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思路
我国煤炭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浅析
。 l c ld ¥ l e a. o r
我 国煤炭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浅析
_ 陈丽新/ 吴尚昆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 究院,北 京 1 14 ) 9 01
摘要 :我 国煤炭 资源形势 :总量丰 富 ,分布不均衡 ; “ 十二五 ”期 间煤 炭在能源生产 消费结构 中的主导地位不会 变; “ 西煤东调 ”、 “ 北煤南运 ”的格 局依然存在 。煤 炭产业布局基本 发展思路 :稳定 开发 东部地 区、重点开发 晋陕蒙 区、积极 开发西南 区、适度 开发 甘宁青新 区。产 业结构调整 的思路 :鼓励建设煤 炭资源大基地 、大集 团 ; 鼓励 大型煤炭企 业与相关企业合作 ; 倡资源综合利 用和 产业升级 ;鼓 励煤 炭企业 向集 约化、多元化 、安全 生产 提
中图分类号 :F 0 . 1 4 7 2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7 — 9 52 1)7 0 5 _ 3 6 2 6 9 (0 20 — 0 l 0
1我国煤炭资源形势的基本判断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 二 五 ” 十
5%
炭在 我 国能 源消 费结 构 中一 直 占主导 地 位 。我 国煤炭 生产 总量 占能源 生产 总量 的 比重从 l 7 年 的7 . %上 升到 98 03
2 0 年 的7 .%( 据 来 源 :根 据 国家 09 73 数 统 计 局 网 数 据 整 理 ) l 7 年 我 国 煤 ; 98 炭 消 费 总 量 占能 源 消 费 总 量 的 比 重 为 7 .%,2 0 年 煤 炭 消费 总 量 占能 源消 07 09 费 总 量 的 比重 为 7 .%,3 多年 来 煤 炭 04 0 图 1我 国煤 炭 资 源 分 布 图 占能 源 消 费 总 量 的 比例 仅 下 降 了0 3 .%
纵谈我国煤炭企业当今发展新趋势、新模式、新特点
纵谈我国煤炭企业当今发展新趋势、新模式、新特点近几年,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口向和拉动,得益于国家新出台一系列煤炭工业发展方针、政策的引导,得益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推动,特别是得益于市场机制的重大作用,我国煤炭行业进入了快速、全新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此种形势下,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新亮点、新态势 , 概括起来讲,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呈现出“四大趋势”、“五化模式”、“六个特点”。
研究、了解和把握这些新趋势、新模式和新特点,对于煤炭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准确为自己选向定位、与时俱进、顺势发展 , 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一、“四大趋势”,即大重组、大整合、大变革、大发展趋势一,大重组。
煤炭企业的大重组主要求现在大集团的重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内外煤炭企业正向着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目前,世界十大煤炭公司煤灰产量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
在国内,为扭转煤炭产业集中度低、管理分割、经营分散、企止规模小、整体竞争能力弱的问题,近几年、在中央提出加快培育煤炭大集团的决策推动下,各主要产省、区纷纷行动、神华集团快速扩张重组,煤灰产量已在全国第一个突破年产亿吨大关,去年产量达到1.4968 亿吨;山西省已成功组建了山西焦煤集团、大同煤矿集团 (去年产量突破1亿吨);宁夏将全自治区四家煤炭企业整合重组成立了宁夏煤业集团,现今又被神华所收购兼并;河南省从整合资源入手,分三大步整合重组全省煤炭企业;黑龙江省采纳剥离式重组方式,去年四家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重组为龙煤矿业(集团);河北省将邢台、邯郸、井径三个局加张家口矿区重组成立河北金能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陕西省、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等地也加快或将要加快推进组建煤炭大集团。
这种重组煤炭大集团的趋势还在继续深化和加快,照此下去,中国将涌现一批年产过亿吨和年产5000万吨左右的大型煤炭集团,届时,中国煤炭市场竞争主体将形成大型化、集中化和高质化的新局面。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历史讲解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历史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演化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工业、军事发展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为规范煤炭产业发展,逐渐从各类政府文件、规章、规程、制度等综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煤炭产业。
至2007年11月,我国第一部正式的《煤炭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历经了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按政策演化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从煤炭工业全面恢复发展、“大跃进”、“十年动乱”、到改革开放前的动荡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还可划分为两个小时段。
