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2 鲁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第1课时 碳的单质及化合物教案 鲁科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三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1课时碳的单质及化合物教案鲁科版必修1教材与学情分析:有关碳的的化合物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本节是对碳及其化合物更深入的学习,同时本章内容是通过自然现象出发引出这节的核心内容,体现了”自然到化学,化学到实验室,实验室到社会“的思维主线。
将学生从自然界的认识,对社会生活认识与化学实验室的科学研究三者联系起来。
开阔了学生了的视野。
教学目标: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含碳化合物一般分为无机含碳化合物及有机物;2.以碳元素为例了解同素异形现象,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别,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3.了解碳酸钠的主要性质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与强酸、强碱反应,受热分解),知道它们性质差异及其转化,能根据它们性质的差异及其转化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4.能举例说明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并加以简单分析,能写出相关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教学重点:1.同素异形体概念及形成的原因;2.碳酸盐及碳酸氢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并对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性质比较。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各类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及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教学过程:通过对碳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对物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巩固和复习,培养学生的研究物质性质的能力。
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环节1引入课题【展示】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国家为什么提倡低碳生活,那么我们又怎么做到低碳生活那?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我们的今天碳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1.低碳标识图形由外围的C状外环和青山、绿水、太阳组成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含碳的物质?学生:金刚石,石墨,CO2,CO,CaCO3, Na2CO3等温室效应:大气中CO2含量增多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
CO2能够吸收地球透射到大气中的红外辐射,并将它反射回地面,从而干扰地球的热平衡,使低层大气温度上升。
鲁科版必修二《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碳单质的介绍,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及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性质,能够解释与含碳物质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体会实验、观察、分类、比较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重点难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过程方法重点难点:应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离子反应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
【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微观模型【教学方法】展示模型、实验探究、比较归纳【教学过程】【引入】在前面两章,我们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理论知识,本章我们将在这些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习自然界中的元素。
碳元素是大家所熟悉的。
【投影】溶洞、珊瑚、可燃冰【过渡】神奇的溶洞、美丽的珊瑚,它们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海底储量巨大的可燃冰,这些物质都含碳元素,大家还能列举出其它含碳物质吗?【回答】略【设问】大家举出了自然界、生活、生产中很多含碳物质,人类是生活的主角,咱们自身有没有含碳物质?【介绍】我们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有蛋白质——生命的基石,生命的延续需要基因(投影);当今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投影);这些燃料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其中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原因之一(投影);新材料的诞生总会在某些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投影)这辆赛车敏捷防震,主要原因就是它的车身谁碳纤维材料。
生命、环境、能源、材料是关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四大主题,而它们与多种多样的含碳物质密切相关,只有我们更深刻的认识碳元素及其含碳物质才能更好的利用它们,服务于人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碳元素,首先看最简单的含碳物质——碳单质【板书】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提问】大家知道的碳单质有哪些?【学生回答】金刚石、石墨、C60【投影】金刚石、石墨、C60外观图【讲解】碳的单质还有很多,我们就选取大家最熟悉的这三种来研究,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硬度极高;石墨是深灰色不透明的片状固体,质地软;C60式灰黑色固体,通常储存在四氯化碳中。
2020年高考化学(鲁科版)教学案 第3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第1节 碳的多样性1.多种多样的碳单质(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
(2)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3)碳的化学性质2.碳的氧化物(1)一氧化碳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a .可燃性:2CO +O 2=====点燃2CO 2;b .还原性:与Fe 2O 3反应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2)二氧化碳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③实验室制取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
④用途:化工原料、灭火剂。
干冰用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应用体验]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2)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3)通过水除去CO中的CO2。
()(4)通过灼热CuO除去H2中的CO。
()(5)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氧化物一定为CO2。
()(6)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一定得到Na2CO3。
()(7)用CO2鉴别Na[Al(OH)4]溶液和CH3COONa溶液。
()(8)实验室中可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CO2气体。
()答案:(1)×(2)√(3)×(4)×(5)×(6)×(7)√(8)×2.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可采取的方法。
