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诈骗特点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络诈骗特点及对策

作者:周泽琳

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12期

【摘要】面对网络犯罪的高增长和蔓延趋势,加强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不断强化和完善各种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诈骗手段特点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在带给人类数字化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其中,网络诈骗犯罪问题尤为突出,严重扰乱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笔者就其犯罪手段、特点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网络诈骗的概念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网络诈骗犯罪的手段

(一)虚假中奖诈骗。犯罪行为人通过电子邮件、QQ、论坛短信、网络游戏等方式发送中奖信息,诱骗网民以支付邮费、个人所得税、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骗取网民钱财。

(二)冒充亲友诈骗。犯罪行为人通过欺骗或黑客手段获取了受害人亲友的QQ号码、邮箱等网上联络方式,冒充受害人亲友向其借钱,骗取网民钱财。

(三)征婚交友诈骗。犯罪行为人通过网络婚姻媒介,编造虚假身份,与受害人进行网络交流,在骗取对方信任、确立交往关系后,选择时机提出借钱周转、急需医疗、家庭遭遇变故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后便销声匿迹。

(四)网络购物诈骗。犯罪行为人在互联网交易平台开办网店等,以打折、优惠等方式声称低价出售数码产品、化妆品、装饰品等价格较高的商品。网购者轻易汇出钱款,而收到的货物往往未达到期望。

(五)名人评选类诈骗。犯罪行为人以评选委员会的名义设立虚假网站,向书法家、艺术家等特定人群发出邀请函,声称其已获得某项奖项或荣誉称号,邀请其参加活动,以索要手续费、成本费、出版费等为名实施诈骗。

(六)就业招聘诈骗。犯罪行为人在各大网站论坛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设立虚假的某大型企业招聘网站,以索要手续费、介绍费、押金等为名实施诈骗。

(七)私募基金诈骗。犯罪行为人在网上广发信息诈称由某国政府证券交易机构和国际知名投资公司联合推出的“海外网络私募基金”,具有国家认证和审批证书,月回报率极高,短时间内能拿回本金,以后年年有分红,吸引网民投资。

(八)网游装备诈骗。犯罪行为人在众多热门网络游戏网站向游戏玩家兜售各种游戏装备、点卡等,且实行明码标价,当游戏玩家将钱如数汇入对方银行账户后,对方即销声匿迹。

(九)彩票预测诈骗。犯罪行为人开设彩票预测网站,以有内幕消息、权威预测等为名,大肆吹嘘其历史预测成绩,诱骗网民汇款加入成为会员,骗取其钱财。

(十)炒股暴富诈骗。犯罪行为人开设股票投资网站,冒充正规证券公司,以有内幕消息、权威分析等为名大肆吹嘘其历史投资成绩,采用会员制收费的方式,推荐所谓“绩优股”、“稳涨股”,诱骗网民打款进行投资。

(十一)网络钓鱼诈骗。犯罪行为人通过使用网民上网的记录“盗号木马”、“网络监听”等黑客手法盗取用户的银行账号、证券账号、密码信息和其他个人资料,然后以转账盗款、网上购物或制作假卡等方式获取不法利益。

三、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

网络诈骗犯罪和其他类型的诈骗犯罪方式不同。在一般的诈骗活动中,行为人与相关自然人之间有一定的意思沟通,即“人与人对话”,而网络诈骗犯罪则不然,行为人更多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达到初步目的。正是这种技术特点,决定了网络诈骗犯罪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诈骗的特点:

(一)犯罪方法简单易行。犯罪行为人将网络用于诈骗犯罪,会使虚构的事实更加逼近事实,或者能够更加隐蔽地掩盖事实真相,从而使被害人更容易上当受骗。

(二)犯罪成本低。犯罪行为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形式较为精美的电子信息,诈骗他人财物,并不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着手犯罪的物质条件容易达到。

(三)诈骗对象不特定,受害群体庞大,危害面广。该类案件的犯罪分子利用网络通讯可群组发送等快捷、便利条件,对不特定用户群实施诈骗,相对于普通诈骗“一对一”或者“一对几”的模式,诈骗信息发布面广、涉及地域范围广、潜在受骗对象多、诈骗行为密集,危害面甚广。

(四)社会危害性极其严重。目前,世界各国的网络用户数以千万计,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诈骗比以传统方法进行诈骗涉及的范围更为广阔。而且由于这些犯罪的受害者分布广泛,造成的社会危害性也更为严重。

(五)诈骗手法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犯罪分子无须直接接触被害人,直接利用网络互通工具等进行交流和发布诈骗信息,实施犯罪行为后会立即销毁网上的犯罪证据。

(六)犯罪主体多样化和年轻化。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出于不同的目的,高科技人才和普通人、年龄大小人群都能成为此罪犯罪的主体。据统计,2008年只2011年间,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中80年后的比例达到80%,2012年至2013年检,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中80年后的比例高达92%。

四、防范网络诈骗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立法,健全机制,加大打击力度。目前网络诈骗随着网络的传播覆盖面广,方式也多种多样,让人防不胜防,国家应根据新情况加强立法,健全网络犯罪相关机制,保持对网络防醉的高压打击态势。

(二)加强国际间的司法合作和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工作,完善互联网监管部门的法律建设,严格互联网的排查、审核、授权等方面制度。网络犯罪不受地域限制,是全球面临的问题,建立全球司法合作机制形成全球“法网”能有效的应对网络犯罪。同时,国内相关职能部门如文化、电信运营商、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加强沟通,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整体合力。

(三)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提升侦破网络犯罪能力及网络自我保护能力。网络犯罪属于高科技、高智商的犯罪行为,要不断加强整个网络的防范措施,增加网络的自我防护能力,完善计算机保密相关技术,同时培养高素质的网络技术人才,提升侦破能力,才能让网络犯罪无可乘之机。

(四)加强宣传教育,增加法制宣传教育的多样性,增强广大群众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平台加强对群众的网络安全教育,增强普通群众的法律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计算机系统安全知识,提高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公民的个人信息被盗用,群众对网络上发现疑是网络诈骗的行为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使网络诈骗犯罪无机可乘,无处藏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