一是,1949年至1957年,以提高煤炭产量为中心,推行矿井技术改造,全面恢复生产,煤炭产业开始步入规范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把煤炭和粮食作为同等重要物资,实行国家调拨分配制度,并作为国家重要工业部门管理。
1949年11月成立了燃料工业部,确定了煤炭产业“以全面恢复为主,部分新建则以东北为重点”生产方针;为改变落后的生产工艺、采煤方法和煤矿安全对煤炭生产的制约,通过了《关于在全国煤矿全面推行新的采煤方法的决定》;在国营煤矿中推行生产方法改革,把原始、落后的穿洞式、高落式采煤方法改为长壁式采煤方法。
1951年,公布了第一部《煤矿技术保安试行规程》(草案,并成立了煤矿安全监察局;为加强私营煤矿管理和小煤矿管理,公布了《公私营煤矿暂行管理办法》、《公私营煤矿安全管理要点》和《土采煤窑暂行处理办法》,逐步改善了这些煤矿的生产条件。
至1952年底,有83%的国营煤矿恢复了生产,大同、抚顺、焦作、阳泉、淄博、枣庄等规模较大的煤矿全部恢复了生产,还在东北地区重点建设了海州露天等13处新矿,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快速增长到7000万吨。
1953年,随着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保证钢铁工业对炼焦洗精煤需要,解决全国工业生产布局、国防上的不合理状况,提出“把基本建设放在首位”,重点扩建了开滦等15个老矿区,并开始平顶山、潞安等10新矿区的建设;发现了淮北的宿蒙、山东肥城、济宁、滕县等一批储量丰富、开发条件好的新煤田。
现代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十四五”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
现代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十四五”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文/ 韩红梅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煤炭深加工是指以煤为主要原料,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和基础化工原料的煤炭加工转化产业,具体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低阶煤分质利用、煤制化学品以及多种产品联产等领域。
我国煤炭深加工于2002年开始产业化历程,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门类。
“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炭深加工抵御了油价低位运行的压力,总体维持了较平稳的发展态势。
面向“十四五”,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更加严格的发展要求,必须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形势变化,深化产业发展基础,优化调整发展思路,谨慎把控发展节奏,争取长远和更好的发展。
1.取得的成绩1.1行业规模平稳增长截止2019年,我国已建成煤制油(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油共炼)产能943万吨/年,煤制天然气产能51.05亿方/年,煤制烯烃产能882万吨/年,甲醇制烯烃产能614万吨/年,煤制乙二醇产能487万吨/年,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上述产能形成的原料煤转化能力约8300万吨标煤/年。
1.1.1煤制油产业化项目情况截至2019年,我国煤制油共建成10个项目(装置),包括4 个16~18 万吨级示范项目、5个百万吨级示范项目、1 个煤油共炼项目,产能合计943万吨/年;另有已核准、在建的百万吨级示范项目2个,产能合计300万吨/年。
我国煤制油产业化项目情况总结详见表1。
表1 我国煤制油产业化项目情况总结单位;万吨/年序号项目名称项目规模项目地点项目状态1 神华鄂尔多斯直接液化项目一期一线108 内蒙,鄂尔多斯2008年投产,运行中2 神华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18 内蒙,鄂2009年投产,尔多斯未运行3 伊泰鄂尔多斯间接液化项目 16 内蒙,鄂尔多斯2009年投产,运行中4 潞安长治间接液化项目 16 山西,长治2008年投产,运行中5 兖矿榆林百万吨级间接液化项目 110 陕西,榆林2015年投产,运行中6 兖矿榆林10万吨高温费托合成装置 10 陕西,榆林 2018年投产,运行中7 国家能源宁东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 400 宁夏,宁东 2016年投产,运行中8 伊泰杭锦旗120万吨/年煤制化学品项目 120 内蒙,鄂尔多斯 2017年投产,运行中9 潞安长治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 总规模180其中一期100 山西,长治 一期2017年投产,运行中 10 延长榆林45万吨/年煤油共炼装置 45 陕西,榆林 2014年投产,运行中11 伊泰鄂尔多斯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 200 内蒙,鄂尔多斯 已核准,在建 12 伊泰伊犁煤制油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 100 新疆,伊犁已核准,在建1.1.2煤制天然气产业化项目情况截至2019年,我国煤制天然气共建成4个项目,产能合计51.05亿方/年;在建项目1个,产能13.3亿方/年,另有已核准项目2个,产能合计80亿方/年。
煤炭产业集团转型升级的思路及举措
研究探索I Research & Explore煤炭产业集团转型升级的思路及举措/文/杜方春近年来,煤炭企业通过狠抓改革创新,强化精细管控,实现了减 亏扭亏、增盈增效,但总体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盈利能力不强,仍然是 摆在众多煤炭企业面前的突出问题。
川煤集团华蓥山广能公司产业发展现状亦是如此。
为此,强化问 题导向,提出针对性的转型升级发展工作思路、目标及工作举措,是 广能公司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广能公司产业现状广能公司是一个集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煤炭技术服务、煤机研发制造、发供电、小贷、建筑等为一 体的国有独资公司。