(1)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2(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 教案
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能举例说明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并加以简单分析,能写出相关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
(2)过程与方法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时从木炭燃烧、水垢形成和消除、工业炼铁等实例阐述了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碳元素的转化,为学生提供了解释或解决平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方法。
2.学情分析学生对碳及化合物间的转化反应在初中有一定了解,而对这些转化在自然界中、生活生产中的意义和影响了解不多。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含碳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2.难点:含碳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模型课前准备学生:预习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教师:准备实验仪器及药品,高炉炼铁装置模型,编制学案板书设计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2.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教学设计复习提问1.举例说明什么是同素异形体。
它们的物理性质是否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吗?为什么?2.Na2CO3和NaHCO3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和不同的化学性质?3.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4.Na2CO3和NaHCO3如何转化?情景导入在自然界中,有多种多样的碳单质,也有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它们之间进行着永不停息的转化,而碳的转化与我们的生存和环境密切相关。
高中化学 3.1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2 鲁科版必修1
教学难点 含碳化合物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教师答疑
可编辑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精品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 P65-P67,完成下列转化示
意图,体会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之间
的
转
化
。
学生独学,在书上画出相关 重点和概念
学生先独学 5 分钟
完成导学案上对应的预习内
(1)高炉炼铁的原料是什么?
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一道习题,包含了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的所有知识点
知识与
了解 C、CO、CO2、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换
技能
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教学目标
过程与 方 学会用对比的方法区分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法
感受小组合作的高效率
情感态度 1、感受小组合作的积极氛围,体会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角色
价值观
教学重点 含碳化合物间的相互转换
精品教案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2)
课题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换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郭文
教材分析
本课时从木炭燃烧、水沟形成和消除、工业炼铁等实例阐述了自然界和生活生 产中碳元素的转换,为学生提供了解释或解决平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方法
现阶段,每个班都进行了高效课堂培训,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与组间竞争意识 学情分析 很强,课堂几乎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模式正在趋于成熟,所以本节课拟采用
精品教案
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间的相
互转换,在本次探究中,学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转化关系(重点) 生能够类比以上方法,探究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之间的相
《碳的多样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碳的化学性质;(2)掌握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和用途;(3)了解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碳的化学性质;(2)通过分类、比较等方法分析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3)通过实例了解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环保意识,认识碳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化学性质;(2)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和用途;(3)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
2. 教学难点:(1)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比较;(2)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碳的多样性》相关章节;2.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3. 试剂:石墨、金刚石、木炭、二氧化碳、碳酸钠等;4. 课件:碳的多样性相关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提问碳的化学性质,引出本节课主题《碳的多样性》。
2. 知识讲解:(1)讲解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如金刚石、石墨、木炭等;(2)讲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3)介绍碳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碳-60等;(4)讲解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及应用。
3. 实验探究:(1)进行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如碳的燃烧、还原等;(2)观察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如硬度、导电性等;(3)探究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等。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碳的多样性和其在自然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同素异形体及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碳的多样性的理解;3. 搜集关于碳的多样性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碳纤维、碳纳米管等,下节课分享。
化学鲁科版1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1课时教案
化学鲁科版1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1课时教案第1节碳的多样性本节分析知识脉络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在我们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与碳的多样性紧密相关,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金刚石、石墨、C60和碳纳米管的性质和用途,表达碳单质的多样性,并阐述了同素异形体。
