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_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人教(部编版)
1.教学重点
-说明性文章的结构与语言特点:重点讲解例文中运用的顺序、步骤、方法等说明要素,以及如何通过准确、简洁的语言描述制作过程。
-制作鲸风向袋的实际操作:指导学生掌握制作鲸风向袋的基本步骤,包括材料准备、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文章与实践相结合:强调通过动手制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对说明性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与条理性表达;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说明方法,清晰、准确地描述制作过程;增强文化意识,通过了解鲸风向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传统航海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工艺美和实用美的结合;培养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遵循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制作方法,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材料使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困难,教师需提前预判并采取措施。
举例:针对说明性文章的逻辑顺序,教师可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解各个步骤之间的关联。在描述制作步骤时,教师可提供一些关键词汇,如“剪裁”、“缝合”、“固定”等,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词汇进行详细描述。在实践活动组织方面,教师应提前分组,明确每组学生的任务,并在制作过程中巡回指导,及时解答疑问。
举例:在讲解文章结构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例文中“首先”、“其次”、“最后”等连接词的使用,理解其对于文章逻辑性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
-说明性文章的逻辑顺序: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解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制作步骤的详细描述:学生在描述制作过程时,容易忽略关键细节,需要教师指导如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鲸》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鲸》教案(集体备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习作例文《鲸》,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2.让学生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鲸的形象,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理解习作例文《鲸》的主题和情感。
2. 感受作者通过细致描写展现出来的鲸的形象。
难点: 1. 在理解文中情感表达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感悟和情感表达。
2. 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鲸的形象,展现出鲸的壮美和神奇。
教学准备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多媒体设备。
3.准备习作例文《鲸》的PPT。
4.学生课前作业准备。
5.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师生热情互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引入本课主题,简要介绍《鲸》这篇习作例文的内容。
第二步:理解分析(20分钟)1.播放PPT,展示《鲸》的情节和描述。
2.阅读《鲸》,学生跟读、朗读,并师生共同分析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描写方式。
3.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通过怎样的描写让鲸的形象生动起来?第三步:个人感悟(15分钟)1.学生就习作《鲸》中的情感进行个人感悟写作,要求学生表达对鲸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扩展思维,激发创作灵感。
第四步:集体创作(30分钟)1.将学生自己撰写的感悟汇总,合作撰写一篇集体感悟文章。
2.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共同完成一篇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
第五步:课堂展示和点评(10分钟)1.随机抽取学生朗读自己的个人感悟或集体感悟。
2.老师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表现,指出亮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写作水平。
课后作业1.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字数不少于200字的感悟文章。
2.为下节课集体备课提供一些关于自然和动物的简短故事或写作素材。
总结本节课通过《鲸》的习作例文,让学生感悟自然之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学生共同合作撰写一篇感悟文章,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风向袋的制作方法,了解风向袋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风向袋的制作方法。
2.难点:理解风向袋的原理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纸袋、剪刀、彩色纸、针线、胶水等。
2.教具准备:制作好的风向袋样本、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风向袋的样本来引入主题,让学生猜测风向袋的作用,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风向袋的制作方法1.讲解风向袋的原理和作用。
2.展示风向袋的制作步骤,让学生逐步学习如何制作。
3.学生跟随老师的示范,开始制作自己的风向袋。
3. 初步使用风向袋1.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风向袋挂在窗户边,观察风向袋的指向变化。
2.引导学生讨论风向袋指向变化的原因,加深对风向袋作用的理解。
4. 总结和展示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和作用。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袋,分享制作心得和收获。
五、课堂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制作更复杂形式的风向袋。
2.让学生围绕风向袋展开创意故事写作。
六、课堂作业1.撰写风向袋制作的实践报告,记录制作过程和观察发现。
2.对风向袋的作用进行思考,写出个人见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风向袋的制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识风向袋的原理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讨论、展示成果。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重要课文。
课文通过生动的例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写作技巧的分析和实践,以及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但是,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写作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准确、语言重复等。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运用丰富的语言进行写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写作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写作,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培养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将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互动式教学:通过讨论、提问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实践性教学: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课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的文本,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2.相关资料: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写作素材和例文,以便进行教学参考。
3.写作纸张:准备足够的写作纸张,以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引导语,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2. 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课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操练(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了解习作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习作的写作要求和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篇习作。
1.2 教学内容•习作的定义和特点;•习作的写作要求和步骤。
1.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通过呈现一些优秀的习作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讨论习作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步骤二:讲解习作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习作的概念;•结合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习作的特点。