公司现有生产 矿井5对、核定产能405万吨/年,基 建矿井1对、设计产能45万吨/年,做前期工作矿井2对、设计产能270 万吨/年,逐步形成四川广安、贵州 毕节两个煤炭生产基地;有煤矸石、瓦斯发电装机2.2万千瓦,煤机 公司1个、年制造产值3亿元,其他辅 助单位10个。
二、广能公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转型升级缓慢由于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市场等因素制约,加之部分干部职工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广能公司煤 炭主业和非煤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都比较缓慢。
2. 历史欠账较多尽管2017年以来,广能公司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但仅能维持简单生产经营,欠薪欠款较多,企业仍未脱贫解困,运行十分困难。
3. 投入存在差距煤矿和非煤投人均存在欠账,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系统更新滞后,影响效能提升和安全发展。
4. 人才结构不优一是队伍老龄化严重。
部分矿井单位50岁左右的员工达60%,关键技术岗位人员和一线人员招工困难。
二是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缺乏。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推广使用,专业技术型人才缺乏,智能化综釆面临着较大挑战。
5. 风险因素较多由于资金紧张,违约较多,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法律诉讼增多;环保政策趋紧,治理力度加大,环保压力增大。
三、广能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建议1.工作思路应坚持“以煤为主、多业并举、产业延伸、科学转型”的思路,改造提升煤炭主业,促进提量提质提效;做精做优非煤产业,提升专业发展水平;通过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实现髙质量发展。
新形势下煤炭行业发展现代煤化工的思路
新形势下煤炭行业发展现代煤化工的思路摘要:在“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加快,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结了中国现代煤化工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同质化严重、高端精细化不足、节能环保压力巨大等。
探讨了"双碳"目标下中国现代煤化工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是立足国家能源战略和民生需求,找准方向和定位,加强产品技术创新,重点创新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降解材料和新型碳材料。
二是注重与多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生产全过程节能增效、减污减碳、高效节水。
关键字:煤炭行业新型碳材料;节能降耗;生态保护;现代煤化工;高质量发展1煤化工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1.1立足国家能源战略和民生需求,提高煤基化学品的科技竞争力。
(1)发展现代煤化工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培育煤基特种燃料、新型煤基炭素材料等产品的技术和产业优势。
未来,R&D和煤基航空燃料的创新应用也应是我国现代煤化工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除了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炭素材料等新产品也是当前国家战略急需的。
新型碳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储能储氢、电子电器、生物化学等领域。
但中国高端市场仍严重依赖进口,“卡脖子”问题突出。
煤焦油沥青作为一种芳香性高、易聚合、易交联的原料,可以深加工成高性能碳纤维、超级活性炭等炭材料。
中国现代煤化工应努力加强相关科技研究,推进煤直接液化制备高等级沥青等产品的产业化,迅速抢占国际相关新兴材料产业的制高点。
(2)发展现代煤化工要立足民生需求,充分发挥煤炭原料属性,积极培育煤基生物降解材料等技术和产业优势。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逐步禁止和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塑料行业遭遇严重危机,煤制烯烃项目受到巨大冲击。
相应的,国内对生物降解材料的需求激增,市场空间巨大。
目前,生物法和石化法生产生物降解材料存在成本高、规模小、生产流程过长等缺点。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煤质量管理不断加强, 严格 限制高灰分 、 高硫 分煤炭开发, 严控不达标 的商品煤远距离运输。
( 二 ) 煤炭 需求 保 持低 速 增 长 。产 能 过 剩压 力长 期存 在
等 因 素影 响 , 稳 定 煤 炭 市场 价格 难 度较 大 ,“ 以量 补 价 ”、
“ 让利不让市场 ”的传统市场竞争模式难 以为继 ,预计 未来煤价将长期处于低位 。 ( 四) 清洁高效成为主流 ,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作者简介 :郭欣 旺 ( 1 9 7 9 一)男 ,学历 :博士 ,职称 :工程 师 ,研 究方向 :煤炭经济和工程
・
91 ・
企 业管 理
加 快 煤 炭结 构调 整 ,不 断 优 化 新 建 项 目布 局 , 东 部 地 区 原 则 上 不 再 新 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矿 项 目; 中 部 地 区 ( 含 东 北 )按
当 前 我 国 经 济 增 速 放 缓 ,结 构 调 整 加 快 ,能 源 需求
国煤炭需求量分别为 3 9 亿吨和 4 2亿吨。到 2 0 2 0 年 ,全
国煤炭 消 费总 量控 制 在 4 2 亿 吨 左 右 ,煤 炭 消 费 比重 控 制
在6 2 % 以内。
强度 下降,清 洁能源快速发 展,煤 炭需求减弱 ,煤炭供
.
