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复习研究提高复习水平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余克四
一、近年文科综合地理学科试卷特点
(一)符合《高考大纲》精神
1、围绕主干知识,考查能力水平
2004年高考试卷中,就地理知识来看,都是来自地理学科体系中的主干上(地形,气候、水文、地图基础知识、主要区域)。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间的分数差异并不是新、老教材的内容差异和开卷与闭卷的差异带来的,而主要是学生间的地理能力差异带来的。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地理考试是以能力立意的。从每题的答题过程来看,每个答题环节都对学生有较高的地理能力要求。
试卷中的所有选择题和综合题几乎全都是围绕能力来设计的,例如选择题的1——3题就是围绕对资料分析和运用的能力而设计的。
2、结合热点问题,体现学以致用
社会热点问题已成为高考试题的主要内容的源泉。几乎所有的试题都是在社会热点背景下提出的,试卷要求学生解答的问题就是当前我们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这样就起到了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作用。例如综合题的39题就围绕我国的能源问题的内容组织题目,在选择题中,7——9题就是以我国交通现状为背景来设计试题的。
3、试卷难度适中,符合选拔要求
内容熟悉,“标答”准确规范,这为考生获得高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能力要求较高,得分并不容易,这是符合选拔要求的。例如第36题中的(1)、(2)、(3)小题的内容学生十分熟悉,但在答题时,由于表述能力太差,所以得分较低。
(二)具有地理味
1、试题地图的运用突出了地理特色
无图不成题,解题必用图,这在地理试卷中十分明显,试卷中的每题都是建立在地图的基础之上的。
2、解题地理思路彰显地理特点——区域性、综合性
每题的解题过程都十分强调地理的视角,即地理的区域性和综合性。例如39中的(4)、(5)题就十分突出强调区域性和综合性,这个特点今年在选择题也十分明显。
3、解决热点问题体现地理价值
通过对热点问题的回答,试卷显示当今人类面临的热点问题用地理知识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今年结合我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突出围绕能源和交通的实际问题来设计问题。例如39题,选择题7——9题。
4、解题过程展示具体地理能力
在解题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处在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知识、科学的地理思维和规范的表达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使平时抽象的地理能力具体化了,是地理能力得到具体的体现。例如36题、39题的解题过程就是地理能力具体体现的过程。
二、试卷对2005年高考复习的启示
1、学习《高考大纲》,明确高考的要求
从理论上来看,高考试卷是《高考大纲》要求的具体体现。从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高考试卷都是力求体现《高考大纲》,没有出现违背《高考大纲》的现象,要说问题那只是体现的是否充分的问题。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应认真学习《高考大纲》,把握高考的方向、性质、试题结构和内容要求。
2、钻研地理课本,用好地理教材
无知便无能,地理能力的考查是通过知识的考查来体现的;知识的科学性和表述的规范性,教材是最好体现的范本;学生是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得到能力的提升的。从上述结论可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最佳途径是对教材的学习;学生的能力提升是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而得到的。因此,复习中用好教材是关键。
3、研究高考试卷,把握命题走向
以能力立意、问题为中心、社会热点为背景是当前主要的命题思路。这
种命题思想,就要求我们在练习题复习中不要猜题、押题。而是注重解题的思路、方法和规范。
4、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地理教学
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是试卷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以社会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加以解决。并以此为范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套路和模式。
5、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高考的竞争,明为分数的竞争,实为课堂复习效率的竞争。高考的难度系数要求我们,第一轮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三轮复习面向中上等学生。能力立意要求我们在传统的接受式复习方式的基础上,多设计一些有利学生探究式的复习方式。
6、加强各级地理教研,提高教师水平
竞争谋发展。当今竞争者获得优势的一大特点就是,竞争者一定要与他人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各教师应抓住自己在复习中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中心,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三、复习安排
(一)章节复习(二月前完成)
1、编织网络,重在理解
在新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阶段章节复习,从本质上讲,是将学过的知识从学科整体上重新认识的一种复习。因此,章节复习是十分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本着学科知识发展的逻辑主线,通过对知识的网络编织重新在认识,使学生能从整体上认识知识,并对知识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认识知识的同时掌握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2、把握知识点,突出“联系”
知识点是学科知识的最基本单位。考点就是知识点,复习中应按“考纲”的要求提出知识点和要求,然后按学科的逻辑关系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复习与新课的不同点是,复习更强调“联系”。通过联系,让学生从
整体上把握知识。
3、同“厌烦”作斗争
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是,时间长,知识内容多,学生以接受式方式为主,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它给学生带来的主要问题
是“厌烦”。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中,根据接受式复习方式的特点,采取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厌烦”带来的副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专题复习(五月前完成)
1、知识重组,重在运用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从本质上讲,是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因此,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如:设计某一专题复习时,首先应从讨论问题的思维主线入手,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形成不同于基础复习的思维方式,即分析的思维主线;其次,进入主题内容分析,让学生按照上述分析的思维主线进行分析训练。
2、选好“专题”,突出“主干”
从地理学科考试命题角度看,题目的选材和题目主题的确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理想的设计应是:既不为服从主题而牺牲学科主干知识,也不为服从学科主干知识而支解主题。这就提示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在本阶段的复习选材和知识主干挖掘时,注意寻找“主题”与“主干”的熔点,这似乎与我们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复习建立了联系,热点问题及其背后所涉及到的主干知识理所当然是我们选择的“熔点”。
3、当前比较关注的专题
参见我院网址
(三)模拟训练(六月前完成)
1、突出学科方法和技术