步骤三:讲解习作的写作要求和步骤•解释习作的写作要求,包括字数限制、文体要求等;•分步骤讲解习作的写作步骤,包括选题、构思、起承转合、修改等。
步骤四:示范习作的写作过程•选择一个易于理解的话题,展示习作的写作过程;•向学生解读每个写作步骤的思路和技巧。
步骤五:让学生进行习作编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习作编写;•鼓励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尽量做到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内容丰富。
1.4 教学辅助手段•优秀习作作品;•教学PPT。
2.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习作教学,学生在我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逐渐增强了对习作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从原本对习作的陌生到现在对习作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习作要求有字数限制、文体要求等。
在我讲解习作写作步骤时,学生表现得非常专注,积极参与,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步骤。
示范习作的写作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如何进行习作的构思和表达,对他们的写作能力提升有明显的帮助。
但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在习作写作过程中,有些同学还是存在思路不清晰、表达不流畅的情况,表达能力还需要提高。
其次,示范习作的内容选择还有待改进,有些学生对示范习作的主题不够感兴趣,影响了他们的参与度和专注程度。
对于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通过模仿和练习,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在选择示范习作的内容时,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相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习作例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动手动脑,学做合一”,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课的内容是通过学习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简单的制作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风向袋的制作过程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制作风向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培养学生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记录制作过程和分享感受。
四. 教学重难点1.制作风向袋的过程和方法。
2.学生能够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达制作过程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风向袋的制作过程,了解制作方法和步骤。
2.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风向袋,提高动手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共同解决问题。
4.表达法:学生通过书面和口头表达,记录制作过程和分享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向袋的制作材料,如布料、绳子等。
2.准备制作风向袋的教学图示或视频。
3.准备学生分组合作的表格和评分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风向袋的外观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制作风向袋的教学图示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制作过程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风向袋的制作实践活动,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风向袋,描述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5.拓展(5分钟)学生思考风向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讨论如何利用风向袋进行风向观测。
6.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学生制作风向袋的过程和表现,强调制作过程中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优质版教案
课题习作例文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学写说明性文章的兴趣,感受说明性文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语言运用:在习作例文中体会如何写好说明性文章,并尝试借鉴和模仿。
思维能力: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拓宽把一件事物介绍清楚的思路和方法。
审美创造: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内容:《鲸》条理清楚,从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介绍。
教材中的四处批注分别从表述严谨、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分类介绍、形象描写等角度,指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写说明文。
《风向袋的制作》介绍了风向袋的作用、制作步骤、辨别风向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制作步骤。
例文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样把制作过程介绍清楚的。
关注策略指导:教学过程中,习作例文应根据单元习作的需要灵活使用,既可以出现在单元习作之前,引导学生从例文中揣摩写作的方法,进行习作指导;也可以在习作后,根据学生实际写作情况,把重点放在学习、模仿例文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写法上。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习作例文,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拓宽把一件事物介绍清楚的思路和方法。
2.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3.能和同学分享习作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强化认识。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例文 》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例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习作的基本概念及写作要点。
2.掌握习作的写作结构和技巧。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习作的概念习作是指按照老师给定的题目或要求,写出符合规范、规范和要求,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表现力的文章。
在习作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写作水平。
2. 习作的写作要点•清晰主题:习作要有明确的主题,内容紧扣主题,不偏离题意。
•合理结构:习作要有合理的开头、过渡、结尾,条理清楚。
•丰富细节:习作要有生动的描写和细节,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语言地道:习作要求用地道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繁复句式。
3. 习作的写作结构和技巧习作的写作结构一般包括“引子-承-转-合”四个部分,通过适当的过渡、对比和点题等手法,使文章内容更加连贯和丰满。
常用的写作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案和范文。
•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2. 学习习作的基本概念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介绍习作的概念、重要性及写作要点,引导学生了解习作的特点和目的。
3. 分组练习习作写作学生分组进行习作写作练习,每组选择一个题目进行思考和写作,互相讨论、修改和补充,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4. 展示与点评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习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安排,希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习作例文》的写作要求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中的习作例文教学。