我国 已进入传统能源稳步发展与新能源加快开发并 存 的新时期,太阳能 、核 电、风 电、水 电等清洁能源 替
国家将按照安全 、绿色、集约、高效 的原则 ,加快
代作用逐 步增强,对煤炭挤压效应 将逐步显现,煤炭 需 发展煤炭清洁开发利用技术 ,鼓励煤矸石等低热值煤和 求将 进入 长期 低速 增长 期。预测 2 0 1 5 年、2 0 2 0年,全 劣质煤就地清洁转化利用。
贵州省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思路(word模板)
贵州省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思路一“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绩在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和市场的作用下, 贵州省煤炭工业在煤炭地质勘探、煤炭生产和建设、煤炭产业组织及企业改革、煤炭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煤炭安全生产、矿区生态环境治理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煤炭地质勘探“十三五”期间,完成煤田地质勘查钻探工程量70万米以上,共提交地质报告、总体地质报告约83件;共获得升级(普、详、勘探)储量100亿吨左右。
2.煤炭生产和建设2015年首次突破1亿吨,同比增长3. 4%"十三五” 期间共计生o产原煤总量3. 725亿吨,到2015年底止,全省共有大中小型选煤厂104座,原煤入选能力达2467万吨/年。
2004年全省煤炭产销基本平衡,全年完成煤炭销量9566. 12 万吨,同比增34. 77%规模以上在建矿井(含扩建)14处,生产能力844万吨/年。
其中,新建矿井10处,生产能力730万吨/年。
“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新建(扩建)矿井井巷总进尺40. 54万米,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9. 69亿元。
3.技术进步采掘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全省大型煤矿普遍采用了综采、综掘和锚杆支护技术。
国有重点和省属国有地方煤矿的全员效率平均已达2.07吨/工。
乡镇小煤矿的采煤方法已有改进,50%采用了壁式采煤。
4.结构调整煤炭生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国家大型煤炭基地云贵基地建设进展迅速,完成了基地范围内尚未进行规模开发的各主要矿区(片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对盘县、水城两个老矿区的技改、挖潜和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基地内一批大型现代化煤矿正在建设或已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全省煤矿平均生产规模首次达到6万吨/年以上。
5.企业改革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加快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原盘江、水城两“统配”矿务局先后改制为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六枝矿务局因地质结构复杂、灾害严重、煤质差,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而破产重组为六枝工矿(集团)公司。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政策的框架思路
l 煤 炭产 业 发展 政 策 的性 质 目标 和基 本原 则
从 产 业 政 策 的性 质 和 作 用 范 围 , 以将 其 分 为 2 可 类 ,)广 义 的产 业 政 策 。属 于政 府 的 规 制 , a 具有 共 性 ,
2 煤 炭 产 业 发 展 政 策 基 本 框 架 和 作 用 机 制
业促 进 3方 面 人 手 , 体 包 括 9个 方 面 , 业 布 局 政 具 产 策、 产业 结构政 策 、 产业 准入 政 策 、 产业 组 织政 策 、 场 市
政 策集合 。煤炭 产业 发展 政策 属于后 者 。 制定 煤炭产 业发 展政 策 的 目的就 在 于实 现政 府 对 煤 炭产业 的宏观 调控 、 行业 管 理 和产 业 促 进 , 以政 府 的
与贸易政 策 、 区 环 境保 护政 策 、 矿 安 全 生产 、 业 矿 煤 产 技 术政策 、 产业 保 障政策 。 这 9个方 面 的 政 策 构成 1 有 机 的 整 体 , 中产 个 其 业 布局政 策 与 产业 结 构 政 策 主 要 发 挥 宏 观 调 控 作 用 ; 产业 准入政 策 、 业 组 织 政 策 、 业 贸 易政 策 、 场 与 产 产 市
化工 、 材 、 易 等 多 个 领 域 。 因此 , 炭 产 业 政 策 也 建 贸 煤 更为复 杂 。根据 这 一 特 点 , 合 考 虑 我 国煤 炭 产 业 政 综 策和现状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 炭产 业 发 展 趋 势 与 政 策 走 煤 向, 制定 煤炭 产业 政策应 该 从 宏观 调 控 、 行业 管 理 和产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思路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思路1.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对于确保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思路。
2.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持续加剧,我国煤炭工业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对矿山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严格控制废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
此外,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煤炭清洁利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强对煤矸石和煤灰等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推动煤炭结构调整我国煤炭工业存在煤种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为推动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应优化煤种结构,鼓励发展高效清洁的煤炭利用技术,减少对低质煤的依赖。
此外,加强对煤炭开发利用企业的引导和监管,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煤炭工业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4.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加强对煤炭科技创新的支持,促进煤炭工业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研发和推广高效清洁煤炭利用技术,开展煤炭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提高我国煤炭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同时,加强对煤炭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建创新体系,提升我国煤炭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5. 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煤炭工业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一方面,加大对煤炭煤化工、煤电联产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煤炭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如风能、太阳能等,减少对煤炭的需求,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6. 加强国际合作煤炭产业作为全球性产业,需要加强与国际的合作与交流。
我国煤炭工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强与国际煤炭企业的合作。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中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重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煤炭的国家,但煤炭产业真正的发展还起自新中国成立之后。
