活动1.气球实验(1)教师出示气球,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教师演示如何吹气球,并提问:“你们知道气球为什么可以吹起来吗?”2.水实验(1)教师出示一杯水和一个冰块,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状态和冰块的特点。

(2)教师将冰块放入水中,提问:“你们猜猜冰块会在水中发生什么变化?”3.磁铁实验(1)教师出示磁铁和铁钉,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和铁钉的特点。

(2)教师演示磁铁吸附铁钉的过程,提问:“你们知道磁铁为什么能吸住铁钉吗?”4.塑料尺实验(1)教师出示塑料尺和纸张,引导幼儿观察塑料尺的形状、颜色和纸张的特点。

(2)教师演示用塑料尺在纸张上摩擦,提问:“你们知道塑料尺在纸张上摩擦为什么会起静电吗?”2.教师提问:“你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四)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其他科学实验材料,如:电池、灯泡、导线等,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电路连接。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电池、灯泡和导线是如何组成电路的吗?它们有什么作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上册科学教案详案反思《我们身边的科
学》
幼儿园中班上册科学教案详案反思《我们身边的科
学》
一、活动背景:
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小朋友在生活中会发现许多科学。

为什么沙发有弹性?为什么轮子都是圆形?如果用方形或叁角形做轮子会怎样?为什么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呢?为什么影子有的时候长,有的时候短?当我们仔细观察和思考的时候,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了解。

在“我们身边的科学”这个课程活动中,我们希望通过以生活中常见的科学为话题,从生活中幼儿常接触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感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会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尝试、感知和操作,积累一定的学习体验,形成有关概念。

3.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

4.在塬故事和儿歌的基础上,想象并创编新的故事和儿歌。

5.发展走、跑、蹲、跳的基本能力,增进想象力以及肢体创作的能力,促进动作的敏捷性。

6.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速度、力度和难度。

7.积极参与观察和探索活动,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找出相同的图案。

8.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运用画、贴、印、捏等方法进行美术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叁、区角环境的创设:
1.益智区:
1)幼儿比较并记录自己的发现,看看什么更有弹性。

2)幼儿尝试、比较让玩具动起来的不同方法并记录。

2.阅读区:
教师提供小汽车、树、花图片,让幼儿有表情地讲《蓝汽车》的故事。

3.表演区:
利用小动物的头饰,等东西,根据顾客需要的物品,玩小猴卖“”的游戏。

4.生活区:
提供大小不同的刷子,豆类、米、沙子等;咖啡色或黑色卡纸、白色绘画纸、黄色绘画纸、瓶盖子、笔、糨煳、剪刀。

5.美工区:
教师提供大大小小的牌形硬卡纸。

6.建构区:
利用大、中型积木和拼插片等材料搭建汽车等各式玩具,建一个开心科技园。

四、活动网络图:
最喜欢的玩具玩具动起来弹性我的好帮手轮子
会变的图形玩水游戏小猴卖“”颜色变变变好玩的泥奇妙的刷子通信工具
五、活动过程实录:
子活动一:最喜欢的玩具
活动目标:
1、了解周围人喜欢的玩具(包括大人小时侯喜欢玩什么),感知玩具的多样性。

2、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与人交往。

3、让幼儿对自制玩具产生浓厚的兴趣。

幼儿言行:
韦敏:“我的玩具叫‘奥特曼遥控赛车’,它跑的速度可快了,在玩的时候要注意遥控器一定要对着汽车前的天线,这样它可以传送电波,汽车就能启动了。


郭家君:我的玩具是只会说话的小猫,你说什么,它就会说什么,不信你试试!
讨论:你们知道大人小时侯玩什么玩具吗?
华正:我爸爸小时侯用木头做一把手枪,用木头销成一个陀螺。

大人小时侯玩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张玮乐:大人小时侯会玩好多民间游戏,我妈妈说:捉迷藏、扔沙包。

教师回应:
小朋友对大人小时侯玩的玩具特感兴趣,他们一个劲地问我小时侯玩过哪些玩具,当知道老师玩的玩具也是通过自己动手做的,如:毽子、沙包、牛皮筋等,小朋友说:回去我也用一些材料做玩具,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的——让幼儿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使自己玩有所乐。