通过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认识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化学性质及转化关系,表达含碳化合物的多样性。
通过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认识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的转化,表达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
本节教材内容知识框架教材特点具有时代性和有用性,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在关注猎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猎取知识的过程,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培养。
课时分配:共2课时第1课时碳单质的多样性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明白含碳化合物一样分为无机含碳化合物及有机物。
(2)以碳元素为例了解同素异形现象,明白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别,要紧缘故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了解碳酸钠的要紧性质和碳酸氢钠的要紧性质(与强酸、强碱反应,受热分解),明白它们性质差异及其转化,能依照它们性质的差异及其转化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各种碳单质的介绍,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明白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及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要紧缘故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明白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样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要紧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体会实验、观看、分类、比较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白得研究物质性质的差不多程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C60和碳纳米管知识体会化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3.1碳的多样性(2)教案 鲁科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3.1碳的多样性(2)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二课时【复习提问】 Na2CO3和 NaHCO3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碳及其化合物间可以相互转化。
那么,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是怎样转化的呢?【指导阅读】阅读P64-66 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讨论交流】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
(1)CO2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大气中的?(2)海水中的含碳物质是从哪里来的?(3)若大气中没有CO2会怎么样?CO2过量又会怎么样?【过渡】碳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创造了许多奇迹,自然界中美妙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的形成,都与这种转化密切相关(展示一些有关溶洞的图片)。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模拟溶洞的形成。
【活动探究】通过阅读材料,讨论溶洞形成的原因,设计和实施简单的实验--模拟溶洞的形成。
<实施步骤>:1、指导阅读P65-模拟溶洞的形成。
2、讨论溶洞形成的原因3、设计模拟实验的方案4、实施模拟实验5、完成下列表格6、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体会钟乳石、石柱的形成过程。
【指导阅读】阅读P66-67 -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交流研讨】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高炉炼铁过程中碳元素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描述下面转化过程,指出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CO CO3、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碳及其化合物间转化的实例?【概括整合】学生自主完成P68的概括••整合。
【布置作业】P69 1、2、3、4。
【研究性学习课题】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碳的多样性教案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二、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2、查阅资料,了解C60、碳纳米管的用途,大胆想像,对于C60这种结构独特的物质,化学家们可能进行哪些研究工作?3、设计活动探究方案(二)教师准备1、将学生每四人编为一组;2、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3、针对学生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配合实验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与药品。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3.1《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教案
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了解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1. 知道含碳化合物种类及其分类,能说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并比较其差异,
2.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归纳,多媒体教学。
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 2鲁科版必修一
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溶洞的形成过程。
过程和方法1.加强知识的联系和运用,按照观察、分析、交流等方式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去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交流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自然保护的主人翁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溶洞的形成。
教学难点:模拟溶洞形成的实验。
教具准备:试管、滴管、澄清石灰水、大理石、稀盐酸。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请同学们回忆它们的性质,完成下列练习。
[课堂练习]写出除去括号中的杂质所需要的试剂或方法,并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剂或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1.Na2CO3粉末(NaHCO3) ,;2.NaHCO3溶液(Na2CO3) ,;3.Na2CO3溶液(NaHCO3) ,。
答案:1.加热2NaHCO3△Na2CO3 + CO2↑+ H2O2.通足量CO 2 Na 2CO 3 + CO 2 + H 2O === 2NaHCO 3 3.加适量NaOH 溶液 NaHCO 3 + NaOH === Na 2CO 3 + H 2O 教师精讲:从上面可以看出.碳酸钠可以与碳酸氢钠相互转化。
[思考]在什么条件下碳酸钠可以转变为碳酸氢钠?什么条件下碳酸氢钠转变为碳酸钠? [学生]碳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碳酸钠。
(多媒体投影)[推进新课]其实在自然界中关于碳的化合物的转化非常普遍。
请大家思考一下。