除1997-2000年期间出现递减以外,我国煤炭产量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
但这种增长并不能掩盖中国煤炭产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多重问题。
主要问题之一是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企业市场占有率低。
到2002年底,我国煤炭企业数约25000个,但全国煤炭企业平均产煤量仅为6.33万吨左右。
2002年,我国年产原煤达到4000万吨的企业只有神华、兖矿、大同与西焦煤集团公司共4家,超过5000万吨的只有神华一家,但神华集团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到5%。
问题之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安全事故高居不下。
我国煤矿的生产效率较低,国有重点煤矿的工效为3.057吨/工,是世界上最低的,但在百万吨死亡率方面高出先进产煤国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问题之三是采出率低,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资源采出率一般在50%左右,而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不到30%,有的仅为15%,丢弃的资源无法复采。
据保守推算,我国每年平均损耗煤炭资源50亿吨,20年累计浪费煤炭资源1000多亿吨;而据有关人士测算,实际上我国煤炭资源的浪费总量可能要达到2000亿吨以上。
另外,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煤伴共生品,但利用率非常低,形成了另一种资源的浪费。
问题之四是污染控制不力,煤炭的负外部性过强。
我国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
在煤炭加工过程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对原煤的筛分、洗选、动力配煤和土法炼焦。
据调查,因洗煤全国每年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
我国85%的煤炭是通过直接燃烧使用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4%;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5%;氧化氮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0%;总悬浮颗粒(TSP)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0%。
发展思路是中国煤集团持续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规划方法论
发展思路是中国煤集团持续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规划方法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是煤炭行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之年。
3月3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0煤炭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提出了“十四五”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产业技术升级、产品升级、质量升级、管理升级,促进煤炭上下游产业协同、煤炭与多能源品种协同发展,培育新模式、发展新业态、提升新动能,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矿区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不断提高矿区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推动煤炭行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战略转型,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
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4000处左右。
建成智能化生产煤矿数量1000处以上;建成千万吨级矿井(露天)数量65处、产能近10亿吨/年。
培育3~5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组建10家亿吨级煤炭企业。
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原煤入选(洗)率达到85%以上;煤矸石、矿井水利用与达标排放率实现100%。
煤炭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比重显著提升,其中具有技术职称(含技师、技工系列)的员工占比达到40%以上。
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煤矿职工人均年收入比“十三五”末提高20个百分点。
提高矿区地质保障程度加大大型整装煤田地质勘探与评价工作力度,为资源枯竭矿区产能转移和矿井接续提供基础。
加大生产煤矿深部区勘探力度,为矿井水平延伸、提高矿井服务年限提供支持。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思考与实践
二、 国 内煤 化 工发 展情 况
1 . 现 状
我 国煤 化 工 产 业 发 展 始 于 2 0世 纪 4 0年 代 , 在 南 京、 大连 建 成 了 两 个 以煤 为 原 料 的 化 工 厂 , 生 产 合 成 氨、 化肥 、 焦炭、 苯 等 产 品 。5 0年 代 建 成 了吉 林 、 兰州 、 太原 三个 化 肥 厂 , 生产合成 氨 、 甲醇 、 化肥 、 电石 、 合 成 橡胶 等产 品 。8 0年代 以后 , 受 能源 结构 制 约 , 又开 始 建 设 大型煤 化 工项 目, 如 山西潞 城 年 产 3 0万 吨合 成 氨 大
中 图分 类 号 : F 4 0 7 . 2 1 文 献 标 志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4 ) 0 3— 0 0 1 6— 0 2
煤化 工行 业论 述 1 . 煤化 工产 业界 定
一
、
煤 化工 产业 是指 以煤 为 主 要原 料 生 产 燃料 及 化 学 品的产 业 , 是我 国能 源和 原 材料 工 业 的重 要 组 成 部分 。 煤 化工 产业 可分 为传 统煤 化 工 和 现代 煤 化 工 。传 统煤 化工主要指焦化 、 电石、 合成氨、 甲醇等行业 , 现代煤化 工 主要指 近 几年 开始 发展 的煤 炭 液化 、 煤制烯烃、 煤 制 天 然气 、 煤制 二 甲醚 、 煤 制乙二醇、 煤 制 芳 烃 以及 煤 化 电联 产 等领 域 。煤 化 工 产 品 涵 盖 焦 炭 、 电石 、 氮肥 、 甲 醇、 二 甲醚 、 烯烃 、 油品、 天然气等 , 涉及煤炭 、 电力 、 石 化等领域 , 是技术 、 资金、 资源密集型产业 , 对 能源 、 水 资源的消耗较大, 对资源 、 生态 、 安全 、 环境和社会配套 条 件要 求较 高 。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思路
第 2 5卷 第 6期
2 00 6 年 6 月
技 术 经 济
Te h o o y Ec n mis c n |g o o c
V oI 5. No. .2 6
l n ,2 0 u . 0 6
・
循环 经济 ・
可 采 年 限 ( ) 年
7 1
( 吨) 亿
0 5 3 .4 5
阳 泉
长 治
10 0
12 4
0 2 6 .5 9
0 2 7 .0 4
3 7
14 0
行政 县 ( 、 ) 市 区 中赋 存煤 炭 资 源 的 有 9 4个 , 中 6 其 8
个县 ( ) 市 煤炭 年 产量 在百 万 吨 以上 。煤 种包 含 了全 国的 1 0大 煤 炭 品 种 。2 0 0 5年 山 西 煤 炭 产 量 已 达 5.4亿 吨 , 5 除供 应 国 内 2 8个 省 ( 、 市 自治 区 ) , 外 还 远销 亚洲 、 洲 和拉 美等 2 欧 0多个 国家 和地 区 。
国家能 源 可持 续发 展 战略 中的主体 地 位不 可替 代 。
( ) 二 山西 煤炭 在 我 国煤炭 工 业 中的地 位 山西是 全 国最 大 的产煤 、 煤 大省 , 炭资 源储 输 煤 量大、 布广、 分 品种全 、 量 优 。 山西 目前 已探 明煤 质 炭储 量 2 0 6 0多亿 吨 , 占全 国 的 近 1 3 / 。全 省 19个 1
长 期 以来 , 山西 煤 炭总 体 资源 回收 率偏 低 , 源 资 损耗 严重 。2 0 0 5年 山西 省 煤 炭 总 产 量 5 5 . 4亿 吨 ,
收 稿 日期 :0 6 0 — 2 20— 3 0