2. 教学目标•熟悉习作例文内容,了解文章结构•提升学生书写能力,培养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3.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习作例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展示个性化写作风格•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构思合理的文章框架4.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小组合作讨论•个别指导与辅导5.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备好习作例文材料–学生准备纸笔2.导入–通过引出主题或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氛围3.学习习作例文–教师阅读习作例文,讲解文章结构和内容要点–学生跟读,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方式4.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习作例文的主题和结构,展开个人创作–教师在一对一或小组指导中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5.展示与分享–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习作,展示各自的写作风格与创意6. 巩固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互相学习,相互修改提升作品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通过教师讲解习作例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学生的创作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现出各自独特的写作风格,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后续作业中重点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及时的个别指导与辅导,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困惑,提升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而在展示与分享环节,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讨论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激情。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写作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写作水平。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此单元主要讲述了古诗文的学习和欣赏。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且可以学习到古诗文的基本语言技能,如七言绝句的韵律表现和五言诗的形式表现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古诗文的基本韵律和形式•能够欣赏和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能够通过模仿古诗文的形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句子的构成和语言的表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够通过欣赏和分析古诗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能够通过模仿古诗文的形式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三、教学策略本次教学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 问题导学法在介绍古诗文的内容和形式时,采取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2. 互动式教学法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采取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同学之间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 创意教学法在教学中,采用创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反映自己的想法和体验,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短暂的导入,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基本形式和语言。
2. 教学设计将《第五单元习作例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介绍,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构成和表现技巧,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模仿创作让学生进行模仿古诗文的创作,通过自己的字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 互动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分享自己的创作体验,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对整堂课程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及学生例文(10篇)
第五单元《介绍一种事物》1通过介绍一种物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2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写说明性文章介绍一种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玩具、或电器。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要抓住所要介绍物品的特点。
运用我们学过的一些说明方法。
◇开头:开篇点明要介绍的物品。
◇中间 :介绍此物品的特点,写出你为什么喜欢它。
(如颜色,外形,种类,用途等选择其中一两个特点重点描写,适当运用说明方法)◇结尾:篇末表达自己的情感。
1、确定要介绍的事物。
认真观察,抓住特点。
2、按照合理的顺序写。
①空间顺序:近到远,前到后,高到低,南到北……②逻辑顺序:原因到结果,现象到本质,主要到次要 ③时间顺序:古到今,春到冬 ④程序顺序:如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等3、语言朴实,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思路指引合理的说明顺序①总分写果树:名称→总写树→分写果(形状+颜色+滋味)运用这种方法来写一种果树,应该这样来组织材料。
开头先介绍要写什么果树,接着描写果树的整体特点,接下来具体描写果的特点,分形状、颜色、滋味三方面来具体描述。
这种方法,写各种果树都可以试一试。
②按生长过程写:名称→生长过程(春天→夏天→秋天)→结尾(抒情)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瓜果蔬菜都可以。
就是在文章的一开头,先概括地介绍清楚要写什么瓜果,也就是说交代清楚名称。
接下来就按生长过程的顺序来描述,春天的发芽,夏天生长,秋天的成熟……结尾,抒发一下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么?③分段写:名称→生长过程→营养用途→结尾(抒情赞美)这种章法与上面的一种很相似,但多了一段文字,就是多写一段“营养用途”其余的都是一样的。
④分类写:名称→特点1(多)+特点2(好)……+结尾(抒情)这种方法是指所写的瓜果的特点很多,抓住一两点重要的特点来具体写。
这里所说的特点,可以是大、多、甜、香、脆……譬如我们要描写家乡的西瓜,就可以这样来安排材料:开头先介绍一下西瓜的名称,接着具体描写家乡的西瓜多的特点,再具体描写家乡的西瓜好的特点,结尾抒发一下自己的赞美之情。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习作例文以记叙文为主,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不同类型的记叙文及其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一篇习作例文,通过分析这篇习作例文,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记叙文的概念和基本结构有所了解。
但在写作实践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 写作思路不清晰;2. 叙事不完整;3. 描写不具体;4. 语言表达不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析习作例文,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分析习作例文,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运用所学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习作例文,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学习。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将所学技巧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阅读并分析习作例文,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习作例文,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记叙文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习作例文,让学生阅读,并提问:“这篇习作例文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吸引你的?”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叙事顺序、描写方法等,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鲸》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鲸》教案
教学目标:
•能正确朗读课文内容,感受《习作例文:鲸》的魅力
•了解鲸鱼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情况
•能够根据例文内容进行创作,写出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阅读理解:了解文中描述的鲸鱼的形态和游动方式
•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习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鲸鱼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鲸鱼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
–朗读《习作例文:鲸》,让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中描述的鲸鱼形态和游动方式。
3.活动:
–让学生分组讨论:鲸鱼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课时
1.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确认学生对鲸鱼的认知和了解。
2.学习:
–分析《习作例文:鲸》的文学特点和表现手法。
3.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构思一个关于鲸鱼的习作内容,并进行批改指导。
第三课时
1.导入:
–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鼓励互相分享和交流。
2.学习:
–总结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加深对鲸鱼的了解和认识。
3.拓展:
–推荐学生观看与鲸鱼相关的纪录片或读物,拓展知识面。
教学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阅读和理解《习作例文:鲸》,还培养了