[板书]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自然界中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讨论交流]你知道在自然界中哪些现象存在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吗? [学生1]光合作用。
[学生2]化石燃料的燃烧。
(多媒体投影)碳及其化合物间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示意图。
(配音)课本P66第一、二段内容。
高中化学 3.1 碳的多样性 教案1 鲁科版必修1
化学:鲁科版必修1《碳的多样性》教案(1)碳的多样性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为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碳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碳及其某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在初中化学已有涉及,本节继续较深入的介绍碳的多样性及碳转化的多样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并了解碳的重要化合物Na2CO3与NaHCO3。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有关碳单质和一些碳的重要化合物(如CO、CO2、CaCO3)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已有所学习。
因此,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能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设计思想设置情景、探究实验,运用媒体展示,交流研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方法组织教学,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这样,即可利用“似曾相识”的正面效应——学习基础,又可消除“似曾相识”的负面影响——“冷饭热炒”。
四、教学目标1.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素异性体的概念。
2.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主要性质。
3.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设计〔引入〕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
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
〔阅读〕课本P59一、二段〔展示〕金刚石、石墨、C60有关视频资料〔提问〕通过阅读和视频资料,联系初中所学知识,想一想:1.例举已学过的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含碳的物质?它们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根据物质的分类),分别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石墨、金刚石结构的异同,碳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3) 鲁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3)鲁科版必修1第一节碳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3、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探究、自主归纳。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程序第一节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引入] 在初中我们接触过碳,知道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
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
[学生阅读] 阅读P59第一部分: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展示模型] 展示C60、石墨、金刚石的球棍模型[设问] 通过阅读,你已获得了有关碳单质的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或还想了解哪些知识?需要了解的知识和可能提出的问题归纳如下:1、三者的结构特点(简单了解碳原子的排列情况);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3、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在这里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为建筑用的砖,把金刚石、石墨、C60比喻成用砖盖成的建筑物,用相同的砖但不同的方式盖成的建筑物,其外型不同,牢固程度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新教材鲁科版必修1课件: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 碳
石 墨 金刚石
C60
3、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35pm
核间距142pm
一、同素异形体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的互称。
同素 异形 体 单质同种 元素来自结构 不同性质不同
1、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或不相同?
能。互滴法:逐滴滴加
2、热稳定性
Na2CO3 NaHCO3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2NaHCO3==△== Na2CO3+H2O+CO2↑
证明: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
【例1】下列物质中性质稳定,受热难分解的 是( B )
A CuSO4·5H2O C NaHCO3
B Na2CO3 D HClO
3、与可溶性的钙盐、钡盐反应
对NaHCO3: HCO3 - + H += H2O + CO2
思考:①分别向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中 逐滴滴加盐酸,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对应什么 反应? Na2CO3: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先:CO32-+ H+ ==== HCO3后:HCO3-+H+ ==== H2O+CO2↑
NaHCO3:立即产生气泡 HCO3-+H+ ==== H2O+CO2↑
②将盐酸逐滴滴入到Na2CO3溶液中,与将 Na2CO3溶液逐滴滴入到盐酸中的现象是否一样?
不一样。将盐酸逐滴滴入到Na2CO3溶液中开始无现 象,后产生气泡。将Na2CO3溶液逐滴滴入到盐酸中 开始就产生气泡。
③不用其它试剂能否鉴别Na2CO3溶液与稀盐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2 鲁科版必修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一课时
【引入】在初中我们接触过碳,知道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
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
【指导阅读】阅读P60第一部分: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展示模型】展示C60、石墨、金刚石的球棍模型
【设问】通过初中的学习和刚才的阅读,你已获得了有关碳单质的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该部分内容由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已经了解的知识和可能提出的问题归纳如下:
1、三者的结构特点(简单介绍碳原子的排列情况);
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
素异形体)。
3、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在这里可
以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为建筑用的砖,把金刚石、石墨、C60比喻成用砖
盖成的建筑物,用相同的砖但不同的方式盖成的建筑物,其外型不同,牢固程度可
能会存在较大差异。
)
4、碳的各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相同。
因为由同种元素组成。
)
5、如何证明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介绍史实:1797年英国化学家钱南为
了测出金刚石的成分,做了一个非常昂贵的实验。
他将金刚石放在密闭的、充满氧
气的箱子里进行燃烧(箱子是纯金制的),结果却令人非常意外—箱子里的气体成
分竟然是二氧化碳。
)
<思考>:为了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钱南测出生成气体的成分是CO2后,还需测定其他数据吗?