当前煤炭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当前煤炭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煤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煤炭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建议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期能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煤炭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 煤炭资源开发的现状煤炭资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大国。
但是,由于煤炭开采和利用的不合理,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各国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的背景下,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2. 存在的问题(1)资源浪费:传统的煤炭开采方式存在浪费严重的问题,尤其是露天开采对于地表资源的破坏严重,同时煤矿的开采效率也较低。
(2)环境污染:煤炭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对大气和水体造成污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3)安全事故:传统的煤矿开采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矿井损毁。
3. 建议(1)提倡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通过技术手段减少煤炭燃烧对环境的危害。
(2)加强资源管理:采用更科学合理的煤炭开采方式,提高资源开采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3)加强环保措施:加强煤矿环境治理,减少煤矿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加强尾矿处理和废水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加强安全监管:优化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4. 个人观点和理解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认为,要解决煤炭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煤炭资源开发方式的转变,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煤炭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和加强安全监管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金融危机下中国煤炭产业的应对思路
能源无非是 “ 新锅煮老汤” 。传统 统 意义 上 的直 接利 用相 比 。 装备
农 耕 社 会 可再 生 能 源 的利 用 方 化 意 味 着 可再 生 能 源 的利 用 需
式, 往往 是零散 、 机 、 连续 和 要借 助 比较复 杂 的 。 随 不 能够 进行 各
低 效率 的 。也 不考 虑环 境 问题 。 种 物理 、化学 处理 的机 器设备 :
煤 炭需 求 回落。 0 8年前三 20
增 幅 为 1 3 ; 煤 炭 消 费 量 从 季 度我 国 累计 煤 炭 消 费量 2 . 3% 02 8
19 9 0年 的 l 5 . 万 吨 增 长 到 亿 吨 。 比增 幅 57 , o5 2百 同 . 比上 年 全 % 20 0 7年 的 2 0 . 53 4百万 吨 . 幅为 年 回落 3 增 . 7个百 分点 ,预计 全年
m90 2  ̄ 圈 7 . 4
日至 l 月 2 1 4日。秦 皇岛煤价 累 经济增 长率减缓或 出现 负值 。 国
计下 跌 2 0元, 。 高跌 幅高达 际货 币基 金 组织 ( ) 去年 l 7 吨 最 I 在 MF 0
3 .6 3 %。1 9 2月初 。 皇岛港 口的 月 发 布 的 《 界经 济 展 望 》 基 秦 世 的 煤价终 于止跌趋稳 。但 在这 下跌 础上 . l 月 6日继续下调对 世 于 1
生 能 源 利用 也 必 须 体 现 工 业 化 实现 ; 与传统 意义 上的分 散利 用 大生产上述基本 特点。与传统意 相 比 。 中化 意味 着可再 生能 源 集 义上 的零 星燃烧 相对 比 , 规模 化 的 利用 往 往 是 在 比较 集 中 的地 意 味着 可再 生 能 源 的 利 用 需要 点 、 间 , 续地 进 行 加 工 和处 时 连
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思路探讨
摘
要 :发展煤制油 、煤制天然气 、煤制二 甲醚 、煤制 烯烃 、煤 制乙二醇等新 型煤化工是 转变我 国能源发展 方
式 、保 障 能 源 安 全 、 优 化 煤 炭 消 费 结 构 和 建 设 煤 炭 强 国 的 需 要 。 面 对 传 统 煤 化 工 产 能 过 剩 、新 型 煤 化 工 技 术 及 经 济 性 亟 待 提 升 、技 术 标 准 和 市 场 体 系 不 完 善 、投 资 过 热 及 生 态 环 境 约 束 等 挑 战 , 必 须 统 筹 规 划 、优 化 布 局 . 加 强创 新 、深 化 示 范 。提 出建 设 新 疆 、 内蒙 、陕 西 、 宁 夏 及 山 西 等 五 大 国家 新 型煤 化 工 基 地 ,建 设 绿 色 、低 碳 、
区经济 发展
1 . 4 推进 新型 煤化 技 术创新 、建设煤 炭 强国 随着 新 型 煤 化 技 术创 新 力 度 的加 大 和 示 范 工 程 建设 的加 快 .新 型煤 化 工技 术进 步将 不 断 加快 . 其 工 艺 流程 和方 案 设 计将 更 加 合 理 .技术 经 济指
标 将 不 断优 化 .资 源 环境 方 面 的不 利 影 响 将 逐 步
高 效 新 型煤 化 工 产 业
关 键 词 :新 型 ;煤 化 工 ;能 源 政 策 ;资 源 开 发
文章编 号 :1 6 7 3 — 9 6 4 7( 2 0 1 3 )1 - 0 0 1 9 — 0 4
中图分类号 :T Q 5 3
文献标识码 :A
新 型 煤 化 工 指 煤 制 油 、煤 制 天 然气 、煤 制二
第 3 1卷 第
1 期
化
学
工
业 ・1 9・
2 0 1 3 年 1 月
煤炭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目标任务
煤炭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目标任务煤炭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目标任务综合计划煤炭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目标任务任务目标发展规划十一五煤炭企业一、“十一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1企业所在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1)世界煤炭工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展望:近年来,世界煤炭工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一是通过兼并联合,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竞争力增强。
主要产煤国家中,前三四家煤炭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0%以上。
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煤炭公司,通过合并或购买煤矿股份等方式,实现了跨国经营。
主要石油跨国公司拥有煤矿股份,发展煤化工、煤路港航等综合经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二是拥有世界先进采煤技术和设备的国家,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集中高效生产。
发达国家在实现煤炭生产工艺综合机械化的基础上,向遥控和自动化发展,煤炭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转化。
二十世纪80 年代以来,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等国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2倍。
三是日本、美国和欧盟国家先后研究开发洁净煤技术,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
四是欧洲的主要产煤国家煤炭开采成本越来越高,政府采取关闭经济效益差的煤矿及减少财政补贴等措施,导致煤炭产量下降。
总体看,世界煤炭需求量将继续增长。
未来5年,世界煤炭贸易量将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