子活动二:小猴卖“”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它们所要的圆圈各表示什么。

2、对物体的形状感兴趣。

教师指导策略:
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各种小动物各自所需要的物品,让幼儿在游戏中知道故事情节,并能自己改编故事内容。

讨论:小猴看到“”后,为什么就知道它们所要的物品呢?
幼儿言行:
陆家铖:因为小猴问它们要什么,小鸭说它要学游泳,所以小猴给它一个游泳圈;小猫说要照着洗脸,小猴就给它一面镜子……
马一冰:因为小猴听它们说的话就知道它们想要的东西了。

讨论:除了用圆圈来表示自己所要买的东西,你们知道还可以用其他图形来表示自己所要买的东西吗?(如:)
教师回应:
让幼儿在区角中根据图形的不同来改编故事内容,同时让幼儿在表演中知道每个图形的用途,知道它们也是不可缺少的,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子活动叁:轮子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轮子的特性和用途,。

2、了解周围世界中有各种轮子,对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兴趣。

活动记录:
事先我制作了一张调查记录表“我看到的轮子”,要求幼儿用图示记录在表上,同时让他们寻找一些有关轮子的玩具,并与家长商量轮子的特性和用途,了解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轮子。

讨论: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
徐健威:如果轮子不是圆的,就会出交通事故。

仇苏阳:只有圆的轮子才可以滚。

教师指导策略:
幼儿虽然能说出轮子的特性和用途,但是他们不知道轮子可以省力,于是我们开展了游戏活动——运物,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尝试、比较,理解轮子不仅可以省力,还可以省时。

子活动四:奇妙的刷子
活动目标:
1、积极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了解刷子的不同用途。

2、对生活中的小工具产生兴趣,体验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幼儿言行:
小朋友拿了各自带来的刷子进行尝试活动。

看:徐健威和邵鄢拿了长柄刷到卫生间去打扫卫生,周宸看见了也去帮忙;华正拿了衣服刷在“洗衣服”;马一冰拿着鞋刷在像模像样地刷皮鞋;这时,传来小朋友哈哈大笑地声音,我跑过去一看,塬来蒋逸文小朋友用睫毛刷在化妆呢,只见她两只眼睛黑煳煳的,象只“熊猫”似的,可是她非常开心;有的小朋友拿着自己带来的刷子和同伴交流,不懂的他们也能问老师这些刷子的使用方法。

教师指导策略:
让幼儿在尝试过程中,知道了刷子的不同用途,掌握了各种刷子的使用方法,同时也体验到刷子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子活动五:通信工具
活动目标:
1、了解通信工具的外型结构和用途,知道通信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2、让幼儿正确使用通信工具,并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设计思路:
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迅勐,而通信工具也越来越多,小朋友的家里有电话、有手机、有电脑、有可视电话……可是幼儿对这么多的通信工具的用途并不了解。

针对幼儿关注的话题,我们预设了本次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师反思: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与小朋友一起去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了解通信工具的种类、用途,知道电话有固定和移动两种;小灵通和手机的不同;可视电话和电话的不同;对讲机与手机的不同等等。

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的积极性很高,小朋友的接触面比较广,而且信息也比较灵通,象周宸知道还可以用传真机来发送照片、信;华正知道可以上网运用语音与爸爸讲话。

通过本次活动小朋友对通信工具比较感兴趣,因为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自己身边的通信工具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所以他们能积极投入到此活动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会问:老师,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老师,为什么有月亮时就有星星,而没有月亮的时候,天上就没有星星?针对孩子们的提问,我们查找了一些资料,告诉他们。

我们让孩子找一些有关弹性的物体﹑电话的种类﹑刷子的种类等等。

王涵小朋友和妈妈一起收集了弹性物体:轮子﹑沙发﹑海绵﹑氨纶﹑球类﹑牛皮筋……
刘翼小朋友和妈妈收集了电话的种类:公用电话﹑移动电话﹑无绳电话﹑母子电话﹑小灵通﹑手机﹑遥控电话﹑卫星电话﹑对讲机﹑网通电话﹑网络电话﹑可视电话﹑传真机……
各种各样的刷子是由小朋友自己带来的,他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刷子,并能讲出刷子的用途以及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小朋友一边尝试,一边交流,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了解我们周围的科学,知道我们的工具是通过科学家和工人用他们的智慧来建造的,同时要求小朋友从小就要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并知道科学会给人类带来方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