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鲸鱼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保护动物和环境的责任感,达到了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的教育目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鲸》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鲸》教案一. 教材分析《鲸》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习作例文。
课文以鲸这种神秘而庞大的海洋生物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了解鲸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述性的语言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拓展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学会如何提取关键信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鲸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鲸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鲸》的PPT,包括课文内容、鲸的图片和视频等。
2.准备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鲸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种神秘而庞大的海洋生物。
教师简要介绍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和生动。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
教师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概括课文内容。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教学目标:1.交流、总结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2.尝试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点。
3.研究作例文,从例文中研究有条理地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1.交流、总结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2.尝试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例文中研究有条理地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两张说明书图片。
同学们,你见过说明书吗?知道说明书有什么用处吗?你读过说明文吗?知道说明文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自在交流。
我们要写作说明文也要有一定的方法。
今天让我们在交流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写作体验。
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二、交流平台读一读交流平台上的对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你对说明文有了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浏览体验自在交流。
1.结合图示说一说你对说明文的认识,小组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分享自己获得的关于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2.常见的说明文类型有哪些?请你说一说。
预设:根据说明的工具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制作流程、介绍事物、工艺方法等。
事理说明文:阐明原理、验证猜想、论证进程等。
3.研究了《太阳》和《松鼠》,你觉得说明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你说一说。
预设:根据说明文的语言作风可以把说明文分为活泼说明文宁静实说明文。
生动说明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条理性强,注意使用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平实说明文语言风格简洁明了,准确清楚、知识性强。
通常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三、初试身手俗语说光说不练假把式。
我们初步掌握了说明文写作的方法,那么让我们来初试身手吧。
1.出树模例:这座电视塔高368米,大约有120层楼那么高。
它的外形像一个待发射的火箭。
这段话虽然简短,可是他准确地写出了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和形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精品教学设计(含习作例文)
《太阳》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4-8自然段),讲太阳与动植物生长、能源形成、自然气候变化、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关系。
可以概括成: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体积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其中,“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句承上启下,将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课文结尾所说“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
课文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如“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数字具体说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运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太阳的体积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也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人更容易感受太阳距离地球的遥远。
可见,说明方法的使用可以让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感知说明文的表达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习课文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此阶段的小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对这类常识性的文章非常感兴趣,并且能够轻松地理解文意。
所以老师们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拓展相关内容,或者准备一些课外资料来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 教案-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在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鲸》(风向袋的制作》是如何把事物说清楚的。
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两篇例文表达方法同中有异,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不同种类的事物。
3.通过学习例文,体会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喜爱之情,养成仔细观察、查找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例文和批注,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学习说明文的几种说明方法。
明白不同的表达方式,其关键都是把事物介绍清楚。
教学准备:相关例文和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一、读题导入,建立初步印象1.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习作例文。
这里有两篇文章,读读题目,它们分别写了什么?2. 说说鲸和风向袋,建立初步印象。
(1)你见过鲸和风向袋吗?为大家描述一下。
(分别聚焦鲸、风向袋,学生自由说说对它们的了解,相互补充)(2)观察教材上的图片,和你想象的一样吗?补充说一说。
二、对比阅读,借助表格学说明1.读《鲸的名片》,交流:(1)你读到了哪些信息?名片中是怎么介绍的?(2)你还希望读到哪些关于鲸的信息?(补充材料,交流、梳理)鲸的名片鲸,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
鲸的祖先原先生活在陆地上,因环境变化,后来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进化,树的前肢和尾巴渐渐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鲸的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有30多米,最小的10米长。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160吨重,最小的也有两吨重。
我国发现了一头近40吨重的抹香鲸,约有18米长。
鲸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便潜入水中,可以潜冰10~45分钟。
一般以浮游生物、软体生物以及鱼类为食。
它的鼻孔在头顶上,浮出水面时,会喷出水柱。
不同的鲸的水柱也会不一样。
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高又细;齿鲸喷出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有经验的人一看水柱便可以推算出鲸的种类、大小和年龄。
怎样把这张名片改成一篇更有趣的介绍鲸的短文呢?2.读《鲸》,提取信息,读出特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识记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点,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掌握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引导其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尊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3)学能目标:学生能在不同情境中自如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1)学习《第五单元习作例文》;(2)寒假生活经历,自由谈。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习作例文,掌握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