(2)国内煤炭工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展望:一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大型坑口火电站的建设,将带动西部地区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增长。
二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铁路实行“网运分离”,将进一步改善煤炭运输条件,促进中西部地区煤炭开发,有利于煤炭开发布局重点向西部转移。
三是随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和石油、天然气价格变动,将推动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带动煤炭消费增长。
四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及“三峡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投产,将改善华东和中南地区能源供应状况,东南沿海地区煤炭消费增长速度放慢。
陕西省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思路(word模板)
陕西省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思路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在9个市的38个县(市、区),含煤面积5. 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 截止到2020年底,全省煤炭资源总量为3850亿吨,其中探明储量1685. 4亿吨,保有储量1675. 4亿吨。
“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陕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很快,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煤炭产量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良好局面,为“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煤炭工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
我们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煤炭工业发展全局,切实把我省煤炭工业转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健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1.建立起保护、节约型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明确部门和地方政府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把资源管理和开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国家重点矿区和特殊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建立健全煤炭资源勘查投资长效机制,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和开发利用水平;完善资源有偿取得制度,推进矿业权资产化管理;建立严格的开发利用监管制度,提高资源回采率。
2.建立稳定、可靠的煤炭供应体系要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高具备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要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培育对市场供需平衡具有调节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促进煤炭企业兼并和中小型煤矿联合改造,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开发经营;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实现正规化开采。
3.建立管理、投入并重的煤矿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职责,加强职工安全培训与教育;明确“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安全投入机制,企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争取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同步到位;重点抓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瓦斯灾害严重矿井实现先抽后采,2025年底前瓦斯矿井全部实现安全监测监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取措施后的煤炭需求预测
亿吨
25
20
15 12 12 12
10
20 19 17
23 23 21
5
0 2000
2010
2020
国研中心 地质科学院 发改委能源所
9
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进展
❖ 电力体制改革已打破了垄断,初步形成了厂网分 开、竞价上网、政府监管的格局。
❖ 重组、新设立的华能集团公司、华电集团公司、 龙源集团公司、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大唐集团公 司等5家发电公司,纷纷与煤炭企业签订战略伙伴 协议,合作建设煤矿和坑口电站,从体制上消除 了煤电联营的障碍。
❖ 发达国家千方百计地刺激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 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 我国加入WTO,有利于利用世界资源发展经济。
4
国民经济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GDP年均增长7.2%左右。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 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4
洁净煤发展必须要有突破
❖ 我国已批准参加京都议定书。 ❖ 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在2012年前,温室气
体排放总量比1990年减少5%左右。 ❖ 燃煤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极大。 ❖ 洁净煤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程度成为煤炭工业能否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 洁净煤技术需要有新突破,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必
须要有新发展。
❖ 统筹安排好勘探和建井工作,既要适应国民经济 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又要科学、合理、规范地开 采煤炭资源。
28
完善煤炭法规和标准体系
❖ 从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等方面,配套研究煤 炭法规,加快煤炭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要重点 研究:
❖ 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不符合基本条件的不得 从事煤炭生产经营活动;
❖ 制定煤炭生产过程资源消耗标准,鼓励资源消 耗少的企业发展,限制资源消耗多的企业生产;
源密度低、成本高、发展慢。 ❖ 电力的增长主要依靠火电增长。 ❖ 因此,煤炭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
6
中国化石能源可采储量
1 0.9 0.8 0.7 0.6 千亿吨标准煤 0.5 0.4 0.3 0.2 0.1
0 总量 折标准煤 比重
煤炭 1145亿吨 817.9亿吨 92.30%
石油 32.74亿吨 49.8亿吨
8000
12231
10109
10895
6000 4000 2000
0
六五期间
七
煤炭产出结构优化后出现逆转
16%
39%
45%
1996年
56%
21%
2001年
23%
19%
51%
30%
2002年
重点煤矿
地方煤矿
乡镇煤矿
21
2002年煤炭企业生产集中度
名次
企业
生产量
占有率%
220
320
73.4
56.4
24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