6、了解C60、碳纳米管的相关知识。
建议课前布置任务,课堂上让学生交流。
老师做好表现性评价记录。
【过渡】尽管碳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但它在自然界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例如:蛋白质、淀粉、天然气等有机化合物;CO2、碳酸盐等无机化合物。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有着重要用途的两种含碳无机化合物——碳酸钠、碳酸氢钠。
【方法导引】你已经知道了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呢?(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类似物质性质的方法来预测和设计实验方案,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
【活动探究】 Na2CO3和 NaHCO3 的化学性质。
<实施步骤>:
1、分组(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建议提前完成分组)
2、提出假设
3、探讨实验方案
4、实验并做好记录
5、找两个小组汇报活动成果,教师做好表现性评价。
【归纳点评】根据汇报成果由学生归纳Na2CO3和 NaHCO3的化学性质,教师点评并板书。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NaOH=Na2CO3+H2O
加热
2NaHCO3======Na2CO3+H2O+CO2↑
<练习>: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问题讨论】
(1)如何鉴别一种固体物质是Na2CO3还是NaHCO3?
(2)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之间如何转化?
【活动探究建议】教师需要充分预计到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法,试
剂、仪器的准备要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完全开放的环境。
例如:
1、实验药品应多提供几种常见的酸供学生选择,应提供一些盐(如氯化钡等)溶液。
2、提供的Na2CO3溶液、NaHCO3溶液、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应该有相同,有不同,供学
生做对比实验时选择。
(例如:学生可能会做实验对比生成气体的速率,进而讨论
生成气体速率不同的原因。
)
3、因为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故应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4、对上述各项有进行或进行得较好的小组或个人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记录在档案袋中。
5、
6、
7、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3 鲁科版必修1
教学目标;
了解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和性质,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
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复习提问]:
如何鉴别一种固体物质是Na 2CO 3还是NaHCO 3?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之间如何转化?
(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碳的循环图:
(2)溶洞及石笋、钟乳石的形成: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 3+CO 2+H 2O =Ca(HCO 3)2 Ca(HCO 3)2= CaCO 3+CO 2+H 2O
(3)温室效应:
2、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高炉炼铁
原料:焦炭、铁矿石 高炉煤气的主要成分:CO 、CO 2、Fe 2O 3、N 2等
CO 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C+O 2= CO C+ CO 2 = 2CO
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Fe 2O 3 +3CO2 Fe +3CO 2
(2)木炭燃烧:C+O 2= CO 2 2C+O 2=2CO 2CO+O 2=2CO 2 C+ CO 2 = 2CO
生成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2O=CO+H 2
思考:如何防止煤气中毒?
提示: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室内燃煤要安装烟囱等
(3)水垢的形成: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Ca(HCO 3)2CaCO 3 ↓+CO 2↑+H 2O
思考: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提示:加入酸,可以将CaCO 3物质等溶解
碳酸
加热;加碱
碳酸盐 碳酸氢盐
(4)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间的转化
小结: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对人的生活、生产来说意义重大。
课堂练习:
1.(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朝诗人于谦的著名诗句,其中涉及到的化学变化有个,分别是:。
(2)古代的“药金”外观与金相似。
常被误认为是金子,其冶炼方法如下:将碳酸锌、赤铜(Cu2O)和木炭混和加热至800℃,得到金光闪闪的药金。
药金的主要成分是。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生CaCO3 白色沉淀的质量与通入的CO2体积之间的关系曲线。
请回答:
(1)OA段曲线与AB段曲线所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OA ;
AB 。
(2)A点处已参加反应的CO2与Ca(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B点处溶液中存在的浓度大的两种离子是和。
(填离子符号)
(4)将B点处生成的溶液煮沸,可见到的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