4.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先问学生寒假过得怎么样,再举个例子,让学生介绍寒假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
(2)新课学习(35分钟)1)讲解本单元习作例文通过阅读本单元习作例文,介绍作文的基本结构和框架,并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2)自由谈让学生仿照例文进行自由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发掘出值得表达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进行自由谈的练习,写出自己的寒假感受并交给老师。
5.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学生情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情况;(2)教师评价: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3)教学效果评价:师生互动的情况;教学材料的使用情况;授课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教学的反思。
二、教学反思本次语文课程的教学主题为“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掌握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还可以发掘自己的生活经验,丰富内心世界,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1.教学前期导入环节十分重要教学内容涉及生活话题,学生对于开头怎么说可能会很纠结。
在导入环节中可以先让学生介绍寒假过得怎么样,再举例子,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话题,在讲解习作例文之前,先与学生交流,增强学生的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
文》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首先通过引入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通过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鲸的说明文,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
其中,作比较的方法被特别强调,因为它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最后,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鲸的特点和说明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还使用了课件、图片等多种教具,以及板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师总结:本节课主要研究了两篇说明文,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了不同的说明对象需要选择不同的说明方式。
其中,《鲸》侧重于介绍事物的特点,采用了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风向袋的制作》侧重于介绍事物的制作过程,采用了分条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通过研究这两篇文章,同学们可以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写出自己的说明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课题习作例文课型习作例文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说明文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
2.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学习通过分条的方式介绍制作事物的过程。
3.运用所学的方法学习写说明文。
教学
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说明文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学习通过分条的方式介绍制作事物的过程。
2.学习写说明文。
教具
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
钟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1)1.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最大的
动物是什么吗?
生自由答。
2.对,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鲸。
板书:鲸
展示鲸的图片
3.关于鲸,你们知道哪些知识?(出示课件2)
生自由回答,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运用图
片,激起学生们学习
的兴趣。
】
新课
教学()
分钟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读文章。
(出示课件3)
1.文章介绍了鲸哪些方面的内容?
2.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的?找出相关的句
子。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明确
1.为了让人们对鲸有很好的认识,作者从以下几个方
面对鲸进行了介绍:(出示课件4)
板书:形体特点种类生活习性
2.理解句子,把握说明方法。
人们见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
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出示课件5)
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突出鲸什么特点?
生回答,师总结: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鲸
大的特点。
板书:作比较作比较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出示课件6)“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
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
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
找出这句话中的数量词。
“十六万吨、两千吨、
四万吨、十七米、十几头。
”
数字、数字,还是数字,这里用了-----列数字的
方法。
(板书:列数字)列数字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
【设计意图:引导
学生从鲸的特点及
说明方法方面把握
内容,明确说明文的
目的及特点,有助于
让学生了解说明文,
以便于指导以后的
写作。
】
方法。
师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
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更突出,让人了解得更清楚。
为了说明事物,还有很多种方式,现在我们就学习另一种。
3.请同学们读《风向袋的制作》解决下列问题。
(出示课件8)
①作者是怎样介绍风向袋的制作的?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
(出示课件9)总结: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作者采用分条的方法进行介绍。
这样条理更加分明,能让读者很清楚地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
在介绍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板书:分条论述列数字
三、整合
我们读了这两篇文章,也明白了每篇文章的侧重点。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
①这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②从这两篇说明文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
(出示课件11)师明确:《鲸》侧重于介绍事物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这篇文章中了解另一种说明方式,让学生明白说明方式的多样性。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让学生了解说明方式的多样性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事物选择不同的说明方式,有利于以后的写作。
】
特点,让人了解这种事物;《风向袋的制作》侧重于介绍事物的制作过程。
通过学习这两篇说明文,我们要明白,不同的说明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说明。
四、学以致用(出示课件12)
师:我们学习了这两篇课文,了解了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仿照这两篇文章的写法,写一个小动物。
生当堂写习作,并交流。
(出示课件13)
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文章,看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突出了动物什么特点。
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及时做出评价。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4)
1. 介绍一种事物,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突出事物的特点。
2.制作一个万花筒,并把制作过程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加
深理解,学以致用。
】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形体特点 种类 生活习性----作比较 列数字
鲸
分条介绍 --------列数字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同时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2.这节课上,由于我充分放开了手,所以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认真阅读,勇于发言,能力得到提升。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跟不上全班的节奏。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