❖ 煤矿安全隐患多,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工 作的重点在乡镇煤矿,瓦斯和水灾事故仍是煤矿 安全灾害防治的重点。
❖ 由于疏于管理,特别是一批煤矿规模小、技术水 平低,造成了大量煤炭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 煤泥、劣质煤、与煤伴生矿物等未得到有效利用。 ❖ 部分矸石山自燃、矿区瓦斯排放和粉尘等对生态
❖ 组建大型煤炭集团必须要靠政府的推动,以核心 企业为龙头,以产权为纽带,推进股份制改造, 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30
联合改造提高小煤矿
❖ 按照“ 统一规划、合理集中、正规开采、保障 安全、依法监管”的方针,加快小煤矿联合改造 的步伐,促进小煤矿健康发展:
❖ 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有序开发,逐步提高办矿标 准;
10
铁路体制改革将提上议事日程
❖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了要加快推 进铁道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 开。
❖ 铁路体制改革的方向:打破垄断,全路联网,路 运分开,竞价上路。
❖ 铁路体制改革将有利于煤炭与铁路的联营。
11
第二部分
煤炭工业发展要求
12
统筹考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要 求。
%
10
8
7.8
7.1
8
7.3
8.2
8.5
6
4
2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03.1-9
5
煤炭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
❖ 经济发展需要能源的支撑。 ❖ 我国石油生产增长的潜力不大,进口石油逐年
增加; ❖ 天然气资源远离消费市场,输气成本高,市场开
发难度大; ❖ 水电和核电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可再生能
❖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对煤炭工业的具体要求是: ❖ 必须抓好安全生产,降低百万吨死亡率,减少绝
对伤亡人数; ❖ 要充分利用劣质煤、煤泥、洗矸、煤矸石; ❖ 要复垦地表,维护矿区生态环境。
13
按时代要求更新发展观念
❖ 老的发展观: 资源──产品──废品
❖ 现在的发展观: 资源──产品──废品利用
❖ 新的发展观: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可利用资源)
国家 澳大利亚 美国 南非 印度 德国
前几家 7 6 4 1 1
集中度
1986年,美国 46% 前4家煤炭企业市 51% 场集中度仅为19.6
%;1996年为 87% 32.9%;2000年 89% 进一步扩大到44.0 100% %。
23
煤炭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美国
产量
职工数
(亿吨) (万人)
10.94
7.7
生产率 (吨/人•年
)
14200
采煤机械 综合机械 化程度(%) 化程度(%)
100
100
澳大利亚 2.28
1.6
14250
100
100
南非
2.15
5.45
3940
—
—
波兰
1.09
17.4
630
99.2
97.9
德国
0.39
6.64
590
100
100
中国
13.8
520
265
40
29.1
#重点煤矿 7.12
❖ 制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标准,支持环保型的煤 矿发展,限制非环保型的煤矿生产。
29
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 抓紧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高煤炭安全供给能 力。
❖ 结合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大型煤炭集团 的发展,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使 其成为大型煤炭基地开发的主体,更好地发挥基 地功能。
❖ 煤炭企业需要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吸纳各类资 本,完善股份制改造,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6
适应投资体制改革
❖ 投资体制改革将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原则 进行。
❖ 将审批改为核准,扩大了地方政府核准的范围。 ❖ 国家投资的范围将大大缩小,依靠国家投资建设
35
结束语
❖ 煤炭工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煤炭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 煤炭工业的发展基础十分脆弱。 ❖ 必须系统地研究煤炭工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布
局,完善煤炭法规、标准、政策体系建设,发展 大集团,联合改造小煤矿,依靠科技进步,发挥 资源优势,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 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 应加强国家洁净煤技术推广应用领导小组的工 作,制定煤炭洁净生产和洁净利用促进法,动员 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使煤炭成为洁净的能源。
32
发挥煤炭资源优势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煤炭企业 发展煤炭后续产业创造了条件。
❖ 依托煤炭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包括劣质煤发电在 内的坑口电站建设,促进煤电、煤焦化、煤建材 联营,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煤炭工业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健康发展。
❖ 鼓励大煤矿兼并周边小煤矿,优化资源配置,淘 汰落后生产能力;
❖ 推进小煤矿之间的联合改造,减少矿井数量,提 高正规开采水平,合理扩大生产规模。
31
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
❖ 煤炭工业既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也 要实现煤炭工业的全面小康。
❖ 洁净煤技术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洁净煤技术 产业化能否得到扎扎实实的推进,关系到煤炭工 业的健康发展。
❖ 以土地复垦为重点,建立各种类型的矿区生态重 建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与生产同步的生态恢复建 设机制。
34
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
❖ 完善资源枯竭矿山的退出机制,制定促进接续 和替代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单一煤炭资源矿区 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
❖ 依据煤炭法,借鉴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的经验,制 定衰老报废矿区和煤炭城市的转产配套政策。通 过政府转移支付或从其它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 建立衰老报废矿区和煤炭城市转产基金,用于发 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安排煤炭企业职工培训 和再就业。
❖ 目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稳妥开展这项工作。
18
第三部分
煤炭工业发展基础
19
新井建设跟不上市场需求增长
❖ “ 九五”以来,新井建设规模明显减少。
❖ 近年来,煤炭需求年均增长1亿吨以上。市场需 求强劲,价格回升,引发部分煤炭企业超生产能 力生产,降低了安全保障程度。
万吨
14000 12000 10000
26
第四部分
煤炭工业发展思路
27
搞好煤炭开发规划和生产布局
❖ 以大型煤炭基地规划为主线,明确划定国家规 划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以及国家规 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煤种。
❖ 协调与理顺规划与资源管理的关系,尽快把煤炭 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纳入到“ 统一规划、合理 布局、有序开发、综